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学前教育新方略》
读书笔记——《学前教育新方略》 2010-5-24 21:31:00
读书笔记——《学前教育新方略》
顺手翻阅《学前教育新方略》这本书,却不知感受甚多。“生活”以往我们只知道吃、喝、拉、撒就是生活。看了此书之后,才明白生活的意义,明白什么是幼儿生活的教育。它是丰富多彩的,每天的生活都会蕴藏着许多生活教育的内容。真的很值得人们去体会,去回味着。
以往学前教育重视“强化”的观点比较重,以为幼儿就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者。其实,幼儿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能动发展着的人。也就是《纲要》中强调的,要以幼儿为本体。一个人的生活很广泛,幼儿园生活、小学生活、中学生活、社会生活、人际生活等等。还有最重要的也是家庭生活。每个年龄有着不同的特点,而每个年龄也有着不同的生活。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动作发展协调性差,语言表达力有限,讨论的时间少一些,操作实践的多一些,也就是“玩”多。而大班则相反。小班幼儿自进入幼儿园后,必须先抓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培养他们最为基本的个人良好的行为。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到老”良好的行为形成将使人终身受益哦!
当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生活使他们极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从小培养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从事小班教育后的经验。在幼儿生活教育中,让幼儿学习擦拭玩具、桌椅、橱柜等。不仅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生活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影响非常重要。家庭的生活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勤俭这一块,现在的家长哪还有“俭”,个个挥金如土。在现实生活中,合理消费、理财教育往往误导,认为这个大人们的事与孩子无关。长大成人自然就会了,其实不然。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有关的教育也是责无旁贷的啊!这也是生活教育中的一部分。我也深受体会,儿子的玩具坏了、搞丢了一点也无所谓,别人有的也一定要买,他们对父母赚钱的辛苦以及节俭意识非常缺乏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小渗透有关方面的教育,重视孩子的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门学问,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有“爱”更要“会”教,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二篇:学前教育读书笔记(通用)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1睡觉——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对睡觉再熟悉不过了。睡觉简单而平凡,可能在人的心目中没有什么特别可谈之处了。可是小班的分享阅读中就有一篇《上床睡觉》的故事。这么简单的故事怎样教幼儿呢?其实这个故事表面上是很简单,但它有很多空间给我们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发挥读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儿朗读故事之处,还能从读本当中获取什么知识呢?读了这本书,孩子能够学会什么呢?其实在《上床睡觉》这个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小蛇和河马、大象的对比,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从动物们上床睡觉到动物们都住院了,在读本的图画信息非常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从画面来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所有的动物都上床睡觉了,哪床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里可以让幼儿不断的预测和推断。在这样的情节中不断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幼儿更有效地观察的方法。比如小蛇的尾巴卷树上紧紧的,动物们的表情等等。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2“五一”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陆幼青。作者,他是一个非常坚强、幽默、乐观而又很有勇气的人。
读着此书,感觉给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笔精神财富,受益匪浅。启示一:虽然疾病的疼痛让陆幼青难于言说,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丝阴影;他还呼吁:快乐起来吧,朋友们,不要为年龄、健康、容貌、金钱、职务、公平之类的事情而不快乐。
启示二:当诱惑来自内心,千万小心。人生的功课实际就是一门,就是对各种诱惑的取舍啊!所谓成功者,是指他们拒绝了很多真的诱惑;所谓失败者,只缘他们相信了很多假的诱惑。
启示三:春天是年年会来,可赏春人的心境能岁岁依旧吗?想来答案是简单的,全在于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和家人的价值了,在于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别人的印象了。启示四:他说,应该提倡博傻主义,因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3“人,如果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当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继发生后,我敢说我从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假期又要完成读书任务,该读一本什么书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书店。选选本专业的吧,说实在的,教学那类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很强的书,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选,因为我真的是不喜欢,怎么办呢?忽然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几页,这本书就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貌似平凡、实为哲理颇深的引子,驱使我下定决心把它买回家并作为我假期必读数目之一。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暴躁,失控时总是对孩子施以拳脚。我们儿时的教育,多数都受到过父辈拳脚的教育。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那种煞费苦心却失败的教育。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们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4今天,我在《学前教育》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是文章的题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强烈去阅读的兴趣。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惯性操作中,认为只要制订好计划,班内三名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就可以了。教师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到东孩子就得向东,幼儿完全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安排,幼儿是一个盲从的状。
针对课间自由活动混乱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反思:我们给幼儿自主的空间了吗?我们有提供给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事的条件吗?幼儿知道在这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吗?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动区讲评时都将问题抛给孩子:“活动结束后我们有什么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们等待,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根据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丰富了一些简易活动材料。
