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就业现实:挤进体制内靠关系

时间:2019-05-14 05:0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0后的就业现实:挤进体制内靠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0后的就业现实:挤进体制内靠关系》。

第一篇:90后的就业现实:挤进体制内靠关系

90后的就业现实:挤进体制内靠关系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1990-1991年之间,这意味着,“90后”登场了。迎接他们的是“史上最难毕业季”——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创大学毕业生人数之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企业招聘意愿低迷。

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日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称,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这些“90后”毕业生仍在观望、等待。父母辈的要求、师兄师姐的切身体会,让他们很早就知道需要找一份有保障的工作。数据和相关调查显示,目前让大学生满意的工作多是公务员[微博]或者国企中的职位。

然而,这些工作的获得相较于民企、外企岗位,可能更依赖于权力及关系。

这是一个阶层流动日益固化的社会,“个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理想的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困难比较大。大多数人觉得没什么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

四年前,年轻人挤过高考[微博]独木桥走进大学校门。四年后,面对这样一种有落差的社会现实,他们何去何从?

毕业这道坎

对从四川南充农村远赴北京读书的陈鸣来说,毕业是道坎,关乎留北京还是回老家。偏偏今年夏季,竞争尤其激烈,有699万高校毕业生告别校园走向社会,创纪录的数字成就了“史上最困难就业季”。“父母当时机遇不好,就等着我自己去改变。”1991年出生的陈鸣告诉自己。但这种改变并不顺畅。保研和考研[微博]相继失败后,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微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他又被万学教育和京东商城[微博][微博]拒绝。

全球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美世咨询的调查显示,虽然毕业生较2012年增加了19万人,但企业的招聘意愿却未见增长。45%的企业今年没有校园招聘计划,在有计划的企业中又有近七成公司计划招聘人数较去年不变或缩减。

公务员招考规模确实在扩大,从2011年度的9763个职位、2012年度的10486个,增加到今年12927个。同时增加的是参考人数,2011年度突破90万人,随后数字仍逐年攀升,至2013年度,有111.7万人参加公务员考试。

同样就读于北京的高校,家境更好的赵旗无法体会陈鸣的压力,他父亲是东北某市官员。这个夏天,赵旗计划到美国旅游一个月,由于工作不好找,他决定毕业后自费到香港读一年研究生。

正在陈鸣焦虑的时候,他的一名同班同学借助其局长父亲的关系,进入江苏老家的中国

建设银行。而陈鸣远在农村老家的父亲,显然无法提供类似的帮助。“没什么可羡慕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于同学有个官爸爸,陈鸣说。陈鸣求职时尽量选择那些需要真才实学、不需要动用裙带关系的工作,比如销售。陈鸣掂量,这类常年背负业绩压力的苦差事,就算别人有关系,也看不上。

最终,央企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北新建材股份公司看上了他。每年给陈鸣大概4万薪资(扣除五险一金),销售和提成另算,并提供住宿。“公司可能会解决北京户口。”陈鸣对薪资待遇挺满意,并对公司勾画的晋升机制充满期待。

关系是能力?

就在百万应届生抢“饭碗”之际,在一家国有银行广州支行工作的苏帆,连续四年被安排了一些特殊的“实习生”跟着她学习。“有湘潭某公安局局长的女儿,有珠海某机关领导的儿子,”苏帆笑言:“我可不敢安排他们加班,做错了事我都不敢多说什么。”

苏帆分析,“90后”的父辈是“60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们赶上了很多好机会: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把握到机会的,如今正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这意味着混得好的‘60后’有能力给后代提供更多机遇,”苏帆说,“反过来说,混得不好的‘60后’,他们的后代可能更难跟别人竞争。”

苏帆2007年通过公开招聘进入该单位,她留意到,后来很少有公开招聘的机会。而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越来越朝“体制内”回归。中华英才网的数据显示,一年多以前,50家大学生满意的就业单位中,21家是外企。今年,大学生满意的企业里,外企数目下降到3家,其余多数是国企。

