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的安全与发展
煤矿的安全与发展
摘要:煤矿生产既要注重安全又要注重发展。要强化管理,建设安全型矿井;要实现正规有序作业,集约高效矿井建设;要启动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煤矿发展输送人才;要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团队创新;要牢铸企业安全链;要增强职力,构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矿井。
关键词:安全、发展、环境保护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形势越好,越要居安思危,越要树立忧患意识,越要强化企业管理。我们要坚持制度创新,巩固提高经营效果,致力于建设大而强,富而美、集约高效、安全文明的现代化矿井。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了企业管理,在扎实推行“责制”考核的同时,以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在“采、供、销”三大环节上,坚持突出过程控制,严细结果考核,切实执行日清月结的管理理念。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和责任的落实。各级管理人员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并做到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坚持人本观念,2006年,跃进煤矿提出“不出带血的煤,创新安全管理,打造安康跃进”的口号,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矿山“天字号”工程,作为矿井最大的政治和职工最大的福利,我认为应该把这做为全国煤矿生产的口号。大量事实证明,在煤矿生产中,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我们应努力杜绝这样的行为。
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对生命负责的态度,煤矿生产应做到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从严过细,从软件管理到现场管理,从机械设备到井下“一通三防”。在每次检查中不放过任何细节,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工作正常进行。把安全隐患与工资挂钩,使隐患最大限度消除在萌芽状态。
煤矿生产要按照安全生产的原则。安全生产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规,在认真负责地组织生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就会减少。反之,就会职责不清,相互推诿,而使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无人负责,无法进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就会不断发生。
为了防患于未然,煤矿生产应加大以预防安全事故,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为目的的安全技术改革。每吨煤提取15元费用,全部用在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防治和设备设施的投入上,全力增强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了瓦斯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视频及局域网等先进设备,应用在安全生产中,加大了安全生产信息化。通过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和全方位严格
安全管理,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不断更新安全理念。引入 “安全工作想不到就是失职、做不到就是犯罪”、“安全工作是领导干部的第一政绩”、“安全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理念,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构建安全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创新“三率”微观控制管理,“三违”率始终控制在3%以下,隐患率降低,事故率降低,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到细化和量化;创新安全管理形式。实施 “四维”系统安全管理法,即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制度的本质安全、系统的本质安全。
为了煤矿的安全,我认为我们要有两道安全防线。
第一道安全防线是落实制度。“把钢性的制度约束与柔性人性化教育相结合,形成气氛浓厚、自主自觉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说是我们取得成绩的关键。”为了创造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煤矿应采取岗前考核培训,每制定周安全学习日,宣传牌板、电子显示屏、播报本矿新闻等形式营造安全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力争矿工沉浸在安全生产的氛围之中,让安全生产、按规操作化为他们的潜意识行为。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的控制,应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的核心。煤矿应推行以查处“三违”为核心的“全员安全联保制度”。凡是井下作业人员都要缴纳抵押金,若月内 没有出现“三违”行为,则予以奖励,出现“三违”行为,不但扣发抵押金,还会视“三违”的严重程度和数量,对“三违”人员所在单位的抵押金进行整体扣除。在这种“重奖重罚”的激励模式下,尚庄煤矿的“三违”数大大减少,今年与以往同期相比,全矿“三违”人数下降70%以上,隐患治理达到了95%以上,并且形成了全员共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制度在于落实,只有真正落到实处,制度才会有意义,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为了落实“全员安全联保制度”,煤矿又应实施“安全监察分片联保制度”,安全监察员分片监管不同的采煤作业区域,负责片区内“三违”行为和安全隐患的现场监督纠察。每月查处三个“三违”是他们工作的一个基础量,基础之外的将予以奖励。
正确适当的措施、严格的监督机制,完善的保密保护措施是煤矿形成安全生产文化氛围的保障。连续
一、两年的安全生产可能含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要实现五年、六年的安全生产,就必须靠管理、靠制度、靠扎扎实实地把管理和制度落到实处。
第二道安全防线是科技和开拓。
除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温暖的亲情防线,煤矿应一直把“科技安”作为助推安全生产的强有力杠杆。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使煤矿的生产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
