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当前生猪生产加工销售情况的分析报告
盐边县农牧局
关于当前生猪生产加工销售情况的分 析 报 告
2013年,盐边县农牧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畜牧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全县生猪生产总量稳定增长,生产方式不断转变,整体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季度以来,受供过于求及年节后消费下滑、饲料等饲养成本上涨过快、而生猪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效益明显下降。
生猪出栏增加,价格持续走低。一季度出栏生猪6.68万头,同比增长1.90%;猪肉产量44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8.52%。每公斤猪肉、待宰活猪平均价格分别为18元、6.1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1.74%、15.28%。受全国大市场的影响,预计上半年猪肉价格仍将在低位运行。
二、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全面完成各项项目建设任务,盐边县农牧局在编制各项项目实施方案时,明确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实施小组,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局长、县审计局等相关部门监督开展落实。由项目领导小组同县农牧局签订技术目标责任书,县农牧局同项目乡和项目户签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项目责任,确保项目-1-
顺利实施。
(二)推广新型模式,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坚持走“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发展路子,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功能、纽带功能、组织功能和载体功能,引导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按照“围绕龙头兴产业、围绕产业创品牌、围绕品牌建基地、围绕基地建农业专合组织和养殖小区、围绕农业专合组织和养殖小区培育养殖示范户”的工作思路,狠抓基地建设。以我县攀枝花市龙腾四海农牧业有限公司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为依托,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行龙头企业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等配套服务模式。截至2012年底,全县现已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11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12个,其中年出栏规模100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1个,年出栏规模30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3个,年出栏规模3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18个,年出栏规模1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102户,规模养殖初见雏形。全县现有专业养猪协会1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8个,行业协会和专合组织对养猪业的推动作用日渐显现。
今年全县计划新增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6个,项目户25户,新(改、扩)建标准化圈舍6000平方米;建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800立方米,消毒室、饲料房、诊疗室等基础配套设施2000平方米;购置饮水器、喷雾器、饲料车等设备;建立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等为主要建设内容,拟在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实施。项目建成后达到年新增出栏优质商品肉猪6000头以上,年销售收入1080万元、年纯收入360万元。对促进我县生猪生产,稳定猪肉市场,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将起着重要作用。
(三)加大培训指导,径优化技术服务。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科技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充分利用农民专合组织、科研院所、养殖企业的技术力量,积极组织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采取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等方式,广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畜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加大对养殖农民的培训力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中养殖农民培训比例达到50%。
三、主要问题和困难(一)生产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总体看来,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程度还不够高,生产方式急需转变。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问题仍然存在,畜牧养殖效益和优势不明显。规模养殖场与农户传统养殖并存现象还突出,畜牧业发展不平衡。相当部分养殖户生产环境差,生猪品质不高。
(二)产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猪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在维护农民利益、引导生产方向、抵御市场风险、精深加工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龙头企业、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完善,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彻底形成。
