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4 06: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沧州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沧州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第一篇:沧州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沧州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环保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污染减排,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十二五”环保工作创造良好开局。按照上述要求,要围绕“四个确保”,实现“三大目标”,抓好“八项重点”。

“四个确保”,一是确保年度减排任务圆满完成,不出现指标完成“空白项”;二是确保服务到位,做好环评审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是确保环境安全,高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突出问题,全年不出现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四是确保年度考核达标,力争在全省污染减排、“双三十”、环保目标、城考、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考核中实现争先创优。

“三大目标”,一是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1.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力争分别削减2.5%。二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沧州市区、四个县级市以及纳入省“双三十”的县(市)全年二级及以上天数不低于310天,其它县(市、区)烟尘达标率达到98%以上。三是全市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全部达到省考核要求;南运河沧州市区段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八项重点”:

(一)科学编制“十二五”环保规划,统筹五年环保事业发展

1、做好“十一五”环保规划终期考核工作,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编制好“十二五”环保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及时印发执行。

(二)扎实推进污染减排,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2、全面完成全市“十一五”污染减排核查和考核工作,落实奖惩措施。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3、扎实做好2010年度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科学确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并做好任务分解工作,认真编制全市“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和全市2011年度减排计划。

4、全面总结“8755”减排工程成果,在扎实推进省“双三十”减排工作的同时,重新筛选8个重点县(市、区)和55家重点企业,实施新一轮“8755”减排示范工程。

5、严格控制污染增量。把区域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落实《沧州市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实施意见》,对超总量和超标排污以及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县(市、区)或企业,实行“区域限批”或“企业限批”。

6、深入推进工程减排。在化工、电力、造纸、皮革、医药、建材、钢铁等重点行业谋划实施一批污染减排重点项目。贯彻落实《河北省火电厂降氮脱硝工程实施方案》,积极促进华润、沧东电厂烟气脱硝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源污染减排工程。

7、更加重视结构减排。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落后产能淘汰标准,建立新建项目与污染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相衔接的审批机制,实行“等量淘汰(置换)”或“减量淘汰(置换)”制度。对未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的县(市、区),暂停其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8、不断强化管理减排。以现役燃煤机组、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设施和已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重点,强力督导已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高效稳定运行。

9、积极推广应用污染减排新技术。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化工行业氨氮处理、钢铁烧结机脱硫脱硝、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等减排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为顺利推进污染减排提供有力支撑。

(三)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0、全面完成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进一步明确沧州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和主导功能,满足近岸海域开发利用和沿海环境保护的需要

11、贯彻落实《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出台《沧州市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开展城市饮用水源地评估,巩固提高饮用水源地保护成果。

12、继续实行并完善重点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并扣缴生态补偿金制度,确保断面水质监测检查办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统筹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河流入海口环境监管力度,确保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

13、编制实施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分级管理为目标,加大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力度,严控机动车尾气污染,积极推进公交汽车使用新能源,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加速淘汰黄标柴油车。

14、制定实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环保行动计划,不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市重污染企业搬迁、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能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继续取缔集中供热管网覆

盖范围内能够通达的燃煤供热锅炉,坚决整治低效、不达标的烟气排放设施。按国家新指标做好城考各项工作,积极谋划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

15、严格控制危险废物跨界转移和许可管理,对污水处理厂污泥、涉及重金属危废处理、蓄电池拆解、制革废物处理、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档案,强化全过程监管,提高固废污染防治管理水平。

16、以“双超双有”企业为重点,全面完成36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鼓励一般工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染减排对标活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评估验收。

17、进一步规范上市企业环保核查工作,开展上市企业环保后督查,依法监管已上市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做好事前服务。

18、坚持典型引导示范,深化“绿色单位”创建。2011年,全市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单位” 20家。

(四)大力实施“以奖促治”,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9、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继续深化生态环保创建。2011年,全市力争建成1-2个国家级环境生态镇、1-2个国家级生态村、3-5个省级环境生态城镇,15个省级生态村。

20、进一步完善“以奖促治”政策措施,加快落实河北省“百乡千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确保80个试点村完成治理任务。积极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考核和验收工作。

21、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名胜区、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态旅游开发和非污染性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与执法检查。全面完成沧州市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工作。

22、做好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价,对城市周边、重污染企业周边、集中治污设施周边、饮用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以及典型的污水灌溉农田等开展土壤治理修复和风险控制试点工作。

23、结合环保“利剑”行动和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农村工业企业污染的监管、治理力度,坚决取缔、关停无环保手续、无污染防治设施、严重污染农村环境的违法企业。

(五)强化环保把关引导,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4、着力强化审批服务。围绕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畅通“绿色”通道,积极开展“上门服务”活动,推行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帮扶机制,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5、加快推进规划环评。以化工、石化、火电、钢铁等行业和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等区域为重点,加快规划环评实施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26、不断深化项目环评。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规范化工、石化、火电、钢铁等项目的环评审批,一律不批未进园区的项目以及未开展规划环评的园区内的项目,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一步明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要求。

27、切实抓好验收管理。加强项目审批后的环境监管,逐步建立 “三同时”动态管理系统。针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敏感问题,积极开展建设项目试生产环保专项检查。全面清理2006年以来市以上审批的建设项目,集中整改突出问题。

28、进一步加强辐射安全监管。积极配合省环保厅组织换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加大对辐射类项目环评、验收等环节的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从审批到送贮全过程的辐射安全环境监管机制。

(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29、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重金属排放企业百日严查行动,彻底取缔“十五小”企业,严肃查处涉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对钢铁行业、重金属企业、污染减排工程整治情况进行后督察。

