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时间:2019-05-14 05:4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策背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策背景》。

第一篇:政策背景

政策背景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指出,制定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本公司在运行效率方面做出了提高,能够通过本公司的服务优化快递企业,有利于提高快递企业的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同时很好的将流程优化。

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认为,一方面,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要求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重点工程描述中,城市配送工程成为其中的一个重点工程。其鼓励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在大中城市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流通的现代化,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

依据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我们形成了现在的服务模式。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合理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和交通拥堵,保证交通安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中要求加强组织和协调,改善物流管理体制,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在本企业成立和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方便。目前日本快速消费品的共同配送率高达40%,车辆行驶距离减少了50%以上。

第二篇:红字发票管理相关背景、政策、要求

红字发票管理相关背景、政策和要求

2008年9月18日,省局转发了《关于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推行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8〕761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贯彻实施意见。9月24日至27日,省局在漳州举办了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师资培训班,我市派出5人参加本次培训并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培训内容包括红字发票管理相关背景、政策和要求,防伪税控系统(税务端和企业端)的软件实现方法,红字发票通知单的流程以及软件操作使用,红字发票升级指导等。根据总局、省局文件精神,结合此次培训内容及指导意见,现将有关红字发票管理相关背景、政策和要求说明一下:

一、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方面的政策调整及其成效

在2006年底总局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之前,税务机关在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方面的原有规定非常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也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利用红字发票的偷漏税行为。每年红字发票的数量非常大,不排除部分企业随意调整销项,趁机偷逃税款。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销货方只要取得证明单,或者联次齐全,就可以开具红字发票,购货方在收到红字发票后即作进项转出;二是销货方自行冲减销项税额,有的甚至伪造证明单或取得伪造的证明单,税务机关均无从核查,难以主动控制,只能是被动应付。所以,在2006年底总局修订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对红字发票的管理作了重大调整,参照蓝字发票管理运作机制:购方在取得红字发票之前先作进项转出,购方进项转出在前,销方销项冲减在后,由此税务机关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在2007年初,总局再次下发了补充通知,主要针对红字发票的管理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根据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认证情况分为五大类:一是所对应的蓝字专用发票,经税务机关认证,认证结果为“认证相符”并且已经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认证相符未抵扣但属于抵扣范围的要进入当期进项税额,购方要作进项转出;二是经税务机关认证,认证结果为“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的,购方不作进项转出,若当月可以作废的退还销方重新开具,若跨月并报税的就要申请开具红字发票,相对应的蓝字专用发票信息要向税务机关报告;三是因专用发票抵扣联、发票联均无法认证的,由购买方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出具通知单,购买方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四是购买方所购货物不属于增值税扣税项目范围,取得的专用发票未经认证的,由购买方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出具通知单,购买方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五是蓝字专用发票开具有误、未经认证也实际未进入购方核算范围的,这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购方拒收,一种是尚未交付。购买方拒收的,销售方须在专用发票认证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同时提供由购买方出具的写明拒收理由、错误具体项目以及正确内容的书面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出具通知单。尚未交付的,销售方须在开具有误专用发票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同时提供由销售方出具的写明具体理由、错误具体项目以及正确内容的书面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出具通知单。讲解:(省局的执行规范及问题咨询的内容)新的红字发票管理规定执行以来,对比2006年、2007年两年红字发票开具情况,根据总局统计的数字,2006年全国一般纳税人890万户,共开具专用发票4.5亿份,开具红字发票77万户,红字发票739万份,金额651亿,税额102亿;2007年全国一般纳税人979万户,比上年增长了90万户,开具专用发票5.28亿份,开具红字发票62万户,红字发票304万份,金额328亿,金额50亿。照正常情况,本来每年开具红字发票的数据应该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但实际上无论从开具户数、份数、金额、税额,还是占总开票数的比例,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虽然还不能简单说新的红字发票管理规定挽回多少税款流失,但至少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新的红字发票管理规定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新的红字发票管理规定规范了购销双方的业务处理。

二、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的设计背景及开发使用情况

新的红字发票管理规定虽然从业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手段仍然尚未到位,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决定推广使用红字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防止伪造通知单,主动核实企业业务真实性,从技术上落实管理手段,其实现原理 就是,以企业端和税务端的防伪税控为基础,增加红字票通知单管理功能,税务机关可以开具、传递、核销通知单,利用认证、报税子系统审核通知单,为一窗式比对提供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通知单,从而达到通知单的全环节监控。

