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两大资源战略看煤矿安全发展
从两大资源战略看煤矿安全发展
(陕西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矿
许刘晓
李胜会)
陕西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煤矿位于渭北煤田铜川东部,地处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东与徐家沟矿接壤、西与王石凹煤矿毗邻,走向宽约4.5公里,倾斜长约5公里,井田面积约23平方公里。矿井于1958年7月开工建设,1963年11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后经1977年9月至1987年10月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多水平石门联合式开拓,立井为辅助提升,红土主斜井为主运煤系统。
近年来,金华山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安全基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绩,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吨大关,矿井跻身国家级质量标准化先进矿井行列。经过几年来矿井环节系统的改造,机械化装备的升级,现如今,金华山矿形成了(三综掘两综采)科学合理的生产布局,四个掘进队保证矿井接续,三个综掘头保证综采生产。但是,随着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产量的逐年提高,煤炭资源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矿井有限的资源将逐年减少。如何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健康发展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笔者从事煤矿技术工作多年,结合矿井实际,以为,只有重视资源性企业两大资源暨煤炭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安排生产,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实现矿井长治久安。
现浅谈一二,仅供学习交流:
一、煤炭资源的合理使用:
1、从目前设计、回采、延长矿井使用寿命等环节抓起。煤炭资源是一次性资源,不可回收再利用。受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煤炭资源的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充分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应从目前设计、回采、延长矿井使用寿命等环节抓起。矿井设计,生产布局,环节系统等统筹规划时一定要多深入调研,多借鉴先进单位经验,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科学决策,规划矿井设计;生产过程中,抓好生产现场全过程的管理,加大回采力度,保证煤炭资源的回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杜绝设计不合理、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回采过程浪费严重等现象,延长矿井使用寿命。
2、解放开采保护煤柱(当然得有相当的技术力量)。井下的保安煤柱既是煤炭资源,又为地面建设和群众生命财产起到重要作用。多年来,保安煤柱随着矿井的延伸,采煤面的回撤,矿井的结束等等深埋井下,无形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煤炭资源是在特定环境下生成的,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具备相当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采取安全施工方案,解放保安煤柱,合理开采了煤炭资源,又保证了保护煤柱原有的安全支撑作用。
3、积极争取深部的扩大性资源。随着生产战场的延伸,浅水平的煤炭资源先后被开采。由于种种原因,深度资源无力挖掘,造成深埋千年无人问津。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深部的扩大性资源,把有限的资源开采上来。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先进的生产工具,安全高效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资源的回收利用,又要保证安全生产。
二、人力资源包括:
1、技术工种。加大技术工种安全学习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工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努力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发挥技术工种“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签订师徒合同的同时,制定奖励机制,使技术工种发挥技术所长,又为矿山培养了后备力量。
2、技术人员;要重视技术人员,发挥他们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力量,做好技术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千方百计为他们学习、培训、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同时,技术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案,在生产现场及时发现掌握生产设备及其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生产方案和生产工艺,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的安全性。要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技术控制措施,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制定、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杜绝各类不安全隐患,杜绝、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3、管理人才。大胆使用技术管理人员,把那些德才兼备的技术人员充实到管理人员队伍中,使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尽显聪明才智,组建“智囊团”,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高层管理人员拉动作用,营造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成长环境,为矿井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进一步加大向技术能手的政策扶植力度,优先享受晋级、脱产学习、参观考察和技术交流,设立光荣榜,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管理人才成为矿井的“香馍馍”,留住人更要留住心。
总之,只有将煤炭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相结合,才能把有限的煤炭资源效益最大化。从矿井的设计、生产全过程,到技术人员的参谋作用,技术工种的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都为煤炭资源的可利用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只有明确工作方向,规划发展蓝图,合理生产布局,优化生产结构,培养、挖掘和使用优秀人才,让他们为矿山经济建设再做新贡献。
第二篇: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
期刊文献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
发布人: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转发发布时间:[2007-12-26]阅读次数:9
3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
作者:高大成出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更新时间: 2007年10月26日
作为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懂得财务管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方法,才能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从战略角度看,主要是做好融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风险控制三个方面的工作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
