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4 04: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和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发布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 “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二十八)发挥中介组织作用。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中介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统计、技术服务、安全评价、市场开发、信息咨询、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咨询,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抓紧制订和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协调,认真研究解决煤炭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内政字[2005]209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我区是国家第二大煤炭资源储量和生产省区,煤炭工业是自治区的支柱产业。“十五”以来,我区煤炭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在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小煤矿数量多、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事故隐患多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促进自治区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十一五”煤炭产业整合发展目标

(一)到2010年,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以下,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下降到0.1以下,地方煤矿下降到0.8以下;矿井全部实现正规回采,煤炭资源回收率全部符合国家要求,采煤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单井采煤规模达到30万吨/年以上;矿井全部装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主要产煤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全部建立瓦斯远程监控中心,实现瓦斯联网监控。

(二)到2010年,全区建成2个年产1亿吨以上、4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生产基地,新建井工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120万吨;全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煤炭洗选比重达到60%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左右,建设重组4个5千万吨级、7个1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三)调整煤炭生产结构,努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全区煤矿总数控制在600处之内,其中年产45万吨以下小煤矿控制在200处之内,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基本关闭。

(四)到2007年底,年产1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退出市场,70%的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正规回采。2010年底,正规回采的矿井,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0%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

二、加强煤矿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强化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必须提高认识,克服对安全形势盲目乐观,特别是资源基础条件比较优越地区的安全生产麻痹思想,真正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的意识。严格履行煤矿安全监管职责,强化日常性的安全监管。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哪一级政府主管的煤矿,哪一级政府负责煤矿安全。企业是安全责任主体,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煤矿安全的主要责任者,必须肩负起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责任。

(六)加强煤炭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1建立全区统一的煤炭行业管理监管体系,全区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职能统一由自治区煤炭工业局承担。

2盟市和旗县行业管理部门已设立煤炭管理机构的,要予以保留;未设立煤炭管理机构的产煤地区,实行行业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体化体制不变。

3重点产煤旗县年产煤炭30万吨以上的矿区(国家管理的国有重点和露天煤矿除外),须设立煤矿

安全监督管理站。人员职数原则上按高瓦斯地区年产10万吨煤炭、低瓦斯地区年产15万吨煤炭至少按1名工作人员的比例配置,由矿区所在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旗县人民政府具体落实。新增人员可从撤并苏木乡镇现有在编人员中,经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后择优录用。全区新增人员总数暂控制在100人以内,人员、经费、编制均由矿区所属同级地方政府解决。基层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站由当地旗县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4基层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站必须对所管矿区内的煤矿实行分片包干、包矿到人、责任到人、奖惩严明的办法。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落实、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督整改工作,杜绝只查不纠、整改不落实的问题。基层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站人员下井检查,享受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的补贴待遇。

(七)加大煤矿安全投入。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提足用好煤炭生产安全费,切实解决我区因安全投入不足造成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问题。年产45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按上限吨煤提取8元,其中列入重点监控煤炭生产企业的平庄煤业公司、大雁煤业公司吨煤提取15元;低瓦斯矿井按上限吨煤提取5元;露天煤矿按吨煤提取2至3元。小型煤矿中,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提取10元;低瓦斯矿井吨煤提取6元。提取的安全费必须全部用于安全生产工作。2005至2007年,全区煤矿安全投入要达到35亿元以上。2006年底前,集中力量解决苏木乡镇煤矿使用农用电、单回路供电和治理乌海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火区问题。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本级政府及上一级有关部门。

(八)加强高瓦斯矿井的综合治理。瓦斯是我区煤矿安全生产治理的重点。瓦斯治理工作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制定的《全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实施。要完成119个高瓦斯矿井的检查会诊。并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综合整改。低瓦斯矿井曾发生过瓦斯爆炸事故的,按高瓦斯矿井管理。全区所有井工矿全部装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乌海市、阿拉善盟、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等高瓦斯地区要建立瓦斯远程监控中心,2006年6月底前实现瓦斯联网集中监控。2007年底前,在全区范围内建成比较完备的国家救援、地方救护、企业防护相结合的救援体系。

(九)建立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按照核定年生产能力确定煤矿企业交纳风险抵押金的最低标准,3万吨(含)以下100万元;3万吨至9万吨(含)200万元;9万吨至15万吨(含)300万元;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每户企业交纳风险抵押金最高数额为人民币600万元。

