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季度海南省旅游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海南省旅游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旅游市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旅游接待过夜人数较快增长,乡村旅游、自驾和自助游不断发展,但境外来琼游客同比下降,部分涉旅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一、一季度海南旅游运行总体情况
一季度,全省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030.56万人,同比增长12.5%,增幅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11.41万人,同比增长12.9%;接待入境游客19.15万人,同比下降4.7%。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19.05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14.29亿元,同比增长18.7%。
分地区来看,全省东中西部地区接待旅游过夜人数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东部地区接待过夜游客874.91万人次,同比增长10.9%;中部地区接待64.01万人次,同比增长22.6%;西部地区接待91.64万人次,同比增长22.0%。
二、基本特点
(一)冬季旅游市场快速发展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各地屡现雾霾天气,而海南空气质量保持较好,气侯宜人,全省各地抓住机遇,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仅今年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过夜游客138.91万人次,同比增长33.96%。今年1-2月,全省接待过夜游客688.29万人次,同比增长13.9%,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7.8个百分点。春节期间旅游市场的火爆,带动一季度海南旅游接待过夜人数的稳定增长。
(二)乡村旅游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全省各地加大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全省绝大部分市县均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和景区。目前,全省共有乡村旅游单位135家,客房间数1838间,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2014年一季度,全省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74.93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72.53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4万人次。
(三)旅游新景区新业态受到热捧
在发展原有景点景区的基础上,全省各地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景区,探索旅游市场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我省加大旅游风情小镇开发力度,海棠湾、潭牛、文教、博鳌、潭门、中原、吉阳、福山、邦溪、水满乡等一大批特色风情
小镇已初具规模、各有特色。这些小镇或以自然景观为特色,或以历史文化为主题,或以民族风情见长,实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产品”。如琼海市潭门镇在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举办旅游工艺品展示暨精品拍卖活动,引发游客的购买热潮。旅游文化景点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仅在今年春节试营业期间,就接待游客12.65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81万人次。三亚千古情一季度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此外,凤凰花海游、低空游等新旅游项目也受到游客的热捧。
(四)自驾游、自助游成为新兴旅游方式
我省东环铁路运营日趋成熟,全省各级公路网络的日益完善,使得来琼游客在出行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助游的发展。随着家庭汽车的增多及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发展,自驾来琼游客日益增多。仅2014年春节期间,全省共有56965部外省车辆来琼,同比增长37.4%。
三、当前海南旅游发展的一些问题
(一)境外游客人数有所减少。今年一季度,我省共接待境外来琼过夜游客19.15万人,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其中,接待外国人13.67万人,同比下降1.2%;接待台湾同胞2.7万人,同比下降26.2%,仅有香港和澳门游客分别上涨
5.3%和20.2%。境外游客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美债、欧债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另一方面,我省涉旅企业针对境外游客市场的宣传促销活动较少,效果不明显。
(二)节后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相比1、2月份,我省3月份旅游市场有所转淡。3月份我省接待过待过夜游客342.28万人次,同比增长9.8%,比1-2月平均增长速度回落4.1百分点。
(三)涉旅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影响。《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杜绝我省导游“零负团费”接团的现象,对部分涉旅企业以低团价接团的经营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进而对这些涉旅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一季度,全省33家规模以上旅行社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4%,仅有8家旅游社营业收入高于去年同期。
第二篇:2014年1季度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一季度广西入境旅游延续上年平稳增长趋势。旅游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一季度,入境过夜游客80.04万人次,同比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市场运行有以下特点:
