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区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XX区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现代物流业是为满足农业、制造业、建筑业、商贸业及相关产业的物资需求,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运代理业和信息业等新型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的产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的有效方式之一,现代物流业发展好坏标志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十堰作为内陆汽车城,工业生产原材料主要来自外地,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十堰作为鄂、豫、陕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承接区域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是区域物资集散地,随着工业园区建设和大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农业、工业、建筑业、贸易企业对三方物流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都需要有专门的物流企业为其服务。为此,我们对我区三方物流企业情况和物流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
一、全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具有独立法人的物流企业仅有25家,2006年完成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15.8%;物流从业人员753人。我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涌现了一批物流企业,三方物流初步发展。三方物流多数以个体形式存在,法人企业仅有25 家。其中,限额以上物流企业6家(和平物流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823.0万元,康裕物流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882.9万元,天与地物流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686.6万元,利通物流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572.5万元,万里物流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585.0万元,德盛龙运输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9.4万元),2006年完成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9.8%;限额以下物流企业19家,2006年完成营业收入2996.7万元,同比增长4.1%。今年1-9月,全区物流业营业收入1.3亿元,增长3.3%。
2、物流活动以货物和商品车运送为主。我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主要以商品车运送为主,全区从事商品车运输的企业有8家,2006年完成营业收入 1.03亿元,同比增长17.2%;从事其他货物运输的企业有10家,2006年完成营业收入2109.3万元,同比增长5.3%;从事装卸搬运的企业有3家,2006年完成营业收入397.8万元,同比增长3.3%。从事运输代理的企业有1家,2006年完成营业收入69.5万元,同比增长3.2%。
3、物流需求增长较快。根据物流需求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物流需求呈上升趋势。四大行业2006年货物运输量达13.5万吨,同比增长35.3%;企业物流成本达3950.7万元,同比增长37.9%;运输费用达1883.6万元,同比增长30.6%;仓储费用达68.3万元,同比增长38.6%;配送费用达49.0万元,同比增长36.3%。
二、我区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物流活动社会化水平不高。我区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三方物流又处在起步阶段,无法适应企业物流的需求,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2、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物流活动内容单一,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尽管我区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加之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和效率比较低,因此许多需求企业目前物流活动倾向于承包给个体。
3、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物流业需求。从我区物流业企业拥有的设施和服务装备上看,很多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比较落后,有些企业甚至连办公地都是租用的,更谈不上有没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有没有建立物流信息平台,组建物流运输
网。有些企业拥有一定的设施和装备,但这些物流设施比较简陋,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求。
4、对物流业认识存在误区,专业人才短缺。很多物流企业对物流业认识存在偏差,把物流业等同于运输业,只要有运输司机就可以开办物流企业,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人才短缺也是阻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对开展什么样的物流活动,如何开展物流活动,研究怎样把物流业做大做强的人才未予以足够重视,现有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管理上的规范,影响了企业业务的拓展。
三、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宣传,制定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发展物流,首先必须认识到物流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局限于储运根本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对物流社会化的需要。其次,发展物流也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从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等等入手构建核心能力。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鼓励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
