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
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
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第二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
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
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篇:关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作为基础产业的大多数中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却显得异常缓慢。如何以信息化为手段改造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企业,促使它们实现管理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达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是摆在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道。笔者通过在煤炭行业的亲身体验与其他行业的对比分析,找到了制约我国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若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问题。从历史积累看,处于基础产业的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较晚,“三年扭亏脱困”政策的出台,煤炭企业是无私奉献,这时大多数煤炭企业已是囊中羞涩。而真正进入市场经济之后,煤炭市场在经历了1999年前后几年的持续疲软状态之后,煤市一直处于低弥走势。当时,煤炭企业的收入仅仅能够维持简单的继续生产,“三角债”的持续存在,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量沉淀在了应收账款之中,职工的工资尚且拖欠,别说没钱,就是有了钱,每年安排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也是微乎其微,极其有限的。对于整个信息化工程建设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不足挂齿。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成了制约我国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最大的障碍。二是思想认识的问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炭企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如办公自动化、自动控制等)的投入,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缺乏合理的规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收效甚微。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煤炭企业领导人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信息化只不过是大把花钱、装饰门面的东西。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使用人员多,属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基础产业,地下作业,是高危行业,通常大多数企业领导人把主要精力用于安全和生产,认为安全上不出事,多出煤企业就有效益,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信息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成功案例参考,二是对信息化涉及的各种技术和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
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信息化不可能在机制落后、装备陈旧、管理粗放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更需要观念更新,只有打破传统的僵化的思想和做法,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彻底改头换面,才能构造全新的企业。大多数煤炭企业领导人普遍认为,只要买了计算机、建了网络,把日常工作简单搬上计算机就是企业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体制与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企业彻底改头换面重新架构的过程,是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洗脑”工程。要学习和领悟信息化所蕴涵先进的管理思想,真正提高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对信息化代表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认识,达成共识,才能加强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信息化软件开发商和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快速实施,达到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实现基础数据积累,实现管理前移、事前科学预算,事中自动控制、能动调节,事后客观公正分析评价的目的,才能真正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做好。
三是需求分析问题。由于煤炭企业缺少资金,做任何事情在钱的问题上都斤斤计较,应该说总想花小钱办大事,这种勤俭节约的作风固然是需要,但对于信息化建设这样的系统工程太吝啬反而不好。一方面,自身往往缺乏系统分析方面的人才和知识。到目前为止,有些单位甚至大多数单位还不能详细描述用信息化这种先进的工具能干什么,到底通过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只能任由软件供应商的摆布,同时这也给后期的项目验收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承担项目调研、实施的软件公司,由于拿到的钱少,往往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企业内部做详细调研,根本不知道企业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找不到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往往给企业开出的是通用处方,实施的是标准流程,在他们看来,反正中国的煤炭企业大同小异,基本差不多,在给企业提交的解决方案中,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词。往往是项目实施是到中途,遇到企业个性化的关键问题软件无法完成,软件二次研发的代价又较大,企业和软件供应商都不愿做出牺牲,最终导致项目中途流产,或者是双方谈妥,避开这些一时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放弃应该实现的功能,匆忙完成项目验收,往往是劳民伤财,应用效果很不理想。绝大多数煤炭企业由于手头紧,在搞信息化建设上项目时,根本不可能去请咨询公司和找项目监理。
四是信息化规划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对企业信息化的规划涉及到最基本的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和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硬、软件两方面的规划问题。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最重要的是完成总体数据规划工作。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总体数据规划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础与核心,是企业信息化设备购置规划,人才培训规划和应用项目开发规划的基础。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多,尤其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对单个企业来讲,规划相对可能比较容易,对企业集团来说就更难。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总体数据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做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暂且不谈,各个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需求仍在建各自的应用系统,到目前为止,仍大有单位存在。他们没有系统的思想,根本不考虑信息共享和未来如何进行整合的问题,缺少必要的数据规划。往往是硬件投入完成了,没钱购置适合本企业应用的软件系统,造成高速公路修好了,没车跑,或者跑空车的局面。目前,大多数煤炭企业搭建了企业自己的局域网,充其量是满足员工上互联网,基本上没有多少业务在上面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构成信息系统的主要硬件(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快则两年、慢则三、四年就
