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之“最”:悲痛与感动并存[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4:1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汶川大地震之“最”:悲痛与感动并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汶川大地震之“最”:悲痛与感动并存》。

第一篇:汶川大地震之“最”:悲痛与感动并存

中新社五月十七日报道,“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已经进入第六天,这场“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灾难,因为中国政府、军队、人民“有力、有序、有效”的奋战以及世界各国的关心和援助,给正处于巨大伤痛之中的灾区人民带来了一份的温暖和感动。

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灾害--十六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接受部分中央媒体采访时说,无论从破坏性,还是从波及范围来说,四川汶川地震都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超过了唐山大地震。

截止十七日下午二时,震灾已造成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一人死亡,近二十万人受伤。

受地震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现在还无法完全统计,但在今天下午四时,农业部公布的消息称:灾区已有五十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大量在田夏收作物无法收获。几十万亩农田被毁,预计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亩水稻被迫改种旱地作物。农村劳动力和农业生产力损失严重……

从交通运输部网站今天提供的一个信息中也可以窥斑见豹: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汶川地震造成全国公路基础设施损失已经达到一百三十亿元。

中国军队刷新抗灾历史纪录--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调动最强力量投入救灾,到目前共出动超过了十四万人的兵(警)力,涉及各大军区和武警部队,包括二十余个专业兵种,规模之大,专业之全,均创中国军队抗灾的历史纪录。

最大规模的空中救援行动--截至十七日凌晨,本次抗震救灾行动共动用直升机九十九架,飞行三百多架次。空军司令员许其亮称,这是空军史上同时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反应速度最快的非作战空运行动;

五月十五日,国家减灾中心首次使用无人飞机在北川县城航拍,获得清晰的灾区照片;

目前,来自全国的三十架民用直升机担负投放救援物资、运送伤员的任务,成为中国民航史上征用直升机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救援行动。

首次有外国救援队参与救灾--十七日中午,日本第二支救援队抵达青川,这是地震灾区迎来的第五批国外救援队伍。

目前,地震灾区共有来自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和韩国四个国家的救援队。外交部新闻司参赞李文亮表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外国专业救援人员参与救灾。而在十六日凌晨抵达四川的三十一名日本专业救援人员,成为第一批进入地震灾区的外国救援队。

捐赠最多、最踊跃--截至十七日下午一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六十点二三亿(其中捐款五十一点八三亿),而在一天前,这个数字还是三十一点七五亿元(其中捐款近二十八亿元)。

来自中国红十字会的消息称:从五月十二日地震发生后,自发到红十字会捐款捐物的单位和个人排成长龙,令人应接不暇。

中国民政部官员说:这次全国范围的赈灾行动,其发应之强烈迅速、捐赠款项之巨大,增长速度之迅猛,都堪称是“前所未有”。

截至十七日上午六时,铁路已经开行抗震救灾专列二百四十七列,将满载着爱心与温暖的救灾物质运往灾区。

为灾民献血也成为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自发行动。据来自卫生部网站的消息,截至十七日零时,四川省各灾区血站血液库存总量超过三百万毫升,未出现供血紧张状况。全国各备战血液中心库存仍然充足。

最为庞大、最让人放心的医疗队伍--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下午宣布,截止十六日晚八时,在四川省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治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共三万四千人,出动急救车辆一万两千八百六十七台,各类医院收治伤员十一万多人。目前,灾区没有重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

最先抵达震中的部队--十三日深夜十一时十五分,王毅带领二百名先遣队勇士,历经二十二个小时,徒步强行军九十多公里,成为第一支到达震中汶川的救援部队。

最快被打通的地面“生命线”--十五日晚九时三十分,救援队终于打通了通往汶川的第一条公路──从理县进入汶川的西线,为进入震中抗震救灾开通了第一条地面“生命线”。

以上这些创纪录的数据还将不断被刷新。透过这些冰冷的数字,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颗和灾区人民共同跳动的心──面对灾难,我们在伤痛中感动,在心酸里欣慰。

第二篇:汶川大地震给我的感动

汶川大地震给我的感动

——2011级2班陈柳杉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震波摇动了大部分的中国国土,震魔使成千上万的人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中,震魔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在这山河同悲,日月共泣的同时,许多感人的故事也在发生着。

年过花甲的温总理辗转在重灾区指挥救灾,反复强调: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他爬上残破的断墙向灾民喊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决不会放弃。”他通过废墟的缝隙着急而心痛的鼓励受困的孩子:“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你们一定会得救。”他默默地为死难的老百姓三鞠躬„„不眠不休的温总理步伐快捷地穿梭于抢救现场、避震人群、幸存孩童的中间,为灾民传递着勇气和信心。

一位热血军人在余震中,战友不让他进入废墟,他指着身上的迷彩服说:“记住,一个兵,穿上军装的时候,就不再是你老子的儿子!你老婆的男人!你是老百姓的儿子!国家的男人!国家的军人!”然后向亲人所在的城市方向敬礼:“别恨我,我是军人!”余震使废墟二次坍塌,他把伤员压在身下,自己却受了伤。7小时过去,他醒过来,拔下针头再次冲进了救援的队伍。废墟上,他看到随自己部队的女军医在搬运砖头。上去就是大骂:“谁让你到这来的!混蛋!告诉你!男兵没有死绝之前,女兵都给我滚回去!你是医生!你的战场是手术台,不是这,退下去!”又转身喊:“男兵!上!”

