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认识
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认识
根据学校安排2011年8月1日至20日,我参加了学校的赴澳大利亚培训班。培训班按照培训课程安排,在20天里就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现代大学制度与管理体制、内部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学位制度与学生培养、高校办学特色与质量监控体系、科研开发与技术合作、财务运营与人力资源管理、远程教育与民办教育、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等内容,听取了相关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并对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伍伦贡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维多利亚大学、奥克兰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卧龙港大学等高校及澳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墨尔本ACER公司等相关科研机构进行考察,大家以听取专题报告、课堂提问交流、询问专家、召开主题班会、撰写听课心得体会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可谓眼界大开,启发良多,收获颇丰。
一、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概况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50年代,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的第一所大学,于1850年创立,到1911年,澳大利亚的每个大城市均已设有大学。目前,澳大利亚共有大学(University)42所,其中36所是公办大学,四所是联邦政府办的特种高等专业学校,两所为私立大学。另外,还有许多提供职业培训的职业技术学院(TAFE)。澳大利亚公民、永久居民和新西兰公民可按“高等教育捐助计划”交付部分费用(其余费用可在找到工作时,按“高等教育捐助计划”计算所欠债款,以个人所得税方式交付)在公立大学就读。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具有完善的制度和世界一流的水平,其教学质量和科研力量闻名于世。在人才培养方面,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相当高(每12个大学生中有一人来自国外),无论是在吸纳留学生还是实施跨境教育服务方面,都颇具特色。政府通过经费手段牢牢地控制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教学、科研重点和各种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根据现行的政策,大学每年要向政府提交评估结果报告,涉及本校的办学宗旨、招生情况、课程设置、科研的重点和成效,以及对政府确定的重点的回应情况等方面,经由政府部门评估审核,然后确定下达经费的规模。
澳大利亚是实行多元文化的国家,加上面向市场,形成了机制灵活、协调互
补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之间的协调互补;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亦可相互融通。
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体制特征
(一)教育体制
澳大利亚是个注重教育的国家,其教育质量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同时对教育品质进行立法监督。
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学,二是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主要由州政府来管理和投入,统一的职业标准是全国认可的,联邦政府主要研究经费投入、教师工资、特别项目经费、地区差别兼顾等问题。TAFE课程获得了教育部认可,毕业生好就业,因而TAFE影响大,市场广。另外,TAFE课程还可以和大学课程相互衔接,取得TAFF证书、文凭或高级文凭的学生,可继续到大学学习。大学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硕士文凭、硕士证书、学士学位。博士学位是大学所提供的最高文凭课程,一般是以研究方式修课,但是有些学校也提供授课方式,修业年限至少三年。硕士学位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以研究(by research)或授课(by coursework)方式进修,通常以上课为主的硕士课程,在完成学业前要写一篇小论文。一般而言,以上课为主的硕士修业年限约一年到一年半,而以研究为主的硕士修业年限则为一年半到两年。学士学位课程非常广泛,农、工、理、商、医都有,修业年限三年,但也可能长达六年,主要是依据所攻读的课程的性质而定,另外一般修课时间多加一年就可得到荣誉学位。
(二)管理体制
澳大利亚所有公立大学都是仿照英国大学制度、依据联邦议会或州(或直辖区)议会立法设立,大学管理和运行均以相关大学设立法和1997年颁布的联邦机构和公司法为基本依据。根据相关大学设立法,实行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和行政与学术分权的运行机制。澳洲大学的管理具有很强的法制性,决策层与执行层划分明晰;在执行层中,实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治,并且,管理部门与服务部门职责明确,管理体现服务至上的理念。大学制度为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大学管理体制为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大学管理运行机制为行政与学术分权。
(三)质量保证体系
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与地方政府、大学、大学质量保证署(AUQA)以及澳大利亚学历资格评定框架署(AQF)五方共同组成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各方职能明确,既合作又分工。联邦政府负责向大学提供资金,公开大学报告,以此促进大学质量,大学要向联邦政府提供质量保证计划和研究计划。州和地方政府根据有关规定负责所属大学的资格认定。大学负责自身的内部管理和质量保证。大学质量保证署(AUQA)负责开展外部质量检查,并提供最终的检查报告。学历资格评定框架署(AQF)负责大学的注册与学位的颁发。在这五个主体当中,2000年大学质量保证署(AUQA)的成立尤为引人注目,它标志着澳大利亚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制的全面建立。作为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质的机构,它是由澳大利亚就业、教育、培训与青年事务部倡议成立的,但却独立于政府开展工作,作为一个中介机构,它在政府与大学之间都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从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三、考察活动中的认识和体会
此次考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深刻认识到澳洲高等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学习与借鉴。
(一)社会重视教育, 公民文明程度高
所到之处,无论路旁偶遇还是街上问路,都会有友好的微笑、热情的招呼,会让你受到尊敬、感到愉快,处于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
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接受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不允许学生待在家里,既不读书又不工作。对教育的投入是全社会性的,除政府下拨充足的财政经费外,家长和社会各界也会对学校的建设自愿捐资,如帮助学校建一个电脑房或健身房等。企业也会向有关职业培训学校提供实验实训设备。
(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在教育体系上,学生学完十年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学习。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所以即使大学毕业后,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觉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术学院去学习相关的课程,进TAFE学习没有年龄限制,而学习的费用只是普通大学的十分之一。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十分尊重学习者的需求。在校园建设上,澳大利亚大学校园一般没有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美化绿化得非常好。
在校园里,到处都能见到学生们无忧无虑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或悠闲自在地在舒适静谧的图书馆看书、上网查找资料,或神情自若地在教育室里、实验室里上课、做实验。学校各种设备设施非常完善、便利,而且教室里、实验室里、活动中心里很多东西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的或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的。学生有自己经营管理的学生中心,设施更加齐全,活动便利。
(三)着重投资效益、基础实施完善
通过考察,我们感到,加大教育投入,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现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优化配置,规模经营,是使教育产业化和推动教育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并最后取得丰厚回报的重要方式。教育投入除了政府投入外,还要广泛争取社会投入,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和社会集团对教育的投入,除了经济形式之外,还应有技术形式和其他形式。
(四)坚持开放办学。
我国的经济要对外开放,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进一步向社会各个阶层全开放,教育形式的开放可以促进教育思想的开放,教育思想的开放将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地进一步对外开放。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加大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技术和管理经济,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这不仅能引进外国的教育资源,而且能促进我们积极学习外国的办学经验,拓宽我们的办学思路,使我们大学教育,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着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澳大利亚的高等学校对信息技术高度重视,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各高等学校采取各种对策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甚至虚拟大学已在发达国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高校之间学生相互选课、听课等相当普遍。我校处在高等学校比较少的城市,可以利用网络授课的方式与有关高校进行合作,使学生在本校即可选择其它高校的课程进行远程听课和学习。
中澳教育各有千秋,澳洲经验值得借鉴。尽管国情不同,不能照搬复制,但他们的长项正是我们的短板,对于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破解教育难题,推进素质教育,颇具借鉴价值。此次考察虽然时间较短,但确实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开扩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较为深入地了解了英联邦制教育模式及特点,深深体
