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总裁谈素质教育
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总裁谈“素质教育”
当前中国校外教育市场,主要集中在“提分!”“冲刺!”“保送!”等明显为“应试”做准备的阶段,滞后之余,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严重脱钩。这让人不得不反思:这种教育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吗?是否利于孩子的未来和中国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记者有幸采访了狮王教育集团总裁张建春先生。
记者:张先生您和您的狮王教育集团在教育领域颇具盛名,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有很深的研究。那您认为“应试教育”对孩子真的有好处吗?
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大量事实都证明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历史必然。尽管应试教育在特定的时期为社会发展和孩子智力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狮王教育集团认为“应试”应该是“素质”的一部分,而不能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同样的历史教学,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老师更多是让孩子背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地点和梗概,然后孩子通过反复甚至是机械式的记忆,直接用考试分数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千篇一律的历史观。
而在美国,强调的是全面系统化的智力开发运用。我受邀旁听过一节美国高中生的历史课——“假如二战没有发生、、、、、、”。在教师引导下,孩子充分发散思维,对历史做了大胆的想象和反思,并在思考中加强记忆从而形成有自我意识支撑的历史观。
这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更强调建立孩子的全面、优秀、独立的自我,他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反观应试教育,更多的是模块式培养,有着几乎不变的主题和手段,这对孩子的天性乃至智力发育都有危害。
为此,狮王教育集团一直在关注、强调、倡导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记者:那在您看来什么才是“素质教育”,狮王教育集团将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涵盖品格培养、核心能力以及
应试能力的全面系统化教育模式,狮王教育集团专注这领域达20年,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自我学习、自我生活以及自我人际交往的能力,涵盖了做事、做人、生活、学习多个方面。而素质教育强调的因材施教方面,我们的狮王教育集团黑客数学项目是一个范本。
在品格素质上,我们狮王教育集团的教官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如何更好的面对困难,如何在集体生活中互相帮助,培养孩子的诚实、包容和阳光自信;在应试能力上,狮王教育集团更具针对性的教材将繁琐的数学课程细分为233个训练册,蕴含318个知识点,让孩子弹性学习、轻松学习;在核心能力上,狮王教育集团把学习数学的核心能力分成“运算力”“ 理解力” “转化力” “观察力”“变通力”,配合有趣的“黑客数学36计”思维训练,让孩子能够在娱乐中学习、自己独立解开一道道的数学问题。
从孩子进入课堂初接受的摸底评测开始,狮王教育集团的教官就根据评测结果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并和孩子一起制定更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学习计划,例如他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比较弱,我们会适当的倾向应用题目的训练,补足他在这一块的缺漏,并最终实现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你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身影和力量,也看到狮王教育集团在这个领域的努力耕耘。
记者:谢谢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总裁的生动讲解。
第二篇: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领跑中国教育
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领跑中国素质教育
2013年的新浪网教育频道第六届“中国教育盛典”以“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教育”为主题,组织行业领袖举行高端深度论坛,并对互联网最热门的互动产品深入讨论,全面探究中国教育在科技变革时期的发展方向。经过重重审核,多位专家评审一致推选,狮王教育集团获得新浪“2013最具口碑影响力外语教育机构”的荣誉称号。企业成功的背后,必然有一位成功的领导者,让我们一起走进狮王教育集团背后的领导者世界。
张建春,现任狮王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曾被评为“中国杰出教育家”、“中国教育60年60人”、“品牌中国教育培训10大人物”,“ 广州市天河区民间组织发展促进会优秀理事”,并获得“广东民办教育董事长贡献奖”,被业界誉为 “有魄力、有眼光的民营教育家”。他,是当今教育行业卓越的领军人物;他,用坚定的信念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狮王教育集团品牌故事;他,立志做一辈子正确的教育;他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用智慧的生命缔造中国教育第一品牌!
