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04:5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

实践

初汉芳,李锋

(石家庄经济学院 实验实践教学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要:通过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如何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更好的发挥示范中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Study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models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in colleges

Chu Han-fang,Li Feng,(The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entre,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Hebei)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tudy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models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in colleges, it was put forward how the management models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would be innovated upon, so tha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can play better their demonstration roles, and the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will be enhanced, and the qualities of running a school and teaching will be improved in colleges.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Management models;Operating mechanism

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实验、实践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按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指示,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 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2]

。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工作,原计划建设100个(05年25个,06年59个),到06年底,共建设了11个学科门类的8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带动全国建设了9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覆盖了392所高等学校。07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纳入“十一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规划,07、08、09年继续评审,总数量增为502个,学科类别增为32个+1,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主要学科领域,31个省市自治区[3]。

因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全国各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及管理工作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4-5]

。对此,我们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

根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要求,示范中心是一个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学科融合交叉、开放式服务的实验环境[6-7]。学校按照拓宽专业方向的原则对全校14个院系,92个实验室全面规划。根据课程专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布局的重新分配,最终整合成为了20个规模较大的实验中心,理顺了实验室管理关系。其中地学实验中心是由17个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组成的校内实验平台,由4个野外实习基地组成的校外实践平台;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由12个专业实验室组成的;水资源环境实验中心是由11个专业实验室,1个野外实验场和3个野外实习基地组成的。实验中心的重组改变了原有的“院、系、室”三级管理的局面,同时实验室的人、财、物相对集中,实验室的各种资源实现了优化与共享,加大了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了办学效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改革

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有3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根据层次和类型,确定了学校领导,以院为主,校院共管,经费单列,依托优势学科的管理模式。3.1二级管理,主任负责制

根据我校三个示范中心的特点,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

(1)各级人员均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 为充分调动实验中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实际,特制定实验中心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实验教学课程主讲教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教学工作量及教学态度进行考核,实践证明采取这种考核激励机制 有效地调动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2)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实验室主任应由基础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技能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验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由主任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经费和实验教学运行经费由实验室主任审批使用,实验室人财物由实验室主任统一调度。合理分配和调度实验室工作人员,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室工作,做好实验室人员的考勤和奖惩工作。3.2 成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统一协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由学校主管教学副院长主抓,下设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全面负责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及建设工作,对示范中心的建设及管理进行协调、监督和考核。协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阻力,检查实验教学过程及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指导并组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估。进几年来,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在组织申报以及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有效的防治了设备的重复购置,节约了资源,而且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规范化管理,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等方面提供了保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机制改革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改革原有的实验室运行机制,采取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才能够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发挥,保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8]。4.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运行

实验室开放涉及到仪器设备、人员、投入以及管理方式等问题,教师工作量大,很难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开放

[10]

。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优势和特点,考虑到学生的能力,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的实验室开放方式。

(1)竞赛引导式开放

目前各院校都鼓励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的各类竞赛活动[9]。我校对大学生技能竞赛也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自2006年以来先后承担了12项大学生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ERP应用技能大赛、世华财讯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金蝶杯”全国创业大赛暨沙盘模拟大赛、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等赛事,每次竞赛都会吸引我校5个学院18个专业500余人参与,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2009年为例,“用友杯”第五届全国 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获河北省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应用技能大赛,获河北省本科组团体一等奖、专科组团体一等奖,全国赛团体三等奖;世华财讯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获华北区期货组团体第三名;“金蝶杯”全国创业大赛暨沙盘模拟大赛,获河北赛区团体一等奖,北方赛区团体二等奖;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获北京赛区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参与竞赛的学生将参加技能培训训练营,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将全面开放,并且组建创新实验室,为参加竞赛的学生提供服务。首先学生在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网页上预约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经实验教师确认后,按时进入实验室进行技能训练,实验结束后,需要向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提交实验报告并存档。此外,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还成了了创业协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正是竞赛引导的实验室开放,实现了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转变。技能大赛为大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协同实战精神等方面都有所帮助,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一个有力的砝码。

(2)科研型开放

科研型开放要求比较高,主要是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目的是吸收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学生自由申报,在规定时间内实施研究计划,并由课题负责人全程指导研究工作,同时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研究结束后,学生提交研究报告,并经课题负责人审查合格后交教务处记入学分。

我校水资源环境实验中心长期以来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中心教师科研能力强,科研项目多。每学期教师都会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拟出部分工作量较大、实验过程重复的项目供学生选择参加,如“白象山铁矿水文地质模型开发与研究”、“华北平原地下水调蓄研究”、“环渤海西岸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支撑项目和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都积极向学生开放。近五年来,学生参与科研项目43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8项。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一方面节约了教师部分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大大锻炼他们学以致用、勤于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钻研精神,更好的掌握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成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连续五年本科专业毕业生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3)特色实验项目开放

