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爷爷事迹》读后感(大全)
《邓小平爷爷事迹》读后感
邓小平爷爷,四川广安人,出生于1904年8月22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五岁上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192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去苏联学习。
邓小平爷爷是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不但是中国人民公认的享有最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而且还是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怀着最最崇敬的心情读着邓爷爷的事迹,感触非常深。
邓爷爷的一生曲折坎坷、三起三落,极其不易,然而邓爷爷从不放弃、从不怨恨,总是不屈不挠、坚强刚毅、正直,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限忠诚。邓爷爷的精神激励着我,在我小小世界里,留下了永远挥之不去的鼓舞,为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要努力学习,刻苦专研,长大了一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一定报效祖国,我坚信:我一定行。邓爷爷,我永远爱戴您!
兆麟小学五年五班
周千仟
第二篇:邓小平事迹[推荐]
一代伟人——邓小平
邓小平的一生是伟大的,正像邓家老宅子正屋门前那副长联上所写的那样:“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于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在7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生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他的“三落三起”。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过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记载到: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这不是神话,也不是人为的编撰。这就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 革”期间。在“文 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 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 革”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1987年后,邓小平曾两次与外宾谈到自己这段“落起”的历史。他说,“我是三落三起”呀,他还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决策人,领导全党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和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理论。他十分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完成,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他经常会见来中国访问的各国领导人,并多次出访,积极扩大中国和世界的友好往来,增进中国同外国的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中国的现代建设。
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也即将回到中国人民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第三篇:邓小平事迹
短腿裤和长命毛巾
30年代初,邓小平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当地人民的生活还很艰苦,一些生活用品奇缺。邓小平一再倡导干部们要艰苦朴素,并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小吴扫完地,又走过来问道:“邓书记,我发现您那条花格毛巾都用了整整两年了,还没有破,而我的那条毛巾用了不到半年,现在已经不能用了,您一定有什么使用毛巾的窍门吧。”“有!你以后看我怎么洗脸就知道了!”邓小平笑着回答。以后几天,小吴惊奇地发现邓小平在洗脸时不是拧毛巾,而是用手挤毛巾。“毛巾是线织成的,拧来拧去很容易拧断。用手挤,水顺着线纹流下去,不是比拧更好吗?”小吴这才明白,邓小平这么做原来是为了节约,她感到一阵惭愧。于是,她不仅自己使用了这个窍门,还把窍门告诉给了其他人。精神:热爱人民
在“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白天他要到拖拉机修造厂参加繁重的劳动,其他时间基本上不能和外人接触。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时常让邓小平夜不能寐,失眠症越来越严重,只能靠吃安眠药勉强入睡。邓小平知道,总吃安眠药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在逆境中更要有强健的体魄。1970年1月1日,邓小平郑重地向负责照顾他的黄文华说:“从今天起,我不再服用安眠药了。”邓小平说到做到。在停止服药的同时,他加强了锻炼,他采用散步的方法来缓解压力。每天上午,他步行去工厂,一个来回就是5000步。午睡起床后,他在院子里再走5000步。就这样,60多岁的邓爷爷每天坚持走一万步。一天,邓小平走完5000步,步履轻盈地走上台阶,黄文华便问道:“老邓,你来江西劳动好几个月了,身体坚持得了吗?”邓小平笑着说:“先作一个五年计划,不行再加五年!”就这样,邓小平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从不间断走路锻炼。久而久之,他走出了两条小路,一条是将军楼到工厂,一条在将军楼的院内。和邓小平一起工作的人们亲切地将他踏出来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精神:无私奉献 “一位老共产党员”
1992年5月16日,一辆黑色小卧车停在北京团中央所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所在地。两位军人下车后直奔捐款办公室,他们对工作人员说明来意:是受一位老人之托,来为“希望工程”捐款的。留下3000元钱后,他们转身就要走。在被要求留下那位老人的名字时,一位军人便在捐款人姓名一栏写下了“一位老共产党员”。
经过多方查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终于查到那两位军人是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而“一位老共产党员”正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到了秋天,这位“老共产党员”又向“希望工程”捐款2000元。邓小平的这两次捐款充分体现了他对贫困山区孩子的殷切关怀。
接到邓小平的两次捐款后,基金会同志经过认真研究后作出决定,把这5000元全部分配到邓小平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不久,一座崭新的希望小学便在当地建立起来了,曾经失学的孩子们终于重圆了上学梦!女学生周标亮代表全校得到资助的同学给邓爷爷写去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信中这样写道:“邓爷爷,您的工作多忙呀,可您还时刻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山区里的娃娃。我们感到,虽然您住在北京,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您的心与我们贴得很近很近。” 白猫与黑猫
邓小平家中挂着一幅《双猫图》。图中的一只猫浑身雪白,绒毛轻柔;另一只猫乌黑透亮。《双猫图》的上方,是几行遒劲有力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幅图是人称“江南猫王”的老画家陈莲涛特意为邓小平画的。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反映了邓小平安邦治国的一个重要观点。“猫论”言简意赅,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形式必须反映内容,手段必须服从目的,这个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邓小平的治国谋略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各个方面。
第四篇: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实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语
文)学科
备课内容课题:
邓小平爷爷植树
备课时间: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植树的态度和他的心愿。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看见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老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春天的故事》配相关图片)谁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情况?
