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1
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研究
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申请,经财政部、教育部批准立项的“珠心算教育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对比实验测试研究”课题,通过邀请招标方式,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央教科所)承担。经过课题组4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研究结题报告,成果鉴定会于2009年1月8日在中央教科所举行。鉴定会专家组由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名誉理事长邵宗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人教社总编吕达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博士5人组成,柳斌同志任组长。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博士、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研究员和课题组成员蒋志峰副研究员等人。中珠协在京正副会长和秘书长列席了会议。鉴定会由吴霓研究员主持。首先由田慧生副所长和课题组主要负责人蒋志峰副研究员介绍了课题工作情况和研究报告。课题实验研究的结论是:“1.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小学生智商的提高、记忆力的提高、注意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表象能力的提高等整体智力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2.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小学各学年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作用;3.珠心算教育对提高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业成绩的作用显著;4.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幼儿园儿童注意力的提高、智商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表象能力的提高等整体智力的提高作用非常显著;5.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各学年幼儿园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逐渐提高的作用,但较明显的作用是体现在第二学年的儿童身上。”
实验结果还表明:“珠心算有别于其他教育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培养使儿童在脑中形成清晰的算珠表象并通过看算和听算两种主要方式来进行相应的脑算能力,反映出珠心算教育干预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特有的清晰的算珠表象和表象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内容。” 基于以上结论,课题组建议主管部门行文规定“珠心算应设置为地方课程、支持幼儿园开展以开发儿童智力为目标的珠心算教育实验、重视并推动珠心算师资培养、成立珠心算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开展持续研究。”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关于课题研究的汇报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点评,得出的鉴定意见是:“课题研究设计规范,实验科学,方法严谨,体现了认真、中立的研究态度。而且,研究实事求是,对于在幼儿园一年级实验不明显的研究结论,没有遮掩,体现了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精神。研究结论与研究实验匹配,数据统计分析和图例加强了说明的效果,是一个较为优秀的实证研究报告。” 最后,“专家们一致同意课题组得出的研究结论,建议通过鉴定。并希望进一步加强珠心算研究和开发,将祖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摘自《世界珠心算网》)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
2001年至2011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导纲要、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途径和各项工作的建设标准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与推进。目前,几乎所有高等学校都设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或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少学校还把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必选或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当然,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足,如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方法效果不太理想等等。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定位更值得商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优化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和社会适应的能力,预防和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发展与锻炼成才、人际交往与恋爱情感、求职就业与创业创新、情绪调节与人格健全,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通过分析纲要发现,2002年的纲要没有把“潜能开发”这个目标纳入其中。有学者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适应环境、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促进潜能的开发。“潜能开发”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核心的目标之一。可喜的是,教育部于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已经把“潜能开发”纳入其中,并确定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尽管大学生的《纲要》暂未公布修订稿,但把“潜能开发”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成为趋势。
潜能和潜能开发的定义、内涵等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界定,通常认为潜能是指个体存在的潜在的能量或能力。托尼·巴赞在著作《大脑第一》中说,我们当中隐藏着达·芬奇式的人物,通过训练,有人会具有达·芬奇那样的聪明才智。他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潜能、社会潜能、艺术潜能等九个方面的潜能。潜能开发,是指通过训练把这些潜在的能量或能力变成显性的能量或能力的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潜能开发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有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带有自己特殊的使命来到我们这个世界。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发现并找到自己的天赋属性,充分发展自身特有的潜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和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要唤醒每个人潜在的各种能量,让人的天赋能够自由发展。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大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各种天赋和潜在的能力,并提供各种锻炼与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发现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完善自己的人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常规教育措施,不仅要正常开展,更应该发挥其潜能开发的功能。