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澳大利亚的风险分析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Lindsay委员会”于1988年5月公布了一份题为“澳大利亚检疫工作的未来”的报告,明确提出:“无风险”或称“零风险”的检疫政策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可取的。相反,“可接受的风险”或称为“最小风险”“可忽略的风险”或“最小的风险水平”的概念则是现实的。同时,该报告还特别强调了风险管理在检疫决策中的重要性。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AustraliaQuarantineandInspectionService,AQIS)于1991年制定了进境检疫PRA程序,使“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成为澳大利亚检疫决策的重要参照标准之一。澳大利亚认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制定检疫政策的基础,也是履行有关国际协议的重要手段。
AQIS植物检疫政策部门负责进行针对进口到澳大利亚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风险分析。这些植物和植物产品包括新鲜水果和蔬菜、谷物和一些种子和苗木。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局(AustraliaBureauofAgricultureandResourceofEconomics,ABARE)和澳大利亚农村科学局(BureauofRuralScience,BRS)协助AQIS完成PRA研究工作。AQIS还可指定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TheAustraliaCommonweath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Organization,CSIRO)和各州政府实验室的有关专家协助其完成PRA。AQIS负责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负责PRA报告的最后结果。
进口风险分析(ImportRiskAnalysis)针对潜在的检疫风险进行确认和分类并制定解决这些风险的风险管理程序。从1997年起AQIS开始采用新的进口风险分析咨询程序。新的程序最低要求包括公布进口风险分析的报告草案和最后确定稿。进行进口风险分析时又分两种情况:①相对简单的进口申请进行常规的风险分析步骤。②较复杂的进行非常规的步骤。AQIS于1998年出版的《AQIS进口风险分析步骤手册》一书中对两种步骤都有详细描述。
澳大利亚参考FAO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制定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总要求”,还制定了“制定植物和植物产品进入澳大利亚的检疫条件的程序”。澳大利亚确定的PRA步骤为:
(1)接受申请、登记建档并确定PRA工作进度;
(2)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3)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4)确定合适的检疫管理措施。
(5)准备PRA报告初稿。
(6)召集PRA工作组讨论通过PRA报告。
(7)征求意见后形成正式的PRA报告。
(8)送交主管领导供检疫决策参考。
澳大利亚在进行生物风险评估时规定了几个主要评估指标:
(1)有害生物的进境模式。
(2)原产地有害生物的状况。
(3)有害生物的传播潜能及其在澳大利亚的定殖潜能。
(4)其他国家类似的植物检疫政策。
(5)供选择的植物检疫方法和策略。
(6)有害生物定殖对澳大利亚产品的影响。
(7)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澳大利亚农业管理体制的特殊性,AQIS在进行植物检疫决策时一般仅从检疫角度考虑生物学安全性的问题,即仅考虑生物学的风险评估结果,不考虑经济学影响或仅对有害生物的经济学进行一般性评估。在PRA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评估则由联邦政府指定的部门进行。
澳大利亚植物PRA的报告格式共6部分,前言、分析过程中的咨询单位、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概述、风险管理要求概要、附录。
澳大利亚开展PRA工作已有多年,早期的PRA工作主要有稻米的PRA、进口新西兰苹果梨火疫病的PRA、实蝇对澳大利亚园艺工业的影响分析、种传豆类检疫病害的评价。目前(1999年4月),澳大利亚按照新的咨询程序正在进行常规的风险分析的项目有: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柑桔、南非的柑桔、泰国的榴莲、菲律宾的芒果、非洲的雪豌豆、美国的甜玉米种子、美国的食用葡萄和荷兰的番茄。正在进行非常规风险分析的项目有:荷兰、英国、新西兰和以色列的球茎,美国的玉米,法国、英国、西班牙、墨西哥、保加利亚和北美洲的栽培和野生的蘑菇。此外,还将对全世界的青葱属植物、意大利的柑桔、斐济的木瓜、智利的食用葡萄、新卡里多尼亚的塔希提芸香、萨摩亚的一种豆进行风险分析。近期完成的风险分析报告包括新西兰的苹果、日本的富士苹果、韩国的鸭梨、中国的鸭梨。
澳大利亚还向一些国家提出了市场准入的请求,包括:向韩国出口柑桔、向日本出口芒果的新品种、稻草和番茄、向美国出口番茄、切花和草种、向新西兰出口切花和各种实蝇寄主商品、向墨西哥出口大麦、向毛里求斯出口小麦、向秘鲁出口大米等。
第二篇:澳大利亚运用风险管理预防腐败
澳大利亚运用风险管理预防腐败、在2010 年国际知名反腐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10 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澳大利亚位列第八。作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十分重视采取风险管理的办法预防腐败。
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方法
澳大利亚各部门预防腐败一般会设置一个反腐败项目,主要包括如何防止腐败、如何发现腐败、如何调查腐败、如何报告四部分内容。对反腐败项目主要采取风险管理的办法。
第一步是分析本部门哪里有腐败风险。第二步是评估风险。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性进行估测,根据评估结果将各种风险排队,查找哪些环节更容易产生腐败。第三步是控制风险。根据各个环节腐败风险的大小制定反腐败控制计划,明确谁来管理,责任在哪个部门,列出完善制度的时间表。计划里必须把花多少人力、物力的具体数字和具体措施写清楚。此外,还要明确涉及多少金额的腐败问题必须报告警察,或者罚款、降职、撤职等。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办公室专门负责。但由于专业性较强,各部门通常会把评估风险、制定腐败控制计划交给专家去做。第四步是每个部门的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审计或其他方法发现腐败问题如果需要调查,可以由本部门查,也可以请警察查。第五步是每个部门每年要向议会公共会计与审计联合委员会报告反腐败情况,包括查办了多少案件,谁负责调查,结果如何,损失多少钱,追回多少钱,犯罪人的类别和数量,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去预防腐败等。此外,审计部门每年还要对各部门的反腐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检。