一、外国人入境过夜人数增长较快,比重上升
一季度,广西接待入境过夜外国人39.07万人次,拉动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增长9.1个百分点,占全部入境过夜游客人数48.8%,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接待入境过夜港澳台同胞40.97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其中澳门同胞入境人数达5.24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占全部入境过夜游客人数6.6%,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香港、台湾入境人数分别为18.17万人次、17.5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4.4%、8.6%,占全部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比重瞳比分别下降0.2、1.4个百分点。
二、十大客源国六增四减
一季度,广西前10位的客源国分别是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波、印度尼西亚、美国、泰国、加拿大、日本和德国,接待10国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共31.68万人次,占全部外国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的81.1%。其中越韩加印马美等6国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增长,其它4国下降。而上年同期列第8位的法国因下降幅度较大退出前10。10大客源国中,人数同比增加较多的有越南、韩国和马来西亚,同比分别增加4.59、1.34和0.61万人次。10大客源国中,增幅超过10%的有越南、韩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其中越南同比增长74.0%,实现恢复性增长,入境人数超过前年同期水平。
三、东盟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增长,欧盟六国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大幅下降 由于首位客源国越南的强劲拉动,一季度东盟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
4.4%,人数为23.26万人次,分别占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入境过夜游客人数的59.5%和29.1%,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欧盟六国(见注释)入境过夜游客人数2.40万人次,同比下降26.7%,其中意大利下降8.3%,其它5国下降幅度超过均15个百分点。
四、6个市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增幅超过20%
从各市看, 各市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均保持增长,有6个市增幅超过20%,崇左、玉林、河池、百色、南宁、柳州同比分别增长55.9%、28.7%、26.8%、24.2%、23.3%、23.0%。桂林、贺州增幅较低,同比分别仅增长6.6%、8.6%。一季度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排前6位的是桂林、崇左、贺州、南宁、梧州和防城港,分别为34.43、8.94、8.06、6.55、4.43和3.15万人次,占全区43.0%、11.2%、10.1%、8.2%、5.5%和3.9%。
五、人均停留天数略有增加
一季度,广西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58.08万人天,同比增长19.8%,增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人均停留1.97天,同比增加0.07天。人均停留时间2天以上有来宾、南宁、玉林、河池、桂林、百色和贵港等7个市。
第三篇:2010年1-3季度全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1-3季度全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4月中旬国务院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出台了楼市“新国十条”。从调控政策的效果看,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趋于稳定,主要呈现开发投资增势平稳、施工规模逐渐扩大、销售市场回归理性、资金到位状况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1-3季度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平稳。1-3季度,我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1.4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9%,同比增长26.74%,分别较一季度、二季度回升5.84、7.72个百分点。市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9.83亿元,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总量的58.96%,同比增长29.56%。
从投向来看,住宅投资82.67亿元,同比增长25.04%,其中:90平方米以下9.83亿元,同比增长28.3%;140平方米以上10.82亿元,同比增长9.3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38亿元,同比增长4.62%;办公楼投资2.59亿元,同比增长212.89%。
(二)资金充裕,个人按揭贷款增幅较大。1-3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172.25亿元,同比增长33.68%,到位资金与投资比由去年同期的1.61:1上升为本期的1.7:1。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26.47亿元,同比增长29.95%;利用外资0.91亿元,同比增长3.01%;自筹资金32.48亿元,同比增长13.63%;其他资金94.15亿元,同比增长53.37%,其中定金及预收款49.68亿元,同比增长37.86%,个人按揭贷款27.69亿元,同比增长52.67%(见表一)。
表一:1-3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构成表
单位:万元
指标
数额
增
(±%)
17225本年资金来源合计
05
17982上年结余资金
15426 本年资金来源小计
26722 国内贷款
利用外资
9070 32481 自筹资金
94157 其他资金来源
49679其中:定金及预收款
27690其中:个人按揭贷款