特色实验项目是对感兴趣的学生开放的,每学期实验中心都会公布一些特色实验项目,学生在一周后到实验中心选择项目,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并交教务处存档。

我校地学实验中心长期以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加强基础、强调应用、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学观和人才培养方针,建立了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每学期都会精选一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一批具有一定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向学生公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地学实验中心的特色实验项目如“幔枝构造及其成矿控矿作用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大陆碰撞带成矿作用研究”、“区域地质调查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古生物演化与恐龙灭绝研究”、“地下水的数值模拟”、“环境地质的评价与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矿山资源储量三维数字化管理”、“油气盆地分析与勘探”等都向高年级学生开放。地学实验中心每天开放10小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327项,承担地学类毕业班学生、学生科技小组做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达 380人。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的实施提供了空间。

4.2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保障

(1)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规定了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绩效评定、开放值班规定、开放实验成果管理等细则,制定了《实验室开放记录表》、《实验室开放计划表》、《实验室开放申请表》等,每学期初实验室填写开放计划表,学期末提交具体实施的开放记录表,实验室开放申请表挂在示范中心的网站上,可自行下载。

(2)师资保障

学校鼓励高学历、知识面广、实验技术水平高的教师走进实验室做指导,同时也积极培养集教师、实验室、工程师三种角色于一身的实验教师队伍。经过不断努力,学校逐步建设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3)经费保障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门设立了实验室开放的专项经费,用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耗材的购置。5 总结

我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是在摸索中突破、前进、坚持走具有鲜明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的。在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通过在专业学科层面上进行整合,以学科为支撑,以专业实验课程为载体的共享实验平台,扩大了示范和辐射的范围,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马庆水.突出创新强化管理全面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1-4.[2] 李津石.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构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J ].中国高等教育,2009(6):14-16.[3] 孟庆繁,逯家辉,孟威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9): 1-3.[4] 杨国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4):478-479.[5] 毕丽娜.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几点体会[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2): 87289.[6] 周 详,洪 霞.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个性化建设[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3): 8210.[7] 郑春龙,胡惠君.蒋联海.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与思考[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5): 73-76.[8] 田克纯, 覃远年, 王吉平.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高教论坛,2007,10(5):181-182.[9] 王松武.适应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7): 139-141.[10]朱学道.主题式实验室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实验室科学,2008,(4):7-9

作者简介:初汉芳(1980-),女,山东莱芜人,硕士,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及研究工作。EMAIL:chuhanfangde@163.com 联系方式: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石家庄经济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电话:***

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09J11);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度校内科研计划项目(XN201025)

注:修改稿

第二篇:高校董事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董事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任健雄

课题组成员:任健雄、褚景春、张晓春、吕亮球、吴素华 课题来源:华北电力大学高教所2004-05学年立项课题 研究起止时间:2004.10——2005.10 本课题组自2004年9月组建以来,至2005年11月,先后召开五次会议(或座谈会),研究探讨该课题涉及的相关问题。研讨会上,大家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勇于探索,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义,撰写本课题的研究论文。一年多来,经过大家的努力,本课题组撰写论文共计五篇(论文目录详见附录)。本篇是该课题组的综合报告。

一、我国高等学校董事会发展概况及组织模式

董事会是某些企业、公司、学校管理运作和监督的一种模式。大学董事会最早出现于17世纪美国的高等学校,之后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现。我国最早(1922年)成立校董事会的大学是暨南大学和云南大学。之后,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名牌大学和一些私立学校也实行这种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借鉴苏联模式而不再设立校董会。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国内一些应用性强,与海内外企业联系密切的工科院校又相继建起校董会,如:汕头大学、武汉工学院(现改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990年后,国家陆续颁发了《高等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规,强调高等学校要深入进行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使高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文化教育的李岚清同志在大连海事大学考察时明确指出:“要通过董事会和基金会的办法,建立现代化的机制,来支持学校办学”。之后,又有一些高等学校建立了董事会或基金会。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多所高等学校建立了校董事会或相应组织(如基金会、产学合作委员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其中有20多所属民办大学。校董会的建立使高等学校资金筹措、对外联络、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合作、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暨南大学于1985年成立第二届董事会并决定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负责在香港和海内外筹集基金事宜,从1986年至1998年底,先后共收到捐款(含利息)港币4600多万元。该基金主要用于学校购置图书、仪器和实验设备,派教师出国进修、支持科研项目等。云南大学董事会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1998后10月,云南大学第五届董事会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即筹措奖金达人民币5400万元。华北电力大学董事会自2003年成立,三年时间已经筹措资金人民币1亿5千多万元。这些资金对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地说,高校董事会在高校发展中,除了筹措资金外,还有如下一些作用。1.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社会办学。

