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生子女补贴问题
一、独生子女补助金由谁发,发多少,什么时间发?是哪个法规或条例规定的?
由生育管理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然后由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对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发放待遇。在同一单位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发百分之五十。夫妻一方是农村居民或夫妻一方亡故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另一方所在单位全数发给。夫妻双方都为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且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没有发放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市财政给予解决。
解释条款《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二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由夫妻双方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登记,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享受以下优待:
(一)从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满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10元或者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50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属个体工商户的,由工商行政部门从个体工商管理费中解决;属农村村民或者城镇无业居民的,从村(居)民委员会收人中解决,不足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从人口与计划生育奖励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托儿补助费
进一步规范我市公办幼儿园收费行为的通知
第二篇:独生子女补贴申请
证明
兹有我单位职工,姓名:李明,于1978年8月20日与罗莉结婚(初婚),生有一子,姓名:李辉,男,1980年6月25日出生,是独生子女。
李明同志于2013年11月退休。在2006年10月公司改制下岗时没有享受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补助金。
特此证明
广东省公司2013年12月6日
第三篇:浅谈独生子女问题
浅谈独生子女问题
建国后人口飞速增长,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毅然出台计划生育国策。于是,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条幅和标语:“只生一个好”“少生优生”“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等。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据新华网2011年8月10日报道,从70年代末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独生子女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从1979年政府出台独生子女政策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这期间整整产生两代独身子女,30年来社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发生着剧烈的变革,处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独身子女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教育体制改制、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他们的成长有诸多影响。30年间,中国社会由多子女大家庭模式逐渐演变为独生子女模式的小家庭模式。专家们把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四人和父亲、母亲二人共同溺爱下发生的任性、自大、孤僻、自私、不求上进等心理偏差和偏差、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等不良等引起的轻度营养不良等异常现象统称“四二一综合征”。伴随着独身子女的成长和独身子女人群的增多,独身子女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独身子女的心理问题,教育问题,婚恋问题以及处理对策。
一、独身子女的心理问题
独身子女指独身子或是独身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身子女和非独身子女,由于生活及学习环境及条件的差异,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
(一)自尊心过强,“鸡蛋壳心理”,不易接受别人的负面批评
由于独身子女在家庭当中处于特殊地位,在成长过程中一直一帆风顺,往往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自立能力,形成了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较强。变换了环境,则发现在生活、学习、社交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大有人在,差距相当大,产生出一种自负、自卑、忧郁相互交织的复杂心理。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鸡蛋壳心理”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即使别的批评是正确,他们仍就我行我素。
(二)独立性差,依赖性强
独身子女一直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的,导致在独身子女在生活、学习上独立性很差,依赖性很强,久而久之独身子女失去了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愿意主动去处理问题,遇到问题,经常向自己的父母亲友求助。
(三)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安逸优越的环境中,独身子女没有坚定的意志、信仰和执着的追求,他们一直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襁褓中的婴儿”,在情感上非常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弱,考试失败、失恋、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都可能使他们产生悲观、消极的态度,更有甚者,会产生退学、自杀的念头。在教育严格的独身子女家庭里,因为父母对他们对他们抱着过高的期望,往往容易使他们产生压抑、逆反的心理。而在父母过度溺爱的家庭里,子女通常表现为极度任性,凡事以自己的喜好为准,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二、针对独身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善于调节自我抱负水平
