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犹太人文明论文——中国文化与犹太文化的异同1
中国文化与犹太文化比较分析之我见
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同样是世界上两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若想对两个民族的教育进行比较,首先需要对两个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
按思想家李慎之先生的观点,两个民族的共同点不少: 第一,中国人和犹太人一样都是极其勤劳的民族。
第二,中国人和犹太人都是极其节俭的民族。
第三,中国人和犹太人一样都是善于经商的民族。
第四,中国人和犹太人一样都是极其重视家庭。因此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国人和犹太人的社会稳定性和亲和力是最高的。
第五,中国人和犹太人一样都有好学的传统。
也正是上述原因让这两个民族相互仰慕、互相同情。除此之外,两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绵延不断的文化。所不同的是,犹太文化是一种散居文化,其中包括了《圣经》文化、《塔木德》文化、意第绪文化、律法文化和神秘文化等八种形态;而中华文化却是在黄河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基础上共同繁衍而来,尤其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华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是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按李慎之先生的观点,犹太文化的最大独特性在于其宗教性,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基本上奉行的是一种非宗教化的倾向,即使说相信有一个天,但也是一种神秘主义,几乎很少有人说明“天”究竟是什么。最后,“天”的一切荣耀都归了“天子”----可以随时代表天来发号施令,既代表了文化也代表了权力。
学术上系统地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第一,犹太史和中国史一样,同样是一部苦难史,但更是一部智慧史,同时是一部思想自由史。但纵观中国的历史和历史书,尤其是《二十四史》,我们发现中华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帝王史,其次是一部阴谋史,同时也是一部暴力史。
第二,犹太史是一部启蒙史,由于几千年的流离失所,犹太民族要想生存下来,必须以一种怀疑与忧患的态度面对历史和现实,而我们中国人却常常沉湎于五千年的辉煌与荣耀之中,沾沾自喜。
第三,犹太人是一个有理想的民族,从信仰弥赛亚到犹太复国主义,为了实现这崇高的理想,犹太人在千年的等待中苦苦挣扎。而中华民族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我们看到历朝历代的思想家关注的不是彼岸而是此岸。
第四,犹太人是一个从信仰上帝到信仰真理的民族,从而产生了“在上帝面前、真理面前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普世价值观,交完成了现代化思想的转化----从自由到民主再到平等。而中华的文明,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却缺乏一种系统的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尤其是缺乏普世价值观。
第五,犹太人崇尚求异思维和异端思想,并从古代的先知就开始了对腐败和黑暗的批判,而中华文明却从来是追求大一统并扼杀异端思想和个性的生长,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个人和官家保持思想和行动高度的一致和统一。
第六,犹太人反对偶像崇拜,尊崇上帝和真理,学者成为他们的精神领袖。中华文明恰恰与此相反。
第七,犹太人高度捍卫律法和法律,因行称义,追求社会和公平和正义。而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治的社会、推崇以德治国,法律精神相对淡漠。
第八,在犹太人的民族英雄排行榜中,首先是上帝,然后是拉比和学者,然后是医生、法官和律师,最后才是商人,犹太人把经商和赚钱当做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犹太人认为发了财并没有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拥有知识和智慧,并最终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犹太人认为,文化和智力的奉命比金钱更长。
第九,犹太人坚决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知识和正义。所以,犹太式管理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以人为本”,永远站在大众的立场上看问题。
第十,由于犹太人几千年遭受压迫,而他们真正的发展是在自由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所以,他们对诚信和法律非常尊崇。
第十一,犹太生意经和经营管理思想,积累了犹太人几千年的知识和经验,是一套系统而全面的思想和观念,绝不是零散而琐碎的。
第十二,犹太人几千年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既无房产又无矿产资源,所以,只能用知识和智慧赚钱。
创造性是一个民族兴盛的根基。
创造性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
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以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和玻尔、玻恩、奥本海默等科学家为代表的犹太人为自然科学和思想艺术、经济等领域的贡献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中国更需学习犹太民族的这种精神,中国文化更需学习这样的精神,并且不断将此坚持与发扬,形成我们中国文化更具特色的性质,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一定会让我们的祖国强盛不衰!最后默默地祝福我们的祖国,也祝福犹太文明!