一个26岁的青年,名叫陈坚,在废墟下被压了70多个小时,无法动弹。他深情地对救援人员说:“我不想我的小孩生下来就没有父亲。我要坚强,我一定要坚强,我必须要坚强,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对亲人的牵挂激起了陈坚强烈的求生欲望。7个多小时之后,陈坚被抬出,但生命的火焰由于震魔的摧残慢慢地熄灭了。他是那么乐观,那么坚强,离生的希望曾经只有一步之遥。他生前的那些话,仍能让人感觉到珍爱生命的顽强。

谭千秋,德阳市的普通教师,在坍塌的教室里救出了4名学生后献出了自已宝贵的生命。命悬一刻之际,他张开双臂,用文弱的背脊无悔地迎向沉重的水泥板,象一只展翅护犊的雄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的学生。这关键时刻的勇敢,使教师的精神、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伟大得到丰盈和弘扬。

国难当头,人们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位乞讨老人,头发花白,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端着一个缺了边讨饭碗,走向募捐点,哆哆嗦嗦地掏出皱皱的5元钱,用力展平后,放进了募捐箱。几个小时后,老人又一次出现了,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这次把所有的工作人员给惊呆了。老人说:“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成一张一百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

这一幕幕,感动着我,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魂,强烈地升华着我的心灵。

经历了这样的感动,我们会更加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经历了这样的感动,我们会带着英雄气概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经历了这样的感动,我们会更加坚强,珍爱生命;

经历了这样的感动,我们会天塌地陷不动摇,坚守责任更坚定;

经历了这样的感动,我们会更加坚信,人间有大爱,处处有善良!

第三篇:感动与快乐并存

感动与快乐并存

——夏令营实践培训反思

郭棋慧

5天的夏令营实践培训已经结束了,六年的教学生涯里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几年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我看到过很多同事在开始教学生涯的前几年都是斗志昂昂,几年之后,他们遗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平庸地在教师岗位上工作;我也看到这样的同事,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于是再也不前行,似乎这就足够了。而我也是属于其中的一种。我是带着激动和担忧的心情参加了这次培训。回想这短短的几天,在那纯真的世界里,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我。重新找到了方向,在感动与幸福中与孩子们快乐成长。5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词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原来教师还可以这样当„„

一、学生带给我的感触。

当我背着行李走入厚外的大门,所看到的孩子总是能主动的向你问好行礼,在准备出发时,孩子们能自觉地排队、放行李、上车一切是那样井然有序。到达了目的地,我所带的小队有12个人,张玲老师负责7个男生,而我负责5个女生。在我的想象中这些孩子个个家庭条件都很好应该是生活自理能力会相对更弱一些,可是他们拿着重重的行李没有一个喊累。到了寝室组织他们打扫卫生,他们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当我发现忘记了带抹布时,林涵孜就用自己准备好的二条毛巾拿出一条做抹布,而且更让我感动的是她没有先抹自己的床而是先帮别的孩子抹完后再抹自己的床。这种小小年纪就懂得奉献,就懂得先人后己的精神不由让我感叹。接下来几天教她们洗衣、叠被、叠衣服她们都完成得有模有样,篝火晚会,搭帐蓬、过河搭桥、农场寻宝他们的阳光、自信、多才多艺、动手能力强、能吃苦、善于观察思考,在农家结队子的过程中他们的彬彬有礼,我都尽收眼底,感叹在心。同时也让我深思,有一句话叫“透过现象看背后。”看着这些孩子让我想到了厚外的领导、老师们育人的艰辛付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这些孩子们具备这样的素质,也真正印证了厚外的教育理念“既要学习成绩好,更要综合素质高。”

二、领导及这个团队带给我的感触。

走进这个团队,我觉得有一句歌词很形象地形容了厚外这一群体,这句歌词是:“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我想这句歌词也是这个团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每一位厚外教师的要求吧。每天我们总能看到一个个忙忙碌碌中还关注细节的领导们。见到每一位学生亲切地叫出孩子的名字,只要有孩子不舒服第一个到场处理,弯腰拾起一些细碎垃圾的钟校长;学生打热水陈校长寸步不离的守着;不停巡视关注学生动态、教师动态,我们所有的举动、性格特征了如指掌的吕校长;深入学生当中手把手地教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的卢校长等。看到他们的每个举动,我的内心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从他们中我看到了那份对学生的爱及做教师的责任。在去农场的路中,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加上天气炎热有个别孩子有些掉队甚至想放弃,这时黄老师就用一些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并讲一些有趣的事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路上孩子们和老师们又是玩脑筋急转弯、猜谜语、寻宝,又是讲笑话,笑声及孩子们和路人问好的声音洋溢在整个队伍。一路上有的老师还跟孩子们讲解一些路边所看到的植物。在完成每一项活动时老师都只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从这些领导、老师的身上,我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当——教要讲方法,关爱学生要细致入微,教育还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老师还可以这样当——和学生既是朋友也是他们引路人。

在这一次的实践培训中,学生的可爱让我不由自主地去爱他们,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快乐!领导、老师让我收获了感动,我的腰扭伤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更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

一、自身素质、能力的不够,以后应该多学习。

二、这一次培训只抱着学习的态度,没有很好的把握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只想着尽快和他们融入一起,打成一片,却忽略了教师应该做到严与爱相结合。

细细碎碎,零零总总,这些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反思,其实感受良多,因为自己词语的匮乏,实在难以表达,可能很多培训的人都和我一样吧,只能感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鉴于此,我将在我之后的生活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语言丰满。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因为在这条道路上我想越走越远,虽然现在只是在起点上。但是我想会努力,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加油!

