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局激励暂行办法
工商行政管理局激励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劳酬相当,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全员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廉洁勤政,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激励是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福利待遇。
第三条激励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激励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
第二章激励的种类和条件
第五条本局工作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
(一)工作认真踏实,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优先发展入党;
(二)工作能力强,作风民主,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领导认可,具有中层干部任职职级的,优先安排担任中层干部职务;
(三)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评价度高、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十五年以上),并且通过科员职级考试的一般公务员,给予享受科员职级;
(四)工作能力强,分管工作连续三年在市局或县局目标考核中获得名次,以及有其他重大贡献的,报功或推荐授予荣誉称号,举办典型事迹报告会或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五)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并在同一岗位任职满一定年限的,本人可以挑选工作岗位;
(六)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民主、为人正派、业绩突出,并在中层干部岗位上任职的,优先推荐为本局科级后备干部或科级非领导职务。
第六条本局工作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发放一定的奖金:
(一)连续3个年度被考核定为优秀等次的,奖励1000元;
(二)工作实绩突出,被本局、市局、省局、国家局或同级评为先进或授予荣誉称号的,分别按500元、1000元、XX元、40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三)创新工作被国家、省、市、县级推广的,分别按5000元、3000元、XX元、10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四)分管工作或者所在单位在县局年度考核中,获得一定名次的,奖励400—XX元,超额完成硬性目标任务的,按超额部分的一定比例计发奖金;在市局年度考核中,取得一定名次的,按市局奖金等倍予以奖励。连续三年以上获得名次的,加倍奖励;
(五)在县级或县级以上各类竞赛、文章评选或业务知识考试中成绩优异,获得一定名次的,按主办单位颁发奖金的两倍予以奖励。主办单位未颁发奖金的,奖励200—XX元;
(六)在各级行风评议活动中,进入先进行列的,奖励400—XX元;
(七)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奖励5000元;
(八)引进单体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项目的(奖励XX元以上);
(九)为本局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奖励。
第七条符合第六条所列条件之一的,在局组织的竞职或竞级的笔试中按百分制予以加10分。
第八条本局工作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
(一)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技能精通,业绩突出,具有培养前途和可塑性的,公派学习深造;
(二)工作踏实认真,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并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专以上学历的,学费按一定比例(70%)予以报销;
(三)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分管工作获得一定名次的,以及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安排外出参观考察或疗养。
第三章实施激励的程序
第九条激励的实施由局党组研究决定,定期或者不定期实施。
在实施激励前,局党组根据准备实施的激励的种类,可以决定通过群众评选确定激励对象后实施激励,也可以直接研究决定激励对象实施激励。
第十条局党组决定直接实施激励的,在作出决定后可以公示,也可以不公示。
第十一条群众评选确定名额后实施激励的,在实施激励前,通过一定形式公布评选范围、标准、条件和程序,最后根据评选结果实施激励。
第十二条激励的方式可以单一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局人事教育科负责解释
第二篇:工商行政管理局淘汰暂行办法
工商行政管理局淘汰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建立有效的惩处机制,促进全员积极进取,依法正确履行职责,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淘汰是指本局除党组成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被降职、免职、责令辞职、更换工作岗位和辞退。
第三条 淘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淘汰坚持定量考核、群众评议和党组集体研究决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淘汰的标准和方式
第五条 本局科室、队、会连续两个在市局条线工作考核中倒数第一的,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降职、免职或调离局机关到分局工作,给予相关责任人免职或调离局机关到分局工作。
第六条 分局连续两次在县局目标综合考核中处于末位的,给予分局长降职、免职,给予相关责任人免职或调到管理所工作。
第七条 标准化管理各层级评价责任人未正确履行评价职责,或者恶意操作、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降职、免职。
第八条 管理所连续两个季度未能完成行政执收任务且名次倒数后三名的,免去管理所长职务。
第九条 本局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离局机关到基层分局工作:
(一)在一年内因同一事项被各层级标准化管理评价问责累计15次以上的;
(二)一周内累计迟到或早退三次以上;
(三)一个月内累计脱岗七次以上或者旷工七天以上的;
(四)一个月累计三次以上不参加政治业务学习或在季度测试中成绩全年累计有两次不及格的;
(五)体能测试不达标的(特殊情况除外);
(六)干部身份人员无大专以上学历,并且未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
(七)违反工作制度,故意拖延、刁难或态度粗暴,造成当事人到县级以上部门上访的;
(八)闹无原则纠纷,背后议论他人,说不利于团结的话,做不利于团结的事,造成内部不团结并产生不良影响的;
(九)因怠于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等违规违纪行为受到党政纪警告以上处分或县级以上通报批评的;
(十)行风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受到县级以上通报批评的;
(十一)不能与党组保持一致,不服从组织安排,在其位不谋其政,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二)无特殊原因,连续两次未按要求参加集体活动,并因此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三)因业务不熟延误工作,造成相对人到县级以上部门上访的;
