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安市农村水利建设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瑞安市农村水利建设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日前,监测点瑞安市发改局会同市水利部门对当前瑞安市农村水利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农村水利发展的对策措施与目标任务。
一、瑞安市农村水利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防洪体系薄弱,防洪安全保障能力较低。随着沿海标准堤塘工程的建成与城防工程的实施,瑞安市城市防洪抗灾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城区已有了较高程度的防洪安全保障。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尤其是山区的防洪能力仍然普遍较低。一是由于瑞安市农村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水库山塘115座,且大部分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经过了“千库保安工程”的整治,小
(二)型以上水库基本上已摆脱了病险状况,但尚有80余座山塘还普遍存在着库区淤积严重、启闭设备陈旧和渗漏等问题,水库山塘的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瑞安市农村山溪性河流众多,小流域山洪灾害频发,影响了农村工农业生产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危险。三是农村河网淤积严重。近年来瑞安市加大力度实施“百里清水河道工程”,对环城河、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等城区主要河道进行了疏浚整治,但由于全市河网密布,线长面广,大部分农村的小河流还得不到有效整治,造成广大农村地区的小河流蓄排水能力较差,洪涝问题依然突出。
(二)农村饮蓄水条件差,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瑞安市农村人口100多万,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瑞安市陆续建成集中式的供水工程470多处,近两年,市政府通过实施“万人饮用水工程”,解决了11.3万山区海岛居民的饮水困难问题。但是瑞安市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原有的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等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尚有20.16万,占农村总人口的20.16%,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5.1万,水量不达标6.62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4.01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4.43万。在瑞安市西部山区,由于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调蓄能力差,附近群众世代饮用山溪水,随溪生活,用水很难保证。北几、北龙两个海岛乡镇由于缺乏蓄水工程,储水总量不足,2003年旱季靠大陆输运水生活用水才得以保障。塘下镇虽是瑞安市经济强镇,但该镇靠引凤山水厂原水,供水成本大,水价都在每吨3.0元以上,高的每吨达4.5元,致使该镇部分居民因水价高而宁肯饮用苦咸水。
(三)农田灌溉条件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瑞安市农田灌区大部分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建成,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灌区的建设水平比较低,国家只投入骨干工程,田间工程全部由群众自己建设,基本上没有一个灌区全部配套,普遍存在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等问题,总体上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强。而现有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加上维修改造不及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老化的问题,致使灌排能力减弱。尤其是瑞安市的偏远山区,零零星星在山坡上分布着山坡田和旱地,大部分为引用溪水自流灌溉,每遇暴雨便洪
水泛滥,冲跨溪堤与农田,无雨则溪水断流,农田干涸。由于群众的生活来源于农业收成,这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四)农村水环境堪忧,水环境整治工作亟待加强。瑞安市“水脏”问题突出,尤其在滨海城镇,人口的过度集中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造成土壤退化、地表水污染、区域生态系统损害等诸多环境问题。近年来虽然瑞安市开始逐步重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但目前治污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城区主要河流的治理上,而大量受到污染的农村地区的河流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加上全市污水处理工程设施不配套、污水排水口分散,造成一些经济较发达城镇的水环境已到了“有水皆污”的地步。若水环境污染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将会导致城乡生活环境的恶化,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将会越来越远。
(五)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保工作须进一步强化。由于瑞安市的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水土流失问题认识不足,水土流失现象长期存在,瑞安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84.95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0.47%。如果听之任之,所造成的危害及后果将十分严重。一是水土流失下泄的泥沙淤积水库、河道,缩短水库使用寿命,抬高河床,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降低航运能力,通航里程缩短。二是开发项目建设及坡耕地水土流失,使平原河网河道及飞云江严重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蓄水调洪抗旱能力,危害堤防安全。三是坡耕地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层减薄,土壤质地变粗,农作物产量不断不降。全市134.30km2耕地,普遍存在肥力下降的问题。四是丘陵山区荒山荒坡冲沟发育,蚕食地面,开发利用价值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粗放经营,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重建设、轻管理”,以及农村水利缺乏政策引导等诸多问题,更制约了农村水利的快速发展。
二、原因分析
(一)农村水利资金来源单一,总体投入有限。这是造成农村水利现状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投入渠道单一,政府拨款有限,水利建设资金长期短缺,造成农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市政府加大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农村水利资金整体需求量过大(每年乡镇要求补助资金上亿元甚至好几亿元,而实际财政预算资金仅3000-4000万元),尤其是取消了“两工”后,资金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在安排资金时除了较集中地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河道整治、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外,其余资金不得不分散在“小、多、散”等修修补补工程的补助上,没有集中精力进行农村骨干性水利工程建设。同时,由于农村乡镇的配套资金困难,越是需建设的地方财力越有限,越无力投入较多资金进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造成部分乡镇农村水利发展停滞不前。
(二)缺乏统筹观念,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未能做到全面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在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上,缺乏统筹观念,往往偏重于对城市设施的投入与保护,而对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少或只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以致农村“水多、水少、水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解决“水多”问题上,市政府近几年虽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标准海塘、城防工程与山区小流域工程建设,但由于未能及时实施重要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以致金潮港、高楼溪等重要小流域洪灾频发,不仅严重威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解决“水少”问题上,由于瑞安市饮水工程大都建于几十年前,建设不规范,规模小而散,又缺乏管理,广大农村至今还存在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近几年通过“农民饮用水工程”才得以逐步缓解。在解决“水脏”问题上,由于农村河道线长面广、污染淤积严重,加之政府投入与倾斜力度不足,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仅停留在对一些重要河流的疏浚上,达不到全面治理、统筹兼顾的目的,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依然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
(三)缺乏有效监管手段,有利于农村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中央到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帮扶政策,尤其是2005、2006年中央连续两年下发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工作,并把发展农村水利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深化实施。取消“两工”,“一事一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倾斜”、“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等有利政策措施出台并逐渐得到贯彻。但因瑞安市部分农村乡镇财政入不敷出,一些有利于加快农村水利发展的政策仍停留在口头和纸张上。加之缺乏对农村水利小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管,许多乡镇出现该上的水利工程项目不能上,重复上报项目,造成在建项目的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到农村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与农村水利事业的正常发展。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农村整体防洪抗灾能力。“十一五”期间,要开展对飞云江下游综合治理,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小流域整治建设,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农村的危害。一是全面开展飞云江下游综合治理。重点抓好市区至赵山渡的沿江堤防、险段护岸、河床疏浚等工程建设,建成飞云江南岸50年一遇防洪堤4.77公里。非集镇段的堤防建设要因地制宜,标准堤和土堤相结合,使沿江乡镇达到10-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二是继续开展水库除险工程建设。在小
