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经验交流发言:注重育德内涵 提高德育实效
德育经验交流发言:注重育德内涵 提高德育实效
马国华
我是跟着老校长一起开创学校的,当初来时,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行为规范不合格,操场看到的是草比人高。孩子写的文章讲的声音没有蛙声响,到今天,学校获得了引以自豪的成绩。我所讲的是我个人的体会,可能存在不对,非常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一个学校要发展,校长是船长,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这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保证。学校一直以加强育德意识,培养育德能力,加强班主任德育专业智慧,专业道德,专业技能。我们怎么来抓班主任队伍建设?
第一,在暑期举办班主任工作校本培训。暑期是一个比较长的休整期,利用这个时段进行校本培训。在这个培训过程中,进行班主任经验专题交流。每个班主任有自己的风格与特长,有的擅长家校沟通,有的擅长转变差生,有的擅长与各学科教师协调,保持学生各学科成绩均衡发展,有的擅长班队活动。利用暑假校本培训平台,让在某个方面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让教师自己总结与提高。通过这种校本培训,老师反应:看得见,摸得着,就在身边。通过校本培训,大家一起研讨金洲学校的德育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大家一起反思。问题由我讲,与由老师讲,效果不一样。老师们自己寻找不足与问题,再来探讨对策,集大家的智慧。制定金洲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上海市教育局颁发了〈〈班主任工作职责〉〉,但这是全市的,我们的金洲学校是民办学校,家长是交了钱的,对班主任的要求相对要高。大家分年级讨论,由各年级组长组织,各年级班主任的职责与要求是什么。看到不足,学习先进,制定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第二,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论坛。论坛人人参加,题目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行为习惯培训。这是每天都要面临的工作。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人的细节教育,是每个班主任教师每天都遇到的问题。你用什么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一样,方法与途径也不一样,大家进行交流,论坛。还有班级的谋划建设。每个班级有文化建设,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要求。在工作与实践中,有的班主任注重环境,有的注重制度,大家在实践中的体会进行交流。还有今天我们怎么当班主任。我们已经面临80后的家长,有的家长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大家一起论坛,相互启发,相到启迪。
第三,举行班主任工作专业培训。我是老班主任,就是这两年没当了。我做班主任的体会: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别人对他的欣赏来到人间的。每个年轻的班主任都特别想把工作做好,只要是面临的问题,我们都进行培训,比如说怎么开展班会课、队会课,怎么开展艺术节、民族体育节,只要涉及到班主任工作,我们都进行培训。如写教育案例,有几种形式,怎么写,都进行培训。再比如写评语,家长非常关注评语,会把孩子的档案保留在那儿。我把我自己怎么做的告诉老师,每个孩子写的都不一样。到放假前一个星期,我让每个孩子把这学期的进步写下来,每写一个进步,都要举一个例子,这是孩子的自画像。我让孩子把这个交上来,再写评语。家长看到评语,很高兴,说那么细小的事,老师都关注到。我的评语对学生来讲,很高兴;对家长来讲,很高兴。只要是班主任做的事情,我们都开展培训。班主任是学校的一线教师,每天要面对孩子,面对家长,他们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实际操作,所以要培训。
第四,主题班会课、主题教育课现场观摩。班会课、主题教育课怎么开?我把所有老师组织起来,跟大家讲,中队主题队会怎么开:主题鲜明、人人参与、辅导员要参与。每年的主题队会进行评比。
二、推进德育课程化,是落实德育工作的有效举措。
德育工作必须课程化,为什么?上海有关德育的工作很多,我在思考:德育工作如何取到实效?如果老是跟着上面的思路走,老师很忙,但是又没学校自身的特色?我们抓住主要的工作纳入课程进行保证。我们有哪些课程?