属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依靠科技手段解决好瓦问题,推动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升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问题。不断改良本煤层瓦斯抽采技术和工艺,达到自开采至收尾消灭瓦斯超限现象。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煤炭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继续积极进取,依靠科技力量,在不断深化安全文化的前提下,确保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但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还要发扬职工的创造力,锻造一个民主的团队、钢铁的团队、创新的团队。
将“大超前”管理贯穿于安全生产始终。真正做到超前预测、超前预防、超前预控,形成独具特色的“三为”、“六预”管理新模式。为正规循环作业、有序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构建生产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创新“四率”微观管理法,即提高开机率、正规循环率、生产效率和回收率。构建“圈定储量、限定进尺、煤质与回收率一体化”机制,对不同采区、不同作业头面实行了分类管理,建立了配套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生产组织和技术革新不断突破。采用“标线”和“工作面运输机微调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工作面无缝对接;在相邻工作面搬家倒面中,创新采煤机整体快速搬迁技术,安全顺利地完成搬迁任务,节约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创新顶板管理办法。结合矿生产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煤矿管理体系。
节约挖潜,增收降耗,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应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节约发展。要科学合理地开采煤炭资源,尽量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继续深化节约型矿井创建活动,牢固树立全员节约意识,大力开展“面向市场、强化管理、艰苦奋斗、提高效益”活动,坚持从细节抓起,从点滴入手,确保通过小节约挖出大潜力;要立足薄煤层矿井实际,把搞好煤炭资源回收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最大限度地搞好掘进煤分打分装、浮煤清扫和二次拣选工作,努力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二是高度重视矿井环保工作。不断加大矿井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快各项环保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要加强矿井水综合利用,加快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净化工程建设,实现矿井水循环利用和无污染排放,加大矿在用矸石山治理研究力度,实现矸石综合利用。三是深化“三零工程”,最大可能地降低煤炭灰分,提高煤炭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服务,协调关系,加强地销煤销售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销售效益;全面强化财务管理和内部市场化管理,建立健全考评、激励、监督机制,确保责任到人,目标到位,奖罚严明,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确保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煤炭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产大国,现在我国煤炭工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井的能力。现代化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和大型高效露天剥、采、运、支成套设备
在大中型煤矿大量使用。
煤炭开采主要工序:井下综采重点设备---井下综掘设备---全自动刨媒设备---矿井提升设备---露天矿井开采成套设备---煤炭洗选加工设备,显示出对矿山机械的需求量很大。另外,随着煤炭工业大力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煤的焦化、液化、气化等二次转化设备也必将得到迅速发展,开发研制大型炼焦设备、大型煤液化容器,大型煤气化炉势在必行。上海世邦按照国家煤矿局的要求设计的一种新型的磨煤机LM立式磨粉机,是一种专用生产煤炭行业煤矸石粉的大产量粉剂的设备,集烘干、粉磨、选粉、提升于一体,尤其在大型粉磨工艺中,完全满足客户需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矿山装备企业要抓住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深化改革之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加快矿山机械企业改组、联合、兼并、破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组建以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有煤炭生产企业入股、科研院所参与的大型矿山工程装备集团,形成具有制造和开发能力、工程成套能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实体。把企业建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现代化矿山工程企业集团,努力向煤矿提供成套设备,减少用户的风险,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煤矿想要发展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解放思想就要走出办公室、走进职工中,采纳建议,承担责任;解放思想,好东西不能丢,要继承发扬,去伪存真。
煤矿要想发展需要有足够的人才,这要求我们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在煤矿内部做到两点,一是以提升基本素质为主,面向全体职工,制定了“全员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涉及到安全生产、党建知识、发展战略、技能鉴定、岗位标准等,让每一名员工都能熟知自己的工作标准、工作要求;二是推行了“六百工程”建设,以培养满足我矿改革发展需要的精英队伍为主,即200名高技能工人,200名优秀的班组长、队干,100名优秀的高技术管理人员,100名优秀的科、队级管理人员。通过理论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为人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精英团队。除此之外,还要有为煤矿输送人才的高校,如三东境内的定向生培养。这些新鲜血液能够促进煤矿平稳高速的发展。
煤矿要想发展需要我们做好五个方面。一是理清一条经济发展的总思路:优化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大力弘扬一种精神:抗洪精神。二是突出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三是切实贯彻落实 “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三句话要求。四是强化“机遇、市场、开放、创新”四种意识;坚持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开放促进并举等举措。五是树立六种新形象,即诚实守信的新形象,善谋实干的新形象,文明规范的新形象,改革开放的新形象,拼搏奋进的新形象,清正廉洁的新形象。
