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推荐者: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张新元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中餐都想吃些什么呢?
生: 糖醋排骨。
生: 烤鸡腿。
生: 茭白肉丝再加一个三鲜汤
……
[开始上课]
(二)用生吃和熟吃的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师: 同学们的食物真丰富啊!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猪肉,(多媒体出示猪肉图)谁来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吃的?
生: 煮熟了吃。
生: 红烧肉。
生: 青椒肉片„„
师:(多媒体出示西瓜图)这西瓜你平时又是怎样吃的?
生:切一片片吃。
生:放冰箱里冰一下再吃。
生:做西瓜汁吃。
师:谁能发现猪肉和西瓜在吃法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生:猪肉需要煮熟了才能吃,而西瓜可以直接生吃。
师:很好。如果按这样的标准,食物可以分成两类.师:出示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食物,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并一起说说他们一般是生的吃还是熟的吃。
生:(齐声回答)(西瓜)生的吃——(茄子)熟的吃——(猪肉)熟的吃——(螃蟹)熟的吃——(甲鱼)熟的吃——(黄瓜)(番茄)生的吃、熟的吃。
师:黄瓜平时到底是怎样吃的?
生:生的可以吃,熟的也可以吃。
(三)比较生吃和熟吃的优劣。
师:对,一般情况下,可以生吃的食物主要有:水果和一小部分的蔬菜,需要烧熟了再吃的食物主要有: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大部分的蔬菜等。那么,比如猪肉为什么要烧熟了吃,烧熟吃有什么好处呢?
生:味道变好了。
生:更容易消化了,不容易拉肚子。
生:烧熟了以后,猪肉里的细菌都被烧死了,这样吃更卫生。
生:营养好。
师:熟吃的好处有这么多,看来猪肉需要烧熟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那么西瓜生的吃又有什么道理呢?
生:如果西瓜烧熟了吃,一些维生素就会被破坏,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
(四)比较生和熟的猪肉的不同特点(静态观察)。
(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拿出猪肉)这是什么?
生:(齐声回答)猪肉。
师:适合生的吃还是熟的吃?
生:(齐声回答)熟的吃。
师:我手中的两块猪肉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区分开来? 生:我用摸的方法就能区分开来。
生:我用闻的方法,熟的猪肉有香味,生的没有香味。
师:这位同学把生和熟的猪肉的不同特点也说出来了,他用闻的方法
生:用嘴巴尝一尝就会知道了。
生:用手用力地挤也能够区分开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区分生和熟的猪肉的其中一部分研究方法。1
等下我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生和熟的猪肉,小组讨论后,把他们各自的特点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栏目里。
师:好,下面请材料员拿出抽屉里的生和熟的猪肉,请记录员拿好记录表,及时做好记录。如果要用小刀请特别注意安全,开始吧!
(小组观察比较生和熟的猪肉,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材料员收拾好猪肉、小刀,把盘子放回抽屉里。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生和熟的猪肉有多少不同。其他组要仔细听,挑挑他们的毛病,补充自己的看法。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X小组是怎样用什么方法来区分生和熟的猪肉的。
师:其他组有意见吗?
师:可以用来区分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在课后继续讨论。看来生的猪肉变熟之后在颜色、形态、味道、硬度等许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发现了生和熟的猪肉那么多不同点。所以猪肉要烧熟吃更好,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也更卫生。
师: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表扬自己吧!
(五)爆玉米花的观察和比较(动态观察)。
师:前面我们一起观察了动物食物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植物的变化,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玉米。
师:那我们有什么器材呢?(指指桌上的实验器材)
生:有酒精灯、火柴、勺子。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要用酒精灯和蒸发皿来烤玉米吃。(图示:用酒精灯和蒸发皿烤玉米)
师:等会儿我们小组合作来烤玉米,把发现的现象按顺序填在这张表格里。那么大家觉得在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不然会起火的。
生:我是记录员,要及时做好记录。
师:很好,这位同学对自己的任务非常明确。还有吗?