董事会的建立把高等学校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有机地联接起来,促进社会力量合作办学,推动校企进行科研开发。高等学校通过董事会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较多地筹措到办学资金,吸纳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更好地、更直接地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由于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比较符合相关企业的人才需要,所以这些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一般都在80%以上。

2.强化了高校科研开发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行校董事会的高等学校,都和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和长期的科研开发与利用的合作机制,它们针对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确立科研开发项目,投入资金、组织人才,制定规划,付之实施,并一起检验科研开发的效果,较快地将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要实现新的增长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毫无疑向,高等学校应当担当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建立了董事会的高校都和董事单位合作,在校外建立了科研开发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基地,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大学生在基地实习,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推动高等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扩招后,在校大学生迅速增长,截止到2005年12月,我国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已达2000多万人。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在校生的增多并不能完全反映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事实上,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水平都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理论脱离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实践证明,高等学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重要途径。而校董会的建立和实施,则有力地推动了高校走产研相结合的道路,而且其路子会越走越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不少高等学校,通过校董会的组织形式,高校与企业不但共同建立了科技园区、科学研究中心,建立了高科技产业,共同进行科技攻关,而且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有利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主体工程。大学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关键在教师。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每一所高校都必须重点做好的工作。而校董会的建立,为充实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如,湖南大学从董事单位聘请了33名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该校的兼职客座教授、研究员,有的还兼职做研究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收全国电力MBA学员,学员实行双导师制,其导师由校内名师和电力行业及校董会单位的著名专家和企业家共同担当。双导师制的实施,加强了学校资队伍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

5.有利于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改革,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高校董事会的建立为高等学校内部党政权力、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协调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校董会的建立,有利于调动校内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校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因为校董事会成员大多由政界、企业界、司法界、工商界的代表和学术专家以及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他们是不同利益的代表者,能够反映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呼声。他们在董事会中有表决权,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影响高校的决策和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和落实校董会的办学方针和管理模式,高等学校必须在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董事会的组织类型和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决策型。

校董事会是该校的最高决策机构,其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包括校长的任免、经费的使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等),都要由董事会决策。董事会成员由投资入股的股东、校内外有名望的教育家、专家学者和社会上的政要名流组成。如汕头大学校董会就属于这种类型。汕头大学由李嘉诚等香港知名人士投资兴建,他们作为校董会成员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拥有发言权和决策权。国内大多数民办(或私立)高校的董事会都采取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校董会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十分重要。

2.参与型。

这一类型的校董会不直接参加学校内部管理,也没有最后的决策权,但是,它能在较大范围内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董事会成员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要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不是图有虚名,而是实际在做一些具体工作。比如,暨南大学是国家投资为主又吸收一些华侨华人投资的华侨大学,校董事会对学校重要事务在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督促、检查、审议和指导,参与学校的宏观管理。董事会成员在章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暨南大学董事会的董事长由国务院侨办和省政府共同聘任。校长是法人代表,由校董事会推荐,上级政府部门批准任命。这一类型的大学还有:华侨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延边大学等。

3.指导型。此类校董事会没有最终决策权,只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规模和层次、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有建议权和咨询权,董事会成员对上述重要问题可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一般地会认真地采纳董事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尽可能地促使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学校要用实际行动给予董事单位以回报。当然这类学校的校董会成员一般不会直接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石油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等董事会就属于此种类型。

二、我国高校董事会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校董事会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积极成果。但是,也不必讳言,我国高校董事会目前也确实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校董事会制度的发展,也影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急需我们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董事会的性质和地位不明确。

欧美国家的高等学校,不论是公立的高校,还是私立高校,它们的校董事会都是合法的法人组织,董事长为法人代表。它们的运行体制已相当成熟,且有法律保障。校董事会在社会和高校内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他们拥有对学校发展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校董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和权力机构。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高校董事会还没有做到这样完善,大多数校董会的性质和地位并不明确,它们不是法人组织,仅仅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组织,它们与政府不存在委托关系,不具有法人地位;它们与校长之间也没有委任关系,没有责、权、利的明确界定。高校董事会又不是一级管理组织,没有进入高校的管理层次,无法真正体现对高校办学的咨询、指导和支持功能,更不能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产生触动和改变。而董事会成员均属于兼职,从时间精力上看,都不能经常地关注学校事务,出现了“董事不理事”的局面。再加上董事会工作本身的不连贯性,缺乏科学技术的合作开发与服务生产的灵活机制。因此,由于校董会性质和地位不明确,校董会缺乏持久的动力与活力,运行机制不完善,使某些校董会甚至处于一种虚体运行的状态。