(三)房地产建设规模呈现“二升一降”的局面。1-3季度,我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26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22%,比去年同期上升7.88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面积452.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3.95%,比去年同期提高140.72个百分点;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11.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65%,比去年同期回落56.79个百分点。施工规模的扩大说明了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过2009年的火爆市场后,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有加快开发的迹象,而竣工面积的下降是受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偏少的影响。6
52.67
37.83
53.35
3.01 13.65
29.93.18 38.48
33.6
(四)商品房销售增幅逐步趋与理性。4月之后,“新国十条”出台,我市市场虽未如一线城市那样迅速入冬,但也“秋意”十足。之后,随着观望减淡,楼市逐步回暖,销售增速趋于理性。1-3季度,我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57%,比去年同期回落23.91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十三市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宿迁;商品房销售额151.09亿元,同比增长32.97%,比去年同期回落38.92个百分点。商品房价格总体仍呈上涨趋势。1-3季度,市区商品房合同成交价格6727元/㎡,同比上涨27.43%,其中商品住宅成交均价6684元/㎡,同比上涨30.45%。9月份市区商品房合同成交均价7508元/㎡,同比上涨35.14%,环比下降13.55%,商品住宅合同成交均价为7434元/㎡,同比上涨33.2%,环比上涨3.75%。市区二手房成交均价为5799元/㎡,环比上涨1.42%;其中二手房住宅成交均价为5741元/㎡,环比下降0.05%。
二、房地产市场开发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商品房价攀升过快。2007年市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4174.89元/㎡;2008年商品房销售均价为4764.64元/㎡,同比增长14.13%;至2009年,商品房销售价格向上飙升,销售均价为5416.6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3.68 %;到了今年9月,商品房销售价格继续上扬,销售均价达到7508元/㎡,比2009年增长38.63%。以上数据说明,对我市而言,调控政策的作用仅是放缓房价上涨速度,大幅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房价的过快上涨,已数倍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超越居民的实际购买力。目前,若要在中心城区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不包括各种税费,则需80万元左右。按我市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6元计算,一个3口的家庭需约14年的总收入才买得起一套住房。
2、政策性住房供应偏少。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投入,但受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前期新批准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等因素,目前我市保障性商品房的比重仍然较低,1-3季度投资额2.11亿元,仅占全市住宅开发额的2.55%,施工面积占全市商品房施工总面积的比重较低,市场供应偏少。
3、商品住宅房源供应偏紧。截至9月末,市区商品住房月末累计可售面积仅为70.78万㎡,仅够正常销售3个月左右时间,从供求关系的平衡性分析,可售面积应保持正常销售量的6个月以上,从这一点来讲,市区商品住宅可售面积总量仍然较为偏紧,因此,务必要加大市场供应,防止因市场供需失衡,带来房价非理性上涨。
三、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关注市场动向,审时度势。房地产新政力度大,直接影响供求关系,表明了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市场调整只是刚刚开始,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有价无市等于无市,房地产企业应该顺应市场形势,积极主动调整价格,加快销售,活跃市场。
2、增加9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住宅开发力度,加快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构建合理的商品住宅供应体系,确保对当前处于高位的房价起到有效抑制作用,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者和工薪阶层的住房需求。
3、国内银行贷款受调控重点、节奏、力度“微调”影响,直接投资房地产开发可能有所紧缩。要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继续增加自筹资金比重,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加快资金回笼,加强企业自身的“换血”和“造血”功能,注意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4、加快城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增加土地供应总量;加大对土地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开发商“囤地”、“捂地”等现象。
四、对近期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调控政策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我市居住环境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市场秩序也将有利于下一步市场潜在需求和刚性需求的释放。“人文、生态、精致、宜居”是我市城市核心竞争力所在,2014年前,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功能完善、旧城改造、古城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的投入。同时,我市新能源、恒通置业等重点企业在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迎合了市场新的需求。政府在大力发展科技住宅、生态住宅,倡导低碳生活方面态度坚决,将积极引导居民从追求大户型、大面积转向住房的品质品位、舒适性和环保性,不断完善住房使用功能,提升居住宜居水平。