严控财政资金使用风险
为了防范财政资金使用中的风险,澳大利亚对部门预算的执行非常严格。政府制定部门预算一般要提前半年。预算经众议院、参议院通过后,就形成了总预算报告。预算报告一经形成,就成为法律,不得修改。如果一些部门需要增加或删减项目,可以在每年11 月份进行修改,但整个修改程序与做预算的程序是一致的。
澳大利亚高度重视对政府投资廉政风险的防控,主要由议会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制约。法律规定,超过600 万澳元的投资必须经议会具体讨论。议会关注的重点不是固定资产投资本身,而在于投资能有什么贡献。比如,造房子或办公大楼有什么用途,要达到什么目的等。如果说不清楚投资的实际意义,议会就不会通过政府投资。另一方面,政府投资不能什么时候想投资就马上投资。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国家中期公共投资计划,并对公共投资计划实行年“滚动”制,只有列入投资计划才能投资。
澳大利亚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比较完善。政府建立起完备的电子支付和资产管理系统,各部门根据预算购买物品时,很少使用现金,一般都通过财政部出支票,并在财政部报销从而减少腐败机会。
澳大利亚拥有较为健全的政府采购风险防控制度。针对政府采购拟定了指导方针,采购的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法律指导和案例指导,要求所有公务员必须遵循。如果偏离了这个指导,就要把理由记录下来,同时要将采购全部过程都记录在文件上,比如多少人投标,投标人的情况,没有中标的为什么失败等。采购的细节要公开,如所有的商业机会、签署合同的细节、投标人失败的原因、核心采购政策和原则的执行等。根据需要,审计部门要介入采购过程,进行全过程审计。
公共事务公开透明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议会,其工作运行都是公开透明的。公民可以自由地进入参众两院旁听议员们辩论。不能进入议会厅旁听的公民,也可以通过电视和议会网站实况转播,了解议会讨论的情况并进行监督。同样,法律也保证任何媒体记者有权进入议会厅,并对包括在议会质问时间内所进行的激烈争论,甚至颇为粗暴的提问等情况予以转播和广泛报道。
行政机关所有不涉密的信息要对外公开。《联邦信息自由法》第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应该公布有关行政机关职能和任何信息的记录,以及任何存储或记录信息的物件。
对公共事务中的关键环节都要公开。比如,政府机构不仅要制定政策,同时要向各级执行政策的部门解释为什么制定该政策。又比如财政预算报告全部公开,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收入、支出和预算资金,财政报告标准和主要预算合计,联邦政府部门的财政陈述,联邦机构的统计数字,联邦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近期财政动向,政府部门的财政历史数据,联邦政府和州、领地和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政府各部门向财政部报表的详细信息等。
严密的法规制度体系
澳大利亚在公共事务方面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上做到了凡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部门的职责由法律规定。政府机构都在法律约束下运转,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许作为。每一个机构都有特别法律规定,只适用于这个部门。这既有利于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也有利于追究违法行为。
制定了公务员行为准则。澳大利亚实行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官制度。政务官与各常任文官分离,常任文官即公务员恪守政治中立原则,实行职务终身制。联邦议会通过的《公共服务法》把公务员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律形式规范起来。公务员管理委员会还将公务员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以及对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办法等编印成册,甚至将《公务员行为准则》做成书签,下发给每一位公务员,让他们牢记。
澳大利亚的法律涉及公共事务的方方面面,非常细致。如财政拨款要遵循专门的拨款法案。公共资金、公共财产和其他公共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依靠财政管理和责任法案予以规范;具体到某一部门,也有财务制度,要求详细记录每一周的财物收支状况,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监督机构监控有力
澳大利亚的监督体系比较完备,监督机构的监控力度也比较大。
议会监督。参众两院都负有监督政府的职责。众议院主要监督政府施政并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参议院虽然不能提出或修改有关税收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法案,但所有法案必须经过两院批准才能成为法律。
司法监督。澳大利亚法院是监督制衡政府的重要力量。各州的法院都是独立的,经费由司法部统一拨款。在一些州的地方法院还设置了专门处理行政争议的行政决定法庭。当事人不服行政决定的,可向行政决定法庭提出申请要求审查该行政决定。行政决定法庭先是调解,如果调解无效,就作出包括维持、改变、撤销并重作以及撤销并提交政府机构重新考虑等判决。当事人不服行政决定法庭决定的,可以继续就法律问题上诉至州最高院,直至澳大利亚高等法院。
监察专员公署的监督。凡认为联邦政府部门的行为和决定侵害了自己利益的,都可以向监察专员提出投诉。监察专员可以就如何改善政府管理提出报告,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监察专员公署通过设立专门信箱、传真电话、网站在线投诉等形式方便公民投诉,同时还使用20 多种语言下发各种小册子,向群众宣传什么是受贿,发现了受贿如何向反腐败机构举报等,使之家喻户晓。
公务员管理委员会对公务员的监督。在每个联邦机构,联邦公务员管理委员会都会派出顾问专门了解高级公务员的工作情况。公务员管理委员会对被举报的公务员有权进行调查,如发现问题属实,有权让其辞职或将其辞退;如果发现触犯法律,就将有关材料移交联邦或州警察局处理。
审计监督。审计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对政府各部门的报告和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工作量很大时,会外包给私人会计公司审计,并由审计长签字。此外,还要进行绩效审计。对某一项具体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审计报告由审计长直接向议会报告,不需要通过政府首脑。审计结果可能会导致政治家倒台。
舆论监督。报纸为反腐败开辟专栏,选登读者来信,对腐败问题发表评论和看法。新闻媒体还专门揭露官员工作时间以外的不廉洁行为。例如,一家报纸报道了一名女议员报销差旅费过高的问题,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她所报销的费用中有一部分属于个人旅游费用,最终使她受到制裁。