对于父母是官员的年轻人,人们一般称他们为“官二代”。听到这个称呼,赵旗说:“不至于吧,”他停顿一下后又说:“我父母还不是部级干部呢。”

不过,赵旗坦承:“父母通过他们的努力,为我争取到更广阔的空间,搭建了更通畅的道路。”

赵旗也是国企偏好者。他已经打算好,从香港读书回来后会让父母帮忙安排进一家国企。因为国企除了比拼能力,更讲求人脉资源。“比起外企那些纯靠能力的地方,我更有优势。”在赵旗看来,过去读书阶段是凭借个人努力,但是到了社会上,“关系比一切重要”。他认为父母帮忙是合情合理的。“自己有这样的资源,为什么不利用呢?资源也是一个人的能力体现。”赵旗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否定“关系也是能力”的说法。他说:“裙带关系不能算是个人能力。国外的年轻人是不愿意这样的,家里再有钱,也不想靠家里。”

“裙带关系是社会不公。”唐钧强调说。

但是“关系”确实在起作用。中国社科院2004年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就显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而清华[微博]大学[微博]2012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成果表明,“官二代”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高出13%(约280元/月),这个工资溢价相当于两年教育的回报。研究数据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于2010年5-6月间开展的第一轮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官二代”父母中有大专及以上文凭的比例比非“官二代”父母高6倍,平均收入高1倍。此外,父母的收入对子女工资水平影响最大,父母收入每增加1%,子女首份工资水平就增加3%,而户口性质、学历等因素则基本没有影响。但控制了这些变量后,父母政治资本的影响仍高达12%。

回到体制内

没有“关系”但仍然想挤进体制内,每年都有不少应届生像陈鸣一样,选择从苦累的岗位做起,甚至忍受“编制外”待遇。

刚毕业的陈鸣不知道,比他大四届的四川老乡周博宇曾在中石油下属单位工作两年始终无法转成正式员工,愤而辞职并写下几万字小说批判体制内人浮于事、裙带丛生的现象。小说在其同学圈子内部流传。不过,周博宇最后还是托家人找关系,进入老家的区政府工作。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国有经济比重越高、行政配置资源程度越高的社会里,贫富差距越大、社会不公越严重,因为在这样的社会,就越要靠权力、关系配置资源。

政治学专业毕业的周博宇对陈志武这段话印象深刻。“这就是我们挣扎痛苦的原因,”周博宇说,“不走关系进入体制,生活很糟糕。进了体制内,又发现彼此价值观冲突很严重。”近年来的经济形势更加速了大学生往体制内走。唐钧说:“上世纪90年代时,尤其是在广州,下海做生意是更好的选择。现在大家也看出经济不景气,企业的优势逐渐变小,工资不会比公务员高多少,工作还不稳定。”

“80后”的汪秋说她在大学时心底里瞧不起那些考公务员的人。从小立志当一名律师的她,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微博]毕业后,好不容易从一个百货企业法务岗位转入福建第一大律师事务所当助理。然而,助理岗位的加班强度和低廉的薪资最终磨掉了汪秋的志气。她在两年后决心考公务员。一次同学聚会,她调侃说没想到自己还是走到了这一步,竟然引起多数人的共鸣。汪秋的同学陈晨宁愿到位于四川宜宾山里的某监狱当公务员,也不愿意在成都一家私企上班。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3就业蓝皮书》称,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如果说‘80后’是暮气沉沉,那部分‘90后’的选择更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生于1984年的方晓雅评价道。不过她随后想起,自己当年也想留在高校当老师,因为福利好得多,只是苦于关系没有舍友的硬。她只好笑笑说:“好吧,毕竟现在生活更艰难,房价更高了。”

方晓雅如今在广州一家民营教育机构负责人力资源工作,最近她跑了多个城市招聘,仅

收到几份简历。一开始她还不理解:“广州不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沿海城市吗?”直到后来,几位学生家长[微博]给她打电话问,广州房价高不高,公司能不能帮员工买房,她才醒悟过来,原来房子的重要性超过了工作本身。

