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子恺文学校本教材有感2篇
篇一:童年乐事多
——读《子恺文学校本教材》有感
作者:303班 钱佳磊
读着“缘缘情愫”中丰子恺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淋漓尽致地诉说着丰爷爷的童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其乐无穷,使我感到丰爷爷他仿佛就在我身边正诉说着他童年一桩又一桩的乐事。我不时哈哈大笑。
在《养蚕》中使我看到了丰爷爷小时候的淘气和贪吃。蚕落地铺的时候,他常常走在跳板上失足翻落地铺而压死了许多蚕宝宝,去采桑叶的时候吃着桑葚,蚕宝宝上山时他也天天吃着枇杷和软糕。
在《吃蟹》中让我看到了丰爷爷小时候也跟我一样喜欢吃螃蟹。只是当时的生活条件差不像我们现在天天有螃蟹吃,而且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剥出来的肉不是马上吃掉都积受在蟹斗里,此外没有别的菜,这半蟹斗的蟹肉还要过两碗饭还有馀。
在《王囡囡》中又向我们诉说了他儿时最好的伙伴是王囡囡。他时时引导照顾丰爷爷,还教他钓鱼。他们朝夕相见,互相来往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和丰爷爷朝夕相处五年的缘缘堂又向我描绘了缘缘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春天桃花、蔷薇争奇斗艳,还有燕子在欢快地歌唱;夏天甘甜可口的水果常常在门前挑过,喊一声“开西瓜了”就引来了大家欢乐的笑语;秋天吃着本产的葡萄,夜间听着秋虫齐声合奏的乐曲;冬天在太阳下吃冬舂米饭,在火炉里煨年糕,在洋灶上煮鸡蛋……缘缘堂给丰爷爷带来了欢声笑语,温暖安逸的生活,可后来却被可恨的日本人炸毁了。
读了丰爷爷的文章后,使我对丰爷爷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为桐乡有这样一位伟人而感到骄傲。
篇二:好羡慕
——读《子恺文学校本教材》有感
作者:303班 顾尚云
童年是难忘、纯真的。美好的童年里包含着我们的快乐、伤心、苦恼……还有许多趣事和让大们头疼的调皮捣蛋的“小坏坏”。
读了子恺爷爷的忆儿时的《养蚕》、《吃蟹》、《王囡囡》等文,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子恺爷爷有趣的童年生活。尽管我现在还生活在童年,但已感受不到子恺爷爷的童年时代生活的朴实、快乐。
养蚕时,子恺爷爷跟着采桑叶的伯伯去地里吃桑葚。桑葚也许比不上我们现在的美味水果,但是那天然的水果吃了更让人健康,我也想尝一尝。他还在蚕地铺的跳板上走着玩,做丝的时候每天可以吃很多的枇杷和软糕等都是甜蜜的回忆。到了中秋节可以吃蟹了,一家人移桌坐在白场上赏月吃蟹喝酒聊天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现在我们在家里虼蟹已无法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子恺爷爷和王囡囡一同玩耍,一同钓鱼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欢乐。在缘缘堂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景给子恺爷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看完了子恺爷爷童年生活的一些趣事,让我羡慕不已。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现在的童年比子恺爷爷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子恺爷爷的童年给人自由、朴实的感觉,我是无法体会到了。
童年是美丽的图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小诗,耐人寻味。让我们共同珍惜童年生活,让它成为最美好的记忆吧!
第二篇:读《父与子》有感
读《父与子》有感
刘逸卿
《父与子》是一部漫画书。里面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均取材于卜劳恩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是卜劳恩和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生活写照。其一幅幅小而精湛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简单的线条里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浓浓的天伦之乐,直指人心。
卜劳恩一生虽然没有留下太多的作品,但是他在《父与子》中成功地塑造出了大胡子爸爸的幽默、和蔼、宽容,留刺猬头儿子的调皮、聪明、可爱。漫画《父与子》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
《父与子》里有很多搞笑的笑话。譬如《捕鱼新招儿》,父亲看到河里有许多小鱼,叫起了儿子。把裤子脱下来,把裤脚扎起来。父与子脱光衣服,把裤子带入水中,鱼便向裤子里游去。父亲父与子捉足鱼后,把裤子提上来,里面便装满了鱼,父与子是多么有智慧啊!
