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部队勤务实战化实践思考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消防部队战训改革,建立战斗力可持续增长的实用体系和科学机制。在2007年4月召开的全国消防部队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会议上,公安部消防局从战略的高度回答了这一重大课题即大力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勤务实战化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发展变化的历史规律,适应了消防部队的职能拓展的客观
需要,符合现代恶性火灾和特殊灾害事故处置的实战要求,可以说是消防部队当前和今后提高消防部队实战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勤务实战化的概念和理论内涵
勤务实战化是针对当前灾害事故趋多、趋难的特点,着力于解决当前灭火救援勤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革除一切不适应实战需要的勤务模式,探索符合实战要求的,能促进战斗力整体提升的途径、手段和方法。顾名思义,勤务实战化就是以实战的方式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灭火救援勤务工作。在勤务实战化建设中,可以“实战需要不需要、打仗管用不管用”为依据,以“强基础、建体系、抓规范、求实效”为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实用的勤务实战化体系和机制,不断夯实执勤备战、岗位练兵、灭火救援、后勤保障、社会联动等勤务基础,不断提高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为消防部队安全、科学、快速、有效地完成各类灭火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我认为,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可以尝试从以下五大构成和影响战斗力的体系入手。
二、以五个体系为载体,大力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
(一)构建执勤备战体系,推进执勤备战规范化
构建各级消防部队执勤备战体系的目是规范基层中队的执勤备战基础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指挥机关和作战实体(中队、机关机动队、独立处警的班组)的接处警工作和运行机制,确保部队指挥作战力量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到场,各级指挥机关要建立全勤指挥部制度,对机关的等级战备要有明确要求,建立防火、灭火联勤制度。在接处警中尤其要避免误接、漏接、接而无记录、出而不快速等现象。二是要加强和规范执勤装备器材的管理。对执勤的、库存的、训练的器材装备在管理上要以“三清、三进、三定、三无”为标准即“种类清、数量清、性能清”、“训练器材进室、备份器材进库、执勤器材进箱”,“管理责任定人、摆放位置定点、器材卫生定标”,“无锈蚀、无缺损、无丢失”。还可以采取建立装备器材上勤前检测和易损耗器材战后恢复备勤检测等“两个把关”制度。三是要以消防部队装备实力、灭火救援作战预案、灾害事故分析与评估等各类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各级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数据库系统、地理、气象辅助信息系统。四是要统一和规范执勤岗位练兵资料、消防装备器材、作战参考信息、等勤务基础资料,达到详实、全面、科学、规范和实用的要求。同时,要突出强调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的规范化。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是指灭火救援力量异地作战的一种战斗模式,是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有效手段。通常指总队与总队、支队与支队、中队与中队、公安消防部队与其他救援力量之间的联合作战,是经济建设发展、消防职能拓展的必然要求。为全面加强紧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快速反应、跨区增援、统一指挥、有效处置的能力,2001年,公安部消防局将全国划分为七个救援区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提高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从我国的消防情况看,50年代至70年代初,灭火对象主要是棚户简屋区和砖木结构等一般火灾,单车、单个执勤中队就能完成灭火任务;80年代以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灭火对象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经济建设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化工企业、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被广泛利用,火灾或其他灾害事故发生规模都大大增加,并呈现出突发性强、技术要求高、处置难度大、作战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点,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次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大中城市内中队之间联合作战占灭火救援战斗总次数10%,支队之间联合作战逐年增加。从城市建设发展看,近1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数量增加了42.7%,人口增长了18.2%,建成区面积扩大了69.2%。许多原有的大(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不断兴起,而消防力量增长缓慢。有的县(市)消防中队人员缺编、装备缺量,特勤器材空白,执勤力量仍维持在80年代水平。单个执勤中队或本城市内消防力量面对现代火灾或灾害事故有时无能为力,需要多种力量协同完成灭火救援任务。二是灾害发生的区域性的必然要求。灾害是指由自然的或社会的原因造成的妨碍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性事件。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的范围主要有“六大类”。从自然灾害看,我国幅员辽阔、环境条件复杂,灾害生成条件差异大,各地区的灾害种类结构迵异。如长江中下游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东北三省主要自然灾害有
第二篇:消防部队勤务实战化实践思考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消防部队战训改革,建立战斗力可持续增长的实用体系和科学机制。在XX年4月召开的全国消防部队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会议上,公安部消防局从战略的高度回答了这一重大课题即大力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勤务实战化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发展变化的历史规律,适应了消防部队的职能拓展的客观需要,符合现代恶性火灾和特殊灾害事故处置的实战要求,可以说是消防部队当前和今后提高消防部队实战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勤务实战化的概念和理论内涵
勤务实战化是针对当前灾害事故趋多、趋难的特点,着力于解决当前灭火救援勤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革除一切不适应实战需要的勤务模式,探索符合实战要求的,能促进战斗力整体提升的途径、手段和方法。顾名思义,勤务实战化就是以实战的方式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灭火救援勤务工作。在勤务实战化建设中,可以“实战需要不需要、打仗管用不管用”为依据,以“强基础、建体系、抓规范、求实效”为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实用的勤务实战化体系和机制,不断夯实执勤备战、岗位练兵、灭火救援、后勤保障、社会联动等勤务基础,不断提高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为消防部队安全、科学、快速、有效地完成各类灭火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我认为,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可以尝试从以下五大构成和影响战斗力的体系入手。
