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6:3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全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全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国家环保局 环人 [1994]667号 1994年12月22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制订本意见。

第二条 国家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自治州、盟)、县(旗、县级市)、乡(镇、街道)五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第三条 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是同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受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地方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置与变更,要事先征求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章 任务与职责

第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1.制订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行政规章,监督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协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组织对重大经济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估。

2.拟订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参与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经济开发规划、产生发展规划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审核重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参与组织自然资源核算工作,管理全国环境统计和环境信息工作,编报国家环境质量报告书,发布国家环境状况公报。

3.制定并发布环境保护国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及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监督实施。

4.负责大气、水体、土壤、海洋等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全国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污染的防治工作;公布应禁止(或严格限制)建设的重污染项目名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公害病调查并提出防治对策;公布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录,组织有毒化学品进行出口登记等环境管理工作;受国务院委托,处理涉外环境污染纠纷,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5.负责监督管理全国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制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规划工作;向国务院提出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综合协调并监督检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野生植物、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工作,监督珍稀濒危物种的进出口管理,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资源开发活动。

6.组织全国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项制度的实施;审批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指导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责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7.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组织重大环境科技攻关以及环境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归口管理环境保护技术引进工作;组织全国环境保护设备的质量监督、认证工作,组织管理环境标志工作。

8.管理全国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环境监测制度,制定环境监测规范,管理国家级环境监测网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中国网;指导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和质量保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环境监测网络。

9.指导和协调全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协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编制大、中、小学和成人教育的环境教育大纲,确定环境教材及课程设置;指导其他部门在有关各类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工作。

10.指导全国环境保护队伍建设,规划与组织指导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指导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劳动工资工作。

11.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国家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参加国际环境条约的谈判及组织国内履约活动,协调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活动;归口管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和利用外资项目,组织审核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对外合作项目;指导我国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外的工作,负责与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的联系。

12.承担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辖区环境保护条例和相关法规,并监督实施;协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辖区内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组织对辖区内重大经济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估。

2.拟订辖区内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参与制定辖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经济开发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审核省辖市和重点县级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管理辖区内环境统计和环境信息工作,编报省级环境质量报告书,发布省级环境状况公报。

3.监督辖区内实施环境保护国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及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制定环境保护地方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监督实施。

4.负责辖区内大气、水体、土壤、海洋等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监督管理辖区内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污染防治工作;监督辖区内执行国家禁止(或严格限制)建设的重污染项目名录和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录,负责辖区内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受同级政府委托,处理涉及辖区外环境污染纠纷,协调辖区内地域间环境污染纠纷,对本辖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5.负责监督管理辖区内自然环境保护工作。负责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规划工作;向省级政府提出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综合协调并监督检查辖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野生动植物、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工作;指导辖区内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监督辖区内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源开发活动。

6.组织辖区内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审批本辖区限额内开发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指导辖区内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负责辖区内环境目标责任制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7.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辖区内环保科技发展规划、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组织辖内区重大环境科技研究及环境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辖区内国内外环境保护科技合作;组织辖区内环境保护设备的质量监督、认证工作。

8.管理辖区内环境监测工作,监督执行环境监测制度,管理辖区内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站,组织辖区内环境监测网络;指导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和质量保证工作。

9.组织和协调辖区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在大、中、小学和成人教育培训中开展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10.做好辖区内环境保护队伍建设,规划与组织辖区内环境保护系统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辖区内环境保护系统劳动工资工作。

11、组织辖区内国际环境履约活动,管理辖区内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和利用外资项目。

12.承担同级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承办同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市(地、自治州、盟、行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辖区的环境保护规章和办法;协同有关部门,制定辖区内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并贯彻执行。

2.编制本辖区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管理辖区内环境统计和环境信息工作。参与制定本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经济开发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参与审核本辖区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城区改造中环境保护内容。

3.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标准、技术规范。

4.监督管理辖区内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污染物、污染源的防治工作;执行国家公布禁止(或严格限制)建设的重污染项目名录和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录,负责辖区内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受同级政府委托,处理涉及辖区外环境污染纠纷,协调辖区内地域间环境污染纠纷,对本辖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承办同级人大、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提案、处理群众有关环境保护的来信来访。