“我要做一辈子的正确教育。”
这是张建春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于教育事业一生的承诺。为了教育事业,他全身心投入,只为培育出更好的下一代。
1994年,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北京公务员的“铁饭碗”,投身民办教育领域。11月1日,他创办了狮王教育集团,成为中国首批代理《BBC英语全球通》《Follow、Me跟我学》、《走遍美国》等享誉国际、全球顶尖视听教材的民办教育先锋者。狮王教育集团刚成立的时候,全公司只有1名教育顾问。在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的坚持和努力之下,师资团队已发展到700多名专业中英籍教师,海内外50多名资深顶尖教育专家助阵教研。相比传统的应试教育培训基地,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坚持走的是真正教育的道路。培训,只是为了获得某项技能,而真正的教育,是为学员的一生负责,是对学员一生能力的培养、一生性格的培养、一生素质的培养。狮王教育集团引进了全球权威的OpenMind高效学习系统,通过四大权威测评系统帮助学员量身打造教学方案,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位学员身上。据悉,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更是斥资1000万,成功研发独家专利教材《狮王国际美语-Life can be cheerful!》。秉承“对孩子一生负责”的企业使命,坚守“缔造中国素质教育第一品牌”的企业目标,狮王教育集团张建春作为“中国素质教育领跑者”带领着狮王教育集团在素质教育领域中不断前进开拓,成就王者。
第三篇:张慧春教授谈新加坡教育
张慧春教授谈新加坡教育
[ 作者: 张慧春 出自: 发表时间: 2012-01-06 点击: 54 ]
深度感受 学以致用
——新加坡学习感受
十年前,我曾在华南师大做访学,其后一直难有机会再进行系统的学习,今年有幸在湖南省教育厅和怀化学院的帮助下,我以不惑之年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求学,在忙碌而又充实快乐的学习生活中接受了洗礼,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对于从事过三十年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我来说,留学不图虚名,仅想通过系统学习,反思过往的不足,更新自己的知识,并体验国外教育体制的特点。这一年,我每天完全沉浸在学习中,丝毫不敢懈怠,每每回想起置身在南大那美丽的校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生活时,这种惬意是无以言说的。通过一年的学习,自己的理论知识得以丰富,过往惯有的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得到修正,也使我真正体会了国内外教育体制的差异,这种收获是持久而无价的,必将影响我将来的人生道路。当完成所有的学位课程学习并结束新加坡留学生活之际,就自己在新加坡留学一年的学习情况向领导做一个汇报。
一、学习的课程及过程
(一)融洽的集体,紧凑的课程
我们是2011年元月3日来到新加坡,就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硕士专业。新加坡有四所大学,获得国际上权威机构认可的只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我们完全按照南大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授课,主要学习内容是: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领导学。从一踏入新加坡开始,我迅速适应了从学校中层管理者到普通学生的身份转变,同时牢记着我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中国,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这个来自湖南(12人)和广西(10人)22人组成的班级中,大家相处融洽,建立了深厚友谊。
我们所学的这个跨学科、跨文化的课程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是很适合的,其宗旨是培养具有良好教育品德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善于把握国际教育领域动态的教育管理专才,以适应日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教育环境。课程分两个学期,每期两个学时段,有12门课程,6门必修课,外加毕业论文,全部计学分,英式学制,完成全部学分才能获准毕业。其中有几门课令我受益匪浅,比如:教育管理变革课程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了如何培养有效应对变革的能力,如何为教育管理的变革做好准备,如何从容地确保自己的管理机构在变革中稳健发展。系统思维课程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教育管理者应集中人力资源,培养终生学习的目标,努力催生学习性的组织。教育政策的制定通过探讨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度与阶段,使我对具体的国家教育政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教育领导学让我们了解中国哲学及军事领导学中选拔领导者的标准和培养领导人才的方法,学习了新加坡教育领导体制,了解了学校领导和校群督学,还学习了文化领导和情形领导理论及实践,并探讨了服务型领导的起源和内涵,还分析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建立动力团队的技能。这些对我们今后工作上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特色的教育模式,忙碌的学习生活
1、教学技术先进,课堂气氛自由
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长3小时,中间休息一次,上课时同学们可以围坐在一个圆桌或方桌,可以自由活动和随时打断博士们的讲课并提问,可以畅所欲言,任何话题都可以拿来讨论,博士们也不会介意,这与国内教学大不相同,也是在国内绝对体会不到的。
2、教学方法多样,提倡主动学习
填鸭式的教育在这里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提问、讨论、活动、观看影片、设计小组作业、呈现小组作业,而小组学习的形式多样,有3—5人的,也有相互评价的。教学中博士们不以教授学生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不足,寻求答案中学习知识,因而教学中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探索知识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逻辑。而每节课的小组讨论发言,既让每个人保持了高度的注意力、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听取了别人不同观点,活跃了思维。通过教学培养出一种团队合作意识,即集体主义观念。国外这种自由、多样化的教育风格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注重能力培养,强调课后学习这里没有现成的教材,博士们花心血上的每一次课,都是将该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传给我们,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我们思考。这样,在课后我们都需要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去了解博士们的上课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对先进的教育体系和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断地改变自己,升华自己。例如教育领导学这门课,为了区别“领导”和“管理”二者的区别,课后会花较多的时间去了解概念,历史人物的背景,丝毫不敢懈怠。同时教学中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一说,任何的正确答案都是自己为了弄懂问题进行大量查阅和思考得出的结论,博士们都会客观地看待而不予正误的评价。
当然这一年的学习过程是非常紧张和辛苦,每天除了吃饭和晚间锻