作为1958年建厂的大型国有企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西飞公司不断开拓进取,科研生产经营稳步发展,企业赢利不断增加。公司生产的“新舟60”飞机远销到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与世界主要航空制造企业波音、空客等建立了转包生产关系。从1997年到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6%,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利润2.5亿元。2007年,西飞公司提出了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这个振奋人心的目标。
西飞公司近十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是源于公司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大力加强财务管理,从资产运营的角度对企业资产进行重组,加大核心业务技改投入,不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注重财务管理,推进企业改革步伐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它从价值量的角度对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进行描述并细化目标,通过多种财务管理活动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由于管理过程贯穿企业销售、采购、生产过程的始终,因此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懂得财务管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方法,才能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从战略角度看,主要是做好融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三个方面的工作。西飞公司在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十分重视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从总会计师到中层财务经理中选派多人参加了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每年一次的中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知识轮训中专门开设了财务方面的课程,系统讲解财务知识。
1996年8月,原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整体改组为国有独资的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有限责任的经营实体,具备了作为资本经营主体的条件。十余年来,西飞公司逐步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了母子公司体制,形成了以飞机产品为主业,三产、非航空民品等多业并举的格局。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近几年加大了改革力度,尤其是在2006年,公司成功实施了管理变革,撤消原有的机关部门,重新组建了11个部、1个中心、1个办公室,副总级以上干部减幅为36%,处级干部减幅为23%,原有科级干部均不再保留,总体减幅为67%,机关各个业务部门普遍实行了单首长负责制,进一步优化了管理流程。
二、加强融资管理,保证企业发展资金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将陷入停滞状态。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是否有现金盈余比报表盈利更重要。由于现金不足,筹资又困难时,企业经营将举步维艰,甚至会出现破产的局面,德隆系企业的崩溃就源于资金链的断裂。因此,企业经营者应期刊文献
特别重视现金流量,加强对现金收支的管理,密切关注现金支付风险。
企业融资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内部资金需求融资,另一层是协助客户融资。内部资金需求融资过去我们关注得比较多,协助客户融资过去我们考虑得比较少。
在内部资金需求融资方面。由于大型企业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要拓宽融资方式,开拓和发展多元化融资结构,避免单一融资渠道出现问题时影响资金供应。金融机构始终是公司资金的重要来源,要形成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多种方式的战略联盟,这样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稳定的资金来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在利率、费率等方面获得优惠。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要积极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在这方面,西飞公司这些年做了大量工作,为生产经营上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债券市场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西飞公司将在新建、改扩建大型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军工企业的信誉优势,在适当的时候发行企业债券,为重大项目的实施募集必要的资金。在协助用户进行融资方面。西飞公司积极运用融资租赁、分期收款等方式,扩大产品的销售。在“新舟60”飞机推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协助用户融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由于“新舟60” 飞机主要销往世界欠发达地区,买方资金相对紧张,公司要积极协助客户做好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等资金筹集工作,才能促进民机销售工作的大力发展。我们对这方面的国际业务还不是很熟悉,还有许多新的东西要学习。因此财务人员不但要懂得国内的融资业务,还要懂得国际间的融资业务,协助用户解决融资过程中的问题,缩短融资的时间。
三、做好投资管理,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投资管理决定着企业能否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为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做好对内投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内容、技术水平、作业流程、资源配置以及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产品结构以及整个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要设置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用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方法,尽可能地做出投入产出比最大的投资决策。要根据产品的定位,依托战略发展目标,对所需固定资产的数量、型号、结构进行规划,依据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平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以后,必须加强后续管理工作,以定量资金完成较多的生产任务,提高固定资产创造的产值,同时还要注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对外投资是加速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跨国公司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速整个公司的资本扩张与资本增值速度,从而为公司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保证。对金融证券投资方面,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多种金融工具,采取灵活多变的投资方式,通过有效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达到最大的投资收益。
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对投资效益的监管。作为企业集团,既有直属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又有具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合资公司,还有大量的参股公司。由于股权占比不同,控制权也就不同,相应的管理方式也就不一样,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财务政策,并在过程监控和考核上有所区别。为做好投资企业的管理工作,西飞公司近几年先后制订了委派董事管理办法、年薪制考核办法等制度,以加强母公司的控制影响力,但如何区别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不同控制权企业相应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四、强化风险控制,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集中反映,必须加强风险控制,使企业稳步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企业投资存在不确定性,随时存在着损失的风险。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风险观念,重视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采取措施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如随着美元的升值,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外汇风险加大,在外贸合同签订过程中就要注意外汇风险的防范,选择有利的币种进行结算。还要学会运用远期全约或期权等减轻风险。比如在产品
