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查研究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
摘 要: 针对山东省农业节水工程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结合山东省山丘区自然条件,水源特点等,在调查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为目标,对山东省山丘区的水库灌区的运行管理模式,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关键词: 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0 引 言
山丘区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工程是否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关键。农业节水工程的管理,既涉及到生产力因素,如工程、设备、人员,也涉及生产关系因素,如农业节水工程的产权制度的改革、管理体制、管理办法、管理技术、法律法规等。本文针对山东省丘陵区的特点,对其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和总结。
山东省丘陵区灌溉水源工程类型有水库、塘坝、谷坊和部分大口井、蓄水池、水窖等。对于水库灌区特别是大中型水库灌区,投资主体是国家,大都为国有资产,且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等任务,一般均跨行政区。对于小型水源工程,投资的主体是村集体和农民,水源分散,控制的面积较小,灌区面积小。因此,在管理上水库灌区和小水源工程有着很大区别。本文分别对两种情况的运行管理模式进行讨论。水库灌区的运行管理模式
山东省现有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152座,小型水库4 899座,塘坝30 890座,仅大中型水库有效灌溉面积51.03万hm2。水库水资源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山丘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的大中型水库多建于六七十年代,灌区运行维修费用严重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人为破坏严重,政府和农民负担较重,由于历史原因,产权管理复杂。水库灌区水源便于集中控制,一般都设水库管理单位,并下属专门的灌区管理所、站,负责灌区的管理,如制定供水计划,进行配水和供水,灌区工程的清淤、维修、养护,水费的征收等,在灌区配套和量水建筑物较齐全的地方,特别是大中型灌区,一般实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的办法收费,部分大中型灌区和大部分小型灌区,按照“按亩收费”的办法进行收费。由于水库及灌区国家投资较大,灌区支渠以下配套地方投资较大,投资来源复杂,灌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对比效益较低,农民的负担较重,对工程按照市场机制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工程的管理,水费的征收难度加大。
从山东省现有的水库管理体制来看,实行按照行业统一管理和按行政区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大中型水库和部分重点小型水库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毕业论文格式收益范围在一个行政区内的水库,专管机构由行政区政府或行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跨行政区的水库,由上一级政府或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必要时委托主要收益的行政区代管。
龙口市北邢家水库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在山东省建设较早,在运行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1.1 管理机构
水库管理所委托灌区渠道管理站,受益区芦头镇政府委托镇水利站,共同组建成“北邢家水库灌区自压管灌工程管理站”,由原灌溉管理站结合受益各村抽调人员组建成“工程管理专业队”。
1.2 管理职能
管理中实行管理责任制。管灌工程管理站负有定期指导、检查评比、管好用好工程的责任,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运行和检查评比结果。工程管理专业队的职责是:按受益大小,管好用好管理范围内的工程设施,如每年春季油漆一遍所辖工程内的所有金属构件,每次灌水前清理好拦污栅,润滑启闭机,检查维修好所有闸门,各村管水员要按供水计划提前购买水票等。灌溉运行管理实行科学管理,由灌区灌溉试验站按照作物的需水规律,在灌区设立墒情监测点,通过墒情测定和灌溉预报,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经过灌区代表大会研究审议后,制定供水计划,交由自压管灌工程管理站执行,在灌溉管理上实行“按亩配水,按方计费,预售水票,凭票供水”的管理办法。对超计划用水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累进加价收费。对跑水、漏水现象进行罚款处理。
除上述水库灌区的管理模式外,股份制管理的模式也开始应用,沂水县跋山灌区股份制改造,泰安市郊区1 333.3 hm2(2万亩)节水工程股份制管理形式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经济自立灌排区的管理模式,在临朐县、梁山县、微山县都进行了探索,但由于涉及因素较多,实施的难度也很大。如建立用水者协会存在着权益再分配的问题,供水部门难以实行承诺供水,产权的关系复杂,与原有水管部门的关系,水费的确定受农民负担的制约等。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
由于各地情况不一,产权不同,管理模式也不相同。
2.1 国有产权运行管理模式
这种节水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农户投劳建设并委托某村或单位组织管理经营。对一些抗旱防洪任务较重的小型灌溉工程,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用水和灌区工程维护相对较好。大多数由乡村组织管理,工程效益发挥参差不齐,水费征收困难,运行费用不能保证,工程难以正常运转。主要原因是工程收益权和管理支配权脱节,在水价制定和水费征收方面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干预,存在着产权的“多重代理”问题,降低了工程运行效益。
2.2 集体产权运行管理模式