30、强化环境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重点行业企业及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数据库,积极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深入开展环境风险源隐患排查活动,进一步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妥善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31、开展环境监察稽查试点工作,探索稽查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加大排污费征收管理力度,组织开展重点县(市、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征收排污费稽查活动。

32、加大重点区域、典型案件的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33、贯彻落实《沧州市环境信访管理办法》和《沧州市环境信访工作考核办法》,深入开展环境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畅通投诉渠道,做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工作,推动源头治理、属地解决信访问题,提高满意率,降低投诉率。

(七)创新政策机制,增强环境保护生机与活力

34、推进全市环境保护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完善环保、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定期通报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结果,积极研究充分运用评价结果的有效办法。

35、认真落实《河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办法》,在全市逐步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为优化经济结构和打造沿海经济发展强市提供排污总量保障。

36、贯彻落实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在重污染行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在重污染化工企业、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危险废物处置,以及石化、放射源使用等行业企业探索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37、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等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以及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营工作,进一步提高污染治理设施和自动监控设施的达标运行率。

38、深化“十百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环境保护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大力实施“新闻督查”,促进环境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八、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39、深入推进全市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60%的县(市)环境监察机构达到环境监察国家东部地区三级或以上标准。探索开展市、县两级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示范建设。

40、加强国控、省控重点企业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扎实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考评工作。积极推进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75%的县级站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41、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推进市、县两级环保宣教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宣教制度,提高环保宣教效果。

42、加快 “数字环保”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沧州项目的组织实施,努力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交换与共享,逐步推进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

43、继续实施“素质再提高”工程。聘请省级以上环保专家举办高层次的环保培训班,对党政领导、环保工作人员和企业法人代表进行有针对性地讲座和培训。继续选送业务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环保部学习培训。

44、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机关建设,大力营造学先进、找差距、作表率、振奋精神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改进环保队伍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45、进一步完善《沧州市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制度建设,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和精神文明工作,重点抓好基层民主评议,不断提高全市环保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执行力。(市环境保护局)

第二篇:2011年沧州市商务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沿海经济龙头带动、城市化建设提质提速、县域经济晋级升位三大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商贸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市场监测监管,加速形成全市对外开放和商贸流通新格局,切实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建设沿海强市做出积极贡献。

2011年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一、以产业招商为重点,发起招商引资新攻势

(一)加快开发区提档升级。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端产业聚集等方式,努力扩大总量,着力提升质量,推进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开发区综合竞争新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质量编制开发区(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性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以“九通一平”为目标,切实增加投资强度,加快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硬环境。加快升级扩容步伐。发挥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作用,规划建设具有沧州产业特色的出口加工区,把加工区建设成为沧州优势产业、外贸出口的示范带动区。继续推进任丘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石化等特色产业聚集,积极创造条件,力争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继续推进各类园区建设,力争有3家进入省级开发区行列。建立健全产业准入机制。积极引进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加强口岸设施和功能建设,积极推进黄骅港正式开放和综合保税区申报审批,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园区)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推动海关、边检、海事、检

疫检验等机构实施便捷通关服务,打造大通关环境。

(二)打好产业招商攻坚战。坚持以产业招商为主线,明确重点领域,锁定重点地区,盯住重点企业,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突出重点领域,制定完善产业招商目录,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库,加大投资环境宣传力度,引导外资重点投向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制造、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切实打好综合大港招商品牌,加快沿海产业聚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培育现代物流集团,把沧州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现代物流基地。积极推进金融保险、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物流中心。锁定重点地区,境外以深度对接港台、日韩为重点,继续巩固和拓展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境内以深度对接京津为重点,继续巩固和拓展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合作。盯住重点企业,面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型外企、央企、民企战略投资者,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纵向延展产业链;引进关联企业,横向壮大产业集群。

(三)拓展对外开放新领域。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优势,以举办杂技节为载体,按照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要求,全力打造沧州管道装备、塑料工业等区域性品牌展会,积极举办国际和国内各种高层论坛,提高承办国际及全国性会展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与京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全面合作,对接京津大企业,主动承接南资北移,加快产业升级速度。积极引导利用外资方式多元化,鼓励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支持外商采取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投资型公司等方式投资,加强后期跟踪服务,挖掘投资潜力,开展延伸招商,实施增资扩股。以沧州主城区和黄骅新城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英国乐购、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国际知名商业品牌,力争3家以上中华老字号名品名店入驻我市。

(四)建立“走出去”招商机制。全力推行“定好位、对好标、连好线”的“走出去”招商模式,以小团组、一对一“走出去”招商为重点,实施带产业地图“走出去”招商,跟踪“走出去”招商,驻点“走出去”招商,彻底改变“大帮轰”、无目的招商方式。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走出去”招商,落实分包项目责任制。

二、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

(一)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精细化工、石油装备等国家级出口基地申报和建设。在现有河北省精细化工出口基地的基础上,整合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任丘石化等资源,力争提升为国家级精细化工出口基地。整合任丘、盐山、孟村、青县、沧县、新华区石油钻采设备、管道装备等产业资源,全力打造国家级石油装备产业出口基地。选择产业基础好、聚集度高、出口潜力大的产业聚集区、产业园区和企业,积极争取第二批省级出口基地和基地出口企业认证。

(二)加快出口结构调整。建立骨干出口品牌数据库,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研发、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为重点,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自建或并购营销网络,提高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形成品牌建设梯队。提升沧州小枣、黄骅冬枣、泊头鸭梨的品牌价值和国际知名度,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全市农产品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

(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博览会和专业展会,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资金,支持企业集体参展、统一布展,提高参展水平。积极培育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展网上国际贸易。在巩固欧美、日韩、俄罗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开拓东盟、中东、拉美、澳洲、印度等新兴市场。