独生子女所处的生活环境比较特殊,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砺,社会经验不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不够到位,过高的评价自己,因而对自己的目标定位过高。因而,独身子女应该正确的评价自己,给自己定位一个合理的目标,及时调节自我抱负水平,实现自我价值。对于自己的远大理想,要循序渐进,在逐步渐进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加强逆境锻炼和挫折教育,培养意志力
这些独身子女大多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娇生惯养,在学校里的唯一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对社会知之甚少。因而在心理上非常脆弱,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的社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吃苦的恶人是不会畏惧挑战和困难的,也是最能走向成功的。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多体验一下生活,不能老是把他们关在笼子里面养,只有经受过苦难的磨练才能根本剔除孩子身上的娇气、任性的毛病。加强实践锻炼,让独身子女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加强逆境锻炼和挫折教育,培养意志力。
(四)注重慎独,培养独生子女的自觉行为
渗透传统的“慎独”思想对于独生子女的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生活当中,培养独身子女的自主精神是很重要的,自觉学习、遵纪守法、洁身自守,这些都有利于独生子女在道德修养中注重主动能动性的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室培养大婶子女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最佳形式,也是形成独立人格的必要途径。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能力,从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
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独生子女通常是家庭的核心成员,他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及教育环境,但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缺乏科学认识,生怕孩子吃苦受难,处处守护,事事代办,使孩子成为事实上的供养物、小皇帝。正是家长的包办一切的做法,剥夺了孩子正常的成长权利,致使其身上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家长从小就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致使孩子潜意识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受不得半点委屈,人人为我,事事为我,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度量别人,容不得别人的半点“不敬”。
(二)性格孤僻、专断、多疑。
在家庭中独生子女从小就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缺乏情感培养,多数独生子女伴有自闭心理,性格上较为孤僻,缺乏阳光之气。进入小学阶段以后,与同学形成一种情感隔阂,做事、评判等较为显得专断,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与同学相处不够融洽,有时过于敏感、多疑。
(三)生活自理能力差。
从小丰衣足食的生活,加上父母百事包办,过细的照顾让独身子女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脱离了父母,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独生子女要陪读的事例屡见不鲜,这反映了我们家庭家庭教育中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
三、针对独身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雷洁琼说过:“家庭式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式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长需要真正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影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父母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之外,更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成长教育,它是无法替代的,无法复制父母的经历和过程。只有将家庭教育放在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要讲究方法。
只有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要求家长要多读书,学习借鉴好的方法、成功的经验,了解一些儿童的心理,避免教育的盲目性,彻底摈弃看似爱实则害的做法。
(三)多与孩子交流。
单一的家庭结构,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孩子缺少交流,尤其是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不能只管孩子生活上的需要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要求。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只有与父母心灵相容才能促
进其健康成长,并发挥其最大的潜力。空余的时间陪孩子唱歌、聊天、游戏等,都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消除子女与子女间的心理隔阂。
(四)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和操作。
孩子是温室里的幼苗,需要阳光,更需要接受风雨,才能茁壮成长。而且,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是相当有益的。
(五)父母对待孩子要严宽结合。
父母对待孩子不能一味的宽,决不能溺爱。关键时候要讲原则,不能妥协,否则会滋长孩子的惯性,使教育陷入被动。周谷城也认为,教育孩子,父母有责,过于溺爱,未为上策。秦牧也认为,盲目的溺爱,纵容儿女,让他们泥足深陷,走向覆亡之路,也是愚昧的各种形态的一种。
四、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
