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改革创新研究提纲
企业改革与经营管理创新研究
——兼论柳州市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的问题及解决(课题组成人员:杨和屏 张彬等)
课题研究简要大纲:
第一部分:企业性质及其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发展实行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1、企业的含义、性质、特点。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企业是经营商品的盈利组织。企业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经营盈亏,取决于市场条件中的经营能力;市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经营平台,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形成制约。
2、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是企业经营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景况与其经营的环境、制度性质的变化密切相关。而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弱肉强食”的残酷性,决定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的必然性。
我国企业经营的变化: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经营形式和特点相应发生变化。目前市场经济出现新趋势,迫使企业加快改革和实行经营管理创新。“适者生存,不适者亡”,企业不能改革、创新和发展,就将衰退、惨遭淘汰。国内外大量典型案例,屡见不鲜。经济学大师已有深刻的预见和生动描述。比尔盖茨说: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柳州市企业众多,各不同的企业存在巨大发展差距,原因很多,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和经营创新的差距。柳州市“工业立柳,强市富民”,“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实现在广西率先奔小康”,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有效推进企业持续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作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部分: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目的、内容、动力、及制约因素分析。
1、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的目的:是“经济而高效的经营企业”。企业改革是指企业体制和运行管理、机制等的改革、变动,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我国企业改革的体制目标,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确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及发展趋势的企业制度。我国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是分类要求,分类进行。企业体制改革是企业实现有效率经营的制度基础。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精要在与解决企业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问题。它是关系企业生存决策的重大问题。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教授指出“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 1
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
企业改革与经营管理创新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企业改革是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企业的生存活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须条件。两者不等同,但存在互为条件的关系。
2、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点研究和实践内容,包括:经营哲学,经营理念,经营过程分析,经营模式,经营景观,经营眼光,经营机制,经营谋略,经营诊断,经营评价等。
3、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动力分析:动力主要以谋求经营利益,是利益驱动。首先,在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在于承受经营风险,谋求企业做大做强;第三,在于提高经营的产品占有率和增强经营行为和形象的影响力。
5、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企业内部的主观制约因素和条件(包括人力资源状况;经营者及其员工的经营素质和条件;企业的经营运作能力和创造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经营者的领导和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企业外部的制约因素和条件(包括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外部环境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制度变迁及其经济运行的制度安排。
第三部分: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国外经验(案例)借鉴。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是普遍规律,永恒的主题。但因市场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发达程度的不同国家,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的方式存在差别。这是由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决定。(美、日、英、法、新加坡、俄罗斯等都要联系到)发达国家企业改革创新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但必须注意:现成的制度不可能简单移用。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共同点:强调经营的效率。但盈利与非盈利为目标的企业,其实践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1、非盈利为主(及公益为主的企业,一般由国有企业担当公益职能)的企业特点:
(1)企业行为一定程度受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约束。
(2)政府一定限度予以扶持。
(3)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成效取决于既定政策框架指导约束下的企业的经营创造能力。
(4)社会效益坚固经济效益,两者有冲突则以社会效益为主。
2、以盈利为主,在市场竞争中以利润最大化为主的企业特点:从政府与企业关系,企业外部环境条件及企业的组织创新、技术创新、营销手段等经营创新加以阐述。
(1)专业化分工细致,规模效益明显
(2)注意全方位适应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现代企业制度、扁平化管理以人为本)、经营手段创新、经营项目转型、创造市场等。
(3)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微软案例等);
(4)努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国外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经验借鉴:
(一)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创设:
第一、适应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经济竞争、经济发展要求,正确合理处理政府与企业经营的关系(改制是典型形式,如日本、俄罗斯、英国等),提供企业改革和创新经营管理的条件。缓和企业规制(即容许私有资本一定程度介入公共经营的企业领地)
第二、努力完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促使企业具有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以各典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例,改革后实现了一些预定的基本经济目标,如英国改制企业财务目标不明显,但效益目标显然)。
第三、以法律规范企业的行为,如对企业有目标的规制或限制垄断等。第四、逐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内部机制:
一是,企业经营的利益最大化规律,导致面对内在生存动力和外在竞争压力
二是,适应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对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四是,生存、发展,减员增效,降低成本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要求。
(三)企业文化建设
第四部分:我国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实践、成效经验及普遍的主要存在问题。
(一)实践、成效和经验
1、实践进程:
计划经济对企业没有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市场经济转型,迫使企业面对生存、发展的竞争,改革创新成为企业生存能力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进展,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成为实践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2、成效和经验:
成效表现为:(1)企业的特点和经营规律已逐步深化认识和接受且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2)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越益具有深度、广度(包括政府和企业),研究工作也深入开展;(3)已具有一批通过改革和经营创新迅速发展的企业。(阐述私营和国有企业的典型案例,如联想集团,TCL集团等,柳州市企业中的典型,如私营的和国企转民营的汽车改制厂,国有的五菱股份公司)
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具有共性的经验:
1、自觉、主动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条件的变化,树立危机感,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
2、通过积极主动的改革和经营创新寻求企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促使企业做强做大;(改制、扩张,经营创新,走向世界,多元化经营等)
3、增强机遇意识;创造学习型企业;向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方式转变(连职工的婚姻、家庭关系都考虑在企业经营的要素中)
4、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承受力,实行改革和创新战略(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营销创新等。
(二)我国企业面临改革和经营创新的主要存在问题:
普遍存在问题;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存在环境和制度和机制障碍,同时不懂、不会和不善创新经营的问题比较普遍。
1、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的意识、观念、理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甚至严重滞后。(重要性认识不足,危机感普遍不强)
2、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的环境急待改善。如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市场发育程度还不充分(例如市场、人事、金融、社会保障制度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人员、办社会包袱尚未完全解脱;
3、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的制度和管理缺陷:如政企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对企业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激励制度和机制不科学、不健全、不完善;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促进体系(如推进体系、担保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不适应,功能不健全,缺乏效率等。
4、企业内部因素: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队伍)经营企业的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经营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源缺乏;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缺乏活力(如用工、分配制度);企业组织制度不完善等;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研究的力量和能力明显不足,成功经营的妙招不多。经营创新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
5、改革、创新的资金(资本)实力偏弱。
第五部分:促进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主动性、自觉性的系统的社会环境条件、机制、政策导向及制度安排等对策、措施思考。
(一)按照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和要求,加大促进行政领导到企业各级层次的领导和员工,对企业“改革、创新促生存发展”的观念、意识的转变,为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的创新奠定观念意识和思想基础。
(二)适度加大产权改革力度,使产权改革和管理机制的建设同步进行;继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系统的研究和加强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为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安排(如建设科学的组织、营销、战略、分配等制度)。这是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必须的环境和制度基础。
(三)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着力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这是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的人才队伍或人力资源的基础。
(四)建设学习型的企业。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持续改革和经营创新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五)重视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昂扬奋进的企业团队。
(六)形成和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改革和经营创新发展的执行力,增强危机感(企业发展实践证明:优越感太强者容易遇挫致亡;谨慎经营,如履薄冰,担心怕死者,反而能健康而顽强的生存发展)。
第二篇:企业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企业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一:“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学习心得体会[1] 学习心得
“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正在全市全面展开,现在各单位在高效完成业务工作之余,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规定篇目文章,加深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学习也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经济的昌盛,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更需要人人参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为社会大环境的根本好转多做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人民必须勇敢地站立于潮头,争做创新的开拓者和生力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世纪历史使命。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改革创新”就是要针对规划审批业务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观念,更新工作思路。创新不是空谈,不是异想天开,而是要结合实际,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努力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讯息,把握大局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二是要深入调研,到现场去,到基层中去,准确掌握规划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寻求创新的落脚点和突破口。三是要善于总结和发现。将表象的东西变成理性的思考,总结提炼精华,找到创新的着力点。当前,正开展 的“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学习讨论活动,这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讨论机会,我们一定要很好的把握,以开展学习讨论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开创规划审批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加快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合理分配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时间,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在中国,先贤们都无比看重时间,他们把时间视为速度,看成力量,比作金钱,等同生命。邓小平同志规划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其实就是列出了一个时间表;其实就是与时间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赛跑;社区的发展是否超前就在于时间上的差距。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自己,就必须强化时间就是发展,发展才有前途,前途决定命运的意识。时间具有三种表现形态,即:长度、宽度和密度。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无论你是什么人,凡夫俗子也好,王侯将相也罢,都拥有同样的时间长度。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时间的宽度却大不一样,同样是一天,有的人只有几个小时的有效时间,而有的有却有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有效时间。时间还是有密度的,就是利用时间的质量。同样的时间,有的人能干得成很多事情,而有的人时间利用率却很低。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时间的