炼的时间外,其余时间全部在图书馆或驻地看书、查资料、记笔记,每天超过十二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但现在想想还是非常值得的。
二、我眼中的新加坡及新加坡教育
(一)新加坡印象
新加坡是一小巧精致的年轻城市国家。1959年实现自治,1965年从马来联邦正式独立。全国陆地面积710.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新加坡居住人口507.67万,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英语是商务和官方语言,使用最为广泛。到了新加坡就像到了“联合国”,各种肤色的人都有,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与多种语言并存的国度。从1965年建国到现在短短的46年间,不仅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快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而且以“文明的国民、先进的体制、花园的城市、富裕的生活”而著称,享有“世界上最有规矩的城市之一”和“东亚现代文明典范”之美誉,现已是世界公认的品牌国家。多元化的新加坡有着稳定的政治与经济基础,高效廉洁的政府,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交通,良好的社会治安和充满着朝气蓬勃的都市生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2010年人均GDP达到43000美元,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2010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新加坡竞争力名列世界第一位。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制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新加坡早就成了世界上少有的负责任、守法纪的公民。整个国家公民“循规蹈矩”、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由于国土面积小、发展空间有限、没有自然资源,为延续国家成长和持续繁荣,新加坡在教育上积极倡导“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公民”的国家理念,以凝聚国民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新加坡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发展有良好的环境。首先是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保障教育发展。两所大学从无经费之忧。南洋理工大学还花重金聘请诺贝尔评审主席担任大学主管学术工作的校长,通过他的带领,力图使大学在学术上迈上一个更新的层次。南洋理工大学的老师们在完备的激励机制下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学术上的发展,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近乎苛责。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于2006年由自主法定机构转为非盈利的企业机构。高度自主的办学环境,使得大学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我们留学的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园被环保于一片原始森林保护区,校园的各种建筑物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大片的绿地和高大的热带森林相得益彰。学校里的教学区和生活区界限分明,但又没有局限于任何布局规律,甚至找不到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整个校园带给人的是优雅和静谧的氛围,使人感到置身其中,专心学习,其乐融融。
新加坡采取教育分流政策。我们了解到新加坡自小四开始的教育分流制度的弊端时,当得知他们从英国移植来的各类水准的考试制度时,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标签理论。幼小的年纪就被贴上各种标签并一致决定学生的发展,怎么还有这样落后的制度?后来明白了,虽然有些成绩差的学生可能被编入较为落后的工艺源流班学习,但此举并未阻挡学生的发展,尽管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入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但新加坡完善了学生后天成长的发展条件,后起者一样能够进入国家大学学习并有到英国、澳大利亚的大学深造的机会,也有经过相关的培训成为国家公务员。可以肯定这种分流制度在新加坡选拔和培养精英人才,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优秀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教师培训政策。对新加坡380所学校两万多名教师而言,每个人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任务,那就是每一年必须保证有100个学时的进修机会。对此,新加坡教育部有专门的经费保障,这给新加坡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这100个学时的进修内容分为3块,其中专业70%,主要是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素质,20%的交叉学科知识,拓展教师知识素质,10%为理财、健康或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进修形式有到国立教育学院的课程进修,有在本校聘请专家的课程辅导,有到外校的观摩,也有到国外的专业进修。就是这样不断的。年复一年的强化培训,使老师懂得了如何培养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形成终身学习精神等等。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要求教师到本校上岗之前,必须有不少于3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对自己的要求是,如果我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上岗,就说明我的工作没做好。当然,学校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尖端科技设备和接近实战的模拟训练,先进的实训中心都是由企业资助建立的。
然而,新加坡带给我们的也不是完美无缺。据讲课的老师介绍,他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看到那里购书看书的人山人海相对照,感叹新加坡书店的冷清;新加坡的学生更注重在考试前高临阵磨枪式的突击,反倒是中国来的学生比较注重平时的扎实学习等等。
(三)新加坡的职业教育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政府重视教育的投资、发展、改革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而其中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管理则是新加坡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历程。新加坡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60-70年代,主要靠低工资及天然资源来吸引外资来促进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以解决失业问题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初等职业教育以建立高素质、技能型劳工队伍,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吸引外资的优势是靠训练有素的各种技术工友及工程师,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劳动力队伍,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以适应高附加值工业发展的需要。