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黑龙江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情况的汇报
关于黑龙江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情况的汇报
黑龙江省水利厅
黑龙江省是全国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现有13个市(地),65个县(市),944个乡镇,8955个行政村,37352个自然屯。总人口3817万人,乡村户数493.9万户,乡村人口1843万人,占47.2%。农业户447.7万户,农业人口169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05亿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9.6亩,耕地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现将我省乡镇水利站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水利站和协会基本情况
(一)乡镇水利站。目前,全省共有乡镇水利站816个,其中独立办公的292个,合署办公的524个;经费由财政全额支付的659个,财政差额支付的64个,自收自支的93个;共有从业人员1664人。
(二)用水协会。目前,全省灌区中成立用水者协会322个,管理斗渠9590条,控制灌溉面积298万亩,涉及农户174643户,协会工作人员1771人,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逐步扩大的态势已经形成,多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乡镇水利站和用水协会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一)乡镇水利站。多年来,乡镇水利站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线队伍,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在抗旱、排涝、灌溉、防汛、水土保持治理和饮水安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截止到2011年,全省水田面积发展到5017万亩,占全省粮食产量的40%以上。乡镇水利站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大旱,干旱面积都在4000至7000万亩,乡镇水利站更为抗大旱夺取农业丰收发挥了直接作用。二是推广水利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成效显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技术是农业综合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大农民认可,特别是近几年推广先进节水增产灌溉技术更为农户所接受。全省到目前共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163万亩。三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贡献突出。乡镇水利站对我省5万多处农田水利工程担负着管理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建设任务,特别是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乡镇水利站配合政府组织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第一线作用。
(二)用水协会。在推行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实践中,用水户协会发挥了其优点,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在灌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协会代表了用水户的利益,用水户把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当作自己的财产,把搞好灌溉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从而使管理权更加清晰,做到渠渠有人管、人人有渠管,工程管理、维护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工程的人为破坏现象也不再发生。渠道清淤和建筑物的维护成了协会和用水户共同关心的事情,可以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开
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农民用水协会破解了在取消“两工”后,农民投工农田水利建设的难题。二是改善了政府、水管单位和农民的关系。灌区专管机构与农民用水协会都是为灌区广大用水户服务的性质相同的经济实体,都为农民服务,两者形成合同关系。农民用水协会不但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而且按照灌区专管机构的统一规划和安排部署经营运作,接受专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灌区管理单位在监督协会规范运行的同时,尽力为协会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业务指导,搞好技术培训,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对灌区专管机构能进行有效监督,促使其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服务水平,更加地为农民服务,灌区和农民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三是改善了灌溉条件。用水者协会实行用水统一管理,通过严格执行放水制度,先下游后上游,每个用水户水权平等,避免了用水户之间的争端,特别是在渴水期,采取先下游后上游的轮灌方式,建立了良好的运行秩序,提高了管理水平。由于协会由用水户自我管理,明确管理界限,受益户自愿修建末级渠系工程,提高了工程配套率,改善了灌溉条件。四是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有利于提高灌区水费实收率。一方面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有利于杜绝用水户喝“大锅水”现象,减少专管人员数量,实行减员增效;另一方面,由于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用水户信任他们,也有效地解决了水费征收困难、维修经费不足等问题。让农民“用明白水,交放心钱”,有利于保证灌区专管机构水费的按时足额征收。特别是龙凤山灌区按方收费以来,用水户协会作用合用水费收取率达到97%以上。
三、乡镇水利站和用水协会在现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水利站。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大部分乡镇成立了农业中心,将原来的乡镇水利站与林业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机站等全并,全省出现了水务局直属、乡镇政府直属和合并站等多种管理形式的乡镇水利站。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农村水利工作开展较好的大多是各县(市)直管的水利站发挥的作用。大部分综合设置的县(市)出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体下滑的局面。由于没有明确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科技推广等工作的具体负责人,直接导致基层水利人员的参谋职能、协调职能、指导职能、宣传职能和落实上级任务职能等作用发挥不明显。基层水利情况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影响其决策,进而影响整个乡镇水利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水利站管理不到位。一是乡镇单独管理为县乡两级业务联系、指导带来不便。自乡镇单独管理以来,水务主管部门对乡镇水利单位的业务与技术指导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造成县水务局与乡镇基层水利单位在业务沟通上的脱节,不利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统一规划和全盘实施。二是由于业务主管理部门没有人事管理权,导致水利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水利员岗位轮换频繁,使得乡镇基层水利工作缺乏连续性。有的乡镇甚至出现了占水利编、顶水利岗、不干水利事的局面,大大弱化了水利站的职能。
2、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非专业人员充斥水利员岗位。基层水利站中,由于技术干部得不到及时培训,业务素质难以提高,致使大部分水利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水利业务技能培训,没有水利工程方面技术职称,难以胜任业务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同时,非专业人员或兼职人员从事水利员工作的现象突出。
3、各乡镇水利站都在乡镇政府办公,归乡镇政府统一领导,没有单独经营水利产业的职责。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归所在村集体所有,而且大部分已变卖或长期承包,水利站已无法对其行使管理权,对水利设施的管理力度相对消弱,影响农村水利工程发挥效益。
4、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无法展开。水利科技推广任务重,特别是节水灌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的保护等一些公益性强的工作尤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5、经费严重不足。我省所有乡镇人员的办公经费标准为每人每年500元,连基层站人员的基本通勤都不够,更保障不了具体工作往来所发生的费用,财政预算更没有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补贴等费用,这些严重影响基层水利单位工作的开展。
6、编制问题。仍有一部分在水利工作多年的职工,由于各方面原因,至今没有落实编制。
(二)用水协会。
1、协会管理水平较低,有待于提高。灌区用水者协会是一项新生事物,成立时间较短,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办公设施条件也较差,由于协会工作人员大都来自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不强,并且没有成型的管理模式,还处在实践摸索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协会向更深发展。
2、末级水利工程尚不配套,工程改造投入大,仅靠协会自身力量很难解决,还需要政府的扶持。
3、用水者协会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渠道。用水者协会是经济自立的非盈利组织,没有利润也就没有资金积累,遇到干旱年份没有水费收入,也就没有工程维护费用和协会人员的工资。组建用水者协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工程配套,而工程配套所需资金往往成为推广用水者协会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工程的正常维护有一定影响。
