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业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
物业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目的:为了更清楚物业公司与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之间的差距,认清物业公司在行业内的所处位置,以物业公司的相关数据与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的相关数据作比较,以期达到目标,使物业公司早日进入中国物业服务企业百强序列。
数据源自:
一、物业公司的数据以2010年12月31日的相关数据、2010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及物业公司入围中国物业服务企业评比(148名)上报的数据。
二、物业服务企业对外公布的信息(包括企业网站公布的信息)数据 中国房地产研究指数(统计年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2011年)
基于物业公司的需求,只从①经营规模②经营绩效③服务质量④发展潜力⑤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与百强企业均值予以比较。
一、经营规模
1、总资产
2010年百强企业总资产均值达1.8亿元
物业公司总资产0.8亿元(参考:深业物业总资产1.6亿元)比较:物业公司总资产与百强企业总资产均值差为1亿元
比百强企业总资产均值低55.5%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5%
2、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
2010年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900万平方米
物业公司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参考:深业物业在管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
比较:物业公司与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之差750万平方米,差距为83%(由于进入百强企业有多数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巨头的子公司,其每年开发的房地产面积值几十万到几百万平方米,所以差距较大)。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30%
3、在管项目总数
2010年百强企业在管项目均值52个
物业公司在管项目总数20个(参考:深业物业在管项目总数80个)
比较:物业公司与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数均值之差为32个,差距为61%,由于物业公司在外地管理项目有6个不是一体化管理项目,不能统计在内。
二、经营绩效
1、营业收入
2010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19860.9万元
物业公司营业收入12194万元(参考:深业物业年/营业收入14000万元)比较:物业公司与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之差为7666万元,差距为38.6%。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30%
2、利润
2010年百强企业利润均值1342万元
其中物业服务利润均值650.7万元
多种经营利润均值691.3万元
物业公司实际完成利润428万元,由于要预提住房公积金,财务报表反映利润为47万元。
其中物业服务利润35.49万元
多种经营利润11.5万元
比较物业公司实际完成利润与百强企业利润均值比较之差为914万元,差距为68%。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10%
三、服务质量
1、服务质量业主满意度
2010年百强企业业主满意度总体达83.2%
物业公司业主满意度达到96.4%
比较:百强企业的业主满意度调查方为第三方评价,物业公司此数据只取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的业主满意度数据(见附件:满意度调查报告),并且为内部评价,所以物业公司业主满意度数据高于百强企业总体均值16.2%。
2、物业服务费收缴率
2010年百强企业物业服务费收缴率均值95.4%
物业公司服务费收缴率98%
比较:正差为2.6%,物业公司在深管物业服务费收缴率较高,在外地所管项目主要是华为公司类型的高科技企业,不会拖欠费用。
3、管理合同续约率
2010年百强企业管理合同续约率均值99.6%
物业公司续约率95%
比较:物业公司2010年迈瑞项目无续约,造成与百强企业续约率均值差距
4.6%。
4、全国物业管理示范项目总数
至2010年百强企业示范项目均值(约)5.5个
至2010年物业公司示范项目总数2各,差值3.5个,差距63%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15%
四、发展潜力
1、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增长率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收入均值增长率26.8%(与2009年比较)
物业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9%(与2009年比较)
比较:物业公司外接项目较单一(华为项目),集团内部开发项目无大的进展,因此造成17.8%的差距。
2、在营项目总建筑面积增长率与百强企业均值增长率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增长率为33%(与2009年比较)物业公司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增长率10%(与2009年比较)
比较:物业公司外接项目较单一(华为项目),集团内部开发项目无大的进展,形成与百强企业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比较23%的差距。
3、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比较与百强企业比例均值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22.4%
物业公司专科及以上学历占员工总数10.4%
比较:物业公司在这方面差距为13%(说明:在华为此类企业项目中,安全人员比例占90%)。
五、社会责任1、2010年度纳税总额与百强企业纳税均值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纳税均值为1354.7万元
物业公司纳税总额为828万元
比较:差额为526.7万元,差距为38.9%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排名该项权重10%
2、慈善捐款额度与百强企业均值比较
2010年百强企业慈善捐款均值为134.7万元(说明:百强企业统计口径为只要是百强企业组织所在区域的民众捐款都纳入本企业的捐款数额)。
物业公司慈善捐款达5.2万元(只是物业公司与员工的慈善捐款)。
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的均值基本接近中值,也就是排名50—55名之间的数据。从以上数据比较,物业公司经过努力,通过争取市场项目,稳固住现有管理面积总额和利润总额,内部整合资源,将现有的代管项目并入物业公司的财务报表并在相关项目上加以提高(专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另外,希望集团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帮助物业公司做强做大,物业公司有希望在2012年—2013年间迈入中国物业服务百强行业(90—100名之间)。
目前国家有二家机构在做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评选,评选机构之一:中国
物业管理协会,在2011年的全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评选,选出百强企业与综合实力入围企业60家,物业公司位列148名。
评选机构之一: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2008年以来每年 发布“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2011年11月15号已发布“2011年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深圳市XXX物业公司管理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如何提高物业公司竞争力
如何提高物业公司竞争力