邓小平说:“发展在是硬道理”。但现在的煤矿发展现状告诉我们健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发展我们宁可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点性,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强制手段,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我们要把坚持保护环境,促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作为首要工作,从宏观管理入手,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机制,通过先进的技术,严格的规章,坚定的执行和职员在决策及实施过程中的高度参与等手段,做好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给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保障质量。因此我们要做到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煤矿的安全与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安全不发展不符合开拓煤矿的要求,只发展不注重安全是对职工生命的蔑视。现代化的煤矿生产既要注重安全又要注重环境保护。
第二篇:浅谈矿山测量规范化与煤矿安全发展
浅谈矿山测量规范化与煤矿安全发展
摘 要:矿山测量工作是煤矿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的指向标,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发展与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阐述矿山测量的规范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对测量工作的每个环节应采取的措施加以探讨。
关键词:矿山测量;煤矿;安全生产
引言
矿山测量在煤矿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工作性质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随着煤矿安全发展的趋势,矿山测量的规范化也显得尤为突出。针对如何规范测量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同时利用测量工作的特点,使煤矿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实现,文章对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矿山测量外业管理
矿山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测量仪器误差,二是人为误差,三是外界条件限制所产生的误差。规范矿山测量的外业管理,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对用于井下测量的仪器要经常校对,防止仪器自身原因而产生误差。其次,要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测量人员要对仪器熟练地掌握,在井下观测时,测量人员和记录人员必须重复观测数据和记录数据,记录人员应对每一测站的数据进行检验,每一测回的数据都应该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对于前视人员要对所给出的三条中线(或腰线)要进行反灯观测,避免粗差的出现。最后,由于井下作业环境的限制,测点几乎都是在顶板,而由于井下存在压力等原因,测点容易出现变化,所以,每次给线前都应对起算数据进行检核。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矿山测量外业工作中出现粗差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矿山测量的精确度,以保证为煤矿提供更精准的数据。矿山测量内业管理
矿山测量的内业数据规范化是为煤矿提供安全生产衔接的重中之重。首先,原始记录的计算必须进行对算,对算无误后方可将测点填绘到采掘平面图。由于测量工作一定存在误差,但误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需改变给线的角度,以便调整巷道的正确方向,避免工作面的扩大或缩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原始测量记录簿、测量成果计算本、台账三种基础记录本之间的数据联系应准确,对复杂地点的测量应在这三种记录中以简图的方式表现出测量的位置关系,三种记录本应具备相应的目录、索引等。其次,对于地测部门所掌握的基本矿图应采用计算机制图,内容、精度、图上符号、注记等要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图纸上的每个测量都应标明点号、顶板或底板标高,采掘工程平面图每月填绘一次,井上下对照图每季度填绘一次,数字化底图至少每季度刻录存盘备份。测量内业数据、图纸规范化可以为煤矿以后采区及巷道布置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根据原有的测量数据控制层间距,预防与上层或下层煤的意外通透,同时对于煤矿探放水也起到了指导作用。当煤矿开采需要探放上层或下层的积水时,可以根据测点数据查找需要探放老空区的最低点,保证积水全部放出,有效防止发生透水事故。数据库管理
矿山测量数据库是实现“数字化矿井”的基础。规范矿山测量数据库的管理可以更形象的将煤矿的固有信息与空间直接相关的信息刻画出来。例如将地面地形、井下地质、开采方案和已完成的井下工程等数字化,按三维坐标刻画出一个“数字化矿井”。规范测量数据库的管理,首先应从录入数据与图形开始,第一,对于测量成果计算薄的测点数据应与井下工程平面图相对应,在确保准确无误时,方可录入数据。第二,对于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等数据应按地质人员井下实际观测本为依据,结合整体地质条件录入数据。其次,对于煤矿“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要按月及时更新,以采掘工程平面图或者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底图,绘制三量的分布范围和煤炭损失的分布范围,分煤层绘制损失量图,将台账绘制成表格形式,反映出煤炭损失量情况,以便定期加以分析。最后,对于保护煤柱要进行定期校对,当地面建筑物位置范围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对保护煤柱界限进行重新划分、重新计算压煤量等数据。数据库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将煤矿的地质环境、岩石结构和矿井构造规律更准确、更形象的表现出来,可以让煤矿做到有目标地开采,避免做无用功,造成不必要的灾害发生。结束语
综上所述,规范的测量工作对煤矿的安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测量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眼睛,规范测量工作可以在均衡生产方面起到保证作用,在充分开采地下资源和采掘工程质量方面起到监督作用,在安全生产方面起到指导作用。因此,矿山测量的规范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是煤矿效益得到最大化实现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母光勇.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与安全生产及成本的关系[J].煤炭技术,2010(1).[2]王振荣,吴鹏飞,孟海东.神东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1(10).[3]苏艳民.地测空间信息系统在煤矿地质测量中的应用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4]孙瑛琳.空间信息系统在煤矿地质测量的关键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0(2).