4、用水者协会运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是经过民主协调、经大多数用水户同意组建的。其宗旨是互助合作、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性服务实体。而很多灌区管理单位把协会办成了灌区的下设机构,有的还和农村组织机构混在起,其运作很不规范。
5、协会登记注册难,法人地位无法确立。一方面从灌区管理机构、用水户协会没有充分认识到登记注册对协会发展的意义,程度不同地对登记注册工作重视不够,寻求注册登记的努力不够,方法不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地方民政部门没有把用水户协会登记注册工作作为农村民间组织管理的一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使得登记注册困难。
现有的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还没有明确地把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一类登记主体提出来,水利部在推进用水户协会登记注册上也没有具体的工作措施。
四、下一步对我省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县级政府要恢复和建立乡(镇)水利站,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人员配置与物资调拨全部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员与办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负担。各乡(镇)水利站要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因地制宜开展乡(镇)水利规划,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组织指导辖区范围内的防汛、抗旱、灌溉、排涝工作,指导村级水管员或水管组织开展工作,协调农村涉水事务。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用水户通过用水合作组织等形式对工程维护、用水管理、水费收缴等进行自主管理,逐步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尽快出台《黑龙江省关于加强基层水利站建设的指导意见》,从2011年起,利用2-3年的时间,建立起一支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省、市、县(市)、乡(镇)水利站管理与服务体系。用水协会方面,要抓住国家重视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各部门组建并完善用水户水户协会,并进行各种类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试点,探索不同模式,追求质量,注重发展农民合作能力。
第二篇:巴中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巴中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暨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巴中市市委、市政府的关于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实施办法;根据我市各县区的基层服务体系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总结以下报告,以便于加强体系建设和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具有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承担农村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的职能作用,是水利直接服务于“三农”的主体力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以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水利事业的基础保障。
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基层水利服务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全面开展了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从而指导我市三县一区的水务和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工作。
一、我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的相关工作部署,我市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协作下,和各县区水务局的支持下有序的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县区已基本建立了相关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并开展了相关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且也凸显一定的改善效果。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水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不断的进行调研和积极采取试点,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改革方案来调整之前水利体系的不足;例如根据行政区划进行部署乡镇水管站和配备水利专业人才,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用人制度,把好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迎进关,以提高服务基层人才素质。
同时对于工作经费进一步的优化,对于乡镇水利建设管理站编制内人员的社会保险和公用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或报上级组织批准或对相关工程的自收自
用的方针进行解决资金方面的短缺。同时加大了管理力度,通过设立相应的以县区水务局长、乡镇人民政府、服务对象领导的监督小队进行相关工作的考核等;总之,我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情况
在经过各县区的大范围的调研,确定了相应的试点乡镇并进行水利工程的产权改革方案的制定,针对于农村小型工程产权不清,政府管理不到和管理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通过明确产权改革的重点,出台相应改革文件,齐抓改革示范乡村、积极组建改革领导小组等措施落实改革方案。
同时确立以省政府名义支持农民用水协会发展,进一步明确农民用水协会的性质、任务,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乡镇管理单位等有关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为农民用水协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强化对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机制和作用,从而深化水利工程产权改革。
在产权协定方面也进一步的完善,通过指导双方签订相关协议和齐全相关手续落实到产权利用人和单位,做到“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担”的责任制,同时注重产权实效和共享原则,即受益户的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责任之间的连带作用,达到从根本上解决水利工程产权的改革目的。
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与保障措施
目前,虽然我市在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巴州区、平昌县虽然在以前成立了由水务局和乡镇政府管理的水管站,但都还没有按照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通江县虽然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方案未得到正式批复执行;南江县虽出台相关改革方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所以我市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水权改革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进一步的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基层水利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我市初步确立相关保障措施并积极开展,例如强化管理机制确立领导小组,优化乡镇水利管理机构和确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采取创新管理模式,从而落实改革方案;加强宣传力度宣传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体系建设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等,得到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理解和支持,争取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开展试点调研确定基层
水利体系的不足和改革方向,只有通过乡镇的基层调研才能了解基层水利服务状况和分析各县区的服务优点与缺点,进行扬长避短和进一步改革,同时通过试点来验证改革方案的有效性和检验基层水利机构的落实程度与效率。
健全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仍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并积极为我市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献言献策。才能确保我市在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
第三篇:商丘市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商丘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水利厅《河南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豫水农„2011‟60号)要求,我市针对基层水利工程管理薄弱的实际,切实做好恢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本着“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先宜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宣传,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在严格执行编制政策、保持基层编制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每个乡镇组建水利服务中心(或水利站),主要负责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明确了乡镇水利站在水资源管理、抗旱防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目前,全市6个县2区156个乡镇已全部组建成立了乡(镇)水利(务)服务中心,全市共落实编制574个,落实人员574人。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