按照“管理与监管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对风险抵押金实行分级管理。由盟市、旗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监管职责范围分别负责收取,并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管理。自治区内中央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由自治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及财政部确定后负责收取和管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十)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按照“方便煤矿、注重实效、就近培训”的原则,完善全区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对煤矿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自治区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部门要对煤矿矿长、煤矿瓦检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进行监督,对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十一)依法淘汰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在规定时限内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要坚决依法关闭,依法收回和废止各种证照,按“三不留、一毁

闭”标准关闭矿井。依法惩处拒不执行决定、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干扰破坏行政执法的有关人员,依法查处安全生产和结构调整背后的腐败行为,确保依法关闭小煤矿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全面落实责任制,严格监督,严肃追究,奖罚分明。

(十二)规范煤矿安全管理。

1凡在国家确定的颁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时限内未取得安全许可证的煤矿,责令停产整顿。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要提出整改方案,经发证部门审核后,严格按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期限内完不成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法关闭。

2加强煤矿企业安全基础工作管理。各类生产矿井要编制企业安全改造规划,建立和完善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瓦斯等级鉴定、煤尘爆炸指数和煤的自燃发火期测试、图纸交换和报废矿井资料存档等规范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3保障煤矿安全监管费用的落实。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费用由自治区财政列支,盟市、旗县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费用由地方同级财政列支。

三、改革采煤方法,推进采煤机械化

(十三)推行正规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收率。目前,全区90%的小煤矿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多数矿井资源回采率不足30%,井下采掘作业地点通风差,容易积聚瓦斯并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改革采煤方法,要从技术改造入手,通过技术改造,淘汰残柱式等原始落后的非正规采煤方法,推广应用正规采煤方法,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十四)严格技改设计审批,保证正规采煤方法的实施和资源回采率达标。对实施技术改造的矿井,地质条件具备的要全部采用壁式正规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实现全风压通风。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在履行技术改造审批程序时,要严把设计审批关,保证正规采煤方法的推广和普及。从本意见下发之日起,矿井资源回收率达不到30%的煤矿全部停产整顿,一年内不达标的煤矿一律关闭;矿井资源回收率在30—40%的煤矿,国土资源部门要加一倍征收资源补偿费。

(十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进采煤机械化。要加大小煤矿的整合力度,推广采煤机械化。通过扩能技术改造,使小煤矿生产规模达到年产30万吨及以上。到2007年,生产规模达到年产30万吨及以上的煤矿要全部实现采煤机械化,生产规模为年产30万吨和年产45万吨的矿井以高档普采工艺为主,生产规模为年产60万吨及以上的矿井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主。到2010年,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十六)加快煤矿供电建设步伐,保障煤矿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实施。双回路供电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开办煤矿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全区小煤矿基本不具备双回路供电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电力部门要把矿区电网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合理布局与煤矿企业相配套的区域变电所,加快区域变电所的建设步伐,2007年底前完成区域变电所建设工程。重点产煤地区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确保区域变电所建设配套资金到位。区域变电所至煤矿的双回路架线由煤矿企业自己解决。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各级政府要围绕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与煤矿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正规采煤方法和推行采煤机械化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体系,要

在充分发挥现有培训网络、就地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置所需专业,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区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规范煤炭资源管理,保障矿产资源有序开发

(十八)严格按规划建设和开发。到2006年底完成全区煤矿资源总体规划,2007年底基本完成重点矿区开发整体规划。矿井建设必须严格执行规划要求,坚持无规划不设置矿业权,违规划不允许开发的原则,力争2015年基本完成我区煤炭资源的详查工作。

(十九)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模式,解决自治区矿产勘查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采用三种勘查模式解决煤炭勘查资金:一是各级政府投资进行风险勘查;二是政府与企业联合勘查;三是需要配置资源的重点项目业主投资勘探。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认真执行资源一级市场国家和省级分级管理体制。矿业权市场转让收入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十)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矿井规模结构调整。

1从2005年起,集中3年时间对现有的900余处年产1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扩能技术改造和依法淘汰关闭。到2007年底,全区要完成关闭300余处,整合、改造600余处小煤矿的任务。各盟市要认真研究,按照矿区总体规划,将目标落实到煤矿企业,将责任落实到煤矿业主。要严格按照自治区下达的计划任务,在每年年初做出下一小煤矿整合重组、扩能改造计划,报自治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按照计划加快实施。

