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省常熟市2013年八年级期末语文调研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终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绿īn)如盖
③笛声(yōu)扬②月光ǎo)洁 ④心情愉(yuè)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那屈折幽深的小巷,婉如岁月一般。粉墙黛瓦的老屋依然,清水盈盈的古井依然。慈详的老人,端着茶杯,摇着扇子,闲闲地聊天,乡音弥漫……那是我的小巷,每一点青苔,每一株绿草,每一丛蔓沿着的爬山虎,都藏着我的童年。一个夏日,梦回苏州,阳光把我的记忆照亮„„
3、按课文原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诗(文)题。(10分)
⑴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⑵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⑶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⑷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⑸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⑹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池鹤》)⑺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 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
①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5、探究: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向世人铿锵地提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马克思对此也曾作过阐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也越来越得到关注。阅读下面几个部门“以人为本”具体表现材料,请你说出“以人为本”的含义。(3分)
材料一:马克思对以人为本作出了科学的诠释。他说:“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主张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尊严还给人自己。
材料二: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各类灾难事故,不惜人力物力,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材料三: 有关教育部门,在新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删去有关“对坏人坏事应挺身而出进行斗争”的条款,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材料四: 某些商业部门,倡导顾客是上帝,超市里的商品的码放、标签上的提示符合人们的购物习惯,便于人们拿取和识别;
材料五:交通管理部门,火车的提速,让乘客节省时间。在人流量大的地段增设公交车站点,微笑服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应用文中,划线句都含有语病。请把你的修改写在文后相应的横线上。(3分)
征稿启事
①通过课外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条奇异的双向通道。它一头通向色彩斑斓的外部世界,另一头通向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
②为了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硕果,学校语文教研组决定举办“我与课外阅读”主题征文活动。你可以记述一个独特的与课外书之间的故事,也可以抒写一次课外阅读时由衷的感动;③你可以评点一篇或一段文字的优劣得失,也可以畅谈对某位作家的看法与了解。我们更欢迎大家作出这样的尝试,用文学作品当镜子,反观自己的心灵与人生,在剖析与反思中学会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每篇文章不超过1000字。截稿日期2005年5月底。××中学语文教研组2005年5月4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片断,完成5-9题。(1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最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益慕/圣贤之道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俯身/倾耳以请D、卒/获有所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B.尝:未尝稍降辞色。尝贻余核舟一。
C.复:不敢出一言以复。普明日复奏其人。
D.稍:未尝稍降辞色。宾客意少舒。
9、用现代汉语写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自己简明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你自己的学习情况与上文中的作者比较,你认为有哪些显著的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孔乙己》片断,完成12-16题。(12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①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②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2、在文中用“”划出最能体现孔乙己基本特征的句子。(2分)
13、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文中划线的句子所表现的孔乙己的性格特征。(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文中多次描写众人对孔乙己的哄笑取乐。你认为作者突出这一点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说选句中加点的字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2分)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了本文和《范进中举》,你对孔乙己和范进这两个人物的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读“磨脑子”的书》,完成17-20题。(8分)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甲)。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乙)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丙)等等,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7、全文的论述重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构成比喻论证。合理的是甲处填第()句,乙处填第()句。(4分)
