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粮食库存量远超国际标准
中国粮食库存量远超国际标准
小麦库存还有2000亿斤,几乎相当于一年的小麦产量
针对大家关心的物价问题,张平表示,对于今年的物价趋势,我可以比较有信心地说,我们还是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从客观条件上来看,我们也是有能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大多数工业品都是供大于求的。我们重要的商品、生产资料,总体上供给还是比较充裕,尤其是粮食,这也是社会最关注、议论最多的,因为粮价是最基础的价格,也是群众最重要的一个支出项目。按照国际通行的评价标准,粮食的库存量大体上等于一个国家一年消费量的17%—18%,这是比较正常的。现在中国的粮食库存达到了40%。最近各个方面对于旱情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会不会使小麦减产都十分关注。现在我们小麦的库存还有2000亿斤,几乎相当于一年的小麦产量。所以,我们粮食库存是充裕的。这就为我们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当然,我们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2月份CPI或低于预期
张平在回答记者有关“控制物价”等方面的问题时表示,“2月份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我听到各个方面的反映,2月份的物价指数可能还会更低一些。”
另一方面,张平认为,各地采取了临时性的补贴措施,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增加了临时补贴,或者是提高了补助的标准。总体上来说,抑制物价的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发改委回应国富民穷:
有信心扭转收入分配差距
有记者在提问时表示,在“两会”开始之前,一些网站征集了一些网民关心的问题,关注度最高的依然是民生改善。有网民说,当前我国是GDP一大步,财政收入两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
发改委主任张平就国富民穷问题做出回应,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民生优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医疗、教育、住房等诸多方面,在“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我们都做了考虑。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的努力,能够进一步的扭转现在收入分配上的一些差距,能够使得群众的收入有一个较快地增长,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能够实现“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第二篇:中国先进武器发展远超美国预期
中国先进武器发展远超美国预期
报告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数十年的经济增长使得其能够进行“全面的军事现代化建设”。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军事改革加快,军费不断增长。中国的2008国防白皮书称,将在2010年前为国防和军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在信息战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在本世纪中叶达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在此构想下,中国不断加快军队现代化进程,自行研发多项武器系统。其中,“元”级柴电攻击潜艇、SC-19反卫星导弹、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歼-20隐形战斗机的研发、采购和列装部队的速度大大超出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预期。报告称,这四大关键武器平台的发展“令美国吃惊”。
报告称,尽管美国分析家准确预测到部分中国武器系统的出现,但中国通过战略欺骗(如公开表示反对发展太空武器),导致“军队和情报界以外”的很多外国分析人士“被忽悠”。这些武器的发展大大超出外界预期,让美军“措手不及”。例如,对于中国的SC-19反卫星导弹,尽管美国此前已有所知晓,但并未料到解放军会于2007年1月进行反卫星试验。此外,美国情报界早在2008年便发现中国正在发展陆基反舰导弹东风-21D,但美国政府和学术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低估了该导弹的研发速度。如今,美国国防部评估认为,该导弹在2010年12月便已形成初步战斗力。大陆官媒和台湾报道也证实,该导弹已正式列装部队。至于中国的歼-20隐形战斗机,报告称,该机本来被认为到2012年才能开始原型机测试,而该机早在2011年1月便已首次公开试飞。报告还指出,部分武器系统的研发几乎完全被美国忽视,例如,美国没有预料到中国会研发出“元”级柴电攻击潜艇,更没有想到中国可能已经在新型潜艇上安装了先进的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系统。
报告援引美军多名高官讲话称,当代中国的技术发展与前苏联和中国本国历史上武器研发的进度相比要“快很多”。
第三篇:关于对粮食收购企业收购资格库存量核查及市场价格监测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对粮食收购企业收购资格库存量核查及市
场价格监测工作自查报告
市局监督检查科:
按皖粮明电„2010‟28号《关于切实做好对粮食收购企业收购资格库存量核查及市场价格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联合县工商、物价部门共同开展了监督检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组织情况
县局十分重视此次秋粮收购检查工作,接到市局文件通知后,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并成立了以局长王志刚为组长、副局长盛祥贵为牵头责任人(联合县工商、物价部门共同开展监督检查),局监督检查股、办公室部份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粮食收购资格库存量及市场价格监测工作组,统一认识、协同配合、加强监管。并及时的联系了工商物价等部门组成了联合检查组。
二、检查对象、及检查内容
检查对象:县粮食购销公司、金禾米业公司、金田米业公司、三晶大米厂、小龙粮食加工厂、文胜粮食加工厂、西武青山米厂。检查内容 :
1、参与的粮食收购企业是否有粮食收购资格。
2、拥有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是否向县粮食局报送相关收购数据。
3、拥有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是否执行了粮食最高库存量标准。
三、检查结果
1、粮食收购资格核查方面。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安徽省粮食收购资格管理办法》(皖政„2004‟72号)等相关规定,我县粮食收购企业收购条件基本无大的变化,只有两家粮食产业化企业金田米业和金禾米业公司近两年企业规模扩大、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仓储条件改善,在粮食收购资格库存量方面需适应调整。检查中,没有发现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粮食收购许可证》行为、没发现在粮食收购中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粮食收
购政策和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行为;我县粮食收购市场没有发现有外资企业从事粮食收购的情况。
2、报送粮食经营数据、建立台帐方面。
此次检查的7家粮食企业,基本上都能按粮食收购许可有关规定建立了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台帐,但因企业规模和企业统计制度执行力度不同,向我局报送粮食收购、加工数据和建立台帐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3、最高库存量核查