2对具备资源整合重组条件的小煤矿,按照批准的《煤矿煤炭资源区域或区块整合规划》,就近整合煤炭资源,重组后的小型煤炭企业要达到年产30万吨以上的规模。鼓励重点煤炭企业收购、兼并一批小煤矿,对其进行联合改造,实现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在已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前提下,可将井田范围外相邻的不宜再设置新矿业权的闲置边角煤炭资源和关闭煤矿所剩的煤炭资源划入整合区,支持整合后的煤炭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3对于已纳入煤炭资源区域或区块整合规划的小煤矿,要在限期内完成整合。对于在限期内未按规划要求完成整合以及拒不整合的,依法吊(注)销证照,并予以关闭。

4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的领导,统筹协调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工作。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旗县人民政府要成立组织机构,加大对小煤矿资源整合方案实施的监督力度,保证煤矿企业在资源、人员、产权等要素整合到位,严防出现“假整合”现象。自治区每年对中小煤矿的回采率、安全生产条件及重组技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实绩考核内容。

5要进一步加快重点大型煤炭企业改革重组的步伐。2006年底前全部完成现有国有煤炭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实现煤电、煤化、煤运一体化,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重点煤矿企业产量要达到全区产量的80%以上。

6坚决查处煤炭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违法和腐败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证照不全非法开采,非法转让、出租小煤矿等违法行为。各级行政监察机关要对煤炭资源整合的全过程进行监察,对非法倒卖矿权,党政干部参股入股办矿、失职渎职和官商勾结的行为,监察、司法机关要严厉查处。

7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调查组,对全区为重点项目配置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凡获得资源而未进行有效开发,获得矿业权还未按协议建设煤化工、电力等转化项目的,要限期收回资源。

(二十一)加强与俄蒙友好合作,积极开发利用境外煤炭资源。要充分利用我区特有的区位地缘优势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向北开放”和“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俄蒙投资办矿,开发俄蒙煤炭资源,与俄蒙两国发展经贸合作关系,促进双边经贸交流,拓展煤炭资源。

第三篇:浅谈如何推动煤炭工业安全健康发展

浅谈如何推动煤炭工业安全健康发展

煤炭工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必须实施“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战略,依法关闭非法矿,查处违法矿,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矿,并通过整治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变煤矿过多、过乱、过散的状况。

实施整顿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湖南煤矿多规

模小、灾害重、安全基础差,百万吨死亡率是全国平均值的3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整顿关闭要求,坚决关闭淘汰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改造提高一批,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矿井本质安全水平。

按照湖南省政府提出“落实国家政策,结合湖南实际;考虑国计民生,立足长治久安,加大整顿力度,加快产业升级”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原则,和“一揽子”解决全省煤矿整顿关闭问题的总体方案,拟将“十一五”后三年关闭的煤矿提前到2007年底全部关闭,使煤矿总数在1120处以内。要重点关闭5类煤矿:不执行煤矿监管监察指令,擅自违法组织生产造成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年生产能力3万吨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也要列入重点关闭对象);严重威胁国有和相邻煤矿生产安全、严重超深越界开采或超深越界开采屡禁不止拒不退界的;矿区范围内煤炭资源枯竭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决定关闭的。

搞好整合技改,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要充分发挥国有大矿管理、技术、人才、信誉优势,鼓励国有大矿整合煤矿,并以整合技改促进煤矿企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要搞好系统改造。保留下来的矿井,其开拓、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供电系统,必须按照煤矿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进行改造。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优化矿井开拓、提升、排水系统;必须配备同等能力的备用风机和电机;开采深度50米以上的矿井必须有人车,以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要抓好瓦斯治理。所有突出矿井必须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要求,实现企业内部或县域联网;必须建立和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坚持“先抽后采”,并逐步变“抽放”为“抽采”;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必须采用能形成负压通风的正规采煤方法;严禁采用巷道式和前进式开采。不达以上要求的坚决关闭。

要抓好支护改革。2006年,湖南煤矿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45%。必须严格加强顶板管理,要改革支护和采煤方法,逐步实现采掘工作面支护材料金属化、锚喷化;淘汰巷道式、高落式等落后的非正规采煤方法和工艺。要掌握矿压和顶板活动规律,严禁空顶作业。

推进管理强矿,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层层落实煤矿安全责任。要强化监管监察,促进煤矿企业抓好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各级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并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煤矿的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要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要坚决淘汰非正规开采方法、强制推行壁式开采;积极推广采煤工作面金属液压支护,2008年底前淘汰木支护,推广井巷锚喷支护。