第一,艺术课程。我们学校不是就事论事,吹笛子就是吹笛子,我们的老师还要带领学生探索笛子的渊源,让孩子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学民族乐器,知民族文化,扬民族精神。学生学琵琶,要了解琵琶的历史发展。通过学习探究民族乐器文化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第二,绿色课程。学校有一面国际生态旗。为什么评为国际生态学校?我们把环保作为课程来抓。低段与高段教师根据兴趣爱好,要认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带着孩子去观察,去了解。二年级一位老师的课题是“植物与人类”,她带着孩子去测量气温,告诉孩子植物可以降温。每个班主任确定一个小课题,这样确保环保教育落在实处。
第三,校本课程。利用社会资源,三年级去真丝馆,每个年段都有一个社会实践基地。五年下来后,这些场所都必须去。五年级下个星期到奉贤,还要到禁毒馆。学校还有走班课,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影篇、动手等等。还有一个极地馆,编了一个教材,科学教师上。
三、落实行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课程化是学校德育特色。普陀区每个学校德育有个品牌,我们的品牌是“五吧”课程:石吧、线吧、粉笔吧、木吧、豆吧。人的智慧出在十指上,我们的校训是手到、心到。通过“五吧”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德育只有课程化,才能作为学校特色保持下来了。短片〈〈培养有教养的金洲人〉〉。老校长提出两句话:细枝末节抓规范,持之以恒抓落实。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第一,以五个特别为抓手,落实行规教育。行规教育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我们结合金洲实际,具体为五个特别:懂礼貌、守纪律、讲诚信、讲卫生、爱学习。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五个特别到底有哪些?一年级和五年级讨论的不一样。一年级只会说:见到老师打招呼;高年级学生会说到学生、家长、老师不同人物。各个年级制定年级标准,进行落实。行规教育要课程化,我们编校本教材,有了教材,就落在实处。教材分班级编。根据孩子说的来编。教材编了以后,可以系统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教会孩子如何讲礼貌?
第二,细枝末节。静校、上厕所,都抓细节。一年级孩子进校,教孩子怎么上厕所,怎么洗手,怎么走路,怎么慢慢走,怎么用餐(两个静、净)。卫生小苗苗、小天使,让学生围绕五年特别要求,自己去取名字。家长感觉将孩子送到金洲来,感觉孩子说话轻轻的,会热情地招呼人。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个性怎么张扬,传统的教养与礼貌不能丢。
四、教会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学校教书是为了育人。怎样来培养人?主要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有很多,抓住哪一点来培养孩子,我们始终觉得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一个人有爱心,有正义,这是做人的底线与主流,人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途径达到这一点。
第一,从爱妈妈的系列活动中,让孩子感受母亲的伟大。学校有感恩节。每个年级开展不同的活动,五年五个活动,潜移默化,藏在内心。一年级开展负重障碍前进赛。二年级写我爱妈妈的儿歌。三年级写名字的来历。四年级详细问妈妈是怎么出生的。开家长会时,跟家长讲,让家长告诉生孩子的艰辛。五年级给父母做一份早餐。给爸爸妈妈写一封家书。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开展我给妈妈一次惊喜的活动。让孩子动脑筋想:如何给妈妈惊喜?四心孝敬模式:常问好、讲礼,让父母舒心;多帮忙、当助手,让父母开心;勤学习、爱动脑,让父母放心;遇事情,多商量,让父母顺心。期初期末发调查表,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二年级还有家庭岗位责任书,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主人,不要成为家庭的皇帝。从慰问活动中,让孩子体验奉献、爱的快乐。我们学校的感恩节,组织孩子感恩身边的人,去敬老院,去社区老人家里开展慰问活动。在慰问活动中,学生表演节目。学校有家长志愿者,去之前,事前培训,哪个孩子先说,怎么说,赠送礼物,和老人交流,老人非常开心。居委会给学校送来锦旗。当你给爱给别人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快乐,让孩子懂得付出的是爱心,体验的是快乐,这是做人的准则,从爱家人到爱身边的人。从环保活动当中理解责任的含义。学校有一个环保活动,HBFp活动,环保扶贫。这项活动十几年来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课件]每一个月,让孩子把家里的废品带到学校来,收集了张板公布,将卖废品的钱成立基金,捐给发生地震、海啸的地方。每一次爱心捐款,不是让孩子从家长那里拿钱,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个社会的小公民,要为社会尽责任。每个班级把废纸扔在盒子里,垃圾回收变资源。让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有限。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争取家长资源。
我们学校有校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文化素质、有责任,各方面有能力,每学期召开家委会,他们一心一意为学校出谋划策。家委会每学期进学校,一日校长制。他们可以听课,可以跟老师聊天,观察孩子。这些家长是单位的领导,有管理经验。举一个例子,其中考试以后,二年级家委会过来,他们有一个召集人,他们会讨论,各自听什么课;重点查哪项常规工作,卫生,图书阅览。主要负责的把情况反馈给学校。他们走进学校,等于代表学校多一个人监督学校、管理学校。他们的评价跟我们不一样。观察孩子的表现,孩子上课说话,看老师怎么引导。还有一个家长义工制,校门口家长轮流值勤。家长积极性很高。每个班级发征询表,征询家长愿意参加哪项活动。要布置教室,哪个家长想参加;要上英语兴趣课,哪个家长来;家长会插花,美育节请他们来。还有家长参与制。一年级下半学期家长开放日,看表演、听课、听汇报,活动结束后,要填意见反馈表。三年级过集体生日,家长都要来。毕业庆典,所有家长都参与。
做德育工作并不是需要理论,而是要不怕得罪人。班主任要腿勤,要考勤。班主任每个月要考评。进行示范班主任、特色班主任、班主任新秀评选。通过制度评比,保证队伍规范、有序成长。
第二篇:加强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西窝铺小学于海波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是每个德育管理者的工作出发点和追求目标。德育工作的实效是由多个原因促成的,德育过程的管理对德育实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注重德育的过程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德育实效。抓德育的过程管理,就是抓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的管理。抓住了基本环节的管理,德育管理者的目标就容易实现。
一、学校德育管理的组织建设
拥有坚实高效的健全组织是任何一项工作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抓好学校德育管理的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确立目标——德育管理的灵魂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它是德育活动的蓝图和方案,是有待实现的一种设想或安排,只有确定好德育目标,德育的其它措施诸如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才能在保证其科学性上获得一个理论前提。德育目标制约着整个德育活动,一切德育措施都是为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服务的。德育目标又是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十分密切联系。
2、组建机构——德育管理的网络