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具备完整严密的监控审核功能,一是对认证结果为“认证相符”需要作进项税额转出的蓝字发票,在系统里打上标记;二是对无法认证、发票号码代码不符的蓝字发票,需要查询认证记录,有才能开具通知单,没有则不予以开具;三是对不属于扣税范围且未经认证的蓝字发票,无需进项转出,查询认证记录,没有认证记录的可以开具通知单,有则不予开具;四是对开票有误购方拒收的,需要查询销方报税记录,是否开过该发票,是否在90天认证期限内,并查询有无认证记录;五是对开票有误尚未交付的,需要查询报税记录,是否开过?是否在当月或次月内,并查询有无认证记录,从而判断申请单是否真实?六是对不属于扣税范围的、拒收的、尚未交付的,通知单开具后在90天认证期限过后,要查询原蓝字发票是否有认证记录,若无则正常予以核销,若有认证记录则异常,涉嫌偷骗税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七是购买方在次月申报期内申报时,将 该纳税人在当月申请开具的需要作进项税额转出的《通知单》金额和税额提供给综合征管系统,用于一窗式比对;八是报税子系统接收红字发票报税明细信息以及每张红字发票对应的《通知单》编号,并提示红字发票销单情况。这样,就把红字发票的管理链条全部衔接起来了。2006年底总局下达了红字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的开发任务,从防伪税控系统的税务端和企业端两个方向的软件同时下手。2007年4月,航天公司开发出了红字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的测试版;2007年7月,在浙江、江苏的部分地区投入试运行,纳入该系统的企业户数为228户,2007年11月,总局召集有关单位进行了第一次总结,逐条研究业务需求,组织人员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2008年2月,修改后的软件再次下发试点地区,4月总局认为该软件基本满足业务管理需要,具备全国全面推行的条件,8月组织验收通过了该软件,9月总局正式下发了国税函【2008】761号文,全面推广红字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

三、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系统的推行安排

(一)在2008年10月1日—11月30日完成企业端开票系统的培训和升级工作。防伪税控企业 应全部参加专门培训,全面接受红字发票相关业务和系统操作培训,逐一过关,培训时间不长,但非常重要。以县(市)为单位,采用免费、集中方式,由各主管税务机关负责提供培训场所,服务单位免费提供培训师资。在企业端升级方面,对于已经升级为一机多票系统的企业(除了窗口外我市均为一机多票企业),升级比较简单,免费发放升级光盘由企业自行完成软件升级工作。各地要做好协调工作,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升级到位。省局将监控通报各省的推行进度,在11月份和12月份两个申报期,我市也将监控通报各地的推行进度。

(二)在2008年11月17日前完成税务端防伪税控系统的培训和升级工作。按照总局安排,应在10月底前完成税务端培训和升级,但由于我省参加总局的师资培训安排在第二期,省局组织的培训9月28日才结束,恰逢国庆放假,10月7日市局领导组织了5个科室开会决定今天进行全区培训,你们回去后就要抓紧组织对大厅岗位人员和管理员的培训,一定要在11月17日前如期完成具体操作岗位人员的培训,时间再赶不得影响培训质量,参加培训的每个管理员均应通过考试,逐一过关。与此同时,各地要做好解释工作,一线管理人员从10月1日开始不得再采用原有方式开具通知单,在10月1日至17日期间,若有企业需要开具通知单,可告知企业稍缓几天再过来开具,确实需要开具的,请这次的师资人员现场指导开具。至于税务端的升级工作,由于我省已经采取省级集中,最近省局信息中心在忙于机房搬迁,昨天省局已通知今天凌晨基本可以完成系统升级工作,这部分工作基本不涉及各地,各地只是需要在升级后的系统中按要求分配好管理好用户权限,但客户端的升级工作仍由各地自行负责,可以安排在非工作时间进行。市局昨天已在机关主页和金税工程页面中进行了布置。

四、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从10月1日开始,全国所有税务机关开具的通知通过升级后的防伪税控系统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管理子系统开具,主要是要通知到每个基层分局和具体岗位人员。企业开票系统升级后,对其取得的按原方式开具的《通知单》,必须在2008年11月30日之前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2008年12月1日之后不得再作为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依据。

(二)这次总局统一修改了申请单和通知单的格式,各地要注意学习掌握,申请单和通知单可以从开票子系统和通知单管理系统中导入和导出,不 需要人工制作,也不得擅自改变样式和栏目,否则视为无效。

(三)从10月1日开始,需要对认证岗位人员强调一点,经认证属于无法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岗位人员必须在认证子系统中确认并保存无法认证的结果,这对如何开具通知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证记录。“无法认证”和“密文有误”是有区别的,“无法认证”是指密文或票面信息因人为因素或打印效果等原因造成票面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导致认证子系统不能产生人证结果;而“密文有误”是指票面清晰可辨且识别或录入正确无误,但认证子系统无法解密概念不同,处理也不样,“无法认证”的处理是退还原件、重新开具;“密文有误”的处理是扣留原件、移交稽查。曾经发现个别认证岗位人员不区分上述两种情况,未及时保存无法认证结果,直接予以退回。

(四)在企业申报时,申报征收岗位人员应严格审核已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取得有效的《通知单》,对未取得有效《通知单》的,应及时转审核检查岗位,由审核检查岗位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查处理。这里指的是上门人工申报对通知单的审核流程,对绝大多数采取网上申报的企业,一是要告知企业在定期报送或传递来的申报资 料中应附送通知单,二是有关人员要及时按要求审核通知单。

(五)对《通知单》在开具校验、报税核销中发现的异常信息,包括“核销未通过”、“已核销,查证未通过”等,应由县(区)局或分局相关岗位人员定期(每月或每周)查询,及时发现并转审核检查岗位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审核检查规程》进行核查处理。

(六)此次升级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迫,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把工作安排及时知会当地服务单位,并严格监督各地服务单位免费将光盘发放给所有企业,服务单位不得借此次升级收取各种费用或搭售设备,否则,将对我们的推行工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市局不希望收到这方面的投诉或举报,违者一经查实将予以严肃处理。各地在推行过程中,若有发现问题,请及时向市局反映,遇到紧急事项,按规定流程上报。