要升级换代一次,软件升级换代较硬件慢些,信息系统应用和开发的平台是在不断迁移,从Netware到Novell到Intranet、Internet,从Dos到Windows,从dBase到SQL Server, 从C到Java,随着功能的不断扩充和完善,各种应用系统越来越庞大,几年前很先进的硬件运行起来都显得异常吃力。硬软件的这种不匹配使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到底是先买车还是先修路、买什么样的车、修什么样的路都面临着选择、面临着规划。
五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普遍缺乏建设信息化所必需的人才。广义上将,人作为企业的一项不可或缺资源,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应被忽视。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对企业员工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这也是信息化工作得以在本企业加以成功推广的根本保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大多数单位都上了公文流转系统,假如领导不会应用计算机,不能在计算机上做简单的编辑工作,所有报送给他的文件仍然需要有纸质的材料,供他在上面圈点批改。领导出差,不能在异地实现网上办公,所有的工作仍然要等他回来,工作效率仍然是得不到能提高,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不仅建设时有大量的投入,而且为了系统的正常运转日常也要投入大量的运行成本,结果只能是功半事倍。另一方面,要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合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1999年前后几年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导致煤炭企业大量的计算机人才流失,尤其是企业内既懂计算机又精通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流失,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煤炭行业工作的又很少,企业自身也未看到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极大挑战,不注重对相关人才的储备、培养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促成了信息化人才短缺的局面。
六是信息化软件的问题。由于煤炭企业长期资金的匮乏和传统产业对信息化认识的缺位,需求不旺,造成软件研发单位关于煤炭行业的研究经验缺乏,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家软件开发商对煤炭企业(集团)提出一套成熟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管理层次的煤炭企业的需要。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对软件的整体架构影响巨大,往往是软件的通用性多于个性化、专用化,不能满足煤炭企业的个性化要求,二次开发的投入量又很大。企业如果上了信息化系统往往也只能是削足适履,软件功能的不完善,又使得无形中建立起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而针对企业量身定制的软件研发成本高,灵活性差,一旦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发生大的变化,软件就不适应了,就要推倒重来。企业机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往往导致应用软件系统的报废和退出。
七是信息化工程的实施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信息化要通过ERP系统的实施来完成的。ERP系统的实施解决的是ERP软件和企业管理嫁接的问题,实现的是先进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的转移,实质是完成知识转移的过程。由于ERP软件的设计体现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对这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进行的固化,通过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员的实施,避免了自己摸索多走的弯路,不仅达到了快速见效的目的,而且完成了信息化知识和技术与本企业人员的交接,为企业输入的不仅是一套先进的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输入了日后工作的新思路、教给企业员工的是工作新方法。ERP承载的先进管理理念正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标准的管理和以标准化、程序化的手段对企业的管理。大多数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八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特别是Internet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就给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譬如,网络财务广泛用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由于其无纸化和修改不留痕迹的特性,而使财务安全性成为应用企业和专家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企业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会遇到诸如物流、付款、结算等财务问题,如何安全、高效地实现网络化管理、电子化运作是成功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财务系统作为企业经营的内部核心,有别于可以公开推销的信息(如销售信息、采购信息等),一般不宜公开,而将企业财务系统置于Internet上通过Web登录进行账务处理查询等工作,无疑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尽管基于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界面简单、使用和维护都很方便的特性,但它依附Internet,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便于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以及其它内部难以控制等问题,其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差,为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攻击提供了机会。无纸化的信息虽然带来了会计信息沟通和财务分析上的方便,但信息如何安全地传输和保存,不被修改、泄露和毁损,却是个难题。再次,MIS系统分布式的操作使的网络攻击可以从多个地方同时进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说,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的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使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高度集成,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的侵害,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找到了上述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诸多因素之后,我们不妨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困难,从而做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搞好企业信息化工作同搞好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企业的领导人对此事要高度认识,信息化不仅是迈向优秀企业的一道艰难的门槛,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不依靠信息化,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企业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需求,就很难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响应。另一方面,要使教育广大职工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保证信息透明。信息化必然会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利益的正确分配,一定要消除各种抵触情绪,先进的管理手段自身就蕴涵着减人提效,企业今后只有走信息化之路才能生存、发展,每个员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的工作环境,也才有自身的立足之地。