另外,9月低出台的“新国五条”对我市房地产市场也将产生一定影响,对市场后期的判断:一是信贷政策的调整,部分购房人会因缺乏资金或成本增加等因素,暂缓购房,一定程度上影响楼市销售;二是房产税开征试点等中长期政策的试行,对炒房投资购房行为打击较大,投资买房的人群越来越谨慎;三是开发企业可能会改变经营投资策略,影响市场供应。
第四篇:2013国庆黄金周山西省旅游市场运行情况
2013国庆黄金周山西省旅游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国庆黄金周,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旅游行业针对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和部署,抓住《旅游法》开始实施的有利时机,利用“美丽山西休闲游”措施创造的良好市场反响,积极整合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努力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质量,较好地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国庆黄金周期间,全省主要景区纷纷推出了主题活动,各旅行社为广大旅游者设计了适合假日出行的国庆专线,旅游直通车和自驾游信息服务平台为自助旅游者提供了多种便利,全省旅游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综合效益成效显著。
山西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6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5.41%。其中:过夜游游客938.24万人次,同比增长26.13%;一日游游客1529.14万人次,同比增长24.9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9%。
以市来看,旅游接待量位居前五位的是:晋中480.40万人次、太原375.66万人次、运城298.95万人次、大同276.27万人次和长治235.19万人次,接待量增幅度位居前五位的是:吕梁34.65%、阳泉34.15%、长治32.32%、朔州28.86%和晋中25.98%。旅游收入排名全省前五位的是晋中39.02亿元、太原28.17亿元、晋城20.05亿元、运城14.66亿元和临汾13.51亿元,旅游收入增幅位居前五位的是:朔州42.29%、吕梁34.86%、阳泉31.99%、晋中28.15%和晋城27.56%。
纳入全省假日旅游统计预报的36个重点旅游区(点)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49.62万人次,累计实现门票收入1.89亿元。接待量位居前五位的是:皇城相府、绵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榆次老城景区;门票收入位居前五位的是:皇城相府、五台山、王家大院、云冈石窟、平遥古城。
长假期间,省旅游局、省旅游质监所利用官方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向各旅游接待单位、相关新闻媒体发送道路、景区接待量和气象等提示信息共计12.75万条,内业受众达5万人。其中,10月3日、4日分别发送了王莽岭等景区接待量已经饱和,进入景区高速公路口进行封闭等信息,起到了及时引导客流的积极作用。国庆黄金周期间,全省各级旅游质监机构共接听游客咨询电话671起,受理游客投诉37件,已全部结案,其中,投诉旅行社5件,占投诉总数的13%,比去年同期8件减少3件,同比下降37%;投诉景区(点)28件,占投诉总数的76%,比去年同期27件增加1件,同比上升4%;投诉宾馆饭店3件,占投诉总数的8%,比去年同期的8件减少了5件,同比下降62%;投诉导游1件,占投诉总数的3%,比去年同期3件减少2件,同比下降67%。12301旅游咨询电话共接到235个电话。其中,路况信息、门票价格以及住宿情况等基本信息为主要咨询内容。游客咨询的重点主要以知名度较高、旅游设施设备较为完善的景区为主,例如五台山、绵山、皇城相府、平遥古城等景区。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路况成为省外游客咨询的重点。
2013年国庆黄金周《旅游法》正式开始实施,随之也带来了游客出游方式的新改变。据
一些重点旅游景区相关人员反映,今年黄金周的团队量比往年减少了近60%,而散客客则大幅增加,自助游客数量占到了全部游客的80%以上,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自由行、品质游成为国庆出游热点。
“十一”黄金周安全平稳有序结束
从10月1日至10月7日,平遥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94万人次。又见平遥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10月日到6日6天共演出22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累计观演人数20861人,场均上座率118.5%。据交警部门统计:7天内来平车辆再创历史新高,7天内累计出城车辆210055台次,进城188556台次。其中:高速引线出城94810台次,进城86637台次;108国道出城 63917台次,进城62666台次;汾屯线出城21509台次,进城14054台次;东夏线出城29819台次,进城25199台次。10月1日至6日,交警部门共接处警57起,现场调解29起,受理28起。受理案件中,伤人事故14起,受伤16人;财产损失事故(车损)14起,无死亡事故发生。黄金周7天内,县旅游局设立的各处旅游咨询窗口共受理游客咨询3万余人次,免费发放旅游宣传资料1.5万余份,客房咨询服务中心接受游客电话咨询2000余个,投诉电话(0354—5868113)保持24小时开通,随时为游客提供服务。7天内共受理游客现场投诉3起、网络投诉2起、旅游纠纷4起,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期间,县旅游部门共随机对300名游客进行了满意度问卷调查,游客普遍对平遥古城的整体服务和管理表示满意,满意度达90%。美中不足的是,在10月2日、3日、4日、5日四天接待高峰期间,停车难、住宿难、购票难、如厕难等问题表现的比较明显,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改进。可以说,在《旅游法》正式启动施行的大背景下,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平遥古城各项接待工作未雨绸缪、准备充分,相关部门联动协作、配合有力,展示了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十一”黄金周在安全、平稳、有序中顺利结束,实现了我县假日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工作目标。
第五篇:2013年海南省财政金融运行情况
2013年海南省财政金融运行情况
2013年,海南省财政金融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地方财政收支情况