2、运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物流服务。现代科学技术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的运作效率。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需要物流企业能运用现代科技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要具有综合化、一体化的特点。另外,物流服务要具有个性化,以适应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3、加大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一是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高效、多功能的运载工具;二是物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三是物流管理信息化。通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收集整理信息,建立数据库,对物流进行科学管理。物流系统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4、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业务知识,拥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当前,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现有业务人员培训,拓展物流活动内容;二是加强人才引进,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做大做强三方物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第二篇:县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县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20XX年我县物流业现状:
1、总体状况:据交通部门年报,2006年全县拥有载货汽车1375辆,吨位5770吨,从业人员1700人。办理营业执照的物流公司共18家,营业面积1096平方米,企业员工92人,当年营业额2932万元,上缴税金960万元,实现利润46万元。据调查,18家物流企业共有配送车辆60辆,吨位共计约800吨。从总体上讲,我县物流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期,算不上真正的现代物流业,只能算是具备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
2、分布情况:18家物流企业有13家在龙游镇,其余5家分别是湖镇2家,溪口、横山和詹家镇各1家。其中在龙游镇的13家分布也比较散乱,配送车停车无序,停车场不够用,而其余的营运车辆大部分停靠在交易城旁。
3、经营项目:大都是进行货运代办、货物联托运、信息配载、货物配载,现代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业务以零担快运和整车配送相结合,多数企业以整车配送为主,但目前整车配送做得尚可的未达到三分之一,货运量也不大。
4、信息技术应用情况:18家物流企业中除一两家仍以电话联系为主外,其余的均能利用计算机信息服务平台如衢州物流信息中心等进行信息发布。
5、功能配套情况:18家物流企业中能提供仓储服务的只有2家,且面积狭小,总共只有200平方不到,仅能提供少量货物存放,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仓储功能。
二、存在问题
1、缺乏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物流企业应向为工商企业进行整车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为此必须在布局上紧靠一区三块,而目前我县物流企业大部分在城内,布局散乱且与各工业区块存在一定的距离,造成了运输的不便与企业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城内各物流企业区域有限,停车场更是缺乏,使得车辆出现乱停放现象严重,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隐患。
2、运营状况欠佳:从产品流通上看,我县06年规模工业企业181家,当年总产值61.96亿元,产成品存货6.86亿元,即全年约有55亿元的产品销售出去,这当中的运输费用占有相当比例,而06年我县物流企业营业额只有2932万元,所占份额偏小;从物流组织上看,我县物流业大都是第一方物流或第二方物流,在部分企业的物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都由自身承担,自货自运,导致外包业务量较小;从运力上看,我县现有营运载货汽车共1357辆,合计吨位5770位,而我县企业外包货运量总体偏小,进、外调货少,出现“车多货少”的现象,加上无统一价格标准,导致相互压价,最终使得整个运输行业利润下跌,物流企业利润也随之下降,据调查,06年利润相较05年有所下降。
3、政策扶持欠缺:我县物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亟需一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如税收政策、用地政策等,而目前我县这方面的政策尚未到位。
4、物流人才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我县还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县物流企业从事的员工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了解较少。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对策
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加快培育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努力构造社会
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浙西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长三角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下一步对策:
对策一:加强规划,使我县物流企业瞄准“一区三块”,紧临而建,依托工业企业进、出货物量大从而发展壮大。这样既可给开发区企业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也降低了流通成本,从而达到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双赢。另外,对于改善县城的面貌,特别是解决配送车辆乱停放与相应的交通隐患问题都有较好的效果。
对策二: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加快一基地两中心和若干个物流节点的规划实施(一基地——龙游综合物流基地;两中心——龙北物流中心和龙游港物流中心;若干个节点——湖镇、溪口、塔石等物流节点),为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拉好框架,打好基础。
对策三:加大现代物流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现代物流业能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要积极作好宣传,争取更多的企业将原材料、成品等的流通从自货自运中剥离出来,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