第三篇:煤矿安全与措施
保证安全,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彻底扭转目前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必须从产业技术进步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一、现状与形势
1、事故率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屡禁不止。1990年至2003年,我国安全事故总量年均增长6.27%,最高达22%。2003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96万余起(调度数),死亡人数超过了13.6万,每天因各类事故造成370多人死亡。各类事故中以道路交通为最多,共发生67万余起,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7.33%;以工矿企业中的煤矿事故最为严重,全年死亡近7000人,占工矿企业总数的46.87%。严重的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得到根本遏止,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实施应急救援过程中,重特大事故的获救率不到5%。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000亿元以上,约占GDP的2%以上。据初步推算,2005年,全国事故死亡人数可能突破15万人,2010年突破18万人,而且事故的各类增多,事故防范、处理的复杂性和技术性难度将增强,事故发生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将更加严重。
2、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安全技术措施薄弱。目前,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不高,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石油化工、煤炭、建材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达到国际先进技术装备仅占十分之一,产业发展仍基于传统的技术与装备,重化工产业技术结构特征明显,整体技术水平低,导致产业发展中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综合能耗高(高出世界先进水平20至50个百分点)、污染严重(仅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倍)、竞争力弱。特别是安全技术措施薄弱,由于忧患意识不强,加之,经济转型期中的各种原因,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欠账多、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薄弱,极大地影响了安全生产。
3、传统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安全生产问题日益成为提升产业技术的关键,甚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我国大规模资源开发中安全技术已严重制约高效开采和合理应用,特别是随着我国矿山资源开采向深部发展,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等自然条件的恶化,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交通安全技术已在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中成为保障人生安全的一大难题;又如对于我国即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远、复杂程度最高的输电格局,尽快解决全国联网的重大隐患和电网稳定运行中的技术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由于当前我国在危险源辨识、危险性分析、安全检测、监测和风险控制、灾害事故防治、以及应急救援等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安全生产技术难以得到根本性突破和大的发展,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安全技术急需提升。
4、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不完善,体制性障碍明显。安全生产工作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进步是企业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特别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在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到实际应用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和体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率低、作用发挥不佳。体制性障碍还突出地表现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各个环节,如何发挥合力作用,特别是发挥技术进步的合力作用
当前,新型工业道路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使我国产业技术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在推进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国际安全风险的转嫁机率,甚至已经出现一些安全风险高和高污染的产品生产转移到我国的情况下,安全生产技术面临新的严峻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程度不高和职业危害等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任务十分艰巨。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提升我国产业安全生产技术对策和措施。
针对当前突出的产业安全生产问题,结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十六届三中会关于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快研究制定有效促进我国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的对策和措施,制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进步专项规划,强化措施。特别是要针对当前产业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重灾区、重大隐患、薄弱环节要加强重点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推进技术进步。
二是加强我国产业安全技术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
