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影响历史的演讲
中国近代影响历史的演讲
东方学院崔阳09国贸09844106
清朝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叶燮曾提出,“才、胆、识、力”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才”,其一就是“口才”;这里的“胆”,更是在强调人在社会交往中敢于说话、在大庭广众前敢于演讲的“胆”。
演讲作为一门口语艺术,曾经绵延了数千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名人名家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不同年代,有种族信仰之分,才性禀赋之别,但是作为叱咤风云、各领风骚的历史代表、时代精英,他们都以演讲的真谛拨动过无数听众的心弦,激励人们刻意进取,壮观前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语言杰作,导引人们审视历史,品味人生。同时,这些名人的演讲技法高绝,风格独具。要么高屋建瓴,气势逼人;要么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要么慷慨激昂,热烈奔放;要么低回舒缓,委婉急怨;要么奇序多变,机智敏睿;要么推理严密,华章显志;要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他们留下的一篇篇演讲,是历史音符,时代的证录,艺术的绝唱,文化的结晶
中国近代社会时局动荡,思想文化相当繁荣。这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无数仁人志士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行了相当精彩的演讲。
三民主义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列强割据,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有志青年、爱国志士都在寻求救国良方。前有洋务运动,后有戊戌变法,但都相继失败,在这时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庆会上进行的一场演讲提出的“三民主义”,无疑为混沌中的中国送来一缕阳光。
三民主义是中华民国国父孙文所提出的政治纲领,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此纲领历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他多次对三民主义所作的表述,是有所改变和发展的。目前可以看到的印行材料,最早的是1905年的〈同盟会宣言〉(即《民报》发刊词),最晚近的是他在1924年以“三民主义”为题所作的十六次讲演的纪录。〈同盟会宣言〉的中心内容是四条纲领性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可以说是辛亥革命以前三民主义的早期形态,前两条即当时的民族主义,第三条即当时的民权主义,最后一条即当时的民生主义。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指出:“重新
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他从1月到同年8月,作了十六次讲演以阐发三民主义,由黄昌谷全程速记,翻译.这是他一生宣讲三民主义的最后、也是最有系统、最详尽的篇章。
三民主义的要点如下: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以治理国家。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孙中山在多次讲演和宣言中指出:他所领导的政党和运动须达到三个目的:进行民族革命以实现民族主义,进行政治革命以实现民权主义,进行社会革命以实现民生主义,他又认为最后一个目的,最好用改良的方法逐步实现,而避免一次革命。
孙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以三民主义为纲,对该校师生之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1906年12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在这次演讲上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我国民主革命的旗帜,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人物产生了深刻影响。纵然三民主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绝命演讲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民主革命主要分为两大派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两党也进行过非常有意义的合作,但无奈两党之间的差异,技师是在《双十协议》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人在暗杀一些爱国分子,在此过
程中李公朴先生牺牲了,众人愤慨,在此情况下闻一多先生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最后一次演讲》。
”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忍受着连日饥饿带来的折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众所周知,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憾全国的即席演讲。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也不幸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害,那一次演讲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虽然闻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浩然正气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使他们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奋力拼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和平的新中国。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民人民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 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语言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正是闻一多先生富有激情的演讲激起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国民党反动派才没有继续嚣张下去。国民党虽然暗杀了闻一多先生但是也无法减少先生演讲的影响。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大概是中国最著名的口号了。在中国无论你问谁,他们都会表示听说过这句话。这句口号诠释了“中国梦”,它的目标就是重振这个国家曾经拥有的实力与繁荣。60年来,国家提出了许多口号,这句话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
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充满自豪地宣告:“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是对孙中山在1894发出的“振兴中华”呼喊的回应,是一个民族积聚已久的内心的声音。“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到„中国人从此站起来‟,这句震撼世界的名言事实上具有宣言性质。”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副主任卢洁说。
“民族独立是新中国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当1949年毛泽东宣布占人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才会是那样的激动人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说,“它是新中国此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有了这一条,才谈得上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自主地建立一个新国家和新社会,才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预示着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中国60年来最具号召力的口号,正是这次演讲很好的激起人民投入新中国的建设热情。演讲的魅力由此显现。
巩固世界和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迅速发展,对外交往也逐渐增多,外交成为关键。但在此时许多亚非国家认面临着殖民的威胁,为促进亚非国家的独立,万隆会议在此时召开。这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和推进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积极发展意义重大。