指乡村集体组织出资兴建并负责经营管理的模式。一般由村委统管或生产小组统管,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管护,每公顷每次水费在75~450元不等,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集体,从公共积累中支付水费,这是农村的主要工程运行方式。集体产权的农业节水工程管理难度也很大,这是由于集体仅享有所有权、处置权、管理权,而使用权和收益权归农户,这就降低了集体投资兴建节水工程的积极性,据参考文献[2]调查表明,85%的农民持满意的态度,但集体产权是一个模糊的产权,设备重复购置、争水抢水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现象,同时,由于集体产权缺乏激励功能,在管理不善的地方,农民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莒南县农业节水示范区的运行管理属这种形式。乡镇水利站、农技站、茶果站三位一体组成科技服务小组,在分管农业的乡镇长领导下,宣传方针政策,传授技术到各示范点。示范区内节水示范工程管理体制为专管小组责任制管理, 毕业论文格式即由村委组织责任心强,操作熟练,能处理有关技术问题的管理小组,一般由村委主任、农技村长、司机手和1~2名管护人员组成,管理范围包括水源工程、供水管网、设施设备的管护、灌溉时的运行操作全过程。灌溉运行:由村管理小组根据天气和墒情的变化,确定是否灌水,这种运行模式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和管护有正常制度化约束的保证,特别是水资源量有限的情况下,有利于统配水源,保证灌溉的适时性和适量性。管护制度:项目管理组委派1~2名管理人员对工程设施进行看护,每年开春和秋后由管理组统一对工程的机电设备、配水管件管材、田间设施维修保养2次。在开机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事故由管理组及时修复。维修、保养、更换设备设施的费用在收取的水费中列支,大修大换设备设施材料时须经村两委讨论决定。水费计收:水费计收标准主要是燃料动力费,根据工程规模结合实际运行发生的单方水耗能计算,另加5%的损失量核
定。工程的维修养护费、折旧费根据固定资产投入情况,分年折算在村委向承包户的提留中。收费方法按水表计量,实行水票制,就是用水户预先购买水票,管理小组凭用户缴纳的水票单据列明的水量供水。
2.3 承包经营的模式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明确所有者和承包者之间的关系,该种管理方式的实施,改变了工程无人负责或责任不明确的状态,降低了对工程管护的监督成本,这种模式,刺激了承包者的积极性。但工程承包在有些地方存在工程的收益权受一些人为的限制,如不得改变工程用途等。工程设施的管护权有分割现象,如维修费用的分摊问题。有的承包时间短,缺乏投资预期的激励,造成短期行为和破坏性生产。该模式应当作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产权模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
2.4 租赁经营的管理模式
租赁是一种市场化的产权模式,是以公开招标的形式,两个独立的产权实体,通过签订租赁合同,将工程经营权在一定的期限内让给经营者的一种模式。租金由租赁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可退租、转租,但转租的工程不能随意改变其灌溉用途,按照租赁合同要求进行经营,租赁实现了经营管理权与收益权的统一。但在市场经济不健全的情况下,租赁对水源工程来讲,有一定风险,这种管理形式在山东省还不多。
2.5 农户家庭经营模式
指以单个农户投入为主体,乡村投入为导向,其他投入为补充购买或兴建的小型农业节水工程。这种模式购买的使用期达到50年以上,在山丘缺水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如费县大田庄乡黄土庄村实行这种模式后,出现了户户办水利,高效利用水资源的良好局面。
2.6 合伙经营管理模式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农户共同出资购买、兴建或承包、租赁的产权模式,合伙管理经营,突破了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局限性,降低了资本的风险,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2.7 股份制管理模式
这是一种以入股的方式采取纯资本联合的形式,集多方资金入股联建、联营,并按照股份多少进行分配的一种产权模式。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但目前发展还不成熟,在大中型水库灌区中开始试点,在小型节水工程中应用有困难。
2.8 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
是一种按照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联合的形式的共同和股兴建、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上实行一人一票制,在分配上是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由于股份制把共有产权和私有产权结合起来,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是现代较理想的产权模式。肥城市潮泉镇百福图西村,原来灌溉条件较差,他们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实行股份合作建设与管理,采取了股金共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办法,每股60元,共募集股金3000股,其中,村集体股占67%,个人股占33%,并立即制定了章程,健全了规章制度,推选了会计和机手。入股户水价按照10元/h,非入股户按照12元/ h,净收入30%作为公积金,70%年底分红。结 语
山东省山丘区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按照水源工程规模大小可分为水库灌区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和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水库灌区的按照行业统一管理和按照行政区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是目前主要管理模式。股份制管理和经济自立灌排区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小水源农业节水工程因各地的情况不同,应因地制宜确
定国有、集体、承包、租赁等产权模式,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建立高效的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水科院.农业节水模式研究与示范,2000.12.[2] 山东农业大学.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2000.[3] 刘继永.节水灌溉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7).[4] 杜贞栋.浅议山东省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
第二篇:水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小编推荐]
水源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一、水资源现状