(十四)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受到通报批评以上处理的;
(十五)在本局机关群众评议中,连续两个季度处于末位的;
(十六)其它需要调离局机关到基层分局工作的情形。
第十条 分局机关工作人员有第九条第(一)项至第(十四)项情形之一,或者在本分局群众评议中,连续两个季度处于末位的,调离分局机关到管理所工作。
第十一条 管理所工作人员有第十条情形之一的,停岗停薪,集中教育培训。
管理所工作人员在本分局群众评议中,连续三个季度处于末位的,停岗停薪半年。
第十二条 本局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
(一)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矿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四)参与卖淫嫖娼,或制贩、吸食毒品,或参与赌博,被公安部门治安处罚的;
(五)贪污、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乱收乱罚达到一定数额,造成恶劣影响的;
(六)道德败坏、生活作风腐化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以上处分,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
(七)纵容、包庇经济违法活动或为违法相对人通风报信、出谋划策,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违反禁酒令或着制服到娱乐场所消费一年内被县级以上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
(九)不履行工作职责,不遵守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三章 末位淘汰的程序
第十三条 通过群众评议确定名次后进行淘汰的,由局党组安排有关人员组织测评,并由局党组根据测评结果实施淘汰;根据有关考核结果进行淘汰的,由局党组直接实施淘汰。
第十四条 局党组决定对末位人员免职、降职或更换工作岗位的,由人事教育科负责办理。
第十五条 局党组决定对有关人员停岗停薪、集中教育培训的,由纪检监察室负责办理。
第十六条 局党组决定对有关人员辞退的,由监察室填写辞退审批表,报市工商局批准后实施。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人事教育科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萍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巡查管理暂行办法
萍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巡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职能,促进市场巡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市场巡查效能和监管水平,实现职能到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根据省工商局《市场巡查制实施(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场巡查,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及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巡回检查的行政执法行为。实施市场巡查的执法主体是各基层工商分局。
第三条 市场巡查原则
(一)坚持依法巡查的原则;
(二)坚持高效、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属地管理、责任追究的原则;
(四)坚持促进发展、服务经济的原则;
(五)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巡查管理
第四条 市场巡查范围为各基层工商分局辖区内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各类商品集中或分散交易的场所和网点及其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 市场巡查可分为日常巡查、重点巡查和专项巡查三种形式。
(一)日常巡查,是指基层工商分局根据所辖区域内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组成一个市场巡查组,采用“一巡多查、职能涵盖”的巡查方法,定时、定点实行分片区巡查,对各类市场主体及其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日常动态监管。
(二)重点巡查,是指基层工商分局根据所辖区域内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特定时期的重要商品等进行的集中巡查。
(三)专项巡查,是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上级机关的工作要求,单独或联合组织巡查组开展的集中巡查。
第六条 市场巡查内容
(一)检查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资格
1.市场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各种证照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按要求悬挂;
2.是否擅自改变营业执照核准登记的有关事项;
3.是否存在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行为;
4.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参加年检验照。
(二)检查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
1.是否按核准的生产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加工企业是否正确使用商标,是否有商标侵权行为;
3.发布的户外广告、店堂广告、印刷品广告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否有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的行为;
4.有无经营违禁商品、过期腐烂变质商品、封建迷信品等;
5.有无生产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假冒、仿冒他人知名商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
6.有无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掺杂使假、短斤少两、商业贿赂、传销等违法违章行为。
(三)检查经营者遵守制度及履行义务的行为
1.各类商品经营者“不合格商品退市、下架”、“售后服务”、“质量承诺”等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2.各类商品进货渠道是否正规合法,并建立商品进货查验制度,农资商品、化学危险品、食品经营是否建立进销货台账,是否索证索票存档备查,对售出的商品是否提供发票等售货凭证;
3.各类商品是否明码标价,货签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真实;
4.是否履行合同,有无欺诈行为;
5.是否依法履行其它法定义务。
第七条 重点巡查和专项巡查的内容按相关工作部署组织实施。
第三章 巡查职责
第八条 市、县区工商局负责市场巡查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各基层工商分局负责辖区内市场巡查的组织实施,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第九条 市场巡查的主要职责
基层工商分局实施市场巡查,应当根据辖区内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场巡查监管要求,科学安排,制定具体的巡查实施方案,做到“五定”(定人、定岗、定责任、定任务、定奖惩)、“五清”(经营主体底数清、经营活动状况清、经营场所地址清、信用等级类别清、违章违法情况清)。市场巡查责任人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二)对市场主体资格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三)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四)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五)对各类商品展销场所和商品交易市场(含农村集贸市场)进行检查;