生:不要烫到手。
师:(屏幕上出示:小心烫手!)你能告诉大家怎样才能不烫到手吗?(同时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铁勺子)
生:不要离火太近。
生:在烤玉米时,不能用手去拿玉米。
生:不要碰到别人。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把已经加热的铁勺一扬,吸引学生的注意,再把铁勺放入水杯里,水里冒起一股青烟,并发出“嗤——”的声响)
师:厉害吧?小——心——烫——手!
师: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不能离火太近,不能太多,4、5粒刚好?要不停的搅拌.师:好的。下面的时间老师就交给大家了。不过老师想再提醒大家一件事,烤好的玉米千万别马上吃了,因为要比赛哪一组烤得最多。记住了吗?
师:好,请材料员拿出器材,记录员及时记录,大家分工合作,烤好五粒玉米花就停止。咱们现在(用食指竖于嘴前,发出“嘘”的声音)——开始!
(小组合作爆玉米花,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爆出了香喷喷的玉米花,为我们的成功鼓掌吧!
生:(鼓掌)
师:那么在爆玉米花的过程中,玉米粒是怎样变成玉米花的,你观察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我们第X小组的发现是:玉米粒先会变黑,然后有香味出来,然后会裂开一个口子,然后会跳起来,然后会变白,然后会变成玉米花。
生:我们还发现玉米粒自己会动,会变大。
生:跳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啪”的一声。
师:在短短的实验过程中,玉米粒就发生这么多变化。
师:那么,从玉米粒变为玉米花,两者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生:原来没有香味,现在变得很香了。
生:原来是生的,现在熟了。
(6)小结扩展:
师: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看到了猪肉和玉米有了很大的变化?知道这一些变化是为了什么吗?
生:为了更容易消化。
生:味道变好了。
生:更容易消化了,不容易拉肚子。
生:烧熟了以后,猪肉里的细菌都被烧死了,这样吃更卫生。
生:营养好。
师:这里老师有几个课外知识,你们知道吗?为什么发芽的马铃薯不好吃呢?
生:有毒。
师:同学们知识可真丰富。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食物不能一起吃的。下面来看看。今天的课同学们都很积极。吃颗玉米花作为奖励吧!
生:(吃自己爆的玉米花)
师:恭喜你们今天得到了很多的收获,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有嘴巴上的收获。其实,好的知识比好的食物对你的人生更为重要。
师:今天我们的研究就到这里。请材料员整理好器材,记录员把两张记录单当作礼物送给老师,谢谢!
教学反思
4月8日我上了这一课。准备材料是麻烦的,磨课是辛苦的,有进步了又是高兴的。用丰富的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活动,学生亲眼看到了生玉米到熟玉米的变化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很清楚地知道了生熟猪肉、生熟玉米的不同之处以及生熟食物对人们的健康关系。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感触较深:
一、对教材的处理。考虑到大多数家庭常吃的肉类是猪肉,且猪肉的生熟变化与鸡肉相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就让学生观察比较生、熟猪肉,达到了同样的效果。课本是安排观察马铃薯的、但是后面我是安排爆玉米花的实验,这样的话2个食物都是植物的了,不合适。所以前面就搞一个动物的食物:猪肉进行静态对比观察,后面用有趣的爆米花实验动态观察。一个植物一个动物,一个静态一个动态。
二、材料的准备。当科学老师材料的确比较难准备。这节课一个猪肉就要自己先把它烧熟,切好。而且玉米更难找。我们这里的普通玉米我自己试过几次,一个也爆不开,后来想想可能玉米不一样,问卖爆米花的人才知道玉米一定要用小玉米,知道了但是附近没的买,后来是网上买来的。
三、对本课中心的把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四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熟食物的不同点,从而认识熟食的益处;所以开始对比生熟猪肉就是为了知道猪肉需要熟吃的道理,后来的爆玉米又是为了知道玉米也需要熟吃的原因。静态对比生熟猪肉,动态观察玉米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知道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小结还是回到了中心。食物的变化总是和人类的健康相关,最后提供的课外知识也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设计。整节课都是围绕着食物的变化与人类的健康关系为中心。
四、给学生惊喜。爆玉米花实验在课件以及老师的语言中都是以烤玉米的说法来表达的,学生并不知道会变成爆米花。到了后来玉米爆成玉米花了,学生的惊奇、意外和尖叫是课堂气氛到了高潮。
值得思考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特别是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小组探究等,这是我需要不断改进、实践与反思的地方。
第二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课标中的要求是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本课内容依次是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比较生熟玉米和肉、阅读资料了解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深入研究了食物煮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同时也是对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的进一步巩固,在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二、学习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他们对食物的认识较多,但没有仔细比对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对有些食物为什么要熟吃知道的更少。因此,针对生熟食物的观察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体会生活中奇妙的科学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为保证营养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阐明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能用语言准确描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养成细致认真地观察的习惯,感受自己动手煮食物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阐明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二)教学难点