闯荡者

“当官的收入或许来得更快,但是跟我的性格和做人的方式不适应。”王鸿廷说。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微博]建筑系,拒绝了一家央企,选择了一家民营地产商。后者的老板对他颇为重视。该地产企业的管理培训生计划执行多年,晋升和发展空间备受好评。2011年毕业的一名“80后”研究生目前在这家公司已是经理级别,王鸿廷将其视为职场榜样。

王鸿廷想追赶上像赵旗这样的“官二代”,从丰富自己的生活开始,他找到了骑行这个爱好。“你要找到一种说话方式去接近不同的人。”王鸿廷说。在骑行的路上,他经常琢磨着与人打交道的技巧。他也时不时给从事媒体行业的表哥当“义工”,以求见识知名企业家的机会。

王鸿廷说,虽然他尚未受到潜规则的伤害,但他十分清楚,潜规则无处不在。“当它触犯到我的利益时再说。”不过他坦言,未来一定程度上会加入潜规则的行列。

北京邮电大学[微博][微博]大三学生李怡杰,父亲是山东东营市某油田员工,该油田对职工子女的就业有特殊照顾。李怡杰的许多同学,从十来岁开始就想着考石油大学,毕业后能分配到很好的岗位。

李怡杰的父母当年也希望她就读中国石油大学,但她拒绝了。

“我不想回去,我想出来闯荡。”李怡杰在高考时为自己选择了北邮的信息工程专业。往届的师兄师姐毕业后都去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李怡杰却再次不走寻常路。她爱上了互联网创业,和几个同学一起搞了个小网站,竟然还被北京某电商收购了。现在她一边上学,一边在另一家刚刚开始创业的公司做产品。

“父母现在挺支持我的,觉得我很勇敢。”李怡杰打算毕业后留在北京,毕竟北京的互联网创业氛围较好。以她的资历,去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并非难事,她却更钟情于创业。“在创业公司什么都能做,逼着你学这个,学那个。一个人能飞速成长。我喜欢这样的状态。”有类似想法的还有她的同事王东。北邮应届生王东放弃了百度年薪20万的工作,来到了李怡杰所在的公司。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在百度他只能当一个螺丝钉,而在初创公司他能够创造足以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技术。

第二篇:体制内金融体系

体制内金融体系

一、银行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就好像一个大家族。当变革发生,家族利益平衡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因此很多时候内部会有很大反对变革的阻力。但这些家族有一个共同利益:体制的稳定性。只有社会稳定,各方才能持续利益的追求。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广东国投破产了。于是这些家族团结了起来,他们一致认为,金融系统的薄弱威胁到他们的体制,并通过国际经验的启发,支持彻底的银行重组和金融系统改革。于是,总理着手组建一个小组,由当时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的周行长领导,来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制定方案。对于银行改革这一重头戏,周行长的研究小组提出了“好银行/坏银行”方案,该方案以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为原型,为每一个大型银行建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所谓的坏银行,持有从各大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最终帮助他们成为好银行。国务院最终批准了这个方案,并于1999年成立了各大资产管理公司。2000年,各大银行将数额巨大的问题贷款转让给了资产管理公司,释放了沉重的负担,并在后来引入美国银行和高盛等大型金融机构成为其战略投资者。这些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虽然带来的资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但是他们带来了国际银行专业的知识和经验。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在中国香港的IPO非常成功,并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新资本,此后各大银行陆续上市,完成华丽转型。今天,中国的四大银行在国际银行届的排名位居前列,他的工作人员也更加专业,而且中国也有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国际化的银行监管机构。2008年,中国的整个银行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打击,这可以看作我们银行变革成功了的见证。