(三)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动物疫情暴发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宽,疫病风险加剧,加之我县面宽量大,防疫压力非常大;生猪价格市场行情波动大,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养殖户利益缺乏保障,挫伤了养殖积极性。全县畜牧业发展抗风险的整体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发展资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融资平台和体系不健全。银行对生猪产业放贷数额少,门槛高;社会为农业担保中介少,并且担保体系不够健全;因效益和回报率低,社会投资较少、分散。随着畜牧生产的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场户数量猛增,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全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以示范场授牌和项目奖补为动力,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推向纵深,切实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着力强化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发展农户实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为基础,以专合组织为纽带,全面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单个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建立应急预案,切实落实强制免疫、扑杀、消毒及病害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实行重点监管,并加大行政执法打击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大政策投入力度。要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发展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更直接、更有效、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导并扶持农民积极投身到现代畜牧业建设中来,促进畜牧业跨越发展。
2013年4月24日
第二篇: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规模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指示精神,我局对全市生猪生产形势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就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如下:
一、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一季度以生猪为主的畜牧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开局好、起步快的良好局面。全市出栏生猪120.52万头,增长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存栏309.86万头,增长4.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24.55万头,增长5.19%,占猪群的7.9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3个百分点;仔猪54.56万头,占猪群的17.61%。近期,生猪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户严重亏损。4月底,毛猪价格跌至3.8元/斤,5月上旬,毛猪价格回升到4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8%;一等猪肉价格7.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42.3%;肉食品加工企业生猪边口收购价达1.6万元/吨左右,同比下降0.3万元/吨。目前,毛猪价格跌破了5元/斤的成本价,养猪全面亏损,散养农户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45元左右;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150-200元;自繁自养购买饲料的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70元左右;管理水平高、自繁自养自配饲料的规模养殖场盈亏基本持平。由于毛猪价格低、疫病困扰、养殖成本高、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严重伤害了农民养殖积极性,致使农民生猪补栏积极性受挫,将对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价格大幅度下跌,将面临严重亏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或资金链条断裂,生产能力将受到削弱,甚至出现宰杀母猪的现象。特别是小规模养殖户破产难以避免,退出养猪产业将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当前猪肉价格过低,必然会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吃高价猪肉的历史迟早又会重演。
二是仔猪和种猪交易量大幅减少、价格大跌。4月份,仔猪和种猪行情应当是一片惨淡,随着毛猪价格下跌幅度加大,养殖户已经从少赚进入全面亏损,仔猪补栏量不大,因此,仔猪和种猪交易量进一步减少,价格大跌。优质仔猪6.5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12.5元/斤,同比下降65.8%;一般仔猪4.8元/斤,比去年同期下降7.2元/斤,同比下降60%。2009年一季度的仔猪价格出现了罕见的与毛猪价格两者不同步现象。春节过后,毛猪价格呈持续下跌势头,而仔猪价格并未及时随活猪价格下跌而下跌,而是保持了反弹势头,直至3月底才出现大幅回落。仔猪价格与活猪价格不同步,将潜伏巨大的市场风险。优质种猪(公、母猪同价)4000元/头,同比下降1200元/头,下降23.8%,销售量下降60%,种猪交易量的大幅下降,将可能导致2010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三是猪肉产品外销受阻、猪肉加工企业亏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猪肉产品主要销售地的沿海城市企业倒闭或大量裁员,猪肉需求量大大降低,无猪肉产品出口市场,致使外销受阻,外销量大大减少,以冻肉为原料的肉类食品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受国外进口猪肉冲击,进口猪肉平均比国内猪肉低3000-5000元/吨,而四川猪肉不再具有价格优势,平均每头猪比东北三省、山东、河南等地的高50元左右,致使外销冻肉销售价格一路下滑,生猪边口接收价1.6万元/吨,去年同期为2.3万元/吨,同比下降30.4%,冻肉销售均价1.4万元/吨,同比下降42.9%。