1.经历用酒精灯烧熟食物的过程,观察描述食物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教学流程6分钟一、导入:给食物分类
PPT:食物卡片
1.这些食物从市场里买来后,能直接吃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板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分类活动:我想看看我们班同学对这些食物的了解,请大家按生吃、熟吃或生熟都可的标准给它们分类。
(学生小组用食物卡片进行分类)
分好类的小组把你们的成果贴在黑板上。
3.每个小组都做的非常棒!大家分类的情况都一样吗?
4.谁来说一说,和别的组相比,你们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这种食物归在这一类中?
(学生从生活经验、饮食习惯说明原因)
看来,不同的食物,吃的方法有所不同。
8分钟
二、探索:把食物烧熟
实物展示:玉米
1.今天,老师带来了新鲜的食材,请看这是什么?我们都吃过,你是怎么吃的?
(板书:生 煮、炒、炸、蒸、烤 熟)
2.光说可不行,今天我们都来露一手,这里有这样一套工具,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PPT:实验工具照片
3.特别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谁能告诉我上面这些做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PPT:使用酒精灯
4.动手做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这些:PPT:使用酒精灯5.先完成的小组将会得到更多的材料(演示:肉片以及煮肉的工具),加热的时间各不相同(PPT展示:加热时间开始的标准、时间的设置),先阅读实验单,然后举手示意老师给你们加上热水。等会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用的最规范。请各小组材料员上来领取工具15分钟(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完成实验的小组开始阅读资料卡)10分钟
三、交流:由生到熟
(提示:整理好材料,准备交流)
1.爆玉米花的现象和结论(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实验成果——玉米花,汇报观察结果)
(板书:变化:颜色、形状、气味等)2.煮肉片的现象和结论(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实验成果——肉片,汇报观察结果)
思考:(1)观察时,你用到了镊子吗?为什么有四块肉?(2)为什么有的食物我们生吃,而有的食物却要熟吃?3.回顾:同学们再看看自己组的食物分类,你能说一说,适合生吃的一般是哪一类食物,需要烧熟了吃的是哪一类?(从韦恩图中可以看出,生吃的一般是水果以及少部分的蔬菜,而熟吃的则是肉类的食物)
六、教学后感
顾云涛老师的讲座“我的阅历——为《科学》教学导航”让我深受启发。在科学教学中,通常用实验作为学生了解和认知事物的途径,但在实验了之后,学生收获的往往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感知体验,如何深层挖掘现象背后体现的原理呢?这就要通过阅读来及时反思在实验时想法、与先前的思想理论交汇,同时与科学家进行思想的碰撞。科学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学生会主动认识科学概念,从中发展科学本质观,增强科学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利用好科学阅读,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主性。在信息化时代,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强化科学阅读,是学生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围绕“用实证丰富感知 将阅读融入科学”的主题设置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知道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用韦恩图给食物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第二部分是“实证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学生在爆玉米花和水煮肉片两个活动中亲身体验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第三部分是“阐明食物生吃和熟吃的优缺点”,通过阅读资料卡认识到食物加热之后的变化,总结出生吃和熟吃的不同原因。实证之后的阅读让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生和熟的不同,认识到由生到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结合多样的实验现象,用营养学的知识解释了为什么有的食物要煮熟了吃。
第三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反思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第4课。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通过对“吃”的问题的研究,引领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生活的经历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历科学活动,提高科学素养。教材共有3个部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观察比较生、熟鸡肉。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第二部分:生熟马铃薯的不同,让学生感知食物生和熟的区别。第三部分:对比生熟鸡肉,观察鸡肉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知道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由于时间及实验材料的关系,我将前面两点作为我的教学内容,将第三部分作为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课后家庭小实验。(建议在家长的监督下实验,或者妈妈在做鸡肉时在一旁观察鸡肉的动态变化过程。重在观察!)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