要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各类煤要按规定提取的10元安全费用,全部用于瓦斯集中整治和安全投入;吨煤提取10.5元的煤矿维简费、省属煤矿政策性补贴资金的30%用于安全专项投入。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同时到位。

要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煤矿企业要切实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严格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建立入井人员管理系统,严禁以包代管和层层转包;要与所有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要认真落实全员安全培训。今后,新申领矿长资格证的煤矿矿长和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及技术负责人,必须达到煤矿安全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的要求,现有持证人员最迟必须在2009年底前达到规定学历和工作经历的要求。

第四篇:关于西北煤炭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西北煤炭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矿产资源丰 富,生态环境脆弱。在我国已探明矿产资源中,有40多种矿产储量超 过全国的一半。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水力资源蕴藏量仅次于西 南,居全国第二位。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 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生产基地之一。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国家能源战略重心逐步西移,西北 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已基本形成了以能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为主体的新型现代化工业体系。但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经 济实力、发展水平等仍有较大差距,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仍 相对滞后。

一、西北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西北五省及内蒙古是我国煤炭主产区,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调出基 地。近几年,西北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大企业、大集团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国家煤炭工业“向西北转移、向 大集团集中”的发展步伐加快,未来西北地区及内蒙古将逐步成为我 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和资源“中心”。

目前,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煤化企业集团主要有:神华的 神东集团、宁煤集团,新疆的能源集团和焦煤集团,甘肃华亭煤业、内蒙古伊泰集团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神东集团自2005年起已连续 5年产量过亿,宁煤集团是国家13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是国家 “西电东送”工程的四大火电基地之一。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是陕西省 委、省政府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聚集全省煤炭、化工两个行业整体 优势,经过两次重组而成立的“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是陕西省煤炭大基地开发建设、商 品煤供应和整合地方煤炭资源的主体。目前已形成了“煤炭开发、煤 化工”两大主业和“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电力、物流、金融服务” 等相关多元的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和集群化产业结合的新 路子。2009年产销煤炭71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利润20亿 元,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跃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43位,呈现出两 年翻一番的超常规发展态势。按照发展规划,“十一五”末,即今年 煤炭产能达到1亿吨、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2012年煤炭产能达到1.5 亿吨、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5年煤炭产能达到2亿吨、销售收入 突破2000亿元,进入全国煤炭行业前3强和中国企业50强,跻身世界500 强。发展目标是打造一流安全节能环保型能源化工企业。

西北(陕、甘、宁、新、青,下同)及内蒙古的煤炭工业简况:

陕西:预测资源量3800亿吨,居全国第四位,累计探明储量1700 亿吨,居全国第三。其中低灰、低硫、高热值优质煤炭资源约1000多 亿吨,占全国的50%,居全国第一。国家规划重点建设的13个大型煤 炭基地陕西有3个(神东、陕北和黄陇)。全省主要有五大煤田(渭 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和陕北侏罗纪煤田、三叠纪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其中神府煤田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是世界上少 有的优质动力煤、气化煤;彬黄矿区为优质环保型动力煤、气煤和弱 粘煤。2009年全省煤炭产量达2.96亿吨(含神华集团在陕产量7116万 吨),为我国第三大产煤大省。“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关小上大,调整结构,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成国家级能源战略基地,推动关中能源接续区和陕南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各有侧重的 能源产业集群,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十二五”末煤炭产量超过 4.5亿吨,将资源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使陕西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变。

甘肃:截至2008年底,预测储量1428亿吨,已探明储量179亿吨。陇东地区预测储量1363亿吨,占全省的96%,探明储量141亿吨。200 9年产能为4364万吨,产量为3976万吨。“十二五”期间,甘肃将加 快陇东煤炭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走以煤为基础,煤电、煤化、煤冶、煤路多元化发展道路,力争形成一个亿吨级、3-4个千万吨级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宁夏:我国的富煤省区之一,煤炭资源预测量2027亿吨,已探明 储量334亿吨。宁东煤田储量约273亿吨,占探明总储量的82%。2009 年产量为5670万吨,按计划,到2015年产量将达到1.2亿吨。“十二 五”期间,宁夏将大力推进宁东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源 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电、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 多元化发展。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达2.19万亿吨,约占全国40%。目前已形 成了准东、伊犁、吐(鲁番)哈(密)、库(车)拜(城)四大煤炭 基地。2009年生产煤炭8740万吨,预计2010年将突破1亿吨。目前,新疆已引进大企业、大集团200余家,是我国重要的“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据悉,国家正 在起草的“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已将新疆纳入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 之列。预计到2020年,新疆煤炭总产量将占到全国的两成以上,其中 至少有5亿吨进入全国市场。随着全国各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展开,新疆区域振兴规划的出台,新疆的资源优势将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新疆经济和煤炭工业必将迎来跨越式大发展的春天。