(二)型以上水库即将全面完成脱险任务的基础上,对蓄水在1万方以下山塘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筛选,确定重点进行除险加固,全面提高全市水库山塘工程的安全系数。三是大力推进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金潮港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全市13条重要小流域治理任务,并辅以重要流域下游防御山洪灾害体系建设,以切实提高山区整体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突出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按照瑞安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要求,“十一五”期间瑞安市将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改善或解决200个行政村21万人口的饮水条件与困难,以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瑞安市广大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在“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实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工程规划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确保这些工程长期发挥社会效益。
(三)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改善农村水环境。整治农村水环境是新时期农村水利的一项重点任务。瑞安市应结合“千百工程”、“康庄工程”,全面推进“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加大投入、明确责任、分级治理”的要求,加大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力度,努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市财政要重点支持乡村河道清淤,专门设立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财政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有效解决乡镇财政配套资金到位迟、到位难的问题。要把河道清淤与农村建设规划、植树造林、改变
村容村貌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综合利用效益。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巩固治理成效。通过开展河道整治,一方面可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恢复水生态系统,为实现优美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创造条件。
(四)继续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按照现代农业“节水、高效、增收”的要求,进行排涝泵站技术改造,配套建设田间工程,抓好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特别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通过财政与群众自筹相结合,加快水闸、堰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使瑞安市整体的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达到0.5以上,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现有水土资源。为持续推进瑞安市水保工作,一是要在“十一五”期间,投资0.32亿元,实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平方公里。二是要加快退耕还林,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坚决制止对植被的破坏。三是要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制度,严肃执行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四是要全面发展瑞安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与生态修复。五是要加大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意识。六是要在制定财政政策时,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水土保持资金的投入渠道。
(六)强化政策帮扶引导,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投入。为加快推进瑞安市农村水利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支持与投入,加强监管,重点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二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努力借鉴与实践“一土多用”、“一水多用”、“以土换资”等各地先进经验与做法。三要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的新机制。
第二篇:农村水利建设调查
农村水利建设调查
引言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对福铁村水利建设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找出根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对象:三个自然村的村民,水利措施
调查内容:农村水利建设是对农村的水资源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村民生活的自然条件。农村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包括排水、供水等,为村民更优质的生活服务。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日—2011年8月1日
调查地点: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镇福铁村的三个自然村——福水、庄内、长仔岸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福铁村水利建设的工程设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一、防洪工程。自然村内有建中型水库观音亭水库,总库容673M3
二、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又包括灌溉工程、机电排灌工程。
2.1 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由水库、塘堰、灌溉涵闸和灌溉渠道组成。
2.1.1水库工程
自然村内有建中型水库观音亭水库,总库容673M3。
2.1.2灌溉塘堰
自然村有各类塘堰共47处,总蓄水能力30万M3,但起主要作用的塘堰只有37处,蓄水灌溉能力25万M3。
2.1.3灌溉涵闸和灌溉渠道
灌溉干、支渠道是重要输水工程,将灌溉水从水源处引进,输送到灌区内部,农渠为配水渠道,它与灌溉涵闸将干、支渠引来的水量,按灌溉面积大小,作物需水定额、灌溉制度等进行计划分配到农田。
2.2 机电排灌工程
已建机电排灌站各3个,排水站容量分别为25、30、32KW,灌溉站容量分别为15、25、35KW。
一、当前农村水利设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及施工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较低,建筑材料落后,加之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管理和维护难以到位,大部分工程受干旱、洪涝、山洪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毁坏更为严重,二、老的水利工程,由于受时代客观条件的制约,在管护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性短期行为。水利局、农业开发办等涉农涉水单位,都是县里的正科级部门,就目前情况看,这些部门都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并实施工作规划,但在操作上,由于省市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各部门各自做自己的规划,各自搞自己的工程,致使部门资源整体效应得不到有效整合。
三、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投入逐年增加,但尽管如此,要从根本上做好多处水利工程的管护,其资金需求量仍然是巨大的,项目多与资金投入少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基础水利设施重视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不够。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重视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村用水缺乏投入。而
地方政府同样由于农村水利投资创造的GDP太低而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而,农民自己也不愿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福铁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8090年代建设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村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村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
二、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建起来,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在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很多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一旦遭遇旱涝情况,必不能经受住考验。
三、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依赖,国家队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的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农民和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格局极度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建议与对策
