第一篇:加工厂食品安全工作目标
洛旺乡2008年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切实加强我乡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与你(单位)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
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为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要设定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人员。
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生产、经营,在生产、经营场所悬挂《食品卫生许可证》。不得超出许可范围、超负荷生产、经营。餐馆在接待用餐人数超过500人以上的宴会,必须提前5天通知乡人民政府备案。不得经营国家禁止经营的食品(如珍贵的野生动物)。不得生产、加工、经营腐败变质及其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及原料。要保持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内外环境干净、整洁,采取消灭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的措施。
四、禁止生产、购买、经营销售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和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发现腐烂变质不得加工使用。生产、经营设备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消毒不得使用,操作间要有效果明显的防蝇措施。
五、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卫生许可证》,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要树立良好的食品卫生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防止传染疾病,生产、经营单位每天上岗前必须对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发现工作人员生病,应-1-
立即停止上岗,并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落实食品采购索证制度、验收制度、食品购销台帐制度和定期自查制度。采购时,须向供货商索取该种食品或食品原料生产厂家的3证,包括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食品产地卫生部门的卫生检验合格报告单。
七、食品生产、经营责任人(单位)违法经营,造成不良后果,将承担一切责任,并接受相关单位的处理。
八、此责任书自签字之日起有效。
主管单位:责任单位:
负责人:负责人: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工厂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卫生管理制度
1.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2.主管厨房负责人及厨师长,对食品卫生负全面管理责任。并承担卫生管理职能。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
(2)制订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对食品卫生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5)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6)接受和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食品从业人员应按《食品卫生法》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遇特殊情况还应接受临时检查。
2.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凭有效的医院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三、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应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每年接受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知识的培训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新进从业人员以及临时工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培训情况应记录在案。
3.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知识,使从业人员了解熟悉有关应知应会内容,每次学习要有学习记录。
4.应建立从业人员学习培训、考核档案。
5.对不参加培训学习或考核不合格者要从严考核直至辞退。
四、卫生检查制度
1.按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卫生要求,开展卫生检查工作。
2.由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卫生检查工作。
3.每次检查均应将发现问题与当事人确认,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
4.应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及处理意见,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应及时制止。
5.健全卫生管理奖惩制度,每次检查结果均应纳入单位工作考核。
6.应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备查。
五、个人卫生制度
1.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还应戴口罩。
2.不得用手直接抓取各类熟食品。
3.不得穿戴工作衣帽进入厕所及与食品加工无关的场所。
4.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吸烟和随地吐痰。
5.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食品处理区。
6.操作人员都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勤剪指甲。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或上厕所后;
(2)处理食物前或处理生食物后;
(3)处理用过的设备或食用具后;
(4)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6)触摸耳朵、鼻子、头发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7)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后。
7.不得在操作过程中佩带饰物及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
六、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l.采购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食品卫生标准,并依法向供货方索取当年有效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等备查。
2.采购食品要认真严格地进行质量检查;不得采购无食品标识、标识不清及无检验(检疫)合格证的食品。3.所购食品执行入库交接验收登记制度,登记后由采购员和管库员双方签字确认。
七、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要有专人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出入库检查验收制度。
2.食品的储存要分类、分架存放,并做到标记鲜明,码放整齐,隔墙离地,定期检查。发现超期和变质食品要及时处理。
3.食品与非食品不得混放,消毒药品及有强烈刺激气味的物品不得与食品同库存放。
4.库房必须有机械通风设施,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库房干燥。发现食品变质、发霉、生虫要及时处理。
5.做好库房防鼠、防虫、防蝇及防蟑工作,通向室内的门要加防鼠板。
6.设置退货位,对拟退食品应及时处理。
7.要保持库房卫生良好,内外整洁。
八、粗加工管理制度
l.粗加工必须在粗加工间内进行,工具、容器要专用。
2.加工前要先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3.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应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将外壳洗净,必要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4.清洗后的食品应保持清洁,放在清洁的容器内,并放置于专用货架(台面),不得直接置于地面,以防食品污染。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流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6.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7.加工场所垃圾要及时清理,不得随意乱扔或堆积,要设专用箱(桶)并加盖。
8.要保持加工场所卫生整洁。
九、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3.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4.烹调后的食品要保洁存放,不得与半成品、原料混放。
5.剩饭菜应冷却后冷藏存放,外购熟食品应回锅充分加热后供应。
6.烹调出菜流程合理,无交叉污染,生熟食品应分台或分层放置,生熟容器有明显标记,不得混用混放,用后洗净消毒,定位保洁存放。
7.盛装调料的容器要保持清洁卫生,调料内无异物、无油垢,并定期消毒。
8.烹调过程中应保持操作台面清洁。
9.不用炒菜勺尝味,不用抹布擦拭碗碟。
十、面食制作管理制度