(二)校董会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从市场经济规则上讲,校董事会应有权、有责、有利;从法律地位上讲,校董事会应作为独立的法人地位与高校的决策管理层次而存在。但是,我国许多高等学校,特别是公办高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之间的责、权、利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划分和规范,再加上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管理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开门办学与封闭管理的矛盾错综复杂,使高校董事会的作用和整体效能难以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法》对多元化投资体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它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但是,该法规并没有对高校董事会的性质、地位、作用等给予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对高校董事会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给予明确的规定,这样,高校董事会的存在和运行就必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这样就造成了董事成员权、责、利模糊,校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关系模糊,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明确的。事实上,董事会成员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如果高校的发展不能给他们带来应得的利益,他们就没有必要参加校董会,也没有必要进行投资。企业界、家长代表和教师、学生代表,他们承担了不少责任和尽了许多义务,然而他们的权利却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投资企业的利益不能得到回报,这就容易导致董事会成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并造成校董事会的不稳定性,甚至名存实亡。

(三)校董事会单位与高校缺乏长期合作的动力。

校董事会的体制是一种以高校的发展为目标、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的管理形式。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的合作应当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向受益的活动。然而现实是,企业投资不少,得到的利益与回报却不明显。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办学思维模式单

一、思想比较僵化,高校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比较保守、比较封闭,自成规模、自成体系、缺乏创新精神,高校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学校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认识不足,学校不能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年来,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与企业的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学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当前,企业急需高校输送既懂得较深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企业急需解决生产中的科技难题和开发新产品的时候,高校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这些需求。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科技转化的孵化器,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缺少足够的动力,也缺少灵活的机制和科学的方法。

同时,作为高校董事会成员单位的企业对高校的支持与投入也受到了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企业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渠道不畅通,企业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支持受到了种种的制度限制。由于校董会成员无法进入高校决策层和管理层,他们只能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参考意见,意见的权威性受到了限制,企业的积极性也容易受挫。

总之,企业与高校对长期合作的动力是什么,长期合作的目标与利益共享,合作的方法与合作机制如何运行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统一,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这正是高校董事会今后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校董事会管理及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董事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缺少规范,缺乏统一的规则,管理与运行随意性比较大,校与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高校之间应实行“互惠互利、双向服务”的原则,即应当是“等价交换”的。但是,由于上述所讲的原因,高校不能完全做到为企业服务,再加上高校本身的非市场机制的运作,使双向利益原则不能得到很好贯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也坎坷不平。因此,政府部门应从法律法规上规范高校董事会的运行机制,完善校董事会制度,调整高校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使双方各得其所。

从高校的管理层面上看,高校董事会既存在着缺位,也存在着错位。我国大部分公办高校董事会不是学校一级行政管理机构,没有进入高校管理层,其管理权限和决策地位没有法律保障,不能充分发挥对高校办学的咨询和指导作用。这是管理缺位。高校董事会的管理错位主要表现在民办(或私立)高校董事会的决策方面,这些高校的决策权不少是控制在不大懂教育制度和规律的校外人士手中,他们在把握高校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发展方面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校董事会没有建立相应的参与董事会决策人的培训机制和具体途径,最终可能导致其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企业模式来发展高校。此外,少数高校董事会存在着由于权力扩张,造成了行政管理取代学术机构和权力的趋势,使高校的学术与科研教学的氛围受到了影响。而校董事会与学校党委、校长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五)层层依附,机构重叠。

部分高校董事会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内部工作机制原因和官本位思想作怪,在高校管理组织结构上又增加了新的管理层,导致学校机构重叠。一般来说,校董事会中设主席、副主席、秘书、委员、董事等职位,其中决策权力集中在主席(或董事长)手中,尤其是由政府指定或委派的董事长及校长,其职权本身赋予的特殊权力形成了董事会决策时的特权,可能会出现决策质量低下,甚至决策失误,也容易导致董事为个人或某一部分人谋利益的倾向。另一方面,在部分高校试行由企业(或其二级单位)和系(学院)另行组建系(学院)董事会,由董事会决定系主任人选,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系主任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院系的权力配置和制衡基本上套用学校董事会的模式组成和运行,再加上校系天然的上下级关系,容易造成权力的依附。

(六)筹集资金的方法不规范、不严密。

美国的大学在筹集办学经费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比较成熟的集资模式。美国高校一般从制定计划到资金使用和管理都已经形成规范,政府为了鼓励社会对大学的捐赠,设立了包括免税、配套投入在内的多项优惠政策,形成了大学与社会的良好互动。这些经验值得我国高校筹集资金时参考借鉴。