学校德育管理是一个多因素、多方位、多层次、复杂而多变的系统工程。要使各部门、组织和人员为同一目标协作,必须科学地设置管理机构和层次,确立他们的职权和相互关系,组成健全而高效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各组织、因素和成员都处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有领导有控制地协作,发挥整体功能,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
3、制定制度——德育管理的支柱
德育管理制度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要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保障德育组织机构运行的重要手段,为良好校风的形成奠定基础。
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内容因校而异,但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职责类。从德育领导班子到班主任、任课教师,人人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事事都有专人负责。
(2)常规类。包括教师工作制度、教育教学常规制度等都有明确规定、学生守则等。
(3)考核奖惩类。考核制度是根据职责和常规中的要求来制定的奖惩制度,是对考核结果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制度。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实施途径
1、学科渗透德育管理。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因而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各科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教材里蕴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去挖掘提炼,并通过教学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才能达到学科渗透的效果。
2、德育活动的管理。
学校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思想品德获得充分、全面发展的必须,活动能满足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好机会,能为他们开辟一个进行思想对话、感情交流、建立友谊的好场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1)规范升旗仪式。每周一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都认真参加,仪式安排规范,严肃。每周推选二位升旗手,国旗下讲话内容、讲话人员事先作好安排,内容均作记录。
(2)各班级坚持上好晨会课、班队课,学校作好检查记录,经常开展思想品德、班队、心理辅导教学研究课;少先队大队部则经常举办各类小干部培训班、例会,来推动班队课的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推动优秀班集体建设。
(3)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3月5开展“学雷锋树新风”,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开展绿化专题活动; “五·一”劳动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都有特定的专题活动;特别是每年六月一日,是学校规模最大、最隆重的庆祝活动,所以要精心组织,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陶冶情操。
(4)积极开展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坚持法制教育不放松,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特别是对各班行为偏差学生定期开展帮教会。
3、家校合作的管理。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携手合作,才能取得教育效果。虽然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但是家庭、社会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学校不能完全控制和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必须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学校和家庭应成为合作伙伴,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应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会、家庭访问、建立家庭联系册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还应开展各种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系列讲座、问卷调查、听课、讨论交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人格至上,从不同程度上提高家长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步骤,协调行动,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以便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三、学校德育管理的评价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管理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在目标实施的基础上,对其成果作出客观评价的管理活动。学校德育方案可行与否;教师的德育工作过程状况如何;效果和目标是否能达到或者已经达到;德育活动质量如何,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如何;学生接受了教育后是否发生了种种积极变化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德育评价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加强德育工作研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给部分家庭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于是,出现了更多的婚变现象,还有许多父母为了生计而奔波,长期外出打工等导致孩子无人看管,有的父母由于身体残缺而无法对孩子全方位进行照顾,导致孩子心理上和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挫折和伤害,生活出现许多困难,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甚至遭受歧视。长期以来使他们的感情饥渴,变得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厌学弃学、为难自卑、敌对逆反、冷漠人生等,这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今天人才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这些孩子应该成为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关爱的对象。因此,要根据实际,对特异家庭子女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
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总之,我们的德育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工作中好的经验我们将继续采纳,不足之处努力弥补。我们还将以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德育工作的重点,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创新。
第三篇:注重体验,突出德育实效