二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资金,加大信息化资金的投放,确保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从2001年开始,煤炭行业的形势已经开始好转,之后几年煤市走势逐年攀升,逐年赢利的局面在煤炭行业开始呈现。经历了4、5年时间的积累,煤炭企业在资金供应方面已经完全有能力保障信息化的工作的顺利开展。煤炭企业应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加大信息化资金的投放,快速实现煤炭行业信息化,完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努力做好人才储备和培训工作,为煤炭企业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擅长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通过招聘,高薪聘请一些信息化人才到企业来工作,同时送我们企业原有的一些计算机、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的优秀人员到外面去培训,从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人员入手。另一方面,做好全体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重点作好岗位信息化技能知识的培训和企业高管层人员的培训。企业高管层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影响,要为广大员工树榜样、做表率,尤其是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克服重重困难,要有决心有信心铲除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搞好。
四是做好需求分析和项目调研工作。搞好信息化工作,需求分析是关键。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企业一把手在该组织中要亲自挂帅,同时抽调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必要时可以聘请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参加,对企业做全方位的刨析,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业务处理流程、信息系统的功能做出科学的分析。要从企业的战略出发,充分分析企业核心价值链的运作模式,进而找出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从而明晰企业的IT战略,并构筑企业的IT应用蓝图、IT治理模式、信息资源体系及系统实施规划等,以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有效支持[1]。需求分析的最终结果要形成企业详细的需求说明书或IT战略规划项目书。记录未来通过信息化应完成的每一项具体的工作。
五是做好硬、软件的选型工作。信息系统是企业未来的神经中枢系统。做好信息系统的硬、软件选型工作至关重要。计算机硬件(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通讯光缆等)的稳定性、可靠性是保障我们顺利开展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要结合未来软件的需求,做出相应的配置。在软件选型上,除了软件能够实现需求说明书所要求的内容外,还要看编写软件语言的先进性,支撑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应用软件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作业流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
六是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工作。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因此做好规划工作不容忽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调动一切力量首先做好总体数据规划工做,通过建立主题数据库来规范IT应用。在IT战略明晰阶段,需要分析企业的战略、愿景和目标,并对核心价值链的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业务模式和流程入手找到IT的支撑点和机会点,进而构建支持业务发展策略的IT战略,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IT能力分析阶段,首先要结合企业的IT支撑点,从核心业务环节入手,分析并形成企业不同层面的IT需求和IT目标。然后,构建合理的IT评估模型对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估,并进行差距和约束条件分析,为后面的IT蓝图及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在IT解决方案阶段,需要结合上面两个阶段的成果,设计企业的IT应用蓝图,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点分析并构建企业的IT基础架构,同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在IT行动方案阶段,需要对设计的IT蓝图进行全面的规划,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骤,进行风险及效益分析,同时给出企业的IT治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具体的信息化行动方案,指导企业的下一步行动[2]。在实施时一定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有序进行”的原则。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为了鼓舞士气,一定要找准切入点,要首先选择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容易成功或可迅速看到效果的方面去着手开展工作,譬如企业的账务处理、存货管理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譬如各种编码的规则要科学,编码的长度要留有一定余地,以备未来扩充使用;记录实施过程中每一步骤参与实施工作的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初始化过程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与手工准备数据的一致性等等。项目的实施工期一定不要太长,因为人机并行阶段的工作量较大,要注意恰当选择系统的切换点,摔掉手工。
七是做好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不仅包括日常运行过程中硬、软件的故障排除,而且还包括由于我们管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软件内部的调整等工作。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与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业务流程的细小变化,都必须通过软件的变动来完成。尽管构建信息系统我们采用了高可靠性、高度稳定性、高度安全性的硬、软件系统,并且我们也可能采用了双机热备份系统、容余磁盘阵列、防火墙、VPN“隧道”等先进技术,但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网络黑客的无空不入、各种自然灾害的存在都将威胁到我们的信息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仍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定期或不定期的数据备份工作不可或缺。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神华集团、兖州煤业、大同煤矿集团等大的煤炭企业集团ERP系统的成功上线,给我国煤炭工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树立了成功典范。相信通过煤炭行业广大信息化人员的努力,不久的将来,我国绝大多数煤炭工业企业都能走出一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之路。
第五篇:煤炭企业调研
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应对调研
小组成员: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二班
郭健300820403
3吕涛300820404
4王浩轩3008204048
一、调研目的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政府及企业的应对措施,并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二、调研时间
2009年7月—8月
三、调研地点
山西省汾西矿业集团公司
山西省吕梁市离市区高崖湾村鑫田焦化有限公司
四、调研背景
2008年9月初,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是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扭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其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影响,很多中小企业被迫停止营业甚至破产。金融、地产等行业受到沉重打击,进而牵连到实体经济,许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达省份GDP增长大幅回落,失业率显著上升,居民消费信心降低,世界和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作为全国能源核心,山西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工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全国能源供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山西煤炭业正在加紧企业转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炭工业的发展既面临较大的困难,又蕴含着发展的机遇。金融危机下的山西煤炭业出路在哪里?