①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
②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19、联系生活,你认为文中丙处空格里还可以填入哪些“应该适当拒绝”的内容,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语言形式与上文一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最后两节文字的前面补一个设问句,你认为该怎么问?请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10)
冬天过去了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袄,裹在弟弟身上。一连几个月啊。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②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中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③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④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买饭吃吧,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片白渍渍的印迹,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
⑤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
⑥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使我一下子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
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选自《中学生阅读》2003.8)
21、分别用不超过10个字概括本文详写的两件事。(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完成下列问题。(3分)
⑴写出“冬天快过去了”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冬天过去了” 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第⑤节文字的横线上补写一两句话,写出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注意前后文语言的顺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用“并在下面说说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说说你对第②节中“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这句话的含义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5分)
25、题目:对自己说“不”
提示:我们的人生除了要经常要求自己做什么,也有许多时候是在要求自己不做什么。对自己说“不”,不仅是选对拒错的行为抉择,更是弃恶扬善的人格超越。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
第二篇: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Pplong0607 一(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阅读牵起我们稚嫩而倔强的手,走进浩瀚的知识海洋,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精采,远.离枯燥与乏味,远离忙录与喧嚣。我们的青春因阅读而绽放,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舞动。. ①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倔________;燥________。..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①1月8日,我校开设了“续梦曙光,我心飞翔”英才奖学金颁奖大会。②本次活动以一只小鸟的视角,讲述它在曙光成长的故事,由生活在曙光,学习在曙光,成长在曙光以及追梦在曙光四个版块。③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策划者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修改①:
修改②:
3.阅读下面从《水浒传》中节选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4分)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
① 这个片段选自哪个情节?这个情节发生的地点是在哪里?(2分)
②文中说“却怎地用药?”你知道晁盖七人和白日鼠白胜是如何用麻药将杨志一行人麻翻的吗?(2分)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必答题:
①,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②,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⑤,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选答题:
⑦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⑨纵使晴明无雨色。(张旭《山中留客》)⑩,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二(70分)
/ 6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2分)6.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节选)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鱼可百许头()②凄神寒骨()③清风徐来()④歌窈窕之章()....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甲】段中,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10.【甲】【乙】两段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l——14题。(15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⑪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⑫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⑬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⑭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⑮除海藻类,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计算过,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一年的需要。