对策四:县里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及准入制度,成立行业协会,实行物流行业指导价,防止相互压价,导致恶性竞争。使得实力好、信誉高、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突。
对策五:我县已制定《龙游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我县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也即下发,这些政策的施行将对促进我县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舞台。
对策六:采取引进和培训相结合,创新机制,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业的专业人才;同时,县里可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聘请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对我县的物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
对策七:加快我县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我县物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技信息保障。目前,我县还无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因此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XX年3—4月,组织了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回收146份有效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一、回收问卷的构成比例:其中生产企业90家、商业企业20家、物流企业36家。生产企业中三资企业43家,外商独资企业14家。从事电信、电子与家电的企业35家。物流企业中亦有三资企业7家。
二、物流执行主体: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46%,成品销售物流中,24.1%的执行主体是公司,16.1%是第三方,59.8%是采用两种形式;与1999年第一次调查数据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商业企业物
流执行主体76.5%为公司本身。
三、外包企业物流:调查表明在有第三方代理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的数量通常有2—10家;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一般有10家以上,这说明目前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外包”主要以“分包”为主,总体来看代理的比例很小,约lO%左右,可见企业物流被严重分割。而且生产企业外包,物流主要
集中在干线发运,其次是市内配送和仓储、再次是包装;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在市内配送、仓储和干线发运方面比例均等,这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外包”的侧重点不同。
四、付款方式:在结算物流费用的过程中,最常用付款方式是首先各项物流费用分开核算,对生产企业而言其次依总量协议;对商业企业而言其次则按销售比例提成。
五、付款期限:调查表明82.5%的生产企业和75%的商业企业,在付款给物流服务商时,期限在1个月之内,说明付款信用良好。
六、库存期:84%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平均库存期集中在l周至3个月;76.3%的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存期集中在10天至3个月;72.2%的商业企业的库存期集中在15天至3个月;
七、单据准确率: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单据准确率在98%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4.4%、72.2%和63.6%。总体来看,商业企业的单据准确率最高。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配送及时率在90%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2.9%、76.5%和72.7%。总体来看,商业企业的配送最为及时。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货损率在2%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9.1%、82.4%和84.8%,总体来看、物流企业的货损率最低,其次是商业企业、再次是生产企业,显示出专业物流公司的作业优势。
八、物流费用支出比例:经调查,生产企业原料供应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的平均比例为5.4%。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为7.74%,商业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为1.96%。
九、物流设施现状:生产企业中53%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59%的企业拥有仓库,34%的企业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施、商业企业中39%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44%的企业拥有仓库,14%的企业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施。在拥有库房和搬运设施的物流企业中,各类仓库和各类搬运设施情况是,普通平房库、简易仓库和普通楼房库为主要库种。搬运车保有量最多。未来1—3年内,物流企业的设施平均需求量最高。
十、物流软件开发情况:需求量为广泛的物流软件是物流运作管理软件,在调查的企业中有50.6%的企业准备开发物流运作管理软件;有33.8%的企业准备开发库存分析软件;有24.7%的企业准备开发条码扫描系统;有22.1%的企业准备开发配送资源系统;有21.4%的企业准备开发
运输决策软件;有9.7%的企业准备开发仓库选址软件。
十一、对物流运作现状的评价: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81.7%的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感到满意。在物流全部自理的需求企业中,有87.9%的企业对处理的物流服务感到满意。
十二、物流考核标准及新物流商选择物流效果考核标准首先是作业质量,其次是运作成本,最后是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调查企业中有62.5%生产企业和18.8%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通过行业与生产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的相关分析可知:食品、电子和日化等行业在积极选择新的物流代理,这是专业物流公司切入的首选行业。