市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12户,年屠宰加工能力达450万头,冷库库容达2.3万吨。目前,预计全市冻肉库存占总库容量的30%左右。威远县的任源公司冻肉库存1100吨,占该企业库容量的55%;资中县福元公司冻肉库存1200吨,占库容量的20%。四川福润公司冻肉库存300吨,占库容量的4.62%。肉类加工企业处于生产量越大亏损越严重的状态,每生产一吨分割肉就要亏损2000元左右,因此,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纷纷限量宰杀。
四是工业饲料产量、销售量和价格下跌。由于毛猪价格下跌,规模养猪场为减少饲料成本,多数采用自产自配饲料,因此,造成工业饲料产量和销售量减少,饲料价格下跌。饲料产量下降。一季度,全市工业饲料总产量8.94万吨,同比下降7.5%,其中配合饲料4.88万吨、添加剂预混料0.04万吨,分别下降22.91%、23.2%,浓缩饲料0.91万吨、同比增长23%。饲料销售价格纷纷下降。猪用配合饲料4125元/吨,同比下降4.1%;浓缩饲料6500元/吨,同比下降18.98%;添加剂预混料7000元/吨,同比下降12.5%。主要饲料原料价格稳中有跌。玉米1800元/吨,同比下跌2.7%;豆粕3450元/吨,同比下跌13.8%;鱼粉8100元/吨,与去年持平。饲料企业销售量下降幅度大。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饲料销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81%、27.4%;年产量1万吨以下的饲料企业饲料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20%。
二、生猪价格下跌的原因分析
一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省猪肉出口外销形势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国际金融风暴,目前尚难言底。受其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四川省外向型发展的生猪产业面临很大困难。据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1-2省出口冻猪肉2727.74吨,同比分别下降25.51%;省商务厅定点监测企业分割肉外销约4.3万吨,同比下降26.5%。到目前为止,内江市猪肉出口为零。
二是生猪价格进入回落期。根据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规律,生产快速恢复,形成新的供需格局之后,市场价格将会进入回落期,寻找新的平衡点。近两年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扶持生猪产业,陆续出台了能繁母猪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促进了生猪生产发展。与此同时,2007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攀升,且较长时间处于高位,养殖效益可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养猪业,加速了生猪生产发展。从而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使生猪市场价格进入了回落期。
三是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并在全球蔓延,导致民众对吃猪肉产生了一定忧虑,购买量相对减少,致使我国猪肉出口受阻,国内供应充足,国外市场需求萎缩。
四是发展畜牧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畜牧业发展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销售、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调,整个畜牧生产环节周期长,风险大,效益差,饲料、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却处于盈利,而生产环节处于微利、保本或亏损,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往往市场行情好时,大家蜂拥而上,行情差时,甚至出现宰杀母猪的现象,已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三、后势预测
随着夏季消费减弱和出栏高峰的到来,今年2-3季度,生猪价格可能会跌入谷底,并在谷底持续一段时间震荡。预计10月后,随着消费旺季的增加,猪价会缓慢回暖,春节后一段时间会有所回升,并持续一段时间。
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阶段,即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每一个阶段大约6-9个月时间。目前生猪盈利期已过,已进入回落期,预计在今年10月前,仍保持这种低位运行趋势。
从生猪生产周期看,每出栏一头生猪需5个月左右。在2008年生猪高价位运行的刺激下,春节生猪大量出栏后,母猪存栏增加,仔猪供应量逐步回升,投放量增加,生猪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预计在6-9月份会形成新的出栏高峰期,而此时恰恰是生猪消费的淡季,毛猪价格有可能小幅下跌。
从生猪饲养群体看,主要是千家万户、养殖大户和规模场。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人们就业方式多样化,千家万户的饲养量呈下降趋势,规模大户和规模场的养殖量逐步上升,规模化养猪将出现批量集中出栏,将致使生猪市场供大于求。
从市场需求看,中国人素有喜食猪肉的传统,国内猪肉消费市场稳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半年几大节日和冬季制作腌腊食品的增多,猪肉消费增长,生猪需求总量将会上升,将会带动生猪价格上升。
四、几点建议
1、建议养猪场户加强种源保护。畜牧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效益低的弱势产业,受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影响巨大。规模养猪户面对目前猪肉市场的“寒冬”,要开源节流,尽量压缩管理成本,增加流动资金注入量,适时调整存栏结构,在强化饲养管理、加大疫病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种源保护,择机淘汰部分经产母猪,选留后备母猪,保护好生猪生产能力。目前,暂不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待时机成熟,增加母猪补栏量,以迎接新一轮赢利期。