如今,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最大的已经进入而立之年,最小的也正值谈婚论嫁的黄金时期。然而,从小被宠长大的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这次重大事件,他们的态度和看法是怎样的呢?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及教育观念研究》报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早恋不早,结婚较晚,生育不多”。第一代独生子女中的很多人还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部分走进婚姻的也只是维持了短暂的时光就宣告终结。他们的婚恋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婚前同居、试婚、闪婚、周末婚姻,还出现了丁克家族和丁狗家族,种种现象瞠目结舌。婚恋选择是从恋爱到婚姻的必经过程,也是提高婚姻质量,建立幸福家庭的关键环节,主要指恋爱、结婚对象的选择标准,如年龄、性格、人品、外貌、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经济条件、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在这些标准中,第一代独生子女更加重视经济条件和人品因素,越来越趋于实际。在择偶方式上,明显有别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强调自由恋爱。自由交往、网络交往,参加电视婚恋选择节目、单身交往派对等,都成为他们的婚恋方式。社会广泛的包容性,较高的可接受度,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使他们在婚恋方式上能接受一切形式的恋爱、婚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讲求自身的要求和感觉。
五、针对独生子女婚恋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积极引导子女
家庭教育部仅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教育,给孩子深入心灵的影响。即使每个人都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婚恋和家庭时具体的问题还会不断,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婚姻文化、婚恋模式、婚恋理念正面临种种冲突和矛盾。家庭必须致力于独生子女在婚恋方面尊重、责任和自爱等品格的培养,使他们理解婚姻恋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道德观。独生子女在进入家庭生活后,应该适当改变各自原有的生活习惯,双方相互协调,要学会忍耐和包容,给彼此更多的空间。
(二)学校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
学校教育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塑造出社会需要的合格学生,是支持社会正常运转,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学校应该更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分享教育、爱的教育、团队教育等,增加素质拓展训练,注重素质教育。同时,学校有必要加强对他们的生理、心理教育,让他们更了解男性、女性之间的生理特点、性别差异,学习掌握基本的性知识,强化保护意识。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择偶心理、知会原则及基本标准,正确对待失恋问题,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三)社会建立良好的氛围
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对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无比重要,文化教育部门要制作既有思想内容又有文化深度,且符合青年人特点的文化教育作品,积极引导制作者关注利润
等物质收入的同时,更要肩负起文化传递、文化育人的功能,为社会创造优秀的精神食粮。文化管理部门要致力于健全文化法规,加强文化管理,发挥舆论监督和文化批评的作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让独生子女在一个与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相符合的文化环境中顺利实现社会化。
第四篇: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综述
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综述
在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马寅初为代表的老一辈人口学家就开始提出控制人口的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曾就城市养老保险改革、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等问题进行过研究,一些地区还进行过实践。这些研究和实践为本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根据笔者统计,从1979年到2005年,国内各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了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621篇,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口学、医学等多个不同的学科。
(1)医学方面(88篇)研究内容主要是比较研究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卫生行为、患疾病的概率等方面问题,及独生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饮食营养状况等方面的研究。
(2)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方面(3篇)主要是在独生子女的信息化管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
(3)心理学方面(153篇)研究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个性及人际交往的对比研究。
(4)教育学方面(214篇)着重研究独生子女学生的教育问题,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从体质、智力、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学校教学的发展提出建议。
(5)社会学(115篇)研究范围比较广,主要是探讨独生子女成长对家庭、社会的影响,独生子女犯罪问题,分析了城市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农村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的就业和社会化问题。其中,涉及城市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的研究总共有8篇,研究成年独生子女意外伤亡问题,独生子女对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城市独生子女的家庭保障研究。
(6)人口学方面(48篇)包括对独生子女率的研究及其对未来婚姻结构的影响分析;独生子女费的发放、管理问题;独生子女及独生子女父母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研究;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死亡情况的研究,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庭风险;分析中国独生子女数量和城乡分布状况,政策生育率波动范围,并结合中国人口发展目标讨论了它的影响,探索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