比如,个别心理咨询不仅仅只是解决部分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扰,团体心理辅导也不仅仅只是让部分参加的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更不是仅仅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通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与平台,让每个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发展潜能,并通过锻炼来开发这些潜能。同时,使其不仅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也在社会能力、创造能力,及具有天赋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使人生意义和价值都能得到更好的彰显。开发大学生的潜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更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大学具备开发学生身心潜能的各种条件。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原本就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遗憾的是,当下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没有能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甚至有人说,从小学学习开始到大学毕业结束,都没有能很好地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直到离开学校很多年后才从成功的事业中发现了自己的才能。中小学教育没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潜能,甚至遏制了学生的潜能,是因现有的中考、高考政策和学生评价体系所致,且这些政策和体系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彻底改变的。尽管教育行政机构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但是这些改革的推进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问题。因此,期望中小学教育通过快速的改革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不太现实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教育培养的需要来设置和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方式,及搭建各种学生锻炼发展的平台,为开发学生发展潜能创设良好的条件。因此,大学教育具备学生潜能开发的各种有利条件。
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对潜能开发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各大学和教育行政机关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但随着所谓“最难就业季”现象的出现,不少大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不够扎实、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等能力素质的欠缺问题暴露无遗。大学生不仅就业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更是欠缺。部分学生自上大学之后,没把学习和发展当回事。在中国,能考上本科层次高校的大学生其智商毋庸置疑,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呢?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学生自身不够努力有关,更多的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等密切相关。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有些模式和理念确实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甚至阻抑学生的发展。比如,有些课程内容不能及时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差强人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点,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水平较低;实践育人的理念没能很充分的执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等等。所有的这些现象,严重阻抑了大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幸的是,这些现象已经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及许多教育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正在想方设法地进行改革。因此,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是大学生的发展现状所要求的。
充分认识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并探寻有效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的思路与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的成效。同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功能,促进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促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了有效实施对大学生的潜能开发,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澄清功能认识,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各级行政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从业教师应澄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明确意识到潜能开发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一些专家和从业者的呼吁下,教育部已经修订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把潜能开发纳入了新的纲要之中。从教育行政机构的角度,相关机构应尽快组织修订大学生的指导纲要,把潜能开发目标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中,并引导各高校认真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机制中有效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当然,开展此项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程序。