一、着力提高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有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有关心GDP总量向关心地方民生转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要着重解决当前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民生问题。
二、突出加强农村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1、是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可靠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政府应在金融支持的基础上,购买水利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水利建设所需,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是要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政府应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抓紧制定工程性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
3、是要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政府应加强水利资金和水利物质筹备,制定防汛抗旱应急方案。同时,农民也应做好水利物质和设备准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4、继续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三、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1、是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
2、是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3、是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四、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1、是要落实各级党委和政策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是要推行依法治水。
3、是要加强水利建设。落实资金保障,壮大水利队伍建设,培养水利建设人才。
4、是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程。
五、1、是高标准做好长远性的水利建设规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全县现有所有水利工程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牵头编制好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总体规划。
2、是整合资源,发挥各部门的资源聚合效应。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整合涉农涉水资源,形成合力。将水利、农业开发、国土整理、电力、农机等各涉农涉水部门整合起来。
3、是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中央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省、市、县三级财政仍需同步增加。在各级财政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资金的跟踪管理,严格控制各种非项目支出,公开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及建设资金,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老百姓最需要的民生工程上。
4、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发挥社会监管作用。
结论
水是人类生活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管理水资源。使之成为对人类发展有利的因素,而不是阻碍。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水利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现当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这一重要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要。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建设,加强制度的完善。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持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三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学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更新,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面临改革大潮,农村中学贯彻实施新《英语教学大纲》,其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既有来自教师的、学生的,也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甚至有来自学校和主管部门的,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设备差,思想守旧,教法单一,考核不规范,评价不科学,等等。
改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首先要加强和完善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要加强教研,相互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英语教育理念。
其次,教师要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比如运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等,并在此基础上熟悉大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任何人来说,自学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意志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预习目标和内容,布置预习纲要,提示自学重点,克服预习的盲目性,同时培养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主动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
教师首先要用好课堂用语,尽量多说英语,尽可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听。教师可以利用收音机、录像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听英语歌曲、看电视电影和录像等形式提高英语听力。
在英语听说训练中,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角色表演。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主要让其用英语回答问题,讨论分析并复述课文,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采取启发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在训练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笔头转述所听或所读的内容,另外,还可让学生做句子翻译、句型转换、句子缩写和扩写等。
第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创造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给出图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描述其内容或叙述一个故事,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图,然后互相描述其内容。三分钟的即兴演讲,则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诗朗诵,唱英语歌曲,演课本剧,影视欣赏,英语角,英语班会等。
总之,只有在充分认识农村中学英语现状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大纲精神,才能逐步贯彻实践新大纲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分析陈拥军
【摘要】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克服困难,尽职尽责,把新的理念和方法带进课堂,认真钻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把最成功的课带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热爱英语,学会用英语做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会尽快得到改善和提高。【关键词】农村;中
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Countrysid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nglish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CHENYong-jun
【 Abstract 】the countrysid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enhancement has heavy responsibilities, needs the entire social the joint effort, takes the teacher, we must overcome difficulties, fulfills duty fulfills
