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

时间:2019-05-14 08:4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

第一篇: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战略部署,市旅游局组织建设生态旅游胜地调研,形成如下思路。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与优势1、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森林和水域的调节,使##市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4C,一年四季均可游览。市内海拔较高的景点,气候垂直

变化较明显,可以开发避寒旅游产品。由于武夷山脉的阻挡,##市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内陆地区,可开发避暑旅游产品。2、构景地貌多样。震旦纪以来的6亿多年中,##地区经历大地构造运动,形成目前地质结构丰富,自然遗产多样的多山丘陵地貌,有以永安大湖石林为典型的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岩溶地貌景观;有以泰宁金湖为代表的丹霞构景地貌区;还有以市郊瑞云山国家4A旅游区为特色的有较高品位的火成岩地貌。3、水文资源丰富。##市山地性河流多,有河面开阔、水流平稳的河段,也有青山夹峙、水流湍急的溪谷,适宜开发生态旅游的河流峡谷、观光瀑布和漂流的河段较多。尤其沙溪是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纵贯##市,可以开发水上旅游交通、水上旅游活动。难得的天然湖泊、众多的水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都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4、物种分布多样。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多样性的基础。##市是山林生态大市,植被条件优越。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首位,##市森林覆盖率居福建首位,高达76.8%以上,且生物物种多,分布区域广。野生植物物种34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4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7种;野生动物有1044种,约占全省的89.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91种,占国家重点保护种类的22.78%。植被种类、林区的林相和景观,能够满足旅游审美要求,适合生态旅游开发。同时,森林多属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5、历史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各县(市、区)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出土;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可溯至18万年前,尤其是距今2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被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宁化石璧成为客家人的祖地;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一批名人名事遗址遗迹: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朱熹、杨时、罗从彦,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等都诞生在##;清流文天祥屯兵遗址、沙县定光禅寺、永安安贞堡、鳞隐书院等都是##历史上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反映。同时,##还是苏区红色文化荟萃之地。另外,##的饮食文化,丰富独特;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沃的土壤。6、生态旅游基础扎实。全市现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14.48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3%,而且资源的等级、品位较高。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4.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自然保护小区956个,面积6.91万公顷;森林公园5个,面积0.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4个;风景名胜区11个,面积2.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国家4A旅游区4个、2A旅游区1个)。还有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区、4个县级生态示范区。7、经济社会环境良好。##市是“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全国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近年来,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旅游业被确定为##市“十五”期间四个主导产业之一。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条件。

二、##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充分利用##生物和文化的资源优势,按照“市区周边旅游圈、北部山湖洞生态旅游区、西部客家苏区文化旅游区”三个功能区划,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题下,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以“碧水、丹山、奇石、溶洞、森林、古文化”为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中国南方生态乐园。

三、##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突显##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的优势,张扬##“天下幽奇”的个性,建议##旅游的品牌形象定位为“天下幽奇,中国绿都——##”。

四、##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重点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应以生态度假、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地质考古、文化生态为重点。1、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利用##青山秀水的资源优势,开发完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把生态旅游有机地融入传统的风光旅游。以金湖、桃源洞-石林、玉华洞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为主体,结合三元横坑温泉、清流夜滩温泉等地热资源,开发具有生态疗养健身功能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力争在2005-2010年把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石林、将乐玉华洞风

