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违法生育的原因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民不断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加入到人力资源重新配置的行列中来,人流、物流不断加剧,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情况,违法生育原因日趋复杂化。为了通过对违法生育相关因素的分析,找出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研究今后一段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特围绕违法生育的原因开展调研,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状况进行浅析。
一、基本情况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消除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思想顾虑,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即:不登记调查点的单位名称,且调查点按照整群(整村)和非选择性原则确定。调查内容涉及违法生育夫妇的职业、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婚姻史、生育史、避孕史,家庭经济状况、生育意愿、外部条件、管理服务等情况,共19个项目。共调查2003--2004两个年度420例违法生育,有效数据416例,其中违法生育一孩23例,违法生育二孩351例,违法生育多孩42例。
1.主观意愿。怀孕之前就想生育的比例随着孩次的递增而上升,一孩、二孩和多孩分别为4.35%,48.72%,61.9%。
2.受教育程度。违法生育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低于丈夫受教育程度.416例违法生育夫妇中,妇女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371人,占89.18%,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的45人。丈夫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353人,占84.86%,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的63人。
3.职业。违法生育人群的职业以从事农业和打工者居多。妇女从事农业和打工的395人,占94.95%,其中,从事农业的242人,打工的153人。丈夫务农和打工的385人,占92.55%,其中,从事农业的240人,打工的145人。妇女从事经商等其他职业的21人,丈夫从事经商等其他职业的31人。
4.婚姻状况。23例违法一孩生育中,事实婚姻,非婚生育的15例,占65.22%,其中事实婚姻7例,非婚生育8例。42例多孩生育中,妇女属再婚的6对,占违法多孩生育的14.29%。
5.避孕节育措施。违法生育一孩的夫妇怀孕前无措施的占78.26%,违法生育二孩和多弦的夫妇大多是避孕措施失效或人为终止原有措施导致怀孕的。
6.孕检情况。违法生育的夫妻在违法生育前普遍孕检不到位,甚至少数人为了达到违法生育的目的,请人顶替参加孕检或者请人开具假孕检证明等等。一年有效孕检不足2次的358例,占违法生育的86.06%。
7.违法生育地点。违法生育夫妻以离开户籍地生育的居多,离开户籍地生育的占违法生育的91.11%,在外省生育的占所有违法生产的56.49%。
二、违法生育原因构成结合有关调查数据,通过多元因素分析,得出现阶段农村违法生育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意志的矛盾、逐步开放的婚恋观念和性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矛盾、依法行政的要求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矛盾、财政团难与利益导向的矛盾、群众需求与管理服务的矛盾.调查分析结果充分说明了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农村的低生育水平稳定与否决定着低生育水平能否得到长期稳定。
(一)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意志的矛盾
农村群众生育2个孩子的意愿与我省“一孩半”的生育政策的矛盾。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子多福”等传统生育观念正逐渐被人们所放弃,但“合理”生育子女数量这一观念与“合法”生育子女数量又成了新的矛盾。农村群众普遍认同的“合理”生育的子女数量是2个。人们期望生育2个孩子的意愿与我省现行“一孩半”的生育政策形成了新的群众意愿与生育政策的反差。416例违法生育中,违法生育二孩的351例,占84.37%。一些人为了达到生育二个孩子的目的,避开当地政府的管理,举家外出.违法生育二孩的351例中,以违法生育为目的外出的239例,占违法生育二孩子的68.09%。
农村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保障机制是多孩生育的根本原因。较大强度的劳动生产方式和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决定了男性在家庭中仍然起着顶粱柱的作用,纯女户家庭中要求生育男孩的愿望相对强烈。42例多孩生育中,有20例是纯女户家庭,占多孩子生育的47.62%。有人甚至不生男孩不罢休,不生男孩不回家。20例纯女户中,生育了3个以上女孩再生育的18例,某县1对夫妇外出多年不回家,连续生了4个女孩,直到生了地5个是男孩才回家。
此外,再婚夫妇把再生育1个孩子作为维系新组建家庭的纽带,为了达到稳定新组建家庭的目的要求再生育,与原配没有生育子女的如此,与原配生育了子女的亦如此。而我省条例对与原配均生育女子女且存活的再婚夫妇是禁止再生育的。随着离婚、再婚现象的增多,给控制多孩生育的工作带来了压力。42例违法多孩生育中,属再婚夫妇生育的6例,占14.29%,再婚夫妇的增加成了多孩生育新的“增长点”。
(二)逐步开放的婚恋和性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原始的“东方又明”也在不断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槽粕混杂在精华之中一同涌入国门,长期禁锢的婚恋和性观念、性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一代受新潮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我省2002年5所高校大学生性现状调查结果显示,81.5%的男生和45%的女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可以接受”,56.8%的男生和20.6%的女生对“婚外情”、“一夜情”表示理解,67.1%的女生和80%的男生不会计算安全期,其中19.2%的女生不知道什么叫安全期(数据来源:《生命》杂志创刊号)。由此可见,一方面,人们对恋爱、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表现出了更趋开放的态度,而另一方面,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早婚、婚前性行为、非法同居等现象逐年增加与未婚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匮乏形成了一对新的矛盾,加之避孕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了非意愿生育日益增多。在调查的违法生育一孩的23例中,未达到法定婚龄生育小孩的15例,占65.22%,其中属事实婚姻的7例,属非婚生育的8例。
违法生育群众的主观意愿调查结果显示,416例违法生育的夫妇中51.68%的夫妇在没有怀孕之前并不想生育或再生育,其中16.59%的夫妇根本就不想生育或持无所谓的态度,35.1%的夫妇是在怀上以后才想要生下来的。23例违法生育一孩的女性中有近九成在怀孕之前并不想生育。这充分表明,育龄群众特别是农村育龄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何等脆弱!