(四)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的,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开展,重点以杂技、武术等特色文化产业为基础,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单位积极拓展境外文化市场渠道,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出口。争取1-2家演出单位列入国家重点文化出口单位,争取对外文化出口经营额比去年增长30%以上。

三、以“走出去”为重点,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

(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我市出口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取得认证、建立营销网络。重点推动管道装备、纺织服装、冶金铸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支持流通和生产企业以直接投资、股权并购、参股等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有资质的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争取今年对外工程承包实现新的突破。

(二)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拓宽对外劳务合作渠道,外派劳务逐步向高技术、高素质劳务人才倾斜。以“外经”公司为龙头带动其他外派劳务公司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我市对外劳务合作业务。

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商贸流通新格局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落实《沧州市主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实施“三年发展上水平”为契机,加快构筑主城区“一轴、两核、两物流、多层次、多业态”的新型商贸服务业体系。着力抓好6大商业街区、5大商品交易中心(物流园区)、5大购物中心(综合超市)建设。6大商业街区是:小南门商业区、颐和广场商业区、会展中心文化体育休闲区、火车站前商业区、高铁站前商业区、道东区域商业中心;5大商品交易中心是:火车站前小商品交易中心、泰大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彩龙家居建材博览中心、沧州西部汽车文化产业园、沧州综合物流园区;5大购物中心是:家乐福超市、乐购超市、华北商厦三期、意明超市、颐和大厦。认真落实《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中华老字号、特色餐饮、洗浴、足疗、娱乐、健身等名品名店,鼓励各类企业、个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进名品名店,吸引各类名品名店通过各种形式来沧兴建分店、连锁店,助力城市发展上水平。

(二)提高社区便民服务水平。以打造居民10分钟生活服务圈为目标,围绕便民服务进家庭、便利消费进社区,着力抓好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建设,完善社区早餐店、便民店、超市、连锁店等商业网点,打造商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继续抓好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大力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加快主食配送中心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夜经济的实施方案》,有效聚集人气、商气、财气,丰富市民夜生活。

(三)提升改造农村流通网络。巩固和扩大“万村千乡市场”成果,新建和改造农家店700家、配送中心6个,在每个新民居示范村建设2家以上农家店。对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推进3家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直接购销关系,争取纳入“农超对接”项目,促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构筑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继续推进家电下乡,规范对中标流通企业及销售网点的管理,完善补贴审核兑付政策,强化售后服务。

(四)积极推广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改造提升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传统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小零售向大超市、小批发向大配送、小集市向大市场发展,提高流通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全市连锁企业商品零售额增长20%以上,商贸物流和网购规模稳步扩大。

(五)加强放心消费体系建设。加大市场监测调控力度,强化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完善城乡市场商品信息服务体系。力争增加应急商品储备品种和规模,强化货源基地建设,健全调运投放网络。加强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定点屠宰企业监管。做好酒类流通溯源管理,抓好酒类商品执法检查。积极稳妥推进商务领域综合执法,规划建设“12312”市场监管举报投诉服务平台,规范成品油、典当、拍卖、报废车拆解、二手车交易等

特殊行业监管。强化商务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完善各项行政执法制度,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以提升服务为重点,优化商务工作新机制

(一)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建设学习型队伍,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深入学习的浓厚氛围。采取培训、观摩、交流、自学等形式,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继续抓好国际惯例、WTO规则、国际谈判和国际营销等各类专业培训,逐步建立专业的投资促进队伍和贸易促进队伍,为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人才保障。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活动,明确创先争优目标,找准赶超标杆,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整改措施,加大督查力度,在创先争优中擦亮对外服务窗口,创造和谐机关,提质提速工作,大力促进作风转变。

(二)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启动市商务局行政服务中心,打造统一对外服务窗口,规范工作流程,实行一站式、便利化、网络化服务。加强商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大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力度。全面推行“一线”工作做法,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组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专业化服务团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服务,为消费主体、投资主体、市场主体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配合国资委稳妥推进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加强“三项重点工作”,落实本系统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全力维护全系统安全稳定。

(三)着力发挥政策效应。认真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对外开放、开发区(园区)建设、商贸流通发展、产业招商、城市夜经济、出口信保等指导意见。按照“政策配套、资金配套、措施配套”的要求,尽快制定出台我市《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主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捆绑使用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让更多的企业用足用好这些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综合效应。

(四)着力完善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商贸流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对外开放和商贸流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有关问题。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建设、工商、国税、商检、海关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为商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外贸出口、项目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对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项目式管理、挂账式督导,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篇:重庆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重庆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环委会各成员单位:

现将《重庆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重庆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决战年和攻坚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八次全委会精神,认真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重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助推“五个重庆”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品质。

一、工作目标

(一)环境质量目标。主城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满足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北碚区326天,渝北区323天,南岸区和北部新区316天,巴南区314天,江北区313天,九龙坡区309天,沙坪坝区307天,渝中区和大渡口区305天,其他区县优良天数达到宜居重庆建设中空气质量目标要求。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在入境满足Ⅱ类水质标准时总体达到Ⅱ类水质,长江出境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全市次级河流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主城区次级河流水质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主城区和其他区县城区公共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均达到100%,镇(乡)达到8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控制在56分贝和68分贝以内。全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8%,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二)总量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三)污染防治目标。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2%,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率达到37%。主城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8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优化经济发展

1.强化总量减排。一是根据国家下达我市的“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区县政府和相关排污单位。二是推动实施《重庆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规划》。重点推进部分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治理工程;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治理,加快推进黄标车限行和不达标车的淘汰工作等,全面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措施的实施。三是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建立完善机制,严格执行“批项目、核总量”制度,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污染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等手段,为新上项目腾出环境容量指标,在源头上控制新增量。四是全面实行排污权交易。工业项目新增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必须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