针对我国重大产业安全技术问题没有有效解决的实际,特别是针对基础产业中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加强重大和关键的安全技术研发,力争通过产业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事故灾害防范能力。当前,应加快矿山、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要加快解决矿山重大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高可靠性瓦斯监测监控技术,矿井主要灾害预防集成关键技术,高效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技术、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技术,大型油气管网安全防护技术,水上交通安全应急处理技术等急需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经济安全运行中的重大隐患问题和防范技术措施研究,特别是要加快解决全国电网的电压稳定关键技术、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的电网稳定技术等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发。
三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的同时,加速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渗透、嫁接和集成,尽快形成新一代的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要加强企业在安全生产技术进步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加快产业安全生产信息化进程,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技术,促进产业安全生产的高新化,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先进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规范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安全生产应急反应能力,特别是要以先进信息化技术为平台,综合监测与监控技术系统、灾情分析与分级、救援、应急处置和指挥决策等关键技术,与数据库及模型库互动、形成安全生产的有力技术保障,达到高效应急的目的。
五是加快实施标准化和专利战略,强化技术基础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支撑条件。通过加快完善我国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我国产业安全生产技术基础。按照市场规则和监管方式,严格、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完善安全生产机制。要随着产业技术的升级及时修订安全生产技术标准,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速淘汰落后和安全程度不高的生产工艺,为产业技术的提高和升级创造条件。
六是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是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实施安全生产技术升级的有效措施,要在强化技术创新和重大技术研发的前提下,不断加强技术改造的力度,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尽快投入实际应用,积极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篇:我国煤矿安全发展现状
我国煤矿安全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t,煤炭事故死亡总数8000人。当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80%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死亡总数,全国每年还有十几万的事故伤残人员。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约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尤其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多方制约性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优化煤炭企业安全系统。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是指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保障因素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功能的运行机制。它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运行系统。要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不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安全生产保障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又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许可证制度,提高了煤炭行业准入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提出以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特别是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责任保险发论坛”上提出了保险业应该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但是,如何发挥政府、保险业和煤炭行业三者的作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政府、保险业、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性、制约性和互动性的有效结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煤炭行业传统的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生产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前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1)从实践上来看,安全评价不是煤炭企业的自觉行为,而是在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煤炭企业很容易将安全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办安全许可证”,评价完成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就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2)煤炭企业在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有可能失去对安全投入的关注。我国在2000年就成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0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几年来,安全监察局的监察力度逐渐提高,但没有真正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中的保障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系统进行优化。