(七)其他注意事项

1、对不属于抵扣范围、实际也未抵扣但已认证相符的蓝字发票,需要开具红字发票的,不要在账务处理上先做转入再转出,而是仍按现有规定做账务处理,只是在系统操作上,购方开具时选择“需要进项税额转出”,这样在一窗式比对时必然不能 通过,需要走异常处理流程,经核实后予以正常申报。

2、经统计,80%的通知单都是由购方税务机关开具,要掌握一点,凡是有认证记录的都属于购方开具,通知单维护属于发起方(开具方)操作的模块,通知单处理属于配合方处理的模块。

3、通知单到底应由申报服务大厅还是管理员来负责呢,若征收与管理在一个分局的,一般由管理员负责,若在城区集中一个大厅申报征收的,为方便纳税人,可由大厅集中受理开具,核销异常的才由管理部门负责查询、处理,无论是管理员还是大厅集中开具,均予以程序性审查,一般不作实质性审核,在流程上需要重新梳理,把申报和管理两个环节衔接得更紧密些,避免脱节。通知单的负责人签字由大厅负责人或分局长在纸质上签字,公章加盖主管税务机关“业务专用章(1、2、3)”。

5、简要介绍省级服务单位的升级方案,以便基层对推广工作有个比较清晰完整的了解。

以上说明,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二OO八年十月六日

第三篇:全国房地产去库存背景及政策

全国房地产去库存背景及政策

当前,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在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多行业产品积压以及产能过剩,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房地产而言,前几年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的影响下大规模地进行开发,但未能有效消化,从而导致市场库存逐步走高,明显阻碍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房地产去库存的意义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由于房地产业在我国经济中作为支柱性产业,因此房地产去库存不仅对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经济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房地产去库存也有助于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依赖,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去拓展新的财政收入来源;再次,房地产去库存也有利于产业的进一步转型;最后,房地产去库存有助于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对于老百姓居住问题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一、全国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脉络

近些年,房地产去库存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在2015年底前召开的一系列中央会议上,房地产去库存被多次提及: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提到,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这是中央领导首次提及房地产库存问题。

2015年12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2015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化解房地产库存”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一,并提出六个方面的工作部署:一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二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三要明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

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四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五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六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可见,房地产去库存已成为2016年中国经济工作与房地产政策的主要目标。从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降房贷首付比例、调降房产交易税费等一系列力度更大的政策看,无疑也彰显了中央刺激楼市、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决心。

2月2日,央行、银监会发布房贷新政,要求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对于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按原规定执行。

2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通过实施土地、规划、金融、税收等相关支持政策,培育专业化市场主体,引导企业投资购房用于租赁经营,支持房地产企业调整资产配置持有住房用于租赁经营,引导住房租赁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新建租赁住房;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调整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保险业务,提高对农民工等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棚户区改造以及其他房屋征收项目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引导农民在中小城市就近购房。

2月19日,财政部、国税总局、住建部就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发布通知。通知自2016年2月22日起执行。通知指出,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通知还指出,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另外,关于营业税政策,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

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通知强调,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暂不实施本通知第一条第二项契税优惠政策及第二条营业税优惠政策。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涉及房地产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4月12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结合房地产去库存,实施有效用地调节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对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允许尚未开工房地产项目用地按照有关规定改变用途,用于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4月20日,财政部官网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棚户区改造相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市场房源充足的地方,进一步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通过货币化安置,由棚户区改造居民自主到市场上购买安置住房,或者由市县相关部门搭建平台,组织棚户区改造居民采取团购方式购置安置住房,切实化解存量商品住房。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对于房地产方面,会议强调,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会议指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会议提出,支持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二、地方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分类与特征

随着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结束,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房地产去库存也逐步在各地得到落实。今年以来,截止到4月中旬,全国各地出台的以去库存为目标的刺激型政策主要可归纳为六大类:

1、采取宽松的财政税费政策

多地出台了包括减免税收、清理房企开发过程中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措施,为房企减轻负担,推动市场和企业走出低潮期。列举如下:

重庆市:对房地产企业所得税预售收入的计税毛利率由20%调整为15%,非普通住宅、商业、车库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由3.5%调整为2%,普通住宅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执行1%。

江西省:全面下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计税毛利率,具体到南昌市,在市区范围内多个开发项目的销售未完工产品计税毛利率,由原来的24%调整为22%,其他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危改房计税毛利率由7%调整为3%。

辽宁省:降低开发企业未完工开发产品的计税毛利率,将非普通住宅、商业、车库的土地增值税预征率调整到2%,普通住宅土地增值税预征率调整到1.5%。

同时,在房地产需求端,为购房者降低交易税费或者实施交易契税补贴等措施。列举如下:

甘肃省:将住房转让手续费整体下调33%,居民购买住房交易契税税率超出1%的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商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比照公积金贷款利率计算,确定补贴年限后,差额部分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

2、积极利用公积金杠杆工具

住房公积金已成为各地去库存的重要工具,多地公积金贷款率超过50%。推进异地贷款、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放宽提取条件等已成为各地公积金新政的“标配”。列举如下:

江西省和甘肃省:开始落实公积金贷款全省“一体化”政策。

四川省:与全国20家省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签订了互贷互认协议,积极推进异地购房。并推进住房公积金向城镇稳定就业新市民覆盖。