我国的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到目前为止,全国物业管理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员达200余万人,物业管理面积逾20亿平方米,已经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逐步形成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在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批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脱颖而出,为开创中国的物业管理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体系,有效推动了物业行业的发展进程。
一 当前物业管理的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业管理自深圳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1、物业管理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提高
据建设部统计,我国目前物业管理企业进3万家,从业也员达200余万人,同时,各地以开展评选优秀物业管理项目活动为载体,加强了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这一后动的开展,提升了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
2、物业管理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
近年来,行业主管部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物业管理之中,市场竞争造就了一批有实力的优秀名牌物业管理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在社会上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赞许,在行业内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3、初步形成了行业法规的体系
自1994年以来,政府开始物业管理立法工作,以《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为标志,建设部先后制定了相关法规,各地也加快了立法步伐。这些物业管理法规的制定,使物业管理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时,各地主管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开展物业管理市场专项治理,查处违规行为,这标志着物业管理的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4、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品牌和实力的物业管理企业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的管理规模和品牌的物业管理企业,尤其是深圳,像万科、中海等物业管理企业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管理规模,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和发展潜力,是未来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力军。
二 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尚未真正形成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格局,除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物业管理市场相对成熟之外,全国大部分地方物业管理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偏低,从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1、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机制还未建立
政府管房、单位管房在相对多的地区还普遍存在,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不能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去推进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系是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的必然要求,也是物业管理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
2、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许多管房所改制的物业管理公司服务不到位,开发公司开发的项目大多交给属下的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单位产权的房屋大多由单位自己管理,这种封闭的自我保护式管理运作方式极不利于物业管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行业进入市场,要遵循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因此,重点就是要建立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双向选择、平等协商,根据服务内容和质量确定费用,通过签定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和条件。
3业主委员会未能在市场中确定主体地位
业主是物业的所有人,也是物业管理市场的主体,业主委员会代表产权人和使用人利益,行使物业管理的选聘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此,建立业主委员会,明确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是我国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新制的基础,也是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关系中的这种地位未能得到体现,应有的作用还未得到发挥。所以,业主委员会的建立,是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的重要内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这项制度的建立。
4、总体而言,企业的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有将近3万家物业管理公司,这些企业良莠不齐,大部分的物业管理公司规模偏小,这些企业很难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此外,有获取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之外,同时还存着一些没有获得资质的“地下公司”,这些公司的存在,客观上影响了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正常经营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
5、物业管理行业的立法滞后于行业发展。
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立法,但是,现在的立法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例如,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很多法规暴露出了漏洞;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领域未能进行立法的问题。因此,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步伐,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业管理体系,已成为保障物业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6、行业队伍素质偏低,人才短缺。
物业管理作为专业化的管理,需要各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但目前物业管理的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大部分上岗人员是物业公司临时招聘的,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缺乏专业技术和服务意识,把物业管理的概念还停留在修修补补,收收费用上,缺乏一种成熟的物业管理经营理念。加之物业管理的利润比较低,其琐碎的日常工作并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投入进去,由此造成的物业管理行业、人力资源的极端匮乏,从业人员普遍低。促进职工服务技能全面提高、管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任务非常急迫。