第二篇: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战略部署,市旅游局组织建设生态旅游胜地调研,形成如下思路。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与优势 1、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森林和水域的调节,使##市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4C,一年四季均可游览。市内海拔较高的景点,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可以开发避寒旅游产品。由于武夷山脉的阻挡,##市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内陆地区,可开发避暑旅游产品。2、构景地貌多样。震旦纪以来的6亿多年中,##地区经历大地构造运动,形成目前地质结构丰富,自然遗产多样的多山丘陵地貌,有以永安大湖石林为典型的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岩溶地貌景观;有以泰宁金湖为代表的丹霞构景地貌区;还有以市郊瑞云山国家4A旅游区为特色的有较高品位的火成岩地貌。3、水文资源丰富。##市山地性河流多,有河面开阔、水流平稳的河段,也有青山夹峙、水流湍急的溪谷,适宜开发生态旅游的河流峡谷、观光瀑布和漂流的河段较多。尤其沙溪是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纵贯##市,可以开发水上旅游交通、水上旅游活动。难得的天然湖泊、众多的水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都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4、物种分布多样。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多样性的基础。##市是山林生态大市,植被条件优越。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首位,##市森林覆盖率居福建首位,高达76.8%以上,且生物物种多,分布区域广。野生植物物种34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4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7种;野生动物有1044种,约占全省的89.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91种,占国家重点保护种类的22.78%。植被种类、林区的林相和景观,能够满足旅游审美要求,适合生态旅游开发。同时,森林多属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5、历史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各县(市、区)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出土;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可溯至18万年前,尤其是距今2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被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宁化石璧成为客家人的祖地;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一批名人名事遗址遗迹: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朱熹、杨时、罗从彦,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等都诞生在##;清流文天祥屯兵遗址、沙县定光禅寺、永安安贞堡、鳞隐书院等都是##历史上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反映。同时,##还是苏区红色文化荟萃之地。另外,##的饮食文化,丰富独特;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沃的土壤。6、生态旅游基础扎实。全市现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14.48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3%,而且资源的等级、品位较高。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4.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自然保护小区956个,面积6.91万公顷;森林公园5个,面积0.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4个;风景名胜区11个,面积2.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国家4A旅游区4个、2A旅游区1个)。还有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区、4个县级生态示范区。7、经济社会环境良好。##市是“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全国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近年来,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旅游业被确定为##市“十五”期间四个主导产业之一。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条件。

二、##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 充分利用##生物和文化的资源优势,按照“市区周边旅游圈、北部山湖洞生态旅游区、西部客家苏区文化旅游区”三个功能区划,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题下,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以“碧水、丹山、奇石、溶洞、森林、古文化”为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中国南方生态乐园。

三、##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突显##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的优势,张扬##“天下幽奇”的个性,建议##旅游的品牌形象定位为“天下幽奇,中国绿都——##”。

四、##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重点 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应以生态度假、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地质考古、文化生态为重点。1、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利用##青山秀水的资源优势,开发完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把生态旅游有机地融入传统的风光旅游。以金湖、桃源洞-石林、玉华洞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为主体,结合三元横坑温泉、清流夜滩温泉等地热资源,开发具有生态疗养健身功能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力争在2005-2010年把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石林、将乐玉华洞风景区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实现我市观光型产品向生态型观光度假休闲产品过渡。2、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做好“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文章,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结合开展体育健身、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等活动,开发具科普教育、生态保护、森林科考、度假疗养、休闲观光、登山野营等功能的生态旅游产品。以现有的为基础,遵循“宜小不宜大,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土不宜洋”的原则,保护、开发和建设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利用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建设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生态园。并突出生态教育和保护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力争到2007年,建成森林公园10处,

第三篇: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战略部署,市旅游局组织建设生态旅游胜地调研,形成如下思路。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与优势 1、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森林和水域的调节,使##市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4c,一年四季均可游览。市内海拔较高的景点,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可以开发避寒旅游产品。由于武夷山脉的阻挡,##市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内陆地区,可开发避暑旅游产品。2、构景地貌多样。震旦纪以来的6亿多年中,##地区经历大地构造运动,形成目前地质结构丰富,自然遗产多样的多山丘陵地貌,有以永安大湖石林为典型的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岩溶地貌景观;有以泰宁金湖为代表的丹霞构景地貌区;还有以市郊瑞云山国家4a旅游区为特色的有较高品位的火成岩地貌。3、水文资源丰富。##市山地性河流多,有河面开阔、水流平稳的河段,也有青山夹峙、水流湍急的溪谷,适宜开发生态旅游的河流峡谷、观光瀑布和漂流的河段较多。尤其沙溪是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纵贯##市,可以开发水上旅游交通、水上旅游活动。难得的天然湖泊、众多的水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都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4、物种分布多样。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多样性的基础。##市是山林生态大市,植被条件优越。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首位,##市森林覆盖率居福建首位,高达76.8%以上,且生物物种多,分布区域广。野生植物物种34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4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7种;野生动物有1044种,约占全省的89.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91种,占国家重点保护种类的22.78%。植被种类、林区的林相和景观,能够满足旅游审美要求,适合生态旅游开发。同时,森林多属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5、历史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各县(市、区)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出土;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可溯至18万年前,尤其是距今2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被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宁化石璧成为客家人的祖地;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一批名人名事遗址遗迹: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朱熹、杨时、罗从彦,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等都诞生在##;清流文天祥屯兵遗址、沙县定光禅寺、永安安贞堡、鳞隐书院等都是##历史上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反映。同时,##还是苏区红色文化荟萃之地。另外,##的饮食文化,丰富独特;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沃的土壤。6、生态旅游基础扎实。全市现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14.48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3%,而且资源的等级、品位较高。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4.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自然保护小区956个,面积6.91万公顷;森林公园5个,面积0.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4个;风景名胜区11个,面积2.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国家4a旅游区4个、2a旅游区1个)。还有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区、4个县级生态示范区。7、经济社会环境良好。##市是“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全国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近年来,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旅游业被确定为##市“十五”期间四个主导产业之一。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条件。