从各个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把潜能开发立即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并尽快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整合各种师资力量,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功效。近年来,由于充分重视和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包括实践工作的,也包括理论研究或经验总结的。从专家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繁荣的背后,存在实效性的欠缺,大量的宣传讲座、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课程等并不能让学生满意,没有能达到期待的功效。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担任。尽管辅导员也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掌握了一定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但事实上离称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无论是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效。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引进更多的、具有深厚理论背景和实践能力的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进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学专家团队的建设和充实,可以为深入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当然,要实现有效开发大学生潜能的目标,还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充分结合,基本上还属两个系统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学工系统的辅导员等完成,而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发展不一定熟悉;专业发展教育一般由专业教师开展,而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一定了解。因此,各高校应整合教育师资力量,形成一支综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应由心理学专家团队、各个专业的专业教师团队、辅导员等共同组成。心理学专家团队统领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由各个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团队和辅导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发展教育与潜能开发的具体工作。当然,要对专业教师团队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让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与特点、充分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情况下,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有效认知自己与专业特点、了解本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学习方法,以便更有效的学习、锻炼和发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卓越人才。
开发学生潜能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个共同的核心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融为一体。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培养质量并没有随之达到最高水平,就业难、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创新能力这一核心问题,推动各高校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改革。同时,大力推行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问题探索的学习,以及案例分析的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以期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随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纷纷出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大学生潜能开发的关键,只有推进适合学生学习、发展、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有效激发,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实践锻炼才能有更好的平台,大学生才能看到自身发展的潜力,树立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开发潜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范例。该团队在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受这一案例启发,全国60所重点高校已经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显然,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有效开发。
总之,只有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结合,充分挖掘其发展的潜能,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敬丹萤:《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S4期。
2、胡莉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经验重构”的意义、问题与策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3、欧阳文等:《经验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5期。
4、徐辉等:《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10期。本文来源学术堂论文网 http://
第三篇: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与研究1
谈谈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与研究(讲座稿)
西夏区第九小学
唐学忠
一、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
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千秋大业。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语文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是处在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信息社会需要会阅读的人才
如今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国际阅读协会IRC会员李杏保教授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现代社会20年里图书所提供的信息已是过去三千年里各种读物所提供的信息的总和。而我们的阅读速度还停留在100多年前的水平。而近30多年来,美、日、英、法和前苏联等发达国家,都对改进阅读方法进行了研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增加阅读的数量,即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
2、语文新课程提出了快速阅读的基本要求
市教委颁布的《普通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就提出中小学课程要为学生提供五种经历,而“学习潜能的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而阅读潜能是学习潜能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和数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五年不少于100万字。这就是说,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快速阅读已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3、小学生阅读情况的现状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过分注重字、词、句的分析,而不太重视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我们对我校原三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阅读汉语情况的观察,发现小学生在阅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速度慢、灵活性差。阅读时存在的主要现象有:逐字注视,多回视;伴有唇读,速度慢;视觉广度窄,不会浏览(泛读课外读物时);不看问题,通篇读文,效率低(文章后面带有问题时)。