会到澳大利亚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势: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方法、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等等都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良多。需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进行体现,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浅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
班级:B100602学号:B10060212姓名:虞梦娜 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对任何人来说恐怕只能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21世纪 ,中国将步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作为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的基地,大学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探讨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无疑对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制定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培养社会所需各类人才的高等学校正处于急剧而又伟大的变革之中,各国的科技教育正逐步趋向融合,世界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多元化、大众化和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既有国家办学、地方办学,也有企业、个人办学,不同的办学形式并存,互相竞争,又互为补充。从发展现实看,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增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和知识也在快速增长。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空前加快,终身教育强调学习的能力、自我教育、创新精神、现代意识等等。总之,终身教育是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意义上的教育,而是全新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适合科技高度发展、社会高效。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这是高等教育的终身化趋势。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首先是教学与科研全球性的一种反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更应看到在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差甚远。因此应放开眼界,面向未来,当机立断确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由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体现在课程中的世界内容,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跨国科研、国际合作是国际学术界的共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席卷全世界,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方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结构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这便是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在新的全球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创建科学的制度与创新的教学模式,紧密其与企业以及与社会发展的结合,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化道路中立足,才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第三篇:谈谈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识(推荐)
谈谈我对美国高等文化教育的认识
摘要: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无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备受瞩目。其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战略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有益的经验。美国政府对国际教育交流和管理十分重视,许多高校利用独具特色的优势吸引了国外大量留学生,同时鼓励教师和学者双向流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举措发展跨国高等教育,并不断加强高校课程的国际化建设。美国在充分发挥本国高等教育辐射力的同时,也卓有成效地吸收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 美国特色 教育理念 创新
正文:
美国大学生被公认创新能力较强,美国大学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光辉成就也展现了其在知识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功。事物的发展总不是孤立的,美国大学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与美国整个社会文化的特性息息相关。在美国,起主导作用的主流文化是宗教文化、共和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审视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这三种文化起了不同的作用。宗教文化使美国高等教育萌发了创新的意识;共和文化反映到高等教育上就是使美国高等教育具有了创新的土壤;个人主义文化则造就了重视应用知识的美国大学,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正是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美国人形成了珍视学术自由、不断创新等高等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正是影响美国高等教育创新实践的深层次原因,它们不仅决定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也从整体上决定了各层次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宽松的人文环境和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强大支撑力量。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美国除了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发展跨国高等教育和建立海外分校、抓好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和外语教学外,特别强调要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点融会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在大学校园形成国际化的良好氛围和精神气质,培养出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人,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第四篇: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学院:教育管理学院 姓名:王 涛 年级:2013级 学号:2013010005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摘要]知识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也是一个新的时代。当它产生时注定了会赋予这个社会一些新的特征。知识经济对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是一种否定,又是一种提升。否定它们的主导地位和时代特征地位。提升它们的内在素质和水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靠知识经济增添了新的腾飞的翅膀。这些和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联系起来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作用互相包容,在学习中进步。
[关键词]知识经济;教育;影响
知识经济是一个新的名词,它指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种形态不同于以往的经济体制,它是和知识有密切联系。这个概念是在1966世界联合组织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上提出来的。该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该报告认为:“知识经济是知识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经济形态。只有运用对称的、五度空间的、复杂系统论的方法的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真正揭示知识经济的本质、结构、意义和功能,才能科学定位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才有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科学定位的作为新的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确实改变了经济规律。”[1]1准确的把我这个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将有助于我们探索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要从一九八四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算起,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了。而建国后五十年的新中国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时期。这段时间,新中国高等教育从起步、发展到有一定的规模。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我国高等教育在二十一世纪的腾飞做了一个坚实的台阶,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建国初期的高等教育还是主要集中服务于 1来自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87/6834061.htm 农业和工业这两大产业,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这两者服务。这是知识经济未产生之前的教育,以农业和工业服务为导向。知识经济产生是一个时代,说知识经济是一个时代,是就全球的世界范围而言。当16世纪英国等少数欧洲国家开始产业革命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还停留在封建农业经济时代,但这些国家工业革命的成功,就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今天,也将是这样一个局面,少数先进国家的知识经济形态率先成为其经济主导,那么,也就标志着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是一种否定,又是一种提升。