(一)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013年,我省加快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房地产开发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每月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80.52亿元,增收71.09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预算的102.1%,增速比全国平均增幅高4.5个百分点。
1.收入质量继续维持较高水平。2013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11.59亿元,同比增长17.3%,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5.7%,占比较高,收入质量继续维持较高水平。
2.四大主体税种均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共实现收入257.70亿元,同比增长24.4%。
增值税全年完成收入31.65亿元,增收10.90亿元,同比增长52.5%,占税收收入总量比重为7.7%,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7.9%,拉动税收收入增长
3.1个百分点。增值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营改增”政策的带动。
营业税依然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年完成158.95亿元,同比增长20.1%,占税收收入总量比重为38.6%,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3.7%,拉动税收收入增长7.6个百分点。在投资快速增长和商品房交易活跃的带动下,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分别完成48.33亿元和51.8亿元,分别增长17.6%和62.5%。服务业(商务、居民服务业)营业税完成18.75亿元,同比增长16.1%,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完成10.08亿元,同比下降26%。
2013年,企业所得税收入55.42亿元,同比增长19.4%,个人所得税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54.0%。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受益于我省投资较快增长、服务业快速发展、商品房交易活跃,企业效益提高,同时我省出台了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管理规范,加强了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所得税管理,使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所得税增收额大幅增加;同时由于煤价下跌和新增电力企业纳税,使电
力生产企业所得税成倍增长。个人所得税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工薪水平提高及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资本交易检查。
3.市县域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20.7亿元、2
2.2亿元、79.9亿元,增长16.9%、25.1%、23.6%,占全省比重分别是45.9%、4.6%、16.6%。东部地区收入规模最大但增幅最低,中部地区收入规模最小但增幅最高。东、中、西部地区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16.6%、17.8%和23.7%,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1%、64.5%和76.2%。东部地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质量仍然较高;中部地区收入增幅最高,但主要是受非税收入增长41.1%的带动,税收占比较低。
各市县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看,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琼中、临高、白沙和保亭4个县增幅超过30%;从收入规模看,2013年财政收入20亿以上有三个市县,海口86.7亿、三亚67.5亿、陵水23.4亿;2013年财政收入突破10亿但没超过20亿的市县有8个市县,洋浦区16.9亿、琼海17.8亿、儋州11.6亿、文昌11.9亿、万宁12.4亿、东方10.3亿、澄迈18.5亿、昌江10.2亿;2013年财政收入10亿以下的市县8个市县,五指山3.6亿、屯昌3.7亿、临高
5.5亿、白沙2.5亿、乐东6.9亿、保亭4.3亿、琼中3.1亿、定安5.1亿;三沙市850万元。
(二)基金收入大幅增长。
2013年,全省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40.3亿元,同比增长44.5%,完成预算11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65.8亿元,增长50.7%的带动。2013年我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共1793.5万公顷,成交价款220.2亿元。此外,全省开展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专项清理,共清缴用地单位历年欠缴市县财政资金40.4亿元。
(三)财政支出更加重视民生,均衡性加强。
2013年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09.15亿元,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9.8%。
从支出结构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五个财政”建设,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财政改革,保民生、促发展,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2013年,全省民生支出共完成71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0.9%。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拨付2.9亿元,将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至1661元。拨付6.2亿元,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拨付5亿元,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提高至不低于125元每月每人。拨付2.1亿元,开展家庭服务业等培训,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2、医疗卫生支出6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其中,拨付2亿元,支出公立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能力建设。拨付16亿元,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拨付2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25元提高到30元,将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从每人每次3元提高到6元。
