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制创新是坡上牧场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全)
体制创新是坡上牧场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盘县畜牧事业局 高级畜牧师 李仲佰
本文从国有农牧场生产和经营体制创新的角度,谈谈企业振兴的发展思路。
一、牧场基本概况
盘县坡上牧场是1959年12月创办的国有企业。它东连水城的鸡场哈青两乡,西面与四格、坪地相连,总面积28.5平方公里,是省政府批准的“坡上草原风景区”。
牧场东高西低,平均坡度8—15之间,具有连片宜牧地3.82万亩,平均海拔2300m,年平均气温11.6℃,降雨量1235mm,溪水常年不断,是一个尚未被工业污染的避暑理想之地。
牧场现有人员64人,其中,在职职工36人,现有管理人员中副场长1人,农艺师1人,助理农艺师1人,助理畜牧师1人,退休职工35人。
牧场现有牛326头,新西兰考力代半细毛羊390只,新建人工草场、草地2500亩,农业用地300亩。有办公楼600平方米,职工宿舍7栋,面积1000平方米,饲料青贮池3个1050立方米,耕地拖拉机一台,饲料粉碎机2台,高压线路4.8公里。办公用房、生产、生活设施初步得到改善,但条件依然十分简陋。
2006年,通过100头肉牛胚胎移植项目的实施,产胚胎移植种牛21头,其中公畜11头,母畜10头,按每头1万计,产值21万元,牛发展到298头,羊400余只,销售收入13.1万元,其它 1
收入0.67万元,到今年10月底止,盈利2.6万元。
二、牧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体制不清、班子不全。由于历史的原因,牧场现有在职职工待遇依靠自己解决,退休职工待遇依靠政府,形成企业不象企业,事业不象事业的一个单位。牧场没有生产、经营尤其人事方面的自主权。
班子不全。领导班子长期不健全,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制约了牧场发展。牧场现有职工,大部分是60年代来场工作的职工,有一小部分是中专毕业生,在牧场生活、工作均在10年以上。
牧场生产条件简陋,畜群品种单一,经营形势非常严峻,历届政府对牧场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先后从新疆引进细毛羊,新西兰考力代与罗姆尼羊杂交,改变了羊的体型和外貌,提高了羊毛产量,增加羊的体重;另外引进荷兰黑白花种牛与本地牛杂交,为生产优势杂交牛奠定了基础。85年以来大规模改良天然草场与建石墙围栏,进行划区轮牧,对提高牧场坑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目前绵羊品种退化,市场前景暗淡,山羊受恶劣气候的影响,繁殖成活率低;黄牛由于长期野外放养,野外乱配。个体差异非常大,总体素质下降,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规模。2006年,牧场虽然销售收入盈余2.6万余元,是在国家财政补贴25万元,承担了部分业务经费和全部退休职工工资的前提下取得的,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年的财政补贴将逐步成为历史,牧场靠自身力量生存,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三、牧场发展的优势条件
1、牧场是具有28.5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牧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调查,全省共有野生饲用灌木和草本植物1400多种,而仅牧场4.27万亩的土地上,就有300多种,像小糖草、剪股颖、苔草、羊茅、马唐优质野生牧草广泛分布牧场全境,为牧场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饲草。牧场地势开阔,平缓,水源丰富,是目前我县境内尚未被工业污染、夏季杜鹃花烂漫的优美场所。由于它具有北方草原的坦荡,南方大山的襟怀而被省政府命名为“坡上草原风景区”,每年春夏的牧场,具有休闲观光牧业开发价值。
2、具有一只吃苦耐劳,经验丰富的职工队伍。牧场职工经过几十年的大浪淘沙,风磨雨炼,留下的都是经验丰富,吃苦耐劳,扎得下根的队伍,他们虽然少了些锐气,多了些偏执,但却是牧场的宝贵财富。这支队伍若能激活其精神、调动其潜力,必将成为建设牧场的中坚力量。
3、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省政府“建畜牧大省”的方略,市政府制定“一山一河地区扶贫开发”的措施,县实施“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以及“坡上片优质牛肉产业带,走以场带村,场村结合”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尤其当前正在牧场区域内实施的“人畜饮水工程、风力发电前期工作、道路改造项目、长海子水库加固项目”等为牧场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牧场改革的思想
实行法人治理制度。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牧场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为独立法人企业单位,牧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牧场机构设置。保留牧场建制,体现牧场国有资产性质和管理经营的主体地位。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牧场成立经营性公司,对牧场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公司实行经理或总经理负责制。经理或总经理通过招聘委任。经理或总经理依法和市场原则对牧场资产进行配置和生产经营,决定经营项目、员工聘用、工资分配等。