responsibility, takes into the new idea and the method the classroom, the earnest study, creates the good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 takes to the most successful class the student, makes them to know study English the importance, deeply loves English, the academic society works with English, changes the passive study for to inquire into on own initiative.Believes in the near future, the countrysid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enhancement as soon as possible.【key word】countryside;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English teaching;Question;Countermeasure【中图分类号】:G6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131-02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当今社会受到普遍重视和欢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英语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在一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效果和城市差距较大。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滞后,学习英语的目的单纯。为了了解农村中小学英语学习环境和现状,以便寻求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特对一些农村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1存在问题:1.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经过调查农村英语教师中,非英语专业教师占到50%左右,有些学校还有代课教师。小学只有10%的专业英语教师。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的学历和素质远不及城市学校。在农村,英语本科学历教师占20%左右,英语专科学历教师占30%左右,而非英语专业的教师则占到50%之多。使得农村学生在刚刚接触英语时,就没有良好的教育。同时,由于地处农村,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差异,许多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回农村学校任教。许多有任教经验的专业英语教师都流向城市学校或私立学校。近几年,流失到城市和私立学校的教师占40%左右,其中80%是英语教师。造成英语教师在农村学校 “青黄不接”,力量薄弱。另一方面,为了节省开支,许多英语教师工作量超标。教两个人数超标的班级,甚至三个班的英语课,还得兼代班主任。据调查,70%的农村英语教师认为工作量大,除了平时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外,还要在个别英语教师请假的情况下,分摊其工作量。这种现状造成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无法跟上。教师进修、备课、批改作业的时间缩短。大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1.2教学环境差,设备落后,相关教学资料和工具配备不全。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实行“一费制”政策,许多学校进可能减轻学生负担,在教材征订上不配套,只订一本课本,没有配套的听力材料与磁带,没有必备的教学挂图和练习册。加之教育经费紧张,使得教学设施落不到实处,教师上课仅靠一张嘴,一支粉笔,更不要说语音室和多媒体了。近一两年,各农村学校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室,DVD等教学设备,但不是坏了,就是教师不会使用而形成虚设。只有10%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50%左右的教师会简单操作,而其他教师则不会使用。对电化教学手段使用的培训相对滞后,大大降低了教学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1.3学生自身及评价体系存在制约学习英语的因素。学生问题是导致农村英语教学滞后的重要原因
之一。农村学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学英语上缺乏自信心,胆小而不愿开口。尽管教育部要求各地乡镇学校要逐步开设英语课,但在有些农村不是英语课时不够,就是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使得英语课成为“哑巴语”,扼杀了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和自信。升入初中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加之受应试制度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把学生致于书山题海中,而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偏离。70%的学生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升学考试,只有30%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交际能力。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不会用英语做事,学英语纯粹是为了考试,严重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1.4家庭方面诸多问题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农村学生的家长相对受教育程度较低,据调查,10%的农村家长大专以上学历,60%的家长初中或高中毕业,还有部分家长是小学文化程度或是文盲。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比较落后,认为英语不重要,平时对子女学习英语重视不够,辅导跟不上。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相对贫困,有些家长无法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物质条件,经调查,在农村学校,只有20%的学生有英汉字典,10%左右的学生有复读机,更不要说其他的英语学习辅助设备。同时,许多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托给他人照看,使学生在生活、情感、性格
等方面有欠缺,影响其英语学习。2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加大师资力量,减轻教师工作量.稳定教师队伍。有关部门要严把教师入口关,缩小城乡教师的福利待遇差异,使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对于在职教师,采取进修、培训等方式使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能力。同时,开展送课下乡、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及时对教师使用电教手段教学进行培训指导,提高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重视教师的健康问题,不要把教育行政化,让教师专心于教学和科研。有充沛的精力搞好教学。2.2社会、学校、家庭、教师携手创造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政府要加大投资,使农村学校拥有必备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学校要开足课时,招聘有资质的教师,同时,要适当减轻教师工作压力,给教师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家庭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长要多关注学生生活、情感,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必要工具。督促和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者,肩负着神圣的职责,更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可行的学习方法,创造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2.3利用农村学生自身优势和校本教研,开展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农村学生教城市学生而言,他们有更丰富的生活经历,对大自然的体会更深。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良好情景,利于促进英语学习。同时,农村学生大部分住校,过集体生活,教城市学校学生更亲和、单纯。这些有利条件为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交际环境。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要搞好校本教研,挖掘和寻找更加适合农村学生的英语教材和学习途径和方法,这样,农村学生便可克服自身不足,把握优势。在劳动生活中学英语,在合作交流中说英语。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2.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是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英语俱乐部,开英语聚会,举办英语歌曲比赛,用英语进行演讲等等。同时,学习用英语制作广告,张贴寻物启事,招领启事,学生自身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最终达到会用英语做事。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克服困难,尽职尽责,把新的理念和方法带进课堂,认真钻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把最
成功的课带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热爱英语,学会用英语做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会尽快得到改善和提高。
摘要:面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使外语在新世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观念;兴趣;课堂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林凤琴,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安溪蓝溪中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并与他人交往联系、沟通思想,从而相互了解。
英语是一门语言,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及我国政治、经济等的迅速发展,英语的交际功能显得更加重要。
一个人的外语素质是听、说、读、写、译等综合交际能力。然而,从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李岚清指出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虽有所改进,但仍然存在,特别是存在于农村中学英语之中。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之所以会普遍存在这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正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一,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地禁锢在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中。
目前,教育部门仍然通过笔试来体现学生的成绩,而不是通过实际运用来衡量。因而,一些教师担心自己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学生的成绩直接关系着教师们的教学业绩。为了出成绩,教师们不辞辛苦地日夜加班,编制模拟考试题,课堂上反复讲解语法和单词的应用,以应付各种考试。因此,教学方法保守、陈旧,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这是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发布后出现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词汇和语法规则,忽视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已习惯于闭关自守,这种社会形态严重阻碍了语言的交流。