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吸引投资的优势是产业结构提升,加大本国和外国的高科技投资。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任务是建立社会的职业教育专业学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强调终身学习,培养员工终身受雇的能力,同时向全球化发展。对比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正处于实行经济重组,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得到发展阶段,相当于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新加坡已经走过的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形成的职业教育文化和核心价值理念可以借鉴并指导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在认真学习了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后,有许多感触。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ITE招收的学生是学术水平较低的学生,改为工艺教育学院(ITE)后,开始招收中学4年或5年源流的毕业生,使职业教育的层次明显提高,使一部分学生能够继续接受学校教育,而不至于在比较小的年龄时流入社会。这实际上属于新加坡主动推动的延续教育的一部分。1991年后,20%的职专毕业生可以通过考试升入高一级的理工学院继续接受教育,理工学院又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可以继续升入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等继续大学教育。这样的一条升学途径的设计,使与国内一样重视子女教育的华人发现了新的生机,所以工艺教育学院在就业升学上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从而使社会对工艺教育学院还抱有心理的希翼,这与新加坡薪酬与文凭挂钩的政策和精英治国教育理念是息息相关的。而及时调整疏通各种职业教育的上升渠道,使家长、学生的重视学历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在职业教育上实现较好的结合。新加坡人各项政策调整的及时性使得职业教育能与社会的需求相对结合较好,也缓和了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矛盾,虽然这种缓和和调整可能带来高学历人员的增多,但至少提高了大部分适龄人口的教育水平,对新加坡的竞争力是有益的。
与新加坡相比较,中国没有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与市场较为完美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自身造血功能,是所有的职教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应该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单纯的计划经济时代一去不返,留给我们的是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职业教育市场和劳动力需求市场的信息如何做到对称?单纯依靠学校、教育部门的市场信息,可能要继续浪费部分有限的社会人力财力等资源,延缓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时还带来许多的其他问题,比如大学生失业率、社会再就业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更深刻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谁来主宰职教沉浮——市场,而政府是市场与学校之间最直接和有效地桥梁,绝不能再忽视和弱化它了,新加坡的经验已经说明,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三、学习收获
(一)圆满完成课程各项学习任务,全面了解新加坡教育体制 这一年学习中,除了5月份回国一周收集资料外,其余时间全部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没有迟到、早退和请假,并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每门课程的作业和毕业论文,得到了论文指导导师和博士们的一致好评。
在学习之余,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深入了解了新加坡教育体制:一是通过课程学习了新加坡教育的发展历史、教育政策及实施情况;二是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部分中学和职业院校,对新加坡的教师培训、职业教育等有了较深认识;三是专访部分专家,了解了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四是研读了大量有关高等教育的书籍和资料。
(二)全面感受新加坡教育理念,体验中新教育差异
这一年,我深刻感受到新加坡教育的理念:一是政府非常重视教育,视人才为国家的唯一资源,不惜巨额投资办教育,因此其教学设备先进,配套保障措施到位,教育体制非常完善。同时它是一个融会东西方教育成功的典范;二是教育愿景和使命以人为本。新加坡的教育愿景是“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教育的使命是“塑造新加坡的未来”。旨在把新加坡国民培养成为具有思考能力和奉献精神,以及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能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新加坡重视全面发展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企业精神,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群: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并为每个学生提供至少十年的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三是强调因材施教,发挥个人所长,实施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面向世界,开拓视野。新加坡教育目前的战略方针是“侧重培养思考能力、资讯科技的应用与重视国民教育”三合一的改革,推行卓越的行政。而面对未来的策略是“更具灵活性与多元性的教育体制、宽基础教学与全面的教育、少教多学和推崇学习的自发性与独立性”。注重思维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大力推动领导技能、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素质的养成。
(三)开阔了眼界,管理理念得到了提升
首先是接触到扁平管理理念,使自己对管理有了更深刻认识。作为一个高校的中层管理者,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我感觉国内很多管理方式僵化,既得罪人,又办不好事。我以前总认为人是最难管理的,而通过一年学习,尤其是学习《优质管理学》课程后,我认识是到“管理”简单理解就是“管”事“理”人,把事管好了,把人理解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这让我深受启发,使我明白过去由于自己管理理念认识不到位,才使得许多管理工作难以展开。因此这种学习能够切实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成读书笔记并发表相关论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一年中作学习笔记近十万字,包括上课所做的课堂笔记;在新加坡一些学校和社区学习考察笔记;回国前收集、整理撰写的《我眼中的新加坡教育》等等。课题《音乐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模式研究》被省教科院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一般资助课题。在新加坡学习期间,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课题完成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结合课程和自己的工作性质(成人教育),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两篇专业论文。