注重体验,突出德育实效
星溪中心小学张春美
[内容摘要]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只有加深学生的体验,提升体验品质,才能实现学生品德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的体验活动设计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在比一比中明白事理;在找找画画 中激发情感;在表演中培养行为;在玩一玩中张扬个性。
[关键词]体验
明理
动情
导行
张扬个性
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对课中、课外活动体验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容易忘,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只有加深学生的体验,提升体验品质,才能实现学生品德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摆脱重复、枯燥无味及毫无意义的体验活动。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认知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情感,指导行为。
一、在比一比中体验,明白品德道理。
学生好胜心强,潜意识里总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比赛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如在执教《寸金难买雨光阴》一课时,为了让无形的时间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设计了体验一分钟活动。我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一组写生字,一组背成语,一组做口算,一组查字典,开展一分种竞赛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不要小看短短的一分钟,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又是公平的,我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深有感触。活动一:蹲马步,活动二: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两个活动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你觉得哪一个活动的时间过得快?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时间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喜欢而给你多一点,你不喜欢就少一点。学生在短短的竞赛中认识到时间的公平性、重要性,从而明白了德育的道理。
二、在找找、画画中体验,激发道德情感。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 让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1、发现身边的美,激发情感。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往往对身边的美好的人、事、物缺乏主动的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如:《美丽的校园》这一课,我要求学生都到校园中去走走、看看,找一找校园的美景。有的学生发现校园里的草地非常漂亮,绿绿的,象地毯一样,有的学生觉得校园里那棵罗汉松是最好看的,长得比房子还高„„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感。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了身边有这么多美的东西,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成为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的有心人。
2、动手美化环境,陶治情操。
由于小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事物特感兴趣,加之他们天性好动,布置一些画画的任务,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做。如:《我喜欢我们班》这一课,我请学生每人都画一幅画来布置一下教室,有的学生画了春天的公园,桃花红了,小草绿了;也有的画也秋天的果园,红红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同学们都动手把画贴到了墙上,有的还取了好听的名字。这样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兴趣高涨,也更加深了学生对自己的班级的感情。
三、在演一演中体验,引导道德行为。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好模仿,表演欲望非常强烈。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不妨让学生来排演课本剧或者生活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品质。
1、角色换位,亲身体会。
童年是善良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处于情感发育敏感期的烂漫孩童,我们应引导孩子披文入情,把自己设想成文中的角色,从角色阅读开始,进入换位体验,移位入境,移位入情,与文本、教师展开心灵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激起幼小心灵的共鸣,从而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成长的过程。如学完《我喜欢我们班》之后,结合班里那个小朋友脚扭伤事件,我引导学生在遇到其他有困难的人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例如设置一个场景:一位老奶奶提着一篮很重的东西在路上走,你看到了你怎么做?学生纷纷要求上来表演,有 的搀扶着老奶奶一直走到家里,有的帮老奶奶拿东西„„学生在表演中知道老人需要热心的帮助。让学生感受老奶奶对孩子们的帮助的感激,体会为老人服务的快乐,深切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激发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激发他们为老人们服务的热情。从同学们不同的表现中,可以看到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
2、自编自演,自主探究。
小学生一般思维能力差,情感中感性成分强。他们往往通过身边的生活感知事物、分析现象。为此,教师要研究德育主体,探索小学德育的基本规律,改进德育方法。要把立足点放在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上,可采取自编自演的形式。如教学《集体力量大》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浏览完课文后,请学生编演小天鹅、小鸭子、小猫和小狗,接着,在四个扮小天鹅、小鸭子、小猫和小狗的同学用劲拉小车时,四个人齐声问道:“我们四个小伙伴憋足了劲,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为什么小车却依然一动不动地停在原处?”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找出原因:天鹅把车子往天空提,小鸭子将车朝池塘拉,小狗往大路拉,小猫往小路拉。此时,从学生的生动表演中,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概括,从中明理:几个人共同做一件事,如果合作得不好,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因此,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是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最高境界。
3、身临其境,内化体验。
