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冰雪灾害对我国电力建设工作的启示
冰雪灾害对我国电力建设工作的启示
华北电力大学高军彦
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经历了“多数地区为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这次罕见的冰雪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关于抢险抗灾工作及灾后重建安排的报告》要求,各省、各部门均要认真反思这次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总结抢险抗灾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就电力部门而言,应通过对这次灾害的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如: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完备电力应急保障机制等,提高电力系统的抗灾变能力,以便更科学有效、主动及时地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灾害,在反思中搞建设,在重建中谋发展。
1.着眼长远,研究制定今后电力工业建设的指导性指标体系 现在电力工业针对雨雪冰冻造成的灾害已经进入到全面的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当中,尽管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都于近日召开了应对重大自然灾难能力、电网设计标准相关会议,并分别编制形成了《中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技术规定》等5项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设计企业标准及《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指导意见》(讨论稿),以及评审通过了《电网建设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难能力的措施及实施方案》等4份研究报告,但是这些措施均偏重于此次灾害,是不是对今后各类灾害均有指导性意义,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制定系统、全面、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用于指导今后电力建设工作。在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和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此次灾害,更应该考虑到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不仅仅要考虑到灾害发生的频率,更应该注重深入分析灾害造成损失的广度和深度,并将其科学量化;不仅仅要考虑全国整体自然概况,更应该注重考虑和分析各省、各地区的具体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不仅仅要考虑到现阶段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相关政策,还应该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进步以及环境等因素对建设方案的影响。
总之,电力相关部门在规划电源建设、电网建设时,必须将电力系统专业知识与统计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考虑我国电力运行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反复论证,研究制定有效指导电力建设的指标体系,使我们今后的电力建设工作“有标可依、有规可循”。
2.提高应急预防措施,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面积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预案
工作原则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电力安全管理,落实事故预防和隐患控制措施,有效防止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协调发电燃料供给,规范电力市场秩序,避免发生电力供应危机;开展大面积停电恢复控制研究,制订科学有效的电网恢复预案;开展停电救援和紧急处置演习,提高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理和应急救援的综合处置能力。
各电力部门应该根据此次灾害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类灾害,以现行电力基本概况为基础,立足实际,放眼长远,采取和加大各项预防措施,切实保障电力安全,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例如,此次冰雪灾害中,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电力运营的实际情况,南方的用电保障在大雪严寒、水电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是通过火力发电来满足,电煤也就成为保证电力正常供应的核心能源。但是,由于电力中断和交通受阻,加上南方煤炭企业在这次大雪冻雨遭受严重破坏以及一些煤矿提前放假和检修等因素,使得煤炭供应局面一度吃紧。部分电厂电煤库存急剧下降,出现多省大面积拉闸限电情况。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对此做出了预防性建议,提出煤炭供需双方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夏冬之间煤炭供应不紧张的时候,搞好煤炭库存,如有可能把目前的15天库存提升到20天库存。再比如,电力部门为保障电力安全提供保障性的前期预防工作,应该变单纯的事后反应为事前预测、事中监测和事后归纳三者并重,建立和完善能源与电力的预测预警机制。
3.大电网格局下,适当发展分布式发电
众所周知,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储存于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储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已进入大电网、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阶段,六大区域电网已实现互联,网架结构日益复杂。实现区域间的交流互联,理论上讲可以发挥区域间事故支援和备用作用,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大范围交流同步电网存在大区间的低频振荡和不稳定性,其动态稳定事故难以控制,造成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大。另一方面,厂网分开后,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化,厂网矛盾增多,厂网协调难度加大,特别是对电网设备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
与常规的集中供电电站相比,分布式发电可以和现有电力系统结合形成一个高效灵活的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无需建设配电站,可避免或延缓增加输配电成本,没有或很低输配电损耗,降低终端用户的费用;具有小型化,对建设场所要求不高,不占用输电走廊,施工周期短,高效性灵活,能够迅速应付短期激增的电力需求,供电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
这次冰雪灾害,之所以对电力工业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的负荷中心没有电源点,使得电网在灾害面前大面积停电。而有了相应的分布式电源,如太阳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停电损失,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为大电网的黑启动提供电源。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大电网格局下,适当发展分布式发电。
4.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合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灾害,社会各界只有紧密团结起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坚强、具体的领导和指挥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灾救灾攻坚战中才能取得胜利。灾害重建工作也是如此,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密切合作,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效益。就电力重建以及今后的建设工作而言,电力相关部门应该与国家气象局、中国地震局等部门联合起来研究和制定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技术路线正确、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因为电力建设工作,特别是灾后重建不仅仅是恢复原有水平那么简单,必须依靠气象部门、地质部门等相关部门提供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类自然灾害具有科学预见性的材料和建议,紧密结合我国各省、各地区的客观自然条件,才能使电力工业建设方案的决策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因此,制定电力重建以及今后的建设方案必须从长远考虑,要具有超前意识、大局意识,认真考虑以后还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预防和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第二篇:韩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http://b2b.toocle.com2009年11月05日17:0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到信息化建设上。近20年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都成为了各国高度重视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对国家而言电子政务为其提供了一种以低廉的费用实现高速度、高透明度、高效率执政的有效手段,使政令可以更加畅通,使服务可以更加快速,使民主的政治方式得以更加完善的执行。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自2002年联合国发布的第一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开始,电子政务建设更成为全球的趋势。最新的《2008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务到整体治理》,从电子政务状况和公民参与程度两方面对联合国192个会员国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其中韩国排名第六,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亚洲国家,作为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的亚洲国家来说,这样的成绩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同时对于排名第65位的中国如何快速的提高电子政务水平也存在着借鉴意义。
1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1.1国家骨干网建设
(l)第一次国家骨干网建设
从1987年开始,韩国政府选择了国防、行政、金融、教育、公安、研究,五大重点领域,以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打造信息产业发展基础为目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家骨干网建设。在五大重点领域中确定了居民、房地产、雇佣、通关、汽车和经济统计这6大业务优先开展服务,到1991年底五大重点领域中的六大优先业务已经都实现了在线服务。
(2)第二次国家骨干网建设
从1992年开始,韩国开展了第二次国家骨干的建设。二期建设把行政计算机网络化项目分为需要优先开展和需要重点支援两项工作,并把公民福,邮电局综合服务、气象信息管理、海上货物管理、知产权信息管理、物品目录管理和渔船七个项目定定为先开展的工作;把经济通商业务、国际综合管理、农业技术信息管理、环保管理等作为重点支援的工作。1996年底政府对国税管理、护照管理、土地管理等个重点业务进行了在线管理。基本实现了政府行政电算机网络化的目标。