5.管理辖区内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并监督检查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指导辖区内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监督辖区内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资源开发活动。

6.负责辖区内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限期治理等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审批本辖区限额内开发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7.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组织协调工作。

8.负责组织辖区内环境保护科研工作。制订组织实施本辖区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申报国家和地方重大环境保护课题,管理辖区内环境科技成果和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工作;组织辖区内环境保护设备的质量监督、认证工作。

9.管理辖区内环境监测工作,组织实施环境监测制度、环境监测规范,指导辖区内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开展辖区内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和质量保证工作。

10.组织辖区内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在大、中、小学和成人教育、培训中开展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11.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护队伍的建设工作,组织辖区内环境保护系统在职人员岗位培训;管理辖区内环境保护系统劳动工资工作。

12.承担同级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承办同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县(旗、县级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

2.组织编制本辖区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制定本辖区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经济开发规划、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规划。

3.负责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审批本辖区限额内开发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4.负责本辖区污染源调查工作,管理污染源排污申报登记和发放许可证工作。提出本辖区污染源限期治理的建议。

5.负责本辖区环境监理工作,检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征收排污费,调查本辖区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纠纷。

6.组织辖区内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有关改善的对策与措施,并组织实施。

7.参与并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指导生态农业建设,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资源开发活动。

8.承办同级人大、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提案、议案。处理群众来信来访。

9.组织开展本辖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10.承担同级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承办同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乡(镇、街道)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1.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开展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组织制定环境保护的乡规民约。

2.参与组织污染物排放申报和管理工作。掌握并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报辖区内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3.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本辖区的环境污染事故或隐患。参与本辖区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调解处理。

4.负责征收排污费。

第三章 机构设置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内设办公室、计划财务、政策法规、行政体制与人事、科技标准、污染控制、监督管理、自然保护、国际合作、宣传教育等职能机构。

第十二条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宏观管理,其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与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对应,具体是: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省,其内设机构不少于10个;

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较多的省、自治区,其内设机构不少于8个;

经济不太发达、人口较少的省、自治区,其内设机构不少于6个;

直辖市,除负责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宏观管理外,还兼有直接管理的职能,其内设机构不少于15个。

主要设置办公室、政策法规、污染控制、开发建设管理、自然保护、计划财务、科技、监测等职能机构。除外,可根据本地区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工作重点,设置海洋保护、特定地区水体保护、核环境管理、宣传教育、监理、人事、对外合作、城市综合整治等职能机构。

第十三条 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侧重于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直接管理,其内部机构设置为:

一类市,内设机构不少于10个;

二类市,内设机构不少于7个;

三类市,内设机构不少于5个;

经济不太发达、人口较少的市,内设机构不少于4个。

主要设置办公室、开发管理、污染管理、计划财务、监测科研等职能机构。除外,可根据工作重点和本地区环境问题,设置法规、排污监理、人事监察、海洋保护、核环境管理、自然生态管理、城市综合整治等职能机构。

地、自治州、盟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参照市级的机构设置,根据本地区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置。

第十四条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在本辖区的具体实施和执行,包括现场监督检查等执法工作,其内部机构设置为:

一类县,内设机构不少于4个;

二类县,内设机构不少于3个;

三类县,内设机构不少于2个;

四类县,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内部机构。

主要设置办公室、开发管理、计划财务等职能机构。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排污监理、自然生态管理、乡镇环境管理、宣传信访等职能机构。

旗、城市辖区的内部机构参照县的机构设置。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设专职人员。

第四章 编 制

第十六条 按照履行职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编制应与其任务和职责相适应。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编制为: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省,编制不少于70名;

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较多的省、自治区,编制不少于60名;

经济不太发达、人口较少的省、自治区,编制不少于50名;

第十八条 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编制不少于120名。

第十九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编制为:

一类市,编制不少于75名;

二类市,编制不少于60名;

三类市,编制不少于40名;

经济不太发达、人口较少的市,编制不少于30名;

第二十条 自治州、盟、地、行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编制设置参照第十五条中三类市和经济不太发达、人口较少的市的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 县(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编制为:

一类县,编制不少于20名;