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安徽省粮食收购资格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安徽省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的通知》(皖粮调„2008‟48号)等相关规定要求,在此次检查中,重点对县内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按照“粮食收购者在丰年粮食最低库存量不得低于现有仓容量的30%,歉年冬令春荒期间最高库存量不得高于现有仓容量的20%”的规定,对在我县从事粮食经营的,逐户按该企业向我局申报并核定的企业最低最高库存量依法进行了督查和核定。根据相关条款规定和有关方面的解释,我县被查的7家企业在2010的秋粮收购中基本没有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行为,企业也较好地执行了最高库存量有关规定。
(四)粮食市场价格监测方面
我局自秋粮收购以来,一直坚持定期向有关粮食收购、加工、销售企业(经营户)进行价格、收购量、销售量等方面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切实做好粮食市场价格监测,时时把握市场动态;并通过各级粮食政务网、政府信息、统计报表等向社会宣传国家粮食生产连续六年丰收,粮食库存充实,市场供应有保障,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加强等情况并适时公布粮食价格和市场走向分析等,以维护粮食购销市场的健康有序。
(五)问题和不足
此次我局通过对辖区内参与收购的7家粮食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虽然没有发现粮食收购资格和最高库存量方面违反规定的行为,但同时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社会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在执行统计数据报送方面有迟报、漏报
和报送不规范的现象,急需加强和改善;
2、社会粮食企业统计、仓储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应急需加强;
3、社会粮食企业仓储条件,特别是规模以下的急需加强和改善;
4、社会粮食企业在公布和执行品种、价格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加强;
5、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建立健全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数据库和资料档案方面,应实现专人管理、分企专档管理等。
通过此次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最高库存量的核查,为我局进一步做好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摸了底、铺了路,同时也促进了我县粮食购销市场的有序发展。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县供给稳定、粮食安全不懈努力。
黟县粮食局
2010年11月29日
抄送:县工商局,县物价局
第四篇: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与国
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明显。粮食安全问题不只是一国内部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
性的问题。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
性重大战略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 问题 措施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
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增长趋势,而
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的粮食安
全面临着数量隐患,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粮食安全除了数量
上的隐患,还存在结构上的隐患。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
素增多,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着国际隐患。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现阶段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
(1)农业用地的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下降。随着城市的扩张,工业建设用地、商业住宅用地、城市绿化、公路建设用地等占用了大量土地,各地开发区的盲目
占地,都导致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不断扩大的沙漠化面积,西部的退耕还林,又占用了大量土地。由于生态破坏,地下水的枯竭,大量土地被遗弃;长期的乱
施化肥和农药,也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2)农业投入劳动力的不足且质量低下。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打工,留在农村的绝大部分是劳动能力较差的老人孩子,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的大量流
失,劳动的供给不足,必然影响到粮食的生产。
(3)农业是一种弱势产业,相对而言平均利润较低,风险较大,因此,很少
有资金从别的领域转向农业,使农业发展更加困难。
(4)农业单产的下降。由于土地质量的下降,水资源的枯竭,农业基础设施的老化,使得粮食单产在一些地区大幅下降。这样,随着各种生产要素从农业领
域单向地向外流动,导致要素投入不足,使农业生产陷入困境。
二、保障我国长期性国家粮食安全的措施
一是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增加粮食生产所需要的主观动力问题,国
家通过直接补贴和施行最低收购价格的措施来保障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粮食生产的能力建设,这是解决增加粮食生产的客观物质技术基础
问题。
(1)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扶持
(2)增加对农业科技开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发展农业就必须
大力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以早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
(3)实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生产效率
(4)完善粮食流通和储备体制,确保粮食安全
只有对农村进行深刻的变革,加强对“三农”政策的理解,才能逐步缩小城
乡差距,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扭转粮食生产的下降趋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