第二篇:佛教与中国文化论文
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中国文化是世界人类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在长达2000年中,中国与佛教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其影响扩大到亚洲其他国家,促进了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近2000年来,佛教逐渐与中国的本土文化道家和儒家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今天,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如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问题,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大意义。
佛教原产生于古印度,于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我国,迄今已经有1935年的历史了。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流行约有1800年的历史。佛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三期:前六百年,为部派佛教形成时期;中六百年,为显教大乘发展时期;后六百年,为秘密佛教流行时期。初期佛教以上座、大众两部为主,三四百年中分化为十余种部派。其中上座部,分为南、北二传。中期的大乘佛教,于公元二世纪中传人中国汉地,公元七世纪起又自汉地和印度传入西藏。公元十一世纪起,印度后期逐渐盛行的秘密佛教,又大量传入西藏。印度这后二期的佛教,又在中国形成汉语系和藏语系两大系统的佛教。
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传入了印度佛教三个时期的全部内容,形成了三大语系的佛教。我们从阇那崛多、玄奘和阿底峡的传记及译经史实得知,大乘显密经论的原本中国保藏最多,其中不少重要经论,印度本土反而没有全部流行,如《华严经》、《大集经》、《大智度论》等。
中国佛教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为典籍的浩瀚,二为宗派的繁多。
在汉语系佛教中,现存译典一千四百八十二部,五千七百零二卷,除去重译本还约有四千四百卷,其中声闻乘三藏约一千四百卷,大乘经论约三千卷,全部约合梵文二百五十万颂。另有历代汉文著述一万余卷,折合梵文七、八百万颂。全部合计约有一千万颂。我国正在编辑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共收二万三千余卷。藏文《甘珠尔》及《丹珠尔》两部共收译典五千九百六十二部,约合梵文三百万颂。藏文著述数量亦极庞大,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编目工作。傣语系佛教除巴利语原典外,还有傣文译本及大量傣文著述。三个语系的佛教典籍之丰富是极其惊人的。以汉语系为例,汉文化历史悠久,文献之多,古代无比。
大乘佛教在印度只分“中观”与“唯识”二“见”和“波罗密多”与“真言”二“乘”,并未形成学派或宗派。但传入中国后,在汉地由于长期对教义进行钻研和辨析,逐渐形成许多宗派。如地论师、摄论师、楞伽师、涅槃师,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三阶教等,禅宗后来又分七宗。西藏语系佛教也分为宁玛派、迦当派、迦举派、萨迦派、格鲁派、希解派、觉宇派、觉曩派、郭札派、夏鲁派等。傣族巴利语系佛教也分润派、摆庄派、多列派、左抵派等。佛教在中国所形成的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佛教内容丰富多彩的具体表现。
中国汉藏两语系的佛教虽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而发展,但并未成为民族的宗教,反而广泛流传到其他民族和国家。如汉语系佛教即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西藏语系佛教即传入蒙、满各族。近代,这两语系的佛教又传入欧、美两洲各国。
中国禅宗丛林制度实施后,大大改变了佛教在中国社会和民众中的形象,也促进了禅宗自身的发展。近千年来,大小丛林在全国星罗棋布,遍及城乡,仅南京城就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宏伟景象。有的丛林建筑气势恢弘,肃穆的山门、巍峨的大殿、宽敞的禅堂、神秘的藏经楼、塔、阁,整个建筑群呈轴对称图形,其堂皇气派俨如皇家宫殿;也有的丛林建筑精巧别致,依山傍水,古朴典雅,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浑为一体;还有的丛林甚至建于险峻的山崖之颠,凿石埋桩做支撑,寺院建筑凌空悬立,人行栈道以往返,其奇妙的构思设计,高超的工艺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千姿百态、美仑美奂的丛林建筑,给全国山光水色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充分表现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品格风貌,其建筑学、美学、力学和环境学都极具研究价值,也成为留给人类世界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中国古老丛林的所在地,不仅自古以来成为善男信女们心中的圣地,信众竟相前往朝拜,同时也是现代中外旅游者观光渡假的胜地,他们慕名而来,趋之若骛。最具特色的“四大丛林”: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目前仍以其宏大的规模,鼎盛的香火而闻名于世界。与此同时,禅宗的丛林制度及其同修互助的团体生活方式,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代以来我国所普遍实行的书院制度,就是借鉴佛教丛林制度建立起来的。一度对佛教持排斥态度的儒家学者们,特别是自宋朝以后的理学家们,也改变了原来的观念,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思想上深受禅宗的影响,而且在建立理学的门庭、讲学的风格、书院的规范和人格教育的方法上,有很多方面都得益于禅宗精神和丛林制度的经验和融和。其实,实行丛林制度的改革,是佛教为适应中国国情现实需求的举措,在行为仪式和
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也吸纳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其中包括了儒家以礼乐为主的制度和道家乐于自然的思想,形成了释道儒融通与共的中国特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一千多年前,以佛教的丛林制度建设为特征,中国首先在文化机制方面开了“民主自由”的先河,在禅宗的佛教王国里建立起一个学术自由、民主生活的师道尊严的模范,它与中国封建君主独裁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发展是多方面的。
1、佛教与中国的思辨哲学相结合,而向学术化发展,对教义愈研愈精,由此引起各宗派的成立,使佛教本身达到高度的繁荣。
2、佛教与中国的精美工艺相结合而向艺术化发展,使佛教成为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
3、佛教与中国的人生理想相结合而向社会化发展,使佛教与中国社会密切联系。这三方面都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大乘佛教提出菩萨应以五明为修学的主要内容以来,佛教已由避世潜修的宗教信仰和思辨哲学转而向世间的学术、文艺、理论科学、生产工艺的领域迈进。我们千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吸取中国文化的营养,沿着这一人间佛教的方向发展,取得极其巨大的成功。我们教祖释迦牟尼的“成熟有情,庄严刹土”的伟大理想已在东方的广大地区在一定的程度上化为具体的现实。在人类所创造的各支古老文化中,佛教已以独具的精深哲学思想,丰富的精神财富,庞大的文献宝藏,精美的文化遗产而成为东方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支柱。它在长期进行“成熟有情,庄严刹土”的崇高事业的同时也使自身成熟起来和严净起来了。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现代化的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社会变化应接不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生存,人们已渐渐麻木,渐渐缺少人生的思考,但是这种思考却是我们自古至今一
直都需要的。如果缺少了思考,人们便很容易陷入思想的恐慌。