青海:煤炭预测远景储量380亿吨,截至2009年末累计查明储量56 亿吨。2009年产煤1283万吨。目前,青海煤炭生产矿区少,矿井规模 小、产量低,尤其是动力煤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相对突出。“十二五” 期间,青海将着力培育壮大骨干煤炭企业,促进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 和经济发展。

内蒙古:煤炭探明储量达7323亿吨,全国第一。煤种主要以褐煤 为主,优质无烟煤和炼焦煤资源较少。全区探明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 煤田有五个,分别为东胜煤田(927.7亿吨)、准格尔煤田(259亿吨)、伊敏煤田(126亿吨)、霍林河煤田(131亿吨)、胜利煤田(158 亿吨);多数煤田为整装煤田,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开采。2009 年,内蒙古原煤产量达6.37亿吨,跃居全国第一。“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煤炭工业将围绕“大”字做文章,坚持走“大煤炭、大煤电、大煤化”发展道路。按照自治区初步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区煤 炭产量将超过10亿吨,培育年产5000万吨至1亿吨特大型企业3个,年 产1000万吨至5000万吨大型企业20个,其它企业的产量均达到300万吨 以上。

二、西北煤炭工业发展特点

“十一五”期间,西北五省及内蒙古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 政策优势,发挥资源优势,紧紧把握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 发展契机,加大煤炭地质勘查投入力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整合淘 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了煤炭工 业发展步伐,建成了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了煤炭生产能力和 科学发展水平,促进了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目前,西北煤炭工业 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储量大、产能高、供应能力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的煤炭资 源禀赋优良,储量大、种类全、埋藏浅、规模大、构造简单、易开采。预测煤炭资源储量约4万亿吨,约占全国的75%左右(其中,陕西380 0亿吨,甘肃1428亿吨,宁夏2027亿吨,青海380亿吨,新疆21900亿 吨,内蒙古约11225亿吨)。探明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80%左右(其 中,陕西1700万吨,甘肃179万吨,宁夏334万吨,青海56万吨,内蒙 古7323万吨,新疆仅2009年就已探明储量2295万吨)。近几年,西北 地区和内蒙古的煤炭产量增长强劲,供应能力持续增强,2009年煤炭 产量共约11.1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7%左右(其中陕西2.96亿吨; 甘肃3975万吨;宁夏5670万吨;青海150万吨;新疆8740万吨;内蒙 古6.37亿吨),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经济建设。

二是大集团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我国煤炭产业的大发展与大整合 已成定势,西北各省在国家资源整合、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的大背景 下,纷纷加快了大集团建设步伐,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陕西陕煤化 集团2010年产量将占到全省的1/3;甘肃华亭煤业2009年总产量占全 省的50%;新疆煤炭企业的总数量已从2002年的1820家降到目前的25 9家,开采量从不到2000万吨上升至9000万吨,回采率提高到65%。宁夏也开始了资源整合,走大集团发展之路。内蒙古最近出台新政,鼓励现有煤炭企业以资源、资产为纽带,以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加快发展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

三是循环经济产业有力推进。以煤炭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追求绿色GDP,走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发展道路,已成为西北煤炭相关企业的共同选择。“十二五” 期间,陕西将以陕煤化集团为主体,“走出去、请进来”,深化上下 游合作,加快煤电路化港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神东、陕北、黄陇(彬黄)等新型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甘肃将加 快陇东大型煤电、煤化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宁夏将加快宁东煤电化 基地建设;内蒙古将继续鼓励煤炭行业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行业互相联合联营,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壮大产 业规模。

四是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随着国家煤矿安全整治力度加大,西北煤炭企业安全投入大幅增加,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 高,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2009年,陕西煤矿百万吨死 亡率为0.117,同比下降77.4%。甘肃为0.75,下降17.58%;新疆下 降到1.13;内蒙古下降到0.052。