第四篇:四川汶川大地震最感人的故事大汇集

四川汶川大地震最感人的故事大汇集

1、教师谭千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为了四个学生,他张开了双臂

“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她的丈夫、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保住了4名学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说,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恸哭失声……

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中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记下了这一切。

2、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已经泣不成声。

3、用自己的身体为娃娃撑起生命的天空

救助人员发现时,她已经死了,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的变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后来,救援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奕奕地清理开她身上的废墟,从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娃娃完好如初,还在安静的睡着。医生准备给娃娃做身体检查,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中间传递着,每个在场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4、年轻的母亲临终喂奶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奋力挖掘,寻找幸存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人们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正在不停地吮吸,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亲密地贴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人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娃娃立刻大哭起来。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悲恸。“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救援医生龚晋掩面而泣。

5、感人!男子摩托载亡妻送太平间保尊严

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一组图片,记录下中国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在一张图片上,一个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饱含深情,不忍将亡妻弃之野外,将其身体与自己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前往当地的太平间。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给妻子些许死后的尊严。英国媒体称,这是大毁灭后存在的人性象征。无数网友为这个男子的举动感动落泪。有网友对他的一往情深感佩至深而赋诗,“娶妻入门背进门,同命相怜送君尘。欲哭无泪心流血,单车无助送归程。”

6、父亲把女儿尸体从废墟背出

5月15日映秀镇,一位父亲徒步将遇难的孩子背出。这个男子告诉我们,他叫程林祥,家在离映秀镇大约25公里的水磨镇上。他背上的人,是他的大儿子程磊,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地震后,程林祥赶到学校,扒开废墟,找到了程磊的尸体。于是,他决定把儿子背回去,让他在家里最后过一夜。

紧跟程林祥的,是他的妻子刘志珍。她不知从什么地方捡来两根树干,用力地拿石头砸掉树干上的枝杈,然后往上缠布条,制造出一个简陋的担架。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一言不发,只是有时候略显暴躁地骂自己的丈夫:“说什么说!快过来帮忙!” 担架整理好后,夫妻俩把程磊的遗体放了上去。可担架太沉,他们抬不上肩膀,我们赶紧上去帮忙。

“谢谢你。”她看了看我,轻声说道。原本生硬的眼神,突然间闪现出一丝柔软。在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7、孩子,我要怎样才能保护你

5月13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一位母亲在倒塌的废墟中,安慰仍被埋在里面的儿子,等待救援。(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8、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40多小时 3岁女孩终获救

5月14日,9时40分左右,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终于获救。在墙体倒塌的一刹那,母亲用身体抗着一面墙,拼命将女儿护在身下。宋欣宜的头还露在外面,眨着漂亮的大眼睛望着周围的一切。大连消防官兵发现了这个小幸存者,一个多小时后将其救出。

9、11岁哥哥背着3岁妹妹逃生

5月16日,当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出现在记者镜头前时,这个小哥哥已经背着妹妹走了10多个钟头。

5月16日下午5点,在北川县城核心现场,有一股从背后深山逃出的人流。他们的眼神充满对亲人的依恋,生怕再次分开。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半的妹妹张韩,非常吃力地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早上5点出发,已经走了12个小时了。小吉万说,他很爱妹妹。

10、地震灾区悲痛父亲跪寻女儿

5月17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北川中学高二八班17岁的学生熊文碧父亲特地从浙江温州赶回,找到女儿上课的教室后,跪寻女儿身影。

11、人民教师严蓉: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

小雯欣哭着“救—妈妈!救—爸爸!”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12、高一学生晏鹏 不顾危险舍生救同窗

---同窗情是每个人都会珍惜的感情,晏鹏的英勇行为,会让每个人更加珍惜这份感情!5月14日,武警消防战士将晏鹏抬出。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了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然而,在他进入教室后,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也被埋在了废墟中。

13、旅店老板刘光强 苦守一夜唤醒被埋旅客

风吹,雨淋,13号的都江堰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中。离地震发生时间已过去20多小时,旅馆老板刘光强苦守在垮塌的楼房前,一次又一次呼唤被埋旅客的姓名,竟然找到了旅客,在相互的安慰声中他们等到了救援……这样的奇迹,我们相信,仍会继续!

14、初中女孩清清 废墟中打手电筒读书

清清是汶川蓥华镇中学一名美丽好学的初一女孩,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她被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幸运的是她被救了出来,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15、抉择,为救儿子切断老伴尸体

是营救废墟下的儿子?还是要把压在儿子身体上老伴的尸体切断?一个是骨肉,一个是风雨同舟40年至爱之人。面对这样的抉择,68岁的老人王感强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作出了此生最艰难的选择:切断老伴的身体,把儿子救出来。最后,儿子虽然被抢救了出来,但没能挺到最后。儿子被救出来时,身上已经爬满了妈妈身体上的蛆。

地震后,老王天天找自己的亲人,直到两天后,他才找到了气息尚存的儿子。于是,他赶紧找来消防队员营救。在前天的营救中,消防队员面临难题:地形非常复杂,抢救难度很高,但消防官兵们还是坚持着。当营救步步为营的时候,却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老王已经死去的老伴卡住了儿子的身体,如果要救儿子,就必须切断老伴的身体。面对这样的选择,营救人员无法作出决定。老王老泪纵横,很短时间他就决定:“抢救活人要紧!”那位切尸体的医生安慰老王:“对不起,我们实在……”

儿子救出来了,老伴也成两半了,可最后,儿子还是死了,老伴的尸体也烂在废墟里没能抬出来。救援人员说这些事时,映秀镇边上的岷江水“哗啦啦”流个不停,像在替老王哭泣,也在替映秀哭泣,那一瞬间,一直自认坚强的记者忍不住把头转向一边……