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由于科学学科本身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可能给孩子增加负担做课前预习。这也为科学课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课堂上每个环节的出现对学生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充满了悬念与刺激。比如,上课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苹果核一小块生猪肉,问现在选择吃哪个时,都选择了苹果。我问为什么不选择吃猪肉时,孩子们回答生猪肉不能吃。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意识到了,有些食物可以生吃,但有些食物必须煮熟了才能吃。还有,当我拿出生土豆核熟土豆时,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问,“老师,那要干嘛呀?”一切都充满了神秘色彩,我想这也是孩子们愿意上科学课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教师备课充分,胸有成竹,不用翻阅教材的情况下,每个探究环节结束后,孩子们都会去猜想,老师下一步要干什么,孩子们有了内驱力,整堂课在孩子们的期待中进行,自我感觉良好。
2、实验材料的精心准备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一连七节课,还要四天时间才上完,没办法准备那么多实验材料,所以我只准备了一份生土豆和熟土豆,让孩子们选择研究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的对比方法。孩子们提出了看、摸、闻的方法,还有的同学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提出了滴碘酒的方法…….于是我端着两个生熟马铃薯让孩子们逐个去看摸闻,滴碘酒的方法只能是我演示,大家观察了。
3、科学探究的过程很重要,但结论也是重要的,探究过程与结论不可脱节。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学生理解性地、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与结论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总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却不能从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得到正确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引导。因为考虑到卫生安全,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去品尝生熟马铃薯,只是引导孩子凭借记忆,凭借生活经验说出生熟马铃薯在味道方面的不同。
当然,这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每个环节如何衔接更自然,怎样品尝生熟马铃薯更科学更安全等等。
第四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单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教材共分3个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
三、鸡肉由生变熟部分的目的不在于静态地观察生鸡肉和熟的鸡肉异同,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鸡肉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鸡肉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器材:
1.生、熟马铃薯; 2.生的鸡肉;
3.盘子、小刀、铁架抬、石棉网、烧杯、火柴、酒精灯; 4.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教师出示装有福娃的礼物盒。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初次见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这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将能分享这份礼物,想要吗?
(本环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表现自己。为以后的课程环节埋下伏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有关食物的问题.老师准备了一些食物,想请几位同学上来蒙住眼品尝一下。说说这种食物是什么味道?可能是什么食物?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味觉最发达的愿意来试试?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帮老师蒙住品尝食物同学的眼睛。(教师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向众学生展示后从苹果上切一小块用牙签喂给学生。)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课堂映射生活,从教师实验操作细节上教育学生平时应注意卫生。)
师:解说得真详细,再请你品尝一种。(老师再从一个煮熟的苹果上切一小块喂他吃)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
师:好,让他看看自己吃的是什么!(卸下这位同学的眼罩,全班同学一起确认食物的名称——煮熟的苹果,并请这位同学归位)谁还想尝?(老师又抽取另一个同学,并请上讲台,用同样的方法喂熟的毛芋。)(老师喂他第二种食物——生的毛芋)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是什么食物?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
(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否说对了。)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知道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毛芋)烧熟了更好吃,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请学生来说说看)好,这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1.通过“猜一猜”辨别食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仔细观察的能力。2.联系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说生吃,熟吃的食物,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 :这是什么?适合生的吃还是熟的吃?