那么,到底该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了?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上的一切事都如梦、如幻,如水面的气泡,转瞬即逝。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世界上真正的形相是“无相”。这样,世界上的一切便都不值得执着。
不执著,无念系,就可以达到真正的解脱。虽然在现实生活我们每个人很难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然而我们可以告诫自己不必太执着于俗世的种种“沽名钓誉”,学会有所“放弃”,一切随心所至就好。因为有这样一份心境才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淡泊;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感受才有了“诗佛”王维心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静谧。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世代中,佛教必能一如既往,进一步与全人类的先进文化相结合,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我们佛教徒必将以更加精进勇猛的精神,深入学习五明,广行利他事业,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和幸福的光辉远景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第三篇:犹太旅游文化资源价值研究论文
一、开封犹太文化资源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1)开封犹太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高。首先,开封犹太人于北宋年间开始定居于中国,比哈尔滨、上海犹太人定居中国要早800多年时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一部分犹太人开始走上了科考致仕的道路。其次,犹太民族是一个民族意识和内部凝聚力极强的民族,世界上大多数犹太人一直保持着犹太血统的纯正。但是,开封犹太人却在北宋至清朝中后期的800多年时间内逐步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这在世界犹太人范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最后,开封现有的犹太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犹太碑、犹太会堂、南北教经胡同“万福楼”金店等有形遗址、犹太人家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无形文化与习俗所组成,资源类型丰富,且与其他旅游资源的配合度较高,很有吸引力。
(2)开封犹太文化资源经济潜力巨大。开封犹太文化绵延不绝发展了800多年,保留了许多古犹太文化的精髓,这使得开封犹太文化在国际学术界知名度较高,成为世界上许多犹太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此外,开封本身是一座七朝古都,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对于国际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对开封犹太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发掘和开发,可以在国际上打造出开封“犹太文化古城”的旅游名片,让更多的潜在游客了解开封,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开封参观,这便是开封犹太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巨大潜力的体现,这既能增加开封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更能推动开封经济的发展。
(3)开封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开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良好的整体大环境旅游氛围。在高度重视发展开封旅游业的政策下,开封市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首先,开封市内拥有1家5A景区(清明上河园)、6家4A景区(开封府、龙亭、大相国寺、铁塔公园、翰园碑林、包公祠),旅游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度相对较高。其次,开封市内各个景区(点)的距离相对较近,并且可进入性较好,交通方便、快捷。再者,开封市内各个级别的酒店、饭店、宾馆齐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住宿和餐饮需求,接待能力较好。
2.劣势分析
第一,开封犹太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大多数是以未开发的形式存在,仍然属于潜在的旅游资源范畴,并没有真正走上“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第二,在开封犹太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让社区居民接纳汹涌而来的旅游者,这是旅游开发者还未解决的一个很重要问题。第三,阴影区影响也是开封犹太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的影响因素之一。开封犹太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尤其是与北宋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之间的整合度不够高,拥有较小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较低。
二、主要旅游产品
1.开封犹太会堂遗址
即开封犹太清真寺遗址,位于开封市中医院附近的南教经胡同21号。开封犹太会堂是在特定时间、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其建筑风格为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与上海、哈尔滨的犹太会堂的近代建筑风格有明显区别,因此具有较高的资源独特性。
2.南北教经胡同
南北教经胡同现位于开封市解放大道开封市中医院旁。它曾经是开封犹太人的聚居地,目前还居住着一些犹太人家,保存了较好的犹太宗教氛围,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保留着较好的原始风貌。
3.犹太人家
现在的南北教经胡同内,仍然居住着一些犹太人的后裔,他们家中依然保持着民族装饰布置,也保持着一些原始的风俗习惯。
4.碑刻碑文
开封犹太碑,尤其是现存的“弘治碑”、“正德碑”和“祠堂述古碑”是开封犹太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开封古犹太人的历史演变。
三、开封犹太文化资源的价值以及意义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运通旅行社、以色列环球旅行社等一直在组织以到开封参观游览开封犹太人历史遗迹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等旅游企业曾专门前往以色列等犹太人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推销以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路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以色列旅游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以色列来华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从2003年的2.2万人次跃升到2009年的5万多人次。随着开封犹太文化体验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在犹太人中影响的扩大,会促使一些旅游者专程到开封游览,能够在开封犹太人当年生活过的地方得到一些启发和心灵慰藉。在这些游览、参观、凭吊、朝圣等活动进行的同时,还能加强经济和文化的方面的交流,从而会为开封带来更多的外商投资,带动开封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中国文化精神与文化发展
今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熙国教授给我们讲中国文化精神和文化发展。他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文化的本质与内涵、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文化的使命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当代文化。
