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分析发言稿
有些东西能写能说,有些东西能写不能说,有些东西能说不能写,有些东西不能说也不能写。今天在这里,听我说。
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居全国第四。与其他省份不同,帮浙江打天下的,绝大多数不是靠在其他省份蓬勃发展的有人养没人管的国有企业,而是靠没人养还有人管的民营企业。截至2009年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总数已达260多万家。目前全省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量的96 %、工业税收的85%、外贸出口的82%、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5 %都来自中小企业。但是,这两年,中小企业这帮野孩子好像断奶了。
而第一个奄奄一息,是温州。等我说完温州,你就明白了浙江。
作为温州人,我深刻的体会到,温州的富人,很富。但是多年来,温州除了多建了几座高楼,少了大片的田地,没有其他太多的变化。几年前,温州的实业投资已经是浙江倒数。温州人富了,但是,钱没有投到实业里面。钱到哪里去了?这个大家都知道,温州炒房团。炒过房,买过矿,河南河北炒大蒜。温州的民间资本四处出击连连得手,为我国物价水平赶英超美做出了伟大贡献。
开个玩笑,话说回来,温州的资本加速逃离了实业,逐渐热钱化并进入高利贷领域。为什么?
资本是逐利的,离开实业只能说明实业投资的收益小于热钱投资的收益。浙江没有很多的国有资本的投资,民营资本唱主调,这就使得浙江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而轻工业是无法给产品带来很高的产品附加值,当经济环境变化的时候,轻工业就轻如鸿毛一般随风飘摇。
这次的高利贷危机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后,国家4万亿资金投入市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造成了两三年后今天的通货膨胀。从原材料到水电煤气,从人力成本到运输成本,几乎企业的一切成本都在上涨,而出于竞争的考虑,企业轻易不敢趁机抬价到能获得超额利润。企业的经营环境不能得到很好的改观。不过还好,信贷扩张使得企业的资金链可以很好周转。另一方面,国家在痛定思痛之后,坚决要产业升级,为此也推出了很多政策促进企业将设备技术更新换代。财政的巨额拨款就像狼群中的鲜肉,大企业主在与官员的私人关系的基础上,可以更加方便地通过寻租手段获得财政拨款的资金。获取资金之后,或许用于投资实业,又或许另谋出路,反正无人能管。而中小企业为了在产业升级中继续生存,只能自掏腰包,对企业设备技术进行革新升级。还好当时还有宽松的信贷政策解决资金问题。但是,风云突变,国家收缩银根,自2010年5月始,至今,央行已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于是,企业的资金开始紧张了。当所有企业都在回笼现金的时候,企业之间的势力大小就决定了企业之间的现金的流动,越小的企业,越没有话语权,资金链越容易断链。但是只要还有办法,企业主就不会因为资金链问题关停企业。
走吧,跟银行借钱去。但是县里面的支行没有足够的贷款审批权限,必须到省行或总行去,而到了市里面,银行的业务员与中小企业不太了解,贷款自然难以放行。同时,在贷款第一责任机制下,业务员也倾向于将手中的贷款额度放给熟人网络与优质大企业客户,对于陌生的中小型企业,也只能是宁可不贷,也不错贷。
找担保公司吧,担保公司实力不强却收费甚高,同时银行不愿把过高的信贷风险寄托于担保公司。而较好的担保公司也成了香饽饽,人人争抢,但与很多中小企业无缘。毕竟截止09年底,我省的担保机构仅378家,获得银行承认的优质的担保机构也就更少了。
难不成抵押?别开玩笑了,银行只认不动产,如果有不动产产权,还怕贷不出款吗?而中小企业有多少能提供不动产产权呢?