《父与子》中我最喜欢的是调皮、聪明、可爱的儿子,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
在《把握时机》里面,家里发生了火灾,老爸赶紧帮儿子抢救玩具和书包,儿子赶紧帮老爸抢救烟筒和帽子。儿子趁着这个好时候赶紧把书包里的书对火里一丢!呵呵,我好像也是这样子的哦!
记得有一次,收废品的来了,我趁机把我的教材辅导书偷
偷地对杂物堆里一丢!呵呵!
啊!《父与子》真是一本幽默搞笑的书啊!
第三篇:读《父与子》有感
读《父与子》有感 寒假里,我看了《父与子全集》这本漫画书,这本书有趣又生动,作品中一幅幅小巧精致的画里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其中的一些连环画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如《忘加葡萄干的蛋糕》、《输不得的父亲》、《不值得帮助的家伙》、《驯马的对策》、《假面舞会的化妆》、《画的照片》……,这些连环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有时我笑得前仰后合,有时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还有时一发不可收拾,笑得我话也说不出来……。
这是一本以漫画的形式表述父子情感的书,秃头的大胡子得爸爸的和蔼、慈祥、幽默。留着刺猬头的淘气的儿子的调皮、聪明、可爱。漫画形象地刻画了一对父子的生活情景,他们时常在一起玩耍,一起搞怪,其乐融融。看完后,觉得这本书有着不同的“味道”。
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的说比较有趣的故事:《忘加葡萄干的蛋糕》,父亲在做一个蛋糕给儿子吃,等大功告成后,却又发现忘加葡萄干了,这该怎么办呢?正当父与子苦苦思索时,儿子抬头看见1把枪,灵机一动,有了一个好主意:他让父亲把葡萄干当成子弹发射到蛋糕里。看到这里,我感到了秃头的大胡子得爸爸的幽默,和留着刺猬头的淘气的儿子的调皮;《输不得的父亲》。父亲在与儿子下象棋,下着,下着,父亲输了,可是,他却把儿子一顿打。仿佛回到了童
年,有了一颗“嫉妒心”;《不值得帮助的家伙》让我铭记于心。有一天,父与子正在街上散步,看到有一个人十分卖力地在拉一辆车,父子俩起了善心,要帮帮这个人,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人一开始还一起帮着推车,后来,他竟然自己坐在了车上,一边抽烟,一边唱歌。这可气坏了父与子,父亲给了那人一个巴掌:“真是个不值得帮助的家伙!”这本书中的故事里,我感受到父与子那颗纯真的童心。
快乐是金,快乐使我们健康、使我们幸福,让我们每天都怀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早晨的太阳吧!