万隆会议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召开的。在29个与会国中,有社会主义国家,有参加美国拼凑的《马尼拉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国家,有中立的民族主义国家;有与我建交、对我友好的国家,有未与我建交、对我不友好甚至敌视的国家。这些对会议的顺利进行带来难度。尤其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为维护旧的强权秩序,千万百计进行干扰和破坏活动。虽然多数国家坚持反帝反殖的正义立场,但也有相当部分国家宣扬西方观点。就在会议可能偏离正轨、步入歧途和争执不下、陷入僵局的关头,周总理先后发表了三次极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演讲,并在会下广泛而深入地做工作,以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合情合理的切实主张、亲切友好的坦诚态度和妥善解决问题的客观公正立场,感动了与会者,赢得了人心,连有些对我不友好的国家的代表也为之心悦诚服。周总理在会议上重申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的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提出的反帝反殖、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新兴国家的和平等国际地位、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主张,成为与会者的普遍共识和会议的基调。这为会议取得历史性重要成果,为万隆精神和“十项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黎巴嫩代表团团长当面称赞周总理“在会上的每次辩论中都获得胜利”,“取得比任可其他与会者都要大的成功”。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演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富有激情、适时的演讲的效果更是难以想象的。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演讲的作用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但正是演讲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推动者的作用。
第二篇:中国近代历史课演讲稿子
尊敬的平委员,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农水071班的学生亚森江。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感到很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团结稳定是福”
展开历史的画卷。我们总会很自然的想到祖国曾经走过的那些坎坷与辉煌
昨日的华夏,曾忍辱百年,我们为之哀歌。然而,今日之中国已焕然一新,我们为了欢呼,为了雀跃
中国一个令人骄傲的名字。中华民族一个伫立于世界东方集勤劳,勇敢,智慧,仁爱,团结,宽容于一身的民族,它是中华56个民族的统称,它在祖国的母亲那样甜美乳计的哺育中茁壮而又健康的成长。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不怕流血牺牲,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天地!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各族人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畏艰难险阻,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华各族儿女积极工作,出谋划策,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仅仅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以前的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新中国。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团结的力量是排出倒海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排除一切障碍阻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着。WTO加入了。百年奥运举办了,而且还战胜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自然灾难“汶川”特大地震,这些成就的取得都表明。它定团结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保证。
2009年7月5日下午,热比娅木为首的“三脱势力”在精心准备和策划下。国内外成员相互策应。在乌市各大繁华路段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致使发生了“7.5”严重打砸,抢烧,暴力恐怖犯罪事件。在这件事之后,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危胁,第三产业的损失更是无法预计,历史的经验再一次提醒我们:提高警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私是祸。
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人民的安居乐业,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社会安定了,经济发展了,我们才能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有着义不容私的责任,我们理该以身做则,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交流,多一个微笑,多一句问候,自觉成为增强民族团结的桥梁,为各民族团结,社会的稳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我自豪!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要用最美的语言歌颂伟大的祖**亲!
我骄傲!我是新疆的孩子,我要用满腔热血拥抱这个富有三千年丝调之路文化底蕴的历史区域,拥抱这个正在催化无尽现代神话中国边缘自治区,拥抱这个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沙漠绿洲。
我们的新疆正在以发展中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迎接新疆美好的明天。迎接 cui
yun
song
zhuo
zhuru
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灿烂。
第三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类似的话,只能靠记忆拼凑起来,大跃进运动的发生与其说与赶超思想有关,还不如说与反“反冒进”思想有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不解。1957年4月,毛泽东在听取叶飞的工作汇报时说反冒进的人强调稳妥。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老是稳慢就会出大祸。对反冒进的人,办法就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提出新的口号,使他们无法稳。“冒进”是他们反对“跃进”的口号,我们要用“跃进”“代替”“冒进”,使他们不好反对。这就很可以说明,大跃进名词的由来也直接与反“反冒进”有关。其实,早在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就有了大跃进思想的萌芽。在这一年7月和10月举行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和中共七届六中会议上,毛泽东对邓子恢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厉批判,人为地掀起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情况下,毛泽东又进一步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应当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在有关八大的准备工作中,毛泽东提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右倾保守思想在许多方面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因此农业和农业以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迅速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新形势。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一股层层抬高数量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195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明确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在批判“右倾保守”,“提前实现工业化”的口号激励下,国务院各部纷纷修改长期计划指标,把15年远景设想和《农业四十条》中规定12年或8年的任务,提前在5年甚至3年内完成。基本建设项目也随之纷纷上马,“各方面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出现了急躁冒进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次冒进是“大跃进”运动的前奏。
这样急躁的心态不就是需要时间降降温?需要时间平淡一下?