正在贷款申请一筹莫展的时候,信贷员把你拉到出门右转公厕旁,偷偷摸摸和你说:“兄弟,你来迟了啊。现在银行这边额度紧张,要是有额度,兄弟我一句废话没有,早给你办了。可惜啊。”你无奈摇摇头:“命苦啊!”只听得他悠悠说来:“我有一哥么,手头有点闲钱,你要不试试?要的话,我帮你联系联系。”好了,你两眼射光,犹如久旱逢甘露、他乡觅知音一般只拉着他请吃午饭去了。这银行门一开一关,一个崭新的高利贷贷奴诞生了。之前的种种难度,还会有谁关心这个的真真假假呢?
第二篇:辽宁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仍有困难需综合治理
中小企业维持生产经营资金基本充足,但扩产技改和产业转型的资金需求量较大。贷款满足率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因景气状况不同各行业满足程度有所分化,服装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满足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电子业和有色金属加工企业的贷款满足率有所上升。优质企业较易获得贷款,但大部分小企业自身条件仍然难以达到银行放款条件。中介机构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获得贷款,但金融生态环境仍待改善,目前担保费率一般要达到2.5%-3%,有些民营担保机构费率高达5%-10%,加上贷款利率有的企业融资成本超过了10%,使企业经营已无利可图。利率上浮抬高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成本,全省69家样本企业调查情况表明,2011年5月,样本企业的平均银行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1.2%,样本企业的平均民间借贷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3.23%。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金融机构建议:
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探索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新思路、新体制。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新增贷款要向中小企业倾斜;要通过开展银企对接、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创新中小企业服务载体;要引导金融机构探索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机制,并进行宣传推广。
提高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形成财政注资、财政补贴、财政奖励的综合性财政支持新体系。财政注资方面,财政政策可以在担保基金的资金充实上给予资金支持,扩大财政性担保公司的规模;在商业银行呆坏账的核销上提供资金支持;对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一定的财政倾斜。财政补贴方面,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利息支出和风险损失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中小企业创新型金融工具如集合票据发行的担保费用进行财政补贴。财政奖励方面,可以比照涉农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奖励办法,对于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增量,各项监管指标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增强产业政策的引导性,形成重点明确、配套有力的产业规划与产业引导新格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符合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向的先导产业,要有一定的资金扶持,避免这类企业因担保、抵押难而无法获得资金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其他政策要以产业政策为基础给予配套支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要围绕产业政策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
进一步改进金融机构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与推广。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挥股份制融资功能,吸收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进行参股;积极向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广短期融资券、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通过发行债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发展各类私募基金和投资基金,促进其对有前景的中小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加强软环境治理与整顿,打造良好的中小企业金融生态。要下大力气“清费去乱”,去除由中小企业承担的各类不合理费用;明确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的收费标准,杜绝各类提高收费的现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建设。
第三篇:中小企业贷款难原因分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窄,过度依靠银行贷款。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中小企业由于受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的限制,自身产生的现金流在扣除成本、费用及相关税赋后不足于扩大再生产。
2、向其他自然人借款。借款对象大多是中小企业负责人的亲戚朋友,且不说他们有没有能力提供一定量的资金,就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状况让借款人往往是望而却步。
3、向中介机构贷款。目前可提供短期贷款的中介机构很多,但大多均要求以有效房产或设备抵押,且贷款利率较高。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有效资产相对较少,且融资成本过高。
4、银行贷款。银行放贷积极性不足原因如下:(1)宏观政策性指引。从风险控制角度,银行希望将资金投入相对较多的客户以分期风险。但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近年来,我国强调“抓大放小”、“扶优限劣”,实行主办银行制度,使这种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当我国的经济成份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时,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信贷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性就日益显露出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融资体制中自然处于不利地位。(2)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的利润相对较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收入就是利息收入,中小企业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额度较小,贷款收息较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支出就是风险管理成本及相应的组织资金成本。组织资金成本相对固定。风险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一是中小企业贷款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前期的调查难度较大,调查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贷款的周转期难以准确测算,逾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二是贷后管理成本较高,中小企业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具有时间紧、次数多、额度小的特点,贷后管理的风险点较多。在其他各方面都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从政府到企业都认为银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的大环境影响,又有企业自身有效资产较少的客观因素。对于这个责任让已经企业化经营的银行来负担有点勉为其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银行面对这种特殊客户--------------------------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提高收益呢?