针对每次活动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幼儿在短时间内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问题。如何让幼儿预知呢?作者还是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每天上课的地方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决定用图片的预知方式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要准备什么。于是作者在班内开设了一个“温馨提示角”,每天早饭后都将当天上午的活动要求、场地安排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幼儿。
通过作者这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贯通的使用这种方法。在一日活动的其它环节中,如:户外活动前,通过提示牌让幼儿了解去哪儿,站几路队,要带什么?音乐舞蹈要到哪里上?要带上道具吗?数学活动要到珠心算室吗?要带上书吗?等等。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5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学前教育读书笔记6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没有学生的发展。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无论他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让他们快速地发展。
朱教授说,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态度,真正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才。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成长并快乐着。
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让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老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学生走出校门,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许多人认为这非常精辟地诠释了教育;也有人认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这里学校所教内容,主要是指一些纯粹的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东西,好多在实践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记的;而那些在实践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是根本不会忘记的)。
在这一方面,他专门做过调查:平江实验小学的一些教师提出,作为教师都想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氛围内进行教学,可现实是现在的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讲话、活动的时间,没有活动作文怎么写?尤其苏州现在已取消学生的春、秋游,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那些重复的题海里,以至于学生一听到放假就欢呼雀跃,学习已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此,学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实验逐步改善以往的办学理念,可更大的压力是来自社会的压力,甚至出现有的家长看到作业少了就责怪老师的情况,社会究竟对新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为此朱永新指出,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定不能少,该做的还是要做,只要是省内游,安全工作做细一点,可以恢复学生的户外游。不仅如此,还要多搞些这样的户外活动,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馆、园林等,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得到实践。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活跃一点,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埋怨没有时间,那时他们都将时间用在了加班加点上,试问:加与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将这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现在有些学生对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题目就不会做,原因就是没看懂题目,这非常值得教师们反思。相信只要学生确实是进步了,社会会给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第三篇: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1睡觉——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对睡觉再熟悉不过了。睡觉简单而平凡,可能在人的心目中没有什么特别可谈之处了。可是小班的分享阅读中就有一篇《上床睡觉》的故事。这么简单的故事怎样教幼儿呢?其实这个故事表面上是很简单,但它有很多空间给我们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发挥读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儿朗读故事之处,还能从读本当中获取什么知识呢?读了这本书,孩子能够学会什么呢?其实在《上床睡觉》这个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小蛇和河马、大象的对比,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从动物们上床睡觉到动物们都住院了,在读本的图画信息非常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从画面来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所有的动物都上床睡觉了,哪床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里可以让幼儿不断的预测和推断。在这样的情节中不断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幼儿更有效地观察的方法。比如小蛇的尾巴卷树上紧紧的,动物们的表情等等。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2“五一”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陆幼青。作者,他是一个非常坚强、幽默、乐观而又很有勇气的人。
读着此书,感觉给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笔精神财富,受益匪浅。启示一:虽然疾病的疼痛让陆幼青难于言说,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丝阴影;他还呼吁:快乐起来吧,朋友们,不要为年龄、健康、容貌、金钱、职务、公平之类的事情而不快乐。
启示二:当诱惑来自内心,千万小心。人生的功课实际就是一门,就是对各种诱惑的取舍啊!所谓成功者,是指他们拒绝了很多真的诱惑;所谓失败者,只缘他们相信了很多假的诱惑。