此外,除了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感想外,也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
以下我将就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谈谈我的认识。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龚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这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共产党最初登上历史舞台时就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任务,就不能不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选择共产党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道路是中国的必然出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此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如今拥有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上来。
总的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坚定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党为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适应执政环境,加强执政能力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政党。
由此可见,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 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更加深刻了认识了中国近代的这段血写的屈辱和抗争史。这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中
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历史的人民的选择。
第四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我于大二初秋之际选修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十分感激老师备课的用心,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的让同学对中国近代史有个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老师很是用心的找来许多短片让学生观看,几乎是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纪录片观看。比如“复兴之路”等。在我选此课程的时候,我知道中国共产党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但为什么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一节课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有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历史上的“大跃进”事件,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事件,中国便不会落后于其他国家至少30年,但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是绝对的。因为他排除了这些事件是历史走势的必然性,它没有“早知道”“如果没有··”这些假设性的话来庇佑。是福是祸不是单单从结果而概括出来的。他应该从选择的这条道路后的一系列“多米诺”效应推断出的。如果真要说如果,如果没有“大跃进”事件。中国百姓还沉浸在假象的欢乐之中,中国百姓仍被一种急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侵蚀着,在那一次时间后,表面上一切归于平淡,但如果深思其中的利弊,也不见得全是坏处。被暂时击败的中国人民陷入沉思,归于理性。他们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之路,开始思考完完全全的工业大国是否适合于我们,开始思考“十五年赶超英国“的”壮志豪言“是否过于浮夸?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类似的话,只能靠记忆拼凑起来,大跃进运动的发生与其说与赶超思想有关,还不如说与反“反冒进”思想有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不解。1957年4月,毛泽东在听取叶飞的工作汇报时说反冒进的人强调稳妥。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老是稳慢就会出大祸。对反冒进的人,办法就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提出新的口号,使他们无法稳。“冒进”是他们反对“跃进”的口号,我们要用“跃进”“代替”“冒进”,使他们不好反对。这就很可以说明,大跃进名词的由来也直接与反“反冒进”有关。
其实,早在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就有了大跃进思想的萌芽。在这一年7月和10月举行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和中共七届六中会议上,毛泽东对邓子恢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厉批判,人为地掀起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情况下,毛泽东又进一步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应当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在有关八大的准备工作中,毛泽东提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右倾保守思想在许多方面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因此农业和农业以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迅速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新形势。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一股层层抬高数量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195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明确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在批判“右倾保守”,“提前实现工业化”的口号激励下,国务院各部纷纷修改长期计划指标,把15年远景设想和《农业四十条》中规定12年或8年的任务,提前在5年甚至3年内完成。基本建设项目也随之纷纷上马,“各方面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出现了急躁冒进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次冒进是“大跃进”运动的前奏。
这样急躁的心态不就是需要时间降降温?需要时间平淡一下?
此外,除了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感想外,也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
以下我将就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龚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这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共产党最初登上历史舞台时就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任务,就不能不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选择共产党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道路是中国的必然出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
此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如今拥有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把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上来。
总的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坚定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党为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适应执政环境,加强执政能力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政党。
由此可见,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 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更加深刻了认识了中国近代的这段血写的屈辱和抗争史。这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历史的人民的选择。
第五篇:【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
(1840~1999年)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8月1日南昌起义
8月7日
1928年
1931年
1932年
1934年10月
1935年1月
10月
1936年10月
12月12日
1937年7月7日
1938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5年
8月15日
1946年
6月
1947年6月
1948年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广州起义井冈山会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抗战伪满洲国成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一二·九运动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百团大战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本宣布投降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双十协定签字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辽沈战役开始
淮海战役开始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
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反右倾”斗争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