通过两次国家骨干网的建设韩国政府将原冲散的政府职能以业务为单位进行串联,实现了行政电算化网络管理。
1.2软环境的建设
(l)政策导向促进电子政务建设
1996年韩国政府制定了信息化促进基本计以“通过世界最高水准的信息化建设,在2010年术国发展成世界一流国家”为目标,真正意义上开如进行政信息化的发展。
1999年3月韩国政府出台了“CyherKoreaZI划,根据该计划,为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将重点于行政业务的信息化、改善民政行政服务、营造促月法和司法的信息化环境和建设灾害信息管理体系高行政服务水平。
1999年韩国政府为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形成的“数字鸿沟”,以所有忽视信息的阶层为对象推出J“全国信自北教育计划”,对全民进行信息化普及教育。
2001年1月30日韩国政府成立电子政务特别委员会,其宗旨是解决以往的以部门为中心的信息化进程中调节力度不够的问题,积极听取民间部门的意见,以“选定在2002年之前需要优先开展的课题并使其呈现效果”、“共享和连接已有信息资源,防止重复开发”、“把各部门的相关业务整合为单一项目”为任务加速电子政务的实现。
2002年4月韩国政府提出了“e一KOREA Vision2006”建设目标,即“通过信息化建设,显著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通过迅速准确的为公民服务、在线定制型服务和行政公开,在为公民创造参政议政的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府决策”。
到2006年韩国完成了行政机关网页构建,行政机关电子批示系统的引进,电子文件的传输,韩国政府门户网站提供多达500多个可在线执行的服务。其它各部门网站也有大量在线服务,如网上交税、律师考试结果查询,寻找朝鲜失散亲属等。韩国电子政务网站还具有很高水平的个性化功能,让用户管理自己的网上活动。此外,大部分站点提供PDF或无线接入,几乎所有站点都允许访问者订阅E一mall通知。韩国政府网站与用户的互动特色也非常显著。每个政府站点都在显著位置包含访客留言或论坛。在设计上,韩国网站色彩丰富的按钮对于导航的提示明确。总体上,韩国网站在保持以访问者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上,提供了丰富的特色。
通过提供各种电子民政服务,促进了网上信息提供和网上民政处理业务的发展。
(2)法律规范电子政务建设
在电子政务建设期间韩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1、《对公众机构的公众档案管理条例》
2、《数字内容管理条例》
3、《建立与运用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条例》
4、《关于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条例》
5、《缩小数字鸿沟条例》
6、《保护主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
7、《关于推进行政部门的信息化以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例》
这些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完善了电子政务法律体系,为电子政务的建设保驾护航。通过以上这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韩国的电子政务不单在短日,JI司内取得J”明显的建设效果,更重要的是韩国政府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以信息产业建设为导向的全民意识,加深了电子政务与公众间的联系,在此期间不论是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还是民间的信息产业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当时以及日后韩国电子政务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在各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韩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
韩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制定的电子政务发展方向是建立一个“无处不在”的电子政务,用计算机化环境提供周到的服务,强化公民和政府之间信赖关系,而且强化政府政策的基盘。韩国下一代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的改善方向要倡导以客户为主的服务方向;政府部门内部和政府部门之间无缝隙的合作和整合现有的应用系统,以使用者价值为主的服务及中央和地方政府联结为导向的服务;通过多种服务通道提供以使用者为主的选择服务和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2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是遵循着:办公电子化工程一政府上网工程一全面电子政务建设这样一条线展开的。
2.1办公电子化工程
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展了办公自动化(OA)工程,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1993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开始实施“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其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2.2政府上网工程
1999年,我国提出“政府上网年”的概念,并开始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以网站为重点的国内电子政务得到了很大发展。截止至现在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机关已经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级各类政府网站总数已经超过10000个。
2.3全面电子政务建设
前两个阶段的建设更多地是一种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意识的启蒙,直到2002年前后“电子政务”建设的提出,并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规划了“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建设重点,中国才进人了一个全面的电子政务建设时期。
3韩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同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发展迅速。我国与韩国地理文化背景都十分接近,在发展中也曾经遇到许多类似问题,了解韩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得出的有益经验和其建设过程中解决类似问题的有效方式,对加速我国今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3.1韩国各界对电子政务的高度重视
对于电子政务的必要性,韩国政府高层及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自韩国总统金大中上任,电子政务就成为了国家优先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项目。并且由总统亲自主持召开“信息化战略会议”制定国家信息化的最高决策、总理亲自决策、指挥、监督和制定相应的计划。在此后的10年间韩国各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本着“产业化虽落后但信息化一定要领先”的原则,举全民之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不单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同时也在电子政务意识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虽然也是政府主导型的电子政务建设方式,但是各级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视程度是递减的,很多地方政府甚至认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不过是一项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对电子政务建设必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在整个政府体系中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所以各地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进度差别较大。当务之急就是政府要通过一系列举措不单使各级政府认识到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也要提高全社会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参与的意识。
3.2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
韩国电子政务建设时重视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从建设初始便制定了信息化促进基本规划等等。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时候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造成了很多重复性的建设,例如很多已经建设完成的系统与即将要建设的系统无法共融必须要在新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的尴尬局面,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尽快建立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是当务之急。
3.3快速立法
伴随着韩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同步的在建立和完善,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政务的高速发展,避免了电子政务建设中要走的很多弯路。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则像一些学者指出的一样处于一种“无纲领性立法、无确定立法规则、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的三无状态,所以虽然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立法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着缺乏纲领性法律,立法层次不高等等不足。
3.4投资效益分析
韩国电子政务建设是由政府投资,投资过程中韩国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投资效益分析评价提高电子政务投资效益。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是由政府投资,但是投资过程中投资分散和投资效益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资料显示,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的网站难以打开,1/3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
21世纪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lT技术应用就如20世纪的蒸汽机应用一样,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本着“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原则,为了加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必须加速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作者胡延最 编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第三篇: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21胥彦玲 何 丹 吴晨生