二、综合改革终止 总理和周行长所倡导的金融改革是一场非凡的改革,它强调全面的转型,银行要改革,同样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也要改革。200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主导成立了中央汇金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公司,他们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四大国有银行上市的过程中,外国投资者被获准投资中国的银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汇金公司收购破产的证券公司,其意图很明显,当这些券商机构恢复健康后,可能参考银行改革的做法,卖给新的投资者包括外资投资者。周行长的意图是要开放整个国内股市,并且首次引入直接外资参与。当然,周行长的一系列改革触动了很多部门和集团的利益。当银行体系已经开始恢复健康,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没那么脆弱的时候,反对的力量开始重新抬头。霎时间,各种针对周行长的人生攻击出现在中国香港的媒体上,当然,其源头显然不是在中国香港。2005年10月全国国庆假期期间,周行长的改革计划被削减。长假结束后,形势迅速变得清晰明朗,综合的金融改革方案结束了。当大家以为中国的金融高层建筑是一行三会时,其实是大大低估了中国体制内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因为深度参与到这个体系中的部门和集团实际远高于此。能够撼动这个结构的不是什么市场经济,也不是供给和需求规律,而是围绕部门和集团而寻求相互制衡的社会机制。

三、央行和发改委 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人民银行将企业债产品的归属转让给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前身),后来逐渐发展为,企业债归发改委管辖,企业债的承销必须由证监会负责监管的证券公司担任。从2005年为止的发行量看,这两个委员会都没有对企业债这个产品太在意。但从人民银行的角度看,为了把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出来,建立市场主导的融资模式,一个庞大的债券市场必不可少。因此,人民银行和发改委难免要有一场较量。2005年,人民银行在国内股票市场下跌的时机,抓住了“企业债”概念上的漏洞,这个概念把债券期限超过一年的都纳入企业债的范畴。人民银行通过这一概念漏洞,发明了一种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债务工具,即短期融资券,并迅速成为国有企业的借债选择之一。2005年,短期融资券诞生的第一年,国有企业共发行了超过142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2008年,由于发行时不再需要经过行政审批而只需要注册,发行量更是翻了三番。为了进一步弱化政府在这个市场中的作用,人民银行在2007年9月支持成立了一个行业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此进行行业管理。这个机构成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局部市场的监管者,当然其权利覆盖领域不包括发改委旗下企业债以及证监会旗下的公司债等。人民银行在2005年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金融改革失败之后,只能以“完善未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下,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新的金融产品。这样局部的小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环境改变的时候可能引发重要的事件。2008年,人民银行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创造了一种期限在3到5年的中期票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这种证券称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发改委下属企业债和证监会监管的公司债清楚区别开来。发改委对这种文字游戏没有兴趣,声称对任何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票据都有控制权,试图终止人民银行中期票据的发行。国务院接受了这一申诉,延迟了这种新票据推出达四个月之久。但到了当年年末,人们终于达成共识,给予发行人更多的机会发行债券可以挽救困难重重的股市,最后中期票据才得以出台,并在随后的仅仅三个月,企业通过中期票据融资达1740亿人民币,市场呈现爆炸性增长。

四、财政部和央行 2007年,中国组建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中投)。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主权财富基金是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既然已经有一个主权基金,那为什么还需要建立另一个呢?问题在于,华安隶属于人民银行,但中投却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这回合较量的结果很明显,最后中投成为了中国国内金融体系的关键。2007年,急剧增加的货币供应引起了人们对资产泡沫的担忧,同时也引发了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之间到底是通过货币工具还是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来进行调控的争论。财政部认为,人民银行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回报太小,同时抱怨是人民银行导致了货币供应的增长从而引发了严重通货膨胀的危险。财政部提出组建中投可以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临时性的控制货币生成和大量使用国家积累的外汇储备。最后,中央同意了财政部的方案。但是成立中投的资金并不像当年重组银行那样,通过直接资本注入,而依靠的是财政部的特殊国债,通过农业银行将债券分八次出售给人民银行获取。从发行这些债券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人民银行在体制内的弱势。从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之间不能直接的往来,在此之前,人民银行经常被迫直接为政府赤字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这次债券不是为了解决赤字。中投获得的资金,最后主要花费在,第一、对农业银行、国开行及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本注入;第二、从人民银行手里立刻收购汇金。经过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投几乎成为了中国金融体系内的“国资委”。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主权财富基金想要拥有或者投资于政府已经拥有了的国内金融机构,那样资金不就是在体系内转圈圈?但这恰恰解释了所谓“体制内”是怎么回事,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在中国金融体系里发挥关键性作用。经过这次交易,整个金融体系中,财政部被加强,中央银行被削弱。