长度,抢占时间的宽度,运用时间的密度,就算没有虚度年华,蹉跎岁月。
历史作为一个过程,不断地在时序交替中滚滚向前。抢抓难逢机遇,争取宝贵时间,加快发展自己,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将会贯穿到我们以后得工作中,为我区经济腾飞做好服务。篇二:改革、创新、担当心得体会
“改革、创新、担当”心得体会
——护理部
开展“改革、创新、担当”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开展大讨论活动,对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重大战略部署,确保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用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拘一格用人才。才能选出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用于驰骋的千里马。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善于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推陈出新,真正为事业选人好才。创新要行动,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载体等方式,改进和改善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如死水一潭,不进则退。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讨论,以突破前人、实践改进为创新的目的。
敢于担当,不是一句承诺、一声口号,而是在遇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发生重大事件时,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亲自上阵,带头冲锋,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困难中找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一要在加快发展上敢于担当。当前,面对跨越发展的现实要求,需要我们具有敢于超越、敢挑重担、敢争第一的精神。只有敢于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困境中找出路,才能有所作为,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敢于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各种条条框框,这种突破意味着要排除各种阻力,要冒许多风险。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凡事因循守旧,就会痛失发展良机。
所以要义无反顾地担起加快发展的重责,在解放思想上勇于突破,开启跨越发展的新思路。要敢于抓抢机遇。抢抓机遇,重在“抢”,不抢,机遇往往会擦肩而过。
二要在化解矛盾上敢于担当。现在,我们经济社会正处在转轨转型期,敢担当,就是要在突出问题、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
三是工作作风要硬。勇于担当,离不开优良的作风。我们都必须对自身的作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要带头做好,凡是要求下面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当表率。要把各项工作的落实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有工作都要精心设想、缜密谋划,定下的事雷厉风行,看准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经常深入基层,不妄想空谈,不做表面文章,把计划、目标、任务从会议上、嘴巴上、文件上落实到具体、实际的行动中,变成有形的、有数的、有内容的项目。要做到廉洁自律,不折不扣地落实廉洁从业的若干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无私才能无畏,清白作人、干净干事,就会形成敢于担当的资格和底气。四要有较高的要求和较强的素质。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勇往直前,才能做实事,出实效。怕担责任只能导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人云亦云,因循守旧。从而人浮于事。要有担当意识,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做到问题不回避,责任不推诿。必须讲担当、肯担当、真担当,要把责任举到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工作装在心中,体现人人有担当,个个讲责任。
五是敢于担当必须要有真本事、真本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真刀真枪的能力和智慧,敢于担当的结果可能
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要对中央、省市委重要决策部署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取向、准备把握市情发展,把上级精神吃透用活,特别是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升级发展的任务,要密切结合实际,落实落靠,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学会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尤其是对突发之事、棘手之事,站稳群众立场,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要正确对待不同己见的声音,对立面的反对声音,舆论层面的批评声音,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大讨论活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活动,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必须有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护士,我们应该把开展大讨论活动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既确保大讨论活动有序开展,又不影响日常工作的运作。只有这样,在能够为维护好一方平安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篇三: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一:学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之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27日至2012年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学处组织的关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列举了国内最早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思考针对我们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应该怎样使自己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高度,办出自己的特色,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确保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培训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对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我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目标,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景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
二、我校在课程改革上存在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意识到国家为什么把职业教育提到现在的重要地位,因为职业教育离社会最近,离经济最近,是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作为职业教育,目前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要改变目前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人的认知学习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距离教学做一体化的距离还比较远,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职工思想观念上还未改变,还需要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许多人消极观望或不愿意改变已经熟练的教学方式。