2、简介邓爷爷。(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照片)
3、谁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认识生字:“邓、植”)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你知道哪一天是植树节?为什么说“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3、同桌伙伴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①、我会认。(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机一一点击课件中的生字,字放大。)
②、我会记: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三、朗读感悟,了解人物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认真听听讲议内容,讨论:
①邓小平爷爷为什么也来参加植树活动?
②你觉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c、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扶正。
2、,读读,议议:(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3、读全文。
四、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现在正是春天,天坛公园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两棵树,美吗?(课件出示两棵开满鲜花小树,花儿上面写有“我会认”中的13个字)谁会读花儿上的字,就把花儿送给他。(学生读对一个字,点击课件上相关字,花上的字就消失)
2、谁能把小树苗栽进树坑里?
(课件出现八棵小树,上面分别写有:“爷、节、己、已、多、岁、站、亲”;八个坑里写有这八个字打乱后的音节,学生读对一个相应字就进入填里)
五、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我会写。(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六个字)指名读后,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找出最难写的字。
2、看老师示范。(课件演示难写的字的笔顺)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六、互动天地,拓展延伸
植树节快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给你的小树取个名字,经常去看看它!还可以做个植树卡。
___年___月___日,我在那里种下一棵小树,我给它取名叫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3、邓小平爷爷植树(本站推荐)
3、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材分析:
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翼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经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我们要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对邓小平爷爷产生崇敬之情;有植树绿化的意识,乐于为绿化而努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3。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邓小平爷爷与植树节有关的资料,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了解植树节的;来历。
2、把邓小平与全民植树活动的资料录制成通俗易懂的录音。
3、准备歌曲磁带《春天的故事》。
4、准备一幅邓小平的画像。
教学时间:
共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主预习,认读生字;朗读感悟,展示交流;写字指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春天来了,柳树醒了,桃花红了。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植树的好日子。
2、请了解植树节来历的学生作简单的交流介绍。
3、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为什么嫩?请自由朗读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
二、自主预习,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注意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识了没有,课文能否读通。
3、请小老师组织同学们“开火车“抽读生字,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朗读感悟,展示交流
1、出示讨论题:
(1)你知道邓小平爷爷哪些情况?邓小平爷爷为什么也来参加植树活动?
(2)读了课文后,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组内组织交流展示: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老师出示的问题,理出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
3、全班交流反馈:
(1)教师相机出示邓小平爷爷画像,播放《春天的故事》,并适当做补充介绍,激发孩子们对邓小平的敬仰之情。
(2)教师相机播放简介邓小平与全民植树运动的录音。
(3)抓住稳重的长句子及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四、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2、请学生上台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教师相机指导或范写,重点指导双人旁的写法。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巩固字词;朗读质疑;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教师了解学生读长句子的情况,及认读生字的情况。
2、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3、小组互帮互助,牢记生字。
你还有哪些字不太认识,吗?快和同学们交流交流,看看别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二、朗读质疑
1、自由读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词句或问题,互相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有兴趣或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中一棵小树,定期为它浇水,并作观察记录。
板书:
邓小平爷爷植树
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教后反思
虽然在教学中我适时地进行历史背景的介绍,并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发挥学生的想象,使之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但是,总觉得上起来不是味儿,或许是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差距,也或许他们对邓小平事迹太过于陌生„„我想:今后再上这一类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作好课前准备,自己要收集各类有关的资料,这样才能使课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