五、金融和国家队 中国国家队的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个产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始的。在几乎每一个产业领域中,中国都要开始面对国际竞争对手的规模、专业知识和经济影响力。政府最初的政策目标是打造一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的顶尖级企业“国家队”。1997年10月,尽管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移动(香港)还是完成了其在纽约和香港的同时上市,共融资45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之前在海外上市的47家公司的平均规模的25倍。中国电信从哪里来?答案很简单,是将各省拥有和运营的行业资产相对集中到所谓的“国家级选手”手里。这次的集中让我们意识到工业部门的地域性分割是可以被改变的,依靠在国际市场上融得的大笔资金,我们可以打造全国性的强大公司。中国移动的IPO显示了前进的道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家队被迅速创造出来。这些公司逐渐变得十分庞大,并且不可撼动,他们组成了中国的国内市场主体,并且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而,这支依靠国家政策而被打造出来的“国家队”,从一出生就带有明显的政治优势而不仅仅是经济优势。“国家队”是中国政治和经济游戏规则的重要参与者,理所当然要得到金融体系毋庸置疑的支持和配合。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他们怎么会希望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或任何其他政府机构对他们的业务有显著影响?如果金融市场的发展进步不符合这些国家队的利益,那么他们就可能试图阻止发展的脚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问题在其他国家看来是那么纠结。市场上所有行头都是来自于西方的金融模式,B股,H股,QFII,QDII,证券,基金等等,这些东西都尝试了,并且有些很成功,但这只是在体制内浅层领域的扩展而已。

六、体制内金融体系 第一、体制内金融企业。今天,中国金融市场的中的主要金融机构实际上都是国有企业。但是,这些公司都不是自主的企业,他们几乎很难说是企业。事实上,他们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本身的命运,都完全依赖他们的政治领导人。由于这些特点,即使中国学到了西方社会的法律体系、会计标准、市场以及其他国际资本主义机制的特征,表面上虽然和西方的那套东西十分类似,但实际运转确是两码事。政府的庞大机构和巨大力量,影响遍及中国金融的各个方面。过去我们改革的成就必须承认,但改革之后出现的新问题也要面对,例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治精英与企业和经济部门的关系;政府和各利益群体如何运用西方国家的金融知识,等等。第二、体制内金融山头。中国金融体系的高层建筑远不止一行三会(现在可说是一行两会),在中国过去的几年中,不同的金融参与方形成了所谓的山头,大家都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庭院,在强大的体制内有分工也有矛盾。就算大家可能很清楚地知道整个金融迷局的关键所在,但除非能够得到最高权威的支持,否者谁最后都将一步步走向妥协。因为在这些山头之间,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那么协调工作十分困难,在这个体制内的每一个既得利益集团都牢牢固守着自己的地盘,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体系的问题,不是某个部门或集团的问题。

注:本文主要参考自卡尔·沃尔特和弗雷泽·豪伊的《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

第三篇: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什么关系?

有人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丑恶的,我追求美好的理想,鄙视丑恶的现实。也有人说,现实是实在的,理想是空洞的,我注重现实,而轻视理想。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区别。理想与现实的区别就在于:理想是一种思想观念,而现实却是一种客观实在。现实是人们面临的客观实际。在现实之中,既有假、恶、丑,也有真、善、美。现实比理想实在,但是,它有待于发展。理想是一种思想观念,是对现实的超前反映。理想是真、善、美的反映,是通过人们的努力而实现的一种未来的现实。我们应当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被现实中的假、恶、丑所迷惑,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实现;应当不懈地努力,奋力拼搏,改变现实,实现理想。

第二,理想与现实的联系。理想与现实有着重大的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虽然是现实的超前反映,并且高于现实。但是,理想不能离开现实,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基础。理想是对现实的反映,离开了现实,就不能产生理想,离开现实的想象必然是空想。理想的实现也必须从现实开始,按照理想的设计认真的改造现实,才能实现理想。离开了现实,就不可能实现理想。因此,我们应当从脚下开始,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走好现实通往理想的道路。

青春·理想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叫做《青春·理想》。

我们,撇下无知迎来了属于我们的青春。青春,让我们肆无忌惮,畅然释怀,体味风那样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为青春赋予我们的是生命的巅峰,我们无须成熟,我们不再无知,我们唯有执着。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当你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如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正在梦幻的理想中彷徨呢?

