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及其经营模式
浅谈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及其经营模式
现代企业间的激烈竞争预计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时代使得企业必须要适应这个高速的社会。现代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
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企业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性服务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性服务,诸如
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
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企业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thldl.org.cn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企业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企业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
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
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经营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
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
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企业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企业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企业经营形式。物流连锁企业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企业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企业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企业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
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企业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企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企业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企业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
企业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企业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企业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
3.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要结合物流企业实际
能适用于多个企业,关键是经营模式必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因此,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优势,对物流市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依托原有资源,利用现代物流理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使选择的经营模式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例如,大量中小型、采用传统物流手段的物流企业,他们不具备实施项目物流或物流咨询服务的能力,但可以采用加盟连锁或者物流联盟的形式,依托在大型物流企业周围,提供专业性、阶段性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企业可以选择多种经营模式,一种企业经营模式也可.
第二篇:2014年中国跨境物流行业经营模式介绍
2014年中国跨境物流行业经营模式介绍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网络建设规模角度,我国物流企业可分为区域性物流企业和全球性物流企业。
在现代物流行业内,不同企业的业务定位和投资方向各有侧重,从轻重资产、市场细分、服务内容和网络建设规模等方面,可以区分跨境物流行业不同的经营模式。
从轻重资产角度,物流企业可以分为重资产公司和轻资产公司,前者拥有较大规模的物流设备设施,主要提供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在运力和仓储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因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后者以轻资产为主,通过整合现代物流资源,提供营销、运输方案咨询和设计、成本控制、集运、关务服务、仓储、派送等服务,一般拥有少量的固定资产,经营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在运力资源方面不易控制。
从市场细分和服务内容角度,物流企业可以分为集成程度较低的功能型服务企业和集成度较高的综合服务企业。前者提供诸如货代、供应链贸易、运输、仓储和配送中的一项或几项服务,利用自有资源基础提高功能服务效率,具备高效和低成本优势,传统运输或仓储企业属于这种类型;综合服务企业集成自身和市场资源,通过规模和集约化经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长期、专业、高效现代综合物流服务。
从网络建设规模角度,我国物流企业可分为区域性物流企业和全球性物流企业。前者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参与市场竞争,提供跨境物流服务,通常客户稳定但规模较小,对当地经济或特定行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后者则在中国和全球主要地区建设网点,网络布局较为完整,面向不同行业客户的全球跨境物流需求,较易形成协同效应,但需要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三篇: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麻威 外运131 国际航运与业务管理