工商企业期望提供干线运输、仓储保管、市内配送和网络再设计及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以系统设计、信息咨询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将发展成为物流企业的主
流业态之一。
十三、生产企业选择的新的物流服务商:生产企业首先是注意作业质量,其次是物流满足能力,最后是运作的经济性。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是物流满足能力和运作的经济性,其次是作业质量。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十四、结论与建议:
以生产企业为目标客户的专业物流公司,主要服务功能为干线运输、仓储保管和市内配送,而且必须是有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新型的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物流过程管理、数据采集、库存分析等信息支持上面,新型物流公司应把握这一需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和决策服务,创造新的赢利机会。
工商企业在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时,首先注重的是作业速度,其次是作业质量,最后才是运作的经济性,物流企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功能设计。才能有效地把握客户的需求。
物流设备制造商要加强设施的功能开发,提高技术含量。物流运输设施、搬运设施和仓库,以及电脑等需求量较大。物流设施设备制造商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物流企业,其次是生产企业。
第三篇:彰化县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彰化县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2006年彰化县物流业现状:
1、总体状况:据交通部门年报,2006年全县拥有载货汽车1375辆,吨位5770吨,从业人员1700人。办理营业执照的物流公司共18家,营业面积1096平方米,企业员工92人,当年营业额2932万元,上缴税金960万元,实现利润46万元。据调查,18家物流企业共有配送车辆60辆,吨位共计约800吨。从总体上讲,彰化县物流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期,算不上真正的现代物流业,只能算是具备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
2、分布情况:18家物流企业有13家在龙游镇,其余5家分别是湖镇2家,溪口、横山和詹家镇各1家。其中在龙游镇的13家分布也比较散乱,配送车停车无序,停车场不够用,而其余的营运车辆大部分停靠在交易城旁。
3、经营项目:大都是进行货运代办、货物联托运、信息配载、货物配载,现代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业务以零担快运和整车配送相结合,多数企业以整车配送为主,但目前整车配送做得尚可的未达到三分之一,货运量也不大。
4、信息技术应用情况:18家物流企业中除一两家仍以电话联系为主外,其余的均能利用计算机信息服务平台如衢州物流信息中心等进行信息发布。
5、功能配套情况:18家物流企业中能提供仓储服务的只有2家,且面积狭小,总共只有200平方不到,仅能提供少量货物存放,不具
备真正意义上的仓储功能。
二、存在问题
1、缺乏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物流企业应向为工商企业进行整车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为此必须在布局上紧靠一区三块,而目前彰化县物流企业大部分在城内,布局散乱且与各工业区块存在一定的距离,造成了运输的不便与企业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城内各物流企业区域有限,停车场更是缺乏,使得车辆出现乱停放现象严重,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隐患。
2、运营状况欠佳:从产品流通上看,彰化县06年规模工业企业181家,当年总产值61.96亿元,产成品存货6.86亿元,即全年约有55亿元的产品销售出去,这当中的运输费用占有相当比例,而06年彰化县物流企业营业额只有2932万元,所占份额偏小;从物流组织上看,彰化县物流业大都是第一方物流或第二方物流,在部分企业的物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都由自身承担,自货自运,导致外包业务量较小;从运力上看,彰化县现有营运载货汽车共1357辆,合计吨位5770位,而彰化县企业外包货运量总体偏小,进、外调货少,出现“车多货少”的现象,加上无统一价格标准,导致相互压价,最终使得整个运输行业利润下跌,物流企业利润也随之下降,据调查,06年利润相较05年有所下降。
3、政策扶持欠缺:彰化县物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亟需一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如税收政策、用地政策等,而目前彰化县这方面的政策尚未到位。
4、物流人才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彰化县还是一片空白,目前彰化县物流企业从事的员工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了解较少。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对策
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加快培育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浙西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长三角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下一步对策:
对策一:加强规划,使彰化县物流企业瞄准“一区三块”,紧临而建,依托工业企业进、出货物量大从而发展壮大。这样既可给开发区企业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也降低了流通成本,从而达到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双赢。另外,对于改善县城的面貌,特别是解决配送车辆乱停放与相应的交通隐患问题都有较好的效果。
对策二: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加快一基地两中心和若干个物流节点的规划实施(一基地——龙游综合物流基地;两中心——龙北物流中心和龙游港物流中心;若干个节点——湖镇、溪口、塔石等物流节点),为彰化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拉好框架,打好基础。
对策三:加大现代物流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现代物流业能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要积极作好宣传,争取更多的企业将原材料、成品等的流通从自货自运中剥离出来,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
