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死亡实验》后的思索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死亡实验》
有一句不成规则的评价原则是这样的:一部好的话剧不是让你痛哭流涕,也不是让你捧腹大笑,而是在看完后能让观众独自沉思。我想用于电影也可以呢。
或许只是我在人性、社会黑暗这方面经历的、看过的、所考过的太少太少。以至于看完这部电影后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的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研究机构进行一项大型试验,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建立一个小型监狱。向公众招聘实验者进行角色扮演,选少数人为狱警,其余扮演囚犯,完全封闭两个星期。规则要求狱警维持秩序,并不能出现暴力行为,保证试验人员安全。但实验者逐渐进入角色,进而行为扭曲,最终没到期限就矛盾激发,发生暴力事件,试验终止„„
下面谈几点我感触比较深的场景。
场景一:第一天狱警惩罚一个囚犯,但囚犯不服,拒绝惩罚(背景是实际上囚犯没有做错,而且他们并不是实际上的囚犯,他们都是平等的)。结果狱警惩罚全体,这时,就有人服软了。有一个服软接受惩罚,所有人渐渐动摇了。其实狱警并不占任何优势,只是有人服软,任人宰割。其实放到社会上,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在暗势力面前服软,滋生了一种恶性循环。但现实就是这样。
场景二:狱警长从第一次想到恶点子整人,到一步步蜕变,心里扭曲„„揭示一种可能——受压迫者是如何变成魔头的。他其实是一个老实人,而且曾受过压迫。但当他一旦处于上位,而且是那种需要整人的角色时,他会将他曾经所受到的压迫变本加厉的施展倒受压迫的对象上,而且,随着恶性循环,他的心里会日益扭曲。坏蛋是怎样练成的?这是一种可能性。
场景三:主人公是一个坚持内心的男人。我相信他的毅力,决心,勇气。但当一而再、再而三的收到压迫、欺凌时,他服输了,被狱警强迫让自己说“我是一个囚犯,77号”。我想这样的环境,我能坚持几天?他仅仅是在3天、还是4天就被逼迫成这样。我不怀疑这种事情的真实性。内心的强大,不用怀疑,是我们追求的。但我们不能盲目相信内心的强大,外界的压迫,环境的影响是看不见,但更要命的。除了内心强大,我们还要寻找一些其他东西,让我们能够直面惨淡的现实。是什么?那就要看各人的领悟了。
场景四:一名狱警,心地善良,帮助其中一位糖尿病实验者偷胰岛素。结果被其他狱警群殴,并驱逐。我在想,当我们处于一个利益团体时,一定要小心自己的所作所为。要么千万不要触动团体或多数人的利益与权力,哪怕这样是错的。要么,确保自己在背地里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而不让别人发现。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慎重加入某些利益团体。这样的团体是不会有个人意志的。对一般人来说选择很重要。
总之,看到这几个场景后,心里就想受到了撞击。这就是现实吧,虽然是电影,虽然电影里只是一个实验。但我感觉把人性的某些方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在想,如果参加了实验,我会怎么做?
如果是你呢?