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集中于独生子女问题,把独生子女父母作为检索词所收集到的学术论文只有11篇,相对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对其父母的养老保障研究文章比较少,尤其是对养老焦虑研究更是空白,所以我们选择此方面的研究。
第五篇: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2021年
独生子女,是指一对夫妻生育的唯一孩子,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亲兄弟姐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多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2021年请点击“补贴申请”查看。
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2021
关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补助,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是独生子女保健费。
在我们这里,只要是办理了独生子女证的农村家庭,在孩子未满18岁以前,每年都能领到独生子女保健费,主要是用于农村独生子女的医疗卫生保健,既是给独生子女家庭的物质奖励,也是保障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一种特殊经济待遇。
不过呢,我们这里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并不高,一个孩子一个月能领取30元;安徽合肥也是30元/月;湖北省每月发放10元或者一次性发给不低于150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湖南省省级补助是24元/人/年,地方多少还不清楚。
二是计生奖励扶助金。
在我们这里,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双女户,只要父母到了一定的年龄(男满60岁,女满55岁)就能领取计生奖扶补助金。父母双方每人每月可领取100元,一年能领2400元。而广州市独生子女家庭每月可领150元;河南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每年补助960元;辽宁补助2000块钱;湖南最多每年发放补助5000块钱。
三是失独家庭补助金
在农村,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突遭意外,有的孩子伤残或死亡,让父母失去了唯一的依靠,这种情况老了以后就只能靠国家了。所以,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家庭进行扶助。
在陕西,年满60周岁的农村失独家庭,父母二人每月可领取1000元补贴,一次性可领取30000元补助;同时60周岁以上失独夫妇可到政府创办的养老机构免费养老;
在山东,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父母双方每人每月可领取400元补助;独生子女伤残的,父母双方每人每月可领取150元;
在四川,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父母双方每人每月可领取500元,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父母双方每人每月能领取400元;
在辽宁,对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农村独生子女伤残的,父母双方每人每月可领取150元,独生子女死亡的,父母双方每人每月可领取170元。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可能还有独生子女的教育补助,甚至还有独生子女加分政策等福利,具体要看各地情况。
独生子女证件介绍
独生子女证是以前法律规定。独生子女家庭可以依法办理证件,可以享受到规定的独生子女政策的补贴。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2002年9月1日前称《独生子女证》(有地区称《独生子女光荣证》),是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作为一种荣誉。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独生子女好么
我觉得两种人群的好坏都是相等的,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独生和非独生都有各自的问题。
我是独生的。
非独生长大后面临财产纠纷问题,父母的爱给予问题,兄弟姐妹感情深厚的问题,家长经济压力问题,生活质量问题。
就算自己不想争财产,别人也会认为你想争财产,尤其是想要多一点财产的人,不是自己想怎样就可以避免矛盾的。到时候就算你没那个心,还是会被猜忌,会被诬蔑。如果父母一开始说明还好,如果父母偏爱或者受一些言语的蛊惑,家庭矛盾必不可免。
而且自己有家后,自己的家人也会催促自己,或者影响自己对这份财产的态度,这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
兄弟姐妹多的,多半会面临嫉妒问题,会觉得自己没有被爱那么多,父母对谁更好或者更偏爱,心里多多少少会有这个纠结。
一个家养多个孩子,父母教得好还好,如果一旦偏私或者没耐心教,兄弟姐妹感情不好,不仅小时候是悲剧,长大后更加惨烈。就算是亲生兄弟姐妹,也会面临四分五裂的局面。
就一个道理,自己心善不代表别人也跟自己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要多个心眼。自己把对方看成最亲的,对方不一定会跟自己一个想法。
一个家庭养多个子女,自然经济压力会很大,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过小孩子习惯后,其实这个问题倒不会很大,但是在外人看来,生活质量自然比独生的差,在同样家庭的情况下。比如住同一幢楼,邻里邻居,大家都一样,自然独生的环境比很多人争一样的情况好。
兄弟姐妹多,性格会不一样,有人喜欢闹,有人喜欢安静,虽然看上去很好,时间长了,始终是种煎熬。
自然兄弟姐妹多,不怕有人发生意外,而面临父母没人赡养的问题。但是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生多个子女,对子女的未来和生活是很不负责,是很自私的行为。
独生的问题,多半是对父母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发生个意外,父母自然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生多个,我还是觉得,这样的父母太自私。
独生还面临一个问题,家长多度关注。多个子女的时候,家长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心情去关注一个人,肯定都要顾着。但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注意力都会在这个孩子上,这就会产生溺爱或者极端的教育方式。
独生子女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长大后要赡养老人压力比多个子女的压力大。同样是4个老人,独生子女必须独自面对,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孩。多个子女就算同样养4个老人,总是有一方的老人赡养压力低于独生子女,他们可以几个人一起赡养。
不管独生和非独生,只要有一个好的父母,就好了。我觉得都一样,人生的未知很多,就算是多个子女,要发生意外的时候,有可能全家就没了,都一样。
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