2、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整合项目资金。进一步将畜牧项目资金整合,重点向生猪养殖规模户倾斜,确保资金管理使用规范、透明、安全、高效,依靠项目来支撑和推动生猪生产。二是继续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继续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畜牧业长效风险防范机制,继续实行保费分级承担,保障养殖户利益,规避疫病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尽快兑现2008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补助政策。生猪规模养殖场业主往往投入了基础建设,就缺乏生产流动资金,圈舍建设好了,猪只投入生产了,但缺少资金购买饲料,且饲料资金需求量较大,将严重影响生猪生产发展。因此,尽快兑现市委[2008]21号文件出台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补助政策,以缓解生猪规模养殖户巨大的资金压力。
3、建议加大规模养殖户的融资扶持力度。生猪规模化养殖户租赁的土地和生猪圈舍不能作为贷款抵押,存在抵押难和贷款难的问题。建议市农业担保公司、农村信用联社适当放宽贷款政策,在每个县(区)确定2-3户确需贷款的生猪原种场,给于贷款扶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以杜绝宰杀母猪现象发生,保障下一个盈利期有充足的猪源。
4、建议国家建立畜牧业保障机制。根据《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的规定,要全力完成省政府下达的1000吨冻猪肉储备任务,以增强养殖户的市场预期,稳定生猪生产发展。在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养猪亏损严重时,建立最低保护价机制,收购生猪作为猪肉储备;建立肥猪补贴政策,与粮食、油料一样,交售一头肥猪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种猪补贴政策,对种猪场种猪给予补贴,保障猪源,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当前来宾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1莫靖川1,王鼎民2,覃志贵(1广西来宾市畜牧站;2广西黔江示范牧场)
2010年春节以来,生猪市场疲软,3-6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到8元/公斤,养殖效益锐减,加上来宾市6.1特大洪灾以及近期复杂猪病的困扰,生猪生产形势严峻。但从7月起,生猪价格又开始反弹,目前生猪收购价已达到11.2-11.6元/千克。近期,就当前生猪生产形势问题开展了一些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当前养猪生产现状 1.1 当前生猪发展情况。
台帐统计显示:2010年1-6月,全市100头以上规模猪场1033户,上半年出栏29.74万头,占全市45.84%;存栏26.48万头,占全市26.27%。100头以下的规模猪场5881户,上半年出栏14.13万头,占全市21.79%;存栏7.76万头,占全市7.7%。规模猪场最发达的是兴宾区、武宣县,规模养殖比重分别占全市42.4%、36.5%。2010年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100.81万头,同比增长5.21 %,出栏64.85万头,同比增长6.02%。能繁母猪存栏10.52万头, 同比增长6.43 %。
1.2 当前生猪市场行情。
据定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仔猪价和猪粮价比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仔猪增幅较大。目前全市仔猪平均价格是13-15元/公斤,15公斤的三元杂仔猪430-440元,与4-5月份相比每头增加 1
160-170元;生猪平均收购价11.6元/公斤,至7月15日止,稍高的地方达12元/公斤。1.3 当前生猪生产效益情况。
根据我市当前多数养猪场反映,自繁自养的猪场生猪价格盈亏平衡点在11-12元/公斤,目前从7月1日起,全市生猪价格从9元/公斤一路攀升,至7月15日,生猪价格已涨到11.6元/公斤,生猪生产出现转亏为盈的迹象;非自繁自养的养猪户,从市场购买仔猪进行育肥,盈亏平衡点按猪粮价6:1计算,我市生猪价格达11.6元,玉米价格2.2元/公斤,猪粮平均比价为5.27∶1,还低于6∶1,每头猪还亏100元左右,形势不是十分的乐观。由于3-6月猪价下跌,散养户或小规模养猪户缺乏资金维持,加上近期内大部分地方受复杂猪病的影响,空栏较多,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还会走高,出现猪价反弹的预期状态。1.4 当前规模猪场生产情况。
由于3-6月份猪价下跌,4月份中下旬曾跌至8.4元/公斤,农村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没有资金挺住,出现停产或徘徊不前的现象,台帐统计表明:一季度全市2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8564个,二季度6914个,减少1650个,减幅19.27%;但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则稳中略升,一季度全市100头以上规模猪场928个,二季度1033个,增加105个,增幅11.31%。7月份以来,由于猪价有所反弹,一些精明的规模养殖大户开始引种,扩大生产规模,蓄积力量,为明后年猪价回升奠好基础。如兴宾区兴泉猪场于7月中
旬从华中农大引进“中国瘦肉型猪”150头,是来宾市灾后恢复生产动作最快的猪场。1.5 规模猪场典型情况。
据兴宾区兴泉猪场业主介绍:如果从目前市场价来推测,他的猪场从3-6月份亏本几百万,但他压栏有几百头种猪,等几个月过后,猪价回暧,这批种猪的价值也有几百万元,亏本不怎么大,这两天肉猪售价现在是12元/公斤,养猪生产已出现微利。受洪灾影响的猪场就比较难办了,据忻城县古蓬水库猪场业主介绍,6.1特大洪灾淹没了他的猪场,全场兽药饲料及机械设备价值5万多元被洪水浸泡,大猪紧急销售被屠商压价到6元/公斤,仔猪更换环境造成应激最后也被抛售,每头售价100多元,重胎母猪搬迁又引起流产,母猪几经搬迁,折腾到最后还是被迫甩卖了,猪场停产了,全场亏损了17万元。没发生灾害的猪场如城厢乡泗贯养殖小区两个业主介绍,卖出一头猪平均亏本200元左右,3-6月份肉猪最便宜的卖8元/公斤,仔猪最便宜的卖300元/头,他们的猪场盈亏平衡点将近12元/公斤。上半年一起卖了600多头猪,亏10多万元,如果下半年保持12-13元/公斤价位,还是回不了本,主要是看明年市场了。当前养猪生产存在问题 2.1 养猪生产水平低。
一是目前全市养猪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零星分散养殖为主,饲养规模普遍较小,较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的比重比较低。二是
