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节搏击操课后的反思与随笔
2013年4月2日星期二晴
搏击操后的反思
军屯中学郑本华
今天下午三节课,继续教授搏击操。
第一节课八年级四班,本班学生热情不高,男女生都非常懒散,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鼓励,需要一遍又一遍的示范,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提示… …,总之,这节课好累!学习效果还一般!
第二节,八年级三班,这个班级气氛比较好,有几个同学比较热爱活动,加上他(她)们几个学习又不错,带动了其他人都向他(她)们学习,整个班级气氛良好,接受动作的程度也比较快,可以说我的整个心都沉入了教学,兴奋,真的很乐于其中,很快整套动作就学完了,全班90%的同学能够跟上音乐,把整套动作做出来,有30%的同学能标准的做出来,师生同乐,享受,非常享受这节课。
但是,下课铃一响,浑身乏极了,怎么办?还有一节课呢,并且是八年级一班和八年级二班合堂,快点休息。说句实在话,当时第三节课,我已经想放弃了,嗓子沙哑了,并且太疲惫了。但是,有一股力量在推着我继续向前进,素质教育,体育冲锋!冲吧!
第三节课开始了,我始终在提醒自己,冲,冲,冲!
但是,当我站在两个班中间,看着所有同学的目光时,说句实在话,我是很不情愿的拿起录音机。激情,激情!给我激情!我心里默默的念叨着。我站直了,开始了讲课,用自己认为最大的声音,在提示音乐开始后的每一个环节,提示着每一个连接点,虽然声音有点沙哑!但也许正是这种沙哑,也许正是这种激情,感染了两个班级的学生,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当中,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当中。我的血沸腾了,我的激情也开始燃烧了,我绝不会倒在我的岗位上,冲,冲,冲!激情需要相互的碰撞,相互的支持!激情四射,需要共鸣!
后面,我开始与同学们一起做搏击操,并时时提示下一环节,激情!激情!是激情把所有的疲惫都赶走了,汗水流进眼里,好难受,但来不及擦拭,依然继续;一旦音乐开始,我绝不停下,一遍又一遍,就是激情战胜了疲惫。后来,当我手持录音机站在学生中间,把录音机抱在胸间,初衷是希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听见!谁说学生不会体贴老师呢?最起码这节课,我看到了学生的另一面!我手持录音机再跳,学生更是在激情中跳跃,在激情中学习,我付出,我收获;我与学生在激情中共舞。
又一节课结束了,第三节搏击操课结束了。我在第三节搏击操课收获最多,得到了理解,得到了共鸣!我愿与学生共舞!
激情搏击操,激情再继续!
素质教育,体育冲锋!冲!冲!冲!!争分夺秒!!
我为体育!
第二篇:搏击操教学反思
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有氧搏击操是一项很好的体育休闲项目,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认识有氧搏击操,了解有氧搏击操,增强学生的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授课班级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学过几套校园集体舞,有一定的健美操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本节体育课。教学流程
一. 准备部分:1.课堂常规。2.队列队形:四列横队变八路纵队。3.分小组创编图形跑。
二.基本部分:1.教师展示搏击操之重拳出击的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拳,掌,分掌练习以及移动练习.3.有氧搏击操的单个动作的教学。4.在各组长的带领下自主探究,将老师所教的动作有机的组合起来。并开展自评、互评及表演。5.教师组织并鼓动学生即兴表演。5.游戏水果蹲。
三.结束部分:瑜伽放松法,总结评价。
这一节课上完后,学校老师给出了点评: 优点:
1.本节课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教学方法,给学生一定空间让学生来练习,能相互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相互纠正错误,每个小组都尽力使本组的表演达到最佳效果,并成为全班的亮点,这在搏击操教学中有所体现,如学生分小组进行搏击操练习,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共同进步。
2.教师遵循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做好准备活动,量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再使负荷逐渐下降,最后做好放松。
3.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这节课,教师体现了这一思想。例如在热身准备活动中的各种图形跑,教师只提出了要求,利用现有的器械,标志桶和场地器材,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图形跑动作进行创新,有螺旋跑,八字跑,长方形跑,蛇形跑。4.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了场地器材,如篮球架,它不仅是用来打篮球的,学生还绕着它作为热身准备活动的八字跑的标志物。
5.教学方法不单一,具有多样性。有讲解法,直观教学法,集体练习法,示范法(背面示范、镜面示范),配乐练习法等等
6.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如,在搏击操教学时,有一个动作,学生反映说很别扭,于是教师就和学生一起改进了这个动作,这样学生做起来就很流畅了。
7.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知识技能地传授,忽略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参加活动,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因此在教材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都要考虑趣味性因素,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学生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下课后他们虽然满头大汗,但是普遍反映很有意思。这说明学生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对这个感兴趣,只要是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会发自内心的认真的学习它。缺点: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这节课上完之后,还剩下六七分钟,热身准备活动和最后的放松练习时间刚刚好,说明基本部分时间不够,特别是主教材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作为新授课,这远远是不够的。
建议:再加几个动作,小组创编的时间再增加点,这样可以提高动作质量。
2.学生的动作完成动作质量不太好,这可能与教师的语速,讲解示范有关,教师语速过快,示范不仔细。建议:语速放慢点,示范动作要规范
3.新课标要求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教师忽视了少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这些同学的动作是不能很好的完成的,教师也没有对其辅导。
建议:在小组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重点观察辅导这些学生,并鼓励表扬他们。
通过上这一节课,我学习了很多东西,特别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以后上课的时候会更加注意,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第三篇:一节英语课后的反思
一节英语课后的反思
一位教师教学了一些表示室内物品的单词后,布置了一个“小小设计师”的任务,发给每组学生一张房间的轮廓图,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房间,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找蜡笔,互相讨论图的着色问题,以至于后半节课几乎成了美术课。学生的活动完全脱离了英语语言的实践,未能达到通过画画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标。
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不断拓宽英语学习的领域,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但是,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必须讲求适度,必须避免冲淡英语学科特色的做法。英语课不能脱离语言教学而成为美术课、音乐课或手工课等。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画一画、玩一玩或做一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兴趣,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问题四:价缺乏公正性、层次性和交互性。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问题回答,在教师的倡导下教师里就会响起整齐划一的“Good, good, very good!”等赞扬性语言。有时一节可种这样的价形式多达十几次。教师的价语言也很单一,往往是学生只要答对了就说 “Very good.”。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频繁地使用实物进行奖励。一节课中很少看到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