l.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各种食品原辅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2.在操作间盛放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落地。
3.调味品贮存的容器要符合卫生标准,容器要加盖,防止鼠、害虫污染食品。
4.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
5.食品应蒸熟煮透,在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6.加工带馅食品时,未用完的馅料应冷藏存放,并在规定存放期内使用。
7.各种设备用具用后应保持清洁,加盖清洁的防尘布罩。
8.应保持操作间卫生清洁。
十一、凉莱制作管理制度
1.凉菜制作必须做到“五专”:即专人、专室、专工具、专冷藏、专消毒。并在凉菜制作间入口处设预进间,供工作人员二次更衣、洗手消毒使用。
2.凉菜制作间内必须安装空调设施,保证室温低于25℃。
3.凉菜制作间加工前必须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凉菜制作前要将刀、砧板、台面、手进行消毒并有消素养记录。
5.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供加工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原料,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制作间。
6.凉菜制作要有计划,当日加工当日使用。7.工作结束后要做好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及制作间内的清洁卫生工作。
8.非专业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十二、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
l.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并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
2.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其他水池混用,要有明显标记。
3.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4.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专用的保洁柜内备用,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在一起,保洁柜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其干燥、洁净,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5.禁止使用破损餐饮具及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
6.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
第三篇:2018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工厂)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与初次交易的供货者交易时,本公司负责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索取、查验以下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并复印留存,每年核对一次是否有效;
(一)营业执照;
(二)食品生产许可证;
(三)食品流通许可证;
(四)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注册证、专利、绿色或无公害食品的证明;
(五)强制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如QS、SC);
(六)生猪定点机械化屠宰厂证书及检验检疫证明;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明文件。
二、每次进货时,接验员要详细检查食品外包装是否符合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并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分别索取、查验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复印留存。
(一)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二)检疫(检验)证明;
(三)进货票据。对不能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或包装不规范、破包、透气等的食品气绝进货。
三、检验员对所进商品的种类、规格、数量应与供货方出具的发票及清单逐一核对。
四、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绿色食品等称号的优质食品,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只在初次交易时索取票证直接进店销售,不再按批次索取其他票证。
五、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企业总部向所属经营者提供查验的证明。统一配送之外自行采购的食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六、食品经营者发现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要造册登记,立即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或质量检验检疫、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并按照规定予以销毁或者退回供货商处理。
负责人:
年 月 日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第一条 为促进食品经营者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防范经营风险,确保食品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食品经营者必须按照食品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自律档案,立妥善保管,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第三条 食品经营者必须按照食品监管部门制定的自查记录表对自己的经营资格、经营场所、经销食品、经营行为等如实逐项自查,每周一次、每月一表,自查记录存入自律档案妥善保管,随时接受检查指导。
第四条 食品经营者对自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未认真履行自查义务,发生食品违法经营行为的,食品监管部门将从严查处。
第五条 本制度自2018年1月15日起执行。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目的:为保证我司的食品生产安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对食品从业人员实施统一的健康管理,为规范操作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适用范围:适合公司所属的各生产,及各部门与食品有接触活动的相关人员的健康管理。
管理规定:
一、健康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1、健康体检的范围: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从业人员具体范围包括:生产食品的分公司和生产包装容器等相关产品的生产车间的一线生产人员、质检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原辅料和成品仓库保管人员、食堂工作人员、仓库保管人员、后勤科各地食堂工作人员,质检科从事检验的工作人员,质检科、设备科从事技术 服务需要进入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等。
2、食品从业的健康要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健康管理的组织办法
1、管理职责:公司负责联系疾控中心负责各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的健康体检和健康证的办理、年检等工作。在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进入直接接触食品生产的岗位,将追究部门、生产车间正职领导的责任。
2、入厂体检:凡公司每年新招的上述范围内的食品从业人员,均须经过入厂体检。如果有员工调往需直接接触食品的岗位,也应立即办理健康证方可上岗。由公司指定疾控中心为定点单位进行入厂体检,并开展健康知识培训。检查范围包括痢疾、伤寒、病毒型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肺结核、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等。
3、根据体检结果上岗:上述人员如果检查合格,健康知识考试合格,办理健康证,方可入厂从事食品方面的工作。如果检查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公司办公室应通知所属部门,并申报公司质检科,由所属部门安排其他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岗位,或者不予安排入厂。
4、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公司办公室负责保管员工健康证,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具体附表《员工健康证信息台账》。
5、健康证的年检: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公司办公室负责员工健康证的年检,保证健康证合格有效。通常在员工健康证到期前,公司办公室联系疾控中心,统一组织健康年检。