启示三:春天是年年会来,可赏春人的心境能岁岁依旧吗?想来答案是简单的,全在于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和家人的价值了,在于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别人的印象了。启示四:他说,应该提倡博傻主义,因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3“人,如果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当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继发生后,我敢说我从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书。假期又要完成读书任务,该读一本什么书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书店。选选本专业的吧,说实在的,教学那类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很强的书,我真的没有勇气去选,因为我真的是不喜欢,怎么办呢?忽然一本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几页,这本书就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段貌似平凡、实为哲理颇深的引子,驱使我下定决心把它买回家并作为我假期必读数目之一。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地读完了作者尹建莉的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作者在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线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暴躁,失控时总是对孩子施以拳脚。我们儿时的教育,多数都受到过父辈拳脚的教育。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不该再接受20世纪父母那种煞费苦心却失败的教育。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们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4今天,我在《学前教育》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是文章的题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强烈去阅读的兴趣。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惯性操作中,认为只要制订好计划,班内三名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就可以了。教师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到东孩子就得向东,幼儿完全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安排,幼儿是一个盲从的状。
针对课间自由活动混乱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反思:我们给幼儿自主的空间了吗?我们有提供给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事的条件吗?幼儿知道在这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吗?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动区讲评时都将问题抛给孩子:“活动结束后我们有什么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们等待,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根据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丰富了一些简易活动材料。
针对每次活动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幼儿在短时间内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问题。如何让幼儿预知呢?作者还是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每天上课的地方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决定用图片的预知方式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要准备什么。于是作者在班内开设了一个“温馨提示角”,每天早饭后都将当天上午的活动要求、场地安排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幼儿。
通过作者这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贯通的使用这种方法。在一日活动的其它环节中,如:户外活动前,通过提示牌让幼儿了解去哪儿,站几路队,要带什么?音乐舞蹈要到哪里上?要带上道具吗?数学活动要到珠心算室吗?要带上书吗?等等。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5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学前教育杂志读书笔记6在我看来,《讲台上下的启蒙》这本书并不能完全算作是学术类的书籍,它还有很多细节在里面,可见作者在写作时是真的投入感情的`。书中还详细描写了作者的父亲和母亲,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琐事,我想作者想要表达的可能就是“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吧。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追求也不一样。刚刚毕业时,我们的追求就是能够顺利就业,找到一个可心的工作。因为刚刚毕业,仅仅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缺少社会经验与企业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我们第一次就业相当于进入了人生的第二所大学。几年之后,我们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与社会经验,我们工作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我们希望有更高层次的生活。经过多年的磨炼以后,我们的人后追求更加明确,个人爱好与特长会逐渐清晰。在日资企业的社会经验与工作能力,将成为我这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经过了在日资企业的磨炼,到了我这个年龄段,我终于找到了一份我喜欢做,擅长做,而且是我觉得我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哦!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作为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要真切地热爱幼儿教育这份光荣的职业。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份阳光下神圣的职业,我们就要努力认真地去践行自己最初的选择。幼儿园的孩子只有3-6岁,他们纯洁、可爱、天真、活泼,他们小脑袋里有着诸多的“为什么”,他们的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能力高高低低,他们的发展有快有慢。当他们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大门,他们会害怕、茫然、哭闹、又对你似乎有一份依恋。因此,我们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把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呵护我们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我们孩子。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是个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幼儿园开始忙碌,接待家长、组织活动、开会、学习、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有时还要加班布置环境,晚上还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却有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有些家长甚至会经常抱怨老师没有很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有时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裤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带没有系好。
天下的爱有许多种,但周弘老师的爱是执着的与众不同,是我们许多人所无法克服的。
今天我看了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虽然只看了第一觉醒。我感到周弘老师这样的父亲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他、赞美他的。文章中讲到他有一个双耳全聋的女儿,但他没有灰心,不垒气,不怕挫折,不怕世人闲俗,坚定信心。带孩子东奔起跑的求医问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在他的努力下,以在90分贝的听力下终于开口了,他尝到了人间的甜蜜“爸爸、”