我们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阅读情况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了影响他们阅读效率的主要因素: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缺乏适宜的阅读环境(家校两方面);不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我觉得重点探究小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二、开展阅读的理论依据
1、阅读潜能的涵义
学习潜能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尚未被激发的,尚未被实际化的学习能力。它包括听觉潜能、视觉潜能、自信心、学习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潜能、记忆潜能、思维潜能、语言潜能、艺术潜能、交往潜能、内省潜能、创造潜能。
根据加德纳关于多元智能的研究,阅读潜能主要是指在阅读时有效阅读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快地理解、概括、分析或解释阅读内容的能力。
而本研究中所指的有待开发的小学生的阅读潜能,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速读能力),二是能准确获得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里还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有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阅读速度,即在阅读时视线在文字上移动的频率,计算单位是每分钟所阅读的字数。阅读理解率,是对读物内容的理解程度,它的计算单位是用百分比表示的。
2、研究的理论依据
⑴、“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马克思主义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指出:要使人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
⑵、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认为,智力是一种潜能,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他还认为多元智力中的每一种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有发展的“平原时期”和“高峰时期”。而阅读潜能的开发也有它的最佳期。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速度和正确率会不断提高。但到初中二年级以前各年龄段提高较快,以后相对平稳。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汉语阅读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时期之一。
⑶、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告诉我们,人的大脑至少有90%的潜力未被动用,而儿童学习潜能与大脑的潜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脑的发展如何与思维和学习是密切关联的,在培养学生速读时,信息输入过程大致是:文字信息→视觉分析器→大脑。而在一般慢读时,信息的输入过程是:文字信息→大脑→发音器官→视觉分析器→大脑。在慢读时,因出声或用潜语读,人为地为信息传递设置了两道障碍,获取信息慢而少。快速阅读时,信息由视觉分析器直接进入大脑进行处理编码,获取信息快而多。
它还告诉我们“人脑是环境造成的,是可塑的,其潜能是无限的。环境造就大脑,功能决定结构,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我们要充分利用后天环境的作用,及时的教育培养,选用符合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
三、阅读实践如何展开 ㈠、确定研究内容
1、关于“阅读效率、阅读潜能”及相关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率”的概念界定。
2、观察、个案调查,分析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多种因素。
3、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基本学习方法。
4、在课外活动中,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具体阅读训练形式。㈡、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1、研究的方法
⑴、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⑵、以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为研究的补充方法。
2、研究原则
⑴、实践性与多样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时,要注意可操作性。⑵、趣味性与有效性原则
在具体阅读训练的形式选择上,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注意趣味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结合。
⑶、差异性与同步性原则
指研究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个案研究的同时,要做到与教学同步进行;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意同步进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⑷、循序渐进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中,都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指导。㈢、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的方法,养成多种阅读习惯,重点指导三种方法。
⑴、默读
A、默读前的心理调试方法:调整坐姿、调整呼吸、调整心态。
以“调整心态”为例,让学生在默读前给自己一个理想的心理暗示:我的注意力已经集中了,我已排除了所有的杂念,现在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B、用默读代替有声阅读、唇读、心读。C、边默读边思考。
要求学生改变以往一看文章就是通篇从头看到尾,再看课后思考题,效率很低的现象,先看思考题,带着问题再默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⑵、精读
A、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圈圈、划划的符号,注意在阅读的同时摘录好词好句,及时记录一时的随想。
B、培养学生“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复读→再读”。
初读,是要求学生“就文中的一节一节,逐句循读,摘出不了解的地方。自求答案或寻问商讨”。
复读,是要求学生“明了全篇或全节的大意”。
再读,是要求学生“品词品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⑶、浏览法
指导学生浏览报刊时,要改变逐字阅读的习惯,重点掌握以下方法,抓主要内容通读。A、审题读书法。
任何文章都有题目。人们把文章的题目比做“窗户”或“眼睛”。有的文章的题目往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往往是全文中心的概括,教会学生把文章的题目看作是航标,顺蔓摸瓜,可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浏览报刊各版面的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B、抓关键段落,找中心句。
在通读报刊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从找中心句入手,了解文章段落大意;从抓关键段落入手,了解全文内容,而不必逐段逐字细读。
C、留意文中的路标。
例如:“首先”、“第一是”、“第二是”等都是起始处的联络语,提示了关键句,往往是段落的要点。“所以”、“因此”、“从而”等词语会提醒读者,注意这个观点可能很有分量。“最后”、“总而言之”等词语是概括性的用法,很可能是引出文章的结论,或标出大意。
2、语文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技巧 着重进行训练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⑴、60秒大搜索
人阅读速度的快慢,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与人对文字的知觉快慢有关。这一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知觉速度。请学生先看第一个词语,接着再看五个相近的词语。如果第一个词语,在后面五个词语中出现,请学生将其圈出。如果没有出现,则不做任何记号。这样为一组练习。在60秒大搜索中,要求学生完成30组这样的练习。
如:半价:半径、半截、半点、半价、半路
牛皮:牛气、牛蛙、牛犊、牛性、牛排 ⑵、趣味表格