18、李老师用身体抵住变形门框(学生日记)

北川中学初二4班全体幸存者

这一次地震,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也是这次地震,让我们班上的所有幸存者永远记住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李佳萍老师。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教室上李老师的政治课,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教室剧烈摇晃,同学们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老师大吼了一声:“快跑!”同时飞快地为我们打开门,拉着推着我们赶快往外逃。当时整栋楼房已经摇摇欲坠,给我的感觉是房子就要跨(垮)了。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逃出去,李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摇变形的门框,可一个人的血肉只(之)躯怎么能够承受得住五层楼的重量,李老师被跨(垮)塌下来的楼房压在了下面,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师还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来,学生们安全出来了,而李老师,我们伟大的老师却倒在了跨(垮)塌的房屋下,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要代表我们班所有的幸存同学,向老师表示最深切的感谢和怀念。谢谢亲爱的老师!李老师一路走好!

19、北川1名女子砸腿喝血亲手锯腿被困3天后获救

一个结婚多年仍不敢一个人睡觉的“胆小”女人,为何有亲手锯掉右腿的勇气逃生?是想见到儿子成才的母爱,支持着她!

龚天秀说):我们家在农业银行宿舍楼三楼。当时我午休刚起来,还穿着睡衣,正准备换衣服上班去。突然房子摇晃了一下,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房子又剧烈晃动。老公大喊“地震”,然后抓起一件睡衣一边包我的头,一边把我推向卫生间方向。我们准备向卫生间跑。但是还没有进去,楼就塌了。楼塌的时候,他一直用胳膊护着我。我们掉到了楼下。当时什么都看不到,全是灰尘。我们掉在一个夹缝里面。我右腿被一块楼板砸住了,神志还很清醒。老公一直死死地把我护在胳膊下。我说,你松一点。他说,我可能不行了,估计要死了。我说,我们现在安全了,你怎么说这样的话。我一摸他的背,全是血。他的头肯定被砸了。

他要我坚强点。我们还有一个娃,去年刚大学毕业。他要我把娃看严一些。要娃走正道。一足不慎,就全毁了。我说,我晓得。我们俩对娃一直管得很严。我会要求更严格一些。

我一直大声地喊他。开始他还答应,大概半小时后他就没有声音了。我就一直紧紧地抱住他。

第二天我看到一点亮光,就开始喊。使劲地喊。我的同事刘华清也被压在我上面的废墟里。她伤得不重。她不要我喊,要我保存体力。

当时想死了算了。但是一想到老公给我说的话,我就要活下去。我一直抱着他身子。我右腿已经不流血了,估计里面形成了血栓。后来我就摸了一块砖头,使劲砸右小腿,小腿被砸烂了,开始流血,然后我就把这只腿顶在老公的背上,血从他的背上流下来,我用嘴接着喝。当时被困在里面,我只能这样才能喝到血。

喝了一些血,有力气了,我接着喊。第二天我能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一有动静我就喊。喊一会喊不出来了,我就砸腿,然后喝一些血,接着喊。但是外面听不到。外面一点点声音我就能听到。我听到外面有人说,这里又垮了,那边又死了几个人。就是没有人知道下面还埋了人。后来麻木过去了,腿开始痛。要不是为了娃,我宁愿不出来,死在里面,也不愿砸自己的腿,太痛苦了。我是一秒钟、一秒钟地熬。

第二天估计快天黑了。我喊了一天,突然听到我们行长江山的声音。我当时一下子来劲了,拼命地大喊。我说,江山,我在这儿,我是龚天秀,快给我搞点水来。

第三天消防队来了。后来我知道,是陕西消防总队渭南中队的人,来了十几个人。他们在上面也不敢动。水泥板抬不走。先把一些小的墙渣搬走后,露出了盆子大一个洞。一个武警战士把头伸过来,我看到他了,还能碰到他的手。

是啊,后来他们找来锯子,把上面压的木头锯掉。但是我被压住了腿,出不来。我告诉这个战士,我把腿砸烂了,还剩下一些皮肉连着的。我让他去找把锯子,我把腿锯掉。

我是为了娃,我只要能出去,只要有一双眼睛能看到娃,我还有思维能管着娃就行了。把娃儿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俩一辈子的希望。

把皮肉锯断了,筋还连着。我又问他们要剪刀。后来他们递给我一把剪刀。前前后后弄了半个小时,终于把右小腿弄掉了。爬过一段距离后,战士就把我拉出来了。

我非常感激大家来救我。非常感谢来自全国的救援人员。我还想对正在遭难的乡亲们说,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勇敢,只要勇敢,能出来,一切都会好的。

【旁白】

龚天秀不知道,第三天他的儿子王涛已经从成都赶回北川,一直守在废墟附近。担心会影响龚天秀的情绪,王涛一直没出声。王涛说,当时消防官兵让他去找工具。他以为母亲是要把压住的衣服剪掉。直到母亲被抬出来,他才知道怎么回事。王涛还说,他小的时候,有人持火药枪抢银行,母亲没有退却,而向后门冲去呼救,歹徒开枪击中她。幸运的是,母亲未受重伤,坚持冲出呼救,最终歹徒被人们抓住。

20、初三学生马健双手刨4小时废墟救出女同学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现在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她说,地震发生时自己在3楼的教室上课。“当时化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我们跑,我们就争相往门外涌。”在走廊上时,她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噗的一下压在她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向孝廉第一次醒来,迷糊着没有知觉,但能从缝隙里看到外面的亮光,之后又没有了知觉。第二次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我那时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我想,我得看他们一眼再死。想到这里,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后来向孝廉又慢慢昏过去,马健就在外面喊:“坚持!坚持!”向孝廉再次醒来,发现脚和手都被压得严严实实,就对马健说:“你使劲拖,别怕把我的手和脚拖断,只要头不断就行。”