在此我也佩服他的勇气与信心为了女儿倾家荡产,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放弃。其实像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孩子。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选择的是放弃或抛弃。他们害怕不可想象的结果,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一种负担。没有选择去如何的教育他、培养他,而是把他抛弃到某个城市的地方。其实在孩子的心中,他们也渴望自己是健全的。他们也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要父母的疼爱。然而事宜愿违,他们害怕这个责任,宁愿选择抛弃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作为这样的父母缺少的就是道德与人性。难道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吗?如果周弘老师也这样,那么今天我就没有品尝到《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也不能体会到周弘老师那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品质。作为父母都要用不同的爱去关心、呵护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也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要认真的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在看《爱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第四篇:学前教育新认识
一个家长的学前教育认识
这辈子有点遗憾。九年制义务教育上过,高中毕业没有直考上大学,后来通过自学,倒是拿了两个函授文凭,一个大专,一个本科。算是找回点自尊和自信。遗憾的是没上过幼儿园。恐怕这辈子永远也补不上这个课了。
不过,遗憾之余,又有点窃喜。因为女儿将来将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算是从另一条道给我补上遗憾的一课。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学前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出重要部署。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为此,我让女儿结合自己一年多的学前教育学习体会,写写关于学前教育的认识。虽有所认识,但似乎不够。有感于学前教育春天来了和任重道远,我这个没上过幼儿园的家长,也冒昧来谈谈学前教育。
感想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目前中国有一亿多学龄前儿童,规模世界第一。学前教育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2010年12月1日,国务院又召开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年江苏省将修订《学前教育管理条例》,这项工作已纳入省人大立法计划,将在法律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日前召开的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也提出减轻幼儿家长负担,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收费改革,逐步实行幼儿园收费“一费制”等举措。是年12月13日,我市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传达国务院、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的有关精神,并重点就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稿向各镇区相关负责人、各幼儿园园长进行解读。该意见稿勾勒出未来3年内我市学前教育的发展蓝图,即按照“政府主导、育人为本、公益公平、发展创新”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自中央到省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学前教育分别作出从宏观到微观的部署,前所未有。怎能不让人发出学前教育春天来了的感慨。
以前,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用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上,学前教育显得尤为单薄,入园难、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且待遇低、收费不规范等困扰着国家和家长。200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8万所,在园儿童2658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51%,是1980年的3倍多,尽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仍有一半学龄前儿童被挡在园外。而从事学前教育,前途也不被人看好,似乎只是看看孩子的孩子王,在教师队伍里低人一等。公办园的老师仅部分有编制,没编制的只能拿很少的钱,连养老、医疗也得不到保障,这样造成流动频繁,孩子们常常会换老师。而在民办园问题更严重,有些老师在大城市里一个月拿一千元出头,连租房、吃饭都不够,换老师的速度更快。江苏省编办有关人士介绍,从今年7月份全省学前教育专题调研情况看,南京、徐州等9个地区共有专任教师65463名,其中:公办在岗在编教师18572名,占比28.4%;聘用教师46891名,占比71.6%。个别地区公办在岗在编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8%。聘用教师与公办在岗在编教师收入差距较大,同工不同酬现象较为普遍,并且聘用教师在许多地方还不能参与职称评定。
丹阳,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学前教育不例外。我们丹阳每年出生人口6000多人,尽管人口生育高峰过去,学龄前儿童估计也有五六万。我市加快亲子教育,推进托幼一体化。各中心幼儿园积极开办了小托班,并利用双休日向
0—3岁的婴幼儿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2009年,我市又以1800万元在市中心征地,积极筹建“丹阳市亲子活动中心”。我市率先在全省强化公办园的师资力量和办学实力,学前教育整体水平逐步提升,2008年还被评为被评为省幼儿教育先进市。目前省示范园、省优质园达30所,省级品牌幼儿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这次,让人心里更加踏实了。更可喜的是,根据最新的我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全市新增幼儿园35所,达到按常住人口每1万人配置一所幼儿园或性质类似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大力改善老城区、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对全市所有薄弱幼儿园进行改造,到2012年,全市所有幼儿园达到镇江市优质园建设标准,85%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优质园的办园标准 ;到2013年,0~3岁亲子活动率达90%,全市60%以上幼儿园建成托幼一体化示范园。针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规范管理等问题,该计划提出自2011年起,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其投入占整个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5% ;优化师资队伍,增加师资编制,使公办幼儿园在编公办教师享受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同等待遇等。
可以说,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方面破解了学前教育的难题,幼儿教师的前途变得十分光明和灿然。有政策、有投入、有地位、有待遇、有奔头,自然令人欣喜。但好事像阳光,自然会普照。原来不想从事幼教工作的人也会转向,幼教岗位会成为“香饽饽”,岗位和编制会引来争抢。没有真才实学未必能“抢到”这个金饭碗。再者,即使端上这个碗,没有真才实学和进取精神,也未必吃得好、吃得久。
所以,我认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感想二:任重道远,挑战不断。
有人说,老师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天地君亲师”,讲究“师道尊严”,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否则就是误人子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庄稼一误只误一季,人一误就是一辈子。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所以,当老师,任重道远。虽然,许许多多的老师只是把教书当作职业和养家糊口的工作,水平和人品也未必多高。但他们是他们,作为新一代的幼教工作者,还是要立足高远,有更宽广的胸怀。胸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以前有篇报道说,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接受采访时,都认为在所接受的所有教育中,幼儿教育对他们作用和影响最大。因为,正是在幼儿园里,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人生中第一个老师,你是“朱”,还是“墨”呢?你是准备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让一个个活泼的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茁壮成长呢,还是自己浑浑噩噩一事无成,误人子弟呢?