二类县,编制不少于15名;

三类县,编制不少于10名;

四类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编制。

第二十二条 乡(镇、街道)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人员设置为:

1.乡(镇、街道)环境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2—3名;

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较重的可适当增加;

2.不设环境保护机构的乡(镇、街道)设环境管理员1名。

第五章 人员素质

第二十三条 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必须加强环境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切实开展环境管理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各类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快实现环境保护管理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第二十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要制订环境保护人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

第二十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人员配备时,必须注重其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干部总数中具有大专以上程度的应占80%以上;市地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干部总数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应占70%以上;县(县级市、旗)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干部总数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应达40%以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应达到60%以上。

第二十六条 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忠于职守,严格遵守《国家公务员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 其 它

第二十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意见,配合同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篇:乡镇规范化建设意见

**人常办字〔2020〕4号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关于推进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

为贯彻落实《中共**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做好人大工作的意见》精神,推进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乡镇人大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增强全区人大工作整体实效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聚合力,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新时代全面建设文明和谐富裕的幸福新**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推进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的安排部署、巩固“河北发展、人大尽责”主题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按照程序规范、职权明确、行权精准、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的要求,进一步梳理细化乡镇人大职权范围,推进乡镇人大会议组织、代表作用发挥、监督、重大事项讨论决定和选举等工作在法律框架内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着力强化人大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夯实人民代表大会的基层基础,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乡镇人大力量。

三、规范内容

(一)依法开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规范会议次数。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两次会议,分别在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进行,如有重大事项讨论决定、财政预算调整、选举事项等,可以由人大主席团决定增开会议。

2、规范会议会期。每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会期不少于两天。其他代表大会会议没有选举事项时,会期不少于一天;有选举事项时,会期应适当增加。会议要保证人大代表有充足的审议时间,杜绝“只开会不审议”、“只表决不讨论”。

3、规范会议前期组织程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举行之前,人大主席团就会议的有关事宜,包括会议的指导思想、会议召开的初步时间、会议议程、组建大会筹备工作机构等事项要向乡镇党委请示,经批准后进行会议筹备工作。召开人大主席团会议,对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作出决定,表决通过提请大会的有关议程、草案。及时下发会议通知,并向人大代表发送准备提交大会审议的人大主席团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4、规范会议选举事项。选举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严格人选提名程序,制定代表大会选举办法,选举办法须经人大主席团提交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乡镇长、副乡镇长必须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出缺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补选,杜绝以组织任命代替选举。新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进行宪法宣誓。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调离本行政区,本级人大代表资格自然终止,其主席、副主席职务相应终止。乡镇长、副乡镇长调离本行政区,应向人代会提出辞职,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

5、规范会议议程。制定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严格依法按程序召开大会预备会、主席团会和全体会。会议要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大代表行使各项职权,依法运用询问等方式,提高审议质量。一季度会议侧重听取和审查政府工作报告等全年性重大工作安排,根据人大代表的审议意见作出决议、决定;三季度会议侧重检查人大决议、决定的执行、开展专项监督、听取政府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等。会议闭幕后做好公告、上报、存档等工作。

(二)做好乡镇人大闭会期间工作

1、充分发挥主席团作用。制定和完善《乡镇人大主席团议事规则》,规范人大主席团工作和活动。闭会期间,人大主席团会议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人大主席团工作要点,并向乡镇党委报告,党委批准后,由乡镇人大主席组织实施。有计划的安排听取和讨论乡镇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评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一般一届任期内应对所有部门评议一次。积极探索对选举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开展述职评议,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意见及时向党委汇报。创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交办、督办形式,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并答复代表,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要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提请会议审议。

2、充分发挥代表小组作用。每届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后,要及时组建代表小组,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组建代表小组由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负责。要坚持灵活、多样、方便的原则,尊重代表意愿,允许代表自愿结组,充分发挥代表积极性。代表小组每年要制定活动计划,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要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党委中心工作和人大主席团重点任务,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检查、执法检查等活动,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反映上来,把乡村治理中暴露的矛盾问题反映上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反映上来,为党委政府提供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有操作性的高质量意见建议。