二、如何解决中小型企业贷款难(一)、完善利率体制和信贷政策
基于中小企业贷款自身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可允许适度提高,以鼓励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近两年,中央银行两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上浮10%扩大到3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为50%。最低下浮幅度10%不变。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上浮和下浮幅度今后还可适当放宽,使利率更有弹性,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在信贷政策方面,还可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实行诸如冲销坏帐、补贴资本金等措施,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并要求商业银行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同时,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二)、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相关规定
1、创新抵押贷款方式,降低抵押贷款的收费标准
对贷款提出抵押要求,是银行缓解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方法。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90%左右都是有抵押品做担保的。而在这些抵押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应收帐款和存货。应收帐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应收帐款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帐款面值的50%--90%。企业将应收帐款抵押给银行后一般不通知相关的客户。当客户偿还应收帐款后,偿还额自动冲减企业向银行的贷款。在正常条件下,中小企业应收帐款的增加和其销售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银行以应收帐款作抵押发放贷款,使银行贷款的回收有了安全保证,同时也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杭州一些商业银行开办了应收帐款质押业务,主要做法是对中小企业质量较高的应收帐款进行质押贷款,或对购货方开具的商业汇票进行贴现。目前中信实业银行和广发银行已经开办此项业务。存货融资也是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融资方式可以定义为企业以购得的存货为抵押品向银行贷款,当存货销出后,企业用销售收入偿还债务。银行对存货具有“浮动的留置权”。通常当销售完成后,如果企业获得现金收入,银行将该收入自动扣减贷款额,如果销售存货后企业获得应收款,则“浮动的留置权”将与应收款相--------------------------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联系。国外在存货融资方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开发了一揽子存货留置权、公开仓储融资、就地仓储融资、信托收据和抵押单等方式。对我国银行而言,存货抵押融资还是新事物。杭州的一些银行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创新了“保全仓库业务”。具体操作办法是:企业提出贷款需求时,银行先要求其将货物放入指定仓库充当抵押物,然后根据其市场价值确定折扣率对其发放贷款,当企业销货需要提货时,则须有新的货物补充或将销货款归还贷款,然后凭银行加盖公章的出货单提货。此举不但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商品流通。
2、创建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信用担保制度。
为了解决信贷市场部分失效的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中,以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以及我国台湾的信用担保机构运作比较成功和完善。美国的信贷担保最为发达,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是贷款担保的主管部门。中小企业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的,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担保,私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美国还有地方政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组织和社区性中小企业担保组织。日本的信用担保体系很有特色。日本官方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民间设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全国性的“信贷担保协会”,它们共同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日本还建立了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保险的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公司。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和互助保证基金,一官一民,相辅相成。信保基金之捐助来源为当局及有关金融机构,至1997年,获捐助149.7亿元。其中当局捐助118.6亿元,金融机构捐助31.11亿元。9该基金近年来每年都协助中小企业取得2000亿元左右的融资。当前,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着重规范下述问题并形成制度:一是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二是资金资助及补偿制度;三是受保企业及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四是风险控制与损失互担制度;五是担保业行业维权与自律制度;六是政府的协调及监管制度。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精品
文档-------