饲料报酬低,多数猪场的料肉在3.0∶1以上,有的猪场甚至达到3.4∶1以上。2.2 动物疫病风险高。
规模小的猪场防疫基础条件差,少数养猪场(户)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随着动物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动物疫病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一些常见疫病,如猪瘟、猪喘气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附红细胞体病,在老猪场中时有发生,对养猪业的危害性较大。2.3 制约规模养猪业发展的问题突出。
用电难、用水难、贷款难、污染治理难等实际问题,仍然制约着规模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养猪场的建立、运营都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一旦经营不善出现亏损,将使其难以为继。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多数猪场都存在用水、用电难的问题,因为养殖场远离居民区,水电供应就成了问题,象州县寺村镇有个猪场养猪十多年,水电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当然有内因也有外因。2.4 生猪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我市生猪生产主要是围绕城市鲜肉供应,为定点屠宰厂提供活猪和部分外销到柳州、南宁等周边市场,目前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猪肉加工龙头企业。2.5 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
多数养猪户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经营,单打独斗、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
一、流通不畅,且多数在本地销售。多数猪场与市场衔接不好,甚至脱节,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在利润分配上,猪场
与市场不对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论养猪户盈亏与否,屠商宰杀一头猪,都稳赚100元。3 推进生猪发展的措施 3.1 当前生猪发展的有利因素
3.1.1 生猪养殖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10年上半年存栏能繁母猪10.52万头, 同比增长6.43 %。100头以上规模猪场增加105户,存栏24.68万头,比1季度末只增加1.53万头,表明了规模猪场生猪不存在压栏现象,大多数猪场淘汰老母猪,更新后备母猪,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激励生猪生产的一些措施,导致许多规模养猪户都理性地看待猪价起起伏伏,不存在宰杀生产母猪的现象。
3.1.2 生猪行情波动的规律看好 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阶段,即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每一个阶段大约6-9个月时间。目前生猪低潮期从春节后到6月底,将过半年,逐步进入猪价回升期。不过据网络媒体介绍,年内生猪价格反弹不大,不会出现高价肉现象,猪肉市场基本上稳中有升。
3.1.3 金融危机基本上消退,国内CPI指数回升 2008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持续到2009年,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2010年国内经济得到恢复,据预测,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有望到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国内外经济环境利好,预计下半年养猪生产会进入正轨。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带动下半年生猪价格小幅上升,这是当前养猪户补栏的最佳时机,如果要等猪价上来了才补栏那就来不及了。
3.2 当前应对措施
3.2.1 落实中央强基惠农政策 继续落实中央强农支农政策,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
3.2.1 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今年国家继续安排30亿元中央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自治区也继续开展生猪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的认定,因此当前要加大“跑部进省”力度,争取更大的支持。日前,市水产畜牧兽医局2011年项目工作正在加紧申报,生猪标准化项目、饲料加工厂、畜禽交易批发市场、创建现代农业标兵、现代畜牧业园区、良种繁育体系等项目建设都十分重要。
3.2.3 指导规模养猪场(户)加快补栏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发挥来宾市水产畜牧信息网的作用,传递当前养猪业的前沿信息,组织有经济实力的规模猪场(户)从区内外引种,适时补栏,以稳定明年猪市。
3.2.4 增加资金投入,保护生猪生产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发展经济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正值生猪生产的困难时期,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采取非常措施加强与银行、信贷、金融、保险、财政、妇联等部门协调,帮助规模养殖户协调信贷资金,支持生猪
生产,重点支持种猪生产企业或规模场(户),保护好母猪生产能力。同时,指导种猪场利用生猪市场疲软期调整、优化种猪结构,选留高质量的优质种猪,淘汰超龄和劣质种猪,保持适当种猪数量,提高能繁母猪生产性能,适当缩减商品猪存栏。引导养殖户暂不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待时机成熟,增加母猪补栏量,以迎接新一轮盈利期。
3.2.5 建立畜牧业长效保障机制,保护养殖户利益 在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养猪亏损严重时,建立最低保护价机制,收购生猪作为猪肉储备;建立肥猪补贴政策,与粮食、油料一样,交售一头肥猪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种猪补贴政策,对种猪场种猪给予补贴,保障猪源,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3.3 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3.3.1 落实水电问题 建议水电部门对规模养殖场用水用电问题继续优惠,调查中不少业主反映,因为养殖场远离居民区,解决了水电问题几乎解决养殖场发展的许多瓶颈问题。