我县多年平均降雨量623毫米,水资源总量6633.8万立方米,人均325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全省和全市人均占有量的15%、27%和50%。目前仅有拓家河、安生沟、吴家河、两水河四座水库,总蓄水能力为1900万立方米,各类工程年供水能力也仅为1043.97万立方米。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21万人的生活用水量约为500万立方米/年,20万亩果园节水灌溉用水约为600万立方米/年,工业生产用水为500万立方米/年,生猪产业养殖用水约为1095万立方米/年,合计约为2695万立方米/年,现有设施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用水需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新的骨干水源工程和挖潜改造现有水源工程相结合,才能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水源工程规划
按照《洛川县水利“十二五”规划》,规划建设水源工程3处,重点做好界子河提水、黄连河水库和银川河水库建设争取工作,形成北部塬区和县城依托界子河提水和银川河水库,中部塬区依托拓家河水库,南部塬区依托黄连河水库的供水格局,逐步解决用水需求矛盾,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
㈠ 界子河提水工程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界子河位于我县北部,项目区涉及旧县、永乡、凤栖、京兆4个乡镇,项目可解决区内10.77万亩果园和县城供水及苹果产业园区供水。
2、工程任务与建设内容
①新建界子河一级提水泵站一座。在界子河建砼低坝1座,长30m,高1.5m,建300m引水渠道一条,输水到一级泵站;建一级泵站1座,安装水泵7台套,建240m厂房1座,管理房1座400m,附属房屋200m,征地6亩;铺设Dg630×10压力管线7.2km;安装变压器1250KVA1台,10KV线路2.0km。
②吴家河水库加高增容。对吴家河水库大坝加高6.22,采用下游坡加高方案,加高后坝高26.11m;放水塔及工作桥拆除升高,对现状方水塔及工作桥拆除升高6.22m,新建启闭机房;改造溢洪道,对溢洪道底板高程由1084.37m升高到1088.6m,修建8×5m平板钢闸门,使正常水位达到1093.6m,改造工作桥1座。
③吴家河水库二级提水泵站。在吴家河水库建泵站1座,安装潜水泵6台(其中1台备用);铺设吴家河水库~旧县压力管线5.4km,采用双管线输水,总长10.8km;吴家河水库设计变电站1痤,安装2500KVA变压器2台,架设35KV22
2线路8km;征地4亩,建管理站1座,管理房建400m,附属房建200m;在旧县镇建供水管理站1座,铺设干、支管解决区内9.96万亩果园灌溉。
3、工程投资估算
工程估算总投资3.82亿元,其中:水工建筑物投资3.77亿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0.03亿元,环境保护工程投资0.02亿元。
㈡ 黄连河水库工程
黄连河位于我县南部,全流域面积248.6km2,干流全长47km,流经土基、石泉、秦关3乡镇,在秦关乡范家塬村北沟流入洛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16.4万m3。规划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85km2,占全流域的74.4%;多年平均流量0.15m3/s,年径流量481万m3。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水库建成后,为土基、秦关、石头、百益四乡镇农村人畜饮水提供水源保障,并可解决县上招商引资的海升集团在土基镇新建的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万头生猪项目和1千亩矮化苗木项目的用水问题。
2、工程任务与建设内容
新建水库1座总库容,1056.9万m,正常蓄水位937.6m,最大防洪库容329.2万m。在水库下游200米处建一级抽水站,在白马村建加压泵站,在梁家山建供水站1座。33223、工程投资估算
按2011年1季度物价水平估算,工程总投资为1.47亿元。
㈢ 银川河水库工程
银川河水库位于县城东南仙姑河流域下游,全流域面积604km2,干流全长56.4km,多年平均径流量1200万m3。规划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85km2,占全流域的30.63%;多年平均流量0.16m3/s,年径流量505.4万m3。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水库建成后,可为县城和北部塬区提供补充水源。
2、工程任务与建设内容
新建水库1座,总库容996万m,正常蓄水位935.2m,最大防洪库容241万m,兴利库容214万m。布设溢洪道全长205m,在坝右岸布设泄洪排沙洞194m,放水洞191,5m,新修上坝道路2km。
3、工程投资估算
按2011年1季度物价水平估算,工程总投资为1.02亿元。
333
第三篇:关于做好千万亩滴灌节水农业水源工程建设总结的通知
关于做好千万亩滴灌水源工程总结的通知
各市、试点县水利(务)局:
目前,2011千万亩滴灌水源工程建设即将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扎实做好明年滴灌节水农业供水和下一步水源工程建设,各地区要认真做好水源工程建设总结。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工作总结
一要围绕2011千万亩滴灌节水农业实施方案确定的计划目标、任务、内容、投入,认真总结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及验收情况,建成后工程的管护措施或建议,取得的主要成绩、做法和经验。
二要认真梳理水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明年工作的初步打算、保障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后滴灌水源工程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总结,尤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各市的总结材料一要客观真实。既要肯定成绩,也不掩盖问题;内容充实,数据准确,力避泛泛空谈。二要准确客观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有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三要突出本地区工作特点,总结经验要有重点突出。四要控制篇幅,字数一般不超过2000字。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按照省领导批示精神,各地区要在确保明年初水源供水安全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制定明年的水源工程规划和技术保障方案。督促各项目区切实加强水源工程冬季管护工作;利用冬闲时间,加强有关人员和用水户的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明年春播滴灌水源工程正常运行,确保滴灌工程开好头、起好步。要督促各项目区建立已完水源工程档案,组织开展项目区水源工程自验工作。
各市总结材料经主管负责人签字后,于12月13日前将电子版和纸质材料报厅农水处。