2.加快结构调整。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推进钢铁企业环保搬迁。全面完成重钢集团公司大渡口老厂区停产和关闭工作,推进重庆东华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等钢铁环保搬迁工作。继续实施其他工业企业环保搬迁工作,完成聚兴交通工业(集团)等14户污染企业环保搬迁项目。强力淘汰小水泥、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全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00万吨,其中主城区关闭产能为70.4万吨/年的6户水泥生产企业或机立窑生产线。

3.严格环境准入。认真落实重庆市工业环境准入政策,严格执行区域限批制度,印发实施《主城区及其影响区招商引(选)资产业指导意见》、《主城区及其影响区产业园区发展方向和门类定位政策》、《重庆市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豁免名录》,完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政策。

4.推进节能节水。实施节能工程,完成10台燃煤锅炉(炉窑)的节能升级改造项目,开展居住节能示范工程,实施绿色照明。实施节水工程,完善主城区工业节水计划,完成40家工业节水升级改造。推进重庆和邦碱氨实业有限公司、长江电工厂、重啤集团等工业企业中水回用示范及管网建设工程,完成80%工程量。主城各区累计完成250个以上单位(学校、医院、洗浴中心、餐馆、宾馆)的生活节水设施改造项目任务。完成10万户“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改造供水管网30公里。推进渝北、巴南等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示范及管网建设工程。

(二)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城乡空气质量

5.控制扬尘污染。一是完善并落实各类施工扬尘控制行业技术规范。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和联合行动制度;主城各区制定大气污染防控方案,开展相邻区县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在主城大型建设施工工地、主要交通地段、建筑渣土消纳场安装电子眼实行全天候自动监控扬尘状况。对建设施工单位,逐步开展按比例收取扬尘控制保证金;落实尘污染控制与建设施工单位的资质登记挂钩措施。建设1座建筑垃圾消纳场,创建20个建筑施工扬尘控制示范工地、20个扬尘控制示范街道。继续实施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主城主次干道“白改黑”工程50万平方米。规范主城区及影响区现有规模化采(碎)石场配套除尘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重庆市都市经济圈碎石生产基地规划布局方案》修订工作,加强“四山”保护区范围小采(碎)石场关闭和植被恢复等工作。

6.控制燃煤及机动车污染。控制燃煤及粉(烟)尘污染。创建27个无煤街道(镇),推进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北部新区建城区整体创建无煤区;实施华能重庆硌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5#和6#机组、重庆合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和2#机组等火电机组烟气脱硝工程。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在主城区和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璧山县等地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完善机动车排气检测电子监控管理系统,主城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和限行管理工作,核发环保分类标志,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确保新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新车国IV标准;实行黄标车在部分区域的禁行,查处在限行区内行驶的黄标车和未取得环保标志的车辆,加大对超标车辆上路行驶违法行为的查处;对提前淘汰的老旧汽车落实经济补贴;推进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制定新能源车使用鼓励政策。

7.加强空气质量预警预控。完善环保科研机制,开展大气污染扩散研究、大气污染预测预警及人工影响天气等研究工作。制订空气污染预警和应急预案。强化空气质量预报,开展蓝天行动人工增雨作业。

(三)实施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

8.整治次级河流。建立完善次级河流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总结推广“河长制”、督导制等经验。基本完成主城区14条和三峡库区7条重点整治次级河流综合整治项目,全面消除苦溪河、跳蹬河、大溪河、清水溪、伏牛溪、朝阳溪、盘溪河、肖家河、跳墩河等9条次级河流的黑臭,花溪河、一品河、栋梁河、璧北河稳定达到水域功能要求,梁滩河基本达到水域功能要求。继续巩固长江、嘉陵江、桃花溪、五布河、御临河、后河、黑水滩河、长塘河等8条河流的水质的达标成果。完成创模确定的主城区15个水库和湖泊污染治理或生态修复和维育,确保湖库水质达标。

9.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强现有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结合饮用水源调查结果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加强日常监测和巡查,规范界碑设置和保护区划分,对达不到要求的实施限期整改,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关闭主城区13座小型供水水厂,完成175m蓄水影响的饮用水源整治工作,完成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船舶污染整治工作。加强农村饮水保护,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全面完成南岸迎龙湖水库建设,完成巴南观景口水库、龙岗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实施巴南丰岩水库、渝北观音洞水库和长江铜罐驿提水工程。

10.完成国家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继续推进《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纳入规划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和小城镇垃圾处理项目,继续推进实施船舶污染治理项目。编制完成《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并推进实施。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染防控水平

11.建设城市污水垃圾项目。建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及污水管网建设协调机制。开工建设渝北悦来污水处理厂和唐家沱、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北部新区九曲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北碚区蔡家污水出理厂主体工程开工,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一级A排放标准。完成主城排水工程管网建设150公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完成主城区现有15座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工程,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创模规定要求。累计完成主城区47个镇乡及其他区县部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站)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尽早建成投用。建立小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累计完成26个小城镇垃圾处理收运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鸡冠石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累计完成清运老垃圾11处。主城区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入试运行。推进重庆同兴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医疗废物无害化焚烧设施技术改造工程,完善2个危险废物处置场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行,达到无害化处置要求。

12.开展污泥和渗滤液处置。鸡冠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主城区其他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转运系统基本建成。充分利用水泥窑、园林绿化等综合措施有效处置污泥。开工建设主城区垃圾渗滤液治理、同兴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置工程,完成工程量60%以上。