对策四:县里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及准入制度,成立行业协会,实行物流行业指导价,防止相互压价,导致恶性竞争。使得实力好、信誉高、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突。
对策五:彰化县已制定《龙游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彰化县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也即下发,这些政策的施行将对促进彰化县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舞台。
对策六:采取引进和培训相结合,创新机制,大力引进现代物流业的专业人才;同时,县里可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聘请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彰化县的物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
对策七:加快彰化县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彰化县物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技信息保障。目前,彰化县还无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因此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第四篇:县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2006年我县物流业现状:
1、总体状况:据交通部门年报,2006年
全县拥有载货汽车1375辆,吨位5770吨,从业人员1700人。办理营业执照的物流公司共18家,营业面积1096平方米,企业员工92人,当年营业额2932万元,上缴税金960万元,实现利润46万元。据调查,18家物流企业共有配送车辆60辆,吨位共计约800吨。从总体上讲,我县物流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期,算不上真正的现代物流业,只能算是具备现代物流企业的雏形。
2、分布情况:18家物流企业有13家在龙游镇,其余5家分别是湖镇2家,溪口、横山和詹家镇各1家。其中在龙游镇的13家分布也比较散乱,配送车停车无序,停车场不够用,而其余的营运车辆大部分停靠在交易城旁。
3、经营项目:大都是进行货运代办、货物联托运、信息配载、货物配载,现代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单一。业务以零担快运和整车配送相结合,多数企业以整车配送为主,但目前整车配送做得尚可的未达到三分之一,货运量也不大。
4、信息技术应用情况:18家物流企业中除一两家仍以电话联系为主外,其余的均能利用计算机信息服务平台如衢州物流信息中心等进行信息发布。
5、功能配套情况:18家物流企业中能提供仓储服务的只有2家,且面积狭小,总共只有200平方不到,仅能提供少量货物存放,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仓储功能。
二、存在问题
1、缺乏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物流企业应向为工商企业进行整车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为此必须在布局上紧靠一区三块,而目前我县物流企业大部分在城内,布局散乱且与各工业区块存在一定的距离,造成了运输的不便与企业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城内各物流企业区域有限,停车场更是缺乏,使得车辆出现乱停放现象严重,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隐患。
2、运营状况欠佳:从产品流通上看,我县06年规模工业企业181家,当年总产值61.96亿元,产成品存货6.86亿元,即全年约有55亿元的产品销售出去,这当中的运输费用占有相当比例,而06年我县物流企业营业额只有2932万元,所占份额偏小;从物流组织上看,我县物流业大都是第一方物流或第二方物流,在部分企业的物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都由自身承担,自货自运,导致外包业务量较小;从运力上看,我县现有营运载货汽车共1357辆,合计吨位5770位,而我县企业外包货运量总体偏小,进、外调货少,出现“车多货少”的现象,加上无统一价格标准,导致相互压价,最终使得整个运输行业利润下跌,物流企业利润也随之下降,据调查,06年利润相较05年有所下降。
3、政策扶持欠缺:我县物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亟需一定的政策倾斜与支持,如税收政策、用地政策等,而目前我县这方面的政策尚未到位。
4、物流人才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我县还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县物流企业从事的员工文化水平基本上为初中、高中毕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对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了解较少。
三、今后发展思路及对策
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加快培育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浙西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长三角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下一步对策:
对策一:加强规划,使我县物流企业瞄准“一区三块”,紧临而建,依托工业企业进、出货物量大从而发展壮大。这样既可给开发区企业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也降低了流通成本,从而达到工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双赢。另外,对于改善县城的面貌,特别是解决配送车辆乱停放与相应的交通隐患问题都有较好的效果。
对策二: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加快一基地两中心和若干个物流节点的规划实施(一基地——龙游综合物流基地;两中心——龙北物流中心和龙游港物流中心;若干个节点——湖镇、溪口、塔石等物流节点),为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拉好框架,打好基础。
对策三:加大现代物流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力度,现代物流业能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要积极作好宣传,争取更多的企业将原材料、成品等的流通从自货自运中剥离出来,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
对策四:县里制定相应的行业
第五篇:关于通辽市科尔沁区物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通辽市科尔沁区物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3年09月17日 15:27 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4期上 作者:山丹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8