3)煤炭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由于缺乏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的实质性制约作用,企业看不出安全投入的产出效果,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投资普遍较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4)煤炭企业基本上被从社会保险统筹制度中排除出来,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只能由企业按规定赔偿支付,赔偿数额非常少;而且目前的煤炭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或是不愿承担保险费支出成本,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出于安定民心,大部分是由国家出面给予的,从而使煤炭企业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
5)国有重点、国有地方、乡镇煤矿中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差别甚大,但国家的税收和吨煤安全费用提取费率却一样,没有调节和浮动,严重挫伤了企业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6)煤炭企业(除私人企业外)法人均实行任命和聘任制,导致企业法人在其任期内安全投入少,并存在侥幸心理。
总之,上述各个方面均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治理手段和措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和实质上的制约性,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的安全保障机制,没有真正改善和优化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建立多方制约性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构成涉及很多方面,如有关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的制定依据,安全监察体系与制度,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体制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将某些法律法规政策、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企业整体安全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调整和动态优化,从而达到最优目的,以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潜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使煤炭企业安全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协调配合,以最终实现煤炭企业整个安全系统的综合优化。在这种思路下,煤炭企业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了煤炭企业自身的管理行为发挥作用外,还应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等外部因素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动态整体优化。而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2.1 政府进行安全评价,确定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
政府(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是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定出安全级别,政府部门进行核查后对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给予定级,发放安全许可证。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还要对已取得安全许可证和已评定级别的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确定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并决定是否降低或取消安全许可证。煤炭企业为了取得安全许可证,得到比较理想的安全级别,就会按照评价指标的要求进行安全工程建设、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仪器仪表的投入,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保障基础,即“硬件基础”。使得煤炭企业增加了安全投资的积极性,奠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也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的投入和成本水平。因此,煤炭企业就要权衡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要使安全系统处于一种最优状态。
2.2 强制煤炭企业进行商业保险,并实行浮动费率制
政府以强制性政策,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利用商业保险运行机制,根据政府部门所确定的煤炭企业安全级别,采取浮动费率的形式收取保险费,作为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之一。安全级别高的企业,保险费率低;安全级别低的企业,保险费率高;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商业保险公司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赔付。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决定了煤炭企业商业保险费的负担程度,也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成本
水平。通过研究商业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别保险费率对煤炭企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能充分发挥。
2.3 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