12(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100037)(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100101)
[摘 要] 科技馆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体现和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为了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科技馆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外科技场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的发展现状,给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关键词] 国外科技馆 发展特点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57(2010)01-0057-5
Enlightenment from Overs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Construction
2Xu Yanling He Dan Wu Chensheng1(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Beijing 100037)
1
2(Beijing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101)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s the important window of showing a n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also the symbol of economical,scientific and technical,social and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In order to absorb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vers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this article sums up the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these museums,which can be observed by us as the mod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overse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enlightenment CLC Numbers:G26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3-8357(2010)01-0057-5
科技馆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成就及其作用,培养公共科技兴趣,满足公共的科技需求,提高公共的科技素养,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1]建设服务。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收稿日期:2009-10-29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协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1作者简介:胥彦玲,博士,助理研究员,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普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及科学普及,Email:yanling7722@126.com;
2何 丹,北京市科协科普发展中心主任; 1吴晨生,副研究员,北京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普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及科学普及。是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为了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吸取国外先进科技馆建设的经验,本研究在对国外40多个典型的、水平较高的、主流的科技博物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规律及趋势作了简单的归纳,以期为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2,3]1 国外科技博物馆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科技博物馆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注重利用科技馆来开展科普教育,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馆和科学中心建设高潮。
美国由于经济发达,人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频率较高,博物馆数量也很多。据统计,美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 400多座,其中科技馆数量达到200所左右,每年平均5个美国人中就有3人参观过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获取科学信息的人数比例为61%,仅次于收看电视新闻的情况。
英国政府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大力扶持科技馆事业。早在18世纪末,英国政府就制定了博物馆法,对包括科技馆在内的博物馆给予法律保护,确定其公益法人的地位。英国政府不仅斥巨资建立科技馆,而且每年为科技馆划拨大量经费,保证其运营。例如,伦敦科学博物馆每年的活动经费支出约为1 700万英镑,再加上两个连锁馆,共支出经费2 300多万英镑,其中85%以上为英国政府拨款。为向公众普及空间科学知识,英国千年委员会投资2 300万英镑,在莱斯特兴建英国空间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是英国开展非正规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科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2 000万人,全国拥有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完备的科技中心(科技馆)14个,平均140多万人就有1个科技馆,完善的科普设施为澳大利亚国民科普提供了先决条件。为解决偏远地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的条件,他们还组建了科普马戏团,定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示和演出。
日本共有博物馆1 382家,其中科学博物馆有400多个,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首推国立科学博物馆,创建于1872年,已有100多年历史,工作包括收集、鉴定、保管标本和科技史资料,并择其一部分展出,同时投入较大力量从事自然史和科技史研究工作并负责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活动。此外日本青少年教育设施共计1 264个,其中少年自然之家311个、青年之家405个、儿童文化中心75个,其他473个。可以看出日本的科普教育设施相当完善,在科普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日本经常举办的各类科普展览会与博览会也是日本进行科普工作的重要形式与场所。
总体上看,科技博物馆西欧有一定数量,美国相对较多,日本就其国土面积而言,密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发达国家,科技博物馆已深入人心,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观众量较为稳定,常年不断。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国外的科技博物馆已经在功能定位、经营管理、运行模式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营体制相对成熟稳定。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和科普,将博物馆提升到了文化产业的高度,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显著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科技博物馆也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通过种种政策鼓励民间机构对科技博物馆的资助。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国外科技馆的特点 2.1 科技馆的设计理念
国外科技馆包含综合科技馆和专业科技馆等不同类型,主要根据当地需要和投入决定,因此,他们拥有众多的大小不等的科普教育场所,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例如加州处在地壳断裂带上,大型地震时常发生,因此科技馆大多设置地震知识介绍和展示内容,教育人民认识地震、保护自己。国内科技馆大多内容雷同,突出地方特色有待加强。国外不同规模科技馆的常设展览规划也有所不同。国外较大的科技馆多按较抽象的大主题规划,然后再按较具体的小主题划分展区。因为大馆多是综合性的,涉及科学和技术的许多方面,直接从大主题到具体展品显得很凌乱,需要中间主题过渡,而最终的展区划分则都是按主题与学科结合的方式。而小馆内容少、支离破碎,不易构成学科,只能按专题直接划分,就像短期专题展览从来都按主题设计一样。
同样的展览内容,不同的科技馆可有五花八门的划分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最好让人看到主题或展区名称,就能大概知道其中的展示内容,起到应有的导览作用。主题过于玄妙是不应提倡的,那不符合大众教育的原则。科技馆的任务和最大特点就是把复杂、深奥和抽象的内容简单、通俗和形象化。
国外不同规模的科技馆对展览内容和环境形式重视程度不同。国外许多3 000平米以下规模的小型科技馆,多未重视所谓的环境形式设计。或许由于展厅面积小,要最大限度地把空间用于能使观众驻足、易于操作和受欢迎的展品上。而一些近年新建的面积大于10 000平米的科技馆,或许由于有充足的空间安置展品,需对众多展品进行规划、分区和营造氛围,因此较多地进行了围绕展品的环境形式设计,如日本科学未来馆和法国巴黎维莱特科技馆。
发达国家科技馆,无论大小,其教育对象多立足于本地区公众。但在公众年龄上,大中型科技馆与小型科技馆的设计有所区别。国外大中型科技馆,设计观众对象广泛,包括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的人。而不少小型科技馆,常专门针对少年儿童,这些馆几乎没有技术或高新技术内容,多为最基本的科学内容的趣味展示。如英国西约克郡哈利法克斯尤里卡儿童科技馆、日本的横滨等地的科技馆等。
2.2 展览及展品
科技馆的展品,不论美观与否和教育效果如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固耐用,展品完好率很高。国外有些科技馆如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和美国探索馆,有很多展品已连续运行了三四十年,但仍无明显破损。而我国科技馆的最大差距之一,就是展品破旧、损坏迅速,严重影响了科技馆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工业水平低、产品质量普遍较差有直接关系,但也有科技馆本身的因素。
国外科技馆很少设置特效电影,美国和西欧的许多科技馆未设置穹幕影厅,虽然日本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有穹幕影厅,但主要是为了放天象节目,不少科技馆本来就是从天文馆发展起来的。有时由于经费紧张他们宁愿停放穹幕电影,也保留天象节目。国外科技馆设置3D、4D和巨幕影院的情况更少。