人眼球的转动也与阅读密切相关。这个训练就是通过加快学生眼球的运动,达到加快他们阅读速度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个正方形,将它划分为25格。在小方格内,无规律地添上25个英文字母或25个数字。要求学生按字母顺序或数字大小顺序,迅速找出所有字母或数字,并用表记录寻找一遍所需要的时间。
⑶、一目一格训练
这一训练是从前一阶段闪示训练之后进入无音速阅读训练的基础。训练时,将所选的文章,按照汉语的构词、造句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设计的。训练时,要求学生克制读音,克服回视,以1秒看完一格文字,达到快速认知词语,快速组合句子,快速理解记忆,快速高效率阅读的目标。
⑷、一目一行训练
在学生熟练掌握一目一格的阅读训练后,开始一目一行的快速阅读训练。其要求学生一眼看一行文字,一行至少一个短句。在文章每行文字下面都设计一个指导的手指,让学生目光对准行首的手指,用余光扫视右边的文字。学生目光移动,要求从左向右,水平运动,横向速读。
⑸、快速阅读能力测试
这一训练是以计时为手段,迫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主要步骤如下:
给学生一篇短文,要求他尽快阅读,并记录下阅读所需的时间和所读的字数;回答文章后面若干个理解测试题,回答时不能再看原文,并算出理解率(即答对题数占受试题的百分比)。
⑹、扩展阅读
通过组织学生查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开展扩展阅读;利用假期,为学生开出必读数目,开展扩展阅读;通过开展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每日一诗”等阅读交流活动。
3、在家校同步教育中,努力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 ⑴、形成良好的教室阅读氛围
A、建立班级图书室。组织学生自己捐书,成立流动的班级图书室。甚至可以通过家长会,带动家长捐赠书籍。
B、开展“书城、上图之行”,组织学生评选“我喜爱的十本书”活动,制作教室新书排行榜。
C、充分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获取更多有趣题材的最新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⑵、创设学习型的家庭阅读氛围
开展以班级为主的读书读报“亲子活动”,例如“我爱我家”亲子征文活动;召开“读书乐”亲子座谈会;利用假期,安排每天半小时亲子读报读书时间等。
四、阅读的有益启示
1、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理解了“人的学习是有环境创设的结果”。
2、学生的阅读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⑴、多样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实践研究,学生90%以上的学生已改变了逐字阅读的习惯,72%的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默读代替唇读、心读。学生的阅读速度更是由实验初始阶段的平均每分钟阅读128字,达到平均每分钟阅读277字,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在阅读训练中尝到甜头的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进一步升华为自觉的行为,看书读报时,常用笔划划,随身带着“采蜜本”,随时记录所见的好词佳句。
⑵、丰富的阅读积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丰富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现实社会的生活却是绚丽多姿的。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变化。
丰富的阅读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既可以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以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丰富的阅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高。阅读潜能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到学习潜能的整体开发和各学科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审题能力、应用题的理解力也都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
2、在语文综合活动课中,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技巧 我们着重进行训练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⑴、60秒大搜索
人阅读速度的快慢,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与人对文字的知觉快慢有关。这一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知觉速度。请学生先看第一个词语,接着再看五个相近的词语。如果第一个词语,在后面五个词语中出现,请学生将其圈出。如果没有出现,则不做任何记号。这样为一组练习。在60秒大搜索中,要求学生完成30组这样的练习。
如:半价:半径半截 半点 半价 半路
牛皮:牛气牛蛙 牛犊 牛性 牛排 ⑵、趣味表格 人眼球的转动也与阅读密切相关。这个训练就是通过加快学生眼球的运动,达到加快他们阅读速度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个正方形,将它划分为25格。在小方格内,无规律地添上25个英文字母或25个数字。要求学生按字母顺序或数字大小顺序,迅速找出所有字母或数字,并用表记录寻找一遍所需要的时间。
⑶、一目一格训练
这一训练是从前一阶段闪示训练之后进入无音速阅读训练的基础。训练时,将所选的文章,按照汉语的构词、造句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设计的。训练时,要求学生克制读音,克服回视,以1秒看完一格文字,达到快速认知词语,快速组合句子,快速理解记忆,快速高效率阅读的目标。
⑷、一目一行训练
在学生熟练掌握一目一格的阅读训练后,开始一目一行的快速阅读训练。其要求学生一眼看一行文字,一行至少一个短句。在文章每行文字下面都设计一个指导的手指,让学生目光对准行首的手指,用余光扫视右边的文字。学生目光移动,要求从左向右,水平运动,横向速读。
⑸、快速阅读能力测试
这一训练是以计时为手段,迫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虚度速度的目的。主要步骤如下:
给学生一篇短文,要求他尽快阅读,并记录下阅读所需的时间和所读的字数;回答文章后面若干个理解测试题,回答时不能再看原文,并算出理解率(即答对题数占受试题的百分比)。
⑹、扩展阅读
通过组织学生查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开展扩展阅读;利用假期,为学生开出必读数目,开展扩展阅读;通过开展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每日一诗”等阅读交流活动。
3、在口语交际活动课中,指导学生掌握听、说的技巧 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听说结合法
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活动课训练的重要内容。我们利用自编的口语训练教材,从以下两点着手对学生的听说训练。
A、培养听话、说话的良好习惯。在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听话的习惯,知道说话时口齿清楚,声音适度,态度自然,能围绕一定的话题当众说出自己的意思,说话时有礼貌。知道听话时一方面要边听边记,然后学着说;另一方面要边听边想,有不同意见要及时提出。同时在训练中,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听录音和老师说话时应注意力集中,听仔细,听明白意思,能学着转述;听伙伴发言时,不随便插嘴,不东张西望,能辨出对错,能补充或纠正。
B、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的听力提高有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因此我们在逐步提出要求:从听清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几段话,螺旋上升的。在训练中,第一步,让学生听第一遍录音,要求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第二步,听第一幅图的内容录音,要求边听边想,讲了几句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第三步,听第二、三幅图的内容的录音,学着说;第四步,同桌对讲完整的故事。这样一步一个要求,一次比一次要求高,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⑵、情景创设法