(六)对印刷品广告、店堂广告及户外广告进行检查;
(七)对经济合同的订立及履行进行检查;
(八)对经营者自律情况进行检查,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
(九)及时受理消费者申(投)诉,调解处理消费纠纷;
(十)负责查处各类违法违章经营行为,对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依职权即时纠正或处罚,对适用一般程序的案件应依法定程序上报立案查处;
(十一)负责各类市场专项整治的具体实施;
(十二)负责对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启动的市场监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响应和实施;
(十三)掌握市场动态,收集市场信息,为经营者、消费者和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十四)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十五)完成上级布置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四章 巡查规程
第十条 市场巡查的基本程序
(一)巡查前准备
1.按规定着装,整理仪表风纪;
2.携带执法证件和市场巡查的有关文书(《巡查登记表》、《巡查工作记录》、《行政建议书》等);
3.明确本次巡查任务、区域、重点和巡查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二)巡查中实施
1.认真履行巡查职责。按划定的片区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全面巡查,对安全生产、食品经营、农资经营、集中交易的场所及信用等级差的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重点巡查;
2.巡查中预警。在巡查中发现轻微违法违章行为,对市场主体实行预警,责令改正,并下达《行政建议书》,告知违法违章事实、整改期限以及拒不改正造成的法律后果;
3.巡查中处罚。对巡查中发现的事实清楚、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可运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三)巡查后处置
1.及时做好巡查记录,并登录至电脑中;
2.及时回访。对巡查中实施预警和当场处罚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回访,看其是否改正,没有改正的应实施查处;
3.查处案件。对在市场巡查中发现超出巡查人职权范围需要立案查处的情况,按照规定程序报请上级立案查处。
4.移送移交。对巡查中发现涉及有关部门或其他情况需要报请县区局、市局的有关事宜,应该及时在巡查记录中注明,并作好汇报,由县区局、市局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市场巡查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市场巡查活动必须由两名以上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完成;
(二)市场巡查人员上岗巡查时,必须按规定着装、举止文明、仪表端庄,主动出示证件;
(三)按规定上岗和交接班,不准迟到、早退、脱岗;
(四)廉洁奉公、依法行政、自觉遵守各项廉政纪律;
(五)巡查时,不得执法扰民,工作中,应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六)做好巡查登记和工作记录,重大或紧急情况要及时向分局领导报告。
第五章 责任督查与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 建立市场巡查的监督机制,促进市场巡查到位。
(一)督查组织
建立市局、县区局二级督查制,实行分级分类督查、下管一级的原则,市局实行一级督查,县、区局实行二级督查。
(二)督查内容
1.市场巡查责任制等长效监管机制落实情况,包括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片区划分是否清晰、分工是否明确等情况;
2.执行市场巡查日常监管的实施情况,包括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存在巡而不查、巡查有死角,巡查情况是否有记录,记录是否录入电脑等情况;
3.市场监管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专项整治的落实完成情况;
4.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及自觉遵守各项廉政纪律、制度的情况;
5.对上级机关督查建议整改落实情况。
(三)督查方式
采取专项督查和考核督查的方式,对市场巡查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专项督查,是指市局、县区局组成督查组,通过明查暗访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市场巡查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考核督查,是指结合对日常工作的考核考评,将市场巡查工作纳入考核考评的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
第十三条 市场巡查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巡查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情节轻重,依据《萍乡市工商局干部职工违纪违规组织处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履行巡查职责不到位的;
(二)违反工作程序,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巡查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失职、渎职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萍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郑州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激励暂行办法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
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郑政〔2011〕109号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激励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郑州市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激励暂行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郑发〔2011〕35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部企业的认定(一)认定条件
本市认定的总部企业是指其核心营运机构、功能机构或省级以上分支机构设在本市,且在本市纳税入库,并符合以下条件的依法经营的企业:
1.在郑州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 2.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与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郑州都市区发展规划导向一致的高成长性企业;
3.在本市以外有3个以上分支机构; 4.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入库税收(不含海关税收)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二)申报材料