2.3 经营方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展览教育,而且是常设展览教育,其非正规系统和面对大量各类观众的教育理念,与严格按年龄段进行正规系统教育的学校形成鲜明对照。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各科技馆也侧重不同地开展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以此作为科技馆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扩充,但难以构成影响科技馆观众量和科技馆教育特点的主要因素。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厅几乎都不设一般意义的讲解员。这首先因为主动讲解不符合科技馆主动发现、探索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科技馆本来就是要脱离教室、课堂、老师、学生这一套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就是要重新追回学生和观众对科学和学习的兴趣,就是让观众充分感受轻松、自由的科学和学习氛围。科技馆不盲目提倡灌输式的讲解,不是不强调教育,而恰恰是想强调真正的科技馆现代教育,即强调普通大众对科学的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绝大多数零散观众根本不能持续服从讲解员指挥,而且对展厅众多的展品而言也根本无法实行普遍长时间的讲解。展厅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展厅秩序、保养和爱护展品、观察观众的反映、熟悉展品的原理和性能、随时为观众答疑解惑。观众真正需要的是能为他们解答问题的人,而不喜欢只会死记硬背讲解词的人。同时需要指出,安排展厅工作人员承担为领导和重要团队的引导介绍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代表一个科技馆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对参观时间很少的团体观众实行引导介绍与一般意义的、针对大量零散观众的、普遍实行的所谓主动讲解性质截然不同。前者,可以做到,应该如此;而后者,无法实行,也不应该如此。
此外,国外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展品研发机构,很多展品均为科技馆自己创造的,其展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科技馆没有相同的展品。
2.4 运营模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收取门票,但票价都比较低,就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而言,根本构不成居民的支出负担。而且科技馆实行合理的门票制度,对维持科技馆的参观秩序和方便科技馆的管理都有益处。
国外科技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自筹和社会捐助三种途径。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兴建时都主要靠政府投资,也有捐助现象但作用不大。但开馆后的社会捐赠则较为经常和普遍,特别是有些小型科技馆常有源源不断的社会捐助。捐赠的展览和展品的质量和水平都较高,资金捐助的比重也不小。由于运行费用与建设投资相比数额较小,所以开馆后的捐助作用明显增强。而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企业观念和经济实力决定了社会捐助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普遍,水平也不会太高。国外科技馆发展的启示
自80年代起,人们在逐渐认识到知识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的同时,也对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适应知识经济对于教育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馆事业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而我国真正的现代意义科技馆,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了解国外科技馆的发展将对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具有如下启示。
3.1 科技馆应以常设展览教育作为主要功能,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其他科普活动 常设展览配以若干精彩、短小的人工表演项目,将继续是科技馆最有生命力的主要教育形式和主要功能。科技馆将努力保证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在选择和确定科技馆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时,将重点考虑多数观众能从中获得多少知识、受到多少启发、能否唤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等。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也不论是一般技术还是高新技术,符合这些基本要求和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才是科技馆的理想内容。
对大中型科技馆,为了丰富科技馆的活动内容、活跃科技馆气氛、更好地宣传科技馆、增加知名度,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各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免费的科普报告会、短期专题科普展览等。直接参与此类活动的观众或许有限,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媒体宣传报道科技馆,使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馆,进而喜欢科技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科技馆的潜在观众群。而对小型科技馆而言,在运行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 科技馆的设计规模和布局要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
国外科技馆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当地发展的需要以及周围的环境而确定其规模和类型,并根据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来进行展区的划分和展览的设计;而我国科技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公众的需要以及公众的文化背景,在这一点上,尤其值得借鉴国外科技馆建设。我国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到一定范围内的设施资源的共享、竞争、特色和差异等诸多因素。
3.3 日益重视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览 目前,我国的科技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仍是收藏、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作用的科技文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馆的功能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展教品的内容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应重视反映当代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示。
3.4 交互式展览日益成为主要展览方式
“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是科技中心的新发展。如“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所倡导的“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给世界各国科技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已有一些科技馆专家提出:科技馆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展教思想的驱动下,近年来,以交互式展览为特色的科技中心在国外迅速兴起。这些中心注重观众的参与、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展览中大量采用声像等高技术手段,以此加深观众对科技原理的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效果。在科技中心大行其道的同时,传统的科技博物馆也一改往日静态展览方式,越来越多地引进交互式内容。在我国,随着科技馆功能定位的逐渐改变,展教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交互式展览应逐渐成为科技馆展览的主要方式。
3.5 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增加科技馆的吸引力
每年国外的科技馆都为配合全国科技周、科学促进会、科技节而举办大量的科普活动。此外一些科技馆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发有影响的科普方式。伦敦科学博物馆为儿童举办“科学之夜”晚会,让参加活动的儿童在博物馆留宿。晚会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科学的乐趣,让他们感到科学博物馆是有吸引力的地方。该博物馆还举办科技巡回展览,也从事科学普及研究活动。而我国科技馆目前仍以常设展览为主,互动式展览较少,科普研究活动亦较少。
3.6 自主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是国外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科技馆有一种雷同感,很多展品是引进或模仿别人的东西,自己独立创造的展品少。而国外科技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部分展品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就是仿制,也融进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国外即便是规模很小的科技馆每年也会吸引很多观众前来参观。
3.7 多元化筹资是科技馆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目前国际上盛行的科技馆办馆方法是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相结合,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政府资助一般只占科技馆支出的一部分,自营收入和向社会集资是科技馆持续经营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科技馆主要资金来源仍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较少,由于政府投资比较有限,使得我国科技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耿建役,李志强.国外科技馆见闻[J].学会,2003(4):50-52 [2]赵圣亚.博物馆展示设计[M].台北:邯郸出版社,1993 [3]董建生,申嘉廉.世界著名科技博物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86
第四篇: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进一步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提上日程。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也逐渐成熟。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互相支持的,这体现在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以服务为导向的内涵模式和以流程为突破的技术模式等三个方面。首先本文从服务型政府的“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入手并结合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创新举措,以期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模式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政府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网上虚拟政府,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上信息发布来处理政务工作,以实现为市民、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一种过程。面对全球范围内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英国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时间比较早,是最重视电子政务工程的国家之一,并一直致力于推动“英国在线”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 ACCENTURE 咨询公司2002 年的报告,英国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电子政务发展最快、最具发展前景的国家之一。