价格的确定中,应该提前预测原材料等的涨跌趋势,留有余地。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货款收不回来既减少利润又减少现金流。要研究适合公司的信用政策,建立促进货款回收的机制。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健全客户资信评价制度。从客户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等方面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及时跟踪客户的经营现状及付款情况,对客户的信用等级适时调整,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个性化的货款回收方式。为有效防范公司财务风险,应通过财务监督检查、内部审计、重大事项事先报告制度和有关财务预警指标预警等多种形式,对生产经营运行及财务状况实行全过程监控,从而及时发现财务危机信号。要建立内部的稽核体系,使重大财务会计事项过程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稽核日常化、规范化。同时引进资产分类管理思路,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理力度,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
第三篇: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
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
时间:2005-1-21 15:52:00 阅读130次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了解到,2004年黑龙江煤炭产量达到9546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17.7%;全年煤矿事故死亡178人,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37人,下降17.2%。产量上升,事故下降,一升一降、两个17%是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向好的印证。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曾一度令人担忧。但从2003年开始,形势有了较大转机,在黑龙江煤矿产量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死亡人数却比2002年下降210人,人们说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达到了顶峰。对于煤矿这个高危行业而言,上升空间实在太小了。在煤矿安全生产“百尺竿头”的黑龙江省在2004年里又令人惊喜地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一步迈的并不容易。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实际,2004年,黑龙江省着力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坚持突出防治瓦斯事故这个重点,全面加强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全省进一步完善了煤矿安全信息化监测监控网络系统,全省小煤矿已安装风机监控系统875处,占应安装矿井的100%。与此同时,全省各类煤矿全面推进矿井瓦斯监测监控报警系统网络建设,目前在这个省,年产6万吨以上的矿井已安装瓦斯监控系统297套,各类煤矿安装瓦斯监控系统1186处,达到了全省应安装矿井总数的97.1%。全省煤矿安全信息化监测监控联网715处,已经建成省、市两级监控中心15个。
为了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黑龙江省还积极在深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作文章,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激励和调动各类煤矿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目前,黑龙江四大矿业集团 公司所属矿井安全质量普遍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水平,有80%以上的矿井达到了一级水平。其中,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成为全国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以个体小煤矿为主的牡丹江市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也已经抓出了样板县(区)。
为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黑龙江省从抓人的因素入手,积极加强安全培训工作。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建立的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取得了国家二级培训机构认证,全省同时建成三级培训机构11家,四级培训机构16家。全年全省共举办矿长培训班5期,有743人取得了安全资格证书;举办矿长资格复训班13期,培训矿长等煤矿管理人员1124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8000人,全省井下作业人员经培训上岗的已经达到8.6万多人。
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黑龙江省全面加大了安全监察执法力度。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办事处共监察矿井1261处,监察覆盖率达到了100%,监察矿井5963次,人均监察88处,查处事故隐患15812条,发出现场处理决定书4148份,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520份,行政罚款1003万元,一般事故结案率达到了100%,隐患整改率达到了97.2%,对408名事故责任者追究了责任,其中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者7人,行政处分401人。从2002年到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两次跃升,两个17%开创了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又一个崭新的局面。据统计,2004年,黑龙江煤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78起,比上年减少14起,百万吨死亡率为1.86,比上年下降31%,安全生产创出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
第四篇: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
从战略高度看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
2005-5-20