而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才能真正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篇:浅谈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74年提出“世界粮食安全”概念以来,国际上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几经修订,但基本含义没有改变:第一,在生产层面,确保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符合需求的食物;第二,在供给层面,最大限度地稳定食物供应;第三,在需求层面,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食物。长期以来,中国是否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近几年粮食供求趋紧,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粮食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我国历届政府都高度关注的一个议题,也是长期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认识我国的粮食安全、哪些因素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在21世纪初期如何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政府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粮食安全的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物质保障能力和水平。包括粮食生产自给能力、进口能力和储备能力等,还包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的粮食品种结构和安全营养德国方面的保障能力。二是消费能力和水平。包括粮食的有效需求总量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等。三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途径和机制。包括粮食流通体制和供应机制,以及与人们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价格政策等。
二、粮食安全衡量指标、内容
(一)指标
粮食安全的指标包括粮食外贸依存度、粮食储备水平、粮食产量变异系数和低收入阶层粮食保障水平等4项:(1)外贸依存度。如果粮食产需缺口全部由进口来弥补,则粮食缺口占总需求量的比值,就称为粮食外贸依存度。通常认为,该比值小于5%表明己实现粮食自给,即粮食安全水平较高。(2)粮食储备水平。在观察期内,用期末库存量除以总消费量得到的比值,可以反映粮食供求的紧松程度。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提出一个确保粮食安全的最低储备水平,即全部粮食的储备量至少要达到需求量的17—18%。(3)粮食产量变异系数。一般将一定时期内历年粮食产量的标准差除以相应的平均数称为粮食产量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愈
大,粮食产量愈不稳定。粮食安全程度较差。(4)低收入阶层粮食保障水平。满足低收入者的基本食物需求,可显著提高一国或一地区的粮食安全水平。
(二)内容
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口(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应以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贫困人口的温饱状况等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还有一个食物自身安全问题。主要是不因食物自身的不卫生、污染、病毒感染等,而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
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汉武帝时的“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曾被史家多次称颂。白居易《忆昔》中描写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是一番美妙的景象。然而,就像另两部文学作品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和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所描述的那样,粮食少了固然可怕,可以把一个顽强的农妇彻底击倒;粮食多了同样会带来灾难的结果,让那些“旧毡帽’’们痛不欲生。粮食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尽管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有所保证,但长远来看仍面临着粮食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等严峻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用世界上不足10%的耕地养活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辉煌成就。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0—80年代年均近15%,80年代年均20.2%,90年代年均34.8%。而1996年至2000年世界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平均为16.5%。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比国际水平偏高。白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1979年中国人均日食物消耗量仅为2017卡路里,低于2500卡路里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当时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2200卡路里的消耗量:截至2001年,中国人均日食物消耗量已达2963卡路里,比原来增加47%,高于2800卡路里的世界平均水平:营养摄入和食物品质也有所改善:中国是在降低绝对和相对营养不良方面取得最大成就的国家。
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将会面临“人口增多、耕地减少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三大趋势,并形成两对矛盾:一是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的矛盾;二是人们消费食品品质的提高必然会引发新的量的问题,因为高品质食品需要更多的粮食来转化和加工。因此,尽管中国当前存在粮食过剩的问题,但从中长期看,还是
必须高度重视保持和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注重始终保护好有限的耕地,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战略、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列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需要完成的三大基本任务,即: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在主要应该达到的30个量化指标中,“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0333亿公顷”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1万亿斤)左右”为约束性指标,是必须达到的刚性指标。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45亿,届时,我国粮食年需求量至少为5亿吨,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仅为4.7亿吨。“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但是,因为自然灾害、土壤污染、人为浪费等所带来的伤害使中国的粮食安全再次敲响警钟,面临严峻的考验。从长期看,巨量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农业资源紧张的约束问题都对我国形成严峻考验。今后中国粮食供给的增长是在粮食单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的再提高,这其中的难度会愈来愈大。随着中国粮食单产逐步接近甚至超出产出边界,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变得强烈起来。如果没有新技术尤其是品种技术的突破,中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将会愈来愈慢,其艰巨程度也会愈来愈大。