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他抱着我,我们痛哭起来。紧接着他就背着我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刚走到门口,先前我被压住的地方旁边一堵墙壁突然倒塌。如果晚几分钟,我还会连累马健,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21、女子被困216小时获救吃蚯蚓野草维系生命

21日下午2点半左右,生命奇迹再次上演。在一名逃出工人带领下,一架海事救援直升机来到巴蜀电力金河电站引水遂洞工地,救出14名被困在此的受伤工人。其中,38岁的女伤员崔昌会独自被困在临时工棚附近。由于没有食物和水,为了不连累两名没受伤的工友,她“逼”走了他们。此后,她靠一个梨子、蚯蚓、野草和尿液维持生存。

22、两只小狗陪伴被埋老人撑196小时

20日17时许,经过救援队员1个小时左右的营救,被两块大石卡住195小时的60岁老太王友琼被救出,昨日,老太太苏醒并可以进食。据悉,两只小狗在整个救援行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地震时,王友琼从庙里没跑几步,就被泥石流冲到牡丹坪,后来又被山上震落下来的石头砸中,卡在巨石中无法动弹。后来庙里一名老住持告诉解放军,牡丹坪可能有人被埋,直到前晚被救出来时,王友琼被卡在石中195个小时。据救援官兵说,在他们救王友琼时,现场有两只狗,一直在远处看。王友琼获救后称,这两只小狗在她被埋的数天里一直守护着她。据了解,其中一只小狗一直在舔王友琼干裂的嘴唇,另一只牧羊犬则舔去她脸上的血迹。在老人被困的几天内,这两只小狗一直守在旁边,不时舔舔老人的手和脸,时不时还叫几声,正是因为它们的叫声引起了住持的注意。

对于这个细节,王友琼的儿子曾令华表示,母亲从未养狗,也未带狗进山,他也不知道狗是从何而来。

23、北川县长地震时高呼:党员留下学生先走

5月12日下午,北川县青年创业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500多人将会场挤得满满当当。2时28分,地下传来一阵强烈的震动,伴随着玻璃石块的大量下落,与会者突然意识到:“发生地震了”!震感越来越强,危险越来越大,求生的本能让台下的所有人纷纷离开座位,朝门外飞奔而去。而会议室只有2扇小门,无法满足数百人同时撤离,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踩踏危险。

经大忠猛地站了起来,大声吼道:“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8分钟后,他才带着其他干部跑出濒临倒塌的会议室,投入到紧急的抢险救援中。此时,飞沙走石,县城一片狼藉,四处都能听见呼救声。经大忠立即带领幸存者挨家挨户地搜寻被埋群众。

24、12岁女孩地震时拽断自己胳膊为同学让路

天津市支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员医大二院骨科医生景成伟、李立军说,医大二院护士王莉、杨丽娜看护的病区中,有位名叫白乐潇的12岁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

25、男子地震中骨折忍痛7天把治疗机会让与别人

地震发生时,整个房子都在晃动,他恐慌万分,便从6楼往下跳。等送到绵阳骨科医院后,被诊断为双脚骨折。当时,刘先生看到该医院伤员严重饱和,而且很多伤员受伤情况很严重,药物也紧缺。“有的胳膊、腿骨折了,有的脸部受伤,有的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而好多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赶来,无私地帮助这些病人,我很感动,希望自己能节省药品和床位,让更多的、更严重的伤者先接受治疗。”他和妻子商量后,便忍着剧痛买了帐篷离开了医院。在临时的家中,他每天每夜都要忍着巨大的痛苦,有时候脚疼得直冒冷汗,但是他一直忍着,只为了那些比自己更需要治疗的伤员。直到地震过了7天后,他妻子得知该医院的好多伤员要去重庆接受治疗,有了床位和药品,他才去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后来因为病情延误,他要做手术治疗。便和其他伤员来到了西京医院接受治疗。

26、女职员救灾中过度劳累殉职

5月20日,连续抗灾180多个小时的绵阳市小浮桥派出所民警唐勇军接到家中电话,谁知竟是一个噩耗:他的妻子——绵阳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齐羽累倒在抗灾工作岗位上,抛下他和年仅6岁的女儿,永远地走了。这位34岁的硬汉半晌沉默不语,随后再也难忍伤悲,泪如泉涌。夫妻两人同在抗震一线,他怎么也接受不了爱妻离去的残酷事实。

地震发生后,唐勇军受命到南河体育中心安置点维持秩序,并负责辖区的治安巡逻。齐羽所在的福利院在地震中遭到了一定破坏。为了180多名孤寡老人和儿童,长期患有心脏疾病的她立即赶到了福利院,和同事一起组织自救,安置好孤寡老人的临时住所,同时积极接收安置来自北川的受灾群众。来不及回家的齐羽给父母打电话,让老人照顾一下6岁的女儿。同在一座城市的夫妻俩,每天只能通过电话报平安。20日那天,太过劳累的齐羽突然晕倒在工作岗位,同事立即将她送往医院抢救。可她仍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闻知妻子去世的噩耗,连续执勤180多小时的唐勇军再也无法强忍眼泪。在处理完爱妻的后事后,唐勇军婉拒了领导让他休息的建议,主动提出再回到抗震救灾一线去帮忙,“我妻子倒在抗震一线,未完成的工作,就由我来继续完成吧。”