浙江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转型,正是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流通功能有效发挥的有利时机。浙江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考核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流通领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多元经济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各类经济主体基本形成,流通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已成为市场化资源配置程度高、活力强、发展快、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2003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7.1亿元,同比增长10.9%,居全国各省市第4位;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159.3亿元,占GDP12.3%,是服务业中最大的产业部门,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健康、平稳、持续、协调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浙江商贸流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流通产业总体竞争力不高,商品流通产业化的水平较低。一是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虽大不强。2003年,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5591亿元,其中,前十大市场就占了26.4%;大部分市场还处于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组织化程度低,在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的冲击下,其功能和作用将受到更大的制约,竞争力逐步衰减。二是传统百货业不大不强。除了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等少数几家百货商场外,省内其它的百货企业销售规模和赢利能力都增长不快。2003年,浙江限额以上百货商店的数量和销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贸易法人总数和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7.4%和23.8%,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4%和7.9%。三是连锁经营企业又小又散。全省有超市门店近3000个,分布在1300多个乡镇,但普遍规模较小。2003年浙江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销售总额为16亿元,仅为全国最大的连锁企业上海百联集团连锁销售额485.2亿元的3.3%。
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引导消费、促进生产、引导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认识流通,发展流通业,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协调,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发展商贸流通业。
一、从全局、战略层面审视浙江商贸流通业的现状
浙江作为经济强省,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900美元,正是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的大好时机。随着浙江城市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浙江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浙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目前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已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不适应。消费需求量和需求结构通过流通的功能发挥,引导并决定着生产量和生产结构。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流通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浙江正面临着经济结构全面调整优化的重要时期,但流通产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产业构成比例来看,2003年浙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7%,比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低12.9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12.3%。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高达70%左右,商贸流通业已占到整个GDP的16%左右。就发展趋势来看,包括商贸流通业在内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比率,已从1995年的37.6%下降到2003年的33.6%;批零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13.4%下降到2003年的12.3%。2003年,商贸流通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31.1%,比1995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这种趋势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趋势极不协调。就“浙商经济”而言,目前浙江在外经商人数达500多万人,总投资达6000多亿元;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达30多万户,产值8270亿元,出口创汇1211亿元,一些重要经济指标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商占了188席,其中10强,浙商就占据了4席,最具竞争力的50强中,浙商占了28强。与之相比,浙江的现代流通业就相形见拙。2003年,全国连锁企业前10强中,上海占4家,北京2家,江苏、广东、山东、辽宁各占1家。浙江最大的连锁企业宁波三江排第53位;其他5家在连锁100强的位置是:温州人本第60位,余姚华联商厦第68位,慈溪慈客隆第71,浙江高邦服装连锁第86位,绍兴供销超市第95位。2003年零售100强中,浙江零售企业仅占4家,分别是杭州大厦购物中心第65位,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第67位,杭州解百集团第77位,百大集团第83,较2002年排名分别下降了9、5、14、13位。由此可见,浙江流通产业发展与浙江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二)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加快经济循环不适应。流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加快生产企业的商品向消费过程的转化。加快流通速度,有利于节约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但是,浙江社会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制约提升浙江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2003年浙江社会物流总成本为1918.6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4%,略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日本1997年,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已降到9.6%,美国2000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低于10%,欧洲为10%左右。就商品流转速度来说,浙江流通环节的商品周转慢、库存率高,流通效能较低。2003年浙江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为3.26次,而日本达到15左右次,沃尔玛等大型连锁企业甚至可以达到20-30次。从库存率看,浙江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库存率为3.6%,与美、德、日(大约为
1.14%-1.29%)相比高出近3倍。从流通方式来看,浙江商品流通很大程度上依托商品交易市场,由于商品交易市场属于商品流通的初级交易方式,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创新意识的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浙江,应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来与之相适应。