为了深入的了解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走势及应对情况,我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对家乡的煤炭企业进行了走访,并收集了一些资料进行分析。
五、调研内容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总体概况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二)金融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经济运行的影响。
表现之一:需求下降。国内主要用煤行业产品产量下降,增速放缓,煤炭需求减弱。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火电、焦炭、生铁、合成氨的月产量同比增速迅速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火电9月、12月的增速分别为2.7%、-12.4%;焦炭9月、12月的增速分别为-9%、-25%。
表现之二:价格下跌。主要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呈逐月下降趋势,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煤吨煤交易价格去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份分别为915元、895元、885元、590元、600元。今年1月份为590元,3月份为565元。冶金煤价格大幅下跌。
表现之三:社会存煤增加。秦皇岛港存煤去年8月初为678万吨,11月初为862万吨,最高时达930万吨;去年12月,全国直供电厂存煤达到4300万吨,可用天数达30天左右;全社会煤炭库存1.93亿吨,比正常库存多5400万吨。
○2是全球金融危机对山西省煤炭经济运行的影响。
表现之一:煤炭产销增速放缓。去年1-8月份,全省煤炭产量的增速为22.85%,1-12月增速为4.06%;8月、12月的月度煤炭产量分别为6201万吨、4722万吨,产量增速连续五个月呈下降趋势。1-8月份,全省铁路外运出省煤炭销量的增速为6.93%,1-12月份的增速为-0.51%;8月、12月月度铁路外运煤炭销量分别为3814万吨、2289万吨,销售的增速连续五个月呈下降趋势。
表现之二:全省煤炭日均运量与装车数逐月减少。去年8月、12月份全省煤炭日均装车数分别为18974车、12181车,日均运量分别为132万吨、83万吨。
表现之三:煤炭货款拖欠出现上升苗头。
(三)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家乡煤炭业走向
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自2008年9月中旬开始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焦炭价格不断下跌,煤炭坑口价前景难测,外贸企业出口订单骤降,外资项目被迫停工,企业“无奈”裁人……
山西是产煤大省,煤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切。山西生产的煤炭三分之二外运全国及出口,2006年山西年产5.81亿吨煤炭,2007年产煤6.3亿吨。2008年产煤6.8亿吨。高产量,高出口量,再加上乐观的价格,山西总是在煤上做着好文章。但是经济危机的到来打乱了一切。
危机的冲击,首先表现在煤价的戏剧性变化:从08年9月开始,煤价最高峰时,秦皇岛港的动力煤价达到每吨八九百元甚至1000元,国家发改委还出手干预,制定了6月19日
最高限价。但9月之后,煤价开始转向。10月10日,山西省煤炭坑口价跌到了“十一”后最低点,大同动力煤和太原动力煤坑口价(不含税)分别较上期下跌10元/吨和20元/吨;柳林主焦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阳泉无烟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晋城无烟煤坑口价(不含税)较上期下跌200元/吨。
紧跟煤炭形势的焦炭行业价格跌落更是迅速。山西焦煤集团作为一个以炼焦煤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大集团,受到的影响非常严重。该集团从9月到11月下旬,焦炭价格普遍下降50%~65%,到08年11月25日,企业煤炭库存达到189万吨,9月和10月,新增欠款45亿元,资金周转十分困难;以煤炭、煤化工、铝电为基础的阳煤集团,9月以来,冶金煤每吨价格从1500元下降到750元且产量减少20%。地销化工煤价格下降40%,产量下降10%。地销动力煤市场价格下降30%,而且其铝、电、磁材、胶带生产巨额亏损,现金流已断……而在山西吕梁,仅仅一个月的经济危机冲击,就使三个涉及焦化、化工行业的大型外资项目暂停建设。大型外资项目停工,山西省外汇管理局的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发生后,这几家企业的外国投资方近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和已签约的外债贷款4.6亿港元无法到位”。与此同时,等值1.08亿美元的港元外债贷款合约流产,投资方明确表示无力出资。
经济危机使山西全省自10月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近年来少有的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中部六省之末,煤炭、焦炭、冶金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快速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全省中小企业已有8000多家停产、半停产,约占总数的10%。
(四)金融危机下山西煤炭企业的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各地煤炭部门纷纷出台了一些措施来控制煤炭市场价格,从我小组调查的两个企业来看,所实施的应对措施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加强对煤炭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建立监测分析制度和工作机制。每月组织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省直有关部门召开月度协调例会,对煤炭市场运行情况、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是加强协调,全省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基本达成预期目标。框架内外全省合计签订合同总量5.1亿吨。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继续与市场煤价格并轨,化工煤维持现行价格,冶金煤价格进行了合理调整。根据目前所签合同价格情况,以五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集团测算,今年全省煤炭吨煤平均售价为486元,比年初高108元。五大煤炭集团1、2月份吨煤综合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提高近120元。
三是按照“以需定产、以价定销、以销定运、以款发煤”的原则,开展煤炭总量调控工作。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全省没有实现机械化开采的煤矿均集中开展了安全整治工作。春节期间,全省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骨干煤矿全部按法定节日正常放假检修,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和地方煤炭经销企业按照“货款回收不及时的不供货、供需双方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不发货、对可能被市场关闭淘汰的用户和经营企业不发货”的原则合理安排煤炭销售。理性看待市场,果断做出决策。降价不能刺激需求,只能减少收益。山西煤炭在市场竞争中只能靠规模取胜,守住调控总量的“底线”。