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同学们,你是立长志之人,还是常立志之人呢?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跟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

放飞理想——希望的萌动(类似作文的演讲稿)

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流逆勇而上。

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金色的童年,沉淀着儿时的快乐、沉淀着淡淡的稻香。就像陈年的女儿红,愈久愈香,愈久愈让人不满足于回味。小时侯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妈妈能多给我买些玩具和好吃的。现在看来,才觉得儿时的我多么的天真。

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理想,不在于一朵娇嫩的鲜花,需要我们渴望的目光去滋润,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心灵去呵护。” 的确,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当然,理想也是一股动力,推动着我们前进用不气馁。

让我们为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

第四篇:教师论坛素质教育靠教师还是靠体制

素质教育靠教师还是靠体制

..?

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样的社会变化和社会现实,促成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和期盼?

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可以促进素质教育成为现实?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哪些历史的、制度的、观念的、人才的制约?

在教育体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之前,教师的探索和努力,在素质教育方面可能或已经起到怎样的作用?

.学生问卷的回答是简练的:这还用问,当然靠体制!使我隐约感到“素质教育靠老师还是靠体制”的命题与“市场经济靠清官还是靠法制”的命题有些类似。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

.那么多年来,高考一直是以分数决定命运,改变体制又指望不上,人们只好寄希望于遇到好老师。

.当今社会、家长 衡量学校教育成果是以考上某某名校、重点高中、大学的学生比例为标准的。说白一点,应试是硬道理,素质教育虽是管学生一辈子的事情,但在中学阶段难以量化考核 高中学生面临的处境——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素质教育主张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应试 教育不相统一。

.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没有时间过问,不会分析权衡利弊;把大量时间花在做各种习题上;为了达到选拔的目的,社会上各种习题人为地设置了种种难点,花样越来越多。考上大学又怎样了呢?社会上高学历的越来越多,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高学历并不相称。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个问题也看得很清楚,发了很多文件来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由于高考这个瓶颈的难以逾越,使素质教育的实施遇到了体制上的制约。虽然每年的高考也有一些改进,但只要看看高三年级的近似“封闭式训练”,素质教育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在体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企盼能遇到好老师。学校里的老师不能提高孩子的应考能力,就转向社会,请家教,上这班、上那班。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转眼流走.大多数的家长想也想了,做也做了,钱也花了,为孩子瞎忙算是尽到了努力也就心安理得了——大概如此。

..体制固然重要,但老师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更是举足轻重。

第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崇高的社会职业,实施以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为三要义的素质教育责无旁贷。教师的任务是育人,理应承担起素质教育的责任。第二,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知识和解答,其中给予方法是最主要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是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第三,素质教育靠每一个教师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去引导学生走提高素质之路。第四,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教师要率先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目前应试教育已经让人叫苦不迭,但绝不能因为体制没变,就觉得无所作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不能等待。第五,素质教育体制的建立,要靠教师去摸索。素质教育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要彻底改革现行应试教育体制,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在目前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教师,是教师本身的素质。