/ 6
⑯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1.作者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里的粮仓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粮食?(3分)
....1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列数字的作用。(4分)
“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14.我们现在常说要保护海洋资源,但本文说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7分)
家乡,那棵银杏树
施 敏
⑴老宅在小漾河的边上。这条宽不足十米的小河是当时堡镇和五滧的界河。顺着小漾河的对岸,往北不到一公里的四滧村,有两株非常高大的银杏树紧紧依偎在一起,如伞盖般的树冠,几乎遮天蔽日。村上老人说,它们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⑵银杏树成为十里八乡的“地标”,上学途中的孩童,田间劳作的农民,水桥边浣洗的女人,总习惯抬头望一眼,知道离家不远了,心立刻平静踏实了下来。
⑶儿时玩伴涛子的家离银杏树很近,他的话题也总是少不了那棵树。“昨天刮大风,树上那个喜鹊窝掉下来的枯枝,差点砸在我头上。” “今儿开春后,银杏树的枝桠都够到我家屋檐了,不相信的话可以过来看一下。” 他的语气充满了骄傲,好像银杏树就是他们家的。
⑷以前总是远远地瞻望这棵银杏树,这次正好有机会走近它。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只见庞大的枝桠撑向蓝天,树身底部犹如伸开的五指深深地插入泥土中。叫来同伴手牵手合抱,.三个人竟然连一半都没抱过来。从此,“银杏树那儿”成了我们快乐的天堂。在它的满树绿荫之下,玩打仗、捉迷藏、用弹弓射树上的鸟巢……唧唧喳喳地笑呀、闹呀,好不自在。
⑸银杏树是自然界中少有的雌雄异株,雄银杏只开花不结果,雌银杏才会结果。说起银杏果的味道,爷爷记忆犹新,“那时,雌银杏树每年挂的果儿少说也有百斤。缺粮的年代,村里人爬上树拿竹竿敲落还没有成熟的银杏果,以此来充饥。银杏果蒸着吃,吃口像糯米,只不过味道有点苦。”
⑹那年夏天,海岛经历了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台风肆虐,好多大树被连根拔起,西边那株雌银杏树也未能幸免,它遭到雷击的消息很快在村子周围传开了。据说在银杏树遭雷击的那天,树身的空洞中猛地钻出一条大蛇,急忙慌张地游进了附近的小漾河里。这仿佛是个凶兆,惶恐的村民很长时间都不敢靠近它。到了十月挂果的时候,银杏树始终不见一颗果儿,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大家对惨遭重创的银杏树还怀有一丝复苏的希望,但是第二第三年,依然没有动静。村民请来园林局专家来“会诊”,最终还是宣布了它的死讯。
⑺雌银杏树日渐枯萎的身躯依然紧紧依偎在雄性银杏旁,似乎是一对饱经风霜的情侣坚贞地拥抱在一起。然而,风吹雨蚀,无法阻止它慢慢衰朽坍落,直到有一天,村民一番商量后还是锯掉了已是千疮百孔的树干,现只剩下那棵雄银杏树茕茕孑立,孤单而冷寂。
⑻后来,我念初中、高中了,到银杏树旁玩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 6
⑼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又一次来到银杏树下。它依然孤单地挺立在空旷的田野中,周围已经加设了护栏,树旁一块编号0073的古树名木保护牌,上面镌刻一行字:银杏,树龄460年。我终于知道了银杏树的“身世”,原来,它是列入崇明县古树名木目录里四棵古银杏中的“老大”,是岛上已发现的年代最久的古树,堪称“崇明银杏之王”。
⑽这棵银杏树历经四百六十多年风雨,即使扯破了容颜,歪曲了身姿,依然遒劲挺拔,枝繁叶茂,巨冠参天。它见证了村庄几百年的盛衰沧桑,目睹了被它庇护的子民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
⑾每次回家,经过那个路口,我的目光总是会搜寻这棵古银杏树,仿佛是要从它背后去寻找童年的所有点滴往事。
⑿家乡一直在心里,在记忆里,尤其那棵古老的银杏树。
15.文章写道“家乡一直在心里,在记忆里,尤其那棵银杏树”,这课银杏树为何能让作者一直难以忘怀呢?(5分)16.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⑭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撑”的妙处。(4分)....17.请阅读文章第⑯段,说说作者引用有关银杏树的传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18.联系全文,请谈谈你对第⑽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9分)
雅
厨
陈永平
⑴谢冕教授喜欢淮扬菜,叶橹教授撺掇他到我生活的城市,在“随园”品尝淮扬美食软兜长鱼、雪花豆腐、红烧鳗鱼,大呼过瘾,回京后写文《一路觅食到高邮》。我与随园老板是老朋友,吃过他家很多菜,只知道好吃,却说不出所以然来,算是白吃。
⑵学者杨早祖籍高邮,月初携妇将雏来邮访古揽胜、认祖归宗。到午饭时,我建议上随园,他认为店名不俗,值得期待。杨早曾经撰文,称他是《读书》的读者,现在则兼作者。老板也是《读书》的读者,老厨子,真的读《读书》?杨早很惊讶。《读书》是一份“高端”杂志,学术味很浓。到饭店后我们与老板见面,我跟杨早介绍,老厨子,真的读《读书》,真的,哪怕囫囵吞枣,人家也是《读书》的读者。
⑶随园老板姓张,中年人,我们20年前相识相交,那时他是政府招待所的大厨。有一次我饭后从包间出来,见他在大堂与几名书法家讨论,兴之所至,摆开条桌,铺上宣纸,一人写了两幅“大字”,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交往加深,两家人经常互访。我喜欢在他的书房流连。书房没什么特别,一张写“大字”的桌子,一个书架。书的数量没我的多,却有我没有的书。莫泊桑是我喜爱的作家,难得的是,他有一套李青涯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我大喜,要求借阅,借一本换一本,读完全部五本。也是因在书房流连,我知道他订阅《读书》、《随笔》一类杂志。他跟我说,他更喜欢《随笔》,《读书》不好懂,说明他订这两份杂志,不是附庸风雅充门面,而是认真读过。
⑷我儿子和他女儿同一年上大学,我儿子南京,她女儿武汉。我跟孩子联络都用手机,通电话或发短信;他的联络方式则更传统、更别致,也更有“档次”。他写书信。这明显受傅雷影响,同时也是为的习字。他用毛笔,用30厘米乘40厘米宣纸,从右至左竖写:“张骁吾儿……”4年写了近50封信。女儿是个乖乖女,除了领会父亲教导,还将所有来信作为“书法作品”妥善保管,毕业后如数奉还。还记得初见信时,感慨良多,其中一封这样开头:“今读《傅雷家书》,看到一段文字颇能代表我的心境,现誊录于此与你共享……”誊了满满5页。家书中夹带英文,他在誊录时先空下来,再用圆珠笔添上单词和中译。我问他,女儿是否回信。“回!”他大声说,语气中透着无奈和自嘲:“手机短信,三五个字。”
⑸他自己开店是在招待所解体之后,已有10年光景。在市政府西南角,租了两间门面;本来就偏,市政府东迁后,这里更冷清了。我们劝他到繁华地段另起炉灶,如果他听劝,凭他的技艺,要比眼下挣的多很多,但他不为所动。他不经手钱,对挣多挣少不特别关心;他自认是淮扬菜的传人,他相信对美食有追求的人,自然会“一路觅食”,到他店里享用。得意的时候,他会笑眯眯对人说:“我做的是菜;也是什么?文化!”