(五)强化环境风险防范,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13.强化企业监管和治理。实现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全覆盖,确保主城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对不能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一律实施关停。全面完成17个纳入创模规划范围内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完善主城区14条次级河流流域内的其他工业园区(含小企业基地和都市工业园)废水处理,加快推动全市其他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确保达标排放。严格国控和市控重点污染源监测,确保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完成污染物排放状况和设施运行状况22个视频监控点的部署安装,实现全市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电厂和主城污水处理厂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完成95家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工作。14.综合处置固废。推进主城区同兴垃圾焚烧厂炉渣和飞灰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开展主城区工业企业钢渣、煤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煤矸石、铸造型砂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促进各类废物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完成长寿化工园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建设。推进主城区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设立“重庆市再生资源回收日”。

15.保障环境安全,提高环境应急能力。完成《重庆市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灾难应急专项预案》,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推行排污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三包”承诺制,督促企业签订“三包”承诺书。出台畜禽养殖、污水处理、造纸、电镀等相关行业环保守法准则。开展122家医疗机构废水治理达标工作,确保主城区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收运和处置达标。制订环境应急事件处置预案,加强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安全处置废旧、闲置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按照《重庆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完成一批企业的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完成25家搬迁企业原址场地风险评估工作。

(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城乡环境保护

16.整治城市环境。一是开展噪声环境整治。完成《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修订,对重点线路的老旧公交车型实施降噪维修改造,对主城交通干道公交线路达到年限的公交客车实施强制性淘汰,对未达到年限的老旧公交车鼓励更新,报废更新400辆。制订声屏障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一批主城区交通噪声污染扰民路段的声屏障建设。对噪声不达标且扰民的企业下达限期治理,督促完成污染治理工程。对噪声不达标且扰民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和整治。推进环境噪声达标区和安静居住小区建设,主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新建23个安静居住小区。二是加强烟尘、油烟等污染扰民整治,禁止在居民区、居民楼和有居住、办公功能的综合楼内从事产生烟尘、油烟等污染扰民的活动,禁止在人口集中区露天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物质。开展经营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和污染扰民的餐饮业油烟治理。三是巩固并强化城市容貌综合整治、户外广告综合整治、市政设施整治、园林绿化整治等城市容貌综合整治,确保达到《城市容貌标准》。加强主城区150条主干道及主要大型桥梁清洗保洁,实施主要城市河道、水库等水面清漂和岸坡整治,加快建设主城区鸡冠石水域清漂码头。全面完成创模规划中的6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17.整治农村环境。实施《重庆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试点示范,重点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开展农村改厕、镇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成渝北、北碚、南川等区县20个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开展城乡统筹环保试点,在试点单位实现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处理、垃圾收集转运、居民使用清洁能源、规模化养殖污染综合处置。加强畜禽污染防治,编制完成并印发主城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实施方案,关闭主城区绕城高屋公路环线以内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户),完成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

18.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实施《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和《重庆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质量评估工作。强化城市绿化,提高绿地面积,完成城市干道绿化工程2个,建设绿化面积5.6公顷。完成城市生态林工程3个,建设绿化面积33.4公顷。建设城市公园4个,建设绿化面积97.7公顷。建设拆危建绿靓点及社区公园3处,建设绿化面积5公顷。完成生态修复工程2个,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1.7公顷。

(七)提升公众满意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19.推进宣传教育。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突出做好创模宣传。大力开展创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等“十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模宣传活动。倡导生态文明,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和环境文化创建等活动;加强党政干部环境教育和培训,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常规培训内容;推进青少年环境教育,强化环保从业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巩固和深化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推进中小学环境教育地方教材的使用,继续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确保每学年环境教育12课时以上。强化全市环保系统新闻发布和网络宣传、舆情监控体系建设。

20.强化公众维权。建立完善突出环境问题协调联动和快速反馈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保义务监督员和市民视察或参观创模环保重大工程。组织环保投诉者参与污染调查和执法,开展协商与座谈,共同处理污染问题,回访污染问题处理结果,保障市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充分发挥环保义务监督员作用。

21.开展示范创建。推进黔江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涪陵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区,推进万州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等创建市级环保模范区(县)。推进生态区(县、镇、村)建设。推广市民行为公约,规范健康文明行为,提高公众参与、自觉维护环境的行为和意识。全面开展环境友好企业等创模评选活动。巩固北碚区、渝北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其他区县创建国家卫生区(县)活动。广泛开展市级卫生创建活动,在主城区新建市级卫生街道3个,市级卫生镇4个,市级卫生村15个,市级卫生单位40个。

(八)编制“十二五”环保规划,谋划我市环保新道路。

22.编制环保规划。一是完成《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并报市政府审批印发。二是编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化、环境能力建设等专项规划,理顺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功能。三是加强环境规划立项、编制、审查、批准、实施等个环节的管理和指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环境政策与法治。一是完成《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开展《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主城区尘污染防治办法》修订工作。二是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协调办好重庆环保世纪行活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三是抓好环境政策工作,深化火电、水泥、化工等行业排污权交易工作。开展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和企业环境诚信体系建设,将环评审批、竣工验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环境违法等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深入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四是执行污染源限期治理办法,开展整治环境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加强排污费征收和稽查工作,实现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全覆盖建设和全天候运行。严格对国控、市控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污许可监管,排污者不得超浓度和超总量排污,对环境违法行为停产治理、挂牌整治。

(二)抓好监测和科研。一是抓好环境质量、总量减排、污染源监督、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等监测工作,开展创模、库区水华、乡镇饮用水水质等专项监测工作,推进农村环境监测试点工作。所有区县城区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并发布日报,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行水质自动监测并与国家同步发布周报,主城区开展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并发布日报。二是建立健全全市环境监测组织管理体系,全面开展区县环境监测质量督察,促进我市环境监测全程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强化环保科技研究,推进实施国家“水专项”项目。制定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环保技术评价及示范制度,开展锰渣综合利用等工程示范项目。强化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建设,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活动。