第二篇:死亡实验
11人力黄亚男死亡实验
因为从来热衷探究人性的东西,所以只因电影介绍中”测试人性”四字便下载来看,看的过程应该是很痛苦与恐惧的。监狱实验,从心理学老师那第一次听到这个实验,心里已经能想象的到是什么样的画面:心里极度扭曲,忘了所属的文明。可是当我真的完整看了这个电影,却只觉得毛骨悚然。我脑中最恐怖的画面,不是僵尸魔鬼青面獠牙,而是上一秒真诚微笑转过身露。出最奸佞的一张脸的人。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恐怖的生物绝对是人,尽管人世间每一天都有那么多善与爱之光,可是在阳光缺席的某刻,某个心灵会给你展示出超乎想象的邪恶。动物世界的杀戮是为了生存,有时血腥,却是暴漏于阳光下的吧。人呢?为了什么?金钱?女人?权势?物欲?征服欲?只是一部分。人进化的一个标志是智力与思维,所以人的复杂性不是能研究尽的。因为心理学家可以从细节着手研究整体,社会却不能明白其中的每一个个体。
死亡实验,有针对性的选取一部分人,对不同性格与行为方式的个体的研究才更具意义。:狂热于性的人,从不打架宣扬忍耐与包容的人,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人,低血糖的患病者……监狱实验规定没有暴力,红色自动警报器是监督也是赋予的权力。
在进入之前,最友善的人却因为受过军事训练明白如何使人受辱夹起尾巴乖乖做”犯人”而成为最邪恶的人,狂热于性的人会变成同性恋者,宣扬忍耐的人却成为最勇于反抗的人…。
这就是监狱实验,因为没有其他监督,而又各自扮演着特殊身份”狱警与犯人”,所以在这个只有犯人与狱警的监狱里,他们会忘了受过的教育,忘了文明社会的规则道德,忘了他们只是两个星期的实验者。所以狱警也就代表了一切代表了骄傲,代表了至高无上,更代表了权利,绝对的权力,不容置疑,更容不得反抗。红色报警器,更多的扮演了纵容甚至是鼓励的角色,它从未响过,所以一切残忍的行为都是被允许的,只是”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已”。在这里人还是进化完全的高级动物吗?一样被实验,一样只是这样,只是这样…。
最后犯人的反抗让这个实验提早结束,他们控诉了这个心理测验者。人更高级吗?男主人公相信,因为人会反抗。真的是吗?人们习惯于在处处有法律或道德约束的现实文明社会中扮演一个文明的人,可是,如果没有这份约束呢?就像有人研究,中国很多游客在国外表现失当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得体,而一旦进入完全需要自律,远离了熟悉自己的人与土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所以先贤早在千年前就呼唤慎独。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这场试验,这只是一个实验,但它反映出的东西却不应该被我们忽视。监狱是这样一个没有约束的地方,那,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地方就不存在吗?或许是这样的场所,也或许只是这样的情景,或仅仅只是这样的心理。可怕吗?却也真实吧!弗洛伊德早就说过,人们的欲望随时可能冲破文明的束缚,相比于这些被掩藏的欲望,人类的文明是何等脆弱。我不是消极的人性丑恶论者,我只是觉得这也是人性,就像我们了解人性的美好,就不能拒绝人性中的丑恶。正如尼采说的那样:人是一根绳索,架于超人与野兽之间。不是野兽,却无法摆脱人性中野兽的丑陋的一面,不是超人,却永远在朝着超人迈进。
死亡实验,告诉我们,这也是人性,这就是人性。
(仅仅是一点感悟,想和老师分享一些,呵呵)
第三篇:《死亡实验》影评
《死亡实验》——隐藏的你
我在写这篇影评之前,看了美版和德版两个版本的《死亡实验》,这两部电影虽然在风格和结局上有很大不同,但都是根据一个真正的心理学实验改编而来。就是说这个电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它的故事的发生发展是建立在有科学依据的实验上的。这个实验对人的角色认知能力做出了一定解释,也证明了从众以及服从的令人惊讶的力量,还有人具有侵犯的本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影片内容,在徳版的电影中,主人公以及另外13个人被高额酬劳的实验被试的工作所吸引,来到心理学教授模拟的监狱并进行为期两周的角色扮演游戏,6个人扮演狱警,其余8个人扮演囚犯。在这之前这14个人都进行了严格的医学和心理学测试保证都是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年轻人。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扮演狱警的人在第二天就开始惩罚囚犯,到第五天已经不断地对囚犯侮辱和施暴。囚犯们采取反抗会得到更严重的惩罚,如果隐忍就便丧失尊严。在教授第六天的赶回来时,囚犯们开始越狱,造成了两人死亡,连教授的助手也被狱警关到监狱中并对其进行性侵。最后当这些年轻人明白这只是一场模拟游戏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当然真正的实验,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对象是大学生,期限也是两周。和电影中一样对报名的人做出筛选,最后得到24个人,随机分成三组:9名犯人,9名看守,6名候补。实验最后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是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异。