五、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虽然基本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但从2004年起,我国已悄然进入了国际粮食净进口国的行列,小麦、大豆等粮食进口量大增,且国内粮食仍处于求大于供的状态。因此,粮食安全也时不时成为争论的话题。粮食连续几年减产、国家储备库存和农民手中存粮减少,加上粮食消费需求的过量扩大,粮食将从结构性短缺转为战略性短缺,这再次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要使这个问题获得全面、持久的解决,就需要整个国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特别是主产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都非常明确我国粮食生产季节规律,亲自过问夏粮生产,深人生产第一线,及时协调解决夏粮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政策支撑的重点在以下几方面:(1)粮食价格支撑。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学术界讨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时,曾经有一个判断,即我国的粮食存在着“天花板价格”,也就是说,我国的粮食价格不能超过国际市场粮价,否则,就不会有竞争力。多年的实践证明,世界粮食价格是在美、加等土地资源充裕国家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我国的资源禀赋和这些国家完全相反,因此,粮食价格必然要突破这个“天花板”,形成自己的价格体系,其特点可能是根据经济实力而逐步上涨。(2)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主要是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等。(3)产业化支撑。构筑以粮食为中心的产业化体系,让粮农从流通、加工等环节中获得部分利益。
(二)依靠科技进步
长期以来,科学技术为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近些年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较少、科研投入和推广经费不足、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科技发展及应用难以满足粮食生产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把科学技术作为增产粮食的最重要因素和长期因素,努力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建立起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最终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好中国的粮食问题。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开展新的绿色革命,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了不断增产粮食,保证人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一方面要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大力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使人的生产与粮食生产和供应保护相对平衡与协调。
必须树立“食物安全”的观点,统筹规划碳水化合物、油脂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素的生产和供给;既要向耕地要“粮食”,也要向林地、草地、水面要食物;既要着眼于领土的食物利用,也要着眼于领海甚至公海的食物开发;既要考虑满足当前的食物需求,也要考虑食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食物安全”。
(三)构筑耕地资源保护机制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进一步保证粮食耕种面积,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侵占行为,通过复垦增加耕地资源,减缓总耕地资源的下降速度,保证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目前,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而减少耕地1亿多亩,由于比较利益的原因,这个比例在近期内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耕地质量却在不断下降,据有关部门10个省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的土壤有机质比1990年下降了0.35个百分点。在中国耕地面积很难增加而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增产的粮食被增长的人口所抵销,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就难以提高,甚至会减低。由此可见,如不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就难以解决。中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就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反之,如果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粮食产量,人类的粮食供应就会得到保障,人类的营养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四)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要建立良好的长效机制,就要求迅速建设和完善以粮食期货市场和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的粮食市场体系,尽快上市大宗粮食期货品种;完善区域粮食批发市场,地区内的粮食调节通过区域性市场来进行解决,奠定良好契约经济的市场基础;加快粮食市场化趋势改革,加快粮食主产区粮食直补改革,使粮食购销市场化尽快实现;建立良好的粮食预警机制,对短中长期的粮食产量、储存、消费作
出正确估价,改变所谓的粮食越多越好,储备越多越安全,消费数量越多生活质量越高等不合实际的观点,真正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的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新体系,进一步放开对粮食购销过程的控制,准确把握国家粮食储备粮的数量、吞吐和运作方式,公开国家粮食储备粮及其它粮食市场信息,有效地引导粮食的生产、储存与销售。健全国家食品质量法规和监控体系,建议参照国际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修订《食品卫生法》或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法规。
(五)搞好国际合作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的粮食安全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过去一段时间,我国保持了高于95%的粮食自给率,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代价。今后,可以考虑进一步改革粮食外贸体制,通过参与国际市场,更有效地调剂粮食余缺,进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包括为增加生产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准人,提供合理而可预测的农产品价格趋势信息,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和贸易变化的监测,在农产品贸易、资源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等领域展开区域合作等。尽量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同支持和援助贫困国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确保国家和家庭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发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会的所有部门、各行各业都能保护和促进农业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