(三)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创新环境与发展决策机制,以“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创模领导小组、市环委会作用,完善议事、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程序,形成科学决策、统一监管的环保工作新机制。二是落实环保齐抓共管机制,坚持创模工作调度会和专题会,完善市区联动执法、部门沟通协调、落实责任追究的督查机制。三是完善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等考核机制,健全环保目标责任制、问责制和奖励处罚办法。四是深化环保监管体制,指导区县环保机构建设,强化主城各区基层环保机构建设,在街道、镇配备专(兼)职环保人员,在村、社区特邀社会监察员,在重点企业设置环境监察员;发挥环保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基本形成市、区县、街镇三级环保监管网络。

(四)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市级和主城各区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能力建设,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一是建成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等8个区污染源自动监控分中心。二是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以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为基础,开展监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提高流动和快速监测能力,完成市环境监测中心和12个区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三是加强宣教能力建设,主城各区环保局达到国家标准,其余区县稳步推进,逐步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四是加强环境信息化能力建设,建设区县环保基础网络,推进区县环保行政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电子化,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和数据更新机制,完善环境基础与专项数据库,提升环境智能化管理和辅助决策功能。五是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国际履约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进环保系统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制度建设,强化全市环保系统政风、行风和廉政建设,提高环保队伍水平。

第四篇:2011五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GYI-SGB4合同段2011年5月

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GYI-SGB4合同段

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各工程队、项目部、机关各办公室: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的精神。切实搞好2011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推进QHSE整合管理体系运行,加强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加大环保奖罚力度,促进环保科技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稳定发展,经工程处环保领导小组,结合工程处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围绕集团公司和工程处生产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善厂区、施工现场环境质量、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以环保目标责任制和公司QHSE整合体系运行控制为主线,以污染防治为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工作目标

1、综合废水外排达标率≥90%;

2、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5%;

3、固体废气物处置利用率≥85%;

4、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

无重大、特大污染事故发生。

三、七项工作

(一)加强环保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

一是各工程处、项目部要把落实油田胜利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管理规定》、《胜利油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胜利油田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环境监测工作条例》三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作为今年的环保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环保管理网络,确保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切实有效的执行。二是将环保考核指标纳入工程处生产经营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细化量化环保考核标准,加大环保监督检查力度,保证环保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三是各工程队、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文件,排污费支出必须先报集团公司,经管理局审查把关统一后,方可交纳。工程处把各工程队、项目部的污染治理费用和交纳的排污费用纳入各工程队、项目部生产成本中进行考核。

二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一是各工程队、项目部要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大宣贯力度。全面实施《胜利油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二是各工程队、项目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切实抓好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工作。三是各工程队、项目部要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的环保预审制度,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促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水平的提高。四是工程队要加强对在建工程和新建投产建设项目跟踪检查,把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落实到位,真正做到“项目建成之日,就是环保达标之时”。

(三)认真做好清洁生产工作的推广工作

一是建立工程处清洁生产审核机构,制定工程处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二是做好清洁生产培训工作,适时举办相应的培训班。三是将清洁生产推行工作与基层达标考核有机结合,加快清洁生产的实施进程。

(四)加大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保证工程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一是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2005年完成对工程处环境现状的调查。二是做好燃煤锅炉的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加强噪音扰民工作的管理,特别是高考及节、假日期间的施工管理。四是要做到污染纠纷、事故的协调处理工作。

(五)认真搞好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

一是抓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二是严格控制新建项

目污染的产生。三是在排污申报的基础上,上报申请核发排污许可证,加强排污的管理。

(六)认真抓好环境监测、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按照《胜利油田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环境监测工作条例〉细则》的要求,制定2005年工程处环境监测计划,加强环境监测费用的管理,确保2005年环境监测计划的完成。二是组织好“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三是抓好环保培训工作,适时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环境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

各工程队、项目部要按照集团公司和工程处QHSE整合管理体系的要求,适时新形势。研究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为集团公司和工程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GYI-SGB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5月15日

第五篇:2011年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11年天津市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经济结构调整主攻方向,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按照“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的工作总要求,以“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目标,以生态市建设为平台,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落脚点,大力开展“深入调研年、严格执法年、环境监测年、区县行动年”活动,严格环境准入,加强污染防治,全面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实现环保工作“十二五”开门红,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工作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2%。启动实施第二轮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83%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改善农村饮用水水源状况,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消灭黑臭水体。无危险废物排放。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分别小于70分贝、56分贝。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正常掌控范围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生态环境保持在“良”级水平。(有关处室、直属单位)

二、重点任务:

(一)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启动实施第二轮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1、落实以区县为主体的目标责任制。对第一轮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启动实施《天津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和《2011-2013年天津市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对三年行动计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按分解到区县和相关部门。市政府与各区县及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遗留环境问题治理责任,推动同生化工厂铬渣治理、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和再生水利用等难点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责任单位:生态办;协同单位:水处、固体处、办公室、环科院、有关单位)

2、强化对区县的考核督查。参照《天津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办法》,制定可行的区县考核考评指标体系,完善检查、考核办法。各区县均要制定实施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措施。加强对行动计划中重点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推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加快生态区创建步伐。(责任单位:生态办;协同单位:自然生态处、研究室、人事处)

3、构建生态安全网络格局。按照《天津市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积极推动以“五带、四廊、三区”为框架的基本生态格局建设。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加强对团泊、北大港水库、大黄堡、七里海等重要湿地保护的监管,开展保护区基础状况调查,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推动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天津市贯彻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责任单位:自然生态处、生态办、计财处;协同单位:监察总队、环科院、有关单位)