第四篇: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9-6-18信息来源:
内容摘要:浙江中小企业应全面落实《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制定科学的战略,明确发展定位,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挥对全国中小企业的引领作用。
浙江省是我国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是一大特色和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以宁波地区为主体的服装加工业,以海宁地区为中心的皮件加工业,以绍兴地区为中心的轻纺加工业,以温州台州地区为中心的制鞋、文具、眼镜、箱包加工业,以永康地区为中心的小五金加工业,以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为主体的丝绸加工业和家用电器生产等行业。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并于2006年11月1日开始施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国家实行的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小企业应当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浙江中小企业战略发展现状
所谓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与该方向相一致的市场和资源分配的整体方案,是企业确定长远发展目标及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几乎都是在“无战略”指导下诞生成长起来的,其经营者战略意识非常淡薄,正如联想总裁柳传志先生所讲“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最缺乏的是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因为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其实浙江中小企业创业之初也是有战略的,是一种跟着市场走的“跟随战略”,是一种无意识的战略,这在事实上也是一种战略。然而经过若干年的企业发展,企业内外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陶醉于已取得的业绩而对外部的变化反应迟缓,处于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表现为决策短视,甚至杀鸡取卵,进而带来资源配置、投资决策、经营目标、管理创新、人力资源储备和培训等诸多方面与客观要求和企业发展发生严重错位,这都是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所导致的。目前浙江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战略管理的深刻认识,企业行为短期化严重
浙江中小企业的诞生往往是因为发现了市场机会,在短时间内创办起来的。正是由于这种偶然性和突发性,使很多中小企业在创办伊始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没有实施战略管理,在发展方面尤其注重“市场”,一切均以市场为导向。虽然体现出高度灵活的市场反应力,但由于只看到眼前利益,考虑不到未来的发展变化及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造成企业在创业以及经营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仍跟在其他企业的后面,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处于利润最薄的下层。
(2)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
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意味着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冲击,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要求企业战略要有前瞻性,把握变化的基本趋势,特别是要对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态势要有足够的了解,创新发展思路,走出买方市场下低水平竞争的传统发展模式;二是要求企业战略要有灵活性,针对外部环境的突发变化,及时调整发展计划。也就是企业的战
略要兼顾前瞻性和灵活性,提高科学性。但浙江中小企业根植于“特殊的浙商文化”造就了其战略方面鲜明的特点,即制定出的战略前瞻性不够,实施时灵活性有余,企业经营者“集大权于一身”,企业员工“打工者”的心态更加剧了这一点,表现为企业战略调整频繁,反过来又影响了企业对制定和实施战略的重视程度。
(3)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确立正确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培育形成优秀的企业精神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健全企业行为规范,优化企业形象,凝聚激励企业员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和谐、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浙江中小企业由于受区域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出“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本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想,导致对文化建设的淡漠,其发展战略往往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部分经济发展地区被戏称为“经济的巨人,文化的沙漠”就是典型的例证。
2.浙江中小企业战略发展定位
当前,面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浙江中小企业自身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先天性缺陷也充分暴露。所以中小企业要充分分析自己发展的内部环境,从当前生存发展和未来发展提高的结合点上,理顺关系,准确地确定企业在新的经济秩序中的发展定位,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发展战略要么定位在低成本,要么定位在差异性。如果在两者之间飘移不定,就没有优势。浙江中小企业要在国内外大企业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研究自身能力和比较优势,善于发现机遇,在不同于大企业的战略定位之外另辟蹊径,穿插迂回,才能做强做优,得到可持续发展。