他谈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识别码、是身份证,是一民族区别于另一民族的标志;文化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也是人与人的区别。学界通常把文化理解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明成果,也包括精神文明成果。文明不等于文化,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化的本质是思想。思想对象化在器物中便成为器物文化;思想对象化在人们行为中便体现为行为文化;思想对象化在制度中就体现为制度文化。然而器物、行为、制度等只是文化的载体,而它们本身不是文化。文化具有四大功能: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中国文化的精神主要体现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精神。时代精神是对时代任务和要求的反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不同时代的精神汇成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源自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精神具体表现为:自强不息精神(爱国敬业)、厚德载物精神(文明和谐)、以人为本精神(自由平等)、天人合一精神(公正法制)、明道正义精神(富强民主)、诚信友善精神(诚信友善)。
中国文化的使命简而言之为:明德知道(幸福人生的前提)、化性成道(幸福人生的路径)、外王行道(幸福人生的实现)。
有文化自强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才能如何建设和发展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当代的文化制得大家思考。孙老师指出,任何文化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和要求应运而生。因此孙老师进一步谈到:时代实践和生活实践是哲学和文化创新和发展之本;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创新之魂;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之体;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之具。
作为学生,作为青年,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我们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建设和发展好中国文化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生活中,面对外国文化的冲击,如韩国的泡沫电视剧、日本的动漫、美国重要节日在中国的盛行等等,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批判性的思维。这些看似娱乐性的活动其实在慢慢影响我们中国文化。例如现在很多人都会过圣诞节,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不再重视,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冲击。在学习中,我们要放下偏见,努力学习外来好的知识、经验。有句话如是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文化只是强大自己文化,但是绝不能放弃自己本土优秀的传统的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如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保持警惕与清醒,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若人人如此,建设中国文化才不是一句空话、大话,会收到实效。
第五篇:中国文化与管理智慧论文
浅谈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
【摘要】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实践都有相应的理论为指导,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乃至形成系统都有其演变的轨迹。综观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就是对管理中人性认识的不断深化,而管理人性化的趋势同时也越来越清晰。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个性化需求、晋升制度、考核制度公平透明与否、上层是否关心下层、管理是否民主、工作氛围是否宽松和谐、是否关心员工的健康,以及重不重视员工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的发展、是否依劳动合同办事以及是否注重为员工排忧解难等,都是衡量企业的管理是否人性化的指标。如何搞好人性化管理,如何充分发掘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意蕴,却需要人们进行深层的文化思考。
【关键词】 管理模式人性化意义新趋势
一、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当今时代在稳步发展,而企业作为带动经济的主力军,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下面,让我们看看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他们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亲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企业的初步发展阶段,整个团队的团结一致使得这种模式很有力量。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当友情被淡化,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
3.温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温情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想用情义中的良心原则来处理企业中的管理关系。然而,在经济利益关系中,所谓的良心是很难谈得清楚的。
4.随机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即政府机构可以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而这两中管理的结果最终将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创业者将得自己为做出的一切决定承担所有的后果。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利对称的。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而这种模式比较呆板,所以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一些优点,它也可以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人性化管理及现状
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良好氛围。其核心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论语》中有孔夫子这样的话:“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也就是说,君子给予百姓好处不觉得浪费,役使百姓,百姓不心生怨恨,追求欲望而不贪婪,泰然而不骄横,威严而不凶猛。孔夫子说,顺着老百姓所想要得到的利益,而给予老百姓应该得到的好处,这就是惠而不费;选择百姓可以做的工作来让百姓做事,就很少人会怨恨;追求仁义而得到仁义允许的利益,就不可谓贪婪;君子不分对方人数的多少,不分官位的大小,都不敢怠慢,这就是泰然而不骄横;君子整齐其衣冠,端正其目光,严肃、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产生敬畏之心,这就是威而不猛。而他的这番话,在我们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也正好适用。
中国的儒家理论与麦格雷格提出的两类人性观中的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类