二、以五个体系为载体,大力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
(一)构建执勤备战体系,推进执勤备战规范化
构建各级消防部队执勤备战体系的目是规范基层中队的执勤备战基础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指挥机关和作战实体(中队、机关机动队、独立处警的班组)的接处警工作和运行机制,确保部队指挥作战力量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到场,各级指挥机关要建立全勤指挥部制度,对机关的等级战备要有明确要求,建立防火、灭火联勤制度。在接处警中尤其要避免误接、漏接、接而无记录、出而不快速等现象。二是要加强和规范执勤装备器材的管理。对执勤的、库存的、训练的器材装备在管理上要以“三清、三进、三定、三无”为标准即“种类清、数量清、性能清”、“训练器材进室、备份器材进库、执勤器材进箱”,“管理责任定人、摆放位置定点、器材卫生定标”,“无锈蚀、无缺损、无丢失”。还可以采取建立装备器材上勤前检测和易损耗器材战后恢复备勤检测等“两个把关”制度。三是要以消防部队装备实力、灭火救援作战预案、灾害事故分析与评估等各类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各级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数据库系统、地理、气象辅助信息系统。四是要统一和规范执勤岗位练兵资料、消防装备器材、作战参考信息、等勤务基础资料,达到详实、全面、科学、规范和实用的要求。同时,要突出强调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的规范化。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是指灭火救援力量异地作战的一种战斗模式,是应对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有效手段。通常指总队与总队、支队与支队、中队与中队、公安消防部队与其他救援力量之间的联合作战,是经济建设发展、消防职能拓展的必然要求。为全面加强紧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快速反应、跨区增援、统一指挥、有效处置的能力,XX年,公安部消防局将全国划分为七个救援区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提高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在当前显得十分必要。从我国的消防情况看,50年代至70年代初,灭火对象主要是棚户简屋区和砖木结构等一般火灾,单车、单个执勤中队就能完成灭火任务;80年代以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灭火对象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经济建设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化工企业、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被广泛利用,火灾或其他灾害事故发生规模都大大增加,并呈现出突发性强、技术要求高、处置难度大、作战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点,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次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大中城市内中队之间联合作战占灭火救援战斗总次数10%,支队之间联合作战逐年增加。从城市建设发展看,近1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数量增加了42.7%,人口增长了18.2%,建成区面积扩大了69.2%。许多原有的大(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不断兴起,而消防力量增长缓慢。有的县(市)消防中队人员缺编、装备缺量,特勤器材空白,执勤力量仍维持在80年代水平。单个执勤中队或本城市内消防力量面对现代火灾或灾害事故有时无能为力,需要多种力量协同完成灭火救援任务。二是灾害发生的区域性的必然要求。灾害是指由自然的或社会的原因造成的妨碍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性事件。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的范围主要有“六大类”。从自然灾害看,我国幅员辽阔、环境条件复杂,灾害生成条件差异大,各地区的灾害种类结构迵异。如长江中下游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东北三省主要自然灾害有涝灾、地震;四川、**、云南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从人为灾害看,恐怖袭击和破坏往往集中在大、中城市或重要的建(构)筑设施地段,其他灾害事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区域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实践证明,灾害事故的发生,仅靠本区域消防执勤力量是不够的,要求政府部门积极参与,邻近消防力量相互配合,特勤专业力量进行突击,更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替换,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支(中)队执勤力量不适应单独完成大型灾害事故处置任务。现行消防作战体系由七局、总队、支队、中队构成,中队是最基础的作战单位。其编制一般为30—45人,战斗车辆为2—8辆,灭火救援实行责任区负责制。执勤中队力量薄弱,遇兵员补退期,有的县(市)消防中队人员不足15人,难以应付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有的支队人员也不足100人,车辆不足20辆,城市内消防力量有限。受地方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勤装备器材不足,侦检、洗消、救生、输转、防护、堵漏、破拆、照明等器材几乎空白。作战能力仅能满足扑救一般火灾需要。四是建设大而全的抢险救援队伍在现阶段不可能。灾害事故种类多,破坏性大,对抢险救援人员素质、器材装备、组织体系、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一个基层中队、支队不可能具备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装备和技术手段。建设大而全的消防中队没有经费保证也没有必要。如美国9•11事件中,纽约动用了全市消防力量,因大量消防人员殉职,跨区域调用了周边消防救援力量。95年日本地铁沙淋事件中,法国消防救援队派出侦检专业力量协助查清毒源。因此,跨区域作战是弥补区域作战力量不足,快速处置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
(二)构建执勤岗位练兵体系,推进训练作战一体化
在执勤岗位练兵中,按照“训战一致”的要求,科学界定练兵的对象、内容和标准,采取实地化、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等贴近实战的训练方式开展训练。岗位练兵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要规范训练内容即明确各级指挥员、各类战斗员的训练内容、时间、指标和依据,做到按建制施训、按兵龄分训、按专业分训。二要规范训练过程即对训练的计划、准备、组织、保障、考评、奖惩、训练资料的建立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用科学实用的训练制度来保证岗位练兵活动顺利进行。三是要强化指挥能力培训。使各级指挥员掌握灭火相关理论、掌握灭火救援处置对策、掌握重点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不同车组组训、多班组参训、组训方法,解决自身局限,提高训练效能。这里要突出强调的是单兵技能训练向实战性的拓展。灭火和抢险救援行动中,情况复杂,瞬息万变。如果说正确果断的现场指挥是对整个灭火救援行动的有效驾驭,那么,战斗员过硬扎实的战斗素养和临危不乱的随机处置能力,是实现指挥决策、最终获得胜利的必要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消防部队单兵技能训练,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按照教材规定的程序完成战术动作和装备操作,而是要真正从实战出发,把单兵技能训练不断向实战化拓展。例如:
1、徒手救人课目中,教材规定的动作是位于前方的战斗员采用双手搬抬被救者双腿的方法,仅仅在操场训练,看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把这个动作带到火灾现场,特别是在浓烟、黑暗、有坠落危险的场合,显然存在着隐患,如果改为将被救者双腿并拢,由前方战斗员单臂夹持的方法,这可以使战斗员腾出一只手,做向前的探测或其他动作,有利于战斗员的自我保护;
2、穿着全密闭的重型防化服开展救援行动时,有时战斗员因为大量出汗等原因,呼出的气体和汗水挥发会在防化服面罩上形成水雾,影响战斗员视线,为解决这个困扰,有的单位在组织“原地着重型防化服”训练时,在按照教材操作程序完成动作之后,增加了战斗员在完整着装的情况下,将手臂退出衣袖、用手擦拭面罩内部或完成其他动作,应该说这一改进看似简单,但完全体现了技能训练实战化;
3、在灭火战斗行动中,水枪通常由两名战斗员采取前后姿势共同持握,这种姿势虽然可以有效地克服喷射时的后坐力,但是存在前一名战斗员后撤不便、后一名战斗员观察不便的明显弊端,一旦前方发生爆炸、爆燃或其他需要做出迅速后退的动作的紧急情况时,根本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动作,如果改变一下:将原来一前一后掌持改为左右协力持握,就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实战需要;
4、空气呼吸器做为消防战斗员在浓烟、有毒、缺氧的环境下实施灭火救援行动的最重要的防护装具,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为此,除了要按照规程开展空气呼吸器的维护保养和训练以外,对空气呼吸器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置和应急措施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如供气阀突然出现故障而停止供气时,可以迅速将压力表拧下,把供气软管直接插入面罩内获得气体供应,快速撤离;也可以迅速将自己使用的呼吸器的面罩与供气软管连接处的快速接头拔下,再插入同行战友的呼吸器他救接口,共同撤离等;
5、在开展侦察训练时,不仅仅要强调火(灾)情侦察的内容、程序,侦察时的正确行动同样是重要的,通过训练,是战斗员真正体验在火场复杂情况下应当采用的“探步前进、前虚后实”、“低姿沿承重墙行动”、“使用工具在一侧开启房门”“浓烟黑暗环境下行动时使用探棒或保持一只手在身前”等行动要则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实战中战斗员的安全行动和自我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6、更换水带训练中,要考虑到火灾现场水带铺设多、难以区分的实际情况,增加将更换下来的破损水带打结的动作,以区分水带是否已经损坏等等。综上所述,消防单兵技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培养和锻炼战斗员正确行动、随机应变、攻坚克难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战斗力的必要前提。“战斗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不流血的战斗”,只有坚持一切面向实战的训练理念,才能纠正和克服业务训练中“练为演、练为看”的偏差,打牢单兵战斗素质基础,实现整体能力的有效增强。
(三)构建灭火救援指挥作战体系,推进现场指挥作战的专业化
构建灭火救援指挥作战体系的目是适应高层、地下、水上、烟热、化工等现代火灾扑救和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需要,科学设置组织指挥机构、规范指挥作战程序、提高指挥作战专业化水平。在指挥作战体系的构建上,一是要建立指挥长资格评审制度,摒弃仅仅以理论考试来判断指挥资格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基础理论考试、想定作业、模拟指挥、装备器材操作、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实战经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评方式。二是要在总队、支队、大队这三级成立全勤指挥作战机构,建立全勤指挥部制度,由取得指挥资格的指挥长轮流执勤备战,并实行全勤指挥部与辖区中队、社会联动单位同时响应、同时出动、遂行灭火救援的指挥机制。三是在指挥部的建设上要实行总指挥部→前沿指挥部→一线战斗实体等三级指挥,总指挥部指挥长由地方领导担任,前沿指挥部指挥长由公安消防部队职务最高的指挥长担任。四是要对调度指挥的主体、权限和程序、消防部队、社会联动单位等参战人员和车辆装备的在灭火救援中的位置和行为进行规范,逐步解决长期以来战场忙乱的问题。
XX年12月15日,吉林辽源中心医院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千万元。火灾扑救中,先后调集长春、通化等四个支队的200多名官兵投入到灭火救援当中。血的教训,时刻在提醒着每一名从事消防职业的人员:在火灾形势日益严峻,装备更新迅速的今天,如何实现器材和人员的最佳结合成为提高战斗力的最重要的途径。笔者认为应根据支队的人员装备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区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的特点和灭火战斗的类型原则,来进行科学编程,以实现人车结合。目前,我支队的实际情况是车辆多,战斗人员少,管区面积大且每个中队都辖有农村管区。因此,我们所面临的多为农村草垛火灾、城镇居民楼火灾、居民液化气煤气火灾、工厂建筑火灾、市场、商场火灾、交通事故、取钥匙、溺水等火灾和事故的抢险救援。但大型化工企业火灾我们也应防患于未然。
特别是贵阳市消防支队车多人少情况下,随着各类人员的定岗、定位、培训的深入进行,为战斗编程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战斗编程工作的提出、研究与发展是消防工作发展的历史必然,是灭火救援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是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将人员、装备和战术方法三者有机结合。如方位灯、自救铃就应配至空气呼救上也是最佳装备组合。战斗编程也就是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人与装备的最佳组合。首先,它肯定了装备在现代火灾、救援中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快的要求。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特长,按建制、按兵龄进行编程。战术要因不同对象、不同时空的变化而改变。编程、编队是建立在提高战斗力的基础上,是灭火战斗的一个重要过程,决定或影响了灭火战术方法的运用。通过战斗编程及其在实际中不断应用、完善,使其形成有效、快捷、实用的灭火、指挥体系。它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对急、难、险、重、大等各种事故具有可操作性,是灭火战斗程序较为有效的方法。它是在现有的力量装备情况下,力争达到较好的灭火救援最佳效能的一种好的方法。二是要明确力量编组和任务。力量编组要贯彻简单实用的原则,要注重执勤、训练、灭火的一致性和连惯性,也就是平时的值勤状况与战时的灭火状态相一致,平时的训练展开模式与战时的战斗展开模式相一致。任何灭火救援工作都有三大基本任务,即抢救、灭火、保障,也就是灭火救援过程。其力量的编组必须紧紧围绕这三大基本任务来进行。首先细化建制单组,基层中队要将人员、车辆、编成组,如:灭火组、供水组、堵漏警戒、洗消输转等多种小组,如车辆,什么车和什么车同时出动,配套使用,出动时必须按照车辆编队和人员的组合程序实施。
(四)构建战勤保障体系,推进战勤保障制度化