学生的感悟深浅,多数来源于自身的实践体验。为了让学生从多方面体验感悟,我们认为品德课应多设计学生能够操作的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我提前和交警部门联系,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上街参加“我当小交警”的活动,同学门感到特别新鲜、有趣,积极踊跃参加。在路上我引导他们观察交通秩序,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交警,该如何维持交通秩序?”孩子们七嘴八舌,讲的头头是道,有的同学说:“我可以发明一个仪器装在汽车上,控制汽车遇到红灯自动停下。”有的同学说:“我可以制造出微型汽车,少占道路,......”见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不适时机提出:“你们的想法能行得通吗?可以当小交警试试。”这时,孩子们很不能一步登上交通指挥台。我让他们跟交警叔叔学指挥,孩子们可认真啦,看到一行人不走天桥,他们上前有礼貌地劝阻;有人闯红灯,他们着急的打手势,忙的不可开交......。通过一上午的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交警叔叔的辛苦,懂得了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明白了应从我做 3 起,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收到了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而且开拓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悟”是个体经验的整合和提升。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道德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感受,内化体悟。这样,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去,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玩一玩中体验,张扬品德个性。
学生都喜欢玩,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接受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他们不会觉得有负担,而且积极性非常高,效果非常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例如我在教学《正确认识挫折》这一课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首先设置了一个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游戏——《抢凳子》来作好相应的铺垫,让学生亲自参加游戏,没抢到凳子的同学被淘汰,亲身感受到挫折,然后让学生谈自己遭受挫折后的感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也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顺利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对《正确认识挫折》这一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中玩,自然感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如能适时地让学生动动手脚,不失为调节学生学习情绪,缓解学习疲劳的好方法。如教《认识好朋友》这一课,可以先安排学生介绍自己,再带学生到校园中玩找朋友的游戏。“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鞠个躬,笑嘻嘻呀握握手,„„”让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玩游戏,创造一个热烈的气氛,然后再讨论如何和朋友相处,和什么样的朋友相处,怎样才能让伙伴们喜欢你?孩子们各抒已见,把游戏中的体会说出来,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出和同学相处是要谦让有礼貌,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友爱,交朋友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3、课后延伸,张扬个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上升的过程,单靠某一课的教学就想达到目的,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必须通过行动来落实。因此,新的 品德课教材中都留有大量的实践空白,教师要重视让学生课后操作延伸,巩固深化教学内容,让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认识身边的生活,思考周围的社会,学习在生活中寻求答案,得到发展。上了《有趣的课外活动》后,我让学生在课间做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游戏中,母鸡要懂得如何保护小鸡,小鸡要知道怎样躲过老鹰的攻击,老鹰要看准进攻的时机。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积极动脑。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知道做事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还知道了做事的方法有好多种,如何选择最佳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张扬他们的德育个性品质。
实践证明:“体验犹如催化剂,能将知识经验酿制成醇香的美酒。”学生正是在体验的过程中,使感知从深刻到内化,然后获得感悟;学生也正是在对各方面的反复体验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出版
3、《德育心理学概论》
第四篇:拓宽德育渠道 注重育人实效
拓宽德育渠道 注重育人实效
几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团队活动为载体,构建全方位育人网络,拓宽渠道,注重实效,不断加强和改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制度
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建设了一支在汪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为使我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具体化、规范化,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德育规章制度”,即:(1)、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制度(2)、班主任基本工作及考核制度,(3)、主题班会制度,由政教处依据时事、上级精神、社会热点问题、学习、生活、网络视频资料等内容准备材料,每周召开一次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4)学生会值日制度。(5)、班级量化管理评比制度。(7)、每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制度。
二、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更加突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其品质。在听课、评课和教案检查时,都要把德育内容列入其中,做到备课有计划、上课有落实、学生有所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发挥我校主题班会优势,提高德育实效性。
1、班会主题的确定。由政教处依据时事、上级精神、社会热点问题、学习、生活、等准备材料,特别是近一年来我们充分把因特网上的网络视频资料应用到主题班会中,那些生动、典型、直观的教育资料更进一步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确保班会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触及学生灵魂,学生易于参予,乐于接受,教育意义重大,教育效果明显。