五是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西部新建的大型现代化高产高效矿 井,基本上都采用国内外一流的大型综采、综掘等先进设备,现代化 装备水平大都达到了国内一流。且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人 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普遍提高。

六是煤炭工业发展优势明显。

1、政策优势

一是国家能源战略重心正在西移,“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国家正加快西部能源通道建 设,西部能源东送“瓶颈”将逐步破解。

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北煤炭工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 遇。国务院在“关于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 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实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有利于西部 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是国家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资源整合政策,有利于西北 地区煤炭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扩大企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走 大集团发展之路。

2、资源优势

一是煤炭资源储量大;

二是资源禀赋优良,优质煤资源比例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三是煤层厚、倾角小、埋藏浅,开采成本低,适合建设大型、特 大型现代化矿井。

七是矛盾与制约因素突出。

1、运力制约。我国煤炭资源与消费需求的逆向分布,决定了“西 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格局。但近年来煤炭开采在迅速 向西北地区集中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及区位等原因,西部铁路建 设缓慢,欠账多,出口通道少,运能有限,运输总量与煤炭运输需求 有较大差距,运力不足的“瓶颈”制约特别严重。陕西陕北优质煤炭 资源南下困难、东出受阻;关中矿区和彬黄新区赖以出省的宁西线、陇海线、西康线等也都基本饱和。目前,西安铁路局的煤炭计划运量 仅5950万吨,而陕西今年的产量将超过3亿吨,运力缺口巨大;新疆 目前出省铁路仅有兰新线,复线去年开工建设,目前东疆铁路货运能 力还不足7000万吨。甘肃是连接大西北和大西南的交通枢纽,但境内 的铁路主干道目前仅有兰新线和陇海线;而青海境内只有一条连通东 西的青藏线。目前,西北地区既有铁路运力不足,新线规划建设周期 较长,运输已经成为制约西部煤炭工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一。

2、环境制约。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 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在前期发展建设中,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以陕 西的榆林为例,每采1吨煤,就会破坏地表水2.84吨,破坏和消耗与 煤炭伴生的矿产资源8吨,生态环境成本总价值达66.1元;2009年全 市生产原煤2.1亿吨,采煤环境代价就达138.8亿元,而当年地方财政 收入还不足100亿元。(陕西煤炭工业局长王双明《对加快陕西煤炭 工业健康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原本就属于典 型的内陆干旱荒漠性气候,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频繁。大规模的煤炭 开发建设,受制于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3、人才制约。由于历史和行业原因,西北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 才普遍不足,生产一线职工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西部煤炭工业可 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陕西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中中专以上煤矿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数的3.4%。(陕西煤炭工业局长王双明 《对加快陕西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认识与思考》)新疆国有煤炭企业 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到职工总数的10%,地方小煤矿仅占 4%左右。

4、成本和税负制约。近几年国家法规明文规定和各级政府(部 门)出台的煤炭企业税费项目达37种,其中国家法规明文规定应缴纳 的税费17种。2009年,煤炭增值税率由13%恢复到17%,在全国范围 内开始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近期,国家对西部地 区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资源税率 由以前的2.5%提高到5%;国家征收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基金;以 及安全费用标准提高、电力涨价、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不断增加的 成本,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西北煤炭工业发展展望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格局,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 战略中的主导地位。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直接关 系着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西北煤炭工 业发展前景广阔,但道路并不平坦,在优势与制约并存的现状下,必 须充分发挥优势,努力破解制约,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优化结构,加 快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

1、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重心西移、西部能源基地建设力度加 大、能源通道建设步伐加快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速度。西北地区要 在加大“十一五”确定的神东、陕北、黄陇(彬黄)、宁东四个大型 煤炭基地和已纳入“十二五规划”的新疆煤炭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 优化煤炭布局,加快发展速度,形成四个主体: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培育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

2、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结 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 增加资金投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 科技教育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明确了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 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实行土地 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等。同时还加快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部铁路网等能源配套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 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政策条件。

3、充分利用国家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导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效。西北煤炭企 业要充分利用国家上大压小的资源整合政策,充分发挥大集团优势,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形成优势集群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4、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 展优势。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优势明显,煤炭企业应利用好这一独特优 势,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上下游一体化合作,转变发 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使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促进西部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二)努力破解运力、环境及人才制约