(五)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角度来看,山西省煤炭企业的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可以从宏观调控应当处理好的以下几种关系入手分析:
一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因此,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或矛盾的主流和方向,是解决事物或矛盾的基础和前提。
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极其庞杂的有机体。在分析判断经济煤炭企业形势的工作中,如果被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迷惑,分析判断就会失准。当前煤炭企业市场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煤炭价格上涨空间小与煤炭成本大幅度增加的矛盾已经显现,提高煤炭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受到制约。
二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原理,揭示了客观事物整体与它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分析判断煤炭企业形势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宏观是全局,微观是局部。宏观和微观也是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宏观是矛盾的主导方面。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同时又是我国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煤炭企业的发展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保证电煤供应,确保各用煤产业的稳定。
三是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属于人的认识范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反映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时真理具有两重性。处于一定历史过程中的人所获得真理性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一切客观真理都是相对真理。然而,任何真理都是对物质世界的正确的反映,所以,一切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依据上述原理看待历史经验,任何历史经验也无不如此,都具有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都不折不扣地尽皆适用的经验是极其罕见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正确处理历史经验与当前实际的关系是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煤炭企业形势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性质上都与以前不同。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不应当完全仿照之前的发展模式,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煤炭减价并不能够刺激需求,相反,它只会减少收益,山西煤炭应当在保证煤炭企业效益的前提下,稳定市场价格,沉着应对各种问题。
(四)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个绝对发展和相对静止的过程。任何事情都应当用辩证发展的眼观来看待。因此,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从长远着想,从当前入手,分出轻重缓急。当前主要是稳定市场价格,平衡市场供求,控制煤炭销量,确保本煤炭任务的圆满完成。从长远看,要加强供给结构优化,继续推行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和转型,使煤炭产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遵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山西煤炭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本思路
(六)对山西煤炭企业发展总结的一些建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多,煤炭市场需求减弱的趋势尚未扭转;煤炭是价格弹性极小的产品,降价不能刺激需求,只能减少收益;山西省煤炭的政策性成本和开采成本都在增高,降价空间很小。
在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的形势下,全省煤炭行业要坚持总量、结构和效益相统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保收益增长、结构优化、水平提高上来,防止出现量增、价跌、收益减的被动局面。
一是坚持“以需定产保平衡”。今年全省原煤产量预计为6.5亿吨左右,其中一季度为
1.2亿吨左右,二季度和后半年随着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继续坚持“关小上大、产能置换”和“整合提升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严格控制产能盲目增长;加大煤炭生产、经营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规生产、建设和经营行为,严防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扰乱市场。二是坚持“以价定销保收益”。坚持量价互动、价格第一的原则,不签无价格合同;坚持分等按发热量市场定价的做法,推进电煤价格理顺并轨;坚持“货款回收不及时的不供货、供需双方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不发货、对可能被市场关闭淘汰的用户和经营公司不发货”的原则,防止造成死债和形成新的货款拖欠。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和监测调控。继续加大行业协调力度,杜绝降价竞销现象。定期分析煤炭及主要用煤行业、主要用户产品产量的产、销、存、价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预判煤炭市场走势,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争取市场主动。
四是进一步规范煤炭行业秩序。加强生产环节监管,促使各类煤矿按核定能力均衡、安全、稳定生产;规范煤矿建设秩序,加强基建矿井监管;加大纠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严格处罚到位,彻底切断非法煤炭进入流通和消费的渠道。
六、结束语
金融危机对山西煤炭企业来说既是一种灾难,也是一种机遇。客观来讲,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部分煤炭企业出现了一些良好势头,但总体情况弊大于利。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山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全国各行业的相互扶持下,必将会走出低谷,迎来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