2、班会的准备。在每周一的班主任例会上带领班主任先集中学习,精心备课。由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政教主任以及心理辅导教师参加,每次由一名市、区、校级优秀班主任结合本次班会讲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然后进行讨论,对班会课进行充分的准备,要求教师的素质必须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生活接轨,如对于本次班会中学生可能提到的电影、电视、小说杂志、新闻、学生群中的热点话题等进行广泛交流学习,以期在班会课上做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指点学生迷津,引导走出误区。
3、检查与量化。班会课由政教处检查,对上课的规范性和上课气氛等进行量化,检查结果第二天早上张榜公布,分数列入本周的班级量化。
4、班会进行。班会时间,先由班主任确定本次班会的主题,由班主任或学生代表带领学习材料、观看视频、听录音(或歌曲)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让同学们自 由发表见解,尽可能地结合班情和校情,谈体会、论方法,在保证主题正确的前提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评说。班主任做适当的调控,安排班委会成员专门记录。学生论坛中语言过于偏激的地方必须加以正面引导,使学生步入思维的正轨。讨论后选出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允许别的同学提出反驳,在辩论中探讨真理,升华主题,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帮助,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然后由班主任归纳总结,进一步升华主题,并布置一定的有思维含量的课外思考题,并要求把自己课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在班内文学社或学校“三月风”校刊上进行发表。
5、体验与反思。每次班会结束后,班主任要把本次班会中遇到的典型的问题、失误、自己感觉存在欠缺的指导,值得交流的好的做法、经验等形成书面材料,以备下一次班主任例会中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提高以后的班会课质量。
四、开展“每周一歌”制度,我校充分发挥电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我校的校内广播系统和室内闭路电视系统,在每天的中午午休结束以后立即播放一些优美、传统的革命歌曲,民族歌曲,健康向上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好的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文明礼仪教育,这一活动,让学生每天沐浴在音乐的天空,缓解了午间的疲劳,以昂扬的斗志进入下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学生和社会中获得了普遍好评。
五、开展升国旗活动。
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是学生最为期盼的一件事。每次升旗仪式上,当奏起雄壮的国歌,威武的旗手升起庄严的国旗,整齐肃立的学生队伍、教师队伍,构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期初制定国旗下讲话计划,细化到每一周,每一个人,每一个主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由学生自主组织仪式。在升旗仪式上由校长、班主任、教师、学生作国旗下的演讲和讲话,特别是现在我们利用升旗仪式对学校的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每次有两名优秀班主任上台来,由学生到台上为优秀班主任献花,并由学生代表对这些优秀班主任进行简介,表彰过程在学校校园网上的“册山中学优秀班主任风采”网页上共享,为这些优秀班主任在教师、学生中树立了光辉形象,极大地调动了我校各位班主任争先的热情。,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锻炼了组织才能,明确了要求,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校的升旗仪式系列材料连年获得上级领导的好评。
六、开展了卫生先进班级建设和学风先进班级建设活动。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们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此项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七、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和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各个班级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作了知识牌,名言警句,班级文化氛围、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在我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及教研组文化建设现场会中得到所有于会领导的好评,学生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学习的劲头更是十足。
八、德育教育融入日常行为规范、礼仪规范的养成性教育之中
爱学校、爱班级、尊师爱生乃至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实实在在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表现。“言必信,行必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校风。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我们根据区教育制定的《罗庄区中小学校园常规管理评估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校的校园常规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汪华玉校长为首的册山中学校园常规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制定校园常规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校园干干净净,物品摆放有序,文化氛围浓厚。做到每盏灯能亮,每把锁能开,每片玻璃(桌面)无灰尘,每扇门(窗)无破损,每块地板(走廊)无痰迹,每面墙壁会说话。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标准,力争校园环境做到:
1、校内无纸屑、果皮、瓜子壳、塑料袋、痰迹、杂草、碎石、瓦块、枯落叶及卫生死角。绿化物上无蛛网。
2、墙面无污染、无脚印、无乱写乱画现象。
3、自行车排放整齐有序。
4、校训、校歌会背会唱,坚持佩带校徽。
5、班内黑板报内容健康,定期更新。校园广播站管理到位,稿件健康向上,宣传教育作用发挥好。
6、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张贴、悬挂杰出人物的画像格言、安全标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图片等,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7、班牌统一、齐全、美观。室内卫生洁净,无蛛网,无灰尘,无异味,无乱涂乱写乱刻乱画现象。锁、灯、吊扇、桌面、门窗、玻璃、窗帘等完好无损、保持清洁。
进一步细化了班级量化管理办法:
1.在班级卫生区内每有一块(个)纸屑或果皮、瓜子壳、塑料袋、碎石、瓦块等扣相班级1分,每有一处痰迹扣1分,每发现一处卫生死角扣1分。绿化物上有蛛网扣1分。
2、教室内有痰迹、纸屑、杂物等扣1分。
3、不乱扔杂物,不从楼内往楼外扔纸屑等,发现1人扣1分,不从楼内窗户往外倒水,发现1人扣2分。
4、教室走廊及墙壁必须保持洁净,有灰尘扣1分,如发现有手印、脚印扣2分。
5、各班值日生扫除结束后应及时将垃圾倒在指定地点,如发现乱倒垃圾扣2分。
6、扫除工具必须摆在一个统一地点,如不统一、摆放不整齐扣1分。
7、园地及时除草,松土,浇水,否则每发现一次扣2分
8、每有一次检查发现厕所未冲刷者,扣该班3分,冲刷不彻底扣1—2分
9、不准在宿舍内点蜡烛、照手电看书、使用电器、不准在室内喝酒、吸烟、玩扑克、下棋,在床上蹦跳、打闹等,如发现每人扣1分。
10、每天起床后,住宿生必须整理好内务,如不整齐扣1分。值日生必须按时完成分配任务,不完成任务扣1分。
11、男生不准进入女宿舍,女生不准进入男宿舍,如发现严肃处理并扣5分。
12、宿舍应按时闭灯,闭灯后迅速进入睡眠,不准说话,否则扣1分。