我国加入WTO已满五周年,各种过渡性措施将逐渐取消。面对全球化的经济,中小企业必须尽早重新认识自我,明确战略发展定位。中小企业一般不宜从事多角化经营,这是由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决定的。浙江中小企业是选择某一产品的整体,还是选择这一产业中的若干环节,都需要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主要是要发挥比较优势。中小企业对自身的比较优势的重新认识过程,也是对企业战略发展定位的再认识过程。
3.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1)做市场细分的领先者
市场细分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把整体市场即全部客户和潜在客户划分为若干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客户群,从而选择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市场细分是破解产品趋同的有效武器,同时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也是向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方法。目前我国市场上有许多空白的领域需要填补创造,有些领域大企业无暇顾及,有些领域大企业认为不值得开发,有些则是大企业没有发现的商机。这就为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更应快速在众多的细分市场中创造出强势品牌,从而长远立足于市场。在2006年10月举办的第100届广交会上,同样是洗衣机生产厂商,海尔这一大型企业成交额位于家电成交额的前列,小企业浪木的战略是专业生产半自动洗衣机满足非洲市场的需要,同样是小企业的爱晨的战略则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更尽可能减少广告宣传费用等措施来降低成本,满足对产品即关注价格,又注意功能的细分市场的需要。广交会结束时,浪木、爱晨也赚得满载而归。
(2)做大企业的依附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弱肉强食的外部竞争关系变为企业内部协调合作关系,由“你死我活”的直接竞争变为“双赢”的协调竞争,从而出现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因此为了避免与大企业的正面竞争,中小企业可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纳入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内,成为大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一种比较优势。相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依附大企业,配合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为其提供零件、部件、配件,或专门从事某种工艺的生产加工,其生产的量大于大企业某一工序的生产批量,就可以取得规模的相对优势,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同样,中小企业依附于某一个大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在某一特定产品生产和经营上,可以使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为中小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因此依附大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是中小企业专业化经营和发展的一个现实选择,中小企业要主动进入国内外大企业的产业链或者采购系统,积极创造条件融入国内外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体系中。
(3)做差异化战略的实施者
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在同行业范围内独具特色。诸如在产品设计、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客户服务等方面区别于同类产品,通过独特性来满足差异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以此取得竞争优势。按照企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化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因素,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就取决于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因此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产品、服务的某一方面或全部不同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差别优势,以谋求差别利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存在差异化现象,都可实施差异化战略,其中市场差异开发最为关键。差异可以存在于产品内部构成的原料、工艺、功能、形态、品种等各方面,也可以存在于产品外部的价格、营销等方面,甚至还可以存在于产品蕴含的文化理念上。浙江中小企业不仅要做到满足需求,还要做到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不仅要出售产品,还要输出文化,输出理念,发挥在全国中小企业的领导作用。
(4)做区域性名牌的创建者