一、通辽市科尔沁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物流总量显著增加,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第三方物流服务蓬勃发展,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初步测算,2011年,通辽市科尔沁区社会物流总额达到921亿元,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22.19%;物流业增加值完成84.6亿元,占地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9%,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9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完成增加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物流业增加值的31.4%;货运总量达到500万吨,其中公路177.5万吨,铁路327.5万吨;货运汽车拥有量达到1000辆。
目前,科尔沁区引进的三元冷链物流公司和医药物流都属于第三方物流。医药物流主要是把南方的药品集中到通辽市科尔沁区,再发往东三省。
(二)物流对整体经济的贡献不断扩大
2011年,通辽市科尔沁区工商注册物流企业为21个,个体物流经营户有220家,商贸物流业从业人员达到了50000人。随着通辽市科尔沁区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也逐渐形成。
(三)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科尔沁区作为通辽市主城区,是通辽市的交通枢纽中心和区位中心。到目前为止,科尔沁区有14个大型铁路枢纽站,每天从六个方向进出列车30余列,可直达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长春、大连、呼和浩特、齐齐哈尔等大中城市。平坦、宽阔的303、304、111三条国道在此交汇,穿境而过,已形成连接京津、华北及北部边疆地区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距沈阳仅285公里,距长春302公里,大连630公里,距天津700公里。通辽民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机,直飞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与最近的出海口锦州港仅400公里左右的距离,在周边800公里范围内有14个中心城市。
(四)物流业与其它产业联动发展步伐已见雏形
煤炭物流领域:蒙东煤炭物联基地项目计划投资8.5亿元,规划占地2万亩,建设以煤炭交易、物流配送、煤质提升、综合加工、煤炭电子交易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煤炭集散基地。基地内计划新建铁路专用线10条,并设翻煤机、定量装车系统、储煤仓等基础设施,远期目标为周转煤炭5,000万吨,储备煤炭2,000万吨。
医药物流领域:科尔沁医药综合物流园项目总体规划占地31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579平方米。项目分期建设:一期总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其中,仓储面积3000平方米,综合办公大楼2700平方米;二期总建筑面积51879平方米,其中,仓储面积13000平方米,综合配套建筑39435平方米。
流通领域:目前,肯德基在科尔沁区就有4家。2011年5月,沃尔玛公司入驻通辽市科尔沁区,该公司在2012年12月份开业。必胜客随着沃尔玛的入驻也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开业。
汽车业物流领域:通辽国际汽配城项目由沈阳瑞盛国际汽配城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约200亩,将建设集交易、展示、仓储、物流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型汽配城。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额30亿元,利税3亿元。
冷链物流领域:金港国际物流园项目,一期投资4.5亿元,面积1003亩,建设集生产资料、汽车配件、大型工程车辆、机械产品的大型物流园区和综合交易市场。现已完成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重卡及工程机械交易区投入使用。二期计划投资44亿元,占地2000亩,建设汽车配件维修城(机动车检测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和建国街道五家子城中村改造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可研论证和征地拆迁准备工作。
农产品物流领域:2011年,通辽市科尔沁区批发市场有2个,交易额达到5亿元;农贸市场书18个,农贸市场交易额达到1.3亿元。
(五)物流业投资多渠道格局已形成
目前,沃尔玛、金港国际物流园、维多利广场等15个大型项目进驻通辽市科尔沁区,目前在建项目有9项,其中市外客商投资项目有6项,物流业固定投资有12亿元,其中市外客商投资额达到了8亿元。以上数据表明,通辽市科尔沁区物流业多渠道投资格局已经形成。
(六)科尔沁区物流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针对物流园区每天由各地往来中转配货的运输车辆较多,货物流通量逐年上升的实际,通辽科尔沁区进一步增强信息服务功能,积极完善配货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一定程度降低了货车空驶率,节约了物流成本。同时,为重点载重车辆和客运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对车辆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七)制度环境建设不断改善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将通辽市与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和营口市一并规划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辽市也出台了《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和《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措施,支持和鼓励通辽市物流业和物流企业的发展。
二、通辽市科尔沁区物流业布局分布
(一)“三园多中心”物流节点设施体系
“三园”主要指的是科尔沁区东城出口的科尔沁综合物流园区、城南出口的城南物流产业园区和木里图工业园区。
“多节点”:围绕科尔沁区下辖乡镇,依托各县的农业产业基础和工业产业布局,在物流需求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以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场站。
(二)“一核多放射”物流通道体系
“一核多放射”物流通道体系主要依托科尔沁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建设以科尔沁区为中心,科尔沁区及周边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基础的物流通道体系,重点打造科尔沁区—赤峰—北京、科尔沁区—沈阳—营口港、科尔沁区—霍林河—兴安盟、科尔沁区—长春—哈尔滨五条陆路及出海通道。