(三)与提高消费率、扩大内需的要求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变化不适应。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强劲的作用,据专家估算,目前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我国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而消费贡献率呈下降的趋势,与1991年相比,2003年浙江投资贡献率由31.1%上升到49.4%,消费贡献率由56.7%下降到46.5%,这种投资与消费的失衡状况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国家正在实施宏观调控,加上浙江经济发展受能源、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制约,固定资产投入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重要和紧迫。这就需要扩大市场,需要采取现代流通方式。而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从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为主,逐步向追求环保和安全,满足个性化、时尚化、舒适化消费等方向转变;消费行为从单纯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向追求质量、品牌、服务等商品的延伸价值转变;消费场所从满足基本购物功能,向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转变。而浙江商贸流通现代化程度不够,大多数流通企业处于“小、散”状态,组织化程度不高,流通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四)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商贸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不适应。由于浙江商贸流通企业改制较早,缺乏有效的政策向现代流通业态引导,浙江连锁经营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销售额比重上,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省市,目前,浙江连锁经营的销售比重仅10%左右,而江苏2002年就达到21%,上海达到40%以上。加上浙江商贸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零售业的国际化经营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商业企业特别是受体制的束缚,缺乏发展开放型零售商业的积极性,企业技术落后,竞争力低下。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加入WTO后,最大的冲击将发生在商业领域。2003年,省外零售连锁企业在浙江开设门店454个,比上年增加了152个,实现销售105.76亿元,已有16家国际著名商业巨鳄抢滩浙江,沃尔玛即将在浙江开业。国际零售巨鳄的进入不仅对浙江流通业带来冲击,对浙江的产业结构也有重要影响。不久前在杭州举行了采购说明会,浙江企业趋之若骛,全省有220多家企业报名,沃尔玛从中只选120家企业参加,充分体现了大型流通企业对市场终端控制力、对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性。如果浙江流通终端被国外大型零售商全盘控制,浙江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将失去主动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就有可能沦为“加工车间”的危险。浙江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步
伐,提高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重构具有开放性、连通性和高效性的新型市场流通体系,以增强浙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浙江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上述“四个不适应”,呈现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程度与浙江整个经济水平的不一致性,主要是由于过去忽视了把流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先导产业来认识,忽视了把流通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考虑,忽视了把流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
二、浙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的战略要求,根据流通产业发展规律,结合浙江发展的实际,应把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一)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增强商贸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采取联合、兼并、划转、托管等方式,推动资产合理流动优化重组。二是要积极采用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等方式,鼓励小型流通企业以入股、加盟的方式加入集团,形成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流通企业集团,提高浙江流通业的集团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三是要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内部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分类,对资源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定位,挖掘具有成长性的优质资源,通过国有资产划拨、股权转让或联合兼并等方式将其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起来,形成核心资源。四是加强流通渠道建设,加强流通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推行供应链管理,同时加强农村流通渠道建设,采取“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等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出一批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增强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推广新型流通方式和管理技术,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是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应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结构,缩短商品流转周期,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积极推动连锁经营从传统零售业、餐饮业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多个领域渗透,加快城镇社区与乡村的传统粮油、副食品等商店向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转型的步伐。(2)加快发展物流配送。重点抓好连锁经营和专业市场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和提升传统仓储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建设生产资料分销企业配送中心。(3)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培育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为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发展服务业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4)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提升传统百货商厦经营品位,改造提升专业批发市场,规范发展会展
经济,加强商业街(特色街)建设,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5)推广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运用。(6)制定流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产业范围、投资决策、经营政策。
(三)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改善消费环境。规范市场流通秩序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加快推进“三张网”建设。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是改善浙江流通秩序的治本之策。要从流通渠道、监管责任和完善监督等层面为浙江流通秩序的根本改善提供了有力手段。要以“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建设为抓手,在此基础上构筑“现代农村流通网”,落实监管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群众举报等监督制度。要按照建设“信用浙江”的要求,继续在流通领域广泛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营造一个有利于流通产业发展的新环境。进一步培育商贸流通的品牌意识,充分发挥浙江拥有28件中国驰名商标和805件浙江省著名商标的优势,加快市场拓展,提高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商贸企业的品牌意识,以优质服务创品牌,以品牌赢得顾客,以品牌拓展市场,全面改善浙江的消费环境。
三、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重要战略举措