经营模式:根据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牧场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模式和党的十七大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拟从个人承包制、家庭农牧场制向群体联合制、股份制发展。
牧场现行机制虽然能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但存在苦乐不均,难以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求,为使全体干部职工“劳有所得,苦有所获”,还应进一步全面推进生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真正的“家庭牧场”,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化生产的要求。
一是个人或分组承包生产经营:在现有各项生产指标量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牧场的牛、羊、畜圈、土地、草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分组或个人承包生产经营,彻底改变主要生产资料
依靠集体建设、维护而形成“重使用、滥放牧、轻投入”的惊夺式生产经营状况,使职工利益与生产资料的投入、使用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延长生产资料的使用寿命。
二是“家庭牧场”:对那些身强力壮、经验丰富、吃苦耐劳、品德良好的职工,可以再进一步将这些主要生产资料合理折价,按“保本繁殖、增殖分成、逐年还本、滚动发展”的思路,承包给职工,创办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牧场”,充分发挥国有生产资料的生产潜力,牧场或公司与职工实行“定单式生产,合同化管理”,是完全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是群体联合制:各家庭农牧场、各经营实体为了扩大经营、市场细分、窥避风险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联合实体。
四是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牧场以生产资料、集体资本,职工以劳动、技术、资金等参股组成股份制企业,公共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五是招商引资企业:牧场用某部分资源对外招商引资,投资人可独资或合资开办企业,与牧场签订合作协议。
(该文章发表在2007年《多彩的贵州-农业》上)
第二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强化自身素质 创新服务能力
创新是指在掌握和创造新的管理知识基础上,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整体的技能,有效的配置、整合和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生产要素在质和量上发生新变化和新组合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于我而言,学习领会浦发银行“新思维、心服务”的企业文化,就是自身服务创新的起点。
首先,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就要积极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自己对企业文化管理的认识,特别是在企业文化的作用方面,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21世界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一个企业拥有强大的凝聚力,才可能团结一致,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另外,企业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行为和企业努力的方向,比如美国通用汽车设立了“无边界、远大、快速”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激励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无比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只有对“新思维、心服务”有了更好的了解,才能了解其中的新,就是创新服务,创新业务,而心则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要用心服务。
其次,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扎实的专业知识,离不开自身不断的学习。这就要加强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业务知识、处理问题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在业务办理中的疏导和业务预处理作用,不断发挥自身疏导、引导客户现场服务的职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创新自身的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技能,着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技能与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因为在现代银行的对外服务中,客户满意度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客户满意度有两种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度和经济意义上的客户满意度。而我们员工应该做的就是在行为上让客户满意,所以平时要注意处理好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要知道细节的力量有时是不可估量的。如东山宾馆的数据库记载的只是一些有关顾客生日,宗教,国籍,少数过敏情况,过往投诉事件等常规信息,其它能够触及客人内心的细节爱好或习惯信息少之又少。这一情况保证了客户在入住期间能对这次体验感到满意而并不能真正打动客户,让客户对东山宾馆产生好感进而变得忠诚。