湖北省:探索在乡镇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

陕西省:活化了公积金的用途,支持职工租房、购房、“养房”提取,允许在公积金所有人同意的条件下直系亲属“互提”,允许职工本人、配偶及直系亲属因重大疾病、家庭困难提取公积金。

3、多举措鼓励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安家。截止今年4月,全国已有20余省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主要举措包括: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范围、发放购房租房等补贴、允许申请公租房、推出针对性的信贷支持等。列举如下:

江西、湖北、四川等省份:逐步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新市民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范围。

河南省和甘肃省:要求用工单位要将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依法保障其享受住房公积金政策。

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份: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租赁补贴、搬迁补贴、物业补贴等方式,展示出吸引农民工来当地购房的诚意。

广东、湖南、吉林、浙江等省份:多地与当地农行分行展开合作,推出“农民安家贷”产品,可以较为灵活地处理贷款业务。

四川省:专门拿出30%的公租房房源用于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而且房租比市场租金低50%。

4、推进棚改、商品房回购等工作

不少地区利用棚户区改造,通过货币化安置、政府回购商品房等政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列举如下:

甘肃省:计划今年4.6万套保障房中的3.3万套从存量商品房中回购。福建、新疆、湖南等省:要求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且不再新建公租房,通过盘活存量商品房的形式作为保障房,鼓励开发商自持、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存量房开展住房租赁业务,扶持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河南省:出台新政策探索“租售并举”,规定公租房承租对象租住一定年限后,符合规定的可选择申请直接购买所租住公租房。

湖北省:实行“市场租金、分类补贴”,力争通过棚改货币化安置,消化库存商品住房20万套,并坚决打击小产权房的建设和销售,严格规范私人建房。

珠海市: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政府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

5、实施房地产供给侧改革

鼓励企业利用存量房发展旅游、养老、创业等地产,开展多元化经营等措施,已经逐步在库存量较大的地区出台。列举如下:

山东、海南、辽宁、新疆、江西等省:探索将空置海景房、山景房改造为分时度假酒店、养老养生地产、家居式短租客栈等持有型物业;将符合条件的非住宅库存改造为中小学和幼儿园、电商用房、都市型工业地产、“创客空间”等;还允许开发企业修改城镇规划、允许调整住房套型结构相关内容,将已供应但未开发的住房用地或商业营业性用地,调整为跨界地产或新兴产业用地。

新疆、辽宁、江西等省: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

6、进一步拓展购房群体

北京市:允许港澳台居民和华侨在境内工作、学习和居留的,境外个人在境内工作的,可在北京市购买一套用于自住的住房;境外机构在北京市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经批准从事经营房地产的企业除外)可在北京市购买办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

沈阳市:支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购房,对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最高贷款额度为单方60万元、双方80万元。对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奖励政策。

海南省:鼓励高知人员购房,并给予补贴,国家985和211高校毕业生等在海口市工作并缴纳3年(含)以上社保的,购买首套新建普通商品住房的,政府予以不超过2万元的住房货币化补贴资助。

广东省:允许有条件的城市可放开香港、澳门居民购房限制。

第四篇:养殖畜牧业的背景政策及必要性

一、养殖业的政策方针

2008年起,国家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项目,共支持近3000个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实施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支持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场发展标准化生产。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为主题,明确提出了要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扩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规模等政策措施。

2014年中央1号文件还指出:“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上述两项财政专项资金将继续支持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今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下发的《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该资金包括“重点支持的关键环节是畜禽类产业(主要包括养猪、养牛、养羊、养鸡等产业):重点支持养殖小区的建设和改造”。

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安排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2007年起,中央每年安排25亿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累计支持5万多个养殖场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带动了全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

肉牛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014年国家将继续强化支农惠农措施,特别是在财政扶持方面将会对肉牛业有所涉及,势必会对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养殖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传统的饲养方式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矛盾日益突出。庭院饲养、散放散养的传统养殖方式,一方面难以解决养殖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从而限制了养殖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现代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无法隔离人与畜的生存空间,使畜禽的卫生安全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到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一些人畜共患病交叉感染,使人们的健康易受到威胁。项目采用集中建圈、分户饲养的方式,达到人畜分离的目的,将大大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规模养殖的发展带动了“标准圈”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畜牧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生活变得宽裕,并加速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化”进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成为了餐桌上的新宠。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是城乡人民喜吃的肉食品之一。同时,牛皮是重要的皮革材料,具有广阔的车内及国外销售市场。牛粪便是极好的有机肥料,经过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可以改良土壤,增加粮食、桔杆及饲草产量,养羊积肥对促进农业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是“两稳定、两加快和两突出”,即稳定发展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地方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肉用绵羊。但是,受经济条件和地区差异的限制,全国各地均存在着不同条件的良种肉牛缺乏,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优良种牛价格居高不下,甚至越炒越高。

因此,为了满足畜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促进畜牧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建成后,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附加产业的兴起,特色养牛产值将大幅度增加,会培育新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经济增长点,带领农民全面致富奔小康,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肉牛的集约化养殖将会提高土地和水的利用效率。肉牛养殖项目包括将牛粪开发成有机肥和进行沼气生产的内容。这势必会为地方发展“种植-秸秆青储-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或“农畜产品加工-加工剩余物制成有机肥(饲料)-种植(养殖)”的特色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第五篇:“融合”政策背景下的“隔离”