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郑州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2.新设立总部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本市以外3个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隶属关系证明(复印件);
4.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母公司上会计报表(复印件); 5.其他相关文件材料。
现有总部企业申报认定: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郑州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2.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会计报表(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本市以外3个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隶属关系证明(复印件);
4.纳税税票(复印件); 5.其他相关文件材料。上述文件材料注明为复印件的,在申请时应出示原件或在复印件上加盖企业公章,并注明与原件一致。上述文件材料未注明为复印件的需提供原件。非法定代表人签署文件的,需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委托依法设立的中介机构办理设立申请手续的,需出具由投资者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三)认定程序
总部企业的认定由郑州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部署,认定程序包括:企业申报、初步审核、审定等。1.企业申报。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安排布置本行业内总部企业申报工作。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可从郑州市政务信息网站下载申请表格或到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领取申请表格,并按要求进行申报,提供各类有效证明材料。2.初步审核。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内总部企业的初审工作,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税务部门对申报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核实,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3.审定。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税务部门的初审情况进行审定后,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总部企业名单,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奖补。
二、激励措施
(一)市政府设立总部经济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对重点总部企业落户、办公用房、经营贡献等进行奖补。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二)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明确的财政收入范围,对总部企业的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分级负担,由市财政局统一拨付。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三)新引进总部企业落户奖励。鼓励符合郑州产业政策的企业在我市注册设立。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分三个档次,按注册资金分别给予1%-3%的一次性开办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
1.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运营总部或营销总部,按注册资金给予3%的补助; 2.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其他职能性总部,按注册资金给予2%的补助; 3.其他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按注册资金给予1%的补助。
补助资金分5年支付,每年支付20%。由市工商局牵头,市质监局等部门配合。(四)新引进总部企业办公用房补助。新设立并经认定的总部企业,购置的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综合型总部补助每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职能型总部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分5年支付,每年支付20%。租用的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按租金市场指导价的30%给予一次性12个月的补助。如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租赁价格低于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则按其实际租价的30%给予补助。综合型总部企业的租房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职能型总部企业的租房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由市住房保障局牵头,市工商局、物价局等部门配合。
(五)总部企业经营贡献奖。经认定的新引进总部企业,自认定当年起,按对我市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额(该企业纳税中郑州市留成部分),前3年给予100%奖励,后3年给予50%奖励。经认定的本地现有总部企业,上一对我市税收贡献额(口径同上)1000万元以上且年环比新增税收贡献额500万元以上的,按照该新增量的30%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环比新增本地税收贡献额(口径同上)位列全市前十名的总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按该企业当年新增贡献额的1%,给予最高税后200万元的突出贡献奖。由市财政局牵头,省地税直属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郑州新区国税局、郑州新区地税局等部门配合。
(六)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总部企业的信贷投放,协调组织银团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对总部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收费权及大宗商品订单质押等融资。加快总部企业及其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协调解决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对成功实现上市融资的总部企业,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郑政〔2009〕35号)文件规定给予奖励。由市政府办公厅金融办牵头,市工信委、商务局、国资委、科技局等部门配合。(七)土地扶持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前提下,将总部经济用地优先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以满足经评价确定的总部经济用地需求。总部企业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其自用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70%。符合工业用地结构调整有关规定,经批准允许企业利用原工业用地自行改造升级发展总部经济。鼓励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已取得的合法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规划局、住房保障局等部门配合。