第三篇:风险分析
统计显示地方土地抵押贷款6成违规
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助你考试通关,掌握未来】 2010年5月28日
2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抓紧制定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 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会议还提出包括核实处理债务、分类清理规范平台公司、加强放 贷管理和制止违规担保等四项措施。早在今年2月,相关部门就在各省市负责人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文件初稿进行意 见征求,然而时间过去了三个多月,正式文件却迟迟没有出台。一些人士认为,从国务院常 务会议有关部署来看,上述规范文件的框架可能已基本形成,近期有望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此前,银监会结合“三个办 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已加大了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的管控力度,并警示地方政府融 资平台的新项目贷款发放将受到严控。银监会要求,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流程,将平台公司的 “项目包”打开及分类处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6月底前完成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业 务的全面自查清理。对存在问题的贷款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重组和保全措施。对于借款主 体合法性不充分的贷款,应在延续原有借款主体偿还责任的同时,及时增加新的偿债主体,确保借款主体与项目承建主体、项目现金流所有者相挂钩。对于多家银行贷款的项目,要指定贷款余额最大的银行牵头组建银团债权人。对于采取 多项措施仍难奏效的,坚决限制其新增贷款,特别要严厉查处通过平台公司将贷款转作资本 金的行为,涉及的贷款要尽快收回。与此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贷款形态进行准确分类。对于采取措施仍不能同时满 足借款主体、担保主体和抵质押品要求的贷款,应严格标准划为不良并相应提足拨备。及时 对坏账核销,做到账销、案存、权在,继续关注时效,在有效期内保全和回收。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要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中,有土地抵押的仅占3成左右,6成是违规违法的担保。但地方政府的偿付能力却十分有限。据中国社科院地区金融生态环 境评价课题组负责人刘煜辉介绍,目前全国数千家地方融资平台所投资项目,只有10%可以 用产生的现金流偿还贷款,绝大部分项目都需要利用土地开发后出售的增值收益偿还,还有 部分项目完全是用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来偿还。一些地方政府
第四篇:纺织业风险分析
纺织业风险分析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国,纺织品及服装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使我国的纺织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量多年来一直雄居世界首位,无论哪个国家也不如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大。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促使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发展,但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经营仍然存在机遇与风险的把握。
一、我国纺织业快速发展需要把握以下存在的问题:
1、纺织产品标准低。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2、纺织业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3、纺织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14、纺织企业缺乏品牌经营理念。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二、为使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需要我国纺织行业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
1、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即要从纤维等纺织产品的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设计入手,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的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2、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
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首先,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竞争的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纺织产品向中高档纺织产品转变,竞争的关键是价格高低。因此,中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以寻求大规模的生产定制。其次,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业互相依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生产中做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快速转换,实现弹性专精生产模式。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力。第三,必须建立起先进、高效、稳定的行业信息网络,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现代流通体系犹如一座桥梁和纽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住
处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以及人才的培训制度,开发纺织ERP软件、CIMS软件和多种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及交易规则。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设计网页,构建网站,全面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依靠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市场。