打电话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了。在口语交际课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通话时,许多同学都不以为然:“打电话有什么好学的,不就是拿起话筒,拨通号码,开始讲话,等说完了,放下话筒,就这么简单的事吗?”教师通过小品表演,创设了各种通话的情景,让学生在观摩中,发现了打电话的技巧还真不少呢!
根据情景演示,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在这节课结束时归纳了“打电话的八种技巧”:A、接电话要快,最好在铃响了3遍或4遍时拿起电话;B、电话一通,要有礼貌地招呼;C、主动自报姓名,介绍自己,以便进一步沟通;D、通话语言要准确、简洁,重点突出;E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打电话,不要引起对方的不悦;F通话中要恰当地使用一些提示语言向对方表示你在听;G、接听电话时要全神贯注,记住对方说话的要点,尤其是时间、数字、人名等重要信息;H、要微笑着接电话,你的笑容会通过你的声音向对方传达你的友好。
⑶、角色体验法
在口语交际活动
“学会介绍”一课中,我们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模拟角色体验,使学生懂得初次相见时,如何进行自我介绍;队干部竞选时,又如何进行自我介绍;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时,怎样把同学介绍给父母;看了一本好书或好电影时,如何把精彩的内容介绍给家人和小伙伴们。这节角色体验口语活动课后,学生用一首自创的儿歌概括了“如何进行介绍”的小诀窍:
大大方方自信足,语言流畅声音亮。注意礼貌带微笑,幽默语言显修养。说话时时看观众,眼神交流信息畅。条理清楚有重点,显示个性是内行。书籍影视方法同,一定不忘谈感想。⑷、配音表演法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们潜移默化接受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选择深受学生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动画影片,让学生通过模仿配音来鼓励学生大声说、大胆说、流畅地说、有感情地说。这也是口语训练活动中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训练方式。
⑸、讨论辨析法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无意中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伤害了对方,最好的补救办法就是真诚而及时地向对方道歉。那么怎样的道歉才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呢?在口语交际课指导学生“学会道歉”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道歉时应注意的事项,对一组不同的道歉方式进行对错辨析,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分析中,学会了道歉的技巧:A、道歉要及时;B、道歉要真诚、诚恳,眼神最好看着对方;C、道歉时,不要为自己辩解;D、通过其它方式弥补。如双方当时情绪都很激动,一时难以冷静的,可以事后通过打电话、发邮件、好朋友搭桥、送一件小礼物等方式表达歉意;E接受别人道歉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对对方道歉的勇气给予肯定和赞赏。
4、在作文训练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我们重点指导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细心观察法。
儿童认识外部世界首先是由观察开始的。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观察是前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时,要强调观察有下面四种方法。
集中注意,观察有目的。观察的目的越明确具体,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要使观察有明确目的,必须要领会作文的要求,明确这篇作文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重点,观察有顺序。观察的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往后,从远到近、整体——部分——整体等形式。有顺序的观察能保证观察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观察时,必须强调观察应主次分清、详略得当,要紧紧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善于比较,捕捉特点。所谓特点是指事物的个性差异,与众不同之处。观察时,要善于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只有这样,事物特性才会明显,文章才会出彩。
边观察,边想象,边记录。在观察中,要边看边想,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动积累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索,对事物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在观察中,还要勤记笔记,将观察到的特征,将萌发的新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⑵、“顺手牵羊”法
我们这里说的“顺手牵羊”是写作指导中引导学生进行素材准备的一种方法,即利用各种机会获得知识和信息,随时捕捉思维的火花。
A、阅读报刊杂志时,勤摘录。报刊杂志信息量大,从中可以吸收很多有用的营养。阅读报刊杂志时,可以备一本“摘录本”,以便记录感兴趣的问题、知识和有关信息,摘录佳句名言。这里的关键是“牵”什么,这主要体现在“思”字上,要善于动脑,要勤动笔。
B、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善捕捉。茶余饭后、朋友聊天、野外郊游,这些时候,精神比较放松,容易得到启发。这时候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从中寻找灵感,取得资料,开拓思路,收到“顺手牵羊”的效果。
⑶、三步审题法 在作文指导中,“三步审题法”能较迅速地帮助学生审清题意。
A、寻找体裁标记。命题作文的题目中经常会出现文体标志性的词语。在记叙文中,有“忆”、“事迹”、“小记”、“剪影”等标志或中心词是人(如同桌、班主任、爸爸等)的题目,都是要求写人的。有“乐事”、“趣事”、“新事”、“记一次„„的活动”等标志的题目,都是要求写事的。
B、抓住关键词语。在审题中,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极为重要。如《我的父亲》、《我和父亲》这两篇作文,前者重点在于描写父亲本人,后者重在叙述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
C、明确限制范围。命题的限制,要让学生明确限制的范围,不要跑题。而命题范围的限制通常有以下几种:中心的限制,如《敬爱的老师》;对象的限制,如《妈妈的自行车》;时间的限制,如《节日里的一件事》;空间的限制,如《难忘的母校生活》;数量的限制,如《寒假二三事》;程度的限制,如《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⑷、立意“四要”法
所谓 “意在笔先”。即写文章动笔之前先要考虑写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思想。“立意”的“意”就是中心,有了中心,文章才有统帅和灵魂;没有中心,就无法对全文作通盘的考虑,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详略的处理等都失去了依据。在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立意的原则时,我们提出了立意“四要”法,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A、立意要正确。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扣题要准,尤其是对于命题作文,更要针对命题的要求来确定文章的中心。二是主题健康有益。任何文章,或写事说理,或表情达意,都应该起到感染人的作用,这就要求文章的立意是健康的、有益的、积极向上的。B、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自始至终应围绕着一个主题说清写透。要做到文章的主题集中,就不能在一篇文章里面面俱到,样样都来“蜻蜓点水”。反之,什么都想写,什么都写,结果往往是什么也没说清,什么也没有写透,反而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C、立意要深刻。这要求文章的中心或主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触及事物的本质,所写的内容能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教育。我们告诉学生,立意的深刻不在于题材的大小,而在于文章思想深度的开掘。即使是凡人俗事,若能深入发掘,同样可以写出意义深刻的好文章来。