第四篇:节水灌溉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灌溉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修桥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的大趋势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认同,成为世界21 世纪议程的主题。我国人口众多,各种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任务较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现实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肩负着 12 亿人生存所必需的农产品及工业所需原料的重任。农业能否做到持续稳定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全局。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我国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极为强烈,有水才能做到稳定高产。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十分尖锐,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缺水危机。节水灌溉作为一种高效用水模式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一、水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
1、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东南多雨、西北干旱和夏秋多雨、冬春干旱的特点。由于降水量小、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加之季节、年际交差大,致使水旱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即使在正常年景,全国每年因干旱缺水和遭受水灾而减少的粮食产量达 260 亿kg 左右,占年粮食总产量的 6-8。每年因干旱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 2000亿元,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惊人。因此,兴修水利、根除水患、发展灌溉是我国历代安邦治国的一件大事。
2、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南方多水带和湿润带广泛种植水稻常常受到伏旱、秋旱而严重减产,半湿润带的华北、黄土高原区种植的小麦缺水更为严重。因此,灌溉是我国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多年来,我国虽已培育了许多优良高产品种,而这些品种只有在具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农田上才能发挥其增产的作用。20 世纪肋年代对全国灌溉农田和非灌溉农田粮食产量的调查结果(表 1)表明:
表1 灌溉农田与非灌溉农田粮食产量调查成果
我国灌溉面积从 1997-1980 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 3.8%,同期全国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 3.5%,二者基本同步。“六五”期间,灌溉面积一直在 4800 万 hm2左右徘徊,而粮食生产也出现了连续 5 年的徘徊局面。1989 年后灌溉面积开始回升,粮食总产亦开始增长。
可见,粮食产量的增加与灌溉面积发展成正比例关系,灌溉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表2 我国各历史时期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水危机
1、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 世纪是我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水土资源的开发已近极限,而人口将达到 16 亿峰值。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生产提出了艰巨任务,对灌溉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荣。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对水的依赖性极为强烈,因此灌溉的发展尤为重要。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 2010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 14.6 亿,2030 年人口达到 16 亿,按人均占有粮食 400kg 计算,2010 年的粮食需求量为 5.8 亿 t 左右,2030 年的粮食需求量达 6.4 亿 t。为满足粮食需求,灌溉面积应有相应增长,到 2010 年灌溉面积应达 5666.7 万 hm2,到 2030 年灌溉面积要达到 6000 万 hm2,用水量大大增加。我国农业用水量约 4000 亿 m3,其中 70-75用于粮食生产,即 3000 亿 m3 左右。我国粮食总产 4.5 亿 t 中,2/3 由灌溉面积上提供即 3 亿 t,由此推算,我国灌溉水的水分生产率为 1kg/m3 左右。按这种水平,我国农业用水需求量:2010 年 5800 亿 m3,2030 年 6400 亿 m3,较现状分别增加 1800 亿 m3,2400 亿 m3。
2.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水危机
由于工业及城乡生活供水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农业供水,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之前,农业用水将会不可避免地被工业及城乡用水所挤占。事实上,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大量农业用水已逐渐转向工业和城镇供水。以华北地区 4 省市为例,1993 年与 1980 年相比,在总供水量减少 27 亿 m3 的前提下,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增加了 33 亿 m3,而农业用水则让出了近60 亿 m3。
表3 华北四省(市农业用水被挤占情况
根据水利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规划,我国目前在建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约450 亿 m3,南水北调供水工程约为 330 亿 m3,加上引额济乌、引松济长,引江济淮等一批新建蓄水、引水工程以及在东北、黄淮海地区新打部分机井开采地下水等,累计新增供水能力约为 1400 亿 m3,2010 年全国总供水量有可能达到 6500 亿-6700 即亿 m3。另据需水预测结果,2010 年全国仅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需水量就达到 2700亿 m3 左右,就是说,能够供给农业使用的水量约为 4000 亿 m3,与现状大体持平。由于新增灌溉面积需要增加用水,改善提高现有灌溉面积的灌溉条件和保证率也需增加用水,加之林果用水、畜牧用水、养殖用水增加,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重的水危机。
