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煤矿可持续发展(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8: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国有煤矿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国有煤矿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论国有煤矿可持续发展

关于鹤矿集团坚持科学发展

大力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研究

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鹤矿集团作为开采一次性能源的煤炭企业,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坚持科学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企业改制改革发展情况

近年来,鹤矿集团公司党委紧密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矿区为目标,扎实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三年来,企业原煤产量稳步发展,矿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连续680余天无3人以上事故发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逐年攀升,职工收入以年均10%以上;职工队伍保持稳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7年,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较好水平,全年原煤产量1562万吨;煤炭销售收入40亿元,同比增收2亿元;盈利1.95亿元;在岗职工年均收入2万元,同比提高18.8%;上缴税金6.2亿元;安全上杜绝了2人以上事故,百万吨死亡率0.51,同比下降0.75。尤其是今年企业在安全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实现了 “四降、六升、九个突破”。

“四降”:①原煤产量1310万吨,同比减少241万吨。②商品煤销量960万吨,同比减少261万吨。③掘进进尺13万米,同比减少4.1万米。④在册职工54491人,比年初减少9688人(划转6764人,纯减2924人)。

“六升”:①精煤产量514万吨,同比增加34万吨。②商品煤综合售价660元/吨,同比增加212.6元/吨。③资金总收入81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④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3.4万元,同比增加18%。⑤采掘机械化程度76.7%、64.3%,同比增加10.8%、10%。⑥上缴税金10.4亿元,同比增加8000万元。

“九个突破”:

1、发展理念和思路取得突破。组织学习考察,转变发展理念。在集中抓好“确保安全、振奋精神、严肃纪律”的基础上,组织9矿和矿建处有关领导,对淮南、大屯、新汶、开滦四家企业进行学习考察,思想上受到教育、心灵上受到震撼、工作上受到启发,学到了先进经验、找到了自身差距,坚定了发展信心。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方向。在安全生产上,确立了“高标准、高投入、零伤亡”和争创“瓦斯预抽、质量达标、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三个全省第一目标,倡导了“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工作功不抵过、安全工作一票否决”等十大理念;在整体发展上,明确了“二次创业”的目标导向,提出了“解放思想快突破、科学转型大发展”的战略思想,形成了延伸“三条产业链”、构建“六大经济板块”的发展布局。这些理念和思路,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为企业今后发展开阔了视野、疏通了思想、指明了方向。

2、瓦斯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投入2.5亿元,全面落实“与瓦斯超限告别、向管理陋习宣 1

战”各项措施。明确工作定位。确立了“一通三防”抽采为本、瓦斯抽采预抽为主的工作定位,以此指导瓦斯治理工作。倡导先进理念。用“一切瓦斯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等理念,引导全局树立“瓦斯不治、矿无宁日”、“全局保通风、通风保全局”、“瓦检员指令就是命令”的工作导向。落实监管责任。重新明确了矿长、总工程师和通风副矿长在瓦斯治理上的监管责任,两次下发“总经理令”,对瓦斯超限界定标准、瓦检员权力、瓦斯超限报警现场处理、监测监控系统维护、监管责任处罚、瓦斯治理工程兑位等做出硬性规定。建立防控体系。①建立了瓦斯地质安全院确认体系,从设计、评估到施工、准入,落实瓦斯地质监管评估责任,完成7个矿22个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和突出危险性鉴定;②建立了抽采钻孔管控体系,落实瓦斯抽采补贴政策,制定抽采钻机“管、用、修”制度,新建兴山、兴安两套地面抽采系统,新增15套井下移动抽放系统,购进109台瓦斯抽采钻机,全年施工抽采钻孔62万米,抽采瓦斯5800万立方米,抽采率46.2%;③建立了瓦斯超限追查体系,成立超限报警调查组,通过严格瓦斯超限事故追查,增强了干部职工对瓦斯治理工作的认识,保证了瓦斯治理措施的落实,提高了瓦斯治理效果。5-10月份瓦斯超限报警166次,月均比1-4月份减少134次,其中9月份实报警5次,创出月份瓦斯管控最好水平。同时,健全防突和防冲机构,新建兴山瓦斯监测系统,完成峻德北部通风系统和益新新副井主扇改造,补掘和恢复专用回风巷、总排风巷28条7525米;新增8台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其中峻德2台3月末投入发电,新增发电量480万度;兴安2台10月末开始发电,今年发电117万度;振兴、益新4台年末投入运行。