3、充分发挥代表“家站”及民呼回应中心作用。巩固“人大代表之家(站)”及民呼回应中心建设成果,加强日常运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两个平台作用,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结合乡镇实际,组织指导代表“家站”、民呼回应中心利用集市等群众聚集的时间节点,开展好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以代表“家站”为平台,开展好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并进行履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代表连任推荐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充分利用代表来自于民、根植于民的优势,运用好互联网、微信群等手段,把群众的所思所愿所盼收集上来,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三)加强乡镇人大自身建设

1、完善乡镇人大组织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对乡镇人大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乡镇人大设主席一名,可以设副主席一至二名。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大工作上,不得担任、兼任乡镇政府职务。乡镇人大主席负责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处理主席团的日常工作,围绕乡镇党委中心大局,组织代表开展活动,重要事项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委领导下进行。乡镇设立人大主席团办公室,挂“人大主席团办公室”标识,明确工作人员,承担主席团日常工作。在乡镇人大办公地点悬挂“某某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名称牌,乡镇人大使用“某某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印章。

2、加强代表资格审查工作。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由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会议通过,行使职权至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为止。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从代表中产生,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主席团成员,组成人员出现空缺时,要及时进行补选。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对本届补选和选举的下一届本级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和当选结果进行审查,审查报告由主席团会议确认,并在人代会前公布代表名单。对暂时停止执行职务、资格终止的代表,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应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报告,代表资格终止的要予以公告。

3、建立健全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完善会议程序,制定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和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等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推动乡镇人大各项工作和活动依法依规有序运行。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管理制度,完善代表履职手册,探索代表的退出机制,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换届选举、代表信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等档案资料管理,提高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为乡镇人大工作留存珍贵的历史资料。

四、工作要求

1、强化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乡镇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把人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听取乡镇人大工作汇报。乡镇人大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2、强化责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要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对乡镇人大的工作监督和业务指导,对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召开人代会和重要监督活动,要作出统一安排和部署。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进行协调解决。对实践中的经验和创新性做法,及时提炼总结上报,以务实的态度抓好乡镇人大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并及时进行答复。

3、强化能力提升。乡镇人大干部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人大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切实增强民主法治意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更好地依法履职奠定坚实基础。自觉践行“河北发展、人大尽责”理念,善于通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干事创业、事争一流的浓厚氛围,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奋进的姿态体现担当作为。

主题词:

乡镇人大

规范化

指导意见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0年7月24日印

(共印50份)

第三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意见

山西省司法厅关于开展创建规范化

司法所活动的指导意见

各市司法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政法组织建设和省委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的要求,真正把司法所建设成为“第一道防线”的直接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根据司法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精神,为促进司法所依法履行职责,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司法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职能作用,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开展创建规范化司法所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创建活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扣建设和谐山西这条主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司法所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司法所整体工作效能,为维护人民权益、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规范化司法所活动,全面加强我省司法所建设,达到机构单设、编制单列、人员充实、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内部管理科学规范,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目标。

三、主要内容和建设标准(一)组织机构规范化。

司法所按行政区划单独设置,每个乡镇(街道)设一个司法所,为县(市、区)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负责指导管理和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司法行政工作。各地应尽快按现有编制配齐人员,已经下达的用于配备司法助理员的政法专项编制被挪作他用的,应尽快收回,确保专编专用,并积极争取地方编制充实司法所,以满足基层工作需要。

(二)队伍建设规范化。

1、司法所应当由3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设所长1人,实行所长负责制。司法所长应为国家公务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法律大专以上学历。司法所所长享受副科待遇。任免由县(市、区)司法局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后提名,会同有关部门考核,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司法所其他工作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相当学历,具有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热爱司法行政工作。

2、凡有3名以上中共党员的司法所应建立党支部,并大力开展司法助理员的党风党纪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 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要明确党员隶属关系。

3、建立健全以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制度。要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业务技能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不断改善基层队伍的知识结构,尽快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市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司法所所长,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司法所其他工作人员的培训,每年至少轮训一遍。