煤炭行业协会主要是通过国家所赋予法律效力的政策,成立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所有煤炭企业要按一定的标准提取安全基金,交给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形成同业工伤保险基金。我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工伤保险应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指导,除了与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外,重点在于事故预防,其有权对政府提出重新评价煤炭企业级别的建议,有权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予以强制性停产,能够与保险公司进行安全事故的责任鉴定和确定煤炭企业的赔偿标准和监督执行赔偿;实现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和工伤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机制。而煤炭行业协会的同业工伤保险基金制度,使保险基金的缴纳构成了煤矿安全成本的内容,同时大部分工伤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各个煤炭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使得企业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确立煤炭企业的安全保障机制的“软件基础”,降低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安全事故的事后赔偿水平,保护了企业职工的利益。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实际上通过基金的运用不断地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进行着动态优化,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作用。
2.4 实行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进行有效的安全绩效考核,并通过与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商业保险公司、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的良性互动机制,综合内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最优化目标,最终通过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实施多方制约性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意义
3.1 促使煤炭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有效遏止事故发生
事实上,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是其一。截止2003年底,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对于安全投入欠帐164亿元。实践表明:安全状况好的企业,安全投入都合理到位。为实现煤炭企业整体安全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从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就要注重安全投入。因为安全投入水平,决定着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安全许可证,是否能够取得理想的安全级别;而安全级别又影响到缴纳商业保险费的费率,以及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比例;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实行,同样能够提高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重视。因此,通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促使煤炭企业加大投入,从而最终有效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煤炭行业成为一个安全的行业。
3.2 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互赢”
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保障机制运行的同时,与政府、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机制。政府部门限制和提高了行业准入条件,有效制止那些不能达到安全评价标准的不合格企业进入煤炭行业,从根本上既保护了煤炭资源,又降低了整个行业的风险程度。同时,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安全监察,加大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压力,不能有任何安全管理上的松懈,使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保险公司借助于各种商业保险,既扩大了业务种类和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在事故发生后通过事故调查形成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监督。而成立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是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体系,突出了事故预防的重要性,保护了从业人员的利益,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由于保险机制的引入,大大减轻了以往煤矿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进行的大量事后工作,使政府从烦乱的事故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运用安全保障系统的动态优化理念,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水平
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状况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动,使得煤炭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安全系统的调整。例如,随着煤矿开采的进展、开采技术的采用、煤层地质状况的改变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要做到整体安全最优化,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安全生产的保障系统。而煤矿安全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煤炭同业工伤保险基金会提合理化建议,以及保险公司的监督等外部影响因素,同样使企业要不断地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正是这种动态的优化理念,促使煤炭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
3.4 有利于煤炭企业树立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煤炭企业有着优良的成本节约观念,无论从矿井设计、设备购置和仪器仪表的配置,以及安全管理费用的支出等方面,都从节约成本为出发点,特别是在前几年煤炭整个行业发展萎靡之时,更是如此,但必须认识到,节约成本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减少了安全投入,埋下了安全隐患,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后果远远超过所节约的成本,而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更是难以估计。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并通过各种影响因素的动态调整,就是要在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之间进行权衡,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安全投入水平的同时,要使安全投入所带来的效益超过安全投入所发生的成本,树立一种科学的安全发展观