/ 6
⑹人说我生活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我不敢欣欣然。人家夸你,是因老祖宗里有几个杰出人物,今天能称得上“大家”的毕竟鲜有。换个思路想,底蕴有个累积的过程,看底蕴首先要“下底”,民间有文化意味的,可能是画彩蛋的学徒,唱民歌的老人,集报纸的商人,或者是读《读书》的厨子。这些人,这座城市有很多。19.阅读全文,请说说雅厨“雅”在何处?(4分)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画线句子。(4分)....21.第⑫段描写杨早听到厨子读《读书》异常惊讶有何用意?(5分)22.文章第⑭段作者提道“还记得初见信时,感慨良多”,试想一下作者初读书信时会想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展开想象并描写。(60字以内)(6分)
三(60
分)
23.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仔细观察、品味、体悟,都会带给人特别的感受。
请以“特别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3)要有生动的描写。
(4)字数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人名和校名。
2016~2017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参考答案
1. 倔 zào 精采-精彩 忙录—忙碌 .jué 燥.2.修改意见一:搭配不当,将开设改成举办 修改意见二:成分残缺,四个版块后加“组成”。3.①智取生辰纲;黄泥岗;
②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一桶,故意给杨志他们看,让他们放心。此后,吴用取出药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药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4.略
(一)5.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1分)6.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7.①鱼可百许头(表约数)②凄神寒骨(使„„凄凉).. ③清风徐来(舒缓的,缓缓的)④歌窈窕之章(吟诵)..8.①略 ②.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天空连成一片。9.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9.甲文由乐转悲,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结合“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句子分析)
乙文则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豁达、超脱和乐观的情感。(结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清风明月”、“冯虚御风”等词)
(二)11.海藻类,浮游生物,众多的鱼虾。12.不能删(1分),“之一”指其中一个,不是全部;说明“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
/ 6 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只是资源短缺的其中一个方面,如果删去,就变成资源短缺只表现在这此,这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2分);“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3.具体直观地突出了(1分)近海水域海藻产量之大(1分),说明海洋能够提供人类需要的食物。(2分)
14.不矛盾,利用是建立在保护和让海洋资源能再生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即可)
(三)15.高大茂盛;古老;生命力顽强;给人带来心灵慰藉;承载美好童年回忆;助人度过艰难岁月。(答对5点得全分,少一点扣一分)16.“撑”是“撑开”的意思(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银杏树枝繁叶茂,巨冠参天的样子(1分),突出它旺盛的生命力(1分),表达喜爱赞美之情。(1分)17.写涛子讲起银杏树语气充满了骄傲,写出银杏树和人们生活密不可分(1分),侧面烘托出银杏树带给人的快乐(1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为下文写银杏树带给我童年美好的记忆做铺垫(1分)
18.银杏树在漫长的岁月中,即使树的外在遭受重创,但是它仍然挺拔茂盛,显示出银杏树顽强的生命力。(2分)银杏树在时间的流逝中给人带来力量、希望、回忆,表达作者对银杏树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对故乡人民的赞美。(2分)
(四)19.读文学味很浓的《读书》;与书法家讨论,写“大字”;藏有许多精品书籍;用书信和女儿联络;开店不为挣钱。(答对四点得全分,少一点扣一分)20.神态、语言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厨子说话时洋洋自得高兴地样子(1分),突出他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高雅的意趣(1分),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1分)。
21.写杨早惊讶,不敢相信,侧面烘托(1分)出老厨子有文学品味、精神追求、高雅的意趣(2分),表达作者的赞美敬佩之情(1分),为下文具体叙述老厨子的“雅”做铺垫(1分)。
22.惊讶、感动、钦佩(答对两点得全分)
/ 6
第三篇:期末质检八年级语文试卷
期末质检八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按要求完成1—10题。(3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炽(chì)热 繁衍(yǎn)阴翳(yì)深恶(è)痛疾
B、睥(pì)睨 鞭挞(tà)胆怯(qiè)璀(cuǐ)璨夺目
C、干涸(gù)挑衅(xìn)哂(xī)笑 相形见绌(chù)
D、譬(pì)喻 发蔫(niān)苋(jiàn)菜 囿(yòu)于成见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暗然失色 冥思暇想
B、寒风凛洌 长嘘短叹 蜿蜒起伏 盛气凌人
C、杯盘狼籍 苍海桑田 相辅相成 莫衷一是
D、晨光熹微 囊萤映雪 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B、张山是个爽快人,干起活来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C、海峡两岸是一家,中华民族终究要统一,这是不容置疑的事。
D、这段广告词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容易传诵,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曝沙之鸟,呷浪之鳞(鱼)
B、造饮辄尽,期(希望)在必醉 名(名字)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迁客骚人(诗人),多会于此 策(用鞭子打)之不以其道
D、春和景(景色)明,波澜不惊 媵人持汤(热水)沃灌
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往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北斗星曲折的形状,(还看到)蛇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滕子京)于是重修岳阳楼,扩大它的规模,把古今文人墨客(歌咏岳阳楼)的诗文刻写在上面。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众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7、默写古诗文句子。(10分)