三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竞争分析
进入21世纪,物业管理行业将面临两方面的竞争;一方面大批国外同类企业的进驻给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国内企业若不积极汲取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前瞻技术,大力加强企业在人才、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实力,将使国内物业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和冲击;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政府及开发商在行业竞争中所充当的角色将顺应市场变化而逐渐改变,政府在行业竞争中所起的调控作用也将随着市场的规范而逐步淡化,新一轮的行业竞争将不仅局限于“项目”之争,而是业内企业围绕着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综合竞争实力开展的市场价格、市场分额的竞争。随着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物业管理费价格标准寻求价值理性回归将成为必然趋势。
四 物业管理行业经营型模式的实现
在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迅速崛起一批顺应市场变化,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的知名品牌,这些企业在突出企业品牌形象,显示竞争实力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操作性的理论依据,为中国物业行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带头作用。
1、以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为特色。根据企业自身优势,发展如清洁、绿化、消杀等基础服务项目,高层楼宇电梯、机电设备、消防设施、智能化系统的检验、维护、保养、设计、改造、施工、水处理系统、物业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制,开发等技术服务项目,使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由简单维护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维护型、知识密集型转变,通过成立专业公司的方式,开展专业经营、进入市场,参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以经营性物业的经营、管理一体化发展为特点,结合企业的发展优势,实现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格局。在物业管理、物业经营、配套项目开发融为一体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领域。积极参与、经营房地产行业相关领域的业务,如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销售、投资业务的策划;参与、经营与物业管理密切相关的行业,如物业租赁、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建材、装饰等,通过对管辖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合力运行,开发物业的整体功能,提高物业的增值潜力,增强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后劲,实现企业规模效益。
3、以资本运作为细节,有效利用品牌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运用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通过输入管理模式,实施品牌运作、收购、兼并具备发展潜力的目标企业,借助关联性强,规模大的工、商业资本进行强强联合,从而快速完成物业管理企业集团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低成本的市场扩张,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物业管理集团。
五 使物业管理健康、有活力的发展。
1、以创新精神为企业发展的后盾,在崇尚永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能力和创新规模的竞争,经营物业管理公司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是否具备生存的源动力和永续“增长动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否能激发每位员工的内在潜力,是其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建立完善的机构,形成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的创新产业,并将创新成果有效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之中。
2、以良好的经营效益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支撑。物业管理企业作为一种资源转化体,将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技术、知识等资源转化为产品---综合性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供应给市场,并提供就业、税收等,给社会和国家,虽然这种资源转化过程本身不是简单的为了谋求利润,但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创造利润来增加积累和吸引更多的发展资金,在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充分把握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革,运用资本运作实现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目标。
3、以寻求企业良性发展为目标避免盲目发展。根据企业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坚持以管理服务为中心。以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为导向拓展新领域、新项目,并对新领域或新经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调查、分析、研究、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规模避免企业经营风险,同时要敢于放弃不赢利的项目和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领域,保存企业经济实力进行有效投入。
4、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为建立物业管理竞争机制作好人才储备,建立物业管理竞争机制、培育和发展物业管理市场,智力的开发,人才的培训是关键,物业管理的竞争,人才竞争是第一位,在激烈的物业管理竞争中,企业必须面向市场,认真研究市场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并在竞争中站稳脚,除了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做到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取信于民外,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企业如果没有一支技术精、业务好、懂专业、善管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工队伍,难以在竞争中取胜。因此,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加速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使之适应现代化物业管理的需要。