师:我手中的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的,哪个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双手快速在身后交换出示两个马铃薯)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选择,回忆先前学习的几种观察方式,并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生熟马铃薯进行观察。)
师:看来判断的方法真的有很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究竟有哪些不同?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材料员拿出抽屉里的这盘生熟马铃薯,如果要用小刀请特别注意安全,开始吧!
(小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教师巡回指导。)师:请材料员收拾好桌面的马铃薯扔进废物箱,我们要开始交流观察成果了: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哪些不同呢?谁先来试试?(一生把小组的成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质疑补充)(教师一旁板书重点)
观察方法 观察角度
看 颜色 摸、捏 软硬
闻 气味
尝 味道
切 水分
剥 表皮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发现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那么多不同点,看来马铃薯由生变熟之后在颜色、味道、气味,水分,软硬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很多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已有的辨别方式之上掌握新的辨别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2.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总结出生熟马铃薯在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二)实验观察鸡肉由生到熟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说了马铃薯由生变熟会发生很多变化,那是不是别的食物由生变熟也会发生变化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鸡肉来观察。(出示鸡肉,请材料员从抽屉里取出装鸡肉的信封)
师:我们怎么样把这些鸡肉变成熟的呢?(生回答师同步板书)
(本环节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举例说说将鸡肉粒变熟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并为下面的实验做好铺设。)
师:实验之前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小提醒。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提示”)
1、正确使用酒精灯(打开,点燃,加热,熄灭)
2、不触碰发烫的烧杯。
4、仔细观察并记录鸡肉发生的变化。
5、分工合作整理材料。
师:大家能不能做到啊?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并及时掌握学生实验信息。)(课件出示:说说我们的新发现!)
师:“在鸡肉由生变熟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发现。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鸡肉变化过程中的状态,能对鸡肉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认识到鸡肉由生变熟过程中存在渐变的过程。)
(三)分发礼物,质疑设悬 师:这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现在我决定,把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展示先前出示的礼物——福娃。)
师:在分礼物前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师: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除了我们今天这节课发现的不同,你还发现了那些呢?(本环节设计意图:借此回顾之前总结的食物在由生变熟过程中颜色,气味,味道等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变化方面——形态或样子。提升学生对食物由生变熟过程中几个变化方面的认识。)
师:请大家选出自己组里这堂课表现最出色的同学上来领取你们组的礼物。
课后反思: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似乎很简单,上完此课后,也许会有一种感觉,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观察马铃薯?还是煮玉米、烤玉米呢?静静思考,这节课的重点应是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如课中有:“关于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主动“卷入”到探究,研讨过程中,真正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并亲身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又如,想当一回小厨师吗?„„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把玉米变熟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在探究中积累提高科学素养。板书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生吃:保留营养成份 熟吃:宜消化和吸收 生、熟都可以吃
第五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篇一: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建德市梅城镇中心小学 朱晨
教材简单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实验器材: 1.生苹果,煮熟的苹果; 2.生、熟芋头; 3.生、熟马铃薯; 4.生、熟玉米粒; 5.铁碗,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生:想!
(本环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表现自己。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有关食物的问题.老师准备了一些食物,想请几位同学上来蒙住眼品尝一下。
(教师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向众学生展示后从苹果上切一小块用牙签喂给学生。
生:酸酸的、甜甜的、还很脆,我想是苹果吧!