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应稳定和加强水利站职工队伍。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设置乡镇水利站机构。针对水利行业的特殊性和我市防汛抗旱任务的实际,借鉴外地的作法,应把水利站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
“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合理确定水利站的人员编制数量。乡镇水利站应明确为财政拨款的基层事业单位,主要应承担本区域内的水利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等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旧的人事、分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因此必须深入进行水利事业单位改革。在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方面,水利站要围绕建立“优秀、高效、精干”的水利管理干部队伍目标,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从严从紧设置岗位,精简冗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在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方面,将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与所从事的工作业绩挂钩,加大“活工资”的考核力度,坚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通过拉开分配档次,奖勤罚懒,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水利站建设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水利站建设的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足额拔拨付水利站的事业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在水利建设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水利站必要的生产、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劳动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好在编在岗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需要补交和每年统筹的资金,可采取财政补贴一点、单位筹一点、个人交一点的办法解决;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费问题,从各种水利规费、基金和水利经营收入等渠道中拿出一定比例帮助解决。
三、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优化水利站队伍的结构,关键是要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首先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优化现有人员结构,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逐步淘汰低素质、非专业人员,重用观念新、素质高、创业精神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通过公开考核、招聘录用等有效措施,引进吸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进站。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勤学、实干、创新。二是加强对水利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水利站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关部门应从体系建设投入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人员培训。市县水利部门应尽快作好培训计划,逐步实施,使这项工作形成制度。三是结合对水利站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逐步推行资格证书制度。这是一项符合国际惯例、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实施办法,积极抓好培训、考核、发证等各项工作。四是认真落实水利站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利站工作人员工作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收入水平不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切实解决他们晋职晋级、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水利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立足自身,搞好多种经营
立足资源优势、自身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开展水利多种经营。水利站兴办的经济实体,应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理清水利站与企业的资产责任关系,全面落实经济责任,促进规范运行,同时要大胆采用股份经营、“公有民营”、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新的水利多种经营良性运行机制。
第四篇: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讨论稿)
****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讨论稿)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要求,为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市、县(市、区)、乡三级水利技术服务优势,全面建立市、县(市、区)、乡一体化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着力提高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力促增收惠民生,全面推动三农工作跨越式发展,结合****市水利工作实际,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党中央对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部署,是实现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不管经济体制怎样改革,不管生产关系如何调整,水利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健全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则是确保水利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水利事业就会蒸蒸日上,良性发展;忽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水利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滑坡。中发2011年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
—1—
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要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二)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设员建站、改革转型、恢复发展、用水合作组织形成和服务体系建立等五个发展阶段。总的来看,各个时期各地都在针对自身特点,不断探索适宜的基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水利的建设与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尚不能适应当前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据调查,当前我市三级水利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市级农村水利服务机构为****市农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发展中心,“有机构、有编制、缺人员、无经费、无设备、无资质”,业务工作勉强维持。县、乡两级水利服务体系因乡镇机构改革基本撤销,仅偃师市、嵩县(无经费)乡镇设有水利站,其他县区的乡镇有的仅有一两名水利员,有的既无机构也无人员。多数地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线断、网破、人散,一些地方出现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等工程建设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出现了末梢管理薄弱等工程管理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出现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政府管不到、集
—2—
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局面。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已刻不容缓。