第二,目前实训基地设备不足,设备状况完全与现有的施工技术脱节。
第三,师资队伍素质较差,很多年轻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历,实验室缺乏先进的 科研设备,科研能力不足,缺少一些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项目,教职工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更加影响教学,影响毕业生质量和产学研合作。
第四,产学合作困难重重,要想实现合作,必须具有双赢的运行机制。因为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过硬的科研队伍,社会影响力 和认可度不足,对企业没有引力,很难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
三、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授课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中职教育的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样把事做好,是有明确岗位能力目标,围绕项目整合对应知识,以任务为载体,在职业情景中提高职业能力,有知识的突出应用指向的教育。在实际授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的任务驱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达到形成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次完整、接近实战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找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成长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在教学组织安排上,要尽量安排大幅度的时间集中上某一门课,动态实施,完全按照教学项目重组教师团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监控并评估。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以实现职业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2)转变授课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把教师转化为生产教练,把教材转化为训练手册把教法转化为训练方法、把课堂转化为 工作现场。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必须以工作过程为纽带,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发挥教师的生产教练作用和教材的训练手册作用,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在工作现场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品得、形成素养。
(3)转变考试形式
即结果考试转向过程考评,从传统考场转向工作现场(模拟)。要在工作现场进行过程考试,边学边考边评,不断反馈,不断纠正,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开阔了视野,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使我明白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需要我们大家的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使我们的学校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学习心得>>(760字)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学习心得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迫切需要,是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加快 “四区”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机关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面对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加快科学发展的新举措,作为高新区的机关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实施二次创业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创新支撑。
作为高新区一名机关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 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要努力破解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正确处理好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以活动的开展促进本职工作,求实效、求效果。
作为高新区一名机关干部要在活动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责任感。要立足实际,以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紧紧围绕“五个一”、“五结合”做好文章。为高新区建设“五型”机关做贡献。着力解决自身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学习型机关;着力解决体制机制、思路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创新型机关;着力解决优化环境、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效能型机关;着力解决机关作风、公仆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机关;着力解决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设廉洁型机关。
作为高新区一名机关干部积极投身二次创业、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积极探索改进各项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着力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实现“大、高、新”的好项目引进和建设,早日建成“经济高速增长区、高新技术聚集区、集约高效样板区、科学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改革创新心得体会三: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心得体会>>(1031字)
为了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争先进位,泰安市从4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心得体会。
活动以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为载体,以改革重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在思路措施、行动重在实践落实为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效能。
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举办市委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开设领导干部大讲堂。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主题,搞好专题培训,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调研。
二是创建创新型机关。结合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市直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各自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目标和措施,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建立完善工作督查、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推动创新目标和措施的落实。
三是创建效能型机关。着眼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和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制定机关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机关效能投诉和暗访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诫勉。四是创建服务型机关。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修订完善机关服务承诺。开展“机关与基层(企业、社区、村)结对服务”活动,积极为基层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务。五是创建廉洁型机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和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推进党务政务公开。