4、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华苑科技园国家生态工业园通过验收并获命名,空港物流加工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开展区县工业园区调研工作。进一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责任单位:科技处、生态办、环科院)

5、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对政府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及社会公众等各层面的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与生态道德的宣传教育,力争在主要媒体开辟“生态环保专栏”。推动生态城市的知识理念进院校、进社区、进村镇工作有明显进展。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津沽环保行”等各种环保纪念宣传活动中突出生态文化内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单位:宣教中心;协同单位:生态办、有关处室、单位)

(二)以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全力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6、强化减排责任考核机制。以区县为减排责任单位,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和任务,拟定各区县政府“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减排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落实项目,明确责任。把农业农村减排纳入减排考核体系。(责任单位:总量处;协同单位:水处、大气处、开发处、人事处、自然生态处、监察总队、有关处室、单位)

7、做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把总量减排核算与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排污申报登记有机结合,以排污申报登记为龙头,认真组织好污染源底数数据的调查核实工作,使底数更加准确,为“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奠定基础。(责任单位:监察总队;协同单位:总量处、水处、大气处)

8、加强对减排工作的督查推动。推进排污管网、电厂脱硝等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区县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加强对污水处理、电厂脱硫等减排设施的监管,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大减排工作督查推动力度,确保减排设施发挥最大减排效益。加强对减排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核查能力。(责任单位:总量处;协同单位:水处、大气处、办公室、监察总队)

9、推进排污权交易工作。以总量控制为前提,完善二氧化硫排放权指标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污染减排机制、区县污染减排激励机制和排放权有偿使用机制。逐步开展排放权交易,以经济手段促进污染减排。深入开展区域及排污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可交易量核定方法的研究,为公正、合理开展总量控制及排放权交易工作奠定科学基础。(责任单位:交易办;协同单位:总量处、大气处、监测中心、监察总队)

(三)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严格依法行政。

10、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以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标准与环境政策为依据,探索有天津特色的项目环保政策,支持符合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好项目大项目,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合理发展。落实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环保“三同时”全过程监管制度,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状况。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服务重点,以示范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严格落实环境设施建设。推动完成全部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工作。加强对区县建设项目管理的指导和督查,强化区县环保部门的辖区管理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全市环评市场,加强对环评技术队伍和专家库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环评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责任单位:开发处;协同单位:总量处、监察总队、评估中心、环科院、开发中心)

11、建立新、改、扩建设项目排放总量控制机制。新、改、扩建设项目新增的污染物总量必须由相应的减排项目“减量置换”。严格控制新增燃煤量的建设项目。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力度,提高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在全市供热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责任单位:开发处;协同单位:总量处、水处、大气处)

12、加强法制建设严格环境监管。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推进《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立法进程。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启动推进《天津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标准的修订。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易发生环境违法问题的企业实施严格监控,完善对国控、市控和区控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机制,加大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石油、化工行业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督查,对有环境违法行为的重点企业挂牌督办。(责任单位:法制处、监察总队;协同单位:办公室、宣教中心、相关处室)

(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13、加大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力度。编制并实施《天津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近岸海域“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启动实施“十二五”水专项工程。加强对引滦、引黄及其它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及水质保护,完成地表水和各区域重点水体监测断面调整工作,落实区县政府对水环境质量负责的目标责任制。完善国控、市控和区控重点污染源分类管理。严格执行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出台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全市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减少排放负荷。全市2万吨/日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新建0.5万吨/日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设相对完善的中控平台。开展对全市化工、医药行业、各类工业园区排放情况及近岸海域入海直排情况的调查。建立全市水环境基础信息档案。(责任单位:水处;协同单位:监测中心、信息中心、监察总队、环科院)

14、加大以控制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组织推动“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项目的实施。落实对区县政府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考核。外环线以内和滨海新区禁止新、扩、改建燃煤及其他高污染燃料项目。推动外环线以内10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改燃或并网,推动热电联产项目确定的替代锅炉房供热项目的落实。支持和平区和中新生态城无燃煤区示范区创建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区县政府加大对建设、拆迁、道桥施工扬尘及道路运输撒漏的监管力度,逐步推动在外环线以内实行大货车禁行。开展全市域恶臭污染源调查及恶臭污染防治方案编制工作。启动黄绿标发放管理工作,建立机动车环保管理信息系统,推动长途客运、班线包车及部分公交车冒黑烟车辆的治理改造、更新,加快“黄标车”淘汰进程,做好全市机动车检测机构委托工作。完成《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对雾霾天气以及空气颗粒物精细来源解析研究工作。(责任单位:大气处;协同单位:计财处、开发处、总量处、监测中心、监察总队、环科院)

15、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建立全市10吨/年以上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跟踪档案,实施重点监管。积极推动滨海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终端废物处理处置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管理程序,开展危险废物网上转移审批工作。全面开展中日合作项目——天津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信息交换系统建设。着手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许可工作。推动落实《天津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开展我市典型工业遗留场地污染情况调查。会同卫

生部门开展农村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调查,开展农村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固体处;协同单位:固废中心、监察总队、监测中心、环科院、信息中心)

16、严格控制噪声污染。继续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活动,全面开展噪声功能区监测,研究区县环境噪声评价指标。研究解决工业噪声、振动及施工噪声的有效措施。做好夏季施工及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控工作。(责任单位:固体处;协同单位:监察总队、监测中心、宣教中心)

17、加强放射源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加强放射源、射线装置应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审核、核发以及换证工作。完成国控点、重点辐射源的监测、监管工作。对群众关注的手机基站、变电站辐射源进行经常性监测。加强全市放射性废物、废放射源的收贮、管理工作,保障辐射环境安全。(责任单位:辐射处)