二、##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 充分利用##生物和文化的资源优势,按照“市区周边旅游圈、北部山湖洞生态旅游区、西部客家苏区文化旅游区”三个功能区划,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题下,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以“碧水、丹山、奇石、溶洞、森林、古文化”为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中国南方生态乐园。

三、##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突显##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的优势,张扬##“天下幽奇”的个性,建议##旅游的品牌形象定位为“天下幽奇,中国绿都——##”。

四、##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重点 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应以生态度假、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地质考古、文化生态为重点。1、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利用##青山秀水的资源优势,开发完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把生态旅游有机地融入传统的风光旅游。以金湖、桃源洞-石林、玉华洞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为主体,结合三元横坑温泉、清流夜滩温泉等地热资源,开发具有生态疗养健身功能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力争在2005-2010年把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石林、将乐玉华洞风景区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实现我市观光型产品向生态型观光度假休闲产品过渡。2、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做好“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文章,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结合开展体育健身、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等活动,开发具科普教育、生态保护、森林科考、度假疗养、休闲观光、登山野营等功能的生态旅游产品。以现有的为基础,遵循“宜小不宜大,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土不宜洋”的原则,保护、开发和建设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利用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建设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生态园。并突出生态教育和保护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力争到2007年,建成森林公园10处,

推出一批比较成熟的、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3、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利用山区田园风光、乡村民俗,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主要开发: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的传统型观光农业;以建立在城内小区和郊区,生产名贵蔬菜水果,提供时鲜农产品,安排作物种植活动,观赏名优花卉、珍稀动物的农、林、牧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公园为主体的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利用森林、牧场、果园等开发具有享受回归自然乐趣的度假型观光农业。重点建设沙县柱源现代化农业观光园、梅列洋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元楼源生态农业村等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等,到2007年建成3个以上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4、工业生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工业、科技、教育等主管部门配合,旅行社与厂矿企业、科教单位合作,利用福建三钢集团公司、福建石化集团##化工有限公司、沙县民营科技工业园等知名度较高的大中型厂矿企业资源,开发和组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是怎样发出来的”等具有观光游览、科技普及和企业宣传促销三重功能的工业旅游专项产品,既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绿色工业的发展,又丰富旅游产品,普及科技、生态环境保护知识。5、地质考古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梅列瑞云山等丹霞、溶岩、火山岩地质资源,逐步开发银华洞、明溪翠竹洋地质遗址等;大金湖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三元万寿岩旧石器古人类活动遗址、唐代石佛、麻窠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丰富的考古资源,建设考古园区,形成考古专项游产品。6、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从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构建##旅游文化体系,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的生态文化旅游。逐步开发民俗风情、民间节庆等活动,重点抓好沙县肩膀戏、泰宁梅林戏、等民间艺术及宁化客家祭祖、畲族“二月二”庙会等民俗风情的开发与包装,并与泰宁尚书第、建宁毛泽东、周恩来故居等名人名事纪念地、民间传说及风味美食的开发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有一定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培育有一定规模和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改变旅游产品纯观光的单一性。

五、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1、做好品牌形象注册与宣传。开展iso体系认证,抢注“天下幽奇,中国绿都——##”的品牌,确立宣传##“天下幽奇,中国绿都”的地位,举办“##生态旅游节”、“中国(##)生态旅游论坛”等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把##建成为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2、宣传普及生态旅游理念。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旅游者对观赏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为内容,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目的的旅游方式。为此,必须大力宣传“绿色消费”,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和旅游景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旅游意识。使生态理念始终贯穿于景区标牌系统、服务系统等环节的建设之中。3、加强生态旅游建设规划。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建立旅游容量和客源调节、生态和文化保护、旅游市场维护等支持保障体系。根据各生态旅游区的特点,确定生态资源的特色、保护范围和市场定位,合理规划、精心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把开发与环保相结合,确保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实现生态系统安全完好和生态旅游长久繁荣。4、加大发展生态旅游的科技投入。树立“科技兴旅”的思想,加大发展生态旅游的科技投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旅游全行业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环境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5、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一是建立科研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二是健全宏观管理机构,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项目建设、保护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三是建立产品开发与经营机构,建设一支专业队伍,培育从事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专业机构。6、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针对生态环境破坏容易而恢复难的状况,在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阶段式、有重点地扎实推进。当前,应以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载体,适度开发具有一定特点的产品,开展示范性的生态旅游活动,确保##生态旅游安全、稳步地发展。