4、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重点是开辟多元化市场和分享优惠贸易政策。其一可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成本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其二可利用股权关系建起国内企业与著名企业的纽带,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其三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可以采用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在国外适宜地点投资办厂,这样既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又能与当地相关企业形成利益同盟,减少贸易磨擦等。其次,应自觉遵守法制,诚信经营。国际贸易讲究的是效率和信誉,谁违背国际贸易规则,谁将受到规则的否决和制裁。当今社会责任标准和生态环保标准将成为阻碍我国纺织服务出口的主要壁垒之一。为此,中国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劳动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工人权益。二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三要建立严格的质控机制,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在纺织服装产品的原料采用、生产制作、设计包装和产品使用后的处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规来动作,主动推行生态环保认证,坚持国际认可的标准,与国际化接轨。四要建立诚信的服务机制。处处做到讲效率,讲规则,讲信誉,方能赢天下。再次,应积极开展纺织行业外交,提高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国际同业竞争者、合作者、相关产业、客户和消费者、社会团体、经济与政治组织及个人的沟通、交流与互信,消除和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冲突与隔阂,提升国际形象,树立强国地位,打造中国纺织国家品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整体美誉,构造有序的产业体系,保证中国纺织业在经济全球贸易一体化时代能够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袁国贞
二0一0年六月五日
第五篇:风险分析报告
风险分析报告
本企业在一般液态单元和一般膏霜乳液单元的产品生产上会出现设备共用的现象。这样讲容易出现交叉污染等现象,破坏产品原有特性。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从生产的五要素进行了风险识别与管控:
一、人员。人员的质量意识、技能水平和执行力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所有人员在进入岗位时都必须进行三级培训。入职的规章制度培训,班组的流程标准培训以及岗位的操作标准培训,关键操作岗位还必须取得上岗证才允许上岗操作,这保证了人员的技能是符合上岗要求的。另外,车间每天上下班组织班组进行班前会、班后会,期间对近期的生产情况、质量情况进行通报,提醒,避免问题的产生。质量管理团队也会参与到其中,进行质量方面的宣贯,确保人员的意识符合要求,再不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巡查、监督,确保所有的操作都符合标准要求,确保无主观故意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二、设备。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是很重要的工作。每天在设备的使用前,设备操作人员会先对设备进行点检,检查是否存在问题。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设备清洁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设备清洗消毒流程,实行产前产后清场的制度,在不同品类的转产前,我们均会对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确保不会产生交叉污染的现象。
三、物料。对于不同的物料,我们会执行不同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确保物料的符合性。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会对物料的属性、状态等信息进行标示、记录,确保物料的可追溯性。同时在不同的品类生产时,我们会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生产,确保产品不会受到外界的污染。
四、方法。为保证不同的状态下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致性,我们按照GMP要求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不同的产品共用设备的情况,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设备清洗消毒操作标准,并定期对各项规定进行周期性验证,确保标准的有效性。
五、环境。工厂为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了标准的GMP车间,并定期对车间环境进行消毒、检测、验证,整体的运行情况良好。各项设施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化妆品生产的要求。
公司严格按照ISO22716及美标GMPC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于2011年首次获得认证。通过每年的周期性审核及多次二方审核,公司的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改善。公司生产的产品严格按照《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物质风险评估指南》的要求,对化妆品原料带入、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带入的风险物质进行了危害识别分析,通过内部的管控、识别,外部的第三方测试,表明产品不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安全性风险物质。
不同类型的产品公用设备生产,我司会严格按照公司的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清场、清洁、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污染。如有不实之处,本企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负责。
生产企业(签章)2016年2月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