6、年检结果的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饮料生产的工作。如直接接触食品生产的员工在任职过程中患有法律规定的传染性疾病,公司将有权其调离岗位,安排至不直接接触食品生产的岗位,员工必须服从岗位安排。公司办公室将健康证年检情况及时通知所属部门,如查出不合格人员应上报总经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人员,如果属于暂时性的,管理者应安排休息,待身体恢复复检后才能继续上岗;如果是难以治愈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管理者应安排其他适合的岗位,决不可继续留在原岗位。公司办公室应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情况和相应人员安排情况详细记录在《员工健康证信息台账》中。
7、监督检查:质检科对每年的健康证年审进行监督管理。重点检查是否从事直接接触食品岗位的人员都纳入健康证的管理,健康证年栓不合格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妥善的安排。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指出并责令做出正确处理,并对违规的部门或生产车间进行考核扣罚。
三、员工其他卫生管理规定
个人卫生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常剪指甲、常理头发、经常洗澡等,经常保持个人卫生。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进行操作接触食品前或便后以及接触污物以后必须将手洗净,方可从事操作或接触食物。食堂中出售直接入口食品时,除将手洗净,还必须使用工具售货。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一、目的
使进入流通领域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及时、快速、完全的召回,避免或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进入流通领域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
三、职责
1、总经理负责产品召回的启动及审批。
2、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召回的总体策划与监督。
3、质量科负责安全危害的评估;仓库负责召回的具体实施;其他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食品安全危害的调查和评估
1、需要召回的不安全食品包括:
(1)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2)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3)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
(4)一般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如外包装不合格、外观不合格、感官质量不合格等。
2、召回,是指公司对确认的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3、当获知公司产品可能存在安全危害或接到当地质检部门的食品安全危害调查书面通知时,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安全危害评估,如有必要可委托国家认可的产品检验机构,实施相关的技术检测。
(1)食品安全危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或标准的安全要求; B.是否含有非食品用原辅料、添加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C.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的构成及比例;
D.可能存在安全危害的食品数量、批次或类别及其流通区域和范围。
(2)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A.食品引发的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或引发上述危害的可能性;
B.不安全食品对主要消费人群的危害影响; C.危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 D.危害发生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4、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结果应汇报总经理,确认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实施召回。
五、食品召回的实施
1.食品召回由总经理启动,由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实施。
2.根据评估结果确认需要实施召回时,经总经理宣布实施召回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查找原料仓库、车间、成品仓库、运输过程等各种环节的相关记录,确定受影响的产品数量、批号和去向。
3.确定受影响产品的范围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通知生产部门停止生产,有关销售者停止销售,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
4.食品安全领导小根据危害产生的原因,确定召回方式,由总经理批准后,通知仓库、销售公司实施召回。召回优雅有:
(1)对已经诱发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公司应将受影响产品全部收回。
(2)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的,通过加贴说明、发布告示等方式进行补救。(3)一般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做出换货或退货处理。
5、销售公司根据产品召回原因、受影响产品批次填写《产品召回通知单》,用书面或邮件形式通知各相关方在规定日期内实施召回。
6、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对食品召回的实施进行监督与跟踪。
7、当公司启动食品召回后,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
六、食品回收后的评估与处置
1、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根据各相关方反馈回来的反馈单,确认所需召回的产品是否全部处于隔离状态。
2、如未全部收回需召回产品,则根据危害风险通过媒介如报告、布告、新闻等形式通知消费者,详细说明危害类型,迅速收回产品,并明确召回数量。
3、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对已进行隔离的产品组织再次评估,根据危害等级、运输成本和货物价值等确定处置方案。
(1)对于一般不合格产品,如外观质量不合格、感官质量、理化指标不合格采取补救措施。
(2)对已经诱发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3)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的,通过加贴说明、发布告示等方式进行补救。
4、处置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开具《召回/隔离产品处理通知单》,下达到各相关方,由各相关方对召回/隔离的产品进行处理。
5、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对召回产品的处置进行监督与跟踪。
6、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对不安全食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预防方案,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防止此类问题的再发生。
7、对召回食品的后处理应当有详细的记录,并向当地食品监管部门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1、目的: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3、职责: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4、监测、预警及报告
4.1公司应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4.2公司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4.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公司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公司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5、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5.1当有信息显示本厂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厂长。厂长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首先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5.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本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认真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记录》,并归档保存。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一、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确保出厂食品质量合格,如实记录出厂食品检验合格证和质量安全状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法律法规规定,我公司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出厂前自行对我厂生产的食品进行批批检验,也可以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批批检验。
三、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企业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我公司自行进行出厂检验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备必备检验设备,计量器具应依法经检验合格和校准,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