尽管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了,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们仍然认为学“洋话”不如学“数理化”,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英语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实际用途。这种不健康的语言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第三,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简陋,且缺乏一种能够让学生交际的语言环境。
大多数农村中学的教室里没有电脑、幻灯机等教学设备,更谈不上语音室、语言实验室等。学生大都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缺乏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没有较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因而,农村中学的学生缺乏听力训练及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
另外,农村中学的英语师资短缺,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较低。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开口说英语少,操练少,形成了学生只听不说的“哑巴英语”。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依然很差,“听不懂、说不出、读不快、写不好”等现象普遍存在。
笔者长期在农村教学,亲眼目睹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要改变这一现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满足新世纪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每一位英语教
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更新思想观念,培养学习兴趣
21世纪将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就显得日益重要。而且,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随着电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学习和运用外语几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的技能。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在农村中各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外语的重要性在农村中将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农村中学更应重视这一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及其子女从闭关自守的小农自然经济的社会形态中解脱出来,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又快又好地学知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因此,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应走进新课程,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优化课堂教学
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实践证明:以一种或两种形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形式教学,效果较好,而长时间地采用一种形式教学,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抑制。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兴致不高。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根据新教材的多功能话题,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英语教学的多样化包括教学多媒体手段运用、课堂组织、学习者角色、练习、活动、任务、技能、话题、侧重点等的多样化。
首先,开发多种教学形式。尽管农村中学设备相对简陋,但是教师必须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如:单词竞赛、英语限时阅读比赛、英语课本剧编排评比、英文辩论会、英文故事或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并且借助已有的多媒体如:录像、录音设备、因特网上的BBS及相关链接、光盘等,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记忆的能力。
其次,为保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良好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中,无论是对话、词汇还是课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活动的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表演、讨论、采访等交际活动,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学生在讨论和表演的过程中会有语言错误,教师应在表演后准确地指正错误,并培养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积极态度,而不是回避。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找到乐趣,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努力的学习。正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师生增进了解,双方都有益,提高了课堂质量。
第四篇:当前农村农田小水利建设调查与思考
积极创新操作模式
努力改善水利条件
——关于我乡村级农田小水利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的丰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农田小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田小水利多年失修,造成河道淤积、桥梁坍塌、涵闸损坏,涝时不能排,旱时不能灌,农田抗灾、避灾能力降低,旱涝不能保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瓶颈之一。如何解决好经费不足等诸制约因素和农田小水利建设的矛盾,已成为各级政府特别是乡、村两级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并要急需破解的难题。去年以来,我乡各村坚持抓住焦点、选准难点、突破重点、逐年解决的原则,采用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的方式,在全乡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改善了农田排涝、灌溉条件。在兴修水利过程中,也创新了不少操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为此,四月中旬以来,我们**一行十余人对我乡**村、**村、**村、**村在去冬今春兴修的水利工程进行了回访复查,实地查看了各村的水利工程,听取了汇报,深入了解了群众的反映。总结了经验,发现了问题,同时也思考了对策。
一、现状及问题
我乡地处**县中南部,东临长江,西接后山丘陵,东西4—5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全乡6万人口,共有耕地10万余亩,属典型圩畈区。主产棉花、油菜,为**县优质棉油产区之一,农业收入占全乡总收入95% 以上。全乡11个行政村,律属4个圩口,它们分别是**圩、**圩、**圩和**圩。全乡所有耕地的排 灌全靠河道和涵闸。全乡现有乡级河道**千米,涵闸**座,村级灌溉渠道**千米,涵闸 **座。由于多年失修,大多已不同程度损坏。其中勉强能用的渠道仅有**千米,60%以上的河道急需清淤;涵闸破损的占70%以上,且大多老化,急需改造。全乡由于河道不畅和涵闸损坏等原因导致农作物因灾损失每年约在500万元左右。农田小水利问题已成为我乡农业上的焦点、难点。就被调查的四个行政村的农田小水利情况来看,突出问题表现在:
1、河道年久失修,淤积严重
**村**西大沟全长6400多米,涉及2000多亩耕地面积,由于50多年没有清淤,河中淤泥沉积,水草丛生。这段河道有些地方象河滩,有些地方象湿地。有些河段中长满了水草,密密麻麻,肥厚的草根填满了河道,以至河底与两边耕地相差仅尺余。关系**村**片耕地排涝的主渠道——**河也由于二三十年没有清淤,在1998年、1999年内涝严重时,由于该渠道不畅,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原**村大部分耕地被淹达数月之久,许多耕地颗粒无收。其中全长1500余米的**河**至**村民组段淤积更甚,尤其在大旱之年,眼看着外面有水,就是引不进来,河道两边耕地无水可灌。**村**圩东高灌渠和**村**河也多年没有清淤,淤积严重,已成为平滩低田,更本不能发挥排灌作用。
2、群众意见大,要求清淤的呼声高
风调雨顺的年份这些矛盾相对较为缓和,一遇到干旱或是内涝严重的年份问题就非常突出。排涝渠不能排涝,灌溉渠不能引水灌溉,本来可以不淹的耕地淹了,想灌溉的田地却无水可灌。眼看着就要到手的庄稼被淹了、干了,造成了农业减产,农民减收。群众意见极大,纷纷要求乡村组织清淤。这些大多已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的已演变成为干群关系紧张的焦点问题。例如,去年2月,**下派一名干部到原**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有许多村民对下派书记说:“*书记,你在下派三年中只要能把我们的**河开通了就是做了了不起的事了!”再例如**村、**村,只要村干部到老百姓家去收取农田水利排灌水费,一看到村干部就有老百姓指着村干部鼻子骂:“收 钱就来了,办事就看不到人影,河道清淤就没人管了?”“把我们的排灌渠开通了,我们交钱也快些!”可见,确保灌溉渠道的畅通已成为众多村民最大的心愿之一。
3、问题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
一段河道往往涉及多个村民组,关系上千甚至几千人的利益。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这中间就存在许多矛盾、纠葛要处理,有许多关系要协调。例如,**湖西大沟清淤工程全长六千余米,涉及12个村民组,1800多人口;**村**工程涉及6个村民组,近千人;**村**圩高灌渠全长2300余米,涉及**个村民组 人;**村**工程全长**米,涉及**个村民组**人。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各段河道淤积程度不同,不同村民组要求清淤积极性不尽相同。有的河段淤积严重,群众积极要求清淤。有的河段淤积相对较好,这些河段的村民组积极性就差一些。而这些河段如果不清淤就会影响其他河段的清淤效果,特别是灌溉渠的上游如果不清淤,下游即使清淤了也毫无效果。二是耕地受益面积不同,群众积极性也有差异。即使是同一村民组,由于各家各户耕地分布不同,需要清淤的河道关系他们的利益有大有小,他们的积极性也有很大差别。三是清淤造成的受损程度有大有小,也影响了部分村民的积极性。河道清淤时势必要给一些人的利益造成损失,如青苗损失、河道沿途树木及建筑物损失等,而村里又没有经济能力补偿,有些村民特别是一些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村民就打起了“小算盘”,给清淤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多,关系难协调。有些河道、涵闸在当初是由全村或几个村民组出资、出力兴建,所有权和使用权也归属他们。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这些权属和耕地受益面积也发生了变化,不易界定。再如,有些涵闸和河道建造至今已有数十年,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现在来看已不太适应现实需要,改造时就要涉及占用耕地等,存在矛盾也比较多。