4、切实加强队伍的管理和监督,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司法所新录用公务员和新任命司法所所长,要严格按照用人标准、考录程序和审核、审批、任免权限等有关规定运作;其他人员的录用,也要坚持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建立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制度。今后,新录用人员必须由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培训。试用合格并报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后,方可正式上岗。要进一步强化监督考核制度,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每年对司法所人员进行考核,并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对不称职人员,及时报请组织、人事部门予以调整;对违法违纪人员,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维护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基础设施建设及财政保障规范化。

全省司法所办公用房和装备设施建设要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出发,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司法所基础设施现状,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财力、物力及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支持,逐步改善司法所的办公用房条件,配置必要的交通、通讯、文印、档案管理等办公设备,为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1、司法所建筑面积达到120平米。建筑布局应包括办公室、调解庭、资料档案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司法所应具备统一的调解庭布局。

司法所应具备电话、电脑、照相机、资料柜、工作人员办公桌椅、人民调解庭办公桌椅、摩托车等基本办公设施和交通设施,有条件的司法所可配备汽车。

2、司法所日常办公经费和业务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司法助理员工资统一由县级财政负担。其他福利补贴或单项奖金均与乡镇(街道)干部享受同等待遇,由乡镇(街道)解决。

(四)业务建设规范化。司法所主要承担如下职能:

1、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2、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

3、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

4、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5、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7、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8、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9、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10、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

司法所要把本职工作和基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为当地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司法所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形成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综合服务体系,树立统一、规范的整体形象。

(五)制度建设规范化。

司法所应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流程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建立一套职责清晰、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建立一套人员培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建立一套工作失误、执法过错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严格依法行政、从严治所、保障司法所日常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1、司法所应正确制作并悬挂统一的室内版面,包括司法所职责、分工示意图表、工作纪律、廉政制度、工作人员照片等内 容。

2、司法所应当建立统一的登记、统计制度,分门别类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登记和统计。

3、司法所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项业务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立卷,及时装订成册,分类归档。

4、司法所应当建立司法所所长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考核评比制度。根据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和要求,定期考核评比。

5、司法所应当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6、司法所应当建立廉政建设制度。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7、司法所应当建立法制宣传工作制度。组织制定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普法教育,积极参与依法治理工作,搞好法制宣传教育的考核验收工作。

8、按上级部门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报表。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大力推进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是实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切实提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推进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省厅成立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领导组,并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情况汇总、工作协调、检 查指导、考核评定等工作。各市、县(市、区)司法局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要严格实行创建工作责任制,“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要认真做好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深入实际,精心组织。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创建方案,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及时发现、分析、解决目前司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把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三)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及取得成效,争取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加强与编制、人事、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加大对司法所规范建设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努力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及时总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挖掘、培育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大力宣传创建活动中的先进事迹,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通过扎实开展创 建规范化司法所活动,充分发挥司法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优势,进一步提升司法所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能,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推动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开发区、大型农场、林场以及各地自行设立的街道司法所可以遵照本意见开展创建规范化司法所活动。

附:山西省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工作领导组名单

二○○八年七月十七日

主题词:

抄报:司法部,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 抄送:各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 发:厅领导,厅机关各处室

山西省司法厅办公室 2008年7月17日

第四篇: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婚姻登记工作面向社会公众,是为民服务的窗口。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对于规范婚姻登记行为、体现政府部门良好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婚姻登记机关比例不足总数的10%,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现就“十一五”期间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依法行政为前提,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按照场所环境设置合理化、登记流程规范化、内部管理制度化、工作队伍专业化、服务手段信息化的总要求,努力提高婚姻登记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婚姻登记机关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文明服务窗口,为促进婚姻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保持和发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良好态势,努力探索长效机制,推动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不断深入,基本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婚姻登记管理与服务新格局。

——婚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与行政执法职能相一致,婚姻登记机关编制、经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和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婚姻登记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婚姻登记流程更加规范,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制;

——婚姻登记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婚姻登记员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婚姻登记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普遍提升;

——婚姻登记管理和服务手段不断丰富,现代科技成果在婚姻登记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婚姻登记信息共享初步实现。

力争到,全国85%的县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其中,大中城市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西部地区70%的县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20%的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婚姻登记机关设置。

1.依法设置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内地居民间婚姻登记的机关,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机关)以文件形式确定其登记资格。办理涉外、涉港澳台居民及华侨婚姻登记的机关,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文件形式确定其登记资格。