27、曲山小学英雄小刘畅救出全班同学命

当时刘畅所在的2年纪3班有40多个人,没有老师在教室。刘畅回忆到当时感觉到教室在动,什么都没想,一下子起身往外跑。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都开始往外跑,大多数同学因此在这次巨大灾难中逃生。事后刘畅的父亲刘文波回忆,曲山小学大约有12个班,每个班40多人,总共有500多人。全校在这次地震中总共逃生40多人,而刘畅的班级在他的带领下成功逃生30多人。

28、许广平孙侄女地震时勇救学生被埋牺牲

“5·12”地震发生那一刻,她离出口最近,只要冲出去10米,她就能活下来;可是……地震发生时,很多学生因为慌乱,都搞不清方向了……意识到是地震后,正在办公室的她奋力将身边两名正来跟她拿资料的学生推出门外,一边大喊“地震了,快跑!”一边拽着两人往楼梯口飞奔。到了楼梯口,她再次把两人往教学楼门外推,并嘱咐:“你们快跑。”之后,她便转身回到二楼楼梯口,一直站在那指挥其他师生疏散。“因为事发时教学楼内还有几百名学生正在上课,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在二楼的教室里。”十几秒后,操场上安全撤离的学生们目睹了那心碎震撼的一幕:教学楼剧烈摇晃,在许念华和最后10多名师生还没来得及冲出来的时候,“轰”的一声巨响,整幢建筑物像积木一样塌落成一片。最后10人没能逃出来,其中有一个,就是她。被深埋废墟的那一刻,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

她叫“许念华”,绵竹东汽技工学校汉旺校区的一名老师。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她是许广平的孙侄女。如今,许念华的丈夫仍在绵竹东汽厂“坚守岗位”,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则随外公许锡念及外婆,来到广州“投亲靠友”。昨日,年近七旬的许锡念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得非常坚强。虽然痛失爱女的他在讲述那段回忆时,曾一度克制不住,捂着胸口放声大哭,但很快,老人家便收敛起自己的伤感,坚定地说,当老师的就该把生留给学生,把死留给自己。“许念华应该这样做!如果不把学生生命放第一位,她就不配当老师!”

29、铁军救灾部队行军达体能极限提前12小时抵震中

5月13日凌晨4时10分,红军团向汶川震区开进。1200公里的行程,红军团仅用了24小时。14日凌晨4时,全团官兵到达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由此徒步向汶川重灾区映秀镇进发。负重三四十公斤重的背囊和物资,行走在塌方不断的山路上,地图上30公里的距离,落到脚下却超过了60公里。官兵们开始和自己的体力及意志展开较量。9小时后的14日13时,红军团官兵顺利到达震中映秀镇——这比预先方案提前了12个小时!立即投入到救灾行动当中。当天15时30分,成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从映秀镇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众称为“死亡之谷”。16日9时,在团长黄长清的带领下,向“死亡之谷”挺进。行至7公里处,突然遭遇山体大滑坡。正在行进中的红一连官兵赶紧隐蔽到一块大石头下。霎时,大大小小的石头从他们头顶呼啸飞过。关键时刻,黄长清接过“党员突击队”的队旗,站在了塌方的路上,组织战士们单人快速通过。

岷江上一条长200米的铁索桥,是通往银杏乡的必经之路。过桥时,上下各一根铁索,手里攥一根,脚下踩一根,不带负重通过已是摇摇晃晃,如果落下江去则绝无生还的可能。当“铁军来了!”的大旗飘扬在灾区的废墟上时,现场群众激动得泪流满面。

第五篇: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对比分析

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对比分析

从唐山大地震到5·12汶川地震的改变,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是一条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党对人民的关怀,感受到党在危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如何的重要,而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在曲折中发展。在这两次地震之间的三十多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变化。

一、经济层面

经济能力的增强,物质基础的坚强后盾,使中国在30年后再次遇见地震的时候,能够临危不乱,有强大的应急措施给予最及时的救助,包括物资、资金、军队的补给,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发展。

1、地震应急处置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行动

2008年我国大陆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87次,是1950年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是二十世纪以来年均的4倍多,是2007年的15倍;汶川地震余震截至1月10日已发生42262次。全国东北、华南、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均有地震发生,有14个省区发生4级以上地震,7省区发生了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少震的贵州省12月26日也发生了4级地震。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强震19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前8年的总和;汶川8级特大地震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国务院各部门和单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为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地震发生后,地震局13分钟即完成了地震参数的测定并迅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及时通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单位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迅速集结力量,共出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4.6万人、民兵预备役7.5万余人、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2.8万余人、地震及矿山等专业救援队伍5200多人,各种飞机7300多架次,科学高效实施救援。外交部、商务部、地震局、台办、港澳办等积极协调境外援助、救援队和医疗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2、国防力量的增强