4、资金问题是制约清淤工程开展的主要原因。
涵闸该建而不建,河道该清淤而未清,即不是群众不需要,也不是干部不愿做。几十年来只听见喊口号,不见行动,农田小水利坐吃祖宗“饭”。其主要原 因还是资金问题。无钱办事只能永远停留在愿望之上。工程资金难筹措,主要原因是:一是干群认识有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还停留在等、靠、要那种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上,总想着要等“上面”给钱才办事。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群众筹资缺乏积极性。二是资金分摊方案难确定。有人要求按人口分摊,有人要求要按耕地面积分摊。而按面积分摊遇到的难题是:有的村民组的耕地即将重新分配,有人提出他家现有的耕地中由于女儿即将出嫁或已出嫁或老人已经离世,而土地暂时还在他的名下,但即将减少,不愿分摊这部分资金。二是外出人员多,资金缺口大。有的村民全家外出打工,长年不归,有的几年不回家。他们承包的土地应分摊的集资款无着落。承包者联系不上,耕种者说是叫找承包者,有的甚至互相推委,而村组又缺乏钢性措施。这部分资金缺口难补上。三是有少数群众的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例如一段河道,受益者人人都说要清淤,都说愿出钱,一旦集资时,就有少数人出难题,有的说要等别人交清才交;有的说等工程完工后一定交;有个别人干脆说手头没有钱,要等以后有钱时才交……这些问题不解决,资金就难以收集到位。四是其他问题影响兴修集资。有的村民与村组存在债务关系,集资时他们要求自己的那部分集资款由村组负担,但村组又无力承担,存在分歧;有的村民由于其他问题(如土地调整、民事纠纷处理等)未能达到自己满意,提出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前提拒交集资款。五是群众对干部不信任。以前,有的村里财务混乱,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差。群众对村干部不放心,不愿将集资款交给村干部。六是村级信任度差。以前,村里实施某项工程都是欠帐的多。多少年过去了,工程款至今无着落,成了承包者的“伤心工程”。他们对村里的各种承诺丧失了信心。现在,一项工程资金不到位,没有人愿意承包。所以,没有资金或仅有部分资金无法办事了。
5、村级干部的信心问题是关键原因。
农田水利兴修问题再多,难度再大,只要村干部有有决心、有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影响村干部信心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有些村干部责任心不强。有些村干部只想 混日子,只求当好“维持会长”,害怕矛盾、回避矛盾,不想干事,怕惹麻烦。归根到底是责任心不强。二是有些地方矛盾太多,群众对村干部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多少年来积攒下来的矛盾,新旧交替,错综复杂,短期内难以理清头绪。有的群众蛮不讲理,对村干部的期望值太高,希望村干部处理一个问题时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有的还要求村干部“搭车”处理问题。否则,不是设臵障碍就是大骂干部无能。弄得村干部无所适从。三是历史教训多,村干部有顾虑。有的工程历届村“两委”都有动作,终因种种原因搁浅,还留下了不少后遗症,使后来者望而却步。生怕干不好“烂”在工程中,害怕群众议论自己无能,心想不如不干的好,因而信心不足。
另外,农业小水利建设投入成本较大,收益周期长、回报率低,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难以统一行动等也是农田小水利建设的制约因素。
二、各村的做法
1、清除思想障碍是前提,树立信心是关键。
当一个村干部,怎样才能当好?怎样才能被广大群众所认可,在老百姓中拥有较高的威信呢?这一直是我们乡、村两级干部思索的问题。去年底以来,**、**等村结合农田水利兴修在村“两委”中相继开展了“当干部为什么,在位干什么,将来留什么,”的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主要是看自己能否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了多少实事和好事。这就要求村干部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要有一颗为民办实事不怕困难的信心、恒心和平常心。基层工作烦琐、复杂,事情千头万绪,工作难度大、困难多,且待遇低。这就要求村干部不但要爱岗敬业,而且要不怕困难,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和钻劲,还要有在繁杂的工作局面中快速寻找到正确的工作突破口为民办实事、多办事的能力,且不求回报,安于平凡。各村在清淤工程的动议阶段,正值村“两委”换届选举,许多群众担心村干部忙于为自己谋求职位,没有心思过问兴修工程。刚开始,部分村的“两委”成员也有些人心浮动,但很快就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大家认为,跑票、拉票虽然也能得到一些选票,甚至可能高票当选,但那不是光明正大的,当选后开展工作时也不会得心应手。要让 老百姓投自己的票,就要干实事,让群众在村干部干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信服自己。大家一致认为,在换届当口开展兴修水利工作不是耽误了自己争取群众选票的时间,而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如果把这件事情办好了,让群众亲眼目睹了村“两委”一班人是怎样务实的一班人,一定会投上他们神圣的一票。村“两委”成员首先清除了思想障碍,消除了顾虑,放下了包袱,从而坚定了信心,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清淤工作之中,各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都很顺利。
2、民主决策上项目,“八仙过海”筹资金。
哪些工程要上马,资金从哪儿来?从工程立项开始,各村都实行民主决策的方式进行确定,首先对全村需要兴修的水利工程进行摸排,然后筛选重点,再召开由受益村民组组长、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商讨、确定。在资金筹集方面,被调查的四个行政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村经济状况较好,他们通过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进行公开招租,从所得中拿出3万元用于**圩高灌渠的清淤,没有让群众集资一分钱,群众高兴。村集体无收入的行政村也各显神通。**圩从群众中集资4万元;**村从上级有关部门争取1万元,群众集资1.5万元;**村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借用外商投资16万元开挖水渠。从实际效果看,资金渠道虽然不同,但效果都比较理想。
3、深入了解情况,掌握热点、难点,寻找工作突破口,迅速打开局面
各村的清淤工程虽然工程量不大,但是群众反响大,意见多,是敏感工程,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做好了就是一个民心工程,做不好就成了民怨工程。针对这些情况,各村把重点放在了了解症结之所在上。首先作好宣传工作。一方面提高受益群众对这项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和收益群众算经济帐,让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明白早投资早受益的好处。同时作好解释疏导工作。一方面对群众反映的其他连锁问题尽可能多地予以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说服工作。从而在形成一种人人都愿出资的良好氛围。即使有个别的人不愿出资也羞于说出口了。以往,由于办事透明度不高群众意见大。针对群众的这种心理,各村均公开承诺:在整个工程过程中,村干部不 经手群众的一分钱集资款,收集的钱款全部放在村民组长手中。村干部只负责组织、管理和监督。这样,就打消了群众的顾虑,提高了其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工程资金的及时筹集到位。
4、设计方案,精心运作,确保工程全程公开、透明
首先,各村都先后聘请了水利专家对需要清淤的河道进行了实地勘察测量,形成书面的工程土方表及详细的工程质量标准,并就工程施工等有关问题向专家咨询意见。
第二步,各村成立了村河道清淤工程指挥部,由村里指派一名村干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及成员由威望较高的党小组长及村民组长和部分村民代表担任。
第三步,筹集集资款。根据测算的土方量按市场平均机械施工价格预计好总投资需要由村民承担的由各村民组长负责根据预定方案预收资金。对收集难度大的村民组或钉子户经村民组长要求村里指派村干配合作宣传、发动和收取工作。
第四步,做好招投标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订立相关制度。如**村规定:各村民组的集资工程款归各村民组保管,村里对其使用制定程序并监督。整个工程分六段按村民组地段进行施工,在上一段施工完成后,已完成施工的村民组组长把该村民组应该承担的工程款一次性交给指挥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各相关村民组长负责对施工进行指挥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二是议定《招投标书》和《招投标须知》,对召开招投标会的有关情况及注意事项进行磋商,同时拟订《清淤工程合同书》初稿。三是发动大家联系对该项工程感兴趣的施工人员。同时组织专人负责陪同前往实地察看,向其介绍工程相关情况,告知招投标会议的具体日期。
第五步,精心组织召开招投标会议。招标会由全体村干、相关村民组组长、群众代表参加,乡蹲点干部亲临现场指挥。会前,各村均向每位投标者收取一定的报名费和押金,报名费不论中标与否均不退还,押金在招投标会议结束后未中标者当场退还,中标者在工程结束经验收合格后退还。
第六步,签定合同,组织施工。招标会后,一般都与中标者签定了施工合同,不久就开工了。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的现场施工,搞好服务,安排值班,质量监督;村干全程参与,负责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和必须由村里才能协调的工作。
第七步,作好工程收尾工作。一是作好工程的总体验收工作。由村里组织,工程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村民组长和群众代表参加。二是对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如对机械不能施工的地方进行疏浚等。三是清查工程帐目。由村里组织有村民代表参加财务小组对指挥部的工程帐目进行清查、清理后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几点启示
1、全程公开、透明操作,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工程造价
去冬今春,**等四个行政村农田水利兴修工程总土方量在60000方以上。根据施工难度按市场机械施工行情,工程单价约需2.5元/方。公开招标后单价降低至少0.2元/方,其中**村**大沟清淤工程成交价只有1.55元/方。仅此一项,四个行政村工程节约资金50000余元。而有些村的工程实际施工土方量超过设计方量,要是按以前的暗箱操作模式,施工方很可能要求追加预算,这样又要增加工程成本万元左右。两项累计至少节约了成本60000元。
2、全程公开、透明操作,干部省心、群众满意
整个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村干部虽然全程参与,但只是工程的组织者和监督者,负责面上的工作,只注重协调、沟通、帮助解决重点问题;具体事务由指挥部成员承担。这样即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减少了村干部的劳动量,从而节省了精力从事其他工作。
3、全程公开、透明操作,群众明白,增进理解