1.物流现况
1.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
2.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3.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4.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5..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6.由于各个部门规定不统一,不配套,从而使交接手续繁琐,不能保证物流的通畅运行。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的增加。7.物流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8.物流管理人才匮乏。9.我国物流成本较高。
解决方法:
1.提高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把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和重要产业。
2.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并建立企业联盟。
3.建立统管物流业的政府机构和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规范物流业的运作。4.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
5.在高等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抓紧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的高素质人才。6.利用外资,重点引进跨国物流公司,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7.尽快建立信用制度,开展商业诚信服务。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市场化趋势加速和中国加入WTO,面对日趋完善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由于中国物流业市场进入的扩大,必将使中国物流产业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跨国化、全球化和因特网经济化的潮流之中,加上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中国物流产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及其中意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密切关乎人民生活水平和一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存和在生产起重要作用。研究物流产业化和当今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所以,中国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综合来看,可以简略的得出9点当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改变物流,电子产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毛细血管属性、去中心化属性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结构,自下而上的组织变革将催生新一代的巨无霸物流企业。
2.平台化将渗透到适合标准化规范化的所有物流环节,各具特色的平台将依托自身的核心资源开枝散叶,而生态圈将是不约而同的目标。
3.简单业务走向平台化,而复杂的、个性化的、需要定制的业务将进一步凸显供应链的价值,并率先在某些专业的垂直一体化的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资源整合、虚拟物流、依托方案顾问能力的第四方物流将走向前台。
4.在跨境电商的驱动下,国际物流将蓬勃发展,各种相关物流要素进一步完善、丰满和沉淀,多样化的模式将满足多样化的国际物流需求,2015是跨境物流业务的定型元年。
5.钱将继续流向各种平台概念股,轻资产的、资源整合的、移动概念的各式运营平台容易获得资本青睐,而他们拿到钱后会做2件事情,一是让自己身子变重,二是花钱砸客户。
6.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要素---信用将大部分落在物流身上,供应链金融会反向推动物流企业提升管理和服务,未来金融的趋势是虚拟的、线上的,而可视化的物流是唯一真实、可控和可信赖的。7.IT技术从辅助走向核心,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发动机,IT2.0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流程、互联互通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将具备初步的应用价值。
8.各种形态的物流企业将殊途同归,从相对单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综合性物流,多元化是共同的选择,未来快递、配送、仓储、干线、多式联运、国际、电商、支付等要素会融合,大家长得越来越像了。
9.标准化才能规模化,而个性化更能体现出服务价值,用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个性化的客户,是传统物流企业不错的战术选择,不过,你会发现,竞争对手悄然变了,那些掠食者、创新者可能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切你的蛋糕,他们光着脚、跨着界、携着钱。
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实施中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3.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产业现今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其中还是前几可以说是一片大好的。回顾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我过物流产业可谓是飞速发展。面对当今物流业的发展,我们应学会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正面迎接挑战。