第四篇: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打造生态旅游胜地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打造生态旅游胜地

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乡长王开富

摘要:本文从黄桑旅游区实际出发,结合黄桑旅游发展的现状,经过考察调研,提出了发展黄桑旅游的几点思路。一是树立科学的产业发展观,加强整体科学规划;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三是精心策划,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四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交通瓶颈;五是实施精品战略,推出黄桑生态旅游精品。主题词:旅游、基础设施、规划、保护、促销。

生态旅游产业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越来越大众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与此同时,也有逐步由城市观光向生态旅游转移的趋势。生态旅游业因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成为各地政府和投资者青睐的产业。为顺应这一发展变化,许多地方都把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宣传推介地方特色的重要方式之一。黄桑坪苗族乡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如何深度挖掘、整合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黄桑特色,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乡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全乡经济科学跨越崛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黄桑生态旅游资源的概述

黄桑坪苗族乡地处绥宁县南端,与城步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交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上堡古国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独特民族民俗风情。

(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乡森林总面积125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6%,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有木本植物70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93种,古老孑遗的树种36种、我国特有树种18种,观赏植物166种,有大灵猫、云豹、大鲵等58种,其中珍稀动物18种。该区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1982年,湖南人民政府批准黄桑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2005年该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其境内重峦叠嶂,溪谷幽深,流水潺潺,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四季芳香,五彩缤纷。景色迷人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著名景点有六鹅洞、白水洞、龙宫洞、铁杉林、鸳鸯岛、红军路、九溪冲、上堡古国等,千姿百态,天造地设。此地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3℃。生态环境清

新优雅,有“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美妙意境,被誉为无污染、无公害、冬暖夏凉、安神健体、清心养颜的天然森林氧吧、森林疗养院和旅游度假胜地。

(三)深厚的上堡古国历史文化及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明末清初期间,苗王李天保率领苗民3万余人揭竿而起,波及三省十八县,自封为武烈王,建立了上堡国,定都上堡,修建金銮殿,建制界溪省、巴流府、雪陵州、赤板县。古国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但留下了金銮殿、校马场、点将台、忠勇祠、旗杆石、套马树等历史遗迹;古国的苗民们仍聚居在这美丽大山里休养生息,繁衍后代,传承着苗族文化,将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留传至今。四月八姑娘节、苗家服饰、苗家吊脚楼、苗家婚嫁习俗、耍龙灯、舞狮子、傩舞、苗歌等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2007年黄桑苗族四月八姑娘节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黄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黄桑生态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还处于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品牌还处于正在开发、定位状态,各方面的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来此旅游、观光、休闲的游客逐年增加。据统计,2010年,游客多达10万人次。为了顺应黄桑生态旅游的发展形势,抓住发展机遇,黄桑坪苗族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将发展黄桑生态旅游产业作为转变黄桑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战略来实施。

(一)黄桑生态旅游品牌基本形成。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充分挖掘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利用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底蕴,从每一细微之处着手,把景区最美的主题彰显出来。打造了曲幽谷、六鹅洞、铁杉林、九溪山庄等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加快龙宫洞景区建设进程,建成国内第一家原生态的溶洞观光品牌景区;进一步挖掘上堡古国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对整个村寨进行危房改造,“清理庭院、美化家园”,突出文化特色,打造生态旅游古村寨;完善漂流设施,建立了黄桑生态漂流中心;基本形成了以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与人景观相结合的黄桑生态旅游品牌。