知情能增进理解。在工程施工当初,由于地理等客观原因机械无法施工,有的村工程在有些地方没有达到合同标准,有些群众骂骂咧咧,言外之意是村干部得了好处,降低了标准。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村都号召各村民组长组织村民到现场参观。一方面让村民亲眼看看机械化的神奇,另一方面也让群众现场感受一下施工的难度,以及村里为此作出的最大努力和不得已而采取的变通办法。自此,极少再有群众提出异议; 即使有个别群众有点微词,参观的群众还主动给以解释。
4、全程公开、透明操作,树立形象,杜绝闲言
工程公开操作,没有“私”字作祟,村干部心里亮、底气足,说话做事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群众看着顺眼,想着服气。自然就增强了村干部的务实、公正形象。同时也杜绝了一些流言蜚语。例如**村**河工程开工时,有位群众对村干部说,他有一位朋友愿意以2.2元/方的价格接标,言外之意是村里的工程价格高了。如果是暗箱操作的,那肯定会默不作声。由于是公开透明的,该村干部当场就揭穿了他的谎言,他们说:“那天招标会为何不去投标呢?本村的老板对村里的工作都不支持,还有什么可说的!”说得这位群众无言以对。
5、全程公开、透明操作,消除了矛盾、确立了机制
在以往,工程还未开工,各种工程承包商将蜂涌而至。请客的、送礼的、拉关系的、找后台说话的搅得天翻地覆。承包商明确后,接到工程的偷工减料(要捞回接工程时所花的成本),没有接到工程的在外面有根据无根据的乱说胡说。有的村干如果接了礼许了愿又未能兑现甚至还遭到接工程人员的殴打,有时接工程人员之间还产生矛盾。严重败坏了干部形象,损害了干群关系。公开招标后,这一切将不再发生。暗箱操作的后果是重人情关系轻工程质量;阳光操作的结果是轻人情关系重工程质量。这种操作模式群众满意,承包商也高兴,也为各村村民主议事机制的确立开了一个好头。
四、对策及建议
去冬今春以来,我乡**、**、**、**村积极探索各种操作模式对本村农田小水利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就操作过程和从全乡面上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有些村干部认为采用这种公开的操作模式,参与人员多,管事的多,村干部似乎可有可无,工作主动性不强。二是有些水利兴修工程的工程量的计划与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资金不足时采取短期行为,人为缩小工程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资金的变相浪费。三是有极个别的群众素质差,蛮不讲理,横行霸道,干扰施工,无形中增加了工程成本。四是施工给群众造成的损失赔偿无着落,且 无章可循。五是全乡面上不平衡。有的村兴修水利搞得热火朝天,有的村冷冷清清。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总结经验,强力推进,确保农田小水利条件逐年得到改善。
乡党委、政府对全乡农田小水利建设要有统筹规划,要有时间安排表,同时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全乡全面推开。首先要认真发现各村好的做法,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形成可供各村参照的操作模式在全乡推广;对于各村在实践中的好的做法要给予肯定并宣传,对各村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帮助分析原因,查找症结,帮助解决。乡里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为各村农田小水利建设搞好服务。对村干部的考核要将兴修水利作为一条重要内容,并要对乡蹲点干部及职能部门实行捆绑责任制。
2、放眼长远,整体规划,努力实现农田小水利的科学布局。
现在的农田小水利布局大多都是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以前的产物。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农民居住地的搬迁,特别是农作物种植模式的改变,这些农田小水利布局已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的需要。如果还是按照老的布局进行整修,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有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思维对全乡农田小水利进行统一规划。乡党委、政府可以聘请具有一定水准的农田水利专家对全乡农田进行重新规划,绘制出《**乡农田小水利远景规划》,然后制定出每年的兴修计划。若干年后就可实现全乡农田小水利的科学化布局。
3、积极引导村干发挥主导作用,做村级干部的坚强后盾。
农田水利兴修也要实行“村为主”的机制。因为河道、涵闸大多属于村级所有,归于村级使用。一段河道的清淤所涉及的也往往是本村的村民。采取阳光操作的模式开展水利兴修,不是象有些村干部所想的那样村干部在这项工作中是可有可无的,实际上不是削弱了村干部的作用,而是需要村干部在这项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主导作用。村干部应该是组织者、协调者和监督者。乡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村干部在兴修水利工作中放开手脚,消除顾虑,大胆创新模式,即使得罪了一些人,遭到了一些非议,也有乡党委、政府为他们撑腰。
4、积极争取农田水利资金,为全乡农田小水利建设注入活力。
一是乡党委、政府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二是要帮助、鼓励各村向有关部门争取农田小水利项目。三是要帮助村级认真谋划,采取招商引资等市场化方法改善我乡农田小水利条件。去冬今春,**村就采用这种方式,把水利兴修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借用外商投资16万元,开挖水渠1.5公里,植树1.6万株,既治理了水渠又绿化了乡村。便是成功的范例。四是探索新途径加强农田小水利建设。例如,对那些年久失修的河道、涵闸,既没有专项维修资金,群众又不愿集资维修,却又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考虑是否可以采取出租、拍卖等形式,允许投资者收取一定的费用,采取这种形式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5、制定相关措施,为村级农田水利兴修保驾护航。
对于村里在水利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村里又觉得无章可循的,例如兴修水利造成群众的青苗损失赔偿标准等问题,乡里要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便于村级操作。对于极个别的蛮不讲理,多次做其思想工作无效而又极力破坏水利兴修的极少数人员,乡里要进行严厉打击。
第五篇:农村普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分析与对策(范文模版)
农村普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熊维平钟德芳
一、调查的背景与样本选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和普及高中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近几年,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不少地区的高中入学率达到了80%以上。教师是教育发展、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普通高中的快速发展对师资的均衡和可持续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现状如何,素质怎样,能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要求吗?特别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实施,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能适应吗?为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区域性的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活动,力图发现问题,为农村普通高中的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决策参考。
本次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的对象为四川省泸县全体普通高中教师。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地区,是拥有104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属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泸县的高中教育具有农村普通高中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全县有6所普通高中,在校普通高中生近3万人,普通高中教师1270多人。学校层次齐全,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一般普通高中1所。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优质普通高中比例大;学校规模宏大,每所学校占地均在130亩以上,学生人数均在5000人以上;教学成效显著,区域人口万人高考本科上线达38人以上。泸县普通高中的发展受到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极大关注,2004年在泸县召开了“四川省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现场会”。会后,先后有省内外50多个县、市组团到泸县交流学习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经验。因此,泸县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具有我国西部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典型性。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式
本次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现状调查涉及的内容有: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教龄结构等基本情况;农村普通高中学科教师的教学教研、教育科研、集中培训等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农村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对高中新课程的认知和适应情况等。本次调查由泸县教研室组织开展,从2007年4月至7月,历时4个月,采取问卷、座谈、听课、查资料等方式对泸县6所普通高中及其1270多名教师进行了全员调查。调查得到了泸县6所普通高中学校教科室(处)、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及全体教师的配合和大力支持,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农村普通高中教师学历结构现状
调查显示,泸县普通高中1274名教师中,本科学历教师占86.4%,专科学历教师占13.6%,专科学历的教师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从不同类别学校来看,-1-
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本科学历教师占92.3%,专科学历教师占7.7%;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本科学历教师占85.8%,专科学历教师占14.2%;一般高中学校本科学历教师占67.4%,专科学历教师占32.6%。由此可见,优质高中学校的教师学历结构明显优于一般高中学校,一般高中学校面临着较大的教师学历提升任务。
2.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称结构现状