我国高校董事单位资金投入采取了多种形式,捐赠资金的管理运作模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有市场型、行政管理型、行业依靠型等等。虽然各有其优势,但也都存在隐忧,尤其是缺乏规范性、严密性、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缺乏透明度和严格的公开的监督。在制度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和规范,财务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这就造成了一些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和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事实上也发生了一些资金流失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经费向多元化发展的进程。

三、高校董事会管理和运行中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校董事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我国的高等学校近2000所,大部分是公办的(也即国家办的)高校,这些学校都要直接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政府所属的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管理。即使民营的(私立的)高校也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管理,也要遵守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按规则行事。

高校董事会应主动取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在高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上,要多听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当然,高校董事会也不能事事、处处都依赖政府自身的力量。作为政府直属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应积极主动地配合高校董事会的工作,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在法律法规方面及政策导向上,政府应支持高校董事会的发展,使高校董事会的运作与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完善。校董事会应建立健全董事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二)高校董事会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系。

《高等教育法》第39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公办高校基本上都是实行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处理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各种关系,特别是董事会与校党委、校长的关系,则成为我国高校董事会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的国情是高等学校以公办为主,且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高校董事会不能凌驾于这一体制之上。校董事会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两者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要努力实现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都是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更好地更多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校董事会要理解和尊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行使管理的权力,不具体干预校长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作为校长和学校党委,也应理解和尊重校董事会的权力,充分发挥校董事会对学校发展的咨询、指导和监督的功能,支持、协调校董事会的工作。学校党委应积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党内外的各种积极因素。校党委及校长在做出学校的重大决策时,之前应当通过会议讨论或以书面形式征求意见等方法,广泛征求董事会成员和教职工的意见,真正落实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对于多数董事会成员有不同意见或者存在重大分歧时,不要盲目地、硬性地做出决策,应暂缓做出决定,待进一步做调查研究,充分交换意见之后再做出决定。

高校董事会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校董事会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要调动董事会成员的积极性,有明确的分工负责制,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运行,充分发挥董事会成员的管理指导职能和监督作用。

(三)校董事会与教代会及教职工的关系。

高等学校要办好,办出特色来,要培养出大批人才来,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的工作热情。校董事会应督促检查学校是否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是否定期召开教代会,在重大决策出台前是否广泛地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学校的改革方案和办学经费的收支情况是否提交给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等等。这些,既是校董事会监管的内容,又是校董事会与教职工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校董事会应建立适当的机构,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使教职工与校董事会的联系有正常的渠道,相互交换意见,沟通信息,以利于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校董事会与企业及社区的关系。

高等学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不能脱离社会面存在,校园处于某一地理环境下,它必然和周围的社区、企业、机关单位、居民发生各种联系,要正确处理学校与企业、社区等的关系。校董事会不能忽略这一客观存在,而且应协助学校改善与企业及社区的关系。校董事会应督促学校加强对外联络,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改善与企业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努力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吸收有利于参加全作办学的企业、单位和社会名流,不断增强社会办学的力量,充实校董事会,加大投资的力度,聚集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为学校提供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五)资金投入与盈利回报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董事会,企业的发展要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这是完全正常的和合理的。但是,我国高等学校属于非营利组织,是公益性事业,大学不是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目的。因此大学的董事会成员单位(包括企事业)给予大学的资金投入,是为了满足大学的办学需要,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盈利和追求利润的实现。如果大学为了盈利,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势必向广大学生收取高额的学费。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比较大,贫困家庭不少,高额学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最终导致一些品学兼优而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被拒之门外,上不了大学,这显然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原则。高额收取学费显然行不通。我们不应该用企业市场化的规则套在高校的发展路径上。高等学校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上。高等学校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高等学校的后勤部门面向社会,实现市场化运作是可以的,但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培养人才的途径不能搞市场化运作,不能去追求利润。如果说董事单位要得到回报的话,那就是高校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当然,高校董事会不以追求资金投入的利润为目的,不等于说校董事会对投入给学校的资金去向不闻不问,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不去监督。恰恰相反,为了办好学校,发挥资金投入的社会效益,校董事会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监管学校资金的运转情况。要坚决纠正某些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账目不清,管理混乱和不计成本,不讲效率的现象,把大学办成赔钱业、亏损业,甚至造成严重的资金流失。建立和完善校董事会制度,正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学校各种经费的正常运转。

为了保证高校董事会正确处理上述的各种关系,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应注意坚持和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原则。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我们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董事会的定位和实际运作,要有利于这个大方向,有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多样化原则。