否定它们的主导地位和时代特征地位。提升它们的内在素质和水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靠知识经济增添了新的腾飞的翅膀。而这些都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当这些基础在发生着变化时,我们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不仅对教育体制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1]2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是,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知识经济需要知识和经济学,很显然知识这部分是来自于高等教育的,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但是仅有教育也不能称之为知识经济,要把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才能称之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知识经济要求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人们除了在学校学习,非正规环境下的学习和培训将成为普遍的形式。因此, 2 安焕晓1,原玉廷2, 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呼唤——— 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现代化的教育向全体劳动者开放,打破小学—中学—大学这种单一的学校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更多地向企业、向社会开放,更多地通过纵横交织的渠道来扩大教育场,对受教育者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趋向实践效益,趋向社会经济效益。我们更加看到了不仅有国家的公办大学也有私人办的大学,这些都是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提升了整个社会上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现在更加流行的网络视频课程、mooc都是这其中的方式。努力提高人们所能学习到的课程,目前的网络课程总数比一所正规的公办大学的课程门类和课程门数还要多,足见其威力大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享受高等教育。这就要求中国教育必须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挑战,走改革创新之路。教育部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民教育,构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校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水平,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动力和辐射源的作用,把高校建成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主要基地。
知识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出来的第二点是,知识经济要求受教育者要终生学习,教育将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也并不限于18岁时成绩出众的那些人,学习将贯穿人的一生。美国商业顾问汤姆·波得斯在《解放管理》一书中,给学生这样的忠告:“记住,(1)教育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2)教育并不以你获得的最后一张文凭而终止,终生学习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是绝对必需的,你必须认真地接受教育,其他所有人也必须认真接受教育。教育是全球性、相互依存经济中的大竞赛,就是如此而已。”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由于知识的膨胀和大量的知识淘汰、社会岗位的变更,使得每个人对高等教育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学习再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智能增长成为个人就业、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终身教育”必然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的日新月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的致力于传递和存储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是应该更加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2]3
第三,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经济,知识经济的内驱力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创造,而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则是在创造中不断改变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就要在继承历史优秀传统的同时,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要引导学生善于站在前人的肩上,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不仅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答案,更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去寻求解决问的新途径;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不仅要求学生虚心好学,更要鼓励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赶上和超过老师,使整个教育过程,自始自终贯穿着变化与创新这条主线。培养适合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各种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任务。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专业设置、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都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结合。同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在产业内容上发生了根 3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第12页 本变化。工业经济的产业支柱是制造业,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而且服务业将占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以至“数字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点。“面对“知识经济”的现实和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应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3]4提出的新要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既要有技术开发和运用能力,更要有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有创新能力、而且能将创新能力运用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的人,为发展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门的经济人才。这些人才通过对知识经济的学习转变了传统的经济思想,他们的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效率化。知识经济的传入为我国的经济人才转变了劳动形式和管理思想。
“学校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教育手段落后的情况下曾经为培养人才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才真正成为可能。这些都是教育现代化的观念。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整个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部门的行政官员、学校领导、4 民盟中央副主席、教授冯之浚,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广大教职员工(大中小学生)都应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迫切要求。知识经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较好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对党认识
对党认识
在我的认识之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和光荣的政治组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他一直是我最根本的人生目标。我现在是一名平凡的大学生,但自我认为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我立志要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善自我。所以,我恳请党组织允许我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2009年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我是一个喜欢上进,不甘落后的人,从童年到高中时代的生活经历让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集体和光荣组织,因此早在中学时代我就盼望着能早日入党。
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受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建设实践证明,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建国后,我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过曲折,但党用他自身的力量纠正了失误,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更加伟大的历史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向强国道路前进。
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党,在现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政治纪律对每一个党组织和每一个党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也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一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铭记那段历史,追忆那段艰难的历程,缅怀那些为共和国的成立而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的革命先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