3.3.2 加大疫病防治与监测问题 复杂猪病等烈性传染疾病对新老猪场的威胁巨大,加大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十分紧迫。3.3.3 培植养猪龙头企业 围绕优势产业,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重点扶持兴区业泉猪场、黔江示范牧场、凤凰知青示范场、祥丰猪场、华邦猪场、鑫盛源猪场、武宣种畜场、武宣食品公司、武宣丰源猪场、武宣县富进猪场成为万头猪场,组建养猪龙头企业,通过龙头的带动,到2011年建设500个规模养殖小区(场、户)。
3.3.4 着力培育产业基础 一是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壮大规模养殖。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加工型龙头企业。三是建设大型畜禽交易批发市场,以市场带生产,以生产带市场。四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健全生猪储备机制。实施冻肉储备、调整政府补贴等措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同时建立市县级的活猪储备库,以增强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
3.3.5 加大宣传,稳定信心,安抚民心 由于上半年毛猪价格低迷、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养殖户积极性低落严重伤害了养猪户积极性,致使生猪补栏积极性受挫,对养猪生产极为不利。因此要做好宣传和安抚工作,让规模养殖户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及时引种补栏,尽快恢复生产,以免明后两年吃高价猪肉的历史又会重演。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九日
作者:莫靖川(1973—),男,兽医师,1996年广西农业大学毕业。联系电话:***。先后在《中国畜牧杂志》、《养猪》、《广西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10多篇论文,分别是:《虫克星对山着蚧螨病的防治效果》、《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与抗生素对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有机铬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效应试验》、《猪日粮中有机铬适宜添加量的研究》、《忻城县生态养羊的综合措施》、《忻城县北更乡山羊圈养调查报告》、《来宾市推进生态养猪的经验和体会》、《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当前来宾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等,2009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研究》获来宾市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第四篇:当前生猪生产情况汇报
安陆市当前生猪生产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 2007-8-17 8:58:54 浏览量:191)
我市是畜牧大市,生猪产业是我市畜牧业中的支柱产业。生猪产业经历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行情周期性波动和“高热病”的双重影响后,从 2006年下半年开始,牲猪行情一直处于高价位、高效益运行状态(现活猪6.5-7元/斤左右),牲猪生产发展态势良好。截止6月底,全市生猪出栏达22.31万头,同比增长3.43%,存栏达22.89万头,同比增长3.7%,其中母猪达2.15万头,同比增长2%以上,牲猪生产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一、主要特点
一是规模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分散饲养畜禽户数逐步减少,专业养殖、规模养殖比重逐步增加。目前,全市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大户达到 636户,出栏生猪100头以上专业大户380多户,同比增长2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发展到4个,同比增长50%,专业大户共出栏生猪4.5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量的25%以上。
二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托佩克、金川畜牧、曾凡亚、孙伟昌、神农、瑞康等一批生猪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种苗繁育、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三是生态养殖有了新发展。全市共有近百座水库实行了猪禽渔配套、猪沼渔等立体生态模式养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四是生猪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生产群母猪95%已更换成一外一内和两外(长、大)杂交母猪,优质“三元猪”占生猪出栏总量的70%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抓基地,上规模
一是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在抓好千家万户群体养殖的同时,着力扩张基地规模,以李店、棠棣等10个粮产区为重点,建设优质“三元猪”养殖基地。在316国道、大安线和安京线沿线形成了三条生猪养殖带。二是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牵头、业主积极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了一批示范性养殖小区,带动了生猪生产向规模化生产发展。目前,全市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达到20多个。三是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养猪大户。市委、市政府今年高度重视牲猪生产,在全市大力推广实施标准化养猪“正大150模式”的牲猪“211工程”,即全市利用2—3年时间,建标准化“正大150模式”猪舍200栋,增加牲猪出栏10万头,畜牧业产值增加1亿元。每建1栋,经验收合格,市补帖5000元。有的乡镇也相应给予4000—1000不等的补帖,有力促进了标准化养猪“正大150模式”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计划兴建标准化养猪“正大150模式”猪舍的业主达54户,建标准化猪舍212栋,现已动工建设的有69栋,已建成的有5栋,预计年底有望达到100-150栋。