多样化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不应追求高校董事会模式的单一化和雷同化。我国高等学校存在的地区差别、专业差别和所有制性质的不同等等,所以我们要允许高校董事会制度类型和机制运行的多样化,要承认高校董事会在宗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存在的差别。在处理上述关系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3.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高校董事会在处理高校各种关系和高校改革的各种矛盾时,要尊重和遵循这些规律。比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这就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这是一项长期的、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能浮躁、不能拔苗助长。再比如,学校的科研与技术开发,这要有一个反复实验,取得各种可靠数据,并经过多种形式的论证后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的复杂过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和作假。我们只能按照这些规律来行事。

4.互惠互利原则。

根据权利义务应相一致的市场规则,高校董事单位以多种形式捐赠了办学经费,就有权利审议董事会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有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科技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和监督,并提出咨询和指导性意见。作为高等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就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开辟多种渠道努力为董事单位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并向董事单位优先转让科技成果,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科技服务。

5.科学发展观原则。

高校董事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检查高校等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高校工作的归宿。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指导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明确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目的、方向和方法等根本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大学里,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教职工为本。高等学校如果没有学生、教职工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学校就很难办好,就很难出现生机勃勃的创新局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高校董事会与校长的共同职责,也是正确处理上述各种关系和检查学校各项工作的统一标尺。

四、中美高校董事会比较研究

美国是高校董事会的发源地,也是高校董事会制度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1642年,世界上第一个高校董事会在美国哈佛学院成立。几百年过去,迄今为止,美国三分之二的高校(包括公、私立)都拥有自己独立的董事会。

美国高校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确定学校的性质、目标、任务和战略方向;(2)任命校长,协助校长开展工作;(3)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4)筹集资金,保障学校拥有足够的办学经费和资源优势;(5)保障学校管理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的有效性;(6)审批、检查教育计划和公共服务计划;(7)沟通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社区服务;(8)保障学校自治;(9)裁决校内申诉;(10)评价校董事会的各项工作,等等。

美国私立大学的董事会人员构成、聘任方式与公立大学不同。私立大学的董事会成员是自己挑选聘任,成员大多由校外工商界人士、校长、行政人员和校友所组成。而公立大学董事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则有:人民选举;州长提名、州议会同意批准;州长任命和相关学会、校友会推选。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官员、企业首脑和社会名流等。在董事会任职的董事们均没有报酬,特别是私立院校的成员,参加董事会会议或其它活动,都是自己支付费用。

美国高校董事会有如下一些特点:1.机构独立,权限较大。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高校,校董事会都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顶端,享有裁决学校事务的全权。董事会发挥着立法、监督机关的职能,是学校最高决策和权力机构。2.健全的体制和法律。高校董事会的建立和运行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在美国,不具备学校法人资格的组织是不能成为董事会的。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高校,董事会都是法人组织,董事长即法人代表。校董事会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和运行机制比较完善。3.公私立高校董事会功能有所不同。私立高校办学经费只有少部分是靠政府投入,而大部分资金要依靠自身筹集,因而其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学校筹集办学经费。而公立高校由于得到政府的大量办学经费,其董事会更多的是代表政府监督学校的发展与管理。4.董事会与校长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董事会与校长一般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减少了内耗的发生,有利学校的发展。

中美高校董事会有如下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相同点。

1.私立高校由于办学经费较少来自于政府,而主要来自于社会和企业,因此私立高校董事会较之公立高校有较大的权限,这在中国则更加明显。

2.两国高校董事会对学校的办学行为都具有咨询、指导和监督的职能。高校董事会通过多种形式对高校的决策和管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高校董事会对于协调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矛盾,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维护高效的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两国高校董事会都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为高校的发展筹措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二)不同点。

1.董事会权限不同。美国高校,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董事会都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和权力机构,享有裁决学校事务的全权。我国高校,除了民营(私立)高校董事会具有较大权力外,公办高校董事会一般不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和权力机关,其权力很小,也很难进入高校管理层。

2.董事会的职能不同。美国高校董事会虽是学校的决策机关,但它不是直接处理学校的日常行政事务,这些由校长去做。校董会比较突出的职能是制定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筹措资金、做好财政预算,决定校长人选等。我国高校董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咨询、指导、筹措资金,把高校和社会有关单位连接起来。

3.董事会的法律地位不同。美国高校董事会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高校董事会是依法成立的法人组织,董事长是法人代表,其法律地位十分明确。我国高校董事会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高等教育法》或其它法律法规也没有对高校董事会的法律地位、功能、作用等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些不足之处需要我国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和实践中加以完善。