实验结果让我们不禁想,为什么一群心理健康又遵纪守法的人到最后变成了这样呢?津巴多做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角色认知理论,但到最后没想到所有人都进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在每一次高度结构化的社会互动中,社会都为其提供一个‘剧本’,用以指导分配给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的扮演。尽管津巴多这位狱长对被分配为狱警的人进行暗示,要对囚犯严加看管,不能让他们破坏规则,必要时候可以适当惩罚,但是强调了不能使用暴力。狱警们在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狱警,还能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实验参与者。但是在监狱这种特殊环境下,他们做的监督囚犯的工作,他们穿的狱警的衣服,他们被津巴多赋予的可以惩罚囚犯的权利逐渐让他们忘记了自己原来的身份,他们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狱警,并开始运用自己的权利随意对囚犯的反抗进行施暴。囚犯们被要求服从狱警的指挥,遵守规则,一开始他们是反抗的,可是经历了无数次打压和精神折磨之后他们也逐渐把自己当成了低人一等的真正的囚犯,第三天之后就开始任由狱警摆布。不得不说,狱警和囚犯都开始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认真实践了。
无论在电影中还是真是实验中,监狱中的暴力事件都是惊人的。实验者对被试都进行了严格的医学和心理学测试,留下的都是无暴力倾向的人,可是为什么还是出现了令实验者本身都没有预料到的可怕的暴力侵犯行为呢?这只能由本能论来解释了。弗洛伊德说人天生就有的死本能让人具有攻击自己和毁灭自己的本能,当生本能占上风时不能表现出来,而且生本能会让死本能的攻击倾向转到外界去。习性学说在进化中利于种族生存的行为都会被保留,攻击就是一种原始的优势力量。但是狱警的暴力行为也不能全由本能论来解释,也有受到情景暗示的原因,他们以为自己就是正义的可以执法的力量,而面对本来就犯有重罪的囚犯自然不用手下留情。
我们不敢再模仿津巴多的监狱实验,因为我们的内心可能都隐藏着黑暗的另一面。在中国古代有性善说和性恶说,这个实验证明的是性恶说,无疑是对世人的警醒,我们应该有品德的教育,应该要让人知道抛弃恶而表达善。善和恶都是存在于内心的,只是我们追求利于社会发展、利于和平稳定的那一个面。
第四篇:死亡实验观后感
《死亡实验》观后感
那天上课看了《死亡实验》,看了一半,没有看完。回来后又将这部影片看了一遍,不过看的是德国版的,所以,我将从德国版电影的角度分析这部电影。
《死亡实验》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的。是当年以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对20名男性进行“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封闭制度空间下,人类攻击行为的模式。20个参与者,12人饰演犯人,8人饰演狱警,在模拟牢狱扮演各自角色14天,其中必须维持纪律,不得使用暴力。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群陌生人为了高薪报酬而参加实验,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这仅仅只是个实验,是一场游戏。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和平相处,彼此谈笑风生,狱警与囚犯之间也像他们刚见面的时候一样,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这种状态没有维持多久,在第一天吃饭的时候,权利开始真正爆发了。规则是,食物必须全部吃光,但是偏偏82号不能喝牛奶,两次的这种情况都被77号成功的解决了,但是这样违反规则,就使得狱警颜面无存。狱警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的存在,需要做些什么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如同挫折—侵犯理论,挫折总是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当狱警们在讨论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可以看到艾克特和伯瑞斯失落的表情。就在这时,艾克特产生了挫折情绪,进而攻击的激发,而这些攻击转嫁到了囚犯身上——惩罚77号做俯卧撑。这一次的惩罚使得他体会到了权利的快感,也使得伯瑞斯开始有些想法了。这一次的惩罚,也使囚犯们开始表现出服从行为。
伯瑞斯刚开始是个不多说话的人,没什么过多的表现,我猜想他在生活中肯定是屡次遭遇挫折的人,他的生活肯定是一团糟。但是在后面,他却变成了狱警中的头领,所有的狱警都按他的要求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这还是要从挫折—侵犯理论中解释。在他以前的生活中,产生挫折后,由于自己没有足够的权利,因此选择退缩。而在这次实验中,艾克特第一次惩罚的成功让伯瑞斯意识到自己权利的存在,挫折转为攻击的激发,他的攻击行为进一步转变为对囚犯的直接攻击。在第一次囚犯早饭时,大家都想不到不用暴力的好方法,伯瑞斯想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住局面,就得让他们丢脸。他们开始了对囚犯的惩罚,让他们脱光衣服在牢房里呆了一夜。狱警们这次的举动确实让囚犯安分了,他们的反击取得了成功。这一次攻击行为的成功,伯瑞斯得到了其他人的肯定,他找到了他可以发泄的机会。角色是假的,但生活的伤痕是真实存在的,他也许没有在寻找报复的机会,却得到了一次报复的能力。悲剧开始了,伯瑞斯在虚拟的权利中越陷越深。