第四篇:中国物流现状分析
专题一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
一、前言
中国物流市场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现阶段就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条件而言,政府、企业、学界、包括环境的积极性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但是由于中国物流发展时间确实比较晚,同时由于企业本身的资金实力限制,很多企业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并且还存在着一些痼疾,需要及时的调整并予以更正。物流产业的发展重点反映在物流企业的各种状况上面,但是物流企业的发展在现阶段而言并不是特别乐观。基本情况还是维持在一些低水平操作的基础之上,在低水平操作基础上进行着重复建设、过渡竞争等等恶性循环的操作手法,一直为业界所诟病。要想了解中国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要先了解中国物流企业的现状,现状基本如下:
二、中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1、多、乱、散、小的状况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1.1、多:我国的物流企业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具有相关物流功能的企业约70余万家,当然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不在我们的考证范围之内,然而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物流企业(或者叫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等等)如过江之卿一样数不胜数,在这些企业里面服务水平的高低更是鱼目混珠,令人难以分辨优劣;
1.2、乱:中国物流企业的混乱来自于各个方面,其中来源混乱导致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混乱。对于中国的物流企业来源可以说是外国队(外资企业)、混成旅(中外合资企业)、国家队(国有企业)、地方队(地方国有企业)、民间团体(民营物流企业)齐上场,由于大家的来源不同、资金不同、服务客户不同,因此导致价格体系极其混乱,最后给人的印象是这个行业整体混乱;
1.3、散:中国的物流市场散乱的主要表现在于物流产业的领导、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能力散乱,在这里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针对物流产业没有任何一家国家部门能够对整件事情负责,每次召开会议,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多个国家,最后总是政出多头,让物流企业有如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而不得其门,而且各个政策之间经常产生冲突;而作为地方政府更是本着各自的利益问题不能为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服务,导致各地物流水平发展不一致,从而为客户很难提供一致的服务;
1.4、弱:中国物流企业头的弱小是勿庸置疑的,像2004年中国物流百强的第一名中远物流一年的流水额不过24亿元人民币,而末尾企业的流水额不过达到1700而已;即使是从中国整体物流的发展来看,即使包括海运,我国海运巨头中国远洋也才是今年才开始刚刚够世界500强的门槛,而像UPS、FEDEX、马士基等企业早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俱乐部。
2、中国物流发展的误区:
虽然说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以及中国的物流企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多、乱、散、弱的阶段,但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还在做着一些令人感觉疯狂的举措:
2.1、贪大:规模巨大对于物流企业是必要的,但是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为了追求规模庞大而不顾企业本身的实际能力,盲目扩张,可想而知在管理水平、操作方法极其低下的时
候,这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此时唯一的结果就是使企业资金链断裂,人才流失,最终企业迅速垮台;
2.2、求全:业务功能全面,企业全方位发展和成长是每个物流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这也要看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定位、资金、人员等公司整体实力。只有企业的各方面成熟的前提下发展综合性业务才有可能促进企业腾飞,否则还是将本行也做专、做精更为稳妥;
2.3、摸高:现阶段,我国的物流企业易名成为时尚,大大小小的运输、仓储等公司纷纷改成物流公司,并且很多的物流企业不切合实际的提出一些新的名次,在本阶段根本不可能的情况提出一些飞跃式的发展目标,令人眼花缭乱,很多的企业式目标直指综合物流、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宝供物流提出要做供应链的链主,而安得物流在人才、管理水平、行业经验欠缺的状况下提出要做第四方物流,这样的提法虽然能使人耳目一新,但是对于企业的危害也是致命的;
三、解决方案.物流企业要走联合重组之路,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大企业或成功的先行者要主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业务指导,有可能的话使之发展成为自己的配送中心;中小型企业也要转变观念,联大靠强,通过改造,做一个有效益的区域性的配送中心。通过重组联合,加强横向联合,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间的界限,在物流领域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物流公司,为货主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优质的物流服务,克服物流市场集中度低的缺点,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而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中国的物流企业能在这一时期抓住机遇,突破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壮大自己的力量,必将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产业。