一、相关研究背景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地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但是外来工子女进城读书只能进入专门为外来工子女开办的学校,如果想进公办学校读书,需要交纳高额的借读费或赞助费。在许多城市中,只有很少部分外来工家庭能够负担得起这么高的费用,其他外来工子女只得进入专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学费相对低廉的私立学校。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明确了“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公办学校开始有条件地向外来工子女开放。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费,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工子女也享受此待遇。

由此可见,当前国家关于外来工子女教育政策总体取向是融合,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隔离”,既有制度性的,也有非制度性的,如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没有向外来工子女开放,在公办学校读书的外来工子女因表现差而容易受到老师与本地同学的歧视,义务教育阶段后不能继续在流入地读高中等。这种“隔离”严重影响了外来工子女教育质量,阻碍了其通过读书来实现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社会融合本来是移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并以构筑社会群体之间关系和谐为目标。[1]“社会隔离”也称“社会排斥”,是指社会成员希望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而被他们不能控制的社会因素阻止了这种可能性,它是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如不能享有正常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认为,遭受排斥本身就是一种剥夺,而且这种排斥会对受排斥人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如导致发展受困,成为社会边缘群体。[2]中国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社会隔离最为明显,这种隔离不仅存在于政治、经济与社会保障方面,而且也存在于教育方面。除制度性排斥外,还有非制度性的社会排斥,它是指某些群体因文化方面的差异而受到其他社会群体的歧视,处于一种受排斥的地位,如中国城市农民工容易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属于城市社会的边缘群体。[3]外来工子女因表现差而被歧视或排斥,就是一种非制度性的社会排斥。本文以福州外来工子弟学校教育为案例,予以实证研究。

二、外来工子女就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福州是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外来务工者较多。据福州市教育部门统计,近年来在福州就学的外来工子女约10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的约占2/3,其余1/3在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就读。接纳外来工子女就学的多是农村或城郊的公办学校,城区学校没有完全向外来工子女开放。城区中小学实行划片招生,要求学生家庭拥有划片区内的房产证,而外来工家庭普遍租房居住,拿不出房产证,因此无法就读城区中小学。城区小学,特别是教学质量被公认为优质的学校没有向外来工子女开放。本文选取q小学(以外来生源为主的公办学校)、x学校(民办外来工子女学校)、g小学(有招收外来工子女,但以本地生源为主的公办学校)作为调研对象,以说明当前外来工子女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所调查的三所学校涵盖了公私两类学校,以及生源结构不同的两类公办学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发现,在公办学校中,若外来工子女学生较少,则他们很容易受到歧视;在民办学校中,则普遍存在教育质量低等问题。

1.公办学校的就学模式

q小学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q村,该村紧邻市区,地理环境优越,再加上1990年鼓山福兴投资区的兴建,这里成为吸纳外来工的主要地区,特别是2000年后流入的外来工数量急剧增长,因此也导致大量外来工子女的涌入,区内所有招收外来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其外地学生比例都超过本地学生。q小学由晋安区政府投资办学,2000年前学校没有接收外来工子女。2000年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本村居民外迁至市区,本村生源剧减。为维持学校生存,同时也为配合福兴投资区企业招工需要,q小学不得不招收外来工子女,但要求外来工子女的家长必须在q村周围工厂工作,并在q村有固定的住所。由于q小学教学质量高,吸引许多外来工子女申请入学,目前外来工子女人数已占全校学生数的90%以上。

2007年春节后,福州市严禁公办学校收取借读费后,要求入读q小学的外来工子女猛增。2007年秋季入学时,晋安区教育局规定:凡能够提供农业户口本、暂住证及一年以上务工合同、原学校就读的学籍等四项证件的外来务工家长都可以为子女就近申请入学。教育部门规定每班学生数56人为满员,现q小学平均班级人数为64人,已严重超标。2007年秋季原计划只招收一年级新生两个班级(120人左右,报名三天)。结果前两天内就有180人报名,后实际招收135人。取消了借读费后,外来工子女和城市人口子女是统一收费的,很多外来工家长认为城市中的教学资源丰富,纷纷将原来留在家乡的孩子带到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这也是晋安区其他公办学校外地生源猛增的重要原因。

晋安区政府对于接受外来工子女的公办学校有一定的经费与师资补充,以鼓励公办学校招收外来工子弟。因此,q小学的教学经费得到保障,教师也比较认真负责,教育质量较高。针对外来工子女的特点和需求,q小学开展“文明都市人”的活动,将外来工子女的行为习惯培养作为工作重心,要求老师一视同仁、多与家长沟通,改善他们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一次,通报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q小学办有学生食堂,提供午餐服务,但不提供寄宿与早晚餐服务,学校也没有校车。这种后勤服务状况在福州市区众多公办小学中具有普遍性。

q小学升初中的对口学校是福州二十中。按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区2008年初中招生意见及对口方案》文件,农民工子女入学需提供“三证”:(1)原籍户口本和父母身份证;(2)父母一方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就业所在街道出具的劳动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3)暂住证。文件还规定:“对于无固定职业、住所的外来工,要引导他们的子女回原户籍地就读。除少数生源爆满的初中学校外,农民工子女按对口升入初中就读。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根据这项政策,那些拿不出“三证”的外来工家庭只能将子女送回户籍地读书,或在福州读民办中学,但福州地区的民办中学多不是针对外来工子女的,普遍收费高,一般外来工家庭支付不起。