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明确了活动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整个活动按4个步骤组织实施:一是制定标准、动员部署。制定市直机关创建“五型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对照标准、学习整改。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对照创建标准,查摆问题不足,抓好整改落实。三是推树典型、交流提高。认真总结创建工作先进经验,推树一批先进典型,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四是总结考评、表彰先进。结合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文明机关考评,对市直部门单位进行考核评价,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集中活动结束后,将创建“五型机关”作为机关建设的常规性工作,不断调整完善创建内容和考核标准,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炼钢企业改革创新经验交流材料
根据公司要求,炼钢部积极落实模拟法人机制和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机制,“以市场为指导,以利润为中心,以成本为主线”,增强全体职工成本意识,提高职工积极性,深挖潜力,有效地释放了产能,增加了效益,促进了炼钢部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加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公司推行模拟法人机制以来,炼钢部针对职工对新机制认识上还很匮乏这一情况,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学习,利用周六中心组学习会、调度会、班前班后会、周一安全会等组织学习刘董事长讲话精神,对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展开了广泛的学习、讨论。深入的学习、讨论使大家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模拟法人运行机制让各单位自负盈亏,对各项具体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职工收入与工序指标挂钩,就是要进一步细化责任,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二、夯实管理基础,创新管理模式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模拟独立法人市场机制过程中,实业部以夯实基础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内部运行机制的优网化,提高运行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实业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逐步提升。安全方面完善了炼钢三大规程,增加各工序的定期、定人专业性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下整改通知单进行整改;生产方面充分利用分配机制的导向作用,收入向主要利润指标倾斜,真正使员工感受到生产中必须坚持“以成本为主线,以利润为中心”;设备方面以增产创效为中心充分发挥设备潜能。针对新炼钢新设备较多情况,对部分维修岗位进行了技能培训,提高了设备故障处理能力,并建立了维修岗位设备故障处理能力评价体系,奖优罚劣,提高了维修岗位积极性。质量方面对质量指标从工段、班组、个人层层分解,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质量控制点实行岗位工自检自查、实业部抽查和工艺监督专项检查制度,对于质量问题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哪个环节负责。一季度转炉合格率完成99.92%,连铸坯合格率完成99.99%,创历史最好水平和同行先进水平。
三、逐级确保,多方面降低成本根据预算计划,实业部积极分析市场形势,制定预算可行性方案、措施,把工段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各工段产品全部按市场价核算及工序间买卖化,同时采用“倒推”的办法,核算出各工段的目标成本,把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工段、班组、个人。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各工段将生产所使用物料数量进行记录,并录入计算机,通过专用程序计算单炉/当日/当月冶炼成本,并按班组、个人进行排名,实业部制定相应的生产成本指标考核办法,对冶炼成本最低的炉长进行奖励,从而提高炉长降低成本意识,树立市场观念,关心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四、以市场为指导,多方位增加利润在多方位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业部以市场价格为导向,通过调整合金料和入炉辅料结构,降低成本。实业部通过优化辅料结构,结合其他钢厂的生产经验,在保证碱度和mgo含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低的白云石的用量,降低白灰和改制剂用量,3月份白灰消耗完成40.70kg/t,创历史最好水平和同行业先进水平。实业部时刻关注市场,适应市场需要,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钢种。产品经用户使用,完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降低了开发成本。新钢种的开发成功,既缓解了轧钢产能小的压力,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公司利润空间。
五、生产与销售、运输联动实业部坚持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以研促销,积极到周边同行企业考察学习,积极开发新钢种,一次开发成功20钢,经用户使用,完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客户反映良好。并根据市场需求,按订单进度组织生产,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同时,合理组织运输,控制半成品的库存量,降低资金占用。在高线试生产期间,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部分外卖坯,减少钢坯库存。充分发挥调度系统优势,合理组织钢坯运输,保证钢坯热装热送率,减少落地压库。产品以用户满意为目的,积极走访用户,及时了解产品用户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确保满足用要求。通过实行模拟法人机制和产供销运快速联动机制,实业部转变了管理思路,各工序劳动生产率得以进一步提高,职工成本意识增强,设备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实现实业部健康稳步的发展。
第四篇:炼钢企业改革创新经验交流材料(范文模版)
根据公司要求,炼钢部积极落实模拟法人机制和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机制,“以市场为指导,以利润为中心,以成本为主线”,增强全体职工成本意识,提高职工积极性,深挖潜力,有效地释放了产能,增加了效益,促进了炼钢部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加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从公司推行模拟法人机制以来,炼钢部针对职工对新机制
认识上还很匮乏这一情况,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学习,利用周六中心组学习会、调度会、班前班后会、周一安全会等组织学习刘董事长讲话精神,对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展开了广泛的学习、讨论。深入的学习、讨论使大家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模拟法人运行机制让各单位自负盈亏,对各项具体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职工收入与工序指标挂钩,就是要进一步细化责任,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二、夯实管理基础,创新管理模式
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模拟独立法人市场机制过程中,实业部以夯实基础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内部运行机制的优网化,提高运行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实业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逐步提升。
安全方面完善了炼钢三大规程,增加各工序的定期、定人专业性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下整改通知单进行整改;生产方面充分利用分配机制的导向作用,收入向主要利润指标倾斜,真正使员工感受到生产中必须坚持“以成本为主线,以利润为中心”;设备方面以增产创效为中心充分发挥设备潜能。针对新炼钢新设备较多情况,对部分维修岗位进行了技能培训,提高了设备故障处理能力,并建立了维修岗位设备故障处理能力评价体系,奖优罚劣,提高了维修岗位积极性。质量方面对质量指标从工段、班组、个人层层分解,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质量控制点实行岗位工自检自查、实业部抽查和工艺监督专项检查制度,对于质量问题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哪个环节负责。一季度转炉合格率完成99.92%,连铸坯合格率完成99.99%,创历史最好水平和同行先进水平。
三、逐级确保,多方面降低成本