2.推进婚姻登记体制改革。对于实行集中登记条件已经成熟的地区,应当把握时机、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行,并做好档案移交和宣传解释工作。对于不完全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结合实际,区别对待、分层次推进,在县级集中登记的基础上,可由县(区)民政局在乡镇设点登记或巡回登记,也可由乡镇人民政府直接办理登记。对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应当从方便群众出发允许乡镇人民政府继续办理登记,同时加大对乡镇婚姻登记工作的指导力度。

(二)改善婚姻登记场所和服务设施。

1.加强婚姻登记场所和内部环境建设。婚姻登记应有条件较好的办公场所,办公场所外醒目处应悬挂名称标识牌并公告办公时间。婚姻登记场所内应分设婚姻登记室(区)、候登室(区)、档案室,并有醒目指示牌。

根据婚姻登记机关年均工作量(包括结婚登记、离婚登记、补发婚姻登记证、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解答咨询,下同),按照《民政部关于评选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的通知》(民函〔〕156号)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婚姻登记室(区)和候登室(区)面积,做到宽敞、明亮、温馨、庄重、整洁。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应当积极推行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场地分离,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也应逐步推行。

2.不断改善婚姻登记机关服务设施。婚姻登记室应当配置宽敞桌面,方便当事人作出声明及婚姻登记员询问相关情况。候登室(区)应配有足够的桌、椅、笔,供当事人使用;公开摆放各类申请书规范样本,供当事人参照。登记量大的婚姻登记机关应当配置排队叫号系统或触摸式电脑、电子显示屏等设施,保证婚姻登记秩序。

(三)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

1.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婚姻登记信息化进程。县级以上(含)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和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应当配备计算机和打印机,由计算机打印婚姻登记证件和各类审查表,实现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县级以上(含)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计算机数量应不少于婚姻登记员人数的70%。

2.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

要利用发展电子政务的契机,认真规划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方案,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婚姻登记信息数据中心,逐步实现省(自治区、直辖市)婚姻登记信息资源共享,为全国实现联网奠定基础。力争到,中东部地区的省份建成或初步建成婚姻登记数据库和工作平台。到,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基本建成婚姻登记数据库和工作平台,实现在线实时登

记和婚姻管理信息化。已实现省内联网登记的省份,应当积极开展婚姻登记档案补录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行网上预约登记、应用身份证阅读器等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婚姻登记程序,提高婚姻登记工作效率。

(四)强化婚姻登记业务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和《民政部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婚姻登记、补发婚姻登记证和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婚姻登记“零差错”,对婚姻登记机关无有效投诉。

2.完善婚姻登记机关政务公开制度。公开展示与婚姻登记相关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收费价格及依据、投诉电话,设置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及其他有关材料,供当事人免费查询。设有专门的咨询电话,电话号码应在当地114查询台登记。婚姻登记与有偿服务要实行人员、场地、收费三分开。

3.建立健全婚姻登记印章、证书、档案保管使用等管理制度,确保印章、证书、档案及有关数据使用安全。健全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婚姻当事人办事的制度。

(五)拓展婚姻登记服务领域。

1.积极推广结婚登记免费颁证制度。设立颁证厅,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提高婚姻当事人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增强婚姻家庭责任感。

2.加强婚姻法律法规宣传。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引导公民依法办理婚姻登记。大力宣传有利于婚姻家庭稳定的婚姻道德规范,形成维护婚姻家庭和睦的良好社会风气。

3.配合计生、卫生等部门,在婚姻登记机关举办婚前体检、优生优育等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政府投入、多方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为当事人免费提供婚姻指导、优生优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书刊。

4.开展婚姻指导服务。探索在婚姻登记机关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专门人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邀请婚姻家庭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婚姻登记机关开展志愿服务,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婚姻指导和心理疏导服务。

(六)加强婚姻登记员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婚姻登记员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婚姻登记员选拔录用机制,做到凡进必考、择优录用;完善婚姻登记员资格认证机制,做到岗前培训、执证上岗;完善婚姻登记员绩效考核机制,做到测评、优奖劣汰,提高婚姻登记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力争到,全国县级以上(含)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婚姻登记员占总人数的85%。