一.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
就“政府—公民”关系来看,服务型政府与传统政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传统政府是以政府为中心,而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服务型政府建立于对政府与公民关系重新定位的基础上,需要一种全新的“政府—公民”关系模式作为支持。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个公民都是政府公共服务的用户、消费者,他们在“市场”中同政府发生“消费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府活动的目标定位在为消费者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将更加依赖于“消费关系”来采集和解读公民的“消费偏好”,增强与作为“消费者”的公民的联系。实际上,只有将政府事务的中心定位在公民,将公民视为政府服务的客户,树立客户至上、公民中心的观念,服务型政府才会扎下自己的根基。因此,服务型政府涉及的一个根本转变是,重新定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公民”关系模式。
服务型政府据以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政府—公民”关系模式也是电子政务关系模式的核心。在一些重要的电子政府建设纲领、理论文章中大量出现“客户”、“用户”、“消费者”等词,这种称呼上的变化更多地反映了“政府—公民”关系模式的变化。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的公民在现代政府管理的不同领域中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计算机领域,他们更多被称为“用户”;在公共事务领域,他们更多被称为“客户”;从政府公共服务生产的角度,他们更多被称为“消费者”。但是,这里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突出了政府服务的内涵。
在成功的电子政务实践中,这种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定位基本上得到落实。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英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形成了一种“客户导向”,这种“客户导向”体现了电子政务以公民为中心的目标取向。其它国家也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强调了以公民为中心的定位,如挪威等国也提出了“用户导向”等。实际上,电子政务的技术环境就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的网络管理环境,这种环境同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是契合的,直接影响到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公民”关系模式。
在对电子政务实践的观察中,人们发现,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应该被视为服务提供者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世界著名的电子政务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在《电子政务领导———将规划变为现实》的报告中指出:“因为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提供者,其所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如能更好地了解客户,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效益。”这甚至被视为“信息时代政府特别关键的一个部分”,即:信息时代的治理依赖于“消费关系”。在《信息时代的治理》一书中,英国电子政务专家克里斯汀·贝拉米和约翰·泰勒认为,信息通讯技术“不但降低了公共服务的成本,同时,它还有助于重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服务型政府需要重新定位“政府—公民”关系,建立起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事务模式,而电子政务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确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不仅减轻了外部主体和个人的负担,同时优化了公共服务、顾客和服务的提供者之间的关系。电子政务能够使政府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这使政府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比如,英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使政府官员通过电子虚拟记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信息,不但使服务的内容更加准确、丰富,而且更加个性化。
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不但会更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而且有利于公民有组织的政治参与,反过来加强了公民的中心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服务型政府实际上是政治民主化进程在政府管理领域的一个体现,是民主行政的一种模式。在电子政务的框架下,公民更加方便、快捷地参与政府事务,能够有效地增强公民越来越匮乏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的参与反过来又使以公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得到巩固。
二.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 1.统一规划, 注重协调
为保证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英国政府先后发布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信息时代公共服务战略框架》、《21 世纪政府电子服务》和《电子政务协同框架》等政策规划,提出到 2008 年要在英国全面实现政府电子政务的目标。2000 年 3 月 30 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信息时代特别内阁会议提出,把英国全面实现电子政务的时间从 2008 年提前到2005 年,届时,将做到所有公共服务实现全天候 24 小时在线提供,实现全民使用互联网。英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为了确保计划的推行,政府十分注重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协调领导。英国首相任命了电子大臣(e-Minister),全面领导和协调国家信息化工作,并由两名官员(内阁办公室大臣、电子商务和竞争力大臣)协助其分管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联邦政府各部门相应地设立了电子大臣一职,由联邦政府核心部门的电子大臣组成电子大臣委员会,为电子大臣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将原设在贸工部的电子专员(e-Envoy)职位调整到内阁办公室,内阁办公室下设电子专员办公室,专职负责国家信息化工作,电子专员办公室又下设若干工作组。电子专员与电子大臣一起,每月向首相汇报相关信息化的进展情况,并于年底递交信息化进展报告。由联邦政府各部门授权的行政机构和地方政府指定的高级官员组成国家信息化协调委员会(e-Champions),协助电子大臣和电子专员协调国家信息化工作。2.重点扶持, 稳步推进 英国政府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电子政府服务都必须通过单一的网站进行,政府可以优先发展一些关键的领域。根据《2002 年英国在线报告》,这些关键服务领域包括:对企业的服务;个人收入与税收、交通、票务预订服务、教育、健康、公民与司法系统的互动;土地与房地产;农业与电子民主等。为此,英国政府正在大力发展这样一些富有特色的便民服务2003 年 7 月,英国首相对外公布了其对 2002 年预算案执行情况的评估,此次评估从战略的角度审视了有关电子政务投资的问题,并且确定了几个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英国政府计划在今后三年为电子服务项目注入 30 亿英镑资金,其中 10 亿英镑用于提高刑事系统的效率,5 亿英镑用于支持地方政开展电子服务,2 亿英镑用来开发海关与货物税务署的电子服务项目。
3.以公民为中心, 整合政府部门的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公民需求。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改进服务方式。“英国在线”网站于 2000 年 12 月开通,它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把政府业务按照公民需求进行整合,使公民能够全天候地获得所有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与服务。该网站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生活频道、快速搜索、在线交易、市民交易、简易通道。“生活频道”能够让用户只须点击相关主题即可找到 11 个主题的服务,而不必考虑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他的各大块也都包括众多主题的服务内容。此外,还有一个政府服务的门户网站“政府虚拟门户”,它是一个为公民和企业获得政府在线服务提供登记注册的专门网站,可以使公民和企业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实现行政事务的在线办理。该网站是提供政府“以公民为中心”服务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在线”网站形成了“后台与客户前端”的关系。英国建设电子政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平民化”色彩较浓,既考虑到熟悉、了解信息技术的人,也考虑到不熟悉、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在英国大约有2000 个在线服务中心提供廉价的接入并培训和教育用户,充分体现了“以公民为中心”的人性关怀。4.保护个人隐私, 建立公民信任。
英国执行和创新小组(PIU)所公布的《保密性和数据共享》报告对如何加强公众个人数据保密问题提出了详细建议,其中包括,根据《公共服务信用章程》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公众对个人数据保密性的信任;为记录通用数据条目和标引数据集建立一套标准;在特定服务领域开发智能卡认证程序;启动一系列试验项目,评估政府参与开发认证技术的成本和收益。报告还提出了有关通过更好地利用个人数据提供服务方面的战略和建议。英国最近还通过一份题为《保密性和信息共享: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途径》的报告,力图通过不断提高公众信任度和市民信息的保密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该报告指出,要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的、有效的服务,必须首先处理好市民的个人信息,让市民相信他们的个人隐私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为此,报告确定了四项主要工作,即通过《公共服务信任宪章》,建立公众信任,改善数据质量,借助先进技术提供安全、一致的服务,制定相关法律。
5.听取公众意见, 监测建设进程