(1)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诗。(2分)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
□□□□□□□,□□□□□□□。
(2)诵读中国古典精美诗文,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让我们再一次含英咀华,接受美的洗礼吧:“□□□□□,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吴均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身处逆境,不失进取之心;“□□□□□,一览众山小”——杜甫远望泰山,壮志豪情油然而生;“但愿人长久,□□□□□”——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面临生死存亡,舍生取义,直抒胸臆;“□□□□□□□,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辞官还乡,以花为喻,表明爱国心志;……这些古代贤人高贵的心灵、博大的胸襟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也变得更加纯净,让我们的胸襟也变得更为宽广。
8、请根据《西游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只要填序号。(2分)
(1)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偷施暗器金刚圈击中悟空,悟空被擒。
A、二郎神 B、如来佛 C、玉皇大帝 D、太上老君
(2)孙悟空在()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拿到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火。
A、观音菩萨 B、文殊菩萨 C、太白金星 D、托塔李天王
9、请根据《名人传》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只要填序号。(2分)
(1)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的《月光奏鸣曲》是为()而创作的。
A、盲姑娘 B、布伦瑞克 C、朱丽埃塔 D、母亲
(2)“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是()的名言。
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托尔斯泰
10、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下面请你在“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4分)
(1)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两句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词,并加以品析。歌词:
品析:
(2)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阅读理解(35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2题。(4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小石潭得名的根据是:。(用原文回答)(1分)
12、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依据文中的什么内
容得出这些结论的?(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2分)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
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沿海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以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海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助纣为虐的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13、第③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1)大灾难:
(2)助纣为虐:
14、第④段画线的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5、第④段画线的语句中“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语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16、细读第⑤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3分)
17、你同意“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四、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8—20题。(14分)
雁 阵
①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②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③(A)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④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或许是走得急了些吧,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⑤“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⑥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⑦“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⑧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⑨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⑩“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B)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11)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12)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13)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14)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15)“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16)(C)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17)他呆了。他也呆了。
(18)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19)“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20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D)狗娃的双眼溢满了浊泪。
18、第(14)段中说“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这“事情”具体指什么?狗娃为什么“不知所措”?(4分)