2.开展婚姻登记员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婚姻登记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和婚姻当事人服务的宗旨;加强婚姻登记员的政策法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婚姻登记员英语、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要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努力创新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县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地市级以上(含)民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县级以上(含)民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3.制定并完善婚姻登记员行为礼仪规范,帮助婚姻登记员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不断改进婚姻登记工作作风,进一步形成整洁着装、挂牌上岗、微笑服务的工作形象,提高婚姻登记质量和服务质量。

4.维护婚姻登记员身心健康,减轻婚姻登记员工作负担,建立健全婚姻登记员人员调配和轮班休假制度,保障婚姻登记员合法权益。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地应将规范化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行风评议、党风廉政建设有效结合起来,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确保“十一五”期间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目标与任务的如期完成。

(一)建立健全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领导机制。

将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民政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婚姻管理部门职能,落实相关人员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不断强化对婚姻登记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力度,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健全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激励机制。

立足基层,充分调动基层婚姻登记机关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婚姻登记机关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规范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应定期通报本地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进展状况,注意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民政部将及时推广各地在规范化建设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规范化建设的有效激励机制。

(三)着力解决婚姻登记编制、经费问题。

各级民政部门应主动协调编制、财政部门,解决婚姻登记工作人员编制、经费问题。参照辖区人口数量和婚姻登记机关年均工作量合理配备婚姻登记员,婚姻登记员应是行政编制或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增加婚姻管理工作经费,将婚姻登记工作经费列入县(区)级财政预算,确保婚姻登记机关日常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和规范化建设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四)加强婚姻管理工作研究。

认真研究婚姻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婚姻管理工作机制;认真研究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新理论、新现象,夯实婚姻管理工作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工作提供理论保障。

第五篇:农机管理机构规范化设置探讨

农机管理机构规范化设置探讨

农机管理机构规范化设置探讨 农机管理机构规范化设置探讨 福建省建宁县客坊农业服务中心刘方华邹先元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也随着农、林、牧、副、渔等各业拓宽,农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成了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和帮手。农业机械的发展势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得到进一步飞跃,我国“工业贴补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进入新的时期,农机管理机构如何围绕国家机构改革,围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合法保护农机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使农机管理体系纵向对应,横向连接,笔者就如何规范化设置农机管理机构进行探讨。目前,我国农机管理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名称不统一

农机管理作为一项技术要求高,管理内容广的国家职能部门,其合理设置是保证农机事业遵循职能发展规律,符合管理要求,达到管理目的的国家机构,设置该机构的目的和意义。据查证:目前我国国家级农机管理组织名称“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省级农机管理组织名称“农业机械化管理局”7个,“农业机械管理局”8个,“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2个,“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中心”3个,“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4个,“农业机械化服务总站”1个,“农业事业管理局”2个,“农业机械化管理处”2个,“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1个。其中有9个名称之多,市、县农机管理机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局、科、股、室、总站、站、中心、所,其名称不一直接影响了政令畅通,影响职能发挥,管理混乱,机构设置名称统一在整体意义上讲,是标志着国家对一项事业用法制手段固定其职能的体现。

二、机构设置及级别差别大

农业机械化顺延农机化的兴衰起伏,中央对农业机械机构级别设置,从无到设置一般机构,从1959年9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工业部”,1969年1月更名为“第八机械工业部”,1970年4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合并,一机部下设“农机化组”主管全国农机化工作。1973年1月农林部成立“农业机械化局”,1977年9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成立,1979年3月恢复“农业机械部”,1982年5月农业部与一机部合并,设立机械工业部、农业部、农垦部合并设立农牧渔业部,机械工业部主管农业机械制造、科研,修理厂和农机销售。农牧渔业部主管农机化管理,农业化科研、培训、修理业务和农机鉴定、推广工作。目前最