战勤保障是指从物质和技术上保证消防部队建设和灭火、救援战斗所组织与实施的各类后勤专业勤务活动,是消防部队各级后勤部门和人员的根本职能和主要任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体制和部队兵员制度的变革,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的增大,使消防后勤保障工作遇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正确、有效地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的根本。一是要正确认识消防后勤特征,努力适应消防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新格局。消防部队现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保障模式,决定了基层消防后勤工作既有军事后勤的特点,又有社会化的属性。以条为主的经费、物资,由于部队有现行的保障标准和方式,作为基层后勤部门要做的主要是如何管好用好这些经费和物资。而对以块为主的经费、物资,虽然有关部门也制定相应的标准,但由于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具体保障形式上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这就使得基层消防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首先是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既有政府拨款又有单位集资,既有短期到帐又有长期拖欠。这就使得后勤部门和人员,一方面要花大力气做通有关单位、部门人员的工作,争取短期内解决。另一方面在制定经费支出预算时要留足余地,只有这样才能使后勤保障工作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其次是物资、装备来源多样化。一方面随着双拥工作的开展,地方企业单位采取以赠送物资来赞助部队建设的形式不断增多,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队官兵的生活、训练工作条件,但如果协调不当,就难免造成重复、甚至浪费。这就要求后勤部门要与司、政、防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尽可能地取之所需。另一方面,随着地方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和完善,原有物资、装备的采购模式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职能部门,既要与政府采购部门协调好关系,争取优先安排采购计划,又要与内部机关部门一道,广泛开展调研,就需要采购的物资装备的产地分布、性能特点、质量优劣,以及外形、价格、售后服务等诸多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比较、论证,提出有针对性的采购方案和要求,以保证所要采购的物资装备能保质、保量及时到位,正常使用。
二、紧密结合装备、器材、设施的新特点,努力提高后勤保障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基层消防部队在抓好队伍管理的同时,积极贯彻“科技强消”的方针,不断加大装备建设力度,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器材、装备、设施陆续投入到执勤备战中去,对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抓好这些新装备、新器材的维护管理。实践表明,依据原先简单的定人、定位管理已无法满足需要。这就要求后勤职能部门在落实高技术含量的器材装备管理上要走专人、专业化管理的路子。一方面,在选购新器材装备时,既要了解其质量、性能、价格等因素,还要搞清楚售后服务的有关承诺。尤其是要把厂家对部队使用或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选购新产品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管好用好这些新器材、新装备。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利用厂家跟踪服务等时机,组织好面对面的业务指导,尤其对未参加培训的使用人员要通过指导,解答疑难,让其进一步加深对手中器材装备性能特点的了解,尽可能地减少因误操作而带来的设备损坏,从而把装备管理的专人、专业化与全员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队伍管理高技术含量器材装备的专业化水平。使后勤保障由简单的供给、满足需要,转变为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延长器材装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益上来。三是要认真研究分析灭火救援工作的新特点,努力提高后勤应急保障的能力。所谓后勤应急保障,是指在部队实施重特大火灾扑救、参与处置恶性灾害事故时,后勤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灭火、救援必需的一些特殊器材装备;保证油料、灭火剂等不间断的供应;为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护建立绿色通道;保证现场损坏的车辆装备的快速抢修以及根据不同季节、气候、时间为作战人员提供饮食、服装等保障。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增多,一方面发生重特大火灾及恶性灾害事故的概率不断增大。另一方面,特种火灾及特殊灾害事故使得扑救处置的难度大为增加。作为后勤部门,由于受经费、场地等限制,同时考虑到经济效益方面的因素,在满足部队常规保障的情况下,不可能对扑救或处置各种特殊火灾或灾害事故所需的物资、装备长期储存。因此,建立后勤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消防部队后勤建设的客观要求。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与防火、司令部门一道认真搞好调研。一要搞清辖区内可能酿成重大恶性事故的单位、行业的特点,发生事故后救援、处置所需的器材、药剂以及对人员、设备的危害等情况。同时,要弄清邻近有关器材药剂生产厂家的地理位置、应急供货的方式,途径、所需的时间等情况。三是了解驻地重点医院、车辆维修厂家、餐饮等单位的内部运作概况。其二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汇总资料结合现有保障能力,制定后勤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在发生灾害事故后,筹集相关器材、装备、药剂的联系方法,运输方式;明确在不同地域人员救护、车辆装备维修首选的医院和厂家等。对相对保障内容明确具体人员负责组织协调,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后能使各类保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三,结合日常工作和实战,适时组织对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预案的存在问题。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预案的有关内容,使之更完善、更加贴近实战的要求。
(五)构建灭火救援社会联动体系,推进灭火救援工作的社会化
构建灭火救援社会联动体系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和整合社会各类救灾力量和资源,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安监、卫生、民政、地震、环保、122、120、矿山救护、防汛抗旱、医疗救护、供水、供电、供气和电信事故等抢修队等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力量共同参加的社会灭火救援联动机制,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战时协同。在灭火救援社会联动体系的构建上,一是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各行业单位的支持,组建针对危险化学品灾害、城铁火灾事故、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建筑倒塌、交通事故、山岳救助等灾害事故处置的灭火救援专业队(站),配备专业救援装备,开展针对性训练。二是提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实战能力。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纳入公安消防部队执勤训练作战体系,建立适合不同形式消防队伍的执勤、训练、管理制度和机制。三是要整合救援力量资源,建立平时多联系、战时能协同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机制。四是各级政府可依托政府办公网或金盾网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在网上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各类事件的发生处置情况等。