此外学习期间,我主动参观和考察了部分学校和社团,并积极参加由南洋理工大学组织的一切活动。其中参观的学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英华美学院;并到新加坡总统府、国会、亚洲博物馆参观学习;到裕华俱乐部参观社区活动,参加了南大举行的国际友人运动会两次,新加坡国家赛龙舟活动等。
值此留学结业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感谢培养我的湖南省教育厅和怀化学院给了我这次非常宝贵的脱产留学的学习机会。感谢我们班上的同学们,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业上都得到了大家的关心,感谢我的家人每天都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让我安安心心坚持到最后。一年的留学生活给予我许多珍贵的财富,教会我许多难能的品质,它们将伴随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不断前行。
第四篇:ABC教育集团总裁事迹介绍
ABC教育集团总裁事迹介绍
ABC教育集团总裁刘成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兴趣教学法”、“音标教学法”发明者,ABC外语学校创始人。1997年,刘成总裁一手创办ABC外语学校,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办学经验。在工作中,刘总严抓教学质量,创新进取、深化改革、大胆开拓,带领教师们用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学员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近年所获奖项有:
(1)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丰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5年初,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评选为“2004北京市先进民办学校”
(2)2004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事局联合授予“北京市先进民间组织”称号
(3)连续两次被评为哈尔滨社会力量办学甲级学校,刘校长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个人”
(4)“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民办非学历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南岗区先进基层团组织”、“诚信纳税单位”
(5)2003年8月份,由于我校表现突出,被北京市民政局授予“抗击非典先进民间组织”
(6)2004年、2005年在由新浪网、中央国际广播电台联合评选中,荣获“全国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和“优秀商务英语培训机构”
(7)2005年12月,在搜狐网的评选中,荣获“2005综合实力知名外语培训机构”
(8)2005年、2006年,我们连续两年被北京《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等时尚媒体评选为“读者最喜爱的英语培训机构”
(9)第二届全国剑桥少儿英语大赛优秀组织奖
(10)黑龙江第四届“希望杯”青少年儿童英语表演大赛上,获得了八金六银、团体金奖
(11)2003年,学校为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安系统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远程学习卡
(12)2004年为北京市监狱系统干警捐赠了价值100万的远程学习卡等
刘总带领全体员工持续开展“提供优质服务,真情回报社会”的多种形式的主题公益活动,立足为社会分忧解难。从2002年起,刘校长投入了十几万的资金,在北京、哈尔滨两地为社会上的老年人和社区居民、下岗职工开展了“免费申奥班”和“下岗再就业技能培训班”,为她们提供义务的英语和计算机培训。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六期义务培训班,服务人数达300人,帮助80余名下岗工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同时给社区内的特困居民的子女在学校内安排班级,并给予他们减免学费的优惠条件,让社区内家境困难的孩子也可以受到最好的英语教育,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其次,刘成总裁带领学校全体党员,积极学习党的指导精神,时刻不
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多次参与绿化植树活动,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2004年年末,获悉东南亚海啸,刘成校长组织ABC全体员工为海啸灾民捐款,共23000余元,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2003年,学校为哈尔滨市南岗区公安系统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远程学习卡;2004年为北京市监狱系统干警捐赠了价值100万的远程学习卡等;
再次,刘成总裁策划并组织学员及工作人员成立绿色志愿者协会,定期参加社区组织的绿化家园的义务植树活动,在活动中表现非常出色,受到所在社区街工委领导的一致好评。并积极参与 “献爱心,赠文明”公益果皮箱捐赠活动,认领了东西大直街(和兴路---烟厂)路段的145只公益果皮箱,并组织幼儿园的孩子们组成“环保小卫士”,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为缔造现代的都市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非典”期间,作为区人大代表的总裁刘成先生组织员工开展了抗击非典的活动。2003年8月份,由于我校表现突出,被北京市民政局授予“抗击非典先进民间组织”;2004年12月,我校光荣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由于我校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市丰台区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等媒体对我校“免费申奥班”、“下岗再就业班”等公益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5年初,我校在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工委举办的“北京市先进民办学校”评选中,从北京2000多所民办学校中历经层层选拔和调研脱颖而出,最终荣获这一称号,充分表达了社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对我校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2005年、2006年,我们连续两年被北京《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等时尚媒体评选为“读者最喜爱的英语培训机构”;2004年、2005年在由新浪网、中央国际广播电台联合评选中,荣获“全国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和“优秀商务英语培训机构”;2005年12月,在搜狐网的评选中,荣获“2005综合实力知名外语培训机构”。荣誉来自于过硬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刘成总裁始终严抓教学质量,严格按“普及教育,服务学员”的原则进行教学。为严把教学质量关,学校设置了投诉中心,对学员实行24小时投诉反馈制度。在学员报名之前,招生人员就必须将《ABC外语培训学校学员管理规定》向学员认真解释;如果学员对教务人员的服务不满意,可随时拨打投诉中心电话进行投诉。投诉结果必须在24小时之内反馈给学员。刘成总裁将带领全体员工尽最大的努力让学员满意,让ABC的教育事业发展壮大!
第五篇:秘密武器"创新"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秘密武器“创新”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张瑞敏介绍