国家地震救援队的救援行动体现出几个特点:(1)、反应快速。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组成单位迅速投入战备,在接到上级正式命令后不到2个小时,全队人员装备物资在南苑机场集结完毕。在地震发生不到12个小时,救援队就已赶到都江堰中医院和聚源中学2个重灾点投入救援。在参加的历次国内外救援行动中,本次救援行动出动的人数、携带的装备物资数量和抵达救灾点的时间都远远地刷新了纪录。在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救援队与时间赛跑,先后转战3个城镇,成功救出39位幸存者,为此次救援行动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救援队的组织严密、纪律严明、作风顽强、反应快速。(2)、善打硬仗。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在遇到最紧急、最困难、最危险、最艰巨的救援任务时,温家宝总理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先后指挥国家救援队到都江堰中医院、聚源中学、东风汽轮机厂、映秀镇开展救援,并亲临都江堰新建小学救援现场指导营救行动。救援队坚决按照总理指示,指到哪儿打到哪儿,在聚源中学、在东风汽轮机厂、在东汽中学、在映秀镇,哪里最危险、最困难,哪里就有国家救援队的旗帜。救援队员冒着不断的余震和二次倒塌的危险,积极营救幸存者,特别是在非常危险的环境下,在东风汽轮机厂叶片分厂成功营救出3位叶片制造方面的权威专家,圆满完成温家宝总理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在实战中树立了国家队善打硬仗的良好形象,赢得灾区政府和人民的赞誉。(3)、科学施救。救援队坚决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科学施救”的指示精神,始终把战胜灾难的坚强意志与科学救援的理念结合起来,全部都是采取边支撑、边掘进的方法建立安全通道,确保废墟的结构安全,保证在救援过程中不会对受困者造成二次伤害,保证队员不受伤害。在东方汽轮机厂叶片分厂办公楼,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救援采取按图搜索、人机结合、建立防护通道等方法分步实施,尤其是在营救第一名幸存者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吊车建立A字稳定支撑,利用钢管为幸存者和救援人员建立安全防护通道,在经历两次强余震后,幸存者和队员在二次坍塌中没有受到二次伤害。在营救肢体被压埋的幸存者时,救援队在救出前对肢体进行止血处理,有效地预防了挤压综合症导致的死亡,同时救援队坚持医疗贯穿救援全过程,在营救的同时,不间断地开展心理安抚工作,对于一些被压埋时间较长或体质虚弱的幸存者,早期进行医疗干预,保证了救援的成功率。在这次救援中,没有幸存者在救援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4)、坚持不懈。在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过去后,救援队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放弃不抛弃,继续坚持积极救援,并又成功营救出10位幸存者。其中4名幸存者被压埋长达125小时、144小时、145小时和164小时,特别是5月19日10时42分在北川县城成功救出最后一位61岁的幸存者李明翠老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黄金救援时间过去后,随着幸存者生命体征的变弱,搜索难度加大,国家救援队充分发挥犬搜索优势和营救技术优势,协助其它救灾队伍搜索确认10名幸存者的埋压位置,指导营救出13名压埋时间超过80小时的幸存者。

二、政治层面

1、政府政策的改变

5.12汶川发生了举世属目的大地震,死伤惨重,全国人民为之至哀,并行动起来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当中。我们发现中国政府在对应此一重大事件时发生了四个发面的变化。

第一,从治理政治转向行销政治。1998年长江发生百年未遇的大水时,时任政府总理的朱容基也是同一时间赶到并以他一贯雷厉风行的作风指导抗洪抢险当中,中国人对此是激动不以,但没有感染外国朋友。今天温总理不仅让中国人民为此落泪,同时赚来了不少外国朋友的眼泪。

中国政府在处理3.14拉萨事件中由于不被外国朋友理解导致外国人对中国政府一面倒的批评和杯葛,中央政府面临国际形象危机管理,只能以扇动民族主义来稳住镇角。5.12大地震中国政府改变以往神秘做法,以开放性做法即全透明地公开此次大地震,邀请各国记者采访,接受外国援助,把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变成行销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和对人权的关怀。此举赢得了举世尊重和一片赞扬,两年月来中国政府饱受批评之声消失带之以赞扬。可见外国人也不是向有些人说的专和中国作对为荣。

第二,从封闭做法向开放做法转变。人活在世界上,避免不了自然灾害的侵害,天灾是无法避免。人组织成一个共同体就是为了应对单个人无法应对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面对自然灾害时人们第一行动是互相帮助,政府救助,谁会想到闹事。

隐瞒重大自然灾害,美其名曰“消除不稳定因素”。不知是谁发明的这一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不进人情也于事实相背。隐瞒重大自然灾害既然刻意隐瞒自然知道的人少,知道的人少就没有办法大规模地救助,同时知道的人也背上了政治不正确就是有心去救助也不敢去救助,于是受害人得不到帮助只有独自承受灾害,活下来的人对此定会份份不平,反而增加了不稳定因素。救助受害群众这不仅拉进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也赢得了合法性,何乐而不为。

中国政府透明处理汶川大地震,邀请各国记者采访不仅没有带来不稳定因素反而大大增加了受灾地区和全国的稳定,也为政府在中国人和世界各国面前赢得了美誉。反观缅甸连一向不轻意批评会员国的联合国秘书长也加入了批评行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缅甸会进入不稳定国家之列,而没有人会担心中国。

第三,从一家之事变成国际之事。中国政府不仅连篇累牍公布各国捐助,捐款数量,而且开篇辟地第一次公开呼吁外国捐助,这是生活在中国进50年难以想象的转变,回想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们拒绝外国帮助,有多少可以存活下来的人因缺少救助而无法活下来,这对人性是多么大的悲哀。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人性。

生命之有一次,生命自高无上,我们可不可以放下莫须有的地缘战略,政治情愿在灾害面前全世界人共同面对,共同感受,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感受到了自己宣传的理念并身体力行之。

西文国家没有火中取栗攻打中国,中国政府以自己的行动饯行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负责任大国首先是对自己的国民负责,一个不对自己国民负责任的国家又何谈对世界负责任。

第四,从官员政治转向全民政治。此次大地震,全国人民踊跃捐款达到史无前例的100多亿,这从财政上就参与了政治。从发生地震时起各行各业人物踊跃提意件,出主意,中央政府对此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著名的有扬均恒先生提议让外国人来帮助救助,胡星斗先生提议全国哀悼三天,中央政府对于这些提议不仅没有拒绝反而采纳。这些人士一个都不是政府人士而是民间人士,从以上两点可知中国政治以向全民政治行走。