浙江中小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创造了集群发展模式,即“单个小企业的企业组织和大量小企业集中的企业布局”,也就是就单个企业而言规模并不大,但大量相同或相类似产品的小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区,使该地区形成很大的行业规模,如诸暨的弹簧制造、苍南的徽章生产、嵊州的领带生产等,产生了集群效应,从而有利于集群内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竞争,有利于新企业的创办和中小企业集群的扩张,有利于在保持中小企业灵活性的同时弥补单个企业规模偏小的不足,取得大企业的规模效益,有利于形成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但目前集群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低廉的价格上,存在着企业产品老化和档次较低,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产品并不多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行名牌战略。但对单个中小企业来说,自创名牌比较困难,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强大的产品设计及营销推广能力,而推行区域性名牌战略,建立统一标准,使用共同品牌则可以拓展集群企业的市场空间,实现企业的共同发展。建立区域性名牌可以通过协会组织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行销品牌来创建,也可以通过组建地方集团来实现。集群内企业,尤其是协会组织的核心企业应成为区域性名牌的倡导者和创造者,地方政府也应成为区域性名牌的积极
推动者。
[作者简介:贺星岳(1966-),男,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与管理学。]
《管理科学文摘》 2007年第3期
第五篇:金融危机对浙江中小企业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 浙江多个“冠军企业”陷入困境
[编者按]今年夏天以来,在世界经济与国内形势的影响下,经济神经极为敏感的浙江省步入一个严峻的发展时期。全省上半年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发展;然而经济增幅回落过快,而且下行势头仍在延续。
有关人士认为,在多重深层次因素困扰下,浙江省下半年经济下行走势扭转难度较大,曾高速领跑的浙江省经济,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阵痛期的“大考”。
本报记者近日在浙江省台州、湖州、绍兴等地基层调研了解到,一批昔日行业“单打冠军”、龙头企业,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都不同程度陷入困境。这些“单打冠军”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在产业链中关联度大,其陷入困境极易引发连锁反应,从而“放大”不良影响。
“连‘火车头’都跑不动了,更不用说其它企业了”
湖州市德清县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是国内板材加工的行业龙头,“兔宝宝”的品牌全国闻名。由于世界经济波动及国内宏观环境的影响,公司已将今年增长预期由原来的30%调低为18%。副总经理蔡荣根说:“现在企业真是如履薄冰,由于次债**影响,今年来自美国的订单大幅下降。”在香港上市的湖州市长兴县天能国际集团也遇到劳动力与资金成本的压力。2007年企业销售收入42亿元,电动车动力电池销售占国内市场18·6%,连续9年是行业第一。集团副总经理陈敏如介绍说,由于用工成本提高,今年仅工资就需多支付6000万元。
在绍兴,上市企业菲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除尘设备生产商,今年春节过后,原材料价格就迅猛上涨。“一季度企业采购钢材的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了1257元/吨,5月份同比上涨为1700元/吨,6月份同比上涨幅度已达2028元/吨,生产成本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公司总经理何国良说,“我们产品销售情况是行业内最好的,现在也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其它他企业了。”
玉环县的浙江正裕工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减振器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的专业制造商,也是美国通用汽车的供应商之一。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各种成本上涨的压力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只要开动机器生产就亏损,不少车间不再满负荷运转。玉环县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县汽摩配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士亮拿出一张标有影响行业的因素的单子,上面共有10项:原材料成本、劳动成本、银行利率、汇率成本、运输增加成本、次贷危机、贷款紧缩、出口退税减少、油价上涨、电价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连火车头都跑不动了,行业内其他企业就更艰难了。”胡士亮说。
盲目扩张渐成“冠军企业”的“生死门”
调查显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浙江省的行业“单打冠军”陷入困境,除受外部因素影响外,自身的内因更值得反思。
首先,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应对失当,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龙头一度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的经历就是例子。这两年来,这家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税率降低等影响,效益开始下滑。然而企业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又借款2亿多元搞固定资产投资,造成资产“固化”,雪上加霜。为缓解资金紧张状况,这家企业再次应对失当,多次借入高息民间贷款。借贷金额超过达3亿元,月息普遍高达5%至6%,2007年仅支付“高利贷”利息就达9000万元,最终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其次,盲目扩张渐成“冠军企业”的“生死门”。上半年,被称作中国软件业十强企业的杭州南望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南望集团在计算机远程图像监控
系统的研究开发等方面,曾获得过数十项国内外专利,是中国软件业的龙头之一。
据知情者介绍,表面“光鲜”的南望集团,由于企业盲目扩张、高息借入民间借贷,内地里问题丛生。南望集团原本主营业务发展一直较为稳定,从2004年起开始大举进入房地产、小水电等领域,并斥资数千万元到美国购买油田。由于很多投资无法在短期内体现收益,为维持运转只得不断借入高利息的民间借贷,再逢当前经济下行的形势,前不久终于陷入“饮鸩止渴”的结局。