2、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3、每年必须按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两次以上的全项检验,并于制定检验机构进行一次对比检验同时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四、我公司委托有食品检验资质的单位实施产品带*检验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验并索取受托检验机构的资质证书;
2、与受委托的检验机构签订委托检验合同;
3、由检验机构现场抽取检验样品并填写抽样单,抽样人员与企业现场人员双方核对后签字生效。
五、我公司建立和保存了出厂的原始检验数据的原始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检验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检验人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购置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记录内容。
六、我公司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留存样品应与出厂检验样品数量等量,食品保持期少于两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七、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月**日
第四篇:2011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市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切实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目标责任对象
各县(区、管理区)人民政府(管委)为目标责任主体。
二、目标责任内容
县(区、管理区)政府(管委)主要领导为食品安全总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落实办事机构;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重大问题。支持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和监管部门正常履行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及时拨付到位,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正常开展。
(二)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辖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内容,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制定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并对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议、考核,对食品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实行责任追究。县(区、管理区)与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责任书签订率均要达到100%。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按照国家、自治区、市的有关规定和《**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健全辖区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落实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保证应急救援启动所必需的人
力、物力和经费。
(四)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和隐患排查,掌握本县(区、管理区)事故隐患情况,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食品安全大检查年内不少于2次。
(五)继续推进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工作。加强对各乡镇、行政村工作情况的检查和指导,要求100%的乡镇、80%的行政村建立镇工作站、村联络站,各项制度上墙、建立健全档案。
(六)完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县(区、管理区)人民政府(管委)要按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事故情况,并迅速组织事故处理,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属于本级权限处理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查处,事故按时结案率达到100%。
三、考核与奖惩
(一)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县(区、管理区)人民政府(管委)就落实辖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取日常检查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履职到位,成效显著的,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工作措施不力,影响整体工作开展的,予以通报批评。
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签订双方各执一份,市食安办保存一份。责任书签字人如有变动,接任者为自然签字人。
县(区、管理区)人民政府(管委)
**市人民政府
(盖章)(盖章)
负责人签字:
二〇一一年七月五日
负责人签字:
第五篇: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乡镇)
沐川县食品安全工作
(乡镇)
目
标
责
任
书
沐川县人民政府 制
二〇一四年三月
沐川县2014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乡镇)
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全县食品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原则,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工作职责与要求
(一)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面组织实施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管理,加强行政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管理工作,配合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公众饮食安全。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将食品综合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食品管理经费保障机制。
(二)制定本辖区内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在重大节日期间、重大活动期间、高中考期间、春秋季开学期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全面巡查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相关企业,及时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三)加强辖区内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督促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积极规范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行为,及时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校园师生饮食安全。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发生,切实保障农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五)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平。
(六)坚决杜绝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对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七)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八)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食品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九)按时完成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责任目标考核
按照县人民政府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的考核细则进行综合考评,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彰;对食品安全工作不合格的予以通报批评;对食品安全工作监管不力,酿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予以“一票否决”,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考核单位和责任单位各一份。
考核单位:沐川县人民政府责任单位:乡(镇)
责任人: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