(五)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18、建立以示范小城镇为重点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定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办法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出台加强示范小城镇环境保护的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对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严格示范镇、中心镇的开发建设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三同时”制度,实现污水、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编制完成《天津市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指南》。推动开展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单位:自然生态处、开发处;协同单位:水处、固体处、监察总队、监测中心、科技处、环科院)

19、推动开展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以中心镇、示范小城镇为重点,深入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和生态乡镇及生态村创建工作,研究将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纳入生态市建设考核体系。制定示范小城镇生态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力争建成5个国家级生态镇,完成8个国家环境优美镇更名工作,创建一批市级生态乡镇和区(县)级生态村。(责任单位:自然生态处;协同单位:生态办、计财处、宣教中心、环科院)

20、推动落实国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项目。完成国家及我市确定的5个“以奖促治”和3个“以奖代补”农村环保专项治理项目,推动实施宝坻区农村垃圾收运系统工程。探索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途径。(责任单位:自然生态处、计财处;协同单位:水处、固体处)

(六)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加强监管能力和环境应急建设。

21、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监测能力水平位于全国环保系统前列。加快滨海新区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污染减排监测体系能力和制度建设。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定期管理制度,优化监测点位,启动市控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对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制定水、大气、声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境监测工作努力做到“三个说清楚”。(责任单位:监测中心;协同单位:计财处)

22、努力提高环境应急能力。按环保部环境应急标准化建设要求,编制我市环境应急标准化建设计划并推动实施。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开展对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编制重点行业企业

和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风险防范预案。对重点危险化学品源、辐射源实施重点监控。开展市、区县应急联动演练。加大环境隐患排查力度,加强应急值守,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责任单位:监察总队、监测中心;协同单位:计财处、辐射处、固体处)

23、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启动环境监测与科研实验中心大楼、天津市恶臭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完成国家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的创建。加快完善我市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平台,完成环境执法业务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污染源管理数据中心建设。出台环境统计数据管理办法。扩大环保国际合作交流,提升环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水平。(责任单位:计财处、固体处、总量处、国际处、环科院、信息中心)

(七)以提升环保工作水平为目标,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24、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增强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化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和民主决策制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大对知识型、专业型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提高发现问题和运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熟悉环保技术业务,熟悉环保法律法规,熟悉环境标准,熟悉环保政策。(责任单位:人事处)

25、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以惩防体系为重点的环保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机制。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分级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廉政承诺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权力运行程序自查监督和后督察制度,正党风,树政风。加强对项目环评审批验收、环境执法、资金拨付及窗口单位等人员的教育,依法运用好环保审批权、环境监察执法权及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环境管理。继续深化反腐倡廉创新工作,推动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水平。(责任单位:监察室、开发处、计财处)

26、加强行政教育管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基本行政教育训练,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增强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形成团结和谐、爱岗敬业、勤政高效的良好风尚。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深入实际、不尚空谈,克服搞形式、讲排场、摆阔气、假大空等不良现象。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行政效率。(责任单位:办公室、人事处)

三、保障措施

27、开展“深入调研年”活动,提高研究决策水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行调查研究之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任务,带着问题深入到相关部门、区县、乡镇、工厂、企业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历史的、现实的、本区县、本部门、本行业的环保情况及相关资料数据库,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现状熟。对前瞻性、普遍性、宏观性的环境保护课题优先立项,专题研讨。加强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的研究。(责任单位:研究室、人事处、计财处、科技处;协同单位:相关处室、环科院)

28、开展“严格执法年”活动,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明确市、区县两级环境执法责任制,加强对执法人员环保专业知识、执法责任、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形成联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和强大的环境执法态势,组织好

各专项执法行动,提高专项行动实效。严格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问题。强化环境违法案件向司法机关移送的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密切合作,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舆论监督。(责任单位:监察总队;协同单位:法制处、宣教中心)

29、开展“环境监测年”活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优化全市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监测布点,增加水、大气环境监测要素,在区域交界、入境断面、环境敏感区、污染源集中区特别是污染物集中排放区等位置合理增加监测点位,建立相应信息平台。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有效性的审核,充分发挥在线监测数据支持环境管理的作用。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监测数据的权威性。(责任单位:监测中心;协同单位:水处、大气处、固体处)

30、开展“区县行动年”活动,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区县政府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对本区县生态安全、环境质量负责。强化区县政府环保责任制,落实区县对辖区环境质量、生态市建设、污染减排指标的责任,并建立开展对区县的环境考核通报制度。区县环保部门要主动担责,积极履职,全面提高环境监管水平。(责任单位:各处室)

下载沧州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沧州市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00六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06年是贯彻全国环保大会和国务院决定,推进环保事业快发展、大发展的重要一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打基础、开好局的起步一年,也是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关键一年,各级环保部门要认......

    二00六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06年是贯彻全国环保大会和国务院决定,推进环保事业快发展、大发展的重要一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打基础、开好局的起步一年,也是创建环保模范城的关键一年,各级环保部门要认......

    天津市红桥区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天津市红桥区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11年,是红桥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是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建设的关键年。环保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环......

    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武安环保局)(精)

    为打造“平安环保、宜居武安”助势给力 2011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巩固三年减排成果,承担主要污染物减排新任务的开局之年,也是环保事业......

    南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要点

    南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要点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环保基本国策,按照......

    2012年沧州市国土资源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沧州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印发2012年全市国土资源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沧国土资通字〔2012〕48号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 现将《2012年全市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教育工......

    路基环境保护监理要点

    一、 路基环境保护监理要点 1)路基工程开工前,审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对其环保措施提出审查意见。要求施工单位对地表清理、土石方开挖与填筑、弃方处置等采取周密的生态......

    街道环境保护工作材料

    落实环境保护国策 推动***科学发展“十一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环保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