(1)事情:
(2)不知所措的原因:
19、“驼爷”身上有着忠于职责、不畏强横、镇静自若、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来应证这些结论。(4分)
(1)忠于职责:
(2)不畏强横:
(3)镇静自若:
(4)关心他人:
20、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把我们阅读时的思考、联想、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请从文中(A)(B)(C)(D)四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两个句子写点批注,每处批注不得少于40字。(6分)
原文:(只要填写画线句子的序号)
批注:
原文:(只要填写画线句子的序号)
批注:
写作(40分)
五、根据下面的提示和要求写作文。(40分)
21、题目:课余,我喜欢
【提示】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同学喜欢唱歌、跳舞、弹琴;有的同学喜欢绘画、下棋、打球;有的同学喜欢玩电脑、看电视、读小说;有的同学则帮助家长做点家务活,或者去野炊、去旅游……请把你的课余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一两件事写出来。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课余,我喜欢打球”、“课余,我喜欢做家务”;②把补充完整的题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的第二行,正文从第四行开始书写;③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抒情,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班级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B
2、D
3、A
4、B
5、D
6、B
7、(1)(0.5×4=2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1×8=8分)采菊东篱下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当凌绝顶 千里共婵娟 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
是无情物
8、(1)D(2)D
9、(1)C(2)B
10、(1)能准确地写出一两句歌词即可得1分,能品析出歌词所含的思想感情得1分。(2)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只要能运用题目所规定的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之情,即可得2分;没有运用题目所规定的修辞手法者不得分;如果只引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类的名句,没有自己的创意,最多得1分。
二、1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12、从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1分),可知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快乐的(1分);从文中所渲染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氛围(1分),可知作者游览到最后的心情是凄凉忧伤的(1分)。
三、13、(1)苏门答腊岛附近海湾发生强烈地震与海啸造成15万人伤亡(1分)。(2)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使全球变暖(1分),导致海湾生态脆弱,沿岸抗灾防灾能力减弱(1分)。
14、列数据。具体说明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严重程度。
15、不能去掉,因为它表明了后面结论得出的前提,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确。
16、(1)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2)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3)逐渐升高的海平面必然污染海平面以上的淡水系统,威胁人们的生存。
17、【参考示例】我同意,因为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必将超出人们的抵御能力,最终将招致毁灭性的后果,所以说“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回答不同意也可,但需说明理由)。
四、18、(1)狗娃只想用长刀威胁驼爷,逼驼爷害怕而跪地求饶,然后踢驼爷一脚,再臭骂驼爷一句,以“报仇雪恨”。(大意对,即可。)(2)驼爷镇静自若,不畏“长刀”,还对狗娃充满信心:“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这完全出乎狗娃的想像,让狗娃事先精心准备的“复仇计划”完全失效了。
19、(1)从“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的心理描写和“呐,我又栽上了”的喃喃自语中,就可以看出“驼爷”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2)从“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描写中,可以看出“驼爷”不畏强横,面对威胁不退缩的优秀品质。(3)从“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描写可以看出“驼爷”镇静自若的优秀品质。(4)从“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描写可以看出“驼爷”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20、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只要能紧扣文本,言之有理,表述简明,即可酌情得分。【参考示例(1】】A句:此处的景物描写,渲染的是一种紧张的氛围。一片空旷无人的野地,一个双眼冒着恨意、袖里藏着长刀的莽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的气氛,映衬后文“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的心理活动,揭示了这“静”的表象之下是两个人物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参考示例(2)】B句:此处的景物描写从侧面刻画了狗娃面对“仇人”急于报复的心理,同时也再次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这“刀片上一闪,又一闪”的“兴奋”的阳光,就是此时人性尚未复苏的狗娃那充满着强烈的急切的“复仇”情绪的眼光。【参考示例(3)】C句:“雁阵”的出现,唤醒了狗娃内心人性的良知,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心中的“仇恨”也随着“雁阵”的徐徐南飞而烟消云散。“雁阵”的出现,化解了两个人物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点明了“雁阵”的象征意义,为小说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示例(4)】D句:“双眼溢满了浊泪”与“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首尾呼应,对比鲜明,细腻传神地表现了狗娃的变化,突出了“人性美”的崇高的感召力。这“浊泪”之中,有对往昔罪孽的悔恨,有对父母双亲的愧疚,有浪子回头的决心。
五、21、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30分作为切入分。