13、自行车管理:按时上锁,不乱停乱放,不偷盗,按时值日,按时穿钢丝,发生意外丢失,不推卸责任、不鼓动闹事,学生服从学校、班主任和车场管理人员的安排,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讲文明讲道理。否则扣班级量化分10分并按学校规定处理。
14、班级财务管理 各班损坏门窗、桌凳、玻璃、灯棍等应及时修理安装,不得越周,否则学校酌情扣量化积分1-10分。
学校每周进行两次卫生大扫除,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意识,集体主义观念,责任意识;学生会对学校的课间操,午休,眼保健操,课活,校园秩序,学校宣传,广播站等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形成了处处育人,时时育人,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弯一次腰,拣一片垃圾,自觉杜绝不文明行为,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为学生将来走向人生事业的辉煌之颠打下成功的基石。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九、强化德育,转变素质教育观念。在学校举行了金秋艺术节和大型的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学生蓝球赛,教工蓝球赛、乒乓球比赛、女教工踢毽子比赛、女教工跳绳比赛等大型的比赛项目,这些活动都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差生转化
组织系列活动,让差生在活动充分展示特长,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使他们树立我能行,我不差的信心。学校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常抓不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天使,做到先能成人,才能成材。几年来我校转化差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向上”的校风,明礼诚信,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渠道,探索新的途径,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册山中学
第五篇:弘扬民族文化 提高德育实效
弘扬民族文化 提高德育实效——将儒家思想引入学生德育教育的初步实践
【摘 要】儒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从我校德育现状出发,在教学中引入儒家传统思想,对如何结合时代特征继承、弘扬儒家文化提出了一些新的途径和方法,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德育实效。
【关键词】儒家思想 德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114-02
儒家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和核心。虽然它的发展道路经历了曲折和坎坷,但因其博大精深,强大的生命力却日益凸显,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关于做人、处世和治学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儒家文化的一些核心价值观今天已经成为我们整个民族道德的基础、精神的指引和灵魂的归宿,儒家先哲为我们提供的那些精微深邃的思想仍然启示着人们。
在儒学的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与教育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历史上的儒家圣贤孔子、孟子、朱熹等,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终身的教育家,因此,儒家思想中本身就包含着教育观,它对于今天从事教育的我们,仍然具有相当的实际应用价值。儒家学派的圣人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有一种解释就是“人”,特点是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即“以人为本”。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班主任的教育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从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如何结合时代特征,从儒学的思想宝库中去寻求智慧,成为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课题。我们在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将一些儒家思想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以儒家思想塑造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爱人、感恩、知书、达礼”。
1.爱人、感恩,是学生为人处世必须具备的基础。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仁”,“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教育观。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因此孔子号称门人三千,其中既有颜回之类的贤者,亦有宰予之类不可雕的朽木,体现了他的“泛爱众”精神。
在今天,教会学生爱自己,爱别人,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成了我们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因此,我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唤醒、发掘学生的爱心,从而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因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能爱人,必然会感恩。感恩的“恩”字,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本来意思就是“惠”,而“惠”的意思就是“仁”,所以,感恩就是一种仁爱的精神。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用感恩的心去面对每个人,父母养育了你,亲朋支持了你,老师教育了你……我们感受到的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无一不是以感恩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感恩是建立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学会爱人、感恩,为学生具备完善的基本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知书、达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孔子教育自己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不学《诗》,就不会讲话,不学《礼》,就不会立足于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掌握知识,懂得礼节,这是一个社会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在当今的教育中同样应该提倡。虽然今天的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浩如烟海,但我们仍有必要汲取古代先贤的智慧。因此,我在班上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两个早读读背古诗文名篇、《论语》等,后来又结合学校开展的学习《弟子规》的活动加强学生的礼仪规范的培养,从内(品性道德)外(知识技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的整体面貌日新月异地得以改善。
二、以人为本,以儒家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会学生“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事父母而孝,待众人则恕”。