这种观点的形成,本身体现了老师巨大的人格和精神魅力。但是,这种想法从深层说,对老师或以老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的辛劳和痛苦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同情,有可能形成对教师群体过分的心理期望和社会压力,也可能使得我们对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许多老师以他卓越的才学、能力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感激,赢得了社会的崇高赞誉,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甚至可以说是以透支自己身体的健康为代价的,这种回报和付出之间,存在一些悲剧性的细节。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基础是教育体制。教育体制不是一种主观的想象,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命令,其形成和变化是有客观性的。今天教育改革的艰难,实际上也反映出这种改革的空间是比较局促的。因此,我们不能不冷静地思考一些说来比较沉重的主题。比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教育资源的分配与教育公正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愉快,为孩子日渐鼓胀和沉重的书包而忧虑,为孩子不健壮的身体和常常挂在脸上的倦容而心痛,也都为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而处心积虑,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同时,我们更为存在于教育领域中的腐败感到恐惧和愤怒,与考试相比,人们更担心的是权力的交易和操控。作为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成长的一批人来说,我们对于公平、客观的考试,心存感激。

在教育资源还不太丰富,教育结构还比较单一的历史条件下,分配教育资源的标准,应该是可预期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是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客观测度标准又是什么呢?考试无疑是最有效、最客观的标准之一。许多老师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强调德育,强调养成,而且身体力行,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上做学生的榜样,但是,也从不放弃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是强调能力和素质的统一,强调做人与知识学习的统一。这是一种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

轻言考试的弊端,对素质教育作简单化的理解,很可能造成历史的贻误。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谈到他对美国青少年的一个担忧,就是美国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流利地阅读,这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更会影响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发展。这种状况的形成也可以说多少反映了美国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选择中,既要有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的精神,又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的确造成了对学生的过重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迫切希望,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完善教育体制的空间和自由度不断扩大,不仅学生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无数人民教师也享受着健康和快乐。

..与素质教育相对的是应试教育,现在有人一提起素质教育,就把应试教育贬得一无是处,希望教育部门尽快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一愿望是好的,但事情会这么简单吗?讲到素质教育,就要讲到学生的“减负”,现在的学生是累,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人都是有惰性的,谁愿有压力?给孩子“减负”,他们正求之不得,但结果会怎样呢?有人这样说,今天你给孩子“减负”,孩子轻松了、高兴了,但明天第一个哭的就是你的孩子。既然这样,“减负”落不到实处,就更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了。

说到素质教育,有人会拿发达国家说事。前几天,在某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德国机械制造水平领先,而我国的机械产品粗制滥造,其原因是德国重视素质教育,拥有一大批高级技工,而我国只重视应试教育,高级技工少之又少。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生活得幸福一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考上大学意味着今后找工作容易一些,意味着可能会成为党政机关的干部等,而高级技工不论高级到哪儿去,却是工人的身份。一些党政机关精简人员,推出优惠政策,凡是工龄满30年的,自己打报告,就可以提前退休,而工人却享受不到类似的优惠政策,只能等符合退休年龄时才能退休。这就是说工人即便工龄满了30年,如果失了业,在未到退休年龄之前,连一分钱都拿不到,还得为温饱发愁,只有到了退休年龄后才能领到养老金。一些企业视老工人为包袱,不与他们续签劳动合同,造成四五十岁下岗。失业的多的是,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的差异明显地暴露了出来。于是,这些下岗、失业的职工就是你的明天。于是,不论他们生活得多么艰难,也要供孩子把学上下去,哪怕自己苦一些都心甘情愿。

基于上面的认识,.要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体系中,有赖于人事制度的改革,有赖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否则的话,是不太现实的。

第五篇:体制内工作为人处世心得

体制内工作为人处世心得

1.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毕竟你不知道听的人和他是不是有矛盾。

2.他人的话要思考,不能轻易相信,不然会被人当枪使。

3.见大领导怎么打招呼?不要唯唯诺诺,要自然大方。见到大领导,我建议你放慢脚步,让领导先过,站在一旁,面带微笑,表示尊重即可。

4.还是多在单位食堂吃饭,和其他处室的同事坐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多信息,交流可以促进感情,下次去其他处室办事情也方便。

5.到单位后最好找一本工作守则看看,要明白自己在单位的基本工作,如果在不可替代的岗位,最好。

6.一是要多看,二是要多思考。只有看到,才会去做,看到的事情,要过一下大脑,经过思考的事情再去做,会有更多的收获。多看就能多掌握信息,多思考必有所得,这就是大数据思维啊!