5、物业管理逐渐走向法制化。以《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为基础,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规范性文件作为配套,实现物业管理竞争的规范化,法制化,有关部门必须加速物业管理的法律条文,使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竞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法律作保证,物业管理行业才能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
总之,新时期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正确对待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转变、更新观念、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第三篇:关于招商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报告
关于招商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报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招商银行的竞争力介绍,评价招商银行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地位,最终提出招商银行在其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招商银行;竞争力;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4-0019-01
引 言
本文选择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佼佼者―招商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招商银行在银行管理、战略规划等方面的经验,研究招商银行的超常规发展,为其他中小银行提供借鉴,也有利于国有银行或外资银行了解招商银行的竞争策略和方针政策。从竞争力评估体系看招商银行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本节将结合招商银行2009年各半年报的数据,进行招商银行的各项财务数据的采集和指标的计算,同时采取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方式进行研究。其中横向对比的银行主要是国内各大银行,而纵向的对比则主要是局限于招商银行2005-2009年的各个半年报的数据。
2.1 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收益率,也叫资产回报率(ROA),它是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资产收益率是业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该指标越高,表明银行资产利用效果越好,说明银行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我们可以看到,招商银行的ROA为0.93%,其ROE为20.16%,同时成本收入比为42.24%。相比整个样本银行的平均数据而言,虽然ROA和ROE超过了平均水平,但是整体的盈利性在样本银行的数比较之中处于中后部分。同时招商是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在各个银行之中是最高的,虽然绝对数目不一定,但是这个指标反映了招商银行在支出和成本方面应该具备更严厉和有效的控制
2.2 资产质量分析
资产质量主要是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来考察。不良贷款率指银行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率计算公式: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应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在资产质量方面,所有银行的标准都超过了100%这个基本准线。而且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这个半年间也是最低的,基本上处于比较好的态势,同时考虑到具体招商银行自身的历史变化,招商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理方面令人比较满意,这和招商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和意识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2.3 业务结构分析
招商银行在具体的规模上属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发展良好的群体,同时相比较而言,招商银行的信贷规模比较大,中间业务发展的相对较低,16.38%的比例低于这个时期的平均水平,同时总体收益也处在中间阶段,但是相比非国有的银行运营态势比较好。
2.4 流动性分析
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及时满足其各种资金需要和收回资金的能力。从存量状态考察,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所持资产的变现能力。从流量状态考察,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及时获得可用资金的筹资能力。流动性集中反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及其变动对均衡要求的满足程度,因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
2.5 市场占有度分析
市场占有度根据既有的业务类型,会从总资产和吸收存贷款的能力方面进行考察。总资产代表银行自身规模的大小。而至于存贷款业务在我国依然是各个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在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和证券业分离的,商业银行并不能够进行相关的金融市场的业务操作,因而吸收存贷款是商业银行自身得以发展的基础。提高招商银行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总体而言,招商银行在2009年的表现差强人意,虽然整体的业绩有良好巩固的发展,但是主要问题表现出两点:一是公司战略规划不清晰;二是比较优势不清晰。面对这一状况,招商银行应从战略规划、中间业务和企业规模等方面进行改革,具体分析如下:
3.1 战略应清晰化
整个经济学最初都会建立在资源的稀缺性的特质和前提之上,战略亦如此。对于招商银行而言,有两个外界所知道的口号:一个是“招商银行将成为中国最好的商业银行”,另一个是“招商银行将成为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前者是董事会相关构想,后者是执行层面的具体思路。可以看出来招商银行并没有一个明确和清晰的发展战略,及招商银行到底要做什么。其实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和政府“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考虑到招商银行在广大地级市以及农村完全没有网点的情况以及城市金融本身发展的巨大空间,招商银行不如在既有的高端客户群这个层面运用“一卡通”作为产品平台,努力发展现有的似然银行业务,或者是零售银行,此也不乏为招商银行长期的一个良好可行的战略方针。进而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发展的前景,在这个大环境之中,当中国社会实现消费型社会的转变以及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整个社会的理财和自我意识会苏醒,那么招商银行最好个人业务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主要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
3.2中间业务为中坚进行整合
与商业银行表内资产业务相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风险较小,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二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由于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通常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
3.3规模扩大的步伐放缓