(三)群众需求与管理服务的矛盾
1.孕前服务不适应育龄群众的实际需求。一是孕前服务局限于已婚育龄夫妇,对越来越多的早婚、婚前性行为管理和服务不到位,没有研究未婚育龄人群对避孕知识的潜在需求,对未婚男女青年避孕知识的宣传普及,避孕用品的提供存在一个盲区,致使一些男女青年在性行为发生之前不懂得如何避孕、如何紧急避孕,男欢女爱之后常常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最终导致一个又一个违法生育。这说明相关部门的管理服务与群众的避孕需求存在差距。换而言之,相关部门的孕前、孕期管理和服务工作再细一点、再深入一点,技术再好一点,补救措施再到位一点,有一半的违法生育是可以避免的。
二是孕情监测存在漏洞。存在一年有效孕情监测不足2次、甚至请人顶替、开具假孕检证明的现象,部分地方孕情监测手段落后,运用原始的手工方式进行孕情监测,少数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技术水平较低,造成有孕查不出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把问题解决在初期妊娠阶段。416例违法生育中一年不足2次有效孕捡的358例,占86.06%,孕检请人顶替的16例,开假孕捡证明的20例,有孕没查出的2例。
三是技术服务质量不过关,补救措施落实不到位,带环怀孕、脱环怀孕、扎后复孕的现象依然存在。416例违法生育中,带环怀孕、脱环怀孕、扎后复孕,药具失败怀孕的分别占违法生育的7.69%,30.77%、1.70%和7.45%。
四是指导、督促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不到位。416例违法生育中有78例是无措施怀孕生育的,占违法生育的18.75%。其中,生育二孩的夫妇有38例无措施,占违法生育二孩的10.83%,生育多孩的夫妇有22例无措施,占违法生育多孩的52.38%。
2.孕期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对违法怀孕对象督促落实补救措施不到位,416例违法生育中,有49.52%的对象没有乡村干部上门督促落实补救措施,有337例没有依法征收终上妊娠保证金,有12例征收了终止妊娠保证金后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四)动态的人群与静态的管理之间的矛盾
现居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格局没有真正形成,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依然是一个“真空”。从违法生育的地点看,在户籍地生育的仅37例,只占违法生育的8.89%,90%以上的违法生育发生在外地,其中以在外省生育的居多,占56.49%.这些违法生育的人群之所以选择到外地生育,就是因为存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上的“真空”,这个“真空”能够达到其违法生育的目的。尽管国家出台了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明确了户籍地与现居地共同管理,现居地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但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现居地由于流入育龄人群居住、从业的不固定性,分布的广泛性等客观因素以及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权利与义务的纷争,职责与经费划分不明晰等主观因素,致使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断层。户籍地由于流出育龄人群去无定向、来无踪影的盲流等客观因素和主动与现居地的联络沟通的主管因素导致跟踪管理不到位。同时随着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和职能转变,其社会职能减弱,甚至不再承担社会职能,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五)依法维权与依法处置的矛盾
由于当前我省广大农村经济欠发达,《条例》规定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以及规定的优惠和奖励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如独生子女保健费,入托、入学、就业、就医等优惠政策更难以落实,多分责任田土又已失去了激励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淡薄和违法生育对象本身的经济状况差,违法生育的处罚也很难落实到位,起不到应有的惩戒和警示作用。调查表明,我省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社会抚养费征缴到位难的问题,从416例违法生育家庭的经济状况看,84.38%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当地处于中下水平,23%的家庭处于最差经济状态,本身没有支付能力。二是社会抚养费征缴的力度不够,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成本高,计划生育案件执行标的小,不愿执行或难以执行,大多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在法院“执而不行”。据我市荷塘区关于社会抚养费征缴情况的调查结果,该区1998年至2002年5月,全区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仅29.6%,农村更低、只有l4.32%。
实行了计划生育的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依法生育者得不到实惠,违法生育者制裁处罚不到位,以致依法生育与违法生育没有形成明显的反差,促涨部分地方在生育子女上相互攀比之风。
此外,少部分地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足,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报酬得不到落实,导致“以罚代生”、“放水养鱼”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个体诊所和医务人员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为有违法生育意愿的育龄群众取环和施行结扎复通术。416例违法生育中,私自取环的138例,占违法生育的33.17%,导致违法生育二孩131例,其中生育多孩5例。女扎私自复通的2例,导致违法生育二孩和多孩各1例。
三、建议与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对稳定低生育水平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克服“三个认识不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情绪,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稳定低生育永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协调各部门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担子,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真正落到实处,及时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问题。
(二)加大宣传教育和科普力度,构建新型的婚育文化。把树立现代生育文化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主要内容,大力宣传和弘扬现代生育文化,切实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解决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领域的盲区,把宣传教育的对策从已婚育龄群众扩大延伸到未婚育龄人群,加强对未婚育龄人群避孕知识的普及力度。
(三)加大维权与执法的力度。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优惠和奖励政策的落实力度,切实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按照《条例》规定,对符合再生育调价而自愿放弃再生育小孩的育龄夫妻进行奖励。各地要因地制宜,适时制订和调整切合当地实际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应集中有限的资金有计划的重点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摆脱困境,特别是对那些因计划生育致使处于特困状态的家庭要给予必要的援助。真正使人们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于国于民于家庭都有利,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切实体会到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