为听取公民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由 5000 人组成的公众代表会,其成员是在全国随机选择的,代表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性别的各方面人士,目的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政府电子化建设提供意见。英国政府还采取专项调查研究的方式,搜集公民意见,以保证电子政务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同时,为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英国政府十分善于对工作进行总结及评价。英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确立正式程序监测信息化进程的国家,对进程进行总结的目的不仅是统计上网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方案,确保所采取的方法是最佳的。自 1999 年 5 月起,英国政府的信息化进程由政府电子专员办公室每半年总结一次,并在网上公布,以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鞭策自己。通过以上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动,英国电子政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 年 2 月哈佛大学公布的题为《全球信息技术报告 2001———2002 准备进入网络世界》的研究报告称,英国在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前景方面的综合实力居世界第十位,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居世界第五位,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居世界第十一位。
三、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与英国相比,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早在 1992 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了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议案,并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2001 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五年规划,对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提出了明确规定。然而据 2002 年公布的《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度仅为22.6%(新加坡、美国均超过 50%,英国接近50%)政府机关网站间缺少合理的互通互联通道、系统间信息无法共享和交换、与公众间缺乏互动交流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致使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有所借鉴和启示。1.电子政府建设要以围绕公共服务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从英国推进电子政府的实践看,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在电子政府建设中,注重加强跨部门的协作,以整合资源,更好地满足公民需求。特
别是在整合政府服务网站过程中,从统一政府门户网站表现形式、主题归类、简化栏目设置、增强政民互动等方面满足公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要应突出以人为本,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依托电子政务获取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特别是门户网站的建设,要加快从信息发布向网上办事转变,要从单项服务向业务协同、服务整合转变,切实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开展电子政府公共服务时,应确定优先次序,选择既关系公众切身利益又适合电子手段实现的服务事项优先发展,大幅度提高电子政务促进改善民生的水平。
2.电子政府建设要注重统筹规划和绩效评价
从英国推进电子政府建设的实践看,为保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英国注重对电子政府的统一规划,先后发布政府现代化白皮书、信息时代公共服务框架等多项政策规划,明确当前推进电子政府建设的重点,电子政务建设中优先发展的关键领域、互联互通要求等。此外,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对电子政府建设情况的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等形式,促使电子政务建设满足规划政策的要求。因此,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应加强统筹规划,以政府为主导,制定清晰明确的电子政府公共服务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电子政府建设的优先发展领域。同时,建立服务导向的电子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扩大绩效管理范围,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社会化专业咨询服务,加强绩效评价的社会监督,建立全过程绩效跟踪制度,引导电子政务建设向集约化、低成本、见实效的方向发展。3.电子政府建设要加强资源整合和统一标准规范
英国政府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网络(PSN)和积极推进“政府云”应用,其要目标就是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整合,借助电子政府打破信息垄断、业务分割和部门分割,整合原本各自分散的业务和资源,实现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政府的综合公共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降低电子政务建设成本,保障电子商务安全。在此过程中,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等,以利于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各种应用程序的集成、系统的可规模化以及软件的升级维护,从而有效地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当前,我国已经开展了电子政府外网的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政府资源整合,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奠定坚实的基础。4.智慧城市建设要以解决城市发展难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从英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看,英国不同城市开展智慧建设的重点、领域、建设方式等各不相同。但究其核心,英国智慧城市建设均旨在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向切实服务于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方向转移,围绕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智能化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新兴业态发展,建立城市核心竞争力新优势,提升城市承载环境新水平,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智慧城市建设要以务实推进和讲求实效为根本原则
英国“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实现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相比国内对“智慧城市”的追逐和热捧,英国对“智慧城市”的理性认识和务实推进,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应充分考虑城市当前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定位,以及城市管理理念、基础设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质关键支撑要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务实推进,讲求实效。
6.要高度重视培育信息经济
英国政府已将建设蓬勃发展的英国信息经济作为目标,通过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将英国推销到全世界,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收入,从而使英国从信息时代获益。比如,英国高度重视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国际推广,专门成立了未来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贸易投资署一道,促进本国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走出去。另一方面,英国政府通过开放数据等战略的实施,促进数据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掘政府公共数据的经济价值。因此,我国政府应充分认识包括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要将发
展信息经济作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动力,从完善环境,加大投入、重视人才的培育、促进关键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营造有利于信息经济发展的环境,加快培育新型业态,促进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7.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从英国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实践看,英国政府并不谋求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维护本国网络安全、加强本国网络安全产业竞争力、创造网络安全商业机遇等方面。英国政府通过促进与信息安全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等,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可实施可执行的网络信息安全战略,为保障信息安全提供组织和制度的保障。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应加快制定我国的网络安全战略,将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作为新时期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对我国网络安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职责,提高保障网络安全、应对网络犯罪、推动网络应用和宣传推广等工作的协调能力。同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加强各职能部门 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相互配合,确保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此外,应明确提出鼓励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措施,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企业做大做强和安全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网络安全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10]佟德志.电子民主与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定位 [J].开放时代,2001(10).[ 3]黄继新.电子政务:电子民主的途径? [N].经济观察 报,2003-01-06.[ 1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信息化建设课题组.中国电子 政务发展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2(3).[ 13]徐鸿武.我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任务[J].中 国行政管理,2002(6).