3、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召开千人誓师动员大会,掀起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新高潮。确立高标准达标方向。规划2-3年时间建成特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确立“井下工厂化、地面花园化”创建标准,提出“必须高标准、必须矿长挂帅、必须改进创新、必须典型引路、必须持之以恒、必须干字当头排万难”六条原则,形成了“动态达标向持久达标、系统达标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达标、文明生产型向本质安全型转变”的共识。加大高标准达标力度。开展“四个一”活动,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奖罚政策”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特别规定”,月份检查,季度评比,定期召开质量达标现场会,重奖重罚,典型推进。前三季度,投入138万元,为5个矿兑现了质量达标奖励,各系统和各矿确定的达标规划正在积极推进和落实。同时,围绕建立“3+1”安全模式,制定安全质量考核、隐患监管和“逢五”安全解剖制度,出台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处理特别规定,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采掘装备和安全设施,坚持岗位“必知必会”培训,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佘洪海班组4.5工作法”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落实各级干部安全包保、入井带班、现场写实制度,开展两级机关“夜查”活动,安全形势得到有效控制。

4、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取得突破。科学规划目标。编制完成峻德、兴安、南山、益新4个矿建设实施方案,峻德矿通过全煤系统安全高效矿井验收,实现了初期规划目标;推进兴山矿灾后恢复整改,通过省管局专家组预验收,成立复产验收指挥部,力争年末正式复产。

提升装备水平。坚持综采综掘化发展方向,明确重点队“两不准、五优先、八配套”原则,在全年安排设备更新维简费1.6亿元基础上,增投2亿元,补充各矿采掘装备,为峻德引进国内先进的大功率、大吨位综采成套装备,为益新装备轻型放顶煤综采设备,综采面达到11个,综采产量占总产量70%。同时,完成5个π放面工艺改造;在益新综采面应用端头支架,上下端头资源回收率达到93%;为开拓系统引进2套液压钻车作业线、履带式耙装机和梭式矿车,为综掘面装备17台150型、230型大功率综掘机和自移式转载机、可伸缩皮带,为炮掘面装备侧卸式装煤机。加快接续准备。围绕“4321创水平、321保接续”目标,调整开拓单价,增加开拓投入5300万元,增配开拓队组和人员,推进重点工程和新区建设,兴安四水平区域会战基本结束,振兴南部区进组兑位,益新老主井和兴安混合井、富力七水平、新陆八水平等延深工程进展顺利,全年移交新区56个,移交煤量2167万吨。

5、经营挖潜提效取得突破。落实“一个停止、两个坚决、三个加快、四项考核、五项清理、六项管理”措施,加强经营管理。调整经营政策。恢复月份经营考评例会,对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工资分配、精煤战略等40项经营政策重新修订,新增安全工资、劳务派遣用工等管理办法。深挖管理潜力。坚持“先井下后井上、先生产后生活”原则,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四项费用”同比下降2300万元;强化资金运筹,操作逾期银行借款捣贷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节支11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和材料配件清查,开展“小金库”、截留克扣、各种合同、倒磨账等专项清理,理顺供热、供水、供气、供电四项关联交易,堵塞了管理漏洞;强化审计监督,查出违规违纪金额4375万元,收缴违纪罚款65万元。加强物资供应管理。制定采购资金预案,合理分解物资进货时段,在确保质量和货源的前提下,推行用后结算付款采购方式,对大宗材料实行入井跟踪管理,对供应商实行“黑名单”制;推行木场集中管理,加大物资调剂和修旧利废力度,调剂大型材料2600万元,修旧利废节支2206万元。