五、我校董事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华北电力大学董事会成立于2003年,三年来,校董事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筹措了1亿5千多万元人民币,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学校逐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突出电力特色,为电力企业和其它行业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支持了电力事业的发展。这些成绩和作用,我们写了专门的论文加以介绍,这里,我们针对我校董事会的运行状况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供学校参考。

(一)面向社会,全方位地吸纳社会各界的办学力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以行业力量为主组成的高校董事会,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董事会的实力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行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防止行业经济效益低迷时对学校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应打破行业界限,积极拓宽董事单位的来源范围,面向社会,全方位地吸纳社会各界的积极因素和办学力量,优化董事会人员构成,充分发挥校董事会的功能和作用。

(二)建立健全校董事会的功能和工作程序。

我们应当修改完善《校董事会章程》,建立健全包括会议制度、议事制度、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和有关的工作程序。要使董事成员有具体工作可作,克服“董事不理事”的现象。每年董事会的工作日程应由董事会主席、秘书和大学校长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共同加以研究确定。

由于高校属于公共事业,需要公众的支持,董事会会议应对公众和大众传媒开放。

(三)建立专业委员会。

为了充分发挥校董事会的作用,董事会下应建立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实现对学校的专业化管理和监督。这些委员会至少应包括:人才培养委员会、科技合作委员会、资金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教职工工作委员会等等。一个委员会有10人左右组成,既包括董事会成员,也可以有非董事会成员。

(四)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学校为企业服务的水平。

我们应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积极同企业建立各种产、学、研合作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占领和开发人才市场、技术市场,逐步建立起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制。

(五)加强董事会的筹集资金的能力。

总之,我们相信,我校董事会在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董事会的工作今后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虞云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N)学习时报2005—10—24。[2]〈美〉伯顿·R·克拉克。[M]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比较·(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符悦红。对高校设立董事会的研讨。[J]高教研究。1999(2)。[4]黄荔。高校董事会的运行机制。[J]学术论坛。2002(1)。[5]车海云。中美高校董事会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1(3)。[6]张才兴。现代高校董事会的定位与运行机制初探。江南论坛。2000(8)。[7]潘燕。美国高校董事会制度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04(2)。[8]王玲秀。刍议我国高校董事会制度。[J]高等农业教育。1999(4)。

[9]陈乐东等。关于高校董事会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5(3)。[10]昌荣等。高等教育管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第三篇:湖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湖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一批(2005年)2个

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第二批(2006年)3个

武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 第三批(2007年)9个

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第四批(2008年)9个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第五批(2009年)10个

武汉大学测绘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实验教学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美术实验教学中心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一批(2005年)11个

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二批(2006年)32个

武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生物(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孝感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汉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三批(2007年)54个

武汉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襄樊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孝感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黄冈师范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民族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中医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黄冈师范学院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师范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业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咸宁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黄石理工学院机电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民族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郧阳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郧阳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咸宁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汉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广播电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美术学院计算机动画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音乐学院计算机音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武汉大学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训练中心 湖北警官学院刑事技术实训中心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四批(2008年)52个

武汉大学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测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养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园艺)综合训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地下水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新闻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峡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峡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峡大学英语语言学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实训中心

武汉科技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印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业学院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业学院粮油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餐饮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湖北民族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黄冈师范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襄樊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咸宁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素质训练中心

黄石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五批(2009年)33个

武汉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能源地质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教师教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法学实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建筑设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三峡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江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江大学油气勘探开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汉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服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 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襄樊学院综合工程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黄冈师范学院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黄石理工学院信息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六批(2010年)31个

武汉大学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与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地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江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江汉大学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检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程大学工程实践与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工业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襄樊学院数字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孝感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咸宁学院药学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综合训练中心 黄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化学这门科目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新增加的学科,相较于从小学起就学习的科目来说,化学除了陌生外,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记忆,学生在学习上必定会有些困难。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所有东西的基础,所以要想使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值,首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化学现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素材为学生创设出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或者情境,经常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灵活用脑,增强其思维能力的运用。

二、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大部分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课堂主体实际上是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45分钟的课堂时间全部用于教师对学生不停的灌输上面,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应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更应该将时间还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解决学习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学生的实验理解

初中化学课程主要由化学理论以及化学实验两部分构成,化学实验是与化学理论知识相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化学理论都是通过不断的化学实验而产生的。但是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却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分开讲解,化学实验与实际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符,从而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实验产生现象的意义。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再为学生进行讲解,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将其中的原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消化所学的化学知识,加深对实验现象的印象。

四、中学化学探究实验中教学情境和资源的设计

创设探究情境,其中包括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一些外在因素,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两者是紧密关联的。一方面,教学方法一般都需要教学媒体的配合,教学方法有物质性的特点。所谓教学方法的物质性也就是它对教学媒体的依赖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教学媒体的使用必须贯穿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互为作用的,任何一方不恰当,均会影响教学效果。