根据预算计划,实业部积极分析市场形势,制定预算可行性方案、措施,把工段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各工段产品全部按市场价核算及工序间买卖化,同时采用“倒推”的办法,核算出各工段的目标成本,把各项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工段、班组、个人。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各工段将生产所使用物料数量进行记录,并录入计算机,通过专用程序计算单炉/当日/当月冶炼成本,并按班组、个人进行排名,实业部制定相应的生产成本指标考核办法,对冶炼成本最低的炉长进行奖励,从而提高炉长降低成本意识,树立市场观念,关心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四、以市场为指导,多方位增加利润
在多方位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业部以市场价格为导向,通过调整合金料和入炉辅料结构,降低成本。实业部通过优化辅料结构,结合其他钢厂的生产经验,在保证碱度和mgo含量的情况下,提高价格低的白云石的用量,降低白灰和改制剂用量,3月份白灰消耗完成40.70kg/t,创历史最好水平和同行业先进水平。实业部时刻关注市场,适应市场需要,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钢种。产品经用户使用,完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降低了开发成本。新钢种的开发成功,既缓解了轧钢产能小的压力,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公司利润空间。
五、生产与销售、运输联动
实业部坚持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以研促销,积极到周边同行企业考察学习,积极开发新钢种,一次开发成功20钢,经用户使用,完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客户反映良好。并根据市场需求,按订单进度组织生产,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同时,合理组织运输,控制半成品的库存量,降低资金占用。在高线试生产期间,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部分外卖坯,减少钢坯库存。充分发挥调度系统优势,合理组织钢坯运输,保证钢坯热装热送率,减少落地压库。产品以用户满意为目的,积极走访用户,及时了解产品用户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确保满足用要求。
通过实行模拟法人机制和产供销运快速联动机制,实业部转变了管理思路,各工序劳动生产率得以进一步提高,职工成本意识增强,设备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实现实业部健康稳步的发展。(郭森林张旭朝)
第五篇: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管理者收购
一、国企改革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二)出资人和管理者利益不同
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或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为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只是资产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有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完整,其可能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扩大其权力基础,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或通过增加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或多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
(三)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企改革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
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例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
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
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
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
济的要求。因此,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中心目标。国企要实现市场化的目标,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而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东多样化是良好治理结构的前提,这就要求对国有独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简称为“国企改制”。国企改制的成果之一是“上市”,上市反过来有助于固化改制的成果,但上市并不是改制的唯一目标。
三、国企改革的实践问题
(一)证券市场效率问题将国企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境外证券市场有严密的法律和规则,运作经验也比较成熟。而基于承载国企改革与解困的历史使命,国内证券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缺陷,再加上不法分子的推波助澜,以及各方经验的欠缺,证券市场逐渐失信于人,各类问题最终彻底暴露。目前,证监会制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国资委制定相关文件,限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低持股比例,确保国家对某些行业的控制。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证券市场效率问题的解决,有利于、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优化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准确评价国企市场价值和经营业绩,并采取期权等手段有效激励国企高管人员。
(二)管理机制和制度问题国企改制有助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做好做强企业的基础,但绝不能保证企业做强、做大。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企业组织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企业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一直在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目标是“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这在市场化企业看来的基本常识,在国企改制之前简直比登天都难;职工身份问题是个症结,根本谈不上人员的市场化配置,造成冗员多而人才少。改制无疑是个最好的契机,使得“三项制度改革”有了突破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起步点。国企要在改制的同时,顺势而为地开展人事改革,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董事会的功能,加强监督,打造职业经理人,和谐地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职工身份转化问题。由于国企传统机制制度的起点不高,改革的成绩也就更加显著。
(三)垄断行业改革问题垄断行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都是中央企业。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新的厂商,同时加强监管,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已经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进行初步分拆、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要完善改革措施,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引进新的厂商参与市场竞争。尚未进行实体性体制改革的铁道、某些城市的公用事业等,则要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和政府加强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既要加强对安全、环保、普遍服务等监管,也要加强对价格的监管,以维护公众的正当权益。
(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仍然太多,主要是地方中小企业太多,他们仍然大量活动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很难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一般认为,国有企业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规模效益
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的领域有优势。因此,今后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就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把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
参考文献:
1、王风刚.多元结合——国企改革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8(5).2、刘姿含.国企改革之深层次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