第四篇:岑溪市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②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节选自《故乡》
11.品读文中第①段画线句,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
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紧张的考试即将来临,大家都复习好了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天津五区县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快和慢
①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方方面面都在努力提速,以“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即使在人的感情生活中,“闪婚”“闪恋”也成了一时的风景。
②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争分夺秒”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③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一方,也就没有了另一方。快与慢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④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迭”和“拔苗助长”一类的古训,这是人类珍贵的经验之谈。
⑤就人的幸福感而言,生活也是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的。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慢节奏的调剂,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情致,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快节奏所击倒。“闪婚…‘闪恋”快则快矣,然而,也因尝不到婚恋过程的美妙情趣,而导致了不少人“闪离”的恶果。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疾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
12.第②段画线句除了写晚秋的凉意,还有什么深层含义?(2分)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的旁人是指哪些人?在旁人的眼中,孔乙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雾霭.(ǎi)褶.皱(zhě)驰骋.(chéng)销声匿.迹(nì)B.冗.杂(rōng)狩.猎(shòu)羁.绊(jī)怒不可遏.(jié)C.凋.零(diāo)龟.裂(jūn)蠕.动(rú)接踵.而至(zhǒng)D.两栖.(xī)虔.诚(qiǎn)萦.绕(yíng)络绎.不绝(zé)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瞭望 翡翠 川流不息 振耳欲聋 B.浮燥 赋予 轻歌曼舞 纷至踏来 C.帷幕 翌日 世外桃园 人情世故 D.缄默 迁徙 格物致知 戛然而止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奶奶缝纫衣服已大半辈子了,她肯定会帮你把这条小裙子做得天衣无缝的。B.校园歌手比赛中,我选《读你》,他也选《读你》,我们相辅相成,定要决一雌雄。C.每年钱塘江涨潮时,许多世界的冲浪高手,都选在风口浪尖上展现高超的冲浪技艺。D.对于学校不准带手机回校的规定,李汶汉同学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被记过停宿。4.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②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③几年前,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④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⑤咦!刚升起的太阳竟略有一点扁的。
A.③⑤②④① B.③④②①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④②③⑤ 5.古诗文默写。(8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写静的名句是:。(4)《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著阅读。(5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________,主人公是在_________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 的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7.综合性学习(6分)
(1)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材料二: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1分)
(2)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西汉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担负起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请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2分)
(3)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云云的父亲发脾气说母亲总是这样唱反调,母亲也生气说父亲一点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父母就这样吵起来了。如果你是云云,请从“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6分)
记忆留痕
【美】罗杰·迪恩·基泽
①“你真是个卑鄙的老家伙!”走出拉尔先生的房间时,我一字一顿地对他说。
②年迈的拉尔先生住进这家疗养院才八个月,却让每一个护理人员过上了地狱般的生活。无论谁靠近他,他都是非打即骂,又掐又踹。他还故意尿湿床铺,以给我们增添麻烦为乐事。
③拉尔先生可能是个孤寡老人,在他住院的八个月里,未曾有一个亲人、朋友赶来看望他。④一天,某个妇女社团到疗养院探望病人,为他们唱歌、演节目,还给每位患者献上一枝火红的玫瑰花。送给拉尔先生的玫瑰花就放到他身边的餐桌上,他看了看,一挥手,就把花瓶打飞了。花瓶撞到墙上,碎片四溅。
⑤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拉尔先生翻了个身,面朝墙壁躺着,把后背丢给了替他收拾残局的护理人员。我捡起玫瑰,插到一个塑料水杯里,放到他的床头柜上,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房间。
⑥这天的剩余时间,每当轮到我去照顾拉尔先生,我都会从他的玫瑰花上扯下一片花瓣,扔到他床边的垃圾筒里。他双唇紧闭,一声不吭,只是我每次扯下花瓣时他都死死地直视着我的眼睛。下班回家之前,我来到他的房间,扯下花枝上的最后一片花瓣扔进垃圾筒。此刻,水杯里只剩下一段光秃秃的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就在我转身离开之际,拉尔先生咕哝了一句:“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⑦“我就是要让你看看你是怎样折磨我们的,扯下一片花瓣就如同你折磨我们一次。”我回答。⑧第二天再来上班,同事叫我去清理拉尔先生的房间,原来他在前一天夜里与世长辞了。来到他的床边,我不经意间看到了插在水杯中的玫瑰花,让人吃惊的是,原本光秃秃的枝条上竟然又有了红艳的花朵。我仔细一瞧,原来每一片花瓣都用胶布牢牢地粘在了花枝上。