自己除了学一些专业知识外,书本外的为人处事、脾气性格,等等,又准备了多少呢?学前教育任重道远,这些问题不能不作出响亮的回答。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教育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我认为,就是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再远大的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
幼儿老师并不是“小儿科”,一样可以大有可为。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园长邱向琴,今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幼教特级教师称号,成为镇江市第一位幼教特级
教师。以邱向琴名字命名的“邱向琴名教师工作室”也在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启动。首次中小学教师状况调查显示,高中“最辛苦”。按国家相关教育文件的规定推算,小学教师的标准周教学课时应为13至18节,初中教师为13至17节,高中教师为9至13节。然而,此次调查显示,小学教师的平均周工作量为13.0节,初中教师为12.1 节,高中教师为13.2节,升学压力最重的高中教师,成为事实上”最辛苦”的人。
虽然没有幼儿教师的统计,我想,幼儿教师又苦又不苦。所谓不苦,就是幼儿园上学迟,放学早,没有补课补考,也没有升学压力。所谓苦,就是作为独生子女的连自己也未必能独当一面的幼儿老师,面对独生子女出生的新一代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自大、未必讲理等等问题扑面而来,给孩子王不断挑战、不断碰撞。书本上所学的“十八般武艺”未必够用。大专不够用,本科来帮忙。从现在起,就得不断给自己加油、加油、再加油,而不能满足于现状。力争在毕业时,大专、本科文凭都拿到手。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自己要高瞻远瞩,先行一步。未雨绸缪,才能享受阳光灿烂。
做教育,更是做良心!
感想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功来自一步又一步坚实的步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去迎接美好的未来。很多成功,功夫在诗外。有空再谈。
第五篇:读书笔记(新)
学习笔 记
邗江区新坝中心小学张爱萍
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二、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三、读《简单语文不简单》有感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四、读《小学课堂管理》有感
学校每学期要求我们教师阅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同事们向我推荐了一本由美国的森特和查尔斯合力撰写的力作——《小学课堂管理》,本书以独特的教学方式,通俗诙谐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提供给读者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把课堂管理的理论与生动的案例相结合,引领我们进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教学场景。
每当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困惑时,《小学课堂管理》都会给予我智慧。每次学习新内容,它总是先让你对自己知道或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信息做出反应,或对需要讨论的焦点问题进行预测。它有时娓娓道来国外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以及成功的课堂管理经验,有时清晰地传授课堂管理的特殊技能,中间还穿插一句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最后让读者自己总结、检查当天的学习内容,经过比较和重新思考,对同样信息再做出反馈。为了帮助教师加强学习,检验自己是否进步,它还在每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应用练习和问题讨论。
在它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从每学期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到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科学培养,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等等,我都从它的言传身教中受到启迪并日益成熟起来,逐步跟上时代的步伐。我的课堂也充满了灵性的活动和灿烂的阳光。
每次上课之前,我都按照《小学课堂管理》教给我的方法多给自己问些问题:我想让学生学习什么?哪些活动最有价值?课堂教学时间是多少?活动顺序如何安排?我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全员参与教学活动?课怎样结束?课后留些什么样的作业?我怎样判断学生是否从这节课中受益?只有这样,我们上课才有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庆幸,在我困惑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教学智慧大师。我感激,它让我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最关心的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它让我理解了教学的意义,也就是书中的一段话:
教学的意义——
触动下一代心灵的崇高职业
在孩子的眼睛中看到了你的理解
在孩子的生命中看到了你的希望
在孩子的手中看到了你的世界
在孩子的成功中看到了你的成功
你为他们奉献了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