三、制约因素
(一)占用土地大,审批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扩张也日益加快,使物流业发展与土地使用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众所周知,物流业包括物流园区的建设、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发展本身就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2011年,通辽市科尔沁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占地面积达到84.28万平方米,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仓储面积达到了15.3万平方米。物流园区建设所需要的用地性质一般是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所限,物流园区建设受到的限制更为严重。今后,物流业发展会步入加快阶段,物流业发展对土地面积的要求将更大,物流业发展和土地使用之间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大。
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在审批过程中涉及发改、国土、规划、建设、商务、工商、税务、运管等多个部门,相关审批程序和手续繁多,导致项目从立项到获得审批花费时间较长,建设周期过长、成本增加,投资回收期拉长,也错失发展商机。
(二)投入多,税收重
现代物流业是一项投入大,回报慢,本身效益低,但综合效益高的产业。物流业的税费负担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教育附加等,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是最沉重的负担。由于物流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土地出让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获得土体使用权之后每年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税负过高对于占地多、容积率低、利润薄的物流业已经是负担沉重,而在企业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就更加不堪重负。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
物流企业基本处于“小而乱”、“小而全”、“遍地开花”的运营状态,真正能够在东北和全国叫得响的物流企业还没有。科尔沁区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金港国际物流园区、蒙东煤炭物联基地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有的正在开工建设或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从通辽市科尔沁区商务局提供的数字显示,2011年,工商注册物流企业有21家,个体物流经营户达到220户,这些物流企业规模小,集约化和专业化程度非常低。
(四)人才建设步伐跟不上
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有378所大学、824所高职和2000多所中职开设了物流专业,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内蒙古高校中只有内蒙古财经学院目前已经开展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由此可见内蒙古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程度。
物流企业对于现有的管理人才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培养,使得当前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大多数物流企业业务单
一、还停留在传统模式里,导致对物流人员的要求较低,从而不利于物流业的发展。目前,通辽市科尔沁区的人才建设主要依靠从外省引进的人才和当地政府定期培训为主。
(五)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还不健全
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平台、企业物流信息处理平台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尚未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现代物流信息化步伐亟待加快。物流信息的脱节导致全社会物流成本急剧增加,供需失衡。
四、对策建议
(一)培养现代物流意识,鼓励引进和培育物流人才
政府应帮助各人才机构调整专业设置,面向市场,培养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储备。
鼓励在高等院校设立现代物流专业,培养大批本地亟需的物流人才。积极引进外地物流人才并充分利用好这些人才。加大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要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与培训,通过举办物流培训班、物流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二)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
现代物流用地是多种不同功能要素用地的组合,它包括仓储用地、交通场站用地以及部分工业和商业服务用地。对于那些社会效益明显的物流中心或园区,应给予更多的地价优惠。对符合本地区发展条件的物流企业实行相应的税收优惠及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认真做好物流业发展中各种协调工作
各部门从职能划分入手,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理顺管理关系,协调好运输部门与物资部门之间以及城市规划部门与物流产业之间关系,促进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企业间的协作,政府部门应积极做好牵线搭桥的作用,鼓励大企业在内蒙古设立采购中心,积极探索开放租赁、速递、运输等分销体系。
(四)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系统的要求。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一项主要功能,因此要充分发挥铁路、公路二大枢纽优势,对其进行整合,大力开展公铁联运,将铁路拥有的仓储、站场、专用线的优势与公路运输配载、信息网络、运输装备结合起来,从而带动内蒙古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做到优势互补。当前,虽然物流的各个环节已经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是各个系统如何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与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的物流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研究,从而实现企业信息与政府信息、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