(二)生态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0年,全景区累计投入资金2千多万,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投资800余万元的六鹅洞游步道已完成,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从赤板至源头山铁杉林全长4.5公里旅游公路已正式通车,投资150多万元的红军路已建成,投资40余万元的鸳鸯岛景点改造工程现已全面完成,;投资600多万元的黄桑苗庄已正式营业,扶助发展了农家乐10家,修建准星级宾馆1家。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发展黄桑生态旅游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黄桑生态旅游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乡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加大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一是通过举办民俗节日和民俗文化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每年通过举办四八姑娘节、巫傩文化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今年更是邀请到国内旅游界的专家亲临黄桑参加“2011中国黄桑原生态旅游发展峰会”,不仅得到了专家的把脉指导,更是达到宣传黄桑生态旅游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多家影视单位在我乡成功拍摄多部影视剧的影响力。2010年,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组对美丽的黄桑上堡古国进行了现场采风,接着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以黄桑独特的风景民族风情在我乡拍摄了《警察也有家》、《老婆不在家》,进一步地宣传了黄桑生态旅游,使黄桑生态旅游品牌在北京、长沙等城市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已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制约黄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因素

黄桑坪苗族乡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创新意识的缺乏、资金投入的不足、宣传力度的不够、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与旅游发展水平等因素一直制约着黄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生态旅游开发创新意识缺乏。目前从我乡的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来看,几乎还停留在初步和效仿开发阶段,创新意识缺乏,“跟着别人脚步走”现象很严重,看到别人搞漂流、农家乐,我们也跟着效仿,而从来没有认真思考和给自己定位,从中反映出了我们的生态旅游开发创新不足,抄袭很严重。当然,在这里我并没有反对搞漂流,我赞成的是我们要搞出与众不同的黄桑漂流、黄桑农家乐,开创具有黄桑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二)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我乡生态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景区和旅游资源丰富,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特点突出、管理完善、服务优良、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吸引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景区景点。由于投入不足,导致了旅游设施、设备档次低,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饭店、商场及住宿、购物场所档次较低,仅靠黄桑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商务宾馆已无法承担大量游客的接待任务;景区“吃、住、行、娱、购、游”的旅游六要素不配套,功能不全,旅游项目单一,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交通设施成为黄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由于进出黄桑的主要通道在市—黄桑公路、佘家--黄桑公路路况差、弯道多,加上景区公路路面窄,每逢节假日交通拥堵现象严重,许多游客只有望而却步了,同时也致使许多旅行社虽然对黄桑景区景点很感兴趣,但目前还没有将黄桑作为理想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推介。

(四)旅游对外宣传促销相对滞后。成功的旅游产业离不开互联网与其他媒体宣传,可黄桑生态旅游目前尚未在互联网上进行系统宣传。在生态旅游宣传促销方面黄桑乡虽做了大量工作,但明显滞后于当前的发展形势。由于经费紧张,黄桑生态旅游景区天气预报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至今仍未在邵阳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进行播放。

(五)体制机制的制约依然严重。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依然存在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还未成立统一管理部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乡生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旅游业实行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促进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完备,缺乏可靠的资金投入保障和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发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四、发展黄桑生态旅游产业的创新思路与对策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形象”定位非常重要。当前,有全国和湖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良好外部环境;有借助崀山申遗成功的发展机遇;有绥宁境内的包茂高速和武靖高速连接线进入黄桑的交通区位优势;有国家对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的政策倾斜;有全乡人民已经形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共识,黄桑的生态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 “黄金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举全乡之力,集全民之智,深度挖掘、整合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快速发展黄桑生态旅游产业。今后一段时期,黄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完善六鹅洞、鸳鸯岛、铁杉林、九溪冲、楠木林等景区景点配套功能,重点对上堡古国、黄桑生态漂流中心综合休闲项目进行精心打造和策划包装,使之建设成为一个集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激情漂流、露天游泳、水上游乐、综合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山水体验项目,在旅游产业中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黄桑特色竞争优势。同时,加宣传营销力度,发挥交通区位便利优势,真正形成大投入、大产出的生态旅游项目效益,带动全乡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使黄桑生态旅游产业引领绥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产业发展观,加强整体科学规划。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既要正确认识到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要认识到生态旅游在现代旅游业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既要考虑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更要考虑区域的生态自然和人文生态承载力。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原则。因此,黄桑要尽快启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营林场的建设项目,扩大公益林面积。这样可以减少黄桑林木的砍伐量,有效的保护黄桑的生态环境,同时要严格科学规划黄桑生态旅游景区,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特色以及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品味,对景区的农户建筑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合理设计,统一规划,错落有致,突出黄桑特色。尤其是对上堡古国遗迹恢复,要力求还原古国原貌,尽力做到使周边的景点、农户建筑与古国建设相协调,体现上堡古国原有的特色。