在勤务实战化建设中只要坚持以理念的更新为先导,以实战的需要为标准,以制度的完善为根本,人才的培养为重点,以政府的支持为保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可持续增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消防部队勤务实战化建设工作体会
勤务实战化建设工作体会
平凉市公安消防支队崆峒中队中队长助理
付亮亮 公安部消防局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大力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有效提升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整体作战能力这一要求。勤务实战化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发展变化的历史规律,适应了消防部队职能拓展的客观需要,符合现代恶性火灾和特殊灾害事故处置的实战要求,可以说是当前和今后消防部队提高灭火救援整体作战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勤务实战化对消防部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改进和加强消防部队战训工作,依法履行好灭火抢险救援职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救援职能的拓展和任务的加重迫切要求我们消防部队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深化战训改革,提高实战能力,缩小战斗力与完成现代灭火救援任务需要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好地履行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才能在各类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更好地体现消防部队的存在价值。
二、以五个体系为载体,大力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
(一)构建执勤备战体系,推进执勤备战规范化
构建消防部队执勤备战体系的目标是规范基层中队的执勤备战基础工作,解决执勤备战中基础不牢、准备不够、整改不力等问题。建立反应快速的、实用的、规范的、全面的执勤备战体系可从下方面入手,建立指挥机关和作战实体的接处警工作机制,确保部队指挥作战力量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到场,建立全勤指挥制度,加强和规范执勤装备器材的管理,对执勤、库存和训练器材装备在管理上要以“三清、三进、三定、三无”为标准即“种类清、数量清、性能清”、“训练器材进室、备份器材进库、执勤器材进箱”,“管理责任定人、摆放位置定点、器材卫生定标”,“无锈蚀、无缺损、无丢失”。还要采取建立装备器材上勤前检测和易损耗器材战后恢复备勤检测等“两个把关”制度。以消防部队装备实力、灭火救援作战预案、灾害事故分析与评估等各类数据库为支撑,建立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数据库系统、地理、气象辅助信息系统。统一和规范执勤岗位练兵资料、消防装备器材、作战参考信息、等勤务基础资料,达到详实、全面、科学、规范和实用的要求。
(二)构建执勤岗位练兵体系,推进训练作战一体化
在执勤岗位练兵中,按照“训战一致”的要求,科学界定练兵的对象、内容和标准,采取实地化、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等贴近实战的训练方式开展训练。岗位练兵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规范训练内容即明确各级指挥员、各类战斗员的训练内容、时间、指标和依据,做到按建制施训、按兵龄分训、按专业分训。其次规范训练过程即对训练的计划、准备、组织、保障、考评、奖惩、训练资料的建立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用科学实用的训练制度来保证岗位练兵活动顺利进行。最后要强化指挥能力培训。使各级指挥员掌握灭火相关理论、掌握灭火救援处置对策、掌握重点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不同车组组训、多班组参训、组训方法,解决自身局限,提高训练效能。
(三)构建灭火救援指挥作战体系,推进现场指挥作战专业化
构建灭火救援指挥作战体系的目的是适应高层、地下、水上、烟热、化工等现代火灾扑救和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需要,科学设置组织指挥机构、规范指挥作战程序、提高指挥作战专业化水平。在指挥作战体系的构建上,一是要建立指挥长资格评审制度,摒弃仅仅以理论考试来判断指挥资格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基础理论考试、想定作业、模拟指挥、装备器材操作、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实战经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评方式。二是要在总队、支队、大队这三级成立全勤指挥作战机构,建立全勤指挥部制度,由取得指挥资格的指挥长轮流执勤备战,并实行全勤指挥部与辖区中队、社会联动单位同时响应、同时出动、遂行灭火救援的指挥机制。三是在指挥部的建设上要实行总指挥部→前沿指挥部→一线战斗实体等三级指挥,总指挥部指挥长由地方领导担任,前沿指挥部指挥长由公安消防部队职务最高的指挥长担任。四是要对调度指挥的主体、权限和程序、消防部队、社会联动单位等参战人员和车辆装备的在灭火救援中的位置和行为进行规范,逐步解决长期以来战场忙乱的问题。
(四)构建战勤保障体系,推进战勤保障规模化
在长时间、大空间、大规模、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中,各类战勤保障是及时到位、否科学有力已经直接关系到现代灭火救援工作的成败。构建布局合理、平战结合、功能完善、反应快速、保障到位的战勤保障体系是新形势下提升消防部队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长期以来消防部队在大规模灭火救援作战中战勤保障不成规模、不成体系、队伍缺乏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上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从应对大型灾害事故的实战需要出发,坚持平时与战时相结合、自我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分布实施,达到拉得出、供得上、保得住的战勤保障要求。一是要建立与实战需要相适应的战勤保障机构,为战勤保障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大中城市可建立战勤保障大队,其它城市可建立战勤保障中队或基本具备消防战勤保障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区域性消防战勤保障中心。二是要以消防装备技术、灭火救援物资、参战人员生活医疗和社会救灾资源等为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灭火救援工作的战勤保障工作制度和机制,为消防部队可持续作战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奠定制度保障。三是要充分利用重大危险源评估技术,科学预测本地大型灾害事故的规模和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的需要总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任务,主动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使战勤保障工作既能满足实战需要,适应发展要求,又能避免满目规划和不必要浪费。四是要制定和完善器材补充、药剂补给、装备抢修、油料供应、移动供气、生活保障等战勤保障预案,落实随时调用措施,定期开展符合实战要求的战勤保障演练,不断提高部队和社会的战勤保障能力。
在勤务实战化建设中只要坚持以理念的更新为先导,以实战的需要为标准,以制度的完善为根本,人才的培养为重点,以政府的支持为保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可持续增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消防部队勤务实战化建设工作体会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公安消防部队战训改革,建立战斗力可持续增长的实用体系和科学机制?在XX年4月召开的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会和XX年7月召开的公安消防部队战勤保障建设现场会上,公安部消防局从战略的高度回答了这一重大课题即大力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有效提升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整体作战能力。勤务实战化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消防安全保卫任务发展变化的历史规律,适应了消防部队职能拓展的客观需要,符合现代恶性火灾和特殊灾害事故处置的实战要求,可以说是当前和今后消防部队提高灭火救援整体作战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