反思:教师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身没有错,而且也是必要的;关键是应把握好的价方式、尺度和时机。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得学生来说,全班的掌声鼓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然而,教师应采用因人而异、灵活的机动的价方式;同时还应与学生分享价的权利,让学生参与到价中来。例如,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英语课上,一位学生表演之后,该教师并没有立即做出,而是提问另一位学生:Is your partner good?该学生回答:Yes.Very good.课堂上该教师还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反馈。活动中教师不时问学生:Am I good?学生有时也会说:Oh, not so good.这样平等交互的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问题五:盲目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
在公开课上,大部分教师都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有展示单词图片的,有呈现新授内容的,有创设情景和拓展练习的。有一位教师从复习单词到新授知识呈现,再到练习巩固都用课间来完成。学生一会儿看Powerpoint画面,一会儿看Flash动画,一会儿看迪士尼中的人物,一会儿洪恩英语中的歌曲。只要是与本课教学内容有联系得内容都制作成课件,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反思: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学意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设计多媒体课件应有明确的目标,每一课时的课件应有一条主线,比如,以课本中某一场景为背景进行设计,不能过多涉及学生并不熟悉的人物和场景,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问题六:对学生生成性问题处理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教师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教师对这些生成性问题不知道该处理,有的干脆置之不理。有位一年级教师教学 “What’s this?/ It’s a pear.”后,拿着一只很大的梨问学生:What’s this?几个学生都回答:It’s a pear.令老师很满意。突然又有一个学生回答:A big pear.但授课教师对该学生的回答并不满意,也许是因为那位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想的不一致。于是,该教师拿着梨,反复问那位学生直到那位学生答出:It’s a pear.另一位教师在教学单词Plus时,边在黑板上书写符号“+”边问学生:What does this sign mean?有个学生说:It means a hospital.教师不知该对待该学生的答案,于是继续问起他学生。结果有的学生说表示医生,有的说表示护士,有的说表示急救,还有的说表示基督教。学生看似讨论得很激烈,其实师生之间的活动早已偏离了教学目标。
反思: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其随机性造成了许多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如能适当开发和利用这些问题,使之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会使教学更精彩。而有些生成性问题则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师应设法防止其发生,不能一味地之任之,淡化甚至遗忘原有的教学目标。上文提及的那位一年级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并适时引出对单词big与small的教学,这样就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后一位教师如果能出示一道数学题,并提问学生:What does this sign mean?就能及时转变提问得角度,使学生转入正轨。所以,教师应提高教学应变能力,合理解决和利用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第四篇:一节数学课的课后反思
一节数学课的课后反思
李影
【摘要】:正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对教材、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因而,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真正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课堂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思辨、体
【作者单位】: 双沟中学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方法 反思 思辨 生成 体验 建构
【分类号】:G624.5
【正文快照】:
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对教材、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因而,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真正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课堂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思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像一根火柴,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
第五篇:一节英语听力课后教学反思
一节英语听力课后教学反思
吴爱华
又是一节听力课,我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听力差,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来自学生,即学生不重视听,很少花时间去练习。其二来自教师,只重视外语知识基本语言问题。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充足的词汇量及相关的语法。因为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具体问题有: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就没有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特别是对同音异义词难以辨别。英美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有差异,在语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我国英语教学基本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逐渐增多并有流行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语速障碍,中学生平时学习都以课文磁带为准,速度较慢,如果再遇到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便无所适从,所以平时训练时就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向大纲要求过渡。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大小,掌握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理解。
文化背景知识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搞好听力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同时,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如果这方面知识贫乏,就会影响听力。文化背景可分为两大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主要包括社会文化习惯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交际用语和词汇,比如姓名(Name)、打招呼(Greeting)、感谢语(Thanking)、告别(Farewell)等,中西方表达不尽相同。
母语干扰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以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听力习惯问题
听力主要目的就是弄懂所听材料的基本思想。在听的过程中要尽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力图把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听懂,每遇到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时就停下来思索,就会跟不上语速。
心理因素的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受影响。另外,外部环境也有影响,如在教室、语音室与户外听的效果不一样。
逻辑思维问题
听力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听材料内容的联想、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的协同工作过程。听者对所听材料做出的反应快慢及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所听材料的储存记忆。这样就需要听者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有意义的信息进行长时或短时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