第五篇: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0
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科技馆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经济、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成就及其作用,培养公共科技兴趣,满足公共的科技需求,提高公共的科技素养,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平台,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为了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吸取国外先进科技馆建设的经验,本研究在对国外40多个典型的、水平较高的、主流的科技博物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规律及趋势作了简单的归纳,以期为我国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国外科技博物馆发展现状[2,3]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科技博物馆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注重利用科技馆来开展科普教育,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馆和科学中心建设高潮。
美国由于经济发达,人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频率较高,博物馆数量也很多。据统计,美国现有各类博物馆2 400多座,其中科技馆数量达到200所左右,每年平均5个美国人中就有3人参观过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获取科学信息的人数比例为61%,仅次于收看电视新闻的情况。
英国政府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大力扶持科技馆事业。早在18世纪末,英国政府就制定了博物馆法,对包括科技馆在内的博物馆给予法律保护,确定其公益法人的地位。英国政府不仅斥巨资建立科技馆,而且每年为科技馆划拨大量经费,保证其运营。例如,伦敦科学博物馆每年的活动经费支出约为1 700万英镑,再加上两个连锁馆,共支出经费2 300多万英镑,其中85%以上为英国政府拨款。为向公众普及空间科学知识,英国千年委员会投资2 300万英镑,在莱斯特兴建英国空间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和科技中心是英国开展非正规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科普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澳大利亚人口不足2 000万人,全国拥有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完备的科技中心(科技馆)14个,平均140多万人就有1个科技馆,完善的科普设施为澳大利亚国民科普提供了先决条件。为解决偏远地区公众接受科普教育的条件,他们还组建了科普马戏团,定期在全国各地巡回展示和演出。
日本共有博物馆1 382家,其中科学博物馆有400多个,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首推国立科学博物馆,创建于1872年,已有100多年历史,工作包括收集、鉴定、保管标本和科技史资料,并择其一部分展出,同时投入较大力量从事自然史和科技史研究工作并负责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活动。此外日本青少年教育设施共计1 264个,其中少年自然之家311个、青年之家405个、儿童文化中心75个,其他473个。可以看出日本的科普教育设施相当完善,在科普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日本经常举办的各类科普展览会与博览会也是日本进行科普工作的重要形式与场所。
总体上看,科技博物馆西欧有一定数量,美国相对较多,日本就其国土面积而言,密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发达国家,科技博物馆已深入人心,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观众量较为稳定,常年不断。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国外的科技博物馆已经在功能定位、经营管理、运行模式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营体制相对成熟稳定。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和科普,将博物馆提升到了文化产业的高度,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显著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科技博物馆也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通过种种政策鼓励民间机构对科技博物馆的资助。科技博物馆的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
国外科技馆的特点 2.1 科技馆的设计理念
国外科技馆包含综合科技馆和专业科技馆等不同类型,主要根据当地需要和投入决定,因此,他们拥有众多的大小不等的科普教育场所,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例如加州处在地壳断裂带上,大型地震时常发生,因此科技馆大多设置地震知识介绍和展示内容,教育人民认识地震、保护自己。国内科技馆大多内容雷同,突出地方特色有待加强。
国外不同规模科技馆的常设展览规划也有所不同。国外较大的科技馆多按较抽象的大主题规划,然后再按较具体的小主题划分展区。因为大馆多是综合性的,涉及科学和技术的许多方面,直接从大主题到具体展品显得很凌乱,需要中间主题过渡,而最终的展区划分则都是按主题与学科结合的方式。而小馆内容少、支离破碎,不易构成学科,只能按专题直接划分,就像短期专题展览从来都按主题设计一样。
同样的展览内容,不同的科技馆可有五花八门的划分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最好让人看到主题或展区名称,就能大概知道其中的展示内容,起到应有的导览作用。主题过于玄妙是不应提倡的,那不符合大众教育的原则。科技馆的任务和最大特点就是把复杂、深奥和抽象的内容简单、通俗和形象化。
国外不同规模的科技馆对展览内容和环境形式重视程度不同。国外许多3 000平米以下规模的小型科技馆,多未重视所谓的环境形式设计。或许由于展厅面积小,要最大限度地把空间用于能使观众驻足、易于操作和受欢迎的展品上。而一些近年新建的面积大于10 000平米的科技馆,或许由于有充足的空间安置展品,需对众多展品进行规划、分区和营造氛围,因此较多地进行了围绕展品的环境形式设计,如日本科学未来馆和法国巴黎维莱特科技馆。
发达国家科技馆,无论大小,其教育对象多立足于本地区公众。但在公众年龄上,大中型科技馆与小型科技馆的设计有所区别。国外大中型科技馆,设计观众对象广泛,包括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的人。而不少小型科技馆,常专门针对少年儿童,这些馆几乎没有技术或高新技术内容,多为最基本的科学内容的趣味展示。如英国西约克郡哈利法克斯尤里卡儿童科技馆、日本的横滨等地的科技馆等。
2.2 展览及展品
科技馆的展品,不论美观与否和教育效果如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固耐用,展品完好率很高。国外有些科技馆如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和美国探索馆,有很多展品已连续运行了三四十年,但仍无明显破损。而我国科技馆的最大差距之一,就是展品破旧、损坏迅速,严重影响了科技馆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工业水平低、产品质量普遍较差有直接关系,但也有科技馆本身的因素。
国外科技馆很少设置特效电影,美国和西欧的许多科技馆未设置穹幕影厅,虽然日本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有穹幕影厅,但主要是为了放天象节目,不少科技馆本来就是从天文馆发展起来的。有时由于经费紧张他们宁愿停放穹幕电影,也保留天象节目。国外科技馆设置3D、4D和巨幕影院的情况更少。
2.3 经营方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展览教育,而且是常设展览教育,其非正规系统和面对大量各类观众的教育理念,与严格按年龄段进行正规系统教育的学校形成鲜明对照。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各科技馆也侧重不同地开展其他形式的科普活动,以此作为科技馆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扩充,但难以构成影响科技馆观众量和科技馆教育特点的主要因素。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厅几乎都不设一般意义的讲解员。这首先因为主动讲解不符合科技馆主动发现、探索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科技馆本来就是要脱离教室、课堂、老师、学生这一套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就是要重新追回学生和观众对科学和学习的兴趣,就是让观众充分感受轻松、自由的科学和学习氛围。科技馆不盲目提倡灌输式的讲解,不是不强调教育,而恰恰是想强调真正的科技馆现代教育,即强调普通大众对科学的感性认识和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绝大多数零散观众根本不能持续服从讲解员指挥,而且对展厅众多的展品而言也根本无法实行普遍长时间的讲解。展厅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展厅秩序、保养和爱护展品、观察观众的反映、熟悉展品的原理和性能、随时为观众答疑解惑。观众真正需要的是能为他们解答问题的人,而不喜欢只会死记硬背讲解词的人。同时需要指出,安排展厅工作人员承担为领导和重要团队的引导介绍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代表一个科技馆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对参观时间很少的团体观众实行引导介绍与一般意义的、针对大量零散观众的、普遍实行的所谓主动讲解性质截然不同。前者,可以做到,应该如此;而后者,无法实行,也不应该如此。