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当国民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流通成为先导产业,它引导着消费,控制着市场,决定着生产,影响着金融。一些发达国家都一直把发展流通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连续推出了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推行企业兼并政策,实现企业集中化,建立规模经济流通体制,培育出伊藤忠、三井物产等大型综合性商社,提高了整个经济的竞争力。韩国制定了《2010年流通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培育5家企业进入世界流通企业100强的战略,促进流通企业重点拓展中国、印尼、泰国等市场。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抢占世界市场制高点,历来把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抓。2003年,有47家零售企业进入《财富》500强,全部都是欧美日企业,其中美国就有27家。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流通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领导要求,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确定了20家拟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兄弟省市也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召开了“北京市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制定了《北京市商业结构调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上海市把工业经济和商贸流通作为发展经济的两个轮子一起抓,对13家流通企业落实了兼并政策,涉及核销银行贷款本金5.99亿元,免息1.11亿元,停息7年;对12户企业实施计划外破产,解决了历史负债7.19亿元。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上海
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物资集团强强联合,组建了上海百联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航母”。广东省于2002年以1号文件下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先后制定出台了11个政策来扶持流通龙头企业的发展,每年安排6000万财政资金用于推进流通现代化,对流通龙头企业征地以及房产土地出让等实行优惠政策;2003年1月起,流通龙头企业用电一律按普通工业电价执行。福建省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拟通过投融资、用地用电、税收、连锁经营以及简化企业登记手续等优惠政策,对22家重点示范流通企业予以扶持。
浙江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转型,正是商贸流通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流通功能有效发挥的有利时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5年的一项工作重点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这意味着新一轮宏观经济政策趋向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消费,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持久性作用。为此,浙江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议省政府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考核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第五篇:从战略角度看新营销基本法
驾驭竞争 导航未来
——从战略角度看新营销基本法
我们有幸身处一个变化无穷的时代,机遇、挑战接踵而来。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纯粹的机遇或者挑战,挑战和机遇原本就是一体的两面。真正的机遇都是以挑战的姿态出现的,只有准备好了的人,只有那些拥有敏锐洞察能力和执着实践能力的人,才能不失时机地化挑战为机遇,赢得成功,铸就辉煌的千秋伟业。“抓住机遇,海阔天空;畏缩退守,必遭淘汰!”
2002年是中国正式迈入WTO门槛的第一年,是中国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真正敞开胸怀,主动拥抱世界。中国保险业也必然在挑战中接受洗礼,也必然在变革中走向成熟。在这次洗礼中,泰康人寿将审时度势,自我扬弃,主动变革,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在“重新洗牌”中日益壮大。《泰康人寿营销业务管理办法(2002)版》(简称《基本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她不再是原有版本的修订和删改,而是在一次思想观念和经营策略上的革命,是对近10年大陆营销制度反省、总结基础上的创新;是在学习欧美先进营销制度基础上,遵循营销发展客观规律,塑造公司核心营销力,保障公司数以万计营销一线伙伴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制度。正因为她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公司特别以泰康营发〔2002〕001号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愿她化作春风,催生寿险营销职业代理人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成长;愿她化作战鼓,激荡寿险营销“麦当劳模式”的加盟连锁制团队经营的新浪潮,掀开中国人寿保险营销制度划时代的变革与发展!
新《基本法》是公司参与未来寿险业国际化竞争的利器。中国寿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72494973.doc
险潜在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的知名保险公司参与开发,随着 WTO的开放进程,三年后,在全国大中城市都将陆续有外资公司参与竞争,他们的利器之一就是“草船借箭”——用较高的薪水延请被市场培养塑造并验证了的优秀人才,为己所用。现实已经深刻地教育了我们,国内某著名的保险公司,为了因应人才之战,不得不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来增加营销基本法的补偿利益,十分被动且事倍功半。这就提醒我们必须遵循营销的基本规律,尊重营销人员的劳动。营销伙伴是公司核心业务的来源和基础,营销伙伴内心的职业感、从业稳定感和自豪感对公司至关重要。新《基本法》从制度上体现了公司对营销人员的人性化关怀和尊重,以完善的福利体系为支撑,突显了“公平分享”的企业理念——终身利益原则的确立,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营销伙伴付出必有回报,确立了今天的付出在未来永远有回报,有效解决了同业公司业务制度中组织利益的衰减问题,使各级业务伙伴能够渐进式地积累组织利益和销售利益,无忧打拼未来。
新《基本法》是“专业化、高起点”营销发展趋势的导航灯。中国大陆近10年的寿险营销历程,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道路,成绩有目共睹。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粗放式经营给行业形象带来的危害。泰康人寿以融入21世纪中国大众生活为基本诉求,以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为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定位的市场战略,呼唤着“专业化、高起点”的营销队伍,也唯有如此,才能冲破现有各家寿险公司陷入“客户群定位混乱,营销员四面出击,沉迷于较低收入阶层难以脱身”的樊篱,为行业重塑形象,再树标杆。这是时代、民族和公司发展赋予我们这一代营销人的神圣使命,崇高、伟大而光荣。当然,我们也深知,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我们的队伍现状与理想差距尚大,转轨并轨尚有不少挑战,但是,我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72494973.doc 2
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时不我待!是着眼于未来理想目标变革、主动扬弃,还是被动地被现状牵着鼻子走,将决定公司未来的生存状态。不考虑现状,没有追求未来的基础;不着眼于未来,将被未来无情抛弃,将失去未来的发展机会。所以,新老《基本法》的衔接转换工作是考验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营销系列负责同志政策水平与经营管理能力的试金石,相信我们的各级干部能经受考验、战胜挑战,拥抱属于公司和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与辉煌!