(三)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各县(市、区)一定要将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加快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福民强市”为目标,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坚持在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切实解决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的体制不顺、职能不清、队伍不精、重建轻管,水利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广泛,技术推广指导服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责、理顺体制、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合理布局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基层水利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构建起以水利部门为主导,市县乡三级水利服务机构为基础,城乡供水公司、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涉水企业、民间用水管理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一体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3—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臵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臵水利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改革的范围和具体要求
(一)改革的范围 市县乡三级水利服务机构,市*********下属的****市农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发展中心、全市各县(市、区)水利局下属的水利勘测设计室、打井队、抗旱服务队等二级机构、全市各乡镇水利站。
(二)改革的具体要求 1.科学设臵机构
全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为基层水利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组织与机构形成的有机整体,其主要基本框架是以水利部门为主导,市、县、乡三级水利服务机构为基础,城乡供水公司、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涉水企业、民间用水管理组织广泛参与,真正实现“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农民信赖”。其中:
(1)市级水利服务机构为****市农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发展中心。主要职责为指导农村人畜吃水,乡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指导机井、电灌站、渠道、喷滴灌等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先进灌溉技术、先进材料、设备的引进和推广;
—4—
县、乡水利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灌溉及工程管理的科学研究;新增全市小水电行业管理,承担全市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与管理;承担组织实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等工作。目前,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经费来源。
(2)县级水利服务机构以县(市、区)水利局为主,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对口衔接的原则,对现有二级机构(站、室)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通过明确职责、理顺体制、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方式,合理布局县级水利服务机构,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经费保障机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3)乡镇水利服务机构为乡镇水利工作站。全市按行政区划和水利工程管理需要设臵水利工作站,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县(市、区)水利局××水利工作站”,为县水利局派驻乡镇(街道)县财政支持经费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
2.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经费
(1)****市农村水利水电(技术服务)发展中心由****市*********管理,联系各县级水利技术服务机构,指导全市农村水利工作开展,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2)各县(市、区)设臵的县、乡水利服务机构,由县水利局管理,乡水利站为县水利局派驻乡镇县财政支持经费的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后,建立“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其人员工资、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水利工作站人员
—5—
和业务经费由县水利局统一管理,行政、业务由县水利局直接管理,党团组织关系、日常考勤由乡镇管理,人员的考核由县水利局与乡镇共同考核。水利站站长的任免由县水利局在全县水利系统内按照干部组织任免程序、原则提出拟任人选,经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出示书面意见后任免。其他人员的聘任、调配、技术职称评聘等按县人事编制部门有关规定执行。理顺水利工作站管理体制后,乡镇人民政府继续承担在行政辖区履行水利建设、水资源保护、防汛抗旱、水环境整治等政府职能,搞好综合协调和监督,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并配合县水利局共同管理好水利工作站。
3.按水利工作需要逐步充实基层水利人员
鉴于我市国土面广、部分县(市、区)所属乡镇辖区面积大、农村人口多,村组分散、交通不便,水利建设及管理任务重的实际。各县水利局要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进行充实,按水利工作需要,以及专业要求,通过人事部门考试考核合格后录用。
4.健全管理制度,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发展活力
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定聘用合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上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并保持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逐步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岗位薪酬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将德、能、勤、绩
—6—
与绩效工资挂钩,形成工作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管理靠合同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科学化、社会化的专业人才技术队伍,以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各县水利局要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需求变化,切实加强水利行业职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不断增强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水利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并将学习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完善职称评定有关政策,落实好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水利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更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5.保障经费投入
各县财政部门要尽快落实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运行必须的经费,并列入县财政预算。水利部门要在整合现有资产的基础上,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层水利机构办公条件,使广大水利技术人员办公有定所,创新有保障,工作有奔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切实履行好职能职责,促进水利科技发展,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7—
6.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职能明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认真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县财政对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推进管养分离,提高养护水平,逐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县级财政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安排,采取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形式给管护主体进行补助,建立健全管理规范、制度灵活、效益提升的管理机制,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的持续效益。
7.组织领导
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水利系统的稳定,市、县有关部门要成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根据市、县人民政府批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做到工作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确保水利队伍稳定和水利改革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8.时间要求
各县(市、区)水利部门要会同同级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同级人民政
—8—
府审批,报市编制、财政、水利部门备案后实施。2011年12月底前完成方案的制定和准备工作,2012年初开始组织实施,2012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9—