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海尔集团总裁、海尔集团党委书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96年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的终身荣誉“五星钻石奖”成为荣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1984年、张瑞敏先生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经理,同年,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该厂当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短短十三年时间,它把这个小厂发展在为97年销售额高达108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张瑞敏经理
海尔集团是靠名牌起家,靠“联合舰队”发展起来的。集团制定了以中国名牌海尔冰箱带动集团的一批产品成为名牌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还提出了“联合舰队”的管理模式,即海尔集团不应是一列火车,加挂的车箱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海尔集团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艘舰都有很强的战斗力,可以各自为战,但大方向、总目标必须服从集团旗舰的统一指挥,随时编成新的阵容,参加联合作战,发挥舰队的整体优势,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谁会想到,如今的海尔“联合舰队”,以前只是一副破烂摊子。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由当时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张瑞敏 出任厂长。当这位1米80的山东大汉第一次踏进这家亏损147万元、几乎一半人想调走的集体企业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满车间臭气熏天的大小便,以至于他上任后制定的第一条规章制度就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瑞敏审时度势,抓信机遇,带领全体员工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创造了中国家电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
要干就要干第一
刚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几乎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生产定点厂家。当时,国内电冰箱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峰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其中不乏“省优”、“部优”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要寻求生路,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以张瑞敏为首的厂领导,分析市场形势时发现:尽管市场上的冰箱品牌不少,但并没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名牌还几乎是洋货的代名词。于是,张瑞敏果断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这样,“名牌战略”和“争第一”的竞争观念便在海尔诞生了,并由此确立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
张瑞敏上任不久,发现厂里生产的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当这76台冰箱在生产者的锤子下变成一堆废铁时,张瑞敏流泪了,职工们也流泪了。接着张瑞敏又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从此,全厂职工悟出了一个即简单又深刻的道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劣质产品等于砸自己的饭碗。这件新鲜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一致称赞张瑞敏狠抓质量的决心和处理问题的气魄。从此,“海尔张瑞敏”这个名字在全国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那么,海尔的出路在哪里?张瑞敏决定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生产技术,以“起点高”的优势来弥补“起步晚”的劣势。他们搜集了30个国外厂家的技术资料作比较,最后确定采用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1985年、琴岛──利勃海尔牌、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投放市场,很快便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直至1997年,一起稳居第一),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此后,各项荣誉接踵而至:中国十大驰名商标(家电行业唯一)、国家质量管理奖(家电行业第一家)、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第一名。海尔在家电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和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10余项认证,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由于海尔产品的质量好、信誉高、牌子响,许多消费者都以拥有海尔产品为荣。因此,尽管海尔产品的售价要高出同类产品其它品牌许多,但消费者依然偏爱海尔产品。
卓越的管理系统
张瑞敏和他的助手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距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oec,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统,并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朱钅容基、邹家华、李岚清等3位副总理均作出重要批示,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经验。oec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and clear的缩写,即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其主要内涵,就是贯穿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具体地讲,就是企业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计划执行,每日将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控、事控的目的,确保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按照这一管理模式,上至总裁,下至一般员工,哪怕是一个修剪花草的花匠,都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达到什么结果。
张瑞敏认为,目前,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条条框框制定得十分严密但有不少流于形式。因此,张瑞敏认为,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易,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难。oec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丝不苟地坚持。