浙江省不少企业界人士与有关领导都对这种盲目扩张、“不务正业”的行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当前不少大的龙头企业、行业“单打冠军”陷入困境,既有外部环境影响,也有内部失策的因素,一些坚持主业经营的企业,受到这轮经济波动的影响就比这些弃主业、挣快钱的企业小得多。
“行业标杆”陷入困境引发诸多不良效应
行业“单打冠军”是众多企业的标杆,是一个标志,市场占有率大,产业关联度高,现今陷入困境,极易在行业内或相关产业链条中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尤其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极易产生不良示范效应,影响企业脱困信心。一家企业负责人说,本企业在行业是龙头,还是上市公司,不少企业在贸易中定价权、议价权比较大,回旋余地也较大,因此不少企业都在看着自己,自己能否走出困境,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企业的信心。浙江省一家灯具龙头企业在成本上升陷入困境后,行业内不少小企业对此议论纷纷,对本行业信心不足。二是极易对海外市场构成影响。湖州一些出口型的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在海外有大量的客户与市场,而这次生产受到多方面影响,有的甚至半停产,舆论传出,一些外国客户有可能失去,误认为企业生产能力受影响,转而寻找其他客户。有专家分析,行业“单打冠军”一般垄断着本行业市场,自身一旦出现危机,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市场及订单。三是对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构成影响。玉环县汽摩配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士亮说,行业“单打冠军”由于规模较大,与上下游产业连带关系十分庞杂,上游有一批小企业为其做配套,下游又有固定的客户市场,中游一旦生产难以为继,或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将直接打击上下游产业。由于大的以钢为原料的加工龙头企业陷入困境,效应传递到上游,作为原料供应商的一家浙江省大型钢铁集团一度压了两个月的库存,6月份企业效益出现下滑。
四是容易产生资金链风险与金融危机。浙江省不少地方属于块状经济,企业连带紧密,尤其在资金方面,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存在相互担保的关系。据浙江省工商联上半年调查,南望集团资金链断裂后出现资不抵债,十多家企业共为南望集团提供的贷款担保共计5.27亿元,南望集团一旦破产,将会导致其中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更大范围内的连锁反应,众多互保企业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无力偿还银行贷款。
企业家信心指数正大幅下滑
随着日趋紧张的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行业龙头陷入困境,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浙江众多中小企业家心理压力不断加大,信心指数大幅下滑,部分企业家出现热衷投机、悲观失望、牢骚满腹等心态。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目前正在通过积极措施,重树企业家信心。
浙江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企业家信心指数正大幅下滑。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2.4,比去年同期下降22.7,比上季下降1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不断下降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浙江各级政府开展“政企联动、共渡难关”等系列帮扶活动,并且把工作重点放在行业“单打冠军”与中小企业身上,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开展金融创新,为一些行业龙头或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近期,浙江省启动了股权质押贷款,将以往被看成“死资产”的股权盘活,为广大中小企业开辟出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同时在7月份启动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正规金融体系,增加小企业和“三农”贷款供给,企业家普遍反映较
好。
一些企业还建议,政府应加强行业预警信息发布,帮助企业家建立心理预期。浙江多蒙佳乐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存华说,同行业龙头不同,中小企业信息渠道狭窄,很难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特别是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解读。国家各部门可考虑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网站等,让中小企业家能得到专业、权威、及时的经济信息咨询。
民资流动影响银行安全 浙江民企信贷危机报告
浙江省银监局公布《关于浙江企业省外投资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浙江大量民间资本跨区域流动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构成威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复杂隐蔽的对外投资关联关系;部分企业将银行贷款移用到省外投资项目;出现大量的民间借贷行为
湖州市某企业于2002年在河北迁安先后投资2.2亿元,成立集炼铁、炼钢、轧钢、管道生产于一体的大型钢铁企业,并创下了湖州市单个公司省外投资额最高的纪录。
2002~2003年,该钢铁企业产销两旺,经营效益良好,但自2004年起,该企业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跌,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现已停产检修,即将被整体转让。据《关于浙江企业省外投资情况的调查报告》(下称《投资报告》)披露,目前这家企业无力偿还的银行到期贷款达9700万元。
这只是浙江企业省外投资热点行业“受挫”的典型案例之一。据浙江省银监局统计科的一位官员介绍,浙江企业省外投资项目大量涉足热点行业,投资房地产、钢铁、水泥、纺织等国家宏观调控的热点行业的比例达78%左右。