不断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改变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之外,还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魏红保.初中化学有效探究性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2]吕妍.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5.[3]李旭东,李谷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J].化学教学,1993(04).编辑 薛直艳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化学实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要使学生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普遍现象,如(1)实验器材不足;(2)“讲实验”“背实验”多,而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技能低;(3)演示实验一般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少;(4)化学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5)教师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化学教学须让实验和事实成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从而来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但是,在学生做实验时,如果过分强调实验技能训练,如怎么取用化学药品、气密性检查等。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被冲淡,学生往往不理解技能要领,只能机械的模仿。这样,许多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乃至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必将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对实验就觉得可有可无,再也没有初次实验的热情了。爱因斯坦曾在论教育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何况大多数学生将来也不一定会以化学为职业,即使准备从事化学工作,他们也还要经过多年的专职培训。所以新教材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减少了大部分实验技能要求,强调实验在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而不应过分追求实验技能的训练。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探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实验过程并不重要,与其花许多的时间“做实验”还不如“讲实验”、“背实验”这样或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来的快,去的也快。学生往往过了一些时间就会忘记,最后头脑里稀里糊涂,那有什么能力培养。新教材的编写把学生动手实验融入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意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与以往不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并不是简单的技能模仿,而科学实验探究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去提出新的问题,去交流讨论。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自己去提出一个个问题、去假设、验证、讨论。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尤其对实验探索过程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学更应特别注意实验的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提倡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来检验知识、发展知识。

二、理论依据

本课题是以化学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化学学科的研究性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的改革为理论依据。

1、化学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它强调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其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并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化学学科的研究性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课程,它不仅有着与学科课程相同的教学目标,也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活动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科教兴国的认识,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基本目标的活动课程。

3、从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看,新课程将很多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同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现象、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和正确的操作,仔细观察并实事求是地记录,谁实验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质。②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得出微观本质。“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三、课题价值

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趋向。实践证明,探究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研究开发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意义重大,其价值主要表现在:

1、课程教材改革中强调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并且积极探索转变学习方式的新途径。

2、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一般是教师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对操作要领逐一讲解,学生实验时机械地模仿,实验过程不求甚解,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开发实验的探究功能,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活动范围和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实验情感的体验,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妥善地规划实验教学的内容,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端正实验态度。

4、中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以及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查,实验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实验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根据新教材和新标要求,化学课程改革应先改革实验教学,理论指导实际,实践检验真理。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所有自然科学中化学涉及实验面之广博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充分开发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以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先有结论,后用实验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再去做实验,往往提不起兴趣,应付了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学生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后先做实验,调动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了解事物的本质与变化的根源。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由实践来检验课本知识,不盲从于权威。

2、将化学课堂搬进实验室

化学课本中大部分章节中都有实验,纯粹的黑板讲解和演示实验都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实验——讨论——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观察、探究,体现了化学知识、原理源于实验的学科特征,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加工处理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是化学实验不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将实验室作为教学课堂。

3、教学中渗透开放性实验课题

实验教学中还可有教师选定实验课题或利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自己设计、操作,让他们在亲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全面地理解、运用实验原理,逐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4、将化学实验引进日常生活中

化学学科孕育着无限创新机会,它和社会生活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紧密联系,同时它又是最接近生活和社会的。家庭小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更容易接受。不仅拓宽了实验的空间,又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无处没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5、改进实验装置使之更合理化

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装置不够完善,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有些实验设计不够合理。本课题研究如何将这些实验改进,同时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

6、复习过程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实验的错误分析和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评析,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整理资料,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2、实验观察法: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周密的实施计划,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系统的观察。

3、教学实验法: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检验、应用和发展教学理论,使教学实践科学化。

七、成果形式

实验报告、研究论文、多媒体课件、实验案例等

下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作者:赵立刚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5期[摘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综合体现。标准化的管理、人......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探索论文

    【摘要】工程训练中心模式是地方性高校进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时的必然选择。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自身资源状况和发展战略等确定的发展取向和建设类型,依据学校的实际,进行定......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模块化教育,但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推进高校调整人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为落实我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仲教字﹝2008﹞4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计划书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计划书 一、研究题目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二、目的和意义 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 ,经过调查、统计......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课题主持人:莫汉初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让我代表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专程出席我们课题开题会的领导表示衷......

    职业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与思想教育体系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与思想教育体系实践研究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赵亚冬 摘要: 职业学校效仿军队正规化管理的模式,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生纪律严明,从服装、......

    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学校工作如何开展,其管理模式、办学形式及家长角色定位等如何重新构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全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