三、节水灌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农业用水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0 多年来,我国大力开发水资源,发展农田灌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灌溉面积由 1949 年的 1600.0 万 hm2,增加到 1996 年的 5000.0 万hm2,农业用水主要为灌溉用水由 1949 年的约 1000 亿 m3,增加到 1993 年的 3850亿 m3。农业用水的发展情况见表 4。
表4 农业用水发展情况
(1)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已从1949年的97%降至1993年的73%,呈逐年下降趋势。
(2)每公顷平均用水量基本维持在 7500-8250m3 的范围。1949 年初期到 70 年代,随着灌溉条件改善,灌溉保证率提高,亩均用水量逐年增加,80 年代末开始,由于国家重点发展节水灌溉,使亩均用水量逐步回落。
(3)虽然亩均用水量变化不大,但由于单方水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是逐步提高的。
2.灌溉节水潜力
我国灌区目前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在灌溉水资源的利用上,浪费现象还相当普遍。在某些水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大水漫灌现象仍不少见。因渠系渗漏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一般只有 0.55 左右,田间水的利用系数也只有 0.8 左右,即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仅为 0.40-0.45。灌溉水有一半以上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损失掉。
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差距也反映出发展潜力,如果普遍实行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潜力十分可观。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都能提高渠系水利系数;水稻浅湿灌溉和旱田沟畦改造则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喷、微灌可提高输水部分的利用率,又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并可改善作物的蒸腾环境、减少蒸腾。如果到21 世纪中叶,我国 2200 万 hm2 井灌区 80以上实行喷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2933万 hm2 渠道灌区骨干渠道 80以上实现防渗,水稻全部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旱田实施田间工程改造,并辅之以节水灌溉制度、管理措施,则可使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70~0.75。由此产生的节水潜力为 1600 亿 3。扣除井渠结合灌区灌溉水的重复利用部分,灌区上、下游之间的灌溉水重复利用部分及局部地区的灌溉压盐用水,全国农业节水潜力大体为 1200 亿 m3 左右。也就是说,在保证现有灌溉面积和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农业用水可减少 1200 亿 m3。但由于人口及粮食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上述节水量将主要用于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3.灌溉节水的途径及措施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和形成产量,包括水资源调度、输水、配水、灌水、土壤蒸发,植物蒸腾等许多环节,节水必须在这些环节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是节水的主要途径。
节水灌溉技术是为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农作物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将提高灌溉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或总面积的产量,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灌溉农业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污废水。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指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对天然状态下的水进行有目的的干预、控制和改造,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水量的技术活动。这些技术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2)节水工程技术与措施。它是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膜上灌技术、水稻灌溉技术、改进沟畦灌技术等。
(3)节水农业技术。包括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适雨种植的作物合理布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或地膜覆盖的保墒技术、化学药剂抗旱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旱作物品种选育等。
(4)节水管理技术。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经营管理和用水管理等。4.节水灌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水资源有限而需求不断增长,使灌溉发展面临艰难境地:一方面随着工农业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农业用水不可避免地要向工业和城镇生活让水;另一方面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又必须在提高现有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的同时新增灌溉面积,需要增加用水量。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水高效的道路。
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整体偏低,节水灌溉大有潜力。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九届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说明了节水灌溉在整个经济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采取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与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用水损失,到 2010 年使我国灌溉水利用率由现状的 40%-45%提高到55%—60%,灌溉水的水分生产率由现状的 1.okg/m3 提高到 1.3kg/m3 以上,即在不新增加农业用水总量的前提下,可以保证人口增加所需的粮食生产能力,做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农业节水灌溉与合同节水管理