第五篇:中国住宅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住宅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发布: 2009-1-13 00:34 |作者: 网络转载 |来源: 网络转载 |查看: 398次
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概况
1981年3月,以住宅物业为管理目标的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在深圳特区成立,并伴随着中国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延伸至全国各地。从最初单一的住宅物业管理,向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及其它类型物业管理领域扩展。发展至今,全国共有物业管理企业达3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20几年的历程,物业行业的整体发展并不均衡,特区、沿海城市以及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发展态势较好,物业管理覆盖率较高,像深圳物业管理的覆盖率已达95%以上,上海、北京也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中、小城市发展态势较缓,西北、东北地区落后于全国其它地区。
从经营效益上看,非居住物业如: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及其它类型物业都有效益,有的还较可观,其中以写字楼、商厦、酒店物业等为主要代表。而起步时间最早的住宅物业,由于涉及面广、产权多元化、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业主消费观念成熟度不一以及法规不健全等因素,至今也是问题多、投诉多、矛盾大的一类物业,经营效益较差。据统计,住宅物业的收费率高的地区平均在70%左右,低的地区平均不到50%,甚至更低。有报告显示,在起步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深圳,物业服务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降到5%以下,住宅物业行业整体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二、住宅物业的经营现状分析
1、沈阳市住宅物业基本现状
考虑到地域不同、发展进程不同等因素,不同区域的不可比拟性,这里仅以沈阳市为例来说明。
沈阳市的物业管理从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物业管理已基本成型,初具规模。到2006年,已建成住宅区3326个,建筑面积10825万平方米,其中,具备物业管理条件实行等级服务的住宅区293个,建筑面积2556万平方米,占全市住宅总面积的23.6%,全市登记注册物业企业536家,开发企业设立的物业管理企业176家,从房管部门和单位后勤部门转制的81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起步较早的,包括华新国际-“河畔花园”在内的四个小区,在1996年就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住宅小区”至高荣誉称号。
根据行业调查资料显示,全市规范化的物业管理住宅区收费率为70%左右,普通住宅区仅为38%。较低的物业收费比率、偏离市场实际的收费标准,导致沈阳市住宅物业在基本成型,初具规模的状况下,处于微利乃至亏损运行状态。
2、沈阳市部分高、中档物业公司管理项目及运营情况分析
表一:部分高、中档物业公司管理项目概况
物业项目
分析条目 万科物业 银基物业 豪森物业
新城物业
河畔新城 备注
紫金苑 金色家园 东方威尼斯 格林豪森 格林自由成建筑面积 50,000 150,000 200,000 130,000 89,000 100,000平方米户数 245 990 1122 600 1034 806 户
收费标准 2.10 1.50 1.50 1.80 1.50 1.50 元/平米
电梯数量 9 29 60 14 7 6 个
职工总数 22 75 161 64 48 70 人
平均工资 900 800 750 800 800 900 元
经营收入 100万元 216万元 270万元 225万元 128万元 144万元 万元
电梯外维、人工费用 43万元 133万元 268万元 108万元 79万元 126万元 万元
盈亏预估 略盈 亏 亏平亏 亏 ―
备注:
1、平均工资以保安员工资为基准,附加费按工资标准62.6%计;
2、人工费占总费用50%计算,常规人工费占总费用在40%--60%之间;
3、考虑收费率和收费面积比建筑面积少等因素,总收入按建筑面积80%计;
4、电梯外委维护费450/月计。
高、中档物业的收费标准除少数别墅项目的收费标准定在每月2.00元/平方米以上。其它基本是在每月1.00元/平方米-2.00元之间,平均收费在每月1.5元/平方米,个别超过每月2.00元/平方米的收费也是把能耗和维护成本较大的电梯费用包括在内,如我们华新地产开发的“河畔花园”、万科地产开发的“紫金苑”、银基地产开发的“友谊花园”等。
从经营上看,老住宅区由于配套项目自管多,设备设施服务年限较长,维护成本逐年提高等一系列原因,很难有赢利。系统内的华新国际-“河畔花园”就是此种类型。
即使新建住宅,也受政府物业收费价格限制、收费率、配套设施的配置不同而较难赢利。我们仅以系统外沈阳银基地产开发的“东方威尼斯”为例说明:
目前该项目由其下属的银基物业项目管理处管理,现有住户1122户,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收费面积15万平方米。每月物业费1.5元/平方米。由多层、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组成,共计60部电梯(房屋销售卖点),现有物业员工161人,其中70余人为保安人员。
现以保安人员750元/月的工资为平均工资基数计算,每人每月工资、社会保险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为750+750*62.6%=1,219元,仅人工费支出每年为:1,219*161*12=235.5万元,60部电梯每部外委维护450元/月,年支出总额为32.4万元,两项费用合计:267.9万元。
而年物业费收费按100%收缴计算,收费总额为150,000*1.5*12=270万元。仅人工费和电梯费两项再加上5.55%的营业税金,已经大于物业费收入,可以看出现阶段该项目根本没有赢利可能。
目前依靠开发商或明或暗的补贴,保持着较好的物业管理服务状态,“东方威尼斯”的房产销售是红红火火。假设该项目是以标准的物业市场模式,保持微利测算,就要向业主收取较高的物业管理费,不仅业主不能接受,可以肯定的是,“东方威尼斯”的房产销售也将会严重滞销。