高农机管理机构设置为“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机顺应国家的需要而变换机构级别,按说国家农机管理机构设置变化,各省、市理应效仿,目前我国各省、市则不同,农机管理机构有厅级、副厅级、处级;市、县的农机管理机构差别就更大。有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股级,乡农机管理机构差别:一是在人员职数上差别;二是在管理人员的身份“国家干部、职工、集体职工、临时工”的差别;三是在设置乡农机管理站和不设站委派农机管理员,甚至没有设置。农机管理机构设置与级别的差别。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制约了解放生产力,障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国家扶持农业,服务“三农”的力度。

三、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职能差异大 国家“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明确制定了管理职能十五项内容,各省、市农机管理机构的农机管理职能偏差大,大部分省、市农机管理职能,能够围绕国家农机化司的管理职能,制定和履行、顺应

职能,部份省农机管理职能不明确,且单纯。从农机管理的权限上看:农机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省、市,可以管理农村所有的机械,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业机械。农机管理工作较弱的省,对本该农机管理范围内的管理对象没有管理到位。省、市如此,市、县、乡就尽在不言中了,所以农机管理工作职能确立,是界定农机管理权限的总和。解决我国农机管理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加快农机立法步骤 一直以来,党和人民政府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农业已从纯手工作业到目前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作业,农村机械已遍及农村各个角落,以种植业为发展重点,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为次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和重要生产工具,特别是在抗灾救灾,争农时抢季节,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改变农村劳动力结构,繁荣农

村经济方面,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网上资料,到底我国农机手队伍已达千多万人。到底全国农机总动力为亿千瓦。农机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年,农机经营总值占农机经济总值比例越来越大,农业机械化将使农业生产转移到现代科学技术经营农业的轨道上,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直接关系着农村人口、土地、生产、生活领域的落后与进步。于是“农业机械管理法规”的立法势在必行。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农机管理机构、名称、改制

科学设置各级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是保证农业机械化事业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级别的高低可以根据国家对该事业发展需要而定;而管理机构的机构不全、隶属不清、名称不一则是国家对该事业管理混乱的体现,为保证农机化事业渐进发展,统一机构名称,确定机构级别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附:农业机械管理网络,机构设置名称,级别示范图。

合理设置农机管理机构是加强农机化事业体系建设的保证,农机化机构网络则是为农机经营者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农业机械稳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机械机构级别可以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农业机械的保有量,总动力来界定,国家可以制定农业机械的几项指标,达到指标按示意图级别管理,达不到降一级管理,采用动态的管理格局,调整农业机械化机构级别。还可以从机构管理人员进行限制数额,农业机械化大省、市、县,在管理人员上进行配强、多配,使地域差异和农机发展速度与农机管理机构级别和管理人数配备相联系。

三、规范农业机械管理职能

规范农业机械管理职能是限定责、权、利的关键,农机化管理工作也应该是“有位应有为、有为才有威、有威就有位”,规范管理内容,理顺管理渠道,要保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保证农机管理机构不散,农机管理人员不乱,管理职能

内容不缺,凡划定为事业单位的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可以参照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须知”为主,结合本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划定的责任为辅,由国家农业机械化管理最高部门确定,明确各层农机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使各级农机管理体系围绕职责内容开展工作,规范行为准则。规范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是国家充分使用法制轨道管理行业的根本手段之一,只有规范各级农机管理职能,才不至于工作推诿、扯皮、观望,才能更有效地处理职权内的事务,才能更准确把握国家方针、政策,使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注:数据资料来源于“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

下载关于全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

    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总则 为加强项目部环境保护的管理,防治因建设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环保管理体系。 成立环境保......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相关职责

    ******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其相关职责 公司的领导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根据环评的要......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及其相关职责

    环境保护局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监督检查国家和省市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协同有关部门制订全县与环保有关的经济、技术......

    关于全省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关于全省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 为深化全省法院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治理......

    关于加强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唐山市丰南区纪委文件 丰纪发﹝2011﹞3号 中共唐山市丰南区纪委 中共唐山市丰南区委组织部 关于加强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2011年5月10日) 为适应农村党风廉政建......

    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的意见 (浙总工发〔2010〕40号) 各市、县(市区)总工会: 乡镇(街道)总工会是按地域建立的、履行地方工会领导职责、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一级地方工......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及镇村领导班子换届成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尽快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巩固“xxxx”学教活动及镇村领导班子换届成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尽快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