6、精煤战略取得突破。制定特殊政策,停止原煤外运,全力保障洗煤生产。落实市场份额。加大与龙煤营销公司协调力度,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产品结构,针对1/3焦煤总量不足,制定原料煤配比入洗方案,落实“南气北配、北焦南运、以气替焦、配比入洗”策略,全年入洗原煤960万吨,精煤销售比例53.1%,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提高洗选效率。完成新一选煤厂加压过滤机和受煤坑,南山、峻德、峻发3个选煤厂尾矿回收扩能,兴安选煤厂脱介筛、磁选机更新改造,提高洗选加工效率,综合产率75%;增加洗煤加工力量,3月份开始为峻发选煤厂增加73人、一个生产班,全年增加原煤入洗23万吨;掌握原煤洗选特性,统筹安排设备检修时间,各选煤厂日均生产时间18.5小时,确保精煤生产均衡稳定,5月份创出50.8万吨单月最高纪录;落实煤炭产品收购和质量管理办法,全方位加强煤质管理,在各矿煤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动力煤热值比年初计划提高22千卡/千克。强化储运销管理。新建新陆储煤厂、兴安南露天煤厂和6个煤泥厂,对筛上物、洗中煤和煤泥进行集中管理,拓宽了低质煤销售渠道。借助龙煤煤炭价格调控政策,实施精煤战略,扩

大入洗比重,优化产品结构,入洗原煤每吨增收191元,全年增收18.3亿元,精煤收入占煤炭总收入的77.6%。

7、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落实超常规的办法和措施,强化对上协调,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其中:两个停工项目恢复。通过签订“军令状”,专项负责,蹲点催办,鸟山新井项目安全专篇通过国家局部务会审核,土地证获得国务院与国土资源部审查批复,3条井筒进入施工阶段;立达矸石热电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整改验收,并网发电获得批准,一期两台机组正式发电。四个项目获得国家资金支持。①峻德至兴安深部区煤炭资源详查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获得国家补助资金650万元;②燃煤工业锅炉改造项目通过省工信委审核,获得国家节能奖励资金1435万元,项目建设已获得国家验收通过;③益新瓦斯抽采利用项目得到上级支持,获得国补资金2553万元,省补资金511万元即将到位;④煤层气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已报联合国审核,八年合同期可获减排收入1600万欧元。三个待批项目积极运作。①立达矸石热电20万千瓦扩建项目,所需支撑性文件编制完成,项目可研通过专家评审;②热电厂2×30万千瓦煤矸石热电项目,获得接入系统准入函,热电联产规划等待评审;③益新三四水平改扩建项目,龙煤审核同意后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

8、用工方式和人力资源调整取得突破。创新劳动用工方式。在峻德率先试行一线岗位劳务派遣基础上,在兴安、益新、振兴及选煤厂全面推行,累计选用劳务派遣工4批647人。职工大学招录应往届高中毕业技工生80人,待培训实习后,以劳务派遣方式充实特殊技术岗位。新接收172名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一线工人岗位见习。这些用工制度改革,不仅解决了岗位缺员问题,也改变了传统用工方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成13批(次)人力资源调整,其中设备租赁站安装队重新并入南山、富力、兴安和峻德矿管理;新岭经贸公司、地采区成建制划归铁路运输部和振兴矿;南山235人员借调新岭矿地采区、237成建制调往益新矿成立综采区;峻德检身大队整建制划入开拓区;兴山122并入益新矿;兴安物业公司整建制划归长安工贸公司;兴安、富力和峻德矿富裕人员充实到峻发选煤厂;热电厂待岗人员分别划入4个选煤厂和铁路运输部。通过落实上述措施,优化了人力结构,调剂了岗位需求,控制了用工总量,全年内部调剂1671人。

9、职工收入和民生改善取得突破。提高职工收入。①实行煤矿一线班长津贴,对月份小班消灭工伤事故、出勤达到规定天数、安全生产无违章的煤矿采掘、机运和通风岗位班长,给予不同额度安全奖励;②实行全员安全工资,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按月考核、单独发放,七月份执行至今,除个别单位个别月份因发生死亡事故没有兑现外,其他单位职工均足额领取了安全工资。以上两项合计增投1.68亿元。同时,将各矿地测科变为地测大队,按基层单位管理,比照通风系统落实岗位待遇,稳定了地测队伍。改善民生状况。先后投入资金,重建了峻德桥,落实了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规范了井下保健饭配送标准,足额发放了职工冬季取暖费,深入开展“扶贫救助”和“金秋助学”活动,累计发放慰问款物566万元,慰问困难职工1.3万人次,筹集发放助学金113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953名。设置监督

举报电话,制定专项奖罚办法,责成供热单位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了矿区集中供热质量;加强民主管理,转变干部作风,落实执纪纠风和效能监察,全年查办各类案件77起,处分违纪人员161人;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实行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妥善解决上访人员合理诉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5%。