第四篇:读《父与子》有感
读《父与子》有感
我轻轻地合上《父与子》这本书,内心涌动着一份欣喜,一份感动。虽然我与书中的人物告别了,但书中用漫画所陈述的事情,所描述的情景,所表达的情感,却已在我心中生了根,永远也抹不去。
《父与子》是本系列漫画书,因为它没有文字,只有一幅幅小巧的图画,所以我看时只能去想象,去领会。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时,我觉得这书也太小儿科了。可师命难为,我只好捧着书东一页西一页地翻。渐渐地,书中幽默可爱的父子俩吸引了我。翻开书,第一个小故事是《差透了的家庭作业》,真是太搞笑了,讲了儿子不会做作业,父亲去教他,可全教错了,第二天,老师拿着作业本来打那位父亲的屁股,“哈哈哈”我笑得牙齿都快掉了,都做父亲了,还被人打屁股,真是太好笑了,还有点儿可怜。《忍无可忍》又让我感动得差点掉下了眼泪,故事讲了一个坏人总欺负那位父亲,可父亲都忍了,但坏人竟然弄破了他儿子心爱的气球,父亲终于忍无可忍,把那坏人打得落荒而逃。漫画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流露着浓浓的父子情深,每一幅画面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尽管他也和书中的父亲一样有缺点,并不完美,可他对我的爱决不亚于漫画书中那位平凡而可爱的父亲。面对爸爸无私的爱,我又能为他做点什么呢„„
四年级:闪闪
第五篇:读《蜘蛛子丝》有感
读《蜘蛛之丝》有感
《蜘蛛之丝》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写的一则寓言,在这则不短不长的小故事中,写的是一个名叫犍陀多的故事。
犍陀多是一个大盗,他的一生不知杀了多少人,放过多少火,可以说做了太多太多的恶事,他死后下了第十八层地狱也是应该的。他在地狱地饱受折磨,可谓是死了也没下场。就在犍陀多苦苦挣扎的时候,身在极乐世界的佛祖发现了他,佛祖是以慈悲为怀的,看着他苦苦挣扎的情景,佛祖不忍,这时佛祖又记起了这个犍陀多身平唯一一件所做过的好事,也给了自己一个救他的理由。
原来这个犍陀多在他生前的一天,当他穿过一片繁密的森林时,见到路边有一只爬行的小蜘蛛,生性残暴的他抬起脚来就要把这只可怜的蜘蛛踩死。忽然他转念一想:“不可,不可,蜘蛛虽小,到底也是一条性命。随便害死,无论如何,总怪可怜的。”因为犍陀多突然发了善心,放了蜘蛛一命。总算做了一件好事。因为这件事,佛祖决定救他,怎么救呢?正巧旁边的净土里有一只蜘蛛。于是乎佛祖取了一缕蛛丝,垂下到了第十八层地狱中,正好落在了犍陀多的面前,在苦海中挣扎的犍陀多喜出望外,他想着自己能借着这条蛛丝爬到他令人神往的极乐世界中去,想着他就拼命的向上爬,直到累得实在是爬不动了。停下来休息一会时,往下一看,无数的和他一样的罪人都和他一样抓紧蛛丝在向上爬,由于蛛丝太细,犍陀多害怕这么多人会把它弄断,到时自己就再也无法再逃离这苦海了。他急了,于是乎他大声呐喊,谓,罪人们,这条蛛丝是我的,谁要你们上来的呀!快下去!下去!他刚说完这些话,蛛丝就突然断了,于是他又掉下了地狱最底层去了。想必这是因为佛祖听见了他说的话,并且觉得这个人依然死不悔改就又把他放到地狱里受苦受难去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犍陀多为什么会在死后进入到十八层地狱中呢?原因是他一辈子做恶,所以他进入了十八层地狱中,而佛祖又是因为什么而决定给他一次脱离苦海的机会呢?那是因为他做过一件好事,又是因为什么犍陀多最后又回到了地狱中呢?那是因为他死性不改,直到最后都不懂得慈悲为怀,去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则寓言很好的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犍陀多的经历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上天是公平的,你做了什么就会得到怎样的回报。
对于犍陀多最后不能脱离苦海的结局是慈悲的佛祖所不愿看到的,因为寓言的最后写到:佛世尊伫立在宝莲池畔,始终凝视着事情的经过。当犍陀多倏忽之间便石头般沉入血池之底,世尊面露悲悯之色,又重新踱起步来。犍陀多只顾自己脱离苦海,毫无慈悲心肠,于是收到应得的报应,又落进原先的地狱。其实,对于犍陀多这种十恶不赦的人,佛祖救他也只是试试罢了。如果真能有幸把他救了出来,那当然在好不过了。如若不能,那也紧紧只是有一点点的失望而已。也许有一天,当佛祖心情好的时候,他又会找一个给自己做一次实验的机会。要知道,像犍陀多这种坏事做尽的人都能有救他的理由。那么还有谁佛祖不能给他这样的一个或多个的救他脱离苦海的理由。
通过读这篇寓意深刻的寓言,以及对犍陀多的经历的了解,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即不存在绝对的好人,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既然像犍陀多这样的坏人都存在善良的一面,那么每个人都有着他好的一面了。同样,这个世界也不存在绝对的好人,好人也有着他坏的一面,只是他没有把他坏的一面表现在众人的面前罢