“对外投资的扩张,势必影响到银行对信贷资金的管理,而关联企业之间频繁的资金调拨,也加大了银行管理难度,使银行贷款风险可控度降低。”该官员就浙江省银监局日前完成的《投资报告》表示担忧。他认为,浙江企业跨地区发展,在赢得快速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对地方经济及银行信贷管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威胁”信贷安全,而监管也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第一财经日报》曾于昨天(24日)披露了《投资报告》的部分内容,即2003年浙企省外投资金额达5300亿元,且接受调查的企业中近五成企业投资房地产。本报记者昨天从浙江省银监局拿到《投资报告》的全文,并发现此份报告实际旨在掌握浙江企业省外投资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探讨有效防范风险、改善金融服务、引导企业理性投资的对策。省外投资10%运转困难
在素有“五金之乡”之称的浙江永康,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进行房地产业务开发成了普遍现象。据浙江银监局统计科不完全统计,在永康金融机构开户的工业制造及关联企业中,投资房地产的有105家,其中,投资异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有52家,开发项目60个,项目投资总额约27亿元,投资地域包括上海、江苏、江西等10多个省市。永康市前11户工业企业贷款大户都涉足房地产项目。浙江省银监局的这位官员认为,这其中存在较大的产业政策风险,而这是监管部门难以控制的。
据参与此次调查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此次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已有10%左右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运转“困难”。
《投资报告》分析认为,浙江企业省外投资大多分布在发展偏热的行业,这些行业在前几年宏观政策相对宽松的背景下,企业效益较好,利润高,投资回报快。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热点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压缩,这些省外投资项目有可能成为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收缩的首选对象。因此企业在省外投资热点行业的资金链相对脆弱,存在较大的政
策性风险。这一点应该引起浙江各金融机构警惕。银行难辨裙带关系
浙江银监局调查发现,浙江大量民间资本跨区域流动,已开始影响浙江省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并直接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构成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资金的供求矛盾。《投资报告》显示,威胁主要来自三方面:复杂隐蔽的对外投资关联关系;部分企业将银行贷款移用到省外投资项目;出现大量的民间借贷行为。
尽管浙江银监局没有提供全省的统计数据,但从温州银监分局提交的子报告《温州社会资本流动现象值得关注》中可窥一斑:在接受温州银监分局问卷调查的100家企业中,以设立全资分公司、子公司形式进行省外投资的占被调查企业数的61.62%,以与当地企业合作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形式进行省外投资的占25.25%。
“这些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过于复杂,银行难以揣测其贷款用途和实际产生的利益,这就加大了审查贷款发放、票据承兑贴现的难度。”温州银监分局副局长张震宇表示。
其次,在这100家企业中,有32.56%的企业用温州银行的贷款填补省外投资的资金缺口,虽然这些贷款大多以抵押方式取得,但贷款资金流动到浙江省外后,银行难以对其实际用途进行有效跟踪。
其三,《投资报告》显示,金华银监分局发现,部分企业在异地投资过快扩张和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下,大量进行民间借贷,引起部分地区民间集资热和资金的外流。以兰溪的水泥企业为例,集资集股规模在20亿元左右,其中有50%左右用于投资江西、四川、湖南等省的水泥企业,从而导致本地银行资金来源减少,资金运用分散,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异地贷款约法三章
“当前浙江企业的异地贷款已经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银行必须进行有效跟踪,否则,其中风险一经放大,后果难以设想。”民生银行杭州分行信贷部门一位人士认为。
张震宇也透露,作为全国金融改革的试验区,对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向进行跟踪是温州银监分局的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他说,温州银监分局在密切关注上述现象的同时,已专文建议中国银监会抓紧制订《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贷款指引》,要求对异地贷款的条件把握、“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要求、责任追究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以进一步规范异地贷款管理,防范异地贷款风险。
浙江省银监局在《投资报告》中从宏观上给出了建议:浙江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本地企业的调控和引导,促进企业理性投资;引导企业加快实现从“厚重长大”的资本、资源密集型产业向“轻薄短小”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
针对集团企业投资行为普遍、银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浙江省银监局提出了“建立集团授信制度”的观点,即将集团全部企业纳入统一调查范围和管理范围,各由商业银行总行对集团总部所在地的公司统一授信、统一管理,子公司分头授信,以合理控制整个集团的授信,降低授信风险。
“打破投资壁垒,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再一次被浙江银监局列为引导民间资金有序流动的“重要措施”。《投资报告》指出,浙江应加大民间信用引导力度,通过集合信托、委托贷款及理财等多种手段,加大吸收民间资本的力度,增强信贷有效供给能力;同时,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合法的形式有序流动,拓宽浙江企业省外投资的融资渠道,缓解企业在跨区域扩张过程中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分散社会融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