一、勤务实战化对消防部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改进和加强消防部队战训工作,依法履行好灭火抢险救援职责,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发展经历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各类事故易发的特殊时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进入了各类安全事故的易发期。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灾害事故达70多万起,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17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00亿元。1999年以前,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出动次数占全部执勤出动次数的比例在10%以下,XX年上升到28%,XX年已近40%,XX年上升到45.2%。XX年全国消防部队接警出动44万余次,其中火灾扑救24万余次,抢险救援、社会救助近20万次,和前五年相比,按照任务性质划分,灭火次数增加了35.7%,而抢险救援、社会救助增加了7.5倍,参与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次数增加了4倍,交通事故增加了7倍,自然灾害事故增加了8.6倍,坠落事故增加了3.7倍。由此可见,一方面,消防部队增编缓慢,另一方面所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却成倍增长。XX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发(XX)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其中第(十)条指出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并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九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工作,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等九类突发公共事件。这一条文从国家立法的角度赋予了消防部队更多的社会救援职能。社会救援职能的拓展和任务的加重迫切要求我国消防部队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深化战训改革,提高实战能力,缩小战斗力与完成现代灭火救援任务需要之间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好地履行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才能在各类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更好地体现消防部队的存在价值。二、勤务实战化的概念和理论内涵
勤务实战化是针对当前灾害事故趋多、趋难的特点,着力解决当前灭火救援勤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革除一切不适应实战需要的勤务模式,探索符合实战要求的,能促进战斗力整体提升的途径、手段和方法。顾名思义,勤务实战化就是以实战的方式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灭火救援勤务工作。在勤务实战化建设中,可以“实战需要不需要、打仗管用不管用”为依据,以“强基础、建体系、抓规范、求实效”为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实用的勤务实战化体系和机制,不断夯实执勤备战、岗位练兵、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社会联动等勤务基础,不断提高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为安全、科学、快速、有效地完成各类灭火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笔者认为,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可以尝试从以下五大构成和影响战斗力的体系入手。三、以五个体系为载体,大力开展勤务实战化建设
(一)构建执勤备战体系,推进执勤备战规范化
构建各级消防部队执勤备战体系的目是规范基层中队的执勤备战基础工作,解决执勤备战中基础不牢、准备不够、整改不力等问题。建立反应快速的、实用的、规范的、全面的执勤备战体系可从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指挥机关和作战实体(中队、机关机动队、独立处警的班组)的接处警工作机制,确保部队指挥作战力量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到场,各级指挥机关要建立全勤指挥部制度,对机关的等级战备要有明确要求,避免误接、漏接、接而无记录、出而不快速等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加强和规范执勤装备器材的管理。对执勤、库存和训练器材装备在管理上要以“三清、三进、三定、三无”为标准即“种类清、数量清、性能清”、“训练器材进室、备份器材进库、执勤器材进箱”,“管理责任定人、摆放位置定点、器材卫生定标”,“无锈蚀、无缺损、无丢失”。还可以采取建立装备器材上勤前检测和易损耗器材战后恢复备勤检测等“两个把关”制度。三是要以消防部队装备实力、灭火救援作战预案、灾害事故分析与评估等各类数据库为支撑,建立各级消防部队的版权归属原作者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数据库系统、地理、气象辅助信息系统。四是要统一和规范执勤岗位练兵资料、消防装备器材、作战参考信息、等勤务基础资料,达到详实、全面、科学、规范和实用的要求。(二)构建执勤岗位练兵体系,推进训练作战一体化
在执勤岗位练兵中,按照“训战一致”的要求,科学界定练兵的对象、内容和标准,采取实地化、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等贴近实战的训练方式开展训练。岗位练兵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要规范训练内容即明确各级指挥员、各类战斗员的训练内容、时间、指标和依据,做到按建制施训、按兵龄分训、按专业分训。二要规范训练过程即对训练的计划、准备、组织、保障、考评、奖惩、训练资料的建立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用科学实用的训练制度来保证岗位练兵活动顺利进行。三是要强化指挥能力培训。使各级指挥员掌握灭火相关理论、掌握灭火救援处置对策、掌握重点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不同车组组训、多班组参训、组训方法,解决自身局限,提高训练效能。(三)构建灭火救援指挥作战体系,推进现场指挥作战专业化
构建灭火救援指挥作战体系的目的是适应高层、地下、水上、烟热、化工等现代火灾扑救和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需要,科学设置组织指挥机构、规范指挥作战程序、提高指挥作战专业化水平。在指挥作战体系的构建上,一是要建立指挥长资格评审制度,摒弃仅仅以理论考试来判断指挥资格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基础理论考试、想定作业、模拟指挥、装备器材操作、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实战经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评方式。二是要在总队、支队、大队这三级成立全勤指挥作战机构,建立全勤指挥部制度,由取得指挥资格的指挥长轮流执勤备战,并实行全勤指挥部与辖区中队、社会联动单位同时响应、同时出动、遂行灭火救援的指挥机制。三是在指挥部的建设上要实行总指挥部→前沿指挥部→一线战斗实体等三级指挥,总指挥部指挥长由地方领导担任,前沿指挥部指挥长由公安消防部队职务最高的指挥长担任。四是要对调度指挥的主体、权限和程序、消防部队、社会联动单位等参战人员和车辆装备的在灭火救援中的位置和行为进行规范,逐步解决长期以来战场忙乱的问题。(四)构建战勤保障体系,推进战勤保障规模化