7.准备向领导汇报工作,一定要整理清晰思路,不然进去啰里啰嗦,你烦领导也烦。

8.去领导办公室,可以先在门口听一下动静,再敲门,不要贸然进入。

9.每个单位都有这种人,成不了你的事,但可以坏你的事,不能得罪。

10.领导问话,不方便回答或不能回答,就一个字笑,混过去。

11.不要在办公室接待朋友,会暴露隐私,难免会有闲言碎语。

12.不要做老好人,你没有精力去和每个人搞好关系,况且领导也不一定喜欢你和谁都好。但,一定要有几个关系好的,关键时刻,有人挺你。

13.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程序,坚持原则很重要。尤其是领导交代的事情,多请示多汇报,一定要及时反馈。领导记忆力很好,这个划重点,要考!

.现在手机都是多核工作,人也一样。同时处理多任务的能力很重要,包含统筹协调能力、组织合作能力。

15.有时间,少看泡沫电视剧。强烈建议多读点书,读原著。读原著就是和作者交流,会明显提升你的思维。

16.有时候,领导或者普通科员,可能有机会,为单位谋一些福利。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定注意了,好的想法,未必有好的结果。举个例子:你能搞到一些应季的水果送给大家,你的出发点好啊,于是办了。可是你没想到的是,人家拿到水果后可能背后说坏话,比如给领导的都是大的,新鲜的,而他拿到的都是小的、有坏的。他们记不得你的好,所以对我来说,还不如送给门口保安。

17.吃饭和别人碰杯,为表示尊重,建议杯沿要比对方的低。倒水时,要把客人的杯子拿起来,倒完再放下。有人给你续水,说声谢谢。

18.几个人在一起说话,不要插话,多听别人说。尤其是在领导面前,不要总想着表现自己,几斤几两领导看的很清楚。即便是有真知灼见,也不要急于一时。在单位,老成持重,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19.工作做不好,被领导骂了怎么办?切记,不要狡辩,错了就接受。年龄大点的骂你,可以尝试撒娇。有时候撒娇一招很管用。你不会?学啊!

下载90后的就业现实:挤进体制内靠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90后的就业现实:挤进体制内靠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制内转正述职报告(通用)(大全)

    体制内转正述职报告(通用8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相信你成长了许多,好好地做个总结并写一份述职报告吧。那么什么样的述职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

    宁高宁体制内创业[合集]

    宁高宁体制内创业:我买网不只卖“中粮”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好投网发表时间:2010年03月04日 既要为中粮产品增加一个B2C出口,又要做独立的电子商务网站,我买网能否成功......

    柴静谈体制内工作

    柴静谈体制内工作:人不独立才推卸责任 2012年12月23日15:50金羊网-羊城晚报22日,央视记者、主持人柴静携新书《看见》来到广州太古汇的方所书店,讲座晚上7时30分才开始,但不到下......

    大学生理想信念与就业现实

    大学生理想信念与就业现实 内容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但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承受着现实和机遇的挑战,能力与证书的争斗,就业期望与社会需......

    质量关系你我他质量提升靠大家

    质量关系你我他质量提升靠大家质量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无处不在,在现代社会,人们更热衷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质量关系你、我、他。 企业不仅是产品的......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论文

    试述怎样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班级 高维(1102)姓名胡鑫楠2011年12月21日试述怎样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摘要:本文通过社会实践过程中较之以前的工作变化的所思,所想,所感,......

    论理想信念与现实的关系

    论理想信念与现实的关系 摘要:在信息量膨胀、经济一体化、人们交往日日密切、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我们在众多的利益、诱惑的面前是否能保持住内心的纯净?那么理想和信......

    体制内生存,该高调还是低调?(最终定稿)

    体制内生存,该高调还是低调?体制内什么时候该高调,什么时候该低调?是职场内每个人所必须思考的,其中夹杂着许多微妙。对我们每个职场中人来说,低调是根本、高调是策略,无论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