g小学位于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g村,g村胶合板产业发达,拥有20多家规模较大的胶合板工厂 ,用工需求也较多,本地劳动力无法满足众多工厂的需求,只能通过吸纳外来劳动力来弥补。该校总学生数为480人,外来工子弟230人,约占总数的50%;该校教师总数为19人,生师比为25.3:1,超过国家规定的小学生师比标准5个点。闽侯县教育局没有出台有关公办学校招收外来工子女的补助政策,导致g小学的学生数增加了,但教师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教师抱怨不迭,直喊“苦”“累”。教师对外来工子女抱怨最多的当属成绩差以及管理困难。外来工子女多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再加上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督导子女学习,导致外来工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语文与数学两科,本地生平均成绩一般都在80分左右,外来生只有60分左右。而外来生的学习成绩也算入教师的考评内容中,因此对教师造成极大压力。另外,外来工子女的稳定性不高,行为习惯差等因素也导致了对该群体的管理困难。该校外来生源每学期流失率为10%,而且很多都是私自离开,并不和老师打招呼。学校很多教师想限制成绩较差的学生入学,但实际上做不到。近年来东南沿海闹“工荒”,企业招工困难,g村胶合板企业不免会发生招工困难等类似问题。为吸引外来劳动力来g村就业,该村各胶合板工厂的老板会许诺帮助外来工解决子女就近入学问题。一般由企业主亲自出面来学校说情,让学校招收本企业的外来工子女入学。如果学校不答应,企业主还会邀请村委会主任出面交涉。因此,纵使教师不愿意接受外来生,但也没有办法阻止。g小学没有办学生食堂,更不提供寄宿服务,学校也没有校车,这种后勤服务状况是福州市农村公办小学的普遍情况。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g小学的外地学生更倾向与同为外地学生的同学交往,很少去本地同学家玩。据外地学生反映,本地学生与家长都喜欢说福州话,他们听不懂,感觉很陌生。学校班干部以本地学生居多,评优方面也是本地学生多,外地学生很少参与。

q小学成为以外来工生源为主的学校也与本地人将其定义为外来工子弟学校有关。q村是“城中村”,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较高,大都在市内购有商品房。学校部分教师接受访谈时说,他们认为q小学本地学生减少并不完全是计划生育造成的,而是有些家长担心q小学招收外来工子弟会影响自己孩子的成长,而将孩子送到其他公办学校读书,从而导致本地生源不断减少,目前本地生源不到学生总数的10%。而g小学地处农村,当地村民并不认为本地学校招收外来工子弟会对他们的子女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他们也没有这种意识。

2.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就学模式

x学校位于闽侯县上街镇后山村,毗邻福州一中新校址,现任校长为安徽人王先生,学校由其父投资创办。学校于2003年春季筹备,投资30万元,于当年秋季正式开学,靠张贴宣传单招收学生。目前在校生有300多名,分小学部与初中部,初中部目前只有初一年级。学生家长多在闽侯县上街镇、仓山区金山等地打工,他们来自全国12个省,其中70%来自四川,80%从事建筑与装修工作。由于在建筑与装修行业就业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造成该校学生流动性大,每学期流失率在40%~60%之间。学校租用后山村老人协会的一幢楼并自建两间教室,白天因老人协会的活动而无法封闭校门,造成学校管理困难。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检查主要为教育和安全两大块,因学生住处较分散,要求有校车接送,学生午餐在学校吃,晚上由校车送回家。由于学校入学门槛低,提供午餐与“午托”管理,以及专车接送学生上学与回家,因此得到外来工家长的欢迎。学校教师多来自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均为熟人介绍进入学校,一般不对外招聘。现学校教师人数为12人,因学生成绩较差,教师教学压力大,因此教师流动性也较大,每学期也达20%左右。

由于学生人数少,x学校不可能实现正常的排班,常常是几个年级的学生被混合编在一起上课。外来工子弟随父母“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因此普遍有点调皮、贪玩,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家长忙于打工挣钱,通常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左右,没有时间督导子女学习。又因为流动性强,从家乡学校转到福州来,中间多有“脱课”现象。多方面原因导致外来工子女学习成绩较差。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不乐观。学校的教师一般是创办人从安徽老家聘请来的,这些教师的学历参差不齐,有中专、大专毕业的,也有以前当教师退休后来教学的,持“教师资格证”上岗的人寥寥无几,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教学的经历。另外,他们常常是一个教师兼任多门课程:教语文的兼教音乐、思想品德,教数学的兼教美术、社会。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的教学不专一,教学成效低下,学生学习乏力,缺乏新鲜感。校长也向我们抱怨:“我们是民办学校,所有的费用都要自己开支,经费有限,所以难以请到优秀的教师。”