1.以诚立身,诚信待人,这是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德。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其中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这实际上说的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儒家代表的传统道德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对于每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在世,必须不断学习知识,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能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实事求是、提倡诚信、奖励诚信,对撒谎、隐瞒、欺诈、弄虚作假等行为加重处罚,树立了良好的班风。
2.事父母而孝,为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奠定基础。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论语•学而》)弟通“悌”。“孝”是父子之间的爱,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还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悌”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孝”、“悌”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是孔子处理家庭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仁”的根本。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一些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如计算自己一个学期的花销、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最感动的事情、写一封家书、布臵“感恩亲情,回报父母”家庭作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孝顺父母,走向成熟。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感人的场面,许多学生都有触及心灵的体会,收效远超我的预期。
《论语》中还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可见,在智育和德育中,孔子把后者放在第一位,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正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3.行忠恕之道,提倡学生用宽容善良的心来对待他人。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即“自己希望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即“自己不愿意的,也不强加于人”,即宽恕、容人之意。“忠恕”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是孔子提出的实现“仁”的方法。
人都有私心,而学生因为心理不成熟,难免会在学习、生活中存在一些心态失衡现象,心胸狭隘、互相猜忌,甚至演变成矛盾和冲突。针对这些情况,我要求学生按以下方向来努力:一是严于律己,每天反躬自问功过得失,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而对于他人,则要宽以待人,我反复强调能否严格要求自己是将来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二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对照他人的行为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出正确的选择;三是换位思考,充分全面地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更多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这几点措施的施行非常有效,学生之间的关系越发融洽,整个班级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了。
三、以人为本,以儒家思想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显于天下的人,怎么实现理想呢?首先端正思想,然后完善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它为我们指出了一条理想的人生之路:一个人应该先对自身进行修养,以自我完善为基础,然后建立家庭,家庭和睦后才能治理国家,最后才能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修己不是目的,通过修己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造福于百姓、造福于社会,这才是目的。
身处当今社会中的学生,虽面临着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仍然是人生不变的理想之道,我结合时代特征对学生如此阐述与要求:“正心”,要调节好自己的心境,要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创造良好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心意,要有先自己(营造自己、保全自己、富强自己)、后家人、后社会、后国家的序列观,这是一个人的品格(人品)问题;“修身”,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基本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一个人的才能(水平)问题;二者共同构成一个人自身的社会客观存在,是一个人的内功问题;“齐家”,发展自己,然后惠及家庭,美满和谐的家庭是一个人幸福的重要保证,要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影响人、教化人;“治国”,自己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服务于社会公正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人的人品和才能发挥与社会表现问题;“平天下”,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境界,是一个更高境界意义上的服务社会、效忠国家的问题。若能如此实践,实现理想、成功、完美、和谐的人生指日可待。
儒学文化作为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和核心,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学思想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积极向上、行之有效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理论等,这里我们只涉及到中国传统德育理念的一点皮毛,略窥门径,却已收效甚丰。当代中国的德育要想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更好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接起来,吸取传统德育理念的精华,将其“根”深深植入中国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里,只有根深,方能叶茂。
参考文献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席秀海.略论传统儒学思想的现代意义[J].东岳论丛,2002(4)梁艳珍.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王艳芳.论汲取儒家思想精髓实现以德育人[J].教育与职业,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