(二)抓龙头,促加工
一是大力推广托佩克种猪,提升了我市生猪品种的档次。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和回归工程,引进大老板参与牲猪产业的发展,建设牲猪产业龙头。建筑老板曾凡亚,投资1500万元,在陈店乡九冲水库建标准化猪舍100栋,年出栏牲猪5万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首期建设50栋标准猪舍,并配套建设300头标准化母猪舍,7月2日已开工建设,首期工程预计8月底竣工投产。建筑老板孙伟昌,在南城办事处大塘基地,投资500万元,建设万头标准化牲猪养殖小区,计划建标准化养猪猪舍20栋,年出栏牲猪1万头,并配套建设300头标准化母猪舍,首期6栋标准化养猪舍将于7月底竣工投产,后期工程预计年底建成投产。三是积极协助瑞康公司抓好屠宰加工,促进了全市牲猪生产的发展。
(三)抓中介,活流通
市生猪行业协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影响日渐扩大,协会会员由当初的100人左右,发展到现在的487人。协会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各个养殖场免费巡回指导,有效保证了养殖户的生产安全。协会依托饲料加工大户赵岩松、李建安,建起了饲料配送中心,以优惠的价格为养殖户配送饲料。协会依托养殖大户刘维军、李清林成立肥猪销售中心和仔猪调济中心,2006年,共销售肥猪10000多头、调剂仔猪8000多头。
(四)抓技术,保质量
一是加快良种推广步伐。以托佩克种猪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乡镇供精站为纽带,形成了生猪人工配种网络,生猪品质、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明显提升。二是加快新模式、新技术推广。今年重点推广标准化养猪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棠棣胡寿友2006年4月建成标准化养猪“正大150模式”猪舍一栋,投资4.9万元,06年出栏了2批猪共280头,获利8.4万元,利用这一典型,在全市大力推广,取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认真做好牲猪的防疫工作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出台了无公害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全市养猪业逐步实现优质、安全、无公害化。
三、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目前仍以千家万户的传统饲养为主,制约了生猪生产效益的提高。
二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防疫队伍力量薄弱,资金、技术、物资储备相对不足等,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政策支持不够,特别在生猪品改、良种繁育上投入不够,造成母猪饲养量下降,仔猪供应严重不足。
四是在用地、用电、信贷、收费等方面没有宽松的环境。
四、发展生猪生产的几点建议
1、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猪品改、良种繁育的投入和对新建生猪养殖小区应给予适当补贴。
2、国土部门要把养殖用地依法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建场房用地应视同农业用地,免予征收有关费用。电力部门对养殖户用电应给予大力支持。
3、加大信贷支持,对从事生猪生产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要放宽抵押条件,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和程序。
第五篇:我县生猪生产销售情况调查报告
我县生猪生产销售情况调查报告
五月份以来,受全国性牲猪市场影响,我县牲猪滞销,价格下滑,生产、销售、消费矛盾加剧。针对这一情况,县物价局对全县牲猪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牲猪生产、销售基本情况
牲猪生产是我县农业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养殖方面,我县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600家,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0家,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家。目前全县存栏牲猪18.8万头,可出栏牲猪2万头,预计全年可出栏牲猪22.3万头。
屠宰方面,全县共有屠宰场12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8个,简易屠宰场4个,年屠宰1万头牲猪的标准化大型屠宰场1个。全年屠宰能力30万头,实际屠宰量大约5万头。
销售方面,除自宰自食外,县内全年商品猪市场容量大约5万头,其中本地猪约2万头,占40%,外地猪约3万头,占60%。同时双汇、雨润等冷鲜肉年销售大约300万斤,占整个肉类市场30%的份额。
二、当前牲猪生产及销售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养殖收益不高。据调查,黄道山养殖场每年出栏牲猪1000头,实行全价饲料养殖。一头220斤的牲猪,从幼崽到出栏,养殖周期为6个月,幼崽200元,幼崽养殖到30斤饲料、人工费用100元,30—220斤养殖期间,3斤全价饲料长1斤猪,饲料费用(220斤—30斤)×3
斤×1.6元/斤=912元,人工劳务费、管理人员工资150元,自然死亡3%分摊15元,固定资产折旧20元,母猪更新、品种改良10元,利息18元,场地租金13元,水、电费24元,检疫、防疫、诊治费7元,合计养殖成本1469.00元,每斤养殖成本1469.00元÷220斤=6.68元。目前牲猪收购价格每斤6.80元—7.00元,每斤养殖收益0.20元—0.50元,每头养殖收益约50元—120元。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养殖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二是养殖劳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增加;三是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比较落后;四是周期性牲猪市场滞销,价格下滑。