最后,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给予客户更多的支持。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细微热情的服务更能拨动顾客的心弦,可以说换位思考是对标准化服务的延伸和超越,是顾客一般需求以外更迫切的,更具人情味的需求,正是这种为顾客着想的细微热情的服务,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预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及潜在的特殊需求,并及时满足顾客的这些合理需求,以真诚的服务态度感动顾客,使个性化服务成为对客服务中自然的流露。
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有意见,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双方沟通不够,比如我们员工没有清楚地把产品、服务要素向客户讲清楚,或介绍得很简单,造成误解而产生投诉。所以我们就要通过换位的形式构建自身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客户反映的问题,作为改进服务工作的依据。因为我们都知道,情绪是可以传染人的。快乐、阳光的情绪,可以驱逐忧愁、烦恼,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果我们能够热情的与顾客沟通,那么与顾客交流的过程就会十分顺利。这就要求我们每次面对客户,都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到每一位客户都要在心里说:“我喜欢他”,把客户当作亲人一样。
由此可见,我们自身创新服务的发展是建立在完善的企业文化、专业的服务和业务的创新基础上的。在实际的发展中,我们只有坚持不断的提高自身,才能更好实现创新服务。
第三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初干中考时,各校上交中考档案有6000份之多,我先是按号排序;后又变成分号段再排序,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才做完。
次年又遇到交档案,想到去年辛苦,觉得不是办法,便让领导抽派了四、五个人来帮忙,一人念号接档,其它人听号找档,速度快了一半。
第三年在安排交档时,又想到了上一年整档,思想是否有比之更好的办法呢?否定之否定,想到了以第一家先交者为基础,以后各家按序进去。如此办法,省了抽人麻烦,还解决了重号问题。因为后边各学校在插档时发现同号会及时查对并随时进行纠正。
由此得出:工作遇到难题时,不要埋怨,不要自责,不要泄气,要想方设法,不凡脱开旧的思维束缚去创新。对我们来说往往缺少的不是条件,而是缺少创新,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主观能动性。事是死的,人是活的,死事可以把活人逼死,因为逼死的人本来就是死人,活人也可以把死事做活,因为人是有思维有头脑的人。
活人可以战胜一切。
骑车途中想到这些,记录下来以做前言。
第四篇: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学习考察报告近期,我有幸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参加了滨海新区首期“强街强镇”战略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活动,收获很大。按照“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实践者变教育者”的教学模式,先后在昆山市委党校观看了“新昆山之路”专题片,考察了该市的玉山镇、千灯镇,又前往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金桥镇、潍坊新村街道等地参观学习,并与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互动交流,初步了解了一些“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使自己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考察,我强烈感受到,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思想解放,观念常新。无论在昆山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还是浦东镇街较有名气的“和谐社区”创建中,当地的干事创业者,永远承载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他们响亮地提出“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永远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因为永远的创新,才铸就了先进地区的成功与辉煌!