如果不是77号的挑衅,实验还会是这样的悲剧吗?如果实验者都安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做违规的事情,结果还会是这样吗?我觉得,应该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每个参加实验的人都有着相同的目的,但是不同的身份位置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权利之罪恶足以让人性扭曲,权利的恐惧足以让人失去理智。
影片中,看到更多的是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的人群,互相进行利益的争夺,狱警或者囚犯只是一个称谓。而更多是人性的凸显,在重大压力下各自的人性本能的展示,一幕幕,一级级,向上升级,因为到最后已经从权利的争夺涉及到了生命的尊严和生存。或许他们早已经忘记这是一个实验,或者开始戏谑的游戏,在远离现实,获取自己生活中从来没有的经历和权利的时候,人本性中的一些原始控制的本能,或者在现实中尚未满足的东西逐一展现。毕竟,凌驾于他人生命和权利之上的感觉,会让人感受到自我的无限庞大,于是,那种欲望支使他们的行为升级。
人在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在有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攻击的侵犯行为,侵犯行为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得到,侵犯行为会受到强化的作用。当存在条件时,侵犯行为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使人转变为魔鬼。
第五篇:死亡实验观后感
观后感
根据著名的斯坦福实验改编的电影《死亡实验》,这是一个著名的探讨人性、权利与服从的实验。在影片的开篇,是一些快闪而过的一些大自然里,物种的进化,生存画片,再稍微往后一些,则是人类之间相互残杀,各种暴力的画面,我还在想,这些与这个实验有何关系,但当我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才发现这是导演对整部影片所要讲述主题一个很好的铺垫,通过一个实验而揭发的体现在人身上的那些普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权利,服从,脆弱,无助,报复与人性的扭曲。
本是大家为了高额奖金而参与的一个角色扮演游戏,20个参与者,12个是犯人,8个事狱警,在模拟监狱中不得使用暴力。大家都为了那高额奖金,本可以轻松合作度过这次实验,和谐地度过这14天,但随着实验的进行,在那个所谓的“规则”下,逐渐产生了压迫,随之而来的是反抗,原本波澜不惊的生活变得惊涛骇浪,甚至可以说是水深火热。当这群人被分别赋予特别的身份时,对立也就产生了。一方是被赋予了权力的狱警,一方是失去自由身份低下的犯人,在这种权力相对集中,身份截然对立的情况下,矛盾便突出而尖锐。最初为了酬劳以一种游戏态度来参与的这群人,在一方获得绝对的权力,一方失去自由,且双方地位和权力极度悬殊的情况下,心理慢慢地发生了改变。狱警口中所谓的必须要按“规则”行事,从而对狱卒的压迫,实际则是他们心中权利与欲望使然,正是因为他们被赋予了狱警的角色,所以他们有“权利”、“义务”这样做,于是狱警在平息了一次囚犯的反叛之后,所有人开始真正进入角色,所有的人都似乎迷失在科学家给他们所设定的角色之中,不能自拔。狱警在这种“控制”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以至于到后来愈演愈烈,狱警们逐渐沉溺于因他们拥有的权力而产生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泯灭了良知,致使暴力事件不断升级,超出了科学家所制定的“规则”和人性的底线。在那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在那样一种权利与满足感的驱使下,狱警已经迷失在他们的欲望与满足感之中,仿佛自己真的是一个狱警,忘记了他们所面对的犯人在几天前和他们还在一起说笑、一起为了高额奖金而走到了一起,忘记了他们本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而已,忘记了自己心中的善良与人性。西装革履包裹着的未必就是文明的真相,当身处社会最低层,习惯于卑微身份的人,一旦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利,往往恶的一面爆发的更纯粹彻底,在这个试验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获得了权利,同时也因此失去了人性。
在金钱的诱惑和面子的驱使下,监狱中的每个人都戴上了不同的面具,说着自己和别人都不会相信的话,做着自己和别人都不会相信的事。狱警变得不择手段来获得囚犯的服从,囚犯变得压抑、焦虑而恐慌,由权利而产生的对立与矛盾愈发明显而不可调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情境及其所担任的角色引起的”。狱警拥有了权利,所以他们选择了压迫,囚犯被剥夺了权利,所以他们只能服从,最终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导致实验提前结束,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黑暗。看完这部影片有很多的感慨于无奈,关于权利、欲望、人性……在如今这样的社会中,希望我们可以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