1、开辟大运输通道,破解运力制约。西北煤炭企业要加强和政 府、铁路等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多方共同努力,加快推进西部煤炭 外运通道建设,构建大运输保障体系。同时提高煤炭就地转化比例,由一次能源为主向深度转化为主转变,缓解运输压力。

2、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开采之路。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环境 承载能力有限。煤炭企业要改变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采用 绿色开采模式(如保水开采、上覆岩层运移控制、煤与煤层气共采、无废开采、煤炭地下气化等绿色开采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 染、温室气体排放、地表塌陷,提高资源回收率,走煤炭绿色开采的 新路子。

3、注重科技创新,走人才强企之路。西北地区科技与人才实力 雄厚,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全国第三,兰州人才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 前列。西部煤炭企业要有计划地与专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加大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的 科技含量,培养一批创新型的煤炭工业专业化人才,使科技优势、人 才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走产学研相结合、科技兴企、人才强企之路。

(三)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西北煤炭工业可持续 健康发展

1、加快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以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为依托,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基础上,推进煤 炭企业的改革和战略重组,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高 的产业集群,实现煤炭企业集团向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安全高效型转变。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尽快形成若干个由国有资本控 股、担负跨省区煤炭供应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平抑市场波动,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无序开采,增强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控制力和对煤 炭市场的调控力,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从容应对下一步市场激烈 竞争期的到来。

2、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伸产业链,缓解煤炭 运输压力。西北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和能源重心,要按照“谁开 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落实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长效机制。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加快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煤炭洗选加工和就地转化比例。变运煤为输电、或其它,实现资源节约、运力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 发展相协调,促进煤炭工业发展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 约化方向转变。

3、实施大目标市场战略,构建煤化电路港一体化发展模式,加 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的逆向分布,造成全国煤炭供需区域性、结 构性、时段性等不平衡矛盾突出。随着西北煤炭企业产能的快速释放,近期制约西北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是运输问题,中长期是市 场开发布局问题。为此,西北煤炭企业要加快构建大目标市场体系,超前做好战略市场储备。一是实施大目标市场管理战略。对重合同、守信用、用量大的重点用户,实行“点对点”的大客户管理模式,构 建长期稳定的大目标市场体系。二是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进程,固化 市场。电力企业大规模参与煤炭开发领域,目前控制的煤炭储量已超 过1000亿吨,电力企业煤、电、路、港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对今后 的煤炭供需格局和市场配置产生重大影响。西北煤炭企业要积极参股 电力等下游企业,进一步固化市场。三是深化上下游合作,超前解决 长远发展的市场问题。西北煤炭企业要结合长远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 及布局,进一步深化煤、电、路、港、航各方合作,逐步形成以产权 关系为纽带、相互依存、共赢发展的产供运需一体化实体经济发展模 式,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资源与市场优势互补、各相关行业优势互 补。

同时,西北煤炭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振兴现代物流产业的难 得历史机遇和优惠政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深化上下游产业的 多元合作,形成上下游产业价值增值的供应链和紧密合作的利益共同 体,走煤化电路港一体发展之路。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把现代物 流产业打造成为第三利润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煤炭物流产业发展方面,开滦集团已进行了成功实践,2009年实现 营业收入548亿元,其中以物流产业为主的非煤产业收入达到72%,值 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4、深入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培育现代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立 科学合理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我国煤炭行业先后经历了由低迷期、恢复期,到紧缺期、基本平衡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煤电双方市场意识 逐渐增强,在矛盾中前进,在合作中发展,已逐步由“煤电顶牛”过 渡到“煤电联营”。煤电双方作为市场主体,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 用理性化、人性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视野看待和处理问题,深化上 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参 与山西、内蒙古、西北、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等区域煤炭交易市场建 设,大力推进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和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共同 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煤炭市场交易体系,转变传统 的煤炭营销方式。通过市场化的煤炭交易新模式,发现合理的交易价 格,推动能够真实、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安全、环境损害以及合理人工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推动电 煤合同价格与市场煤价格并轨,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

5、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积极履行社 会责任。人类二百余年的工业化进程,给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 坏。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保护家园,绿色发展,已成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作为全球第三 大经济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而中国80%的碳 排放来自燃煤,超过50%的煤炭又用于发电。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 境,已难以承受煤炭常规开采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我国政府已对国际 社会做出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庄严承诺。在国家 加大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力度的政策环境下,西北煤炭企业要积极履 行社会责任,推广使用清洁煤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和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实现绿色发展。