一、先进地区的“先进之处”
1、昆山之“强”。
昆山,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隶属苏州市辖县级市。1989年撤县设市,下辖周庄、千灯等10 镇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2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0万人。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散文家归有光、“电脑大王”王安都是昆山人。这里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享誉海内外。昆山物产丰饶,盛产驰名中外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2010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突破2000亿元;新增注册外资超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7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37家在昆山办有企业,有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球1/8的数码相机、1/2的笔记本电脑都产自昆山开发区。还有“樱花”厨具、“统一”食品、“利乐”包装、“捷安特”自行车等中国家庭耳熟能详的品牌均在昆山制造。昆山财政收入总量、人均GDP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雄踞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也是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县级市。昆山拥有数个“全国第一”和诸多国家级“名片”,如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百强县第一、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等。
2、“新昆山之路”。昆山改革开放之初并不富裕,1985年前,昆山仅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实力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县长号称“小六子”县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昆山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应当说转型发展最为成功。堪称全国县域经济转型“先行者”和“优等生”。在过去30年中,从“农转工”到“内转外”再到“散转聚”,昆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在转型,每一次转型,都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台阶。回首过往,从“农业大县”到“科技新城”、从“全面小康”到“城乡一体”,昆山在一次次不断转型不断跃升的精彩实践中,把“开放包容”、“整体推进”的发展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所以,昆山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不断转型之路。因为昆山人时时意识到,“此路不通”必须“另寻他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发展至今,他们又深刻警醒,经济上的“一枝独秀”并不能解决其他方面‘短腿’造成的发展难题。“新昆山之路”其实就是“全面转型之路”。如今,无论在全国“千强镇”之一—玉山镇、还是在以“亭林故里、戏曲之源、田园水乡”为特色的旅游重镇—千灯镇、考察所到之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市农村共同繁荣,一切可能的对立冲突,几乎都转化为相得益彰的和谐共进。如今的昆山,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过程中,成 功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昆山之路”。
二、先进地区“先进”缘由初探
1、永无止境的学习
在昆山考察,感受最强烈的是,该市党员干部永无止境的学习劲头。
第五篇: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
随着企业改革也不断深入,企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极大的冲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这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威力和实施的前提,也是创新创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如今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与配合,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跟进且不断创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由于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规律,所以竞争必有得有失,竞争在有助于培养奋发图强,你追我赶,求进向上精神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人争名夺利、见利忘义的思想,人们的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希望与迷惘、正义与邪恶都会反映和暴露出来。那种建立在传统人际关系上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和流动量的增加以及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职工思想的多变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人的思想观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研究职工的思想变化规律,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领域职工思想活动的脉搏,使正确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密切适应职工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但与环境的变化,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强,改进和创新。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注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相互结合。
3.1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着力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紧迫问题。职工中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多数情况下均由实际问题引起。思想政治工作不像企业经营管理那样具体、直观,弄不好就容易空泛,从原则到原则,以道理到道理,难以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此,必须联系实际。
职工的一切行为方式都与其切身利益有关,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正视职工的切身利益,在积极促进职工利益实现的同时,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要使职工懂得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正当的。要引导职工拓展利益视野,从社会发展大趋势上把握切身利益,胸怀坦荡地对待各种利益。只有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职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令人心悦诚服,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3.2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思政治工作如果完全脱离了物质鼓励的原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但物质鼓励如果完全脱离了精神鼓励,单纯依靠物质刺激,甚至“一切向钱看”,就会导致整个社会铜臭气息泛滥,因此,既要不懈地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又要针对新形势下职工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要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不能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也不能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更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3.3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想结合
生产是企业最重要的日常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目标和任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生产一道去做,不仅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而且有助于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如果只抓生产,不了解职工的思想情绪,不关心职工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也就不能取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和支持,生产任务的完成也就没有可靠的思想保证。同样,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去做,那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会另搞一套,变成空洞的政治说教,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心坎上,也就没有了吸引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围绕生产,使思想政治工作先行于岗前,贯穿于岗中,延伸到岗后,与经济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就拿本单位的防汛排涝工作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与确保安全度汛工作相结合,并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度汛工作的各个环节,使生产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教育职工树立对群众负责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多一点责任感、事业心,把为民服务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
3.4 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约束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借鉴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法”可依。
首先是制度创新,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法规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会出现“想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建章立制问题。企业领导要善于把握宏观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与本企业具体实施相结合,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与生产等管理制度同等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同时,将其纳入正常的企业管理运行轨道。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
其次是体制创新,建立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的组织体系。企业领导应在策划生产经营的同时策划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理念。
再次是机制创新,建立细化、规范化的操作体系。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分工缜密、量化规范,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必须首先导入现代管理的这些特点和要素。
最后是方法创新,建立动态管理,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思想到位,管理到位,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重布置、轻检查、无考核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操作时与企业生产一致;与经济工作目标同一;与经济工作责任同担;与经济工作效益同在;与经济工作考核同步,且相辅相成,互相渗透。
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必须改进,要改进就必须创新,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立足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为推动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