新《基本法》是公司重组市场、三分天下伟大抱负的开路先锋与制度基石。伟大的历史母亲赐予了泰康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WTO和开放的中国赋予了现有各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一个神圣的使命,泰康人寿自觉或不自觉地历史性地承担着振兴民族保险事业的使命,泰康人寿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历史性地承担着代表民族保险事业的使命,这是一个企业神圣而伟大的历史责任和民族责任,泰康责无旁贷!我们这一代泰康人责无旁贷!新的营销《基本法》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公司机构快速扩张,财务压力大的情况下,未雨绸缪,洞悉未来竞争趋势和行业发展方向,确立组织发展和团队经营是寿险营销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下决心加大投入,倾斜一线,以终身利益为基础,以新人责任津贴和组织发展津贴为羽翼,以辅导期援助为补充和先导,全力促进组织发展和团队经营,重塑“向下扎根,提升销售能力;向上成长,提升组织发展能力;开花结果,提升团队经营能力;持续成长,提升学习突破能力”的寿险营销精神和规律,遵循规律者成长,尊重规律者发展。
新《基本法》是行业荣誉与泰康差异化战略的守护神。保险公司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72494973.doc
是经营公众产品的企业,是经营公众信心与信誉的特殊行业。泰康从她出世之日起就把“诚信”视为生命,把对客户的真诚关爱当作业务同仁的自律守则,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独特的差异化品质形象。新的《基本法》不仅在设计思想上大大领先于市场,而且率先在行业内第一次把业务人员的品质管理以量化考核的方式列入制度,并视之为各级人员晋升与维持的基本条件,无疑,它将大大提升公司业务同仁的自律精神,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权益,从而提升保险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与职业形象,导航未来。这是我们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尤为引以自豪和骄傲的地方。
变化是痛苦的,革命带来的冲击更巨。泰康2000版《基本法》与同业友公司相比本身较具优势,因而深受公司伙伴们的接受与认同。但是,时代在变化!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一个活力四射并发展飞速的国家,一个朝气蓬勃生机无限的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向世界经济的顶峰攀登。飞速扩展的城市、飞速扩展的信息、飞速扩展的市场、飞速扩展的竞争……一切一切都在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您可以抱怨、牢骚满腹;面对变化,您可以更加浮躁;面对变化,您可以一直等待;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面对变化,您到底该怎样思考和行动!因为不管您愿意与否,您都将面临更加波澜壮阔的变化,也将面临更具挑战与更加复杂的困惑,无法逃避!
思考、选择、行动与成功也应该离您更近了,或许是更远。路正长,新《基本法》将伴您同行!
路正长,泰康伟大的事业与辉煌的明天在召唤!
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72494973.doc
附:总公司营销部三点要求:
一、各机构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基本法》,在执行中丰富,在执行中完善衔接方案。好的制度不等于好的结果,卓越的经营力才是关键。
二、新老《基本法》衔接:
1、11家开业机构要抓住机遇,扩张组织――拿出令人激动和喜悦的衔接方案,让团队兴奋!
2、新筹12家分公司要借新《基本法》塑造品牌,震撼并重组市场――当今中国大陆没有比泰康更好的业务制度了!
3、11家已经开业机构新成立的中心支公司,强势起步,根据新筹二级机构筹备期新《基本法》的辅导期方案拟定策略,由二级机构审批,报备总公司营销部。
三、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全力贯彻落实新《基本法》。在这个问题上不要犹豫,不能怀疑,也不能等待观望。速度决定一切!
总公司营销部
2002年1月16日
D: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72494973.doc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