二、对策建议

客观地分析,煤炭企业还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市场集中度较小、技术水平较差、增长方式粗放、安全事故多发、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太多等问题,在这种现实的情况下,只有超前考虑和谋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向、模式和途径,才能发挥比较优势,趋利避害,提高竞争能力。

(一)更新传统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为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增添生机活力。坚持转换观念。针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矿产资源观,树立矿产资源的有限观念和价值观念,让节约开采和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坚持集约发展。改变传统的靠增加资金投入,拼设备、拼人员、拼能力,单纯追求产量优势,而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破坏环境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起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改善区域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益,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快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集约经营、自主创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着力搞好资本运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并重的经营机制。

(二)坚持安全第一,推进质量达标升级,实现安全形势根本性好转,为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好牢固基础。安全是煤矿的永恒主题,是煤矿的第一要务。国有煤炭企业必须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有关部门的要求,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创新安全理念。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人人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坚持“以系统治理为突破口,以采掘工作面为核心,以提高工程质量、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为目标,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实现动态达标。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做到培训计划、机构、基地、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档案、制度“九落实”。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各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强化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为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涵养动力源泉。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提高国有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国有煤炭企业科技含量。

(四)强化环境治理,搞好煤炭综合利用,发展矿区循环经济,为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树立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信念,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变“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式直线过程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循环过程,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千方百计提高国有矿井回采率。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开发。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强化矿区污染处理,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活化人力资本,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为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建设,变以往的人事行政权力型部门为服务咨询型部门,建立规范的职工招聘、调迁、晋升、薪资、培训、考核等工作体系,建立健全职工的培训投资机制、岗位动态机制、薪酬变动机制、评价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系统,努力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创造力。重点要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国有煤矿职工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高度重视人才管理,构建人才开发、培养、考核、使用体系,既要多方式引进各类人才,又要多方面培养和选拔各类人才,努力形成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和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招聘结合起来,对主要经营管理者探索实行年薪制、期股、期权等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和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第二篇:论可持续发展

论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

经济

生态

社会

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今天的发展既是昨天发展的继续,又是明天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制定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道路和实施发展举措时,必须既考虑眼前的发展要求,又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既着力改善民众的现实生活,又重视发展的长远利益。

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因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容乐观。所以,要想妥善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唯一可选择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充裕的国家,但目前我国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低,有复杂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少,文盲率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持久供应能力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是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绿色工艺或技术系统。不仅是为我们之自己建立美好的幸福和快乐,也为我们的后代生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我们的家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议我国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三篇:论可持续发展

论可持续发展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 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 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建筑 和建筑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之所到 今天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乐和舒服的同时,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也摆在 人类的面前: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建筑活动对空气造成 的污染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于是绿色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于我国 而言,人口数量巨大,年新增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被形象地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尤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能大户。据统计,每年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 27.6%。全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 20 亿平方米,8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在 441 亿平方米存 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 1

倍。与此同 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每年约有 1000 万以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照此计 算,未来 15—20 年我国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不仅 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资源能源消耗量成倍增长的过程。预计到 2020 年,全 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还将新增约 300 亿平方米,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 能将消耗 1.2 万亿度电和

4.1 亿吨标准煤,几乎是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 3 倍。然而,我国的 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又严重短缺。从能源供求看,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 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 11%;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5%。从土地、水资源方面来看,我国人均耕地 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 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 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二、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 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是从建筑节能起步的,以 1986 年颁布的《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为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建筑节能工作有了长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一是已初步建

立以节能 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二是初步形成 了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三是通过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有效

带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四是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 重视,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在办公建筑、高等院 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等建筑类型进行了绿色建筑的实践活动。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在 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认识不足。目前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达到广泛的共识,相当一部分人尚未 将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高度。

2、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还没有明确规定各方利益主体必须参与,而建设部颁发的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 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此外,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 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3、行政监管体系薄弱。对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未给予高度重视,缺乏 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

4、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 交通节能,而对引导和扶植绿

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5、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起步较 早,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 他们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

四、环境可持续发展论文——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

1、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使全民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休憩中切勿追求奢 侈豪华,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 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