第五篇:煤矿安全与矿长素质
《煤矿安全与矿长素质》发言稿
尊敬的彭会长、杨厅长、各位矿长大家好:
我是山西长治县雄山集团的总经理刘国伟,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煤矿安全与矿长素质的问题。首先我汇报一下我们雄山集团的基本情况:我们雄山集团下属七所煤矿,其中有三个生产矿井、四个基建矿井,现产能240万吨,基建矿井转入生产后,总产能也只有480万吨,还不够一个大型矿井的产能。产能虽小,但地质条件却很复杂,所属矿区内断层纵横、老空遍布,安全压力很大,可谓小集团,大安全。虽然我是集团的总经理,但大部分精力也都放在安全上。身知肩上的重担,既感责任重大,又觉如履薄冰。
矿长是煤矿企业的掌门人,矿长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所属企业各方面的走向,煤矿安全矿长责任重大,矿长保护矿工生命责无旁贷。关于矿长素质的问题,杨厅长讲了很多、很深、很全面与也很精辟,我这里仅就矿长素质和煤矿安全的关系通过我集团所属矿的实际情况和大家作一下交流,供同志们批评指正。
如果把矿长在实现安全上的能力叫做安全素质的话。我认为,在煤矿安全方面,矿长的安全素质应该至少还包括以下四种素质即: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管理素质。他们和安全的关系是:思想有安全、文化学安全、专业铸安全、管理保安全。
一、思想素质:
矿长首先要做到时时思想有安全,具体表现在一知、二思、三实。
1、一知是矿长要“知道怕”,常鸣安全之钟,不能天天口中讲安全,实际行动无安全。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心系安全,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一个矿长知道了怕,安全已实现三分之一。
2、二思是矿长要“思安全”,常思安全这策。只有思安全才能去建安全、保安全。
3、三实是矿长要“抓安全”,常务安全之实。安全不能走形式,装样子,质量表面标准化,要以认真务实的态度从心底里把安全做好。例如:集团董事长宋福忠同志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的领导。他多次在领导干部会议上讲到,我们领导干部必需在安全问题上“情智”双修,要心里装着矿工,实际搞着安全,大家安全了,自己才能安全,矿工满意了,集团才能对矿长满意。要求各矿矿长必需按矿长保护矿工生命的双七条深入一线抓安全,从查危险源到查隐患、,从安全措施的制定到落实,从工人的工作环境到班中餐。并多次积极参与对煤矿的安全检查工作,在他的带动下,集团的安全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文化素质
矿长工作再忙,也不能放弃学习安全知识的任何机会,只有善于学习安全知识才能完成懂安全、抓安全、保安全的基础工作。例如:我集团对《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理论体系的学习就先后召开了二次矿长会议进行专门的学习讨论,并进行总结和推广。
1、学安全:主要体现出学。通过学习知道了原来事故的发生需要二个过程,即危险源产生隐患,隐患发生事故。要防止事故的发生,只需要破坏两个过程中的任一过程即可。如撤除或消灭掉危险源,或者排查并闭合隐患。把从撤除或消灭掉危险源到消灭或减少隐患的管理
过程叫事前管理,从隐患的排查到闭合的管理过程叫事中管理。
2、懂安全:主要体现在懂。当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式实行的是以“隐患排查与整治”为主的手段,即,通过隐患排查,然后集中整治,再到消号闭合的管理模式。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隐患,但同时也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就是总有一批人在不停地“制造隐患”,又有一批人在不停地“查治隐患”,还有一批人在不停地“整改隐患”,使企业安全工作被动地跟着隐患跑,企业长期陷入“排查隐患----整治隐患----隐患反复出现”的恶性循环状态。由于隐患离事故只一步之遥,也即是事故发生的最后一个过程,稍有不慎,事故来临,所以风险很大。如果能把事故的预防能从事中管理提早到事前管理,这样就加大了预防事故发生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对事故进行防治的预控能力。
3、抓安全:主要体现在用。通过比较我集团各矿在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和成功经验发现,我集团雄山振义煤业的李建生董事长的安全管理理念比较超前。他的具体做法是,对各级部门所查找的隐患,首先要落实到制造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并针对隐患出现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培训学习再上岗,如果以后反复出现同一隐患,对隐患的制造者要进行严厉处罚。通过这一管理模式,其结果是,尽管该矿处在大断裂带(长晋断裂带)旁,井田内断层纵横,老空遍布,却能取得安全事故率很低的骄人成绩。
4、保安全:主要体现出新,以促成新技术、新理念的形成。例如,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理论中知道,危险源是隐患产生的根源,由
于80%以上的隐患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制造出来的,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该是最重要的危险源。根据这一理念,集团已经开始强化在煤矿安全中消灭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工作,这为减少煤矿安全隐患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专业素质
体现在专业铸安全。煤矿安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是地道的技术活。懂安全必须建立在懂技术的基础上,不能外行指挥内行,因此打造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矿长队伍是实现煤矿安全的必备条件。为此,集团对各矿矿长及关键岗位的领导的要求是:必须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相当工作能力的人才担任,条件不达时必需聘请具有中、高级职称并能胜任煤矿安全生产实践工作的技术人才进行充实;对后备力量(未来的矿长)储备的要求是:必需是具有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研究生;对新工人录入的要求是:必需严格按照国家变招工为招生的原则进行录用。除此之外,集团必须定期召开各矿总工技术分析会及经验交流会(每月27日),定期聘请(一季度)知名的专家学者到集团对矿长进行技术指导和学术研讨。通过以上工作大大提高了矿长熟悉专业业务的能力,弥补和改进了自己在专业技术上的不足,把矿长变成了真正的专业上的行家里手。
四、管理素质
矿长作为管理者在实现煤矿安全方面,需要具备比非管理者更出色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表现在:
1、抓生产必须先抓安全,不安全不生产;
2、抓安全必须先抓质量,质量必须标准化;
3、抓安全必须抓思想,把你要我安全变成我要我安全,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4、抓安全必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层层落实齐抓共管。
5、抓安全不分大小,安全无小事,“三违”零容忍。
同志们,安全之钟鸣于耳,安全责任大于天,只要各位矿长齐心协力,心系矿工生命,对安全问题真抓实干,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的春天已不再遥远。
以上交流,只是一已之见,目光短浅,不妥之处,望见谅,谢谢大家!
雄山集团总经理:刘国伟
《煤矿安全与矿长素质》发言稿
山西长治县雄山煤炭集团
总经理:刘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