2、政府反应更迅速

32年前,唐山发生特大地震灾害;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这两次抗震救灾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

(1)、唐山大地震后6个小时中央才得到准确报告

(2)、汶川大地震后胡主席马上作出重要指示

“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开滦煤矿基层干部李玉林等人,冒着余震,顶着风雨,驾车飞奔6个多小时,才将灾情报告至中央。32年后的汶川大地震,几乎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国家地震局就获悉灾情监控报告,胡主席马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震后2小时,温家宝总理就飞赴灾区。”在教育交流中,警备区政委纪安卢的话引发了官兵们对两次抗震救灾变化的思考。

交流中,官兵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口气说出了两次抗震救灾的众多变化:部队开赴前线从“老解放”到直升机;搜救装备从耳闻目睹到生命探测仪;察看灾情从实地视察到遥感飞机拍摄传输灾区图片;报告灾情从用普通电话到卫星通信设备。

“32年前后两次抗震救灾中的反差说明了什么?”见时机成熟,纪安卢问道。发言中,许多官兵谈道:这些变化,来自于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于党的英明领导。

三、对外关系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抛出橄榄枝,希望给予中国人民帮助。但《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因:“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散发了这篇社论,这意味着中国委婉地谢绝了瓦尔德海姆提出的由联合国提供援助的建议。

1976年,中国依然处于极左思潮泛滥成灾的“文革”时代,当时许多人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国,别的国家发生灾害,我们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他们;而我们自己受灾,就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在这样一种社会和政治思潮之下,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无异于放弃自力更生的原则,乃至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向西方示弱。

再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积极向世界求助,而且乐于接受各国的帮助,让受灾群众尽早脱离困境。这样的大转变体现了在唐山大地震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不仅完全改变了对待国际救灾援助的原则和立场,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了接受和请求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的态度从被动到主动。1981年中国首次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时,并没有主动向国际社会呼吁求援,只是向联合国救灾署通报了灾情,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1987年,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明确了遇重大灾情可以通过联合国救灾署向国际社会提出救灾援助的要求,遇局部灾情而有关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主动询问,也可以表示接受救灾援助的意向。1991年,中国不再通过联合国救灾署向国际社会求援,而是直接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确立了此后遇灾主动寻求国际救灾援助的态度。

第二,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渠道从单一到多元。1981年,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渠道比较单一,国际援助物资基本上都要通过联合国救灾署或者国际红十字会才能进入中国。1987年,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渠道已经十分广泛,可以直接从国际组织、国家、国际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人获得援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向中国提供国际救灾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也不断增加。

第三,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操作手段逐渐规范化。1981年,中国尚没有任何有关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定。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的过程中,中国逐渐明确了相关部门在争取和接受国际救灾援助中的职责和义务,逐渐明确了对待不同程度灾情应采取的不同求援措施。解决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使中国对国际救灾援助的政策更为规范与完善。

今天,每每论及国际问题,我们听得最多的、各大媒体不厌其烦重复的一个词就是“全球化”。“全球化”经常指的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乃至文化全球化,而实际上救灾行动也具有鲜明的全球化色彩。灾害影响的跨国性、防灾减灾技术突破的跨国性、救援行动的互补性和合作性、救灾主体的国际性,都说明国际救灾行动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

回顾30年来中国与国际救灾援助的关系历程,会使我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更深刻的体会。30年前的历史条件、政治氛围、国际环境和人们的观念都不可能让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当自力更生被人为提高到极至的时候,闭关锁国实际上已悄然而至。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逐步解放,观念一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发现,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实际上既有利于国内救灾和重建,也有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

从国内角度看,国际救灾援助不仅是国际社会人道主义的体现,更是抵御灾害、减轻损失的需要,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可以有效帮助受灾地区抗灾和重建。多一份援助,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灾民少一份饥寒之苦;多一份救济,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伤病员能得到及时救治;多一份援手,就意味着有更多受到威胁的生命得以延续„„从国际角度看,中国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既表明中国重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借助一切力量减轻灾害对民众利益的损害,也表明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融入国际社会的开放姿态。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积极主动争取和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并不等于完全放弃自力更生的原则。相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而言,国际救灾援助毕竟是有限的,比如1991年华东水灾时,就有外国分析家指出,安徽重建家园至少需要9亿美元,而当时安徽接受的国际援助还不到5千万美元。今天,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当那个年代已成为历史,我们也必须赋予“自力更生”新的内涵——她蕴含的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但与接受外援并不矛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我们完全可以争取和接受国际社会的援助。

四、小结

发展才是硬道理。30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不断积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

因此,在事隔30年后的又一次大地震出现的时候,中国并没有只是处于慌乱,而不知道怎样去应付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军备力量,在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物资在第一时间送到,道路、通讯在第一时间打通,援救工作在第一时间进行,并一直不卸地努力着。所有的一切都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没有过去发展带来的今天的成果,或许今天的地震所带来了的损失和伤痛和30年前一样地悲痛。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如果不是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如果不是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发展,如果不是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援助,也许,在30年后的汶川地震的援救工作中,中国还是在孤军作战;如果不是对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思考,正确认识,或许,在30年后的汶川地震的援救工作中,中国还是选择自己来解决,而死伤、损失之惨重将不可预测。

由此,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对外开放,中国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国才能在发展和为难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援助。

下载汶川大地震之“最”:悲痛与感动并存[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汶川大地震之“最”:悲痛与感动并存[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