一、农业用水及节水现状
1.农业用水情况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但是,其中真正被农作物用到的还不到30%。大量的水在灌溉过程中蒸发了,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但是由于多年来农业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措施不配套等原因,使得农业灌溉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灌区大部分道路窄而不平,田间桥涵较少且破损严重,不能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灌溉以宽长畦大田漫灌为主,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加之灌溉水源的不稳定,灌溉困难且成本较高,抗旱排涝能力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及生产条件的制约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渠(沟)系建筑物老化,渗漏损失大;农业灌溉用水价格远低于供水成本,有些地区甚至不收水费;用水计量设施不全,无法准确统计用水量;农田水利设施有人建,无人管,管理手段落后等等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及推广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灌溉以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相对较少。同时,在农业节水推广方面也存在许多技术问题:(1)区域性的农业节水试验与监测网络还未形成,缺乏农业节水发展的基础数据积累和对农业用水状况的有效监测与控制。(2)农业节水基础研究薄弱,特别是对农业节水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还很欠缺,在农田尺度水分高效利用的应用基础、区域节水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用水优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深度还很不够,影响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节水效益。(3)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研究的单项农业节水技术较多,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于不同地区采用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定量化、集成化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仍然是制约农业节水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4)农业节水设备与产品功能单
一、性能不稳定和耐久性差,严重影响其大面积的应用。(5)农业节水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节水管理信息采集、传输的可靠性差,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投入与产生节水效益之间的不匹配,成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常规节水技术水平的重大技术障碍。(6)农业节水发展政策和制度研究方面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和提高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节水的必要性与意义
1.建设必要性(1)符合国家政策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宗旨,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严格水资源管理,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完善农业节水机制,着力加强农业节水的综合措施,着力强化农业节水的科技支撑,着力创新农业节水工程管理体制,着力健全基层水利服务和农技推广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促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农田水利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发展农田水利,要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的原则。专家们认为,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农田水利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有助于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为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水利部正在实施四大节水灌溉工程:一是东北节水增粮工程,覆盖农田3800万亩,投资380亿元;二是华北节水压采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3000万亩节水高效灌溉,投资313亿元;三是西北节水增效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2600万亩,投资361.6亿元;四是南方节水减排工程,涉及16个省市,到2018年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50万亩,初步测算总投资1180亿元。
(2)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资源,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增强优势农产品的竞争能力,稳步夯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选择适宜有效的灌溉方式,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使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和谐统一起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使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提高当地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力水平通过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内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新设备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及科技的嫁接,全面提高了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力水平。使农业节水项目成为科技的载体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使项目区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展示基地、辐射源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课堂。