似,儒家学说讲仁爱,讲宽恕,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以爱己之心爱人”。企业应尊重每一位员工,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让员工参与决策和制度的拟定,因人施教,培养员工的职业竞争力。管理者要善于发掘员工身上积极的一面,因势利导地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使管理由被动变主动,让员工理解制度、规范的积极意义,主动维护和遵守,使公司和员工结成“我靠公司生存,公司靠我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特别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劳动者的追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劳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把工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手段,在工作中寻求人生意义。
人性化管理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成为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管理文化理论。日本最大的电器企业——松下公司的创建者松下幸之助认为,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充分施展才能,公司的经营才能搞好。因此,从创业之初,松下就将公司的经营业务按适当的规模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各事业部有极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在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和获得利润额的条件下,对所管产品的开发和人、财、物与供、产、销有权自主。因此,这也造就了松下公司的成功。
三、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当今,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正进入了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力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显得重要,人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企业必须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创造性人才,才能发展知识经济。人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善于管理人才,才能获取较大的效益。
1、人性化管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是企业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得到最为全面的体现。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目标统一的团队,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人才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资源。在日常的管理中关注员工,培养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并转化到工作中去。将会是很大的一股竞争力量!
2、人性化管理将促进企业机制的完善
人性化管理,并不排斥制度化的制约机制。要从根本上改变公司存在的各种
不良工作秩序,就要建立一系列的运行机制,从而从严约束人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工作学习秩序,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人,即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给人最大的发展平台,最好的关爱,提高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与企业有着相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所以在这种前提下,给员工创造了严肃但又和谐宽松的人际氛围,使企业员工会自觉服从企业的各项制度的实行,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四、人性化管理的新趋势
人性化管理的出现,代表着企业管理文化发展的新方面,它正在悄悄地揭开人类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新纪元。而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度建设的完善,是严格管理前提下的人性化,是管理的高级阶段,是管理理念的升华,它绝不能脱离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独立存在,更不是人情化管理和仁慈化管理。
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环境的日趋复杂,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集权式的组织形式正逐渐受到挑战,组织内部的分权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规模高度统一的大企业,正逐渐变成由许多自主经营的小单元组成的原子合成型组织。这种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必然要求企业更加重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感情管理。
大体上说,人性化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化管理。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
2、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民主化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家集思广益。办企业必须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全员经营,否则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3、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可以说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其大意是职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和企业的统一意志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地为企业作奉献。
4、能人管理。所谓能人管理,就是要发现大批有能力的人才,并且要让能人管理好自己。企业的竞争利刃是人才——受过教育又有技能,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公司成长的人才。
5、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
五、结论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感性管理模式,是需要管理者用心来同被管理者进行交流,做到彼此了解,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交流,用“心”来指引。企业管理者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员工营造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促使员工产生一种与企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感觉,把个人生命价值与企业经济价值统一起来,这样子才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1、2、3、4、5、6、7、《管理学学说的发展脉络与人性化管理》——姚裕群/亓名杰 《对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思考》——百度文库 《儒家管理智慧》——劝学网 《浅论现代企业管理人性化管理》——百度文库 《管理学》——缪兴锋/叶小明 《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初探》——韩英 《论构建企业人性化管理模式》——栾海龙/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