6、创新管控体制,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 持续发展后劲。随着大集团、大企业的逐步形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和管理水平提升已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西北煤炭企业要创 新和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研发体系,加快 产品结构调整,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管控水平,全面推进煤炭 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一煤 炭生产向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转变,由传统粗放的煤炭开采技术向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煤矿安全生产由控制伤亡事 故向职业健康转变,由资源环境制约向生态环境友好转变,逐步构建起 节约、清洁、高效、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总之,西北煤炭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地创新思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以优化结构促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企业,全力促进西北煤炭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西部乃至 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煤炭工业调研

2012调研工作方案

我市作为百年矿区,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制约煤矿安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为总结经验教训,理清工作思路,推动我市煤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市煤炭局拟开展2012煤炭工业调研工作。

一、调研内容

紧紧围绕全市煤炭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淄博市煤炭工业管理局2012年工作意见》和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着眼于解决影响我市煤炭工业科学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选定调研课题。

二、参加人员及时间安排

参加人员:市、区县煤炭管理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和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

时间安排:2月份,市局办公室召开调研工作部署会,研究确定选题;3—8月份,开展调研,认真撰写;9月份;结题上报;12月份,表彰奖励。

三、调研方法

坚持用理论指导调研活动,以调研成果促进工作质量,审慎思考制约全市煤炭系统及本单位科学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

1.要把普遍调研与重点调研结合起来,突出重点课题调研。专题调研要根据我市煤炭工业、本单位工作实际展开,既要点、1

面结合,又要突出重点,确保既有“量”的广度,又有“质”的深度。在各单位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市局研究确定重点调研课题,抽调精干力量,统一组织开展调研,切实提高调研的层次和质量。

2.要把直接调研与间接调研结合起来,突出紧扣实际调研。既要从当前现实问题着眼,深入基层,又要历史的综合研究,分析研究影响我市煤矿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增强专题调研的代表性和实效性。

3.要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突出获取一手信息。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要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方式,借助网络、报刊等现代手段,多渠道掌握最新情况和第一手资料。

四、成果评定

阶段性调研成果随时通过市煤炭局局域网和《淄煤信息》等予以发布。10月份,市煤炭局组织有关人员对调研成果进行评审,争取将优秀调研成果结集出版并积极向上级推荐。将调研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年底根据各单位调研成果给予表彰奖励。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组织成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调研工作方案,落实牵头领导和责任人,明确调研的任务、内容和方法,扎实推进调研活动开展。各级领导要带头参加,把开展调研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实施。

2.科学选题,重点攻关。要围绕促进淄博煤炭工业科学安全发展的总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和决策需求精心选择调研课题;也可以围绕解决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问题,立足各自职能工作选题,采取独立调研、协作调研等方式,组织精干力量进行重点攻关。

3.撰写报告,形成成果。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收集掌握各类信息,认真撰写形成“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可操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要观点鲜明,数据准确,内容详实,逻辑严谨,文风清新朴实,应用价值较大。

4.注重转化,促进工作。对调研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要加强研究,能立即解决的要及早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对调研中收集统计的数据、得到出结论要加强分析研究,作为做出决策、推进工作的参考;对调研中形成的创新理念、思路和对策要及时运用于工作中,指导实践。

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下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本站推荐)

    加强煤炭资源整合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 (2006.8.16)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召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工作,在此......

    煤炭工业“十五”规划

    【发布单位】国家经贸委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1-01-01 【生效日期】2001-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煤炭工业“十五”......

    拜城县煤炭工业管理局

    拜城县煤炭工业管理局:根据新疆科源矿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新疆拜城怡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怡泽煤矿安全避险系统专项设计说明书》中所设计内容提出如下意见:1、安......

    推进学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会工作的意见 根据中国科协章程和《社会团体管理条例》,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会发展现状,经报市政府研究同意,市科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会......

    国办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办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今日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称将减轻物流企业税负,降低过路过桥收费,撤并不合理......

    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名单

    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名单北京市 胡占奇 京煤集团昊华能源公司长沟峪煤矿采煤二段段长 赵 军 京煤集团昊华能源公司木城涧煤矿千坑机电科技师 常宝才 京煤集团昊华能源公......

    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材申报材料 领跑在安全发展的快车道上 ——湖南省嘉禾县罗卜安煤矿科学跨越发展纪实 嘉禾县罗卜安煤矿创办于1965年,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