学校为了维持运转只能最大限度地接纳学生,新学期开学前要四处张贴招生广告,有来即收。学校配备了两部专车专门接送学生上下学,每天早上7点校车出门接学生入学,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近20公里;下午4点左右校车再出发送学生回家。学校的作息时间和一般的学校有很大的差别:由于牺牲了学生宝贵的早上和傍晚时间,因而实行中午学生自习、教师补课的方式,希望把时间差补回来。由于学校离暂住地较远,中午学生一般就在学校的小食堂就餐。收费情况是每生每学期420元学费,如果午餐在学校吃,另外收50元;如果由校车接送,再收30元。学生家长对外来工子女学校的要求并不高,学生在学校成绩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安全,这样家长就可以安心打工挣钱,因此学校的管理责任大于教学。学校现在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二:一是师资不稳定,流动频繁;二是生源的减少,原因包括公办学校的门槛放低,以及来自同行的冲击和竞争。

外来工家庭选择让其子女进入外来工子弟学校就读,主要是受家庭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的制约。此外,外来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及公办学校教师态度都是影响外来工子女择校的重要因素。

请看这些外来工子女的家长是怎么想的:

x学校学生家长:“刚来福州打工,不认得人,不知道送孩子到哪儿上学。在收破烂路上,看到个广告牌子(指招生广告),咱也不识字,看到桌子在那边,就想到是个学校,过去一问,就是的。想到跟这块儿住得近,就把小孩送来了,其他学校就没去看了。”

x学校学生家长:“刚来福州打工也没有什么钱,公办学校念不起(他以为公办学校要收高额借读费),又不认得人,不知道到哪儿上学。看到这个学校的招生广告,就到学校看看。我们住的地方离学校有点远,但学校有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于是我们将孩子送到这家学校读书。”

x学校学生家长:“我就在上街镇大学城摆地摊,托关系将孩子送到××小学(公办学校)。读了一学期后,教师嫌我孩子读书学习成绩差,又好动闹事,现在不收我孩子了。我在当地没有熟人,只好将孩子送到这儿来。”

由以上三个案例来看,外来工选择民办学校主要是没有关系网络,他们没有就业单位,更没有一年期以上的劳动合同。因此,公办学校一般不愿意接受这类外来工子女。家长的教育期望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子女的教育安排、教育选择,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产生重要影响。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外来工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高。他们在谈到关于子女教育的问题时,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他(她)能认识几个字,混到初中毕业就可以了。”从这句话来看,外来工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持“顺其自然”态度,不刻意支持孩子读书。在他们看来,只要能上学识字,上哪类学校都没有关系;成绩差也没有关系,只要孩子有学校老师照看就可以了。虽然如此,我们不能说外来工家庭就不关心子女教育,主要原因是他们外出打工辛苦,没有时间管理孩子读书,家庭居住环境差,也影响孩子在课外温书自习。x学校的王校长总结说,学校有将近50%的学生回家是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因多种原因无法完成家庭作业。当然原因不仅仅是家长不重视子女教育,有的是受条件限制。外来工家庭在城市里的临时住房不足十平方米,有的甚至连张桌子都没有,孩子没有地方做作业。再加上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家长每天上班或工作将近12小时,回家就是吃饭睡觉,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在某些家长看来,外来工子弟学校主要职责是帮助他们照看孩子,至于是否受到较好的教育,他们倒并不在意。

3.两种就学模式的差别与外来工子女的未来

从以上调查到的情况来看,由于民办学校招收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的外来工子女,收费较低,办学质量与水平也较低,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质量明显不如公办学校。但在公办学校中,如果外来生源相对较少,他们一般得不到较好的照顾,也会影响外来工子女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从两个公办学校的情况来看,q校与g校都接收外来工子女,但由于生源结构不同,导致教师对待外来工子女的心态不同。在q小学,外来工子女占绝对多数,教师没有选择,所以会尽力教好外来工子女。但在g小学,外来工子女占少数,教师经常将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做比较,总感觉外地学生成绩差,有抱怨情绪。另外,上级教育部门也没有拨相应的经费给学校,使学校教师普遍有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导致教师对外来工子女教育失去信心,从而给这部分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与生活压力。老师只是觉得这些孩子“真是没法教”,本地同学也听不懂他们拗口的乡音,嘲笑他们低下的学习能力。公办学校教师这种不公平的对待方式,极易造成外来工子女的自卑心理,导致一些外来工子女在公办学校中就学一段时间后,因为受不了歧视而要求转学到民工子弟学校学习。在外来工子弟学校中就学的都是外来工子女,他们有着相同的身份、相同的地位,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因而能够平等相处,而不用担心会受到老师的歧视。公办学校不收学费,民办学校则收取,那么读民办学校花费是否一定比公办学校高呢?由于公办学校不提供午餐与“午托”,以及接送服务,如果外来工家庭住址离公办学校较远,那么其花费往往比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更高。

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外来工子女还能继续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吗?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没有这个可能,初中毕业后大部分外来工子女直接辍学,极小部分经济条件较好,可在流入地读高中或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不再是义务教育,学费高且有户籍限制,外来工子女不能就近读高中,只有到私立高中就学,但私立高中收费很高,外来工家庭无法承受。现行高考制度要求考生必须是本省户籍,这又限制了外来工子女继续在流入地读书的可能性。因为这个原因,适龄外来工子女在初中毕业后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家境稍微好一些的外来工子女,会在家长的安排下返乡读书;还有一部分会报考没有户口要求的技校、中专、职高等学校,以这种方式实现深造;大部分外来工子女则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无奈辍学,直接走向社会。