2、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节能重点在于降低长期使用的总能耗。如充分考虑 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 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 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节地关键在于城乡空间的统筹。重点研究城市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从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中 获取;建筑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限制使用和淘 汰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节水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可采取鼓励节水型器具、改变用水习惯和通过水价杠杆调节等措施,从而降低用

水量。另外,要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节材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同时应精心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 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管制度体系; 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制订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这些体系对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 推动作用。

4、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 经济力量的驱动。政府应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如采 取适当的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绿色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使绿色开发沿着 良性循环的轨道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中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 验和技术,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交流平台,使世界所有国家在绿色建筑上的最新 技术能够在中国得到及时应用。所以,关于以上的环境的感想,我觉得还是我们要注意我们共同的地球,共同维护我们 的共同家园。绿色建筑要求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 成危害”,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从全局考虑问题,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的一项“利 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英明举措。

第四篇:论可持续发展

论可持续发展

摘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这里由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引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基本原则及实施方法进行讨论,最后谈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及取得的成就。

正文: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加速了世界文明的演化过程。但是人类在创建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对发展的内涵却步入了认识的误区,一味滥用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环境日趋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

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20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而1986年4月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1年的海湾战争引起原油泄漏,造成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大众对环境问题也日益关注。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目前人类仍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和气候变暖、森林资

源被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资源减少和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全球十大环境与资源问题。

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世纪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试图冲破昔日牺牲生态环境﹑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樊笼,寻求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可以说,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得如此深刻,如此重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讨论。作为人类社会新的发展战略,它的产生,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并进而成为全球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追求文明进步的目标。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它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2、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际公平,而且要追求代内公平,即同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3、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4、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5.、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持续增长,也不等同于单一因子的发展,而是谋求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既要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2、可持续性原则

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和谐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4、需求性原则

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5、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6、阶跃性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把二者内在统一起来的生态经济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无废料、少废料的封闭 循环的技术系统。传统的生产流程是“原料——产品——废料”模式而生态模式的生产中,废料则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而得到循环利用。(2)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我们应当运用经济的机制刺激和鼓励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因素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包含在经济机制之中。(3)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三)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概念随之诞生。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它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

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

(四)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1)持续发展,重视协调;(2)科教兴国,不断创新;(3)政府调控,市场调节(4)积极参与,广泛合作;

(5)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科技教育事业取得积极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正在得到不断完善和落实。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相应的成就,虽然目前我们仍面临着诸多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人类已经觉醒,我们相信经过人类的共同努力,地球环境会越来越好。

第五篇:论可持续发展

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它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

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92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1)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

(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补充: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能力,而且需要研究支撑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变化趋势。

关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研究,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条件、机制和准则为据,全方位考察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在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及其各要素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系统分析和评价综合国力及各分力水平,对比分析并找出不足,同时提出相应对策和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达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去衡量综合国力,使综合国力竞争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框架内,从而适应社会、经济、自然协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观念、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综合国力进行全面的再认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显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把握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需要清楚自身的地位和处境、优势和不足,需要检验已有的同时制定新的竞争和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

下载论国有煤矿可持续发展(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国有煤矿可持续发展(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森林分类经营与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森林分类经营与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向革昌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 摘要:分析森林分类经营对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国有林场......

    论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

    论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王耀 工程管理093班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传统农业发展阶段(1949-1957年)、农业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7年)、农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

    论可持续发展(5篇)

    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诞生是的愿望,追求卓越则是企业经营的目标。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的企业能够沐百年风雨而基业长青,有的企业则如流星,一闪而过便消失在茫茫......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中国,石油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石油的安全供给对于国民经济发......

    论国有企业改革

    论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在做,至今已经三十多年,目的是将过去公办企业改造成为市场化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解放和......

    国有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有关问题

    国有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 河北省地矿局石家庄综合地质大队队长 王文学 资源约束成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瓶颈,缓解资源危机,实现找矿突破,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是国有......

    浅析如何加强国有煤矿企业基层

    浅析如何加强国有煤矿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摘要:如何加强国有煤矿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国有煤矿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从围绕中心,创新......

    国有煤矿十大优势

    国有煤矿十大优势1、安全系数高。国有煤矿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能够坚决彻底地落实“安全第一”生产方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安全上舍得投入,管理正规。 2、劳动强度小。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