师:解说得真详细,再请你品尝一种。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
生:软软的、有点甜,是毛芋吧
(老师喂他第二种食物——生的毛芋)
生:脆脆的、有点麻,是不是„„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是什么食物?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
(本环节设计意图:1.通过“猜一猜”辨别食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仔细观察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 :这是什么?适合生的吃还是熟的吃?
师:我手中的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的,哪个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双手快速在身后交换出示两个马铃薯)生:“看”、“摸”、“捏”、“切”、“闻”、“尝”、“剥”??
师:请材料员收拾好桌面的马铃薯扔进废物箱,我们要开始交流观察成果了: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哪些不同呢?谁先来试试?(一生把小组的成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质疑补充)(教师一旁板书重点)
观察方法 观察角度
看颜色
摸、捏 软硬
闻气味
尝味道
切水分
剥表皮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发现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那么多不同点,看来马铃薯由生变熟之后在颜色、味道、气味,水分,软硬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很多的——
生:变化!
(本环节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已有的辨别方式之上掌握新的辨别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观察玉米粒由生到熟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说了马铃薯由生变熟会发生很多变化,那是不是别的食物由生变熟也会发生变化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玉米粒来观察。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区分生熟玉米粒的?”
还能用什么方法让玉米粒变熟?”
生:“蒸”、“烤”、“炸”、“炒”、“煮”??(同步板书)
(本环节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举例说说将玉米粒变熟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师:“好,一会儿我们就来烤玉米,看看我们在烤的过程中玉米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材料员将熟玉米粒收入信封放进抽屉)来,我们看看这次实验的器材,谁能说说你觉得这次实验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依次展示实验器材)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先前学习的酒精灯操作规范,注意实验安全)师:实验之前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小提醒。
1、正确使用酒精灯(打开,点燃,加热,熄灭)
师:大家能不能做到啊?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
(课件出示:说说我们的新发现!)
师:“在玉米粒由生变熟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煮 蒸 烤 炸 炒
生玉米粒 ——————————————————→熟玉米粒
硬慢 裂裂开口子
小膨胀,变大 比较大
淡黄色 变深,出现小黑点 深黄,黑
没气味 越来越香,出现焦味香,有点焦味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状态,能对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描述。
(三)分发礼物,质疑设悬
师:这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现在我决定,把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
(本环节设计意图:借此回顾之前总结的食物在由生变熟过程中颜色,气味,味道等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变化方面——形态或样子。
篇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设计者:芙蓉镇二小支玲玲
【教材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堂由静态观察转为动态观察的转折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由3个活动组成:一是区分生食和熟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明白有些食物可以生吃,有些食物必须煮熟了吃。二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对生食与熟食进行静态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三是观察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熟食物已经具备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这一知识点并不陌生,但对食物为什么要生吃和熟吃的原因并不是很了解。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科学观察为主题的课,是以“观察”作为方法教学的课。从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来看,本课属于从静态观察向动态观察的发展。如何突破动态观察并描述这个难点?在材料的选用上我做了一些改变,用猪肉代替玉米。因为用水煮熟的玉米变化不明显,这对于学生观察和描述变化的过程很困难,而猪肉生与熟的变化很明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生的食物变到熟的食物有更为丰富的认识,学生在描述“过程”时更加清晰。另外,鉴于学生从未使用过酒精灯进行加热,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安全问题,所以用蜡烛代替酒精灯。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1、认真细致地完成生与熟的食物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一份生、熟马铃薯、2个塑料叉子、2把镊子、少数牙签、一把小刀、4个一
2、教师:一份生、熟马铃薯、生鸡腿肉两小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烧杯、【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有力气,每天我们要吃很多东西,但是不同的食物,吃法也不一样。有的要生吃,有的要熟吃。
一、研究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
我们每天都要把一些生的食物煮熟来吃,现在老师考考大家,判断以下老师这里的食物煮熟了没有? 演示几种煮熟的食物
(1)你是怎么判断这些菜已经煮熟了?
1)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 :这是什么?