三、总结与讨论

当前国家政策和法律要求公办中小学要无差别接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工子女就近入学,且不得再收借读费,但这些政策规定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学校,或主要向城市居民子女开放的学校)并没有向外来工子女开放,开放的只是非优质的教育资源,通常是城郊或农村中小学向外来工子女开放,某些公办学校仍是有条件地接纳外来工子弟。公办学校招收外来工子女,标志着外来工子女教育被总体隔离的局面已被打破,为融合创造了基础。但在实践中,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城市中所受到的教育是处于一种被局部隔离的状态,即在城乡结合部或广大农村地区,外来工子女已享受到与本地生的同等待遇,但在城市里仍没有享受到。外来工子女因表现差,容易被公办学校老师所歧视。因此,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受到的社会排斥,既有来自制度层面的,也有来自非制度层面的。

在接受外来工子女入读的公办学校中,“融合”情况也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以外来生源为主的公办学校中,外来工子女能得到较好的照顾。这些学校生源较稳定,政府教育经费拨发也较到位。而以本地生源为主的学校,因外来工生源不稳定,教育经费也不稳定,影响教师教学的热情,外来工子女学习成绩也较差。因此,在公办学校中,如果本地生源占多数,外来工子女则受到教师的排斥,反之融合状况较好。城市居民对于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有排斥心理,导致招收外来工子女的公办学校本地生源减少,但农村居民则没有这种排斥心理。

福州私立外来工子弟学校收取学费,且教学质量不高,但由于其提供午餐与学生接送服务,满足了部分外来工家庭的需要,所以收费的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仍然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现在有些地区关闭外来工子弟学校,所有外来工子女都就近转入公办学校就读,但公办学校如果不能解决方便入学以及“午托”与早晚接送服务等问题,外来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得不到保障。

外来工子女学习成绩普遍差,这与外来工家庭流动性强使其子女经常转学、学校教育不连贯,家庭学习环境差,以及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较低有关系。外来工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期望值也较低,把学校当成“托儿所”。受高考招生制度的影响,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完初中教育后,如果想参加高考,必须回户籍地高中就读高中。根据调查,大多数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读完初中后,少部分因家境条件好,会选择在流入地没有户籍限制的中专或技校继续读书,但大多数都直接走上社会。因此,外来工子女想要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地位比较困难。

目前国家对于私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只给政策,不给经费资助,影响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正常发展。政府希望这些简易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只是过渡时期的产物,但外来工子弟学校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且减轻了地方公办学校的压力,地方政府理当资助。目前最简单的办法是,减免办学场地租金费用。目前,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多租用已废弃的公办中小学校舍与场地,地方政府应当将一些废弃的中小学校舍场地无偿地提供给民办学校办学。

对于招收外来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也应当予以财政扶持,以鼓励公办学校招收外来工子女就学的积极性。针对外来工子女的特殊性,公办学校除要办食堂之外,还应当有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另外,还要引导广大教师公平公正对待外来工子女,不因成绩差或其他原因歧视他们。

针对一些本地生家长认为外来工子女会给他们的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笔者在此不赞成公办学校搞“独班制”。所谓“独班制”就是把外来工子女独立编为一个班级,不与城市当地居民子女混同于一个班级之中。与“独班制”相对应的是“混班制”,就是将外来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安排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独班制”论认为,由于外来工子女与城市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差距,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二者混合于同一个班级中,必然加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还可能导致本地学生以及优秀教师外流。若把外来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分在不同的班级中,针对外来工子女的不足之处开展教学,实施特殊化教育,反而有利于外来工子女学习成绩的提高。但“独班制”将外来工子女独立编为一个班级,这本身就是将外来工子女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看待,可能造成外来工家长以及外来工子女的反社会、反城市心理,结果必然是不利的。“混班制”则有利于外来工子女融入流入地社会。虽然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居民子女之间存在着较大社会文化差距,但这恰恰需要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居民子女之间更多地接触与交往来消解这种差距。

参考文献:

[1]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印]阿马蒂亚•森.论社会排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3]卢国显.我国大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4).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5csh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下载政策背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策背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胎政策的背景[5篇材料]

    背景 中国在建国之后短短半个多世纪中,发生了人口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由传统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过渡到工业化初期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发展背景,现状,前景,国家政策 新能源行业发展背景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出现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各国对新能......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规划学校发展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规划学校发展今年1至4月,教育部推出了“五项管理”措施,7月,中央出台了“双减”政策,标志着我国建设新时代义务教育良好生态的大幕已经拉开。无论是“五......

    关于六十年代初精减下放人员政策背景[五篇模版]

    关于六十年代初精减下放人员政策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要求大量精减城市人口。196......

    供关于免烧砖行业发展的政策背景

    供关于免烧砖行业发展的政策背景1、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基建、扩建、技改项目、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节税税率0%的政策;2、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可列入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建......

    背景材料

    1.(2008年真题)按承包能力,施工承包企业可划分为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其中专业承包资质按类别又分为( )。 A.特级、一级、二级、三级B.一级、二级C.甲级、乙级、......

    背景

    背景: 某建设项目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的估算额为52180万元,预备费为5000万 元,建设期3年。3年的投资比例是:第1年20%,第2年55%,第3年25%,第4年投产。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为白......

    背景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