⑨我收拾好拉尔先生的东西来到走廊,忽然想起拉尔先生前一天对我讲过的话:“我并不想让大家都讨厌我,我只是不想让每个人都忘记我。”
⑩我是在孤儿院里长大的,他的话让我心潮起伏。也许拉尔先生本性并不坏,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关心他的人,他的乖戾表现,只是想被人们记住,在他去世后不会被立刻忘记。
⑪拉尔先生终于如愿以偿,短时间内他不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只不过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是一个脾气古怪、行为乖戾的糟老头。
8.请用简洁的语言,结合故事情节,把“我”对拉尔先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梳理完整。(4分)
9.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两处画线句。(4分)
(1)他看了看,一挥手,就把花瓶打飞了。花瓶撞到墙上,碎片四溅。
(2)他双唇紧闭,一声不吭,只是我每次扯下花瓣时他都死死地直视着我的眼睛。
10.请说说标题“记忆留痕”的含义及作用。(4分)
11.文章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共12分)
说说低碳生活
①近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大会向世界发出了
值得关注的“中国碳信号”。其实,在此之前,“低碳生活”已经悄然走到我们身边,如今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
②所谓“低碳”,指的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③那么,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呢?
④要过上“低碳生活”,首先要摆脱自己的“电动依赖症”。因为电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合碳原材料以及石油,交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室内设计应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
⑤其次,在交通方面要尽量节省能耗。如果出行到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工具可以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的朋友,在购物时,要优先考虑使用轨道交通工具。如果迫不得已开车前往,一定要在购物前列好清单,尽可能一次购足。
⑥对于一些不想挤公交、地铁的开车族来说,要牢记以下几点: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用粘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另外,在购车时,要尽量选择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
⑦再次,要低耗办公。要尽量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通讯工具,减少打印机和传真机的使用。在午休和下班后要关闭电脑,离开办公桌时,要把电脑调至“睡眠”状态。笔记本电脑在不使用时要把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
⑧办公室内要多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等。它们可吸收办公室内的甲醛,也能分解复印机、打印机排出的笨,并能够咽下尼古丁。办公中的废纸可以集中重复利用或回收循环再用。
⑨最后,“低碳”还跟饮食息息相关。我们每吃一公斤牛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36千克,这其中包括屠宰、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众多的能源。相比之下,吃蔬果消耗的能源则要少得多。而我们日常所喝的碳酸饮料和果汁,从工厂处理、灌装、运输到销售,已经耗费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排放。⑩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特别把“倡导‘低碳生活’”作为重要内容。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珍惜地球资源,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吧!
12.文章从“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
13.阅读全文,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低碳生活”的。(2分)
14.文章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第⑨段中两个加点的“不必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16.除了本文提到的低碳生活方式,关于“低碳生活”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请写出两条。(2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1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11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 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义:宽阔的道路 C.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D.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原处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9.根据选文,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2分)【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20.【甲】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分,答出三点)
(二)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完成21-22题。(共4分)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1.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2分)
四、作文(50分)
23.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作。(50分)
(1)一个窗台上有一朵小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一句关心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个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生活中,你每天都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请你以“我生活中的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②表现手法不拘一格;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2)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