3、造成住宅物业微利乃至亏损的主要原因分析
1)沈阳市所有大盘及品牌地产商开发的楼盘均为自己属下的物业公司实施物业管理服务,包括华新、万科、银基、新世界地产等。建立一流物业公司的根本目的是打造地产开发品牌和支撑房产销售,而内部实施或明或暗的补贴策略来维护物业运营和较高服务标准,以小投入赚大钱。
2)政府做善事,企业来买单。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层层加码的福利让本就微利经营的物业企业呼吸困难。如沈阳市最低工资标准,2004年为320元/月,2005年为400元/月、2006年涨至550元/月,而物业企业正是处在劳动密集、低收入人群聚集的特征体内。材料、水、电等能耗费等刚性成本逐年增加,进一步加重了物业企业负担。如煤炭2003年平均采购价格为220元/吨,至2006年平均采购价格已上涨至320元/吨,每吨上涨达100元,连政府相关部门的收费如排污费、垃圾清运费、土地使用费、防空设施使用费等也是逐年提高或增项增收费用。物业成本大致可划分为四大部分:人力、公共能源、营运和管理费用。其中人力和公共能源所占比重最大,这些成本是物业服务必须支出的,也是近几年涨幅较大的,靠住宅物业企业自身经营难以消化。
3)住宅物业涉及千家万户,政府在制订价格政策时考虑物业管理基本情况和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并不够,而往往考虑民众经济承受力、社会稳定和其他方面因素较多。大部分的社会舆论关心的是企业服务质量如何,投诉解决如何等问题,较少从服务价值和收费标准相符的角度去研究和关注物业管理。
导致的结果是:本来作为市场经营模式运行的物业企业完全应按着市场机制水涨船高地提高收费标准,但要想提高一分钱的收费,不仅要政府批准,更要在批准前得到全体业主的同意,随行就市的价格调整难于上青天。
4)人力资源匮乏,目前的城市,住宅开发项目多、服务人员需求量大,到处在闹“保安荒”、“清洁工荒”,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的人力招聘、培训等诸多成本的增加。
5)物业企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和风险,来自于业主及房屋质量等方面的各类矛盾很轻易地就转嫁在物业公司身上,企业承受着一些不堪之重和额外的成本支出。
6)无法实现效益和收益的物业企业,如果没有开发商的支持,结果是人才难留,优质服务难以保持,收费率进一步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无法实现健康运营和扩张。
四、住宅物业管理的重要贡献
1、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住宅物业管理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产生,在推动和美化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为千百万业主和家庭创造了绿、静、美、安的居住空间方面贡献巨大,3万多家企业,300余万就业大军,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2、创建品牌住宅物业管理公司,为地产的持续开发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沈阳市的住宅物业管理公司绝大部分有开发商背景,知名的地产开发项目均属此类型,如万科地产、银基地产、新世界地产、一方地产、城建地产、格林豪森地产、新湖北国之春地产以及我们华新国际地产等,均由自己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对所开发项目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开发商出于地产品牌创立和房产销售战略考虑,制定的收费标准适中或偏低,并给予适当补贴,来弥补物业公司的亏空。由于物业公司与开发血脉相连,企业文化、服务理念得到很好传承,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服务模式也深入人心,在业主和业界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信誉和口碑,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信赖。
我们知道,万科地产从进入沈阳房地产市场,就一直由万科物业跟进实施物业服务,其模式已成为业界的旗帜,消费者更是推崇有加。
再如新湖北国之春,属分期开发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其采取超低物业收费标准(0.9元/平方米.月),高标准服务策略,迅速打开了市场,形成了品牌和服务效应,其房产的平米均价从2005年10月的2,700元,一路攀升至如今的4,500元。规范化、品质化的物业管理服务,在房地产的持续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3、通过创建住宅物业服务品牌,为开发商带来了高附加值的销售业绩
看万科:万科在于洪郊区开发的四季花城,均价为4,700元/平方米,正在热销中的万科新榆公馆,地处远郊浑南榆树台,均价为4,500元/平方米,平米售价均比同区域相近楼盘高出1,000多元,除了房屋质量、品牌知名度、房型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适中的服务收费,高品质的物业服务带给消费群体的安全、舒心的居住享受。
再看华新:由华新物业实施管理的华新大厦写字楼,与华阳大厦写字楼隔街相对,均为
经过了数年的维护和服务运行,目前华新大厦销售均价为8,000元/平方米,华阳大厦销售均价仅为4,000元/平方米左右,均价相差很大。
表二:华新物业实施管理的锦绣山庄与相邻别墅的售价比较
项目名称平均售价(元)物业费(元/平米.月)售价差值(元)
锦绣山庄 9,000 3.00 0
信盟花园 7,000 2.30-2000
花溪山庄 5,000 1.80-4000
风凰花园 4,500 1.20-4500
实践表明,华新国际通过对“河畔花园”的物业品牌打造,所形成的良好服务口碑,为之后的华新大厦、五里河大厦、锦绣山庄的租售带来了高附加值的销售业绩。
也正是依靠品牌住宅物业管理这一无形资产,使业主在房产购置上敢于出手,实现了地产开发企业的小投入大产出目标。
物业管理作为服务行业,它的健康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市场化程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识的不断成熟、收费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决定了物业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属于微利行业,甚至有亏损,不可能有暴利。我们确应以长远的、前瞻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住宅物业发展和经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