在企业管理中,海尔强调“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张瑞敏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应该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使之对企业的爱达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境地。为此,海尔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制度,如通过实行公开招聘上岗制度,发现人才和促进了人才流动,使许多年轻有为的员工走组建联合舰队上了领导岗位。经过几年呕心沥血、脚踏实地的奋斗,张瑞敏带领广大员工把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只破烂不堪、弱不禁风的小木船,迅速改建成一艘装备精良的航空母舰。按说,张瑞敏该满足了,然而他深知,一只战舰的实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孤军作战很难应付复杂的情况,也难免顾此失彼,惨遭败局。因此,他朝思暮想的是要尽快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尔联合舰队,邀游世界,同外国的舰队一比高低。他说:“在市场竞争中,有名牌,但没有规模,名牌便无法保持和发展;有规模而无名牌,规模便无法保持和发展。因此,海尔创出名牌后,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组建联合舰队。”
实践的磨炼使张瑞敏更加成熟,更加敏锐。他在总结了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后深有体会地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认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必须有3只眼睛,只有两只不行。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要用第二只眼睛盯住外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还要用第三只眼睛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企业规模”
张瑞敏就是长了3只眼睛的企业家,具有超前意识的指挥官、富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他在指挥广大员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离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稍纵即逝的遇,发展海尔,壮大海尔。
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3500多名员工的原红星电器公司是我国洗衣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但进入1995年后,生产经营每况愈下,资不抵债,债务达1.33亿元,前景极不乐观。
张瑞敏深知,此次兼并成败关系重大。成功了,海尔联合舰队将增加一艘战斗力很强的主力舰,壮大海尔的整体实力;失败了,则给海尔联合舰队增添很大的麻烦,使海尔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弄不好,会将海尔压垮。经过深思熟虑,张瑞敏对前景充满信心。他决定打一场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硬仗。因为张瑞敏清楚,海尔与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无形资产。向“红星”注入海尔企业文化,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oec管理创建一流企业,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定能一举成功。
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领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咨询认证和资金调度等5大中心的人员,在“红星”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这新更名的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开始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同中层干部一起分析企业亏损的原因,引伸出oec管理,并向大家宣讲“80/20管理原则”。他说:“在企业里,关键的少数制约着非关键的多数。企业里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的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这言简意赅的讲话,使“红星”的广大干部耳目一新,唤起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心,重新振作起来。接着,张瑞敏要求大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尽快使“红星”获得新生。
目前,海尔洗衣机产销两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还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其中大部分出口日本,洗衣机出口量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海尔洗衣机能大量销往日本,充分说明其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为,在国内,洗衣机若能达到5000次无故障运行便达到了最高水平,而出口到日本则必须达到7918次才准放行。可见洗衣机出口日本是多么不易。“红星”发生了巨大变化,海尔的这次兼并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联合舰队的实力达到了新的水平。
张瑞敏说:“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是更新观念。以海尔的无形资产,即海尔的观念去盘活有形资产,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坚持下去的道路。”
近几年来,面对大量洋货的冲击,面对实力强大的国际同行的竞争,许多著名的中国家电企业纷纷落马、被吞并瓦解,不少国内名牌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与此相反,海尔集团却稳如泰山,联合舰队坚如磐石,并以一批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大步走向世界,首先进入西方7国发达国家,打出了响当当的中国牌,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出口产品种类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电冰箱──亚洲出口德国第一名;洗衣机──中国出口日本第一名;空调器──中国出口欧盟第一名。目前,海尔已在海外128个国家注册商标556个,拥有海外营销网点8000余个,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地建厂,拥有8个海外信息站,5个海外设计分部。
人人是人才
目前,在洋名牌大举涌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有不少人提出要保护民族工业。对此,张瑞敏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民族工业需要保护,但更需要大力发展。现在关税壁垒已经消失,国家也不可能给什么特殊的补贴,所谓保护已不复存在。要保护民族工业,最好的办法是加快发展速度,只有自身发展了,壮大了,实力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当然,他非常希望政府能在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让民族工业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平等竞争。他说:“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等都可以引进、吸纳,为我所用,但自己的品牌不能丢,民族精神不能丢。”他又说:“更加严峻的市场挑战已扑面而来,这种竞争犹如与狼共舞,其结果是,要战胜狼,要么被狼吃掉。我们海尔的回答是:与狼共舞,挑战国际名牌!”