第五篇:浅谈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浅谈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段向前发展,农村水利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支撑,确立了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形成。通过分析基层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现实情况,研究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方向及制定相应保障措施,完善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进而促进“三农”发展。
关键词:农村;水利;服务;工作农村水利概述
1.1 农村水利概念
农村水利是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包括农田水利、水土保持、防汛抗旱和乡镇供水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水利服务支撑。
1.2 农村水利特点
传统的农村水利一般为狭义农村水利,主要指防治旱、涝、渍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以服务于粮食生产的人工措施。其主要特点是:以发展农业灌溉为主要目标;依靠工程措施满足供给要求;注重经济效益、技术可行。
新型的农村水利,其特点是:注重功能上的配套,并兼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环境;注重管理软件和管理硬件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农村水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
2.1 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作用
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农村水利基层服务工作全面实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是农村水利发展的核心力量,是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和执法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化集合单位。不但保证了政府职能在基层的有效延伸,同时又兼顾水利政策的宣传、执行及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等多重身份。
2.2 农村水利基层服务存在问题
2.2.1 农村水利基层水管单位权属定位不清楚,体系不健全。近年来,随着基层水利单位机构改革的推进,各地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日益突出,导致农村水利基层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2.2.2 农村水利基层单位经费保障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员工资虽已列入财政拨款,但受地方财力影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差额拨款。由于工程老化失修,造成水费难以足额征收,水利管理单位收不抵支,待遇低下,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农村水利基层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工作难以创新开展。
2.2.3 农村水利基层单位服务职能弱化,管理体制不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主要承担着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和水环境等涉水职能。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及约束机制,致使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管理、设施损毁、工程老化、效益衰减,制约了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村水利基层服务发展思路
3.1 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基层服务机构
3.1.1 合理设置机构。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原则上按行政区划分的按乡、镇设立,或按流域分区、分片设置。
3.1.2 明确机构职能。规范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范围。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各级关于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按照授权,从事流域、区域、乡镇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管理,从事防汛抗旱、灌溉管理、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和实施管理、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水利新技术推广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级水务员的工作。
3.1.3 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作用的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实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下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体制,“人、财、物”三权由县级水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3.1.4 科学核定编制。根据职能和任务,按照标准测算核定人员编制,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
3.1.5 创新管理制度。改革用人机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改革分配制度,将水利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水利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加强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职工的水利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水利基层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3.1.6 强化经费保障。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和运行维护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3.1.7 加强指导考核制度。由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考核组,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健全、运转良好、保障有力的给予一定奖励;对建立健全管理不善的给予相应处罚。
3.2 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服务农业能力,适应新形势对基层水利工作的实际需要。
3.3 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水利管理模式。拓宽用水户参与管理范围,在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末级渠道、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要充分发挥利用水户协会的组织管理作用。农村基层水利服务工作重点及方向
4.1 农村基层水利工作重点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2 农村基层水利建设方向
4.2.1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有利于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4.2.2 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
4.2.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从源头上防治因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农村生态环境退化,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4.2.4 加快村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加强突发性暴雨灾害的预警机制,增强薄弱防洪工程的抗洪标准,消除险工弱段;增设永久及临时排涝设备,达到30年一遇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工作,研究确定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任务,协调解决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工作中的重要事宜。
5.2 健全协商机制,形成部门联动。建立健全部门协商机制,各有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加大工作力度,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基层水利服务工作的合力。
5.3 强化目标控制,实行梯度推行。按照“目标控制,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行目标分解,量化指标任务,落实责任,制定推进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定期检查考评。
5.4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果,形成舆论强势,提高全社会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认识和关注度,赢得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
5.5 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
5.6 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队伍的建设。确定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明确职能,合理分工,实现事企分开,精简事业编制人员。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努力提高水利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结束语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就无法正常发挥效益,农村水环境、生态环境就无法和谐发展。因此,采取适宜地方式、方法来提高和完善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先决条件,是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