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令中国其他的股份制银行只能望其项背,但是对于是否应该扩大规模的层面,我认为招商银行目前阶段应该注重资本的积累和业务绩效的提高,而并不是规模的扩大。理由如下:首先,规模扩大本身资金受限。马蔚华在2008年的讲话中坦承招商银行在未来的5年之内不会考虑引入国外的战略投资。这就使得招商银行目前的资本结构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化,在这个中资稳定结构之中,资产不会持续的扩大到一个极高的水平。其次,规模收益本身是否存在还值得商榷,同时招商银行本身是否具有纯技术效率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因此提高目前的经营绩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证明,在非参数模型之中,比如说DEA模型之中,整个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差别其实并不大,所以与其追求规模的绝对扩大,还不如回头重新塑造自身内部的运营绩效,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抢占中国的城市金融市场,以此再为依托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 黄旭.战略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殷孟波,曹廷贵.货币金融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 Author A.Thompson Jr ,A.J.Strickland,John E.Gamble.Crafting and Executing Strategy.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文中所列银行半年报
第四篇:广东省食品饮料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广东省食品饮料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食品工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工业。当今世界食品工业的走向如何,广东食品工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有什么竞争优势,广东食品工业应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它的发展对策是什么,本报告试图对上述问题作简明的阐述。
一、食品工业的现状
(一)国际食品工业的现状特点
1.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食品工业在各国始终保持着支柱产业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国际食品工业及其产品贸易也发展迅速,跨国食品集团不断扩大,食品加工品市场日益全球化,食品产品竞争突显国际化,世界工业500强中,约有20个食品加工集团进入其中,充分显示食品工业在全球经济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始终占国内各行业之首,占工业总产值的15%至18%。目前,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的总产值大约是农业总产值的2至3倍,农产品的总体加工度达到80%以上,食品深加工用粮已占到农业总产量的70%,已完成了农产品初级加工向食品深加工的全面转移。
2.食品安全是国际食品工业和食品消费的重要问题。
在全球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新困扰。世界各国每年都要遭受食源性疾病的侵害,工业化国家每年的食源性疾病患病率占食源性侵害的3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则相应更高,而且难以准确估计。
3.世界各国的食品工业各具特长与特色。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使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有效结合,形成在世界领先的独具特色的食品工业,其产品在全球食品贸易市
场占据相当份额。新西兰乳产品的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其乳制品贸易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0%;巴西的橙汁加工量已超过美国,橙汁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50%。
4.国际食品标准日益提高,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各具特色。目前,世界食品工业的年销售量在27000亿美元左右,贸易总额为3000亿至4000亿美元,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特别注重食品的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
国际食品贸易遵循一般国际贸易规则,由于食品这类商品的特殊性,导致国际食品规则和各国保护措施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技术性壁垒的使用日益频繁。
5.国际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食品工业呈如下发展趋势:(1)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例越来越高,加工能力越来越强;(2)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越来越高;(3)加工技术与加工设备越快越高新化;(4)投入比例越来越大;(5)越来越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6)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二)国内食品工业的现状。
1.我国食品工业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
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的企业达19316个,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增长率为9%,最高为14.5%。我国食品工业创造的产值已连续十年位居国民经济制造业之首,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值达10778.02亿元,同比增产16.6%.其中利润总额为530.86亿元。
2.食品工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村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如双汇集团除年上缴利税4亿多元外,每年消耗的禽畜带动粮食转化300多万吨,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间接提供100多万农业人口就业,每年增加农业收入10亿元。蒙牛乳业扶持发展养牛户10万余户,创造民间就业岗位20万以上。
3.食品安全有明显改观,但问题依然严重。
食品安全为我国广大消费者所关注。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严峻形势得到初步缓解。许多食品企业也把产品的安全性质量作为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我国食品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食品生产和食品流通领域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还较多。
4.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及其示范性项目的建设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利用多方面资金专项投资建设一批大型食品加工项目,这些项目呈现如下特点: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投资额较大,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工艺和设备先进,能拉动农产品的转化,能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大宗农产品利用和特种资源利用并举。
5.食品工业中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
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国有企业中,大部分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革效果显著,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先进企业,并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中坚力量。另外,民营食品企业增长迅速,外资企业也十分活跃,其比重在不断增加。
