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外神经外科不良事件成因分析记录
骨外神经外科不良事件成因分析记录 时间:2013.1.17地点:骨外神经外科医办室主讲人:冯全丽记录人:肖冬青 参加人员签名:
患者曹养庆于2012年12月25日以“跟骨骨折”收入院,下肢肿胀,遵医嘱20%甘露醇125mlq8h静脉滴注,2013年1月15日16:05,输注过程中患者感觉输液侧肢体疼痛肿胀,责任护士发现液体外渗4cm×3cm,立即为其拔针,通知值班医师,遵医嘱25%硫酸镁50ml持续湿敷,约3小时后肿胀减轻,病人自述液体外渗处疼痛减轻,液体外渗处血管弹性变差,湿敷后20小时,肿胀消失,进一步观察。分析:分管护士未及时巡视病房,未严格向家属交待输注甘露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改进:加强分管护士的责任心,充分评估患者穿刺部位血管情况,避开关节部位,对输注特殊药物一定要严密观察。
第二篇:骨外神经外科不良事件警示教育记录
骨外神经外科不良事件警示教育记录
时间:2013.4.15 地点:骨外神经外科医办室 主讲人:冯全丽 记录人:肖冬青 参加人员签名:
我科针对2013年4月11日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本着狠抓落实,力求实效的原则,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事件经过:2013年4月11日9点,责任护士为19床患者王凤芹更换了尿袋,11点50分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尿袋中无小便流出,病人自述不适,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给予更换尿管后尿液流出,查看拔掉的尿管,发现更换尿袋时帽未拔掉,堵塞了尿管造成了尿路不畅。
原因分析:责任护士工作粗心,不注意细节,未严格按照更换引流袋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巡视病房不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患者不适。
整改:认真学习更换引流袋的流程,加大检查力度,要求人人掌握各种操作流程,并正确执行;加强病房巡视,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学习本案例的活动中,要求人人自省,做到安全警钟长鸣,下大力气查找各个环节安全管理范围内的隐患,从而确保患者安全。
第三篇: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十四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成因分析
一、护理不良事件项目
病人识别错误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结构
新上岗护士:陈延延
三、护理事件后果
及时改正未造成后果
四、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
2、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工作时思想不集中,态度不严谨,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消极倦怠情绪。
5、护理质量安全小组督导力度不大,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疏于管理,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
五、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
1、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熟知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和程序;至少使用两种核对患者身份的识别方式,禁止仅以房间才床号作为唯一的识别依据。科室组织人员细化学习查对制度执行流程。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加强管理。
3、科室加强对新来科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培训及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不定期抽查。
4、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护理质量小组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疏导,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5、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了解自己和病人的权利义务,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6、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逐级上报,制定整改措施,纺织类似事件发生。
7、护理质量安全小组严格督导,保证护理安全。
十四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成因分析
一、护理不良事件项目
观察巡视不及时、护士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缺乏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结构
新上岗护士:侯春鹤
三、护理不良事件后果
及时改正未造成后果
四、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1、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没有及时处理和回报给护士长,另外新来院的护士工作经验少,且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认识不到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危害。
2、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对某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3、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
4、护理健康教育实施不到位,未达到预期效果。
5、护理质量安全小组督导力度不大,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疏于管理,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
6、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逐级上报,制定整改措施,纺织类似事件发生。
五、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加强观察。
2、加强对新来科护士加强培训和监管,加强科室常用药物的学习,不定期抽查。严格掌握“三基三严”,夯实理论基础。
3、各项护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健康教育与护理措施做到护理人员人人掌握。
4、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一些特殊用药有安全警示,认真落实操作前、中、后查对。
5、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护理质量小组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疏导,减轻护士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6、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了解自己和病人的权利义务,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7、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护士长,逐级上报,制定整改措施,纺织类似事件发生。
8、护理质量安全小组严格督导,保证护理安全。
第四篇: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成因分析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等。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第五篇: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2011年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一、2011年不良事件统计:共3例,使用高危药物(50%GS)发生药物外渗1例,发生针
刺伤(拔针时刺伤家属)1例,非计划性拔管(胃管)1例。
二、3例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1)全部是发生在夜班,(2)都发生在交接班期间,(3)发生在低年资护士值班期间
(4)发生在一些有思想负担的人员身上。(5)不遵守操作规范,有行心理。(6)约束方法不当。(7)没有落实好宣教工作及预防措施。
原因:(1)夜班缺少监督,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工作马虎。
(2)夜班护士易出现精神疲倦,精力下降,思想不集中,工作能力降低等表现。
(3)没有落实好交接班前巡视,床边交接班及分级护理制度等。
(4)低年资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前瞻性管理意识。
(5)没有落实好宣教、告知工作或患者、家属不清楚宣教内容。
(6)当班带教工作及护理三级查房未及时落实。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护士慎独精神教育,多关心护士生活、心理变化,及成长提供及时帮助。
(2)加强对重点时段、环节、内容、人物的监察,及时提供指导或支援。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加强制度培训。使人人掌握。
(4)落实好低年资护士带教、培训,及时落实三级护理查房,为护士提供预防措施并及时
评估措施有效性。
(5)执行告知义务及落实好防意外事件宣教,务必使病人及家属掌握宣教内容并能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