在长时间、大空间、大规模、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中,各类战勤保障是及时到位、否科学有力已经直接关系到现代灭火救援工作的成败。构建布局合理、平战结合、功能完善、反应快速、保障到位的战勤保障体系是新形势下提升消防部队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长期以来消防部队在大规模灭火救援作战中战勤保障不成规模、不成体系、队伍缺乏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上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从应对大型灾害事故的实战需要出发,坚持平时与战时相结合、自我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分布实施,达到拉得出、供得上、保得住的战勤保障要求。一是要建立与实战需要相适应的战勤保障机构,为战勤保障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大中城市可建立战勤保障大队,其它城市可建立战勤保障中队或基本具备消防战勤保障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区域性消防战勤保障中心。二是要以消防装备技术、灭火救援物资、参战人员生活医疗和社会救灾资源等为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灭火救援工作的战勤保障工作制度和机制,为消防部队可持续作战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奠定制度保障。三是要充分利用重大危险源评估技术,科学预测本地大型灾害事故的规模和灭火救援战勤保障的需要总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任务,主动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使战勤保障工作既能满足实战需要,适应发展要求,又能避免满目规划和不必要浪费。四是要制定和完善器材补充、药剂补给、装备抢修、油料供应、移动供气、生活保障等战勤保障预案,落实随时调用措施,定期开展符合实战要求的战勤保障演练,不断提高部队和社会的战勤保障能力。(五)构建灭火救援社会联动体系,推进灭火救援社会化
构建灭火救援社会联动体系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和整合社会各类救灾力量和资源,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安监、卫生、民政、地震、环保、122、120、矿山救护、防汛抗旱、医疗救护、供水、供电、供气和电信事故等抢修队等救援队伍等应急救援力量共同参加的社会灭火救援联动机制,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战时协同。在灭火救援社会联动体系的构建上,一是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各行业单位的支持,组建针对危险化学品灾害、城铁火灾事故、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建筑倒塌、交通事故、山岳救助等灾害事故处置的灭火救援专业队(站),配备专业救援装备,开展针对性训练。二是提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实战能力。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纳入公安消防部队执勤训练作战体系,建立适合不同形式消防队伍的执勤、训练、管理制度和机制。三是要整合救援力量资源,建立平时多联系、战时能协同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机制。四是各级政府可依托政府办公网或金盾网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在网上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各类事件的发生处置情况等。在勤务实战化建设中只要坚持以理念的更新为先导,以实战的需要为标准,以制度的完善为根本,人才的培养为重点,以政府的支持为保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可持续增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五篇:浅析如何提升消防部队实战化训练效果
浅析如何提升消防部队实战化训练效果
实战化训练可以通过模拟火场、救援现场的真实环境,磨练指战员的心理素质,提升指战员的技战术素养,从而拉近训练场与现场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为遂行战斗任务,提升灭火救援打牢基础。本文结合了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对如何紧贴灭火救援实际,推动部队实战化训练改革,切实提高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提出几点粗浅看法。实战化训练既是一种组训要求,也是一种施训方法,更是一种作战实践。今年以来,各地按照部消防局的部署安排,加快完善基地训练设施,强化各级指战员的培训,大力推进实战化训练工作,全面规范部队灭火救援行动,初步实现了训战一体化、组训基地化和考评实战化的目标,练兵氛围日益浓厚,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要求和我省灭火救援发展形势相比,我们的执勤训练工作仍有一定差距,灭火救援行动中力量调集零打碎敲、现场作战忙乱无序、指挥决策犹豫不定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一、当前实战化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委议训未有效落实。党委议训是党委领导军事训练的重要制度,也是发挥集体智慧,完善训练计划、改进训练方法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议训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党委议训不规范。存在用办公会,业务会或领导碰头会来代替党委议训会的现象;有的对议训没有计划,时机的选择把握不好,存在不开,漏开和少开的现象;有的往往是会上作了发言,汇报了情况就完成任务,忽视了民主讨论这一重要环节,议而不深,议而无果。议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是对上会的训练计划进行表决,缺少对训练内容合理性的论证。过分依赖会前准备的材料,对基层实战化训练现状掌握不深不透,导致不能更好的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决议结果缺乏指导性。有的议训决议空泛议论和一般性的表态比较多,缺少具体实在的责任分工和措施要求, 缺乏对实战化训练开展的指导性、方向性意见,操作性不强。
二是指挥员素质仍存在差距。近年来,随着干部管理、选拔、培养、培训等措施日趋完善,基层指挥员管理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建设轨道,大大改善了基层指挥员队伍的素质结构,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战训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基层指挥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实战化训练模式。基层中队指挥员调动频繁,岗位轮换快。许多刚刚参加实战化轮值轮训的指挥员不久就调离了岗位,而许多新任职的中队指挥员既没有实战经验,也没有实战化轮值轮训的经验,短时间内难以胜任中队指挥员这一角色,影响了部队实战化训练开展和灭火救援战斗指挥。同时,考核竞争机制不够完善,不能调动中队指挥员的积极性,以致中队指挥员进取精神不强,认为只要把上级部署的工作抓好,保证中队不出问题就行。久而久之,造成中队指挥员降低自身要求,形成了训练上重战士、轻干部,或者干脆放手让战士带训的现象。