3、教育支出172.1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拨付14.7亿元,用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补助贫困寄宿生和民族寄宿生生活费,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试点以及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拨付13.0亿元,提升高校办学能力。拨付3.3亿元,加固重建中小学校校舍。拨付1.2亿元,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拨付0.6亿元,开展思源实验学校优质资源拓展项目。拨付5.1亿元,化解高校2009年以前全部银行贷款。
4、住房保障支出36.6亿元,同比下降17.1%。其中,拨付6.8亿元支持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4.7万套,建成5.3万套,分配入住5.8万套。拨付4亿元,完成全年2.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危房改造资金
3.4亿元,开工建设0.3万户,竣工0.2万户。
5、省级公共财政中“三公经费”4.1亿元,比上年减少1亿元,省级保运转支出比重进一步下降,公用经费占总支出比重从2012年的8.5%下降到6%,全省盘活闲置财政资金约23.6亿元,收回财政专户和结余结转资金9.1亿元用于改善民生。
二、金融运行状况
2013年,海南省银行业贷款增速持续快速增长,存款增速逐步回升,经营利润稳步增长,保险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保费收入较快增长,证券市场平稳运行,金融业整体呈现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一)贷款持续快速增长,新增量超过上年。
2013年12月末,海南省本外币(含外资)贷款余额4630.78亿元,同比增长19.1%,全年全省新增贷款734.84亿元,同比多增 40.17亿元,在上年新增较多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
1、从贷款结构上看,本外币(含外资)中长期贷款占比回落,贷款期限结构趋于好转。2013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含外资)中长期贷款余额3685.42亿元,同比增长17.5%,比年初增加548.44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74.6%,比去年同期低7.2个百分点;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707.37亿元,同比增长37.3%,比年初增加185.83亿元;票据融资余额39.35亿元,同比下降39.7%,比年初减少25.95亿元。2013年以来,受流动性紧张、市场利率提升以及银监部门核查违规票据空转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普通压缩了票据业务,全省本外币票据融资连续12个月负增长。
2、从贷款类别看,2013年本外币(含外资)中固定资产贷款、经营贷款、个人贷款及透支居贷款余额的前三位。2013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含外资)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2347.12亿元,同比增长34.4%,比年初增加252.97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额的50.7%,为我省2013年项目建设年的各项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经营贷款余额1063.94亿元,同比增长33.1%,比年初增加243.31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额的23.0%;个人贷款及透支余额560.56亿元,同比增长25.2%,比年初增加104.92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额的14.3%。
(二)存款同比大幅增加。
2013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含外资)存款余额5952.50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存款增加839.88亿元,同比多增240.21亿元,新增量居历史次高(仅低于2010年当年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大量资金流入,当年存款新增1041.60亿元)。其中12月全省存款增加226.24亿元,占全年新增存款的26.9%,同比多增110.85亿元,环比多增149.52亿元,年末冲量特征明显。
各类存款中,个人存款、单位存款、财政性存款分别比年初增加了332.7亿元,421.7亿元、68.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1%、16.0%、34.2%,财政性存款同比增长较快。
三、2013年保险、证劵市场情况
2013年全省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2.61亿元,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0.47%,增速全国排名第2。
2013年,海南保险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保费收入较快增长,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70亿元,同比增长26.03%;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0.91亿元,同比增长16.48%。2013年全省各保险公司赔付支出22.01亿元,同比增长21.12%。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5%;人身险赔付金额7.49亿元,同比增长26.44%。
2013年证劵业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61.77亿元,比上年下降40.79%;年末境内上市公司保持2012年末的26家,股票市价总值1795.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8%;证券和期货交易总额78394.42亿元,比上年增长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