6.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刚刚开始。由于我国己加入了WTO,我国食品工业与国际上的食品企业在资本交流、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市场准入、产品贸易、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7.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农产品加工的比例偏低,精深加工的比例偏低;(2)食品工业的总体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3)食品工业还没有出现能在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的大型企业集团;(4)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十分严重;(5)食品产业的市场化还有许多缺陷;(6)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空间;(7)管理体制尚不适用市场经济的要求;(8)食品工业的国际化还有较大差距。
8.我国食品工业的市场预测。
今后十年,食品消费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体并居于首位。我国人均GDP达1000美元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人们消费结构包括食物消费结构迅速变化的关健时期,是人们食物消费和消费结构中渐变到突变的急剧提升时期。随著人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栝尔系数虽然进一步下降,但食品消费总额仍然有较大的提高。在我国由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过程中,食品消费总量仍将增加,食品消费结构亦将发生较大变化,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广东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己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某些行业如软饮料、调味品的产值和产量一直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有明显优势,食品工业己成为
广东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广东食品工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1.行业结构优化取得初步成效。
2002年广东食品工业总产值968.21亿元,在全国排第二位。目前,广东食品工业的主导产品有软饮料、啤酒、味精、饼干、糖果、冷冻食品、方便食品、冷冻饮品等。近年来,广东食品工业的结构优化成绩显著,传统的行业得到新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出现,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主导行业突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出口比重逐年增长的良好局面。
2.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方面成绩显著。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食品工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使食品工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产的各种食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广东多数食品工业的骨干企业如健力宝、珠江啤酒的灌装生产线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省食品工业上水平、上档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在依靠科技进步、创名牌、增效益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广东食品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实施名牌战略,整体效益一直排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靠科学技术创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信誉的拳头产品。如健力宝、乐百氏、珠江啤酒、致美斋、海天等。
4.食品的安全性受到广泛重视。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强了市场监管的力度,使广东食品生产和消费市场的安全性有了提高,特别是绿色食品得到快速发展,且占椐了一定的国际市场。
5.广东食品工业的存在问题。
广东食品工业的存在问题是:
(1)行业的整体结构不合理,食品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少、新产品不多、档次低、包装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热带水果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2)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广东食品工业中大型企业所占比例太少,家族式的分散型小企业较多,缺少大型企业集团,且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多,缺乏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政府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狠,影响了企业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较低,综合利用较差。广东食品工业产值的比值在0.4-0.6∶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3∶1。
(4)行业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装备急待提高。
(5)原料基地建设滞后,食品工业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
二、广东食品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竞争力
广东食品工业现有主导产品绝大多数在目前国内市场有较强的优势,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产品质量好。而广东食品工业在产品的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缺陷:—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编低,新型设备投入量相对不足,研发机制和研发投入问题突出,技术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各类专业人才短缺,劳动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的需要;三是在营造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和鼓励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
(二)企业竞争力
多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使广东食品企业相对于全国有较强的市场活力,为全省食品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又存在不足:一是企业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多数企业的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充分适应国际化竞争形势的要求,抗风险能力不强,尤其是大量规模以下企业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和传统观念,难以适应新形势;三是企业当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半数以上大企业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未起步,信息化建设落后制约了企业后发优势的发挥。
(三)行业竞争力