三是训练作风还不够务实。“练为战”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训练的核心指导思想,但纵观当前部队执勤训练工作,“练为考、练为看”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技术训练还是突出一个快字,战术训练往往得不到重视,过于松散和程序化,设置的科目、灾情及处置的程序、具体战术措施呆板、固化。或是要迎考时突击组训,或是为迎考而让官兵牢记程序、流程,远达不到实战化目的。训练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承担任务不相适应,在职能拓展后不少单位为图省事,不动脑筋不创新,个别单位训练内容还停留在搞搞体能、爬爬梯子上,只有考核、比武临近才开展所谓的“实战”训练,没有形成智能、体能、技术、战术相结合的体系,更缺少对难度较大诸如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和化学灾害等火灾扑救和灾害事故救援的综合性实战训练科目,造成了部队基础训练多、综合实战训练少的不平衡局面。
四是保障支撑还不够有力。模拟训练设施不足。从目前情况看,模拟训练设施缺乏,不能涵盖本地灾害事故类型,无法满足真烟、真火等训练条件,缺乏具备实战训练功能的设施。由此导致基于基地化和模拟化的实战训练难以开展,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训练时间、人员得不到保障。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视频会议系统不断完善,基层中队开会、学习的时间也随之增加,除去固定的政治教育、业务理论学习、安全教育,基层中队用于训练的时间较少,加之部局、总队、支队组织的学习、会议也经常开到大中队全体官兵,大量的占用了训练时间,使之得不到保障。三是考核机制不健全。以时间、细则、标准进行业务考核或竞赛式的评比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训练模式的形成。部队的训练考核可以直观了解部队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而考核最方便的形式就是进行标准量化和以时间计取成绩,极易导致部队的训练围绕考核和名次进行,而那些真正面向火场应以考评形式进行而不好以时间来量化考核的训练项目,则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二、提升实战化训练效果的几点思考
(一)把牢党组织建设这个基本点。总书记指出:“军队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来展开,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增强剂和功放器”。围绕“战斗力标准”来抓党的建设,部队发展才有灵魂、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消防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本就是提升部队战斗力,增强灭火救援能力的民生工程、政治工程,必须在党的组织领导下与时俱进。因此,我们要将实战化训练同强化党组织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将党的最新理论传达到基层组织和官兵,使其领会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其提升战斗力、促进消防部队实战化训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强化和规范各级党组织的议训实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新时期消防部队实战化训练的特点,探索适应本地实际的实战化训练之路,形成主业主抓、主官大抓、上下合抓的良好氛围,把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真正立起来、落下去。
(二)强化战训人才培养这个关键点。基层指挥员作为实战化训练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于实战化训练能否取得实效具有决定性作用。努力提升基层消防中队指挥员组训能力,是新时期基层消防中队实战化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一是要配齐配强基层中队指挥员。在配备中队干部时,要着眼于时代发展和战训队伍建设需要,既要着重部队成长的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又要注重培养地方大学生干部。这样不仅有利于传承部队过去优良的训练作风和传统,也有利于保持组训队伍的活力,形成能力互补。二是要完善战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对新调入的指挥员结合岗前培训,采取系统授课辅导、举办技术讲座、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补充相关知识,打牢基础。加大在岗指挥员科技练兵力度,紧贴现有装备、实战要求和本职工作,培养一批能够驾驭更新换代的装备、善于用科学手段组织训练的科技练兵新型人才。要注重后备背人才培养,有计划地安排年轻优秀干部到任务繁重和条件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积累经验。三是要建立健全人才保留机制。要完善当前管用好用的政策,使基层带训人能够工作安心、干事有劲。挑选消防指挥、核生化等专业的地方大学生和部队院校毕业生,重点向战训岗位定向培养,储备专业知识人才。落实战训干部职称评定,培养具有中、高级灭火救援专业技术资格的专家骨干人才,建立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均较高的组训队伍,为实战化训练开展服务,也为灭火救援战斗服务。
(三)找准改进训风这个切入点。实战化训练更注重战斗意图的体现、注重灾害事故现场的还原、注重实战技战术的锤炼。开展实战化训练必须改变统训练项目追求速度、内容固定、训练方式程序化的训练风格。一是要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习主席强调指出,“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炼什么”。就消防部队而言,最需要的就是灭火救援战斗力,一切的训练方法、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此服务。因此,我们应坚持用战斗力的“天平”来衡量,用打得赢的标准来检验,排除一切注重“练为看、练为考”的训练项目和方法,紧贴实战。二是要注重训练质量。在强化体能的基础上,突出技能和智能训练。总队、支队应树立“体能训练注重达标,技能训练注重程序,智能训练注重综合评定”的考核导向,增强基层中队开展实战化训练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训练基地大型模拟训练设施,把未来可能发生的火灾及其灾害事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出预先的设想和模拟训练,使训练更贴近实战。三是要敢于创新。实战化训练本身就是对消防部队训练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应把改革创新精神融入始终。依托高科技设施和技术,将科技手段融入训练监控、火场仿真、辅助评估和综合保障等环节,营造逼真的摸拟火场,是训练更加严格规范、贴近实战。
(四)夯实训练保障这个支撑点。实战证明,先进的、强有力的装备能生成战斗力,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灭火救援将事倍功半,甚至付出惨痛代价。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火灾形势和救援现场,技术装备上的优势体现的十分明显。因此,配齐配强先进的训练设施和器材装备并熟练掌握其性能,是提升部队实战训练效能,最终提高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有力支撑。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训练基地建设。结合本辖区灾害事故类型,作战对象特点建设针对性的固定和移动模拟训练设施,着重建设具有真火模拟训练功能的设施,使训练基地设施进一步贴近实战、服务实战。二是推进推广基层中队训练塔改造。《全省消防部队多功能训练塔改造工作推进会》精神,推广湖州训练塔改造经验,使其具备初级破拆、排烟、供水、自动喷水系统等功能以满足日常训练需求,拓展营区内训练场地功能,实现由单一的体技能训练功能向常规灭火救援技能、战法训练及心理拓展训练等多功能方向转变。三是要配齐配强消防员训练装备。通过器材装备的更新换代,促进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训练资源的不断优化、训练管理的不断完善和训练效益的不断提高,使军事训练走上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四是要完善等级考评机制。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立足现有岗位,对基层中队官兵实行等级消防员训练考核制,落实专岗专训、专训专考,并将等级考核结果作为中队官兵晋级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