D、立意要新颖。所谓立意新颖,就是见人所未见的,写人所未写的。要使文章的立意新颖,首先要打破一般人的心理定势,学会变换角度去选取材料、思考问题,这往往能使文章写出新意。另外,主题的确立应不落俗套,要有新鲜感和时代感。
⑸、“别出心裁”法
我们这里说的“别出心裁”法是写作指导中指导学生如何对文章进行布局谋篇,也就是所谓的构思要周密、巧妙,这样文章就能翻出新意。别出心裁的构思,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设计好“凤头”和“豹尾”。好的文章开头,称为“凤头”,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好的文章结尾,被称为“豹尾”,干净利落,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开头结尾时,归纳了以下六种常见的开头方式:a.单刀直入,开门见山;b.渲染气氛,以情动人;c.引用名言,增加趣味;d.先声夺人,出人意料;e.提出问题,激发兴趣;f.欲扬先抑,虚势待发。我们还归纳了四种常见的结尾方式:a.引用名言,韵味无穷;b.画龙点睛,升华主题;c.设想未来,提出希望;d.顺其自然,自然收尾。B、构思好铺展部分。一篇文章的重心必然是其中间部分,这部分内容怎样铺展,更是够思的重点。以记叙文来说,我们指导学生以时间或空间上的推延转换来安排文章层次段落,巧用顺序、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安排文章的线索;同时提出铺展部分要努力体现“两多两有”,即多角度、多层次、有起伏、有照应。
C、安排后过渡衔接。在指导学生如何构思文章时,我们还注意指导学生思考文章各部分如何呼应、过渡和衔接。注意文章前后呼应;选用恰当的关联词,使过渡自然;增加合适的过渡句,使前后内容衔接紧密在这方面认真构思,文章就不会散。
㈣、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发展
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实践研究使小学各年级、各层次的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个潜能开发的相互衔接关联的系统工程,既用以指导语文教师各年级的教学,又使得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步发展。我们的研究注重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听的能力 ⑵、说的能力 ⑶、读的能力 ⑷、写的能力
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不仅培养和稳定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学生作文基本功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学会重视生活的感受,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作文。实验班中一般的学生都能写四五百字的文章,好的学生能写一二千字的文章。学生常在作文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努力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使得每篇文章有血有肉,不流于公式化。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养成。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得益于习惯的养成。
⑴、善于倾听
实践证明,倾听有益于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因为学生在认真倾听时,大脑是在飞速运转,进行认真的思考。现在学生在听师生讲话时,一般都能做到神情专注,一边听一边思,并能摘其要点记下。倾听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表达,促进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⑵、敢于质疑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的过程,是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倡导的一个流程。课堂中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并能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质疑问难已经成了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的习惯。现在,学生每预习一篇课文,至少都能提出三五个问题,而且能积极地解决问题。一学生在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这篇课文时,围绕课题提出了两个问题:(1)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2)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这么干?抓住这两个问题,他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精读课文时,他又抓住文中的句子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牛顿真的疯了吗?(2)牛顿为什么要在空旷的地方进行试验?(3)牛顿的妈妈先是着急地顶风冒雨寻找牛顿,找到后为什么又独自回家了呢?通过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他进一步掌握了文章所揭示的中心。
⑶、勤于积累 记日记、做摘抄是学生发挥语文学习潜能的好形式。为了培养学生写日记、做摘抄的习惯,我们先从指导开始。先写静物,再写动物;先记事,再写景;先写一件事,再写几件事;先写周记,再写日记。不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只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经常进行日记交流、摘抄展示、日记点评,大大激发了学生记日记、做摘抄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
四、后续阅读培养的设想
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开发研究的主题及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课题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本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我们觉得后续研究还值得加强和扩展。例如,今后的研究尚可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
1、将“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做更系统、全面的扩展性研究,在形成了分年级作文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分年级的阅读扩展校本教材、校本课程方案;
2、进一步丰富、完善已有的口语训练、语文综合活动的校本教材。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探讨如何更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作用,探索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社会支持的“语文学习潜能开发”的创新教育道路。
总之,我们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训练体系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扎实研究,力争在三~五年内创出品牌,为小学语文教学实现高效优质的教学目标作出贡献,为学生的文化成熟、道德成熟和身心成熟作出我们的努力。
2009年9月
证
明
唐学忠老师于2009年9月,在西夏区第九小学进行了《谈谈小学生阅读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的讲座,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西 夏 区 第 九 小 学
2009 年 9 月
谈谈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讲
座
稿
西夏区第九小学
唐 学 忠
第四篇:最新研究称成人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最新研究称成人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成人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
神经发生的增加可部分抵消所受损伤