(八)对总部企业高管人员的服务政策。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其高管人员需解决本市常住户口或本市居住证的,按政策解决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常住户口或居住证;教育部门每年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就近提供2名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专项用于解决本企业全职员工子女入学;人社、外事、公安等部门为在本市的企业总部人员因公出国(境)申请予以优先办理,为其聘用的外籍一般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办理1年居留许可、为其聘用的外籍高层管理人员及家属办理1至5年居留许可等事项提供便利。由市人社局牵头,市公安局、教育局、外侨办等部门配合。
三、组织领导
成立郑州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一名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协调推进全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承担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为总部企业申报、设立、建设等提供一系列服务,负责总部企业的认定和服务等有关具体工作及协调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建立总部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拟定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负责补助和奖励的审核工作,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总体工作的开展。
四、制度保障
(一)设立总部企业首席服务官。市人民政府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每户企业明确一个由财政、税务、行业主管部门各一名业务主管领导组成的首席服务官,协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困难。首席服务官名单报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建立总部企业“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效能考评制和失职追究制,对重点项目实行联审联批。由市财政局牵头,各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配合。(三)总部企业可以申请享受本市其他优惠扶持政策,但属于本办法规定的财政扶持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不得重复享受。企业可自行选择其中一种优惠政策,选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
(四)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按规定应及时向市统计部门依法报送本企业总部情况统计资料。
(五)总部企业应承诺在享受本办法财政补助和奖励后在郑州经营期限不少于10年,10年内不得减少注册资金。
(六)实行总部企业复查和优胜劣汰制度,对连续2年不符合总部企业认定条件的,终止享受优惠政策。(七)企业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获得财政补助和奖励等资助的,由市人民政府撤销其补助和奖励,责令退回补助和奖励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信息档案;触犯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五、考评体系
加强对总部企业经济运行的统计工作,充分运用企业资产规模、经营收入、纳税金额、员工数量、资源消耗量等指标,建立对总部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招商引资、政府奖补的重要依据。开展总部企业评价工作,年终评选出重点优势总部企业进行培育。由市统计局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每年公布一次评价结果。
六、其他需说明事项
(一)对金融业的扶持政策,执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入驻郑州的意见(试行)》(郑政﹝2011﹞56号)规定。
(二)本办法扶持对象原则上不包含房地产开发企业。(三)郑州商品交易所按省政府有关政策执行。(四)对一些特定的总部类型或新兴业态的企业,在认定条件和鼓励政策上,经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可以一事一议。
(五)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
(六)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八步区招商引资激励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八步区招商引资激励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为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八步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八步区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由区投资促进局牵头组织,经过多次调研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及会议讨论,形成目前的《八步区招商引资激励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激励办法》)。
二、制定依据
贺州市八步区作为广西对接东部排头兵,在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方面滞后于毗邻广东的各地市,《激励办法》吸取了各地的成功经验和整合优化了我区出台的相关政策。《激励办法》的制定,参考了《广西招商引资激励暂行办法》《广西招商引资激励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贺州市委托招商暂行办法》《贺州市关于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政策文件。
三、主要内容
《激励办法》共分12条。第一条:奖励对象;第二条:奖励条件;第三条:奖励标准;第四条:奖励经费来源;第五条:奖励程序;第六条: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委托方式;第七条:受托方权利义务;第八条:联系制度;第九条:项目到位资金的认定;第十条:不予奖励事项;第十一条:责任界定;第十二条:纠纷处理;第十三条:附则。
《激励办法》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外来投资者控股项目”“经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招商引资项目”的认定方法。明确项目到位资金的认定方法。
(十)不予奖励事项
明确超期申请、招投标项目、已落户企业增资扩建和已享受其他财政奖励等内容为不予奖励事项范围。
(十一)责任界定
明确个人和招商引资中介机构的责任。
(十二)纠纷处理
委托方和申请方双方因执行合同发生争议时,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按照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适用范围 贺州市八步辖区。
五、解读机关
贺州市八步区投资促进局及《激励办法》涉及到的单位。联系电话:0774-527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