2.意义
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对供水保障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建设民生水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为了更好的管好用好现有的水源,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水利发展的战略意义。
三、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介绍
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商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对特定项目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实质上也是募集社会资本,集成节水技术,投入节水改造,用获得的节水效益支付节水改造全部成本,分享节水效益的一种投资方式。合同节水管理能够有效的突破原有节水工作瓶颈,合理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政府、市场及用水主体三方共赢。
合同节水管理属于第三方节水服务,是节水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其核心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社会资本先期投入资金和技术,开展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待项目完成后收回治理成本,分享节水效益。
中国合同节水管理网是全国首家生态化互联网合同节水服务平台,致力于开启“互联网+合同节水”全新市场化商业节水模式。
中国合同节水管理网借助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将节水产业从线下转移至线上,服务内容贯穿全产业链。从项目挖掘、信息发布、技术咨询、金融支持、运营维护全部环节提供服务保障,真正实现节水产业集成。便捷的金融服务渠道,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优质的金融服务产品。配合合同节水管理合同期限较长的特殊情况,我们将提供完整的长效运营服务,对合同期内的节水改造运营维护提供全方位的后期保障。
四、农业节水项目实行合同管理的优势 1.行业分析
水利部正在实施四大节水灌溉工程:一是东北节水增粮工程,覆盖农田3800万亩,投资380亿元;二是华北节水压采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3000万亩节水高效灌溉,投资313亿元;三是西北节水增效工程,到2017年前要发展2600万亩,投资361.6亿元;四是南方节水减排工程,涉及16个省市,到2018年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50万亩,初步测算总投资1180亿元。另外,通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力缓解肥料与节水农业设备间的对接障碍,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再次提速。水肥一体化项目的体量大约在2000多亿,它的实施必须以农业节水灌溉实施为前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农田水利条例》就有效动员组织各种资源,通过一定的投入保障,使工程得到良好的维护,保障良性运行作出了规定。专家分析,条例的实施会带来两方面的利好:一是鼓励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并组织灌溉排水试验研究推广,能够使节水灌溉企业将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运用到实地。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提供农田灌溉服务、收取供水水费等方式保障合法经营收益,此举将使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有助于真正形成农田水利“有人建、有人管,费能收、坏能修”的运行模式,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真正实现政府、群众、企业共赢。
2.合同节水管理优势 合同节水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节水模式,对于农业节水项目的建设实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从用水户来看,可以享受专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和长效节水管理服务,降低节水技术改造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风险,产生节水减费的效益。从节水服务机构来看,可以使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产生投资效益。从政府来看,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弥补财政资金不足,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从全社会来看,可以促进节水产业发展,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目前,善治合同节水公司已经整合了产业链,与近千家节水企事业团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覆盖合同节水管理全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相关单位,包括咨询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投标单位、节水服务商、节水产品企业、金融方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组织并筛选各类优秀合作伙伴,建立强大的全方位的保障体系,为项目提供一体化、一站式解决方案,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我们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机构,进行最优化的设计、组织和管理,使得合同节水项目具有技术最优、产品最优、方案最优、工程效果最优、合作模式最佳的项目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