近日,科学家发表新闻公报称,一项研究发现,成人大脑的自我修复机制——神经发生,有助于保护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朊病毒病或帕金森症患者的大脑功能。过去普遍认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后,大脑会逐渐退化和死亡,这一过程不可逆,且无法阻止。而人类大脑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齿状回(大脑中的一个简单皮层区域,是负责控制学习和记忆的海马体的一部分)中的一些神经元会不断更新,即出现所谓的神经发生现象。过去有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曾发现有神经发生现象增加的情况,但并未弄清这种现象的作用。而此研究人员则证实,齿状回中神经发生现象的增加可部分抵消神经元所受的损伤。
利用患朊病毒病小鼠模型,研究人员确认了这些新生神经元产生的时间进程,以及它们是如何融入大脑回路中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疾病早期和中期阶段,这种自我修复机制能够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正常运行,但是在疾病晚期阶段,该机制的作用却无法维持。这表明,在类似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把握住治疗干预的时间窗口尤为重要,这有助于维持增强神经发生的有益效果。
科学家称,研究表明,大脑具有自我修复的潜能,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有望最终确认哪些信号可用来促进神经源性反应的增强,而以强化神经发生现象为目标,或可成为一种促进神经元再生的有效治疗方法。
第五篇:试论企业职工潜能开发与激励教育
试论企业职工潜能开发与激励教育_企业文化论文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那些生产技术落后,员工素质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企业更是举步为艰。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其出路何在?我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要练好内功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创新激励教育机制,强化对职工的潜能开发。
一、大力开发现有人力资源,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资源方方面面,管理内容繁多,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才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造就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开发队伍是企业产品开发、适应市场的重要环节。
企业发展离不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无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市场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企业生存发展要靠加快产品更新速度来赢得市场,确保优势,就需有一支具备持久的创新能力,拥有丰富想象力、观察力的技术开发队伍。目前,我省大多数国有企业均已从组织形式上设立了各类新产品开发机构,然而许多机构存在技术开发人员士气不足,产品开发水平低,科技含量小的现象,这与这些企业缺乏对科技人员的潜能开发有密切关系。
二、成功的企业激励机制,从提高员工自信心开始。艾科卡说过:“我们使全体人员与我一样相信自已是在世界上最好的机构中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会创造奇迹”。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企业来说,最具活力的是人的因素,是职工饱满的热情、高效工作,积极创新的意识,令人振奋的工作效率。这些不仅是组织得以维持,发展的基础,更是任何蓬勃向上的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内在机制。
自信一这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员工潜能开发的前提。企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需要一批饱含热情、充满激情、拥有自信,富于创新的优良员工。帮助员工建立自信的内心世界应首先从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开始。资料研究表明,成功与非成功的员工其显著的不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凡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懂得工作的意义,更能以高效率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些认为自己无能,并且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员工只能在较低层面上从事难有作为的简单劳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良影响,大锅饭思想严重,平均主义思潮泛滥,企业不重视或根本没有开展员工自信心教育培养,造成了企业员工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动力不够的状况,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使企业管理的各种措施难以顺利实施。当前企业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员工自信心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员工的自我心像,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企业组织和个人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三、运用现代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教育体系。激励理论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开始,给员工激励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绩效。为让员工树立人生奋斗目标,企业应告诉每个员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产品开发目标、创新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个基层组织,直至员工个人,让广大员工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干头、经济收入有想头。通过构造企业员工共同的目标体系和价值观念,将全体员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四、建立科学的职工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激励教育的组织保证。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中层干部,甚至普通职工都迫切希望自己所创造的成果,能被组织或社会所认同,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这样,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工作热情才会保持下去。然而,现阶段有的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不能科学合理的评估员工的工作业绩。这些情况的发展,在一事实上程序上损害了那些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员工的积极性,挫伤了企业精英的个性发展。可见企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
建立绩效评价系统的程序和步骤是:
第一,帮助职工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使职工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为企业人事决策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使那些优秀人才得以重用和提拔,让他们成为骨干和先锋,从物质条件和精神荣誉方面,让他们与碌碌无为者拉开档次和差距。
再次,绩效评估体系应当是具体可衡量的,应将评估标准用各种参数加以数量化,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一目了然,知道应怎样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要求。比如,对科研部门进行考核评估时,可以用计划期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市场价值来加以评估。对办事人员,可以用处理文件的份数,所用时间长短、发生错误的次数等做出具体数量指标规定。
五、强化激励教育,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