了。
犍陀多是个很坏的人,然而他所做的好事依然得到的回报,只是他自己不懂得珍惜。在这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做好事,与人为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博大的心,不能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能帮别人就尽量帮助别人,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和谐,这也是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同时,我也知道了,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持之以恒。犍陀多的例子就给了你我一个很好的教训,犍陀多因为当初的一点善念而有了一个通过爬蛛丝而脱离苦海的机会,也正是因为他善念的消失,而使蛛丝突然断了,导致前面所付出的努力都功亏一匮。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善心,让它不因自己的私欲而消失。而且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延伸到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这样,我相信在我们抓着我们在困境中所突然掉下的蜘蛛之丝向上爬时,我相信我们的丝是不会断的。我们也最终能到达那向往中的极乐世界。
在这则寓言中,佛祖无疑是这所有一切的操控者,他才是真正的掌握着犍陀多和那些个罪人的命运的人。其实这根蛛丝就掌握在这个人的手里。想必蛛丝的突然断开,就是他一手造成的。
佛世尊也就好比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少数掌权者。其实即使我们抓住了蛛丝,而没有让掌权人的意思做,那么掌握权力的人随便一个理由,就能让你的蛛丝断裂,你又会回到地狱的苦海。所以我认为,无论犍陀多怎么做,其结局也是悲残的,就算犍陀多运气好,爬进了极乐世界,难道佛世尊就不会再把他给扔回来吗?这一点谁也无法确定。犍陀多由刚开始的充满希望到其间的害怕担心蛛丝会断再到最后的绝望的掉下了原先的地狱。这一切都是掌权者佛世尊酝酿好的。这好像就是佛世尊自己导演给自己看的一出戏一般。地狱里的那些人就好想是佛祖操控的玩偶。
可以说,犍陀多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蛛丝两端连接的是极乐世界和第十八层地狱两个地方。而这两个地方却生活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种是像佛世尊这样的极善之人;而另一种却是像犍陀多这样的极恶之人,这意味着在这样的情况下,只存在这两种人-两种极端的人。于是,犍陀多不能成为极善的人,他就只能是恶人。也就拥有了他那样悲惨的结局。
其实,善与恶是相对而言的,有了恶就有了善。善与可谓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既然是相对而言的,那么谁又能给善与恶下一个绝对的定义呢?既然没有绝对的定义,那么谁善谁恶谁又能分的清呢?既然分不清,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说佛祖是善的,而说犍陀多是恶的呢?所以正入鲁迅笔下的阿Q所说,这是一个很妈妈的问题。
犍陀多因为一己私欲,终受到如此惩罚,回到了痛苦的地狱。难道这么做对犍陀多真的就公平吗?我不想说,我也说不好。但是我知道,在如今的社会中,有一己私欲的人太多太多。基本上每个人都有私欲,有私欲是错事吗?这能够怪某一个人吗?这是由整个社会所慢慢形成的。其责任在社会,而不在个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佛祖对犍陀多的所做所为显得就不那么公平了。
在这则寓言中,作者芥川龙之介还大大对地狱和极乐世界的环境进行了描绘。极乐世界里的宝莲池中的莲花盛开,朵朵都晶白如玉。花心之中金蕊送香,其香胜妙殊绝,普熏十方。而地狱里却是“三恶道上之冥河与刀山剑树的诸般景象”。这就是地狱与极乐世界的区别。作者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既突出了极乐世界的好,又突出了地狱的条件之坚苦。
上文已经说到,在现实生活中像犍陀多有一己私欲的人很多,但是像犍陀多十恶不赦的人很少,但愿有一天,我们这个社会能看懂这一点,可以用博大心怀来感化这些如此多的人,给他们更多的生存空间。毕竟,只要人过的好了,他们就不会再因为一己私欲干坏事了。
做善事,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他人的生活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也变得好起来。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