一次,张瑞敏同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意向谈判,他当场拒绝了对方的苛刻要求,对方立即抛出一句火药味很浓的话:“如果我们在中国大陆另选一家企业合作,作为你的竞争对手,你不怕受冲击吗?张瑞敏微微一笑说:“我想引用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的弗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句名言回答你:‘我们唯一害怕的只是我们自己’”。
张瑞敏是一个胸怀大志,永不满足的人。他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10年创业使我们有了今日的辉煌,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人,自取灭亡。当前,我们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我们必须‘二次创业’,树立‘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的企业精神,早日实现‘冲出国门,叫响海尔’的宏观目标,创出中国的国际名牌,早日进入世界500强!”
本世纪初美国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地中海是过去的海,大西洋是现在的洋,太平洋是未来的洋。”张瑞敏很赞赏这位美国人把太平洋看作是未来的洋。因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和亚洲将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在千帆竟发的国际化大潮中,海尔,这支现代化的联合舰队,将在司令张瑞敏的正确指挥下,高擎振兴民族工业的大旗,开足马力,乘风破浪,从祖国的黄海之滨,高速驶向太平洋,驶向世界,驶向未来!
“创新”张瑞敏的秘密武器
科技大会,过去的概念是科学家们坐在一起,很难说有企业家什么事儿。但是这一次不同,不仅有企业家参加,而且有企业家作重要发言。张瑞敏就是其中一位。
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会址京西宾馆,记者来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房间。他打开在会上的发言稿,标题赫然印着: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的确,这个总部位于青岛的企业巨人,平均每天都有一个新产品问世,每天申报两个专利。目前,海尔拥有1800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之最。
记者发现,大会的三天,张瑞敏和联想的总裁柳传志住在一个房间,因而将中关村改制的情况拿来问张。张瑞敏坦承在企业改制上,中关村的四通、联想已经走到了前面,他说海尔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大家的起跑线会不一样。”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忧虑。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点破其中的“含义”:只有把企业做大了,才能增加科技的创新能力,才能推动国家的科技水平!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是中小企业,而是大型企业。将海尔做大,为的是创新。海尔没有辜负众望。
对于这一次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张瑞敏认为至少传递出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不能关起门来搞科研,过去创新的概念总是理解为尖端技术的发明创造,这次会议透出的意思已经发生变化,发明并不等于创新,只有把这个发明变成产品,产生社会效益,才叫创新。第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会议提出高科技产业化,那么这个落脚点一定是企业,如果企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高科技的设计水平再高,也很难转化为产业。”
这次技术创新大会以后,张瑞敏认为将会形成两种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一股力量来自于科技界,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将科研机构推向市场,将使这一部分活跃起来;同时国家大力扶持民营中小科技企业,会推动科技界出现一个创业热潮。另一方面的推动力会来自于企业,企业将增加创新活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早在技术创新大会之前,张瑞敏就已经觉察到了科技界的细微变化。去年年底,当张瑞敏的属下将一份与国家工程塑料研究中心合资的报告递给他时,他“同意”之余有一份担心:“该中心所属中科院化学所,而我们是一个集体企业,上面会不会让我们控股一家国家级的研究中心?”疑虑很快打消,张瑞敏开始隐隐感到科技界将要发生大的变动。现在,张瑞敏踏实多了。
转载自卓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