产品创新能力、品牌拓展、国际市场营销和生产集中度方面明显不足。突出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中低档质量和差别化率较低,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四)产业集群竞争力
食品工业在开放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食品产业集群,但行业分工不明显。面对入世后更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广东食品工业集群发展具有较大潜力,但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和探索的问题:—是生产加工型的初级区域集群较为普遍;二是全省发展极不平衡,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山区,食品加工业还处在很落后的状态。
三、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对策
(一)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趋势。
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的趋势是:(1)安全性。营养健康性食品蓬勃发展;(2)各类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发展迅速 ;(3)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日益受到销费者的青睐;(4)方便性食品日益走俏,并向小包装,多品种,简单方便的家庭化方向发展。
(二)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
食品工业是广东吸纳城乡就业人口最多的的行业,为全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广东食品工业情况的分析来看,广东食品工业具备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高起点、高水平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也具备了在食品工业发展新阶段继续领先于全国的可能。
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定位是:从广东的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广东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以提高全省食品工业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深入进行食品工业的结构调整、企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食品工业的全面产业升级,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强资本运作,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扩大品牌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糸建设,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满足人们由小康向全面小康生活过渡时期对食品消费的需求,进一步把食品工业建设成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为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竞争力,发展广东食品工业的战略措施。
1.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面力量,确保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1)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进行总体规划、积极引导;(2)有选择性地支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扩大出口和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的食品工业示范重点项目;(3)增加政府对食品科技发展的投入。要积极支持食品工业的产品开发与创新,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对重点食品加工企业,政府应在税收、贷款方面给予扶持,尽快形成食品工业的产业集群优势;(5)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2.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工业。(1)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确保广东食品工业中现有的优势行业如软饮料、调味品等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使他们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2)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广东还具有海岸线长、滩涂多的沿海优势,有极丰富的海洋生物和水产品资深,应增加这些优势资源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运用先进技术,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
3.加速广东传统食品的工业化步伐。
广东在传统食品上有很大优势,广东的粤菜、潮菜以其色、香、味俱佳而名扬天下,它集中了大量饮食精华,还包含了浓厚的岭南文化内涵,应集中力量,加强开发,努力使传统食品的生产工业化、现代化,使它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重视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食品工业的质量保障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应建立和完善食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体系和监督体糸。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食品销售和食品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整顿和规范食品的生产和经营秩序,严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确保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
5.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素质。大型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生产成本低,还具有产品质量稳定、广泛占领市场的优势,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广东食品工业如要在新时期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必须加大组建大型食品企业集团的力度,加快企业改制步伐,采取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利用我省的资本优势,组建一批立足全国、面向国际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扩大广东食品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6.加快优质原材料基地建设,形成良好合理的产业链,试点建设食品工业园。(1)优质原材料是生产优质食品的基础。要深化改革,克服分散的农村经济与现代化食品工业在体制上的矛盾;(2)加快企业从单纯加工生产为主的橄榄型转向以原料及市场为主的哑铃型的过渡;(3)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食品工业园区,以整体优势推进食品工业的区域性发展,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的竞争力。
7.大力培养外向型企业,提高广东食品工业的出口比重。(1)广东应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国际市场的联络渠道多,信息通畅等优势,加快外向型食品工业的发展;(2)应加强外向型经济和食品工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3)重点扶持一批有广东特色、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继续保持和巩固广东食品出口大省的地位。