此外,国外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展品研发机构,很多展品均为科技馆自己创造的,其展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科技馆没有相同的展品。
2.4 运营模式
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都收取门票,但票价都比较低,就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而言,根本构不成居民的支出负担。而且科技馆实行合理的门票制度,对维持科技馆的参观秩序和方便科技馆的管理都有益处。
国外科技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自筹和社会捐助三种途径。国外绝大多数科技馆兴建时都主要靠政府投资,也有捐助现象但作用不大。但开馆后的社会捐赠则较为经常和普遍,特别是有些小型科技馆常有源源不断的社会捐助。捐赠的展览和展品的质量和水平都较高,资金捐助的比重也不小。由于运行费用与建设投资相比数额较小,所以开馆后的捐助作用明显增强。而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企业观念和经济实力决定了社会捐助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普遍,水平也不会太高。
国外科技馆发展的启示
自80年代起,人们在逐渐认识到知识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的同时,也对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适应知识经济对于教育的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馆事业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发展与布局已进入稳定时期,而我国真正的现代意义科技馆,正处于大发展阶段。了解国外科技馆的发展将对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具有如下启示。
3.1 科技馆应以常设展览教育作为主要功能,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其他科普活动 常设展览配以若干精彩、短小的人工表演项目,将继续是科技馆最有生命力的主要教育形式和主要功能。科技馆将努力保证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在选择和确定科技馆常设展览和表演项目时,将重点考虑多数观众能从中获得多少知识、受到多少启发、能否唤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等。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也不论是一般技术还是高新技术,符合这些基本要求和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才是科技馆的理想内容。
对大中型科技馆,为了丰富科技馆的活动内容、活跃科技馆气氛、更好地宣传科技馆、增加知名度,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各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免费的科普报告会、短期专题科普展览等。直接参与此类活动的观众或许有限,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媒体宣传报道科技馆,使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馆,进而喜欢科技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科技馆的潜在观众群。而对小型科技馆而言,在运行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 科技馆的设计规模和布局要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 国外科技馆的设计通常会考虑当地发展的需要以及周围的环境而确定其规模和类型,并根据公众的知识基础和文化程度来进行展区的划分和展览的设计;而我国科技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公众的需要以及公众的文化背景,在这一点上,尤其值得借鉴国外科技馆建设。我国科技馆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到一定范围内的设施资源的共享、竞争、特色和差异等诸多因素。
3.3 日益重视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览 目前,我国的科技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仍是收藏、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作用的科技文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馆的功能定位已发生了变化,展教品的内容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应重视反映当代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示。
3.4 交互式展览日益成为主要展览方式
“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是科技中心的新发展。如“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所倡导的“边动手、边动脑”的展教思想给世界各国科技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国外已有一些科技馆专家提出:科技馆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展教思想的驱动下,近年来,以交互式展览为特色的科技中心在国外迅速兴起。这些中心注重观众的参与、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展览中大量采用声像等高技术手段,以此加深观众对科技原理的理解,收到了非常好的科普效果。在科技中心大行其道的同时,传统的科技博物馆也一改往日静态展览方式,越来越多地引进交互式内容。在我国,随着科技馆功能定位的逐渐改变,展教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交互式展览应逐渐成为科技馆展览的主要方式。
3.5 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增加科技馆的吸引力
每年国外的科技馆都为配合全国科技周、科学促进会、科技节而举办大量的科普活动。此外一些科技馆也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发有影响的科普方式。伦敦科学博物馆为儿童举办“科学之夜”晚会,让参加活动的儿童在博物馆留宿。晚会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和演示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科学的乐趣,让他们感到科学博物馆是有吸引力的地方。该博物馆还举办科技巡回展览,也从事科学普及研究活动。而我国科技馆目前仍以常设展览为主,互动式展览较少,科普研究活动亦较少。
3.6 自主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是国外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科技馆有一种雷同感,很多展品是引进或模仿别人的东西,自己独立创造的展品少。而国外科技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部分展品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就是仿制,也融进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国外即便是规模很小的科技馆每年也会吸引很多观众前来参观。
3.7 多元化筹资是科技馆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目前国际上盛行的科技馆办馆方法是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相结合,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政府资助一般只占科技馆支出的一部分,自营收入和向社会集资是科技馆持续经营的重要力量。而我国科技馆主要资金来源仍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较少,由于政府投资比较有限,使得我国科技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