2、经营差价过大。目前牲猪屠宰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肉类食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批发到经营户销售;二是由经营户自行收购、定点屠宰,交纳规定税费后自主经营销售。为准确掌握牲猪销售利润,调查组现场各宰杀一头外购猪和一头本地猪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一头河南购入猪毛重250斤,每斤购价6.90元,宰杀后净肉204.5斤,净出肉率为81.8%,心肺、猪肚8.5斤,猪头13斤,大、小肠5斤,肉类食品公司批发给经营者净肉、心肺、猪肚价格每斤10.5元,猪头价格每斤4.5元,大小肠价格每斤3元,批发环节毛利204.5斤×10.5元/斤+8.5斤×10.5元/斤+13斤×4.5元/斤+5斤×3元/斤-250斤×6.90元/斤=585元,除去国税20元,地税10元,屠宰工资25元之外,批发环节纯利530元,平均每斤2.12元。销售环节毛利(204.5斤+8.5斤)×(13元/斤-10.5元/斤)=532.5元,销售工资费用按每斤肉1元计算为213元,除去后纯利319.5元。批发和销售环节共计毛
利1117.5元,纯利849.5元。
另一头本县养殖猪毛重238斤,宰杀后净肉186斤,净出肉率为78.2%。心肺、猪肚7.5斤,猪头12斤,大小肠5.5斤,肉类食品公司批发环节毛利186斤×10.5元/斤+7.5斤×10.5元/斤+12斤×4.5元/斤+5.5斤×3元/斤-238斤×7.10元/斤=412.45元,除去国税20元,地税10元,屠宰工资25元外,纯利357.45元,平均每斤1.5元,销售环节毛利(186斤+7.5斤)×(13元/斤-10.5元/斤)=483.75元,销售工资费用按每斤肉1元计算为193元,除去后纯利290.75元。批发和销售环节毛利896.2元,纯利648.2元。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经营环节利润水平明显高于生产环节。二是外县调入牲猪明显比本县养殖的牲猪赚钱。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全国性牲猪供大于求,收购价格难以上扬;二是外地牲猪规模养殖,饲料价格低,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外地牲猪品种优良,出肉率较高;四是少数经营者故意压低收购价格。
由于外地商品猪出肉率高,经过长途运输,运到屠宰场空腹过称价格比本地猪还低0.3—0.5元/斤,而本地猪要到猪场去拉,喂饱过称,价格反而又高,经营外地猪的利润明显高于经营本地猪的利润,这样带来一个新的更大的矛盾,肉品经营人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愿意购买外地品种优、价格低的牲猪,进一步加剧我县牲猪销售困难和产销矛盾。
3、市场经营无序。第一,经营方式不规范。国家推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销售”的牲猪屠宰经营管理模式。而我县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乡镇由肉类食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销售,有的乡镇个体经营户可以收购牲猪,到屠宰场定点屠宰,屠宰场收取税费和屠工费后由经营者自行销售,有的乡镇向屠宰场承包,只下达税费任务,不管收购经营,还有的乡镇向经营者收购白条肉,再批发给个体户销售。第二,购销市场较乱。全县没有形成整体市场,各乡镇肉类食品公司和个体经营户自行其是,无论是收购本县牲猪和调购外地牲猪,还是将本县牲猪外销,各自为政,单独经营,没有形成统一规模,难以适应市场,融入市场,难以积极组织本县牲猪外销。同时,由于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不畅,有的养殖户等售、惜售,造成牲猪压栏。第三,冷鲜肉充斥市场。外埠冷鲜肉如双汇、雨润、中粮、金锣等大中型肉品企业纷纷进驻我县抢占市场,低价销售,其价格每斤平均低1—2元,大型宾馆、酒店、学校、红白喜事用肉都选择冷鲜肉。第四,市场价格不统一。鲜肉销售价格有的乡镇每斤13元,有的乡镇每斤12元,甚至同一乡镇有几种不同的销售价格。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营销管理措施;二是产销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统一的,相互信任的机制和模式;三是市场营销引导和整合力度不够;四是准入关口不严。
4、部门服务不优。一是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母猪保险费国家规定12元/头,而有的乡镇收20元/头,也有的乡镇收25元/头,最高的地方收50元/头。二是疫病防治和屠宰等环节只收费不服务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品种改良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牲猪品种更换不及
时,牲猪的商品性、市场竞争性程度不高。四是养殖规划不合理,养殖发展较为盲目。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主管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二是职能部门的管理措施不硬;三是经费供给不足。
三、几点建议
由于我县牲猪生产近两年发展较快,猪源充足,外省外地牲猪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县内牲猪价格不断下滑,保护养殖户和消费者利益,保证市场供求平衡,稳定牲猪生产尤为重要和紧迫。
1、要提高科学养殖技术,狠抓品种改良,努力改进牲猪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要进一步理顺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产销合同管理模式,本着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目的,合理安排收购价格、销售价格,调整和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要优先保证本地牲猪销售,肉类经营者每月在一个特定时间,只准销售本地牲猪,在收购本地牲猪时,禁调外地猪。在此期间畜牧部门严把检疫关,凡外地牲猪一律不准检疫换票,屠宰企业把好“进口”关,凡未经检疫的牲猪一律不准进点屠宰。同时,按优质优价和扶持发展的原则,本地牲猪的收购价格应适当高于外地牲猪价格。
4、加强对冷鲜肉管理。应不定期对冷鲜肉代理商和销售网点进行检查,凡证照不齐,脱离冷链销售,违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取消经营资格。对严重违反规定,故意扰乱市场价格的冷鲜肉企业应禁止产品入市,逐步实行市场准入登记手续。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全县
所有学校、工厂、单位食堂与餐馆酒店用肉必须来自定点屠宰场的热鲜肉,使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肉”。
5、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共同做好我县牲猪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