(二)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

政府主导,即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规范各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以实现生态旅游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事实上,从国内外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中可发现,该产业在发展的各个环节上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协调。生态旅游产业不仅是一项新兴产业,更是一项综合性强、外部经济性明显、经济部门跨度大、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产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问题、市场秩序整顿问题、基础设施配套问题、跨区域规划协调问题等等,都有赖于政府的推动和实施。目前,在黄桑履行管理职能单位就只有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黄桑坪苗族乡人民政府,在管理上,这两家单位既要通力合作、相互协调,又要各司其职,将黄桑生态旅游产业管理好,使之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三)精心策划,大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酒香也怕巷子深”,发展旅游,包装和宣传非常重要,不能让潜在旅游资源和项目“养在深闺人未识”,应当舍得花大力气、下大力度进行宣传推介。就当前黄桑的实际,可以邀请知名专业机构进行旅游宣传策划;可以邀请媒体拍摄风光片,进行系统全面的宣传报道;可以组织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如“四八”姑娘节、国际森林节;可以制作精美的黄桑旅游手册进行宣传,以扩大黄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总之,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宣传推介黄桑,进一步提高黄桑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交通瓶颈。

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关键。如果没有足够的旅游承载能力,那么旅游产业是无法发展起来的,也只能停留在小规模的层面上。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的游道,完成坪溪村楠木林、大小龙潭、上堡村老龙潭瀑布、六鹅洞、铁杉林、九溪冲原生态游步道,红军路提质建设;二是打破交通瓶颈,争取武靖高速连接线建设项目,扩(改)建好在市-黄桑公路、佘家-黄桑公路;拉通上乌公路,加快建设黄坪公路。通过交通区位优势,使黄桑生态旅游融入到崀山--城步南山—黄桑—怀化通道—桂林的大旅游圈,从而借助外围将黄桑生态

旅游推介出去。

(五)实施精品战略,推出黄桑生态旅游精品。

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中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就是要发挥地方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提高品位。通过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把发展生态旅游的科学理念贯彻到发展中去,在努力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和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深层次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挖掘其自然和文化特色。特别要立足地方特点,注重发挥生态旅游区的比较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黄桑也不列外,黄桑必须要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自然景观、上堡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打造具有黄桑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只有这样,黄桑生态旅游才能在众多的旅游产业中立于不败之地,黄桑这颗“绿洲明珠”才能走出绥宁,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第五篇:我市六大措施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我市六大措施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一是实施重大林业工程。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已完成退耕还林1577万亩(退耕地造林661万亩),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853万亩,三峡库区库周绿化带建设造林绿化70.1万亩。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27.12%,人均公园绿地7.71平方米;森林面积较直辖初增长52.3%,森林覆盖率增加12%,达到33%。

二是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以沿江、沿路、沿城和沿库地域为重点区域,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直辖以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6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31.9%。

三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2001年以来,争取国家专项资金76.19亿元,开展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对37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了工程治理,对2516处地质灾害点实施了群测群防,对179处地质灾害点的16669名群众进行了搬迁。

四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全市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实施了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程。建成自然保护区51个、风景名胜区35个、森林公园69个,分别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1.1%、5.8 %和2.3%。

五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开展了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以及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和污染治理示范。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开展高毒、高残留农药专项整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8.27万公顷,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82万座。

六是加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移民。编制了《重庆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规划(2006年—2020年)》,依托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以三峡移民搬迁和扶贫开发为工作重点,实施库区生态移民,逐步缓解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压力。

下载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市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基本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组建设的基本思路

    班组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般来说,班组可以分为生产性班组和非生产性班组两大类。作为班组长,应根据本 班组的实际特点,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以下是两类班组的建......

    关于文化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哈尔滨文化中心“一主四辅”功能设计材料2 关于启动文化中心建设的汇报 市委、市政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将规划建设“7个中心”。其中,2010年启动文化中心建设,占地面积1......

    XX区建设和谐社区基本思路

    近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充分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了加快我区社区建设步伐、促进城市化进程,充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同时借鉴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应以科学化为核心,以商品化为特征,以集约化为方向,以产业化为目标。 (一)适度集中土地规模 一是应......

    我市领导班子建设

    一、全市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市现有38个(不含2个城市镇)乡镇,乡镇干部总数1864名,其中党、政、人大、公司(场)正职123名。调查情况看,我市各县区委能够认真贯彻中央和......

    关于我市建设工作会议[最终定稿]

    文章标题:关于我市建设工作会议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城市建设方面做以下发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城市建设始终坚持......

    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

    ·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年年岁岁新气象 岁岁年年步步高”同志们:经四面山管理委员会党委、四面山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