第五篇:全面提升国资核心竞争力-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全面提升国资核心竞争力
课 题 调 研 汇 报 材 料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我是XX集团下属单位XX公司的XX,今天非常荣幸地能参加“加快我区国企改革步伐 全面提升国资核心竞争力”的调研座谈会,现将我公司的经营情况、发展思路和目前存在的困难汇报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上海XX有限公司现有职工41人,其中正式工39人,临时工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2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6人。公司下设4科2室共6个管理部门,注册资本金2508万元。目前,主要经营范围是土木工程,建筑装潢,市政工程,公路、桥梁工程等,目前,施工资质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三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三级、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公司有注册建造师23人,建筑类八大员31人次。
二、公司经营情况
2011年,是XX作为集团第三分公司,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加快有效发展的第一年。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公司参加工程投标40多项,(包括合作单位项目),中标4项(XX、XX、XX、XX),中标合同总造价超过4.7亿元,实施施工管理的项目累计13个,总建筑面积约40.29万平方米,包括10个续建工程和3个新建工程(XX、XX、XX),新开工总面积约25.5万平方米。今年共有4个项目竣工验收(XX、XX、XX、XX),所有竣工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均为100%。2011年公司实现年施工产值3亿元,回讨工程资金1.8亿元,上交集团管理费3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700万元,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赞誉,各项工作也都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1.公司经济效益不理想,资本积累较差,同时企业所负担的近2.95亿外债回讨和承担的利息压力较重。
2.经营手段不丰富,资质较低,整体实力较弱等诸多因素,致使公司市场占有份额较小,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3.目前资金紧张状况严重,承接的很多项目都存在垫资现象。对公司承揽工程项目有很大的制约性。
4.市场竞争激烈,为保证中标,经常被压低标价,中标工程大多是低价中标,造成企业利润水平低下。
5.工程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工程管理运作机制和施工经营行为不完善,对分包作业队伍管理力度不够。
6.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7.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需进一步提高。8.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增加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四、工作设想及愿景展望
1.固守本土,拓展地域,进一步开拓经营总量
一是立足本区,从集团公司、建交委、房管局、轨道交通、新城、农科院等单位入手,在近几年经营环境日益改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抢抓机遇,敢打敢拼,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展示公司更好、更强的水平,同时瞄准近期投资额较大的工程,如XX、XX、XX、XX等政府产业项目,重拳出击,全力以赴,以赢得区域内的广泛声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不断拓展区外市场,如闵行宝润、浦东中邦项目、虹梅南路-金海路越江隧道项目及江浙外地项目等,塑造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扩大企业品牌效应,以品牌赢得市场。三是加强与信誉良好的民企房产和兄弟单位的合作,使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力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积极探索多方合作,多方共赢的方式和格局,充
分拓展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同时挖掘市场潜力,为公司经营工作稳步提速,加快发展做好扎实工作。
2.结合公司情况,从管理入手寻找利润增长点
一是增强公司主动承接项目能力,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发挥承接工程项目的业务能力,鼓励全员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各类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二是从材料甲供、上下家分开结算、清包等方面寻求利润突破。三是逐渐形成集团或本单位承接项目建筑建材现场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形成以土建为主,配合甲方对相关的室外总体(市政、绿化、管道安装、土方等工程)、装修等专业拓展,提高集团分公司的整体工程管理水平,对每项工程都建立健全文明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全面保障施工现场及全过程。四是在巩固土建主业的同时,提高建筑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对建筑新材料领域(如砼、砂浆、砌块、节能环保材料等)探索,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能力
一是加强现场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部门之间协作能力。二是提升扩充公司资质(包括公司劳务、建筑、钢结构加固,装修、桩基工程),取得相关资质,获得更大的经营空间。三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开展人员培养及引进工作,将人才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尤其须注重对建造师和各类专业人员培养和引进。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4.加强集团、子公司和其他兄弟单位资源共享,包括集团的资金和兄弟单位相关执业人员的支持。
5.探索企业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职工工资、奖金与完成业绩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
6.形成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党建模式和企业文化,规范企业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
7.降低企业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是逐步编制企业施工定额。二是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三是逐步引入施工经验丰富、资金实力较强、社会信誉良好的合作队伍。四是提高资金利用率。五是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监管和协作能力。六是培养、提高公司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七是引入公司及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五、建议和意见
建议政府各级领导能给企业提供一定的扶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承接:根据集团的资质、实力、信誉度等优势对区内项目建议重点推荐。
2.资金筹措:由于目前大量政府项目资金缺乏,因而影响我们企业工程顺利推进,建议从工程款的支付、银行的借贷方面给予扶持。
3.企业返税:目前工程竞争激烈,建议给予企业一定的返税政策以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并谢谢大家。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