2)老师手中的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哪个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
看来判断的方法真的有很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通过各种感官仔细观察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究竟有哪些不同?看哪一组的发现在记录单上记录得最多而且最快的!
3、实验 1)提醒实验注意事项:
做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注意卫生——每人一个塑料叉子)
音乐想起,请记录员继续填写记录单,其他的同学快速整理桌上的材料并放到桌下!2)学生实验 观察。
刚才大家那么认真,肯定有很大的收获!哪一组先愿意把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旁板书重点)
其他组有补充吗?
4、小结
经过你们的观察比较后,想一想:马铃薯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为什么?
三、观察比较生熟鸡肉的变化过程
1、师生交流
1)食物的生熟变化不仅在植物类食物蔬菜中存在,在动物类食物中也非常明显。
2)你们知道生、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鸡肉由生到熟的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吗?接下来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为这个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老师给你两块生鸡肉和一个酒精灯,你要怎么做这个实验?
2、观察生鸡肉,推测鸡肉煮熟的样子
2)我们在做实验之前先来认识一下实验器材:三脚架,烧杯,烧杯是不能直接加热的,所以我们要用到石棉网;酒精灯,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酒精灯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1、用火柴引燃,不能用另一盏酒精灯引燃。
2、不能将酒精灯倾斜。
小组可以分工合作,一位同学煮鸡肉,另外三位同学在鸡肉煮熟前用各种感官仔细观察生鸡肉,并做好预测,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1)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加热完毕把酒精灯熄灭。
(3)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及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4)巡视指导。
在水煮鸡肉的过程中猪肉是怎样变化的,你观察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板书重点)
从营养的角度比较生食和熟食,让学生知道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所以采用生食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美味的食物(白板课件出示食物图片),这些食物是生吃还是熟吃呢?为什么?
2)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必须烧熟了吃?
3)小结学生的回答:一般情况下,植物类食物中的水果适合生吃;蔬菜部分适合生吃,部分适合熟吃,还有一部分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熟吃。动物类食物需要烧熟了再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共有三个部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观察比较生、熟鸡肉。
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五官去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程度等,需要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摸等等,考虑到卫生安全问题,我没有让学生尝马铃薯的味道,在基本的实验材料之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次性手套、牙签、小刀,避免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直接接触马铃薯或者鸡肉。
三、科学探究的过程很重要,但结论也是重要的,探究过程与结论不可脱节。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学生理解性地、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与结论服务的。
当然,本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篇三: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秦青武
一、[教学设计意图] 这节课的目的是解决我们怎样吃食物的问题。通过尝味猜物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较好地体会到有些食物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烧熟了吃更好吃;辨证讨论,领悟生吃和熟吃的好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使学生对生、熟食物静态的变化上进行初步的感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历从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动态变化过程,深刻感知食物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2、知识与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六、[教学过程]
(一)尝味猜物游戏,激发兴趣
1、游戏规则:(师介绍)
教师随机抽同学到讲台上蒙上眼睛,背对着大家,然后师摸一个食物给该同学尝,品尝后说出是什么味道,可能是什么食物,其他同学根据他的解说也在心里猜猜可能是什么食物?
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看到了食物有生的食物,还有熟的食物(揭示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那么,这些食物为什么要烧熟了吃呢?烧熟吃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
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烧熟了吃更好呢?(生讨论回答)[让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提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1、[师出示两个马铃薯(一个生的,一个熟的)]问:这是什么?适合生吃还是熟吃?你能有什么方法来判断哪个马铃薯是生的,哪个是熟的?(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进行全面观察,体现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1、(师出示玉米)问:这是什么?适合生吃还是熟吃?你有什么办法把生的玉米变成熟的玉米?(师生交流)
2、今天我们要来烤一烤玉米,你估计烤玉米的时候玉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实验之前让学生对产生的现象进行猜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对学生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的重要途径]
玉米在变熟的过程中会产生这么多有趣的变化,如果换成别的食物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想不想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