泸县普通高中教师中,高级教师占20.2%,中级教师占31.4%,初级教师占48.4%。从不同类别学校来看,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高级教师占29.4%,中级教师占17.7%,初级教师占52.8%;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高级教师占16.5%,中级教师占33.5%,初级教师占50.1%;市级示范性高中和一般高中学校高级教师占15.6%,中级教师占37.0%,初级教师占45.9%。优质高中学校的初级教师比例过大,均在50%以上,而中级、高级教师的比例偏低,这与优质高中学校的整体发展不够一致。按有关文件规定,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高级教师可占教师总数的45%,中、高级教师可占教师总数的90%,现实的职称结构与理想的状态存在较大差距。
3.农村普通高中教师教龄结构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泸县普通高中教师中,教龄为0~3年的教师占24.9%,教龄为4~10年的教师占35.6%,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占29.2%,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占10.3%。为了适应近几年农村普通高中的快速发展,许多高中学校每年以几十人的速度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或从乡镇中学选调年轻的教学骨干充实高中教师队伍,从而使高中教师队伍迅速年轻化,全县60%的高中教师的教龄都在10年以内。
4.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与教研活动状况
调查显示,泸县高中各科教师人均周课时都在14节以上,最多的地理学科高达18.8节,这还不包括早晚自习辅导。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过于繁重,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不少的语、数、外骨干教师上三个班的课还当班主任,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教师一周正课达35节(包括周六和周日的补课),若再加上15节晚自习辅导,则一周有50课时耕耘在教室里。
由于高中规模的扩大,每所学校一个年级都有10个班以上,有的30多个班,因此,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均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科集体备课为主,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年级学科集体备课,每学月开展一次学科全体教师参加的教研组活动。
各学校均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了相应的听课要求,所有教师每学期至少听10节课,对新教师、年轻教师、未上过高三毕业班的教师以及各类教学管理人员,一般要求每周听课1~2节,因此,各学科教师每学年的听课量均在26节以上。
5.农村普通高中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状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泸县高中教师近五年来,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10篇以上论文的教师不到10%,发表6~10篇论文的教师也不过百分之十几,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教师占20%以上。从普通高中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统计看,2000~2007年之间,获得过省级以上课题等级奖的教师只有百分之几,获得省、市、县政府教学
成果奖的数量人均不到0.5次,没有参加过课题研究的教师占20%以上。
6.农村普通高中教师参加培训活动状况
调查显示,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近五来参加省级学科培训的数量很少,最多的学科不足人均0.5次,最少的学科仅有人均0.1次。省级学科培训一是近两年进行的省级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二是每年省教育学会、教育发展中心等机构组织的高考学科分析研讨培训会。高中教师近五来参加的市级学科教材培训、教研活动,基本达到人均一次。参加县级学科教材培训、教学观摩与教研活动,基本达到人均一年一次。省级、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科研部门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高中教师,往往是鞭长莫及,很难组织农村高中教师的全员培训,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室则由于权限、职能、指导能力等因素,又很难组织有效的高中学科教师培训。因此,高中教师参加的规范性继续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未达到国家的相关要求。
四、对策建议
1.控制调整农村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
普通高中规模的过度膨胀,造成了高中教师队伍在学科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和教龄结构上的严重失衡。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强力措施,严格控制学校教师编制,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定班数定班额,严格进行学籍管理,大力发展职业高中,从而控制和调整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促进初中与高中、普高与职高的和谐发展。
对现有的普通高中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和提升,对学历不达标、基本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应鼓励支持其提高学历;对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整;对新教师和年轻教师应加强“老带新”、“结对帮扶”工作;对现有为数不多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应该特别珍惜和爱护,切实提高他们的职称、工资、福利、住房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满足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做到“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结合,从而构建一支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
2.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加强规范性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省、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应制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务实的持续的培训活动,让他们成为校本培训的组织者、指导者、培训者,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的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提高能力、扩大功能,将区域内的普通高中教师规范性培训纳入工作范畴,切实开展高中教师全员培训活动,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应切实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将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学校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周课时一般不应超过15节,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时间、空间与平台。
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应大力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努力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习惯和能力。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德育处要积极组织教师广泛开展以微型课题、课例研
究为载体的校本课题研究,要将校本课题研究与日常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课题组与教研组、学科备课组融为一体,促进每一位教师发现、分析、思考、探索、总结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培养教师分析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习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让教师在教育研究中享受教育的快乐。
3.加强校际教学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内高中教师共同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应制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切实可行的各类活动,促进区域内高中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内普通高中学校的均衡发展。各普通高中学校,应加强区域内校际间的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备课、联合教研、联合考试与分析等活动,促进区域内学科教师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区域内的名校、一流学校应与省内外的名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开阔教师视野,吸收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区域内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农村普通高中跟上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4.通力合作,打造名师队伍,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名师队伍的打造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切实提高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他们的发展与提高提供保证。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科研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为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及其影响力的提升创造机会。高中学校更应采取措施,做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和名师队伍的打造工作,由此,各方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方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促进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熊维平:四川省泸县教育局教研室646100)
(钟德芳 :四川省泸县教育局教研室646100)
(发表在《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第8期第69—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