在维护群众正当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依法征缴社会抚养费,依法从严打击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各类案件。建议人大或政府参照工商、交通、城管、卫生等部门的作法,依法赋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征缴社会抚养费的执法权,强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各级人民法院也要切实担负起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担子,执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的计划生育案件,审理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案件,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四)强化管理与服务。一是拓展管理与服务的领域,把未婚育龄人群纳入避孕服务范围,开辟避孕用品发放的新渠道,真正满足广大育龄人群的避孕需求;二是立足以人为本,加大计划生育科技投入,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的建设,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确保育龄群众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及生殖健康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三是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力度,建议国家出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细则,明晰户籍地、现居地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职责,适当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人、财,物的投入。
第二篇:浅谈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
浅谈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计划外生育现象有所抬头,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而没有低生育水平的稳定,统筹解决人口题就无从谈起。如何有效遏制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举报力度。有效的舆论监督是控制计划外生育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广播喇叭、赶大集、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违法生育的危害和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努力营造计划生育光荣的社会氛围。同时要积极开展有奖举报活动,通过在村公开栏张贴、入户发放等形式,宣传有奖举报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有效减少违法生育现象发生。
二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计生干部队伍。计划生育重点在农村,要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村计生干部是关键。应选拔一批有一定文化水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人口计生事业的村级专干,提高村级计生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建全村级计生专干教育培训、工资报酬、规范管理等工作机制,对工作时间长、政绩突出的要公开奖励和表彰,提高村计生专干的社会地位,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打牢村级计生基层基础奠定人才保障。
三要落实好各项计生奖扶政策。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让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得到实惠,也是有效减少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一环。要进一步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双女绝育户奖励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农村育龄妇女免费服务等计生惠民政策措施。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通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予以帮助,在就业培训、合作医疗、宅基地划分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发挥好“幸福泉爱心关怀活动”、“三助一保”、“绿色关爱互助活动”的作用,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家庭,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在社会上有地位。
四要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对违法生育对象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遏制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生育公平,促进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严格程序和标准,坚决杜绝人情征收、人情办案。对于那些“富人”、“名人”更应加大征收力度,坚决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第三篇:依法管理 稳定低生育水平
求真务实努力创新全面提高星林村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2005年6月24日)
朱坤茂
各位会员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三届计生协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三年工作回顾
三年来,我村计生协在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及上级计生协会的指导下,认真执行协会章程,坚持“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自觉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开展群众团体性的计划生育工作,为村民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结社会各界人士,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计生协会是群众性团体,它的目的在于以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让社会上热心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人都能主动起来做计生工作,使那些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人,从心里感觉到大家都在实行计划生育,从而转变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实行计划生育。
2.实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我村计划生育工作逐年有起色,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上级要求。近两年来,我村加强村级计生建设,设立了人口学校,结合农村科教培训,每期都有较多农民、育龄妇女参加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我村的人口素质。
3.促进经济发展,加速四化建设
计生协会充分利用“三结合”开展工作,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立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协会将向香菇木耳的种植、养殖、运输、服务等行业发展,将利益导向机制引入计划生育工作。
4.普及优生、优育、优教及避孕节育知识,开展咨询服务 村计生服务所宣教室设有避孕节育知识等专项挂图,结合人口教育课中设有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等课程,使全村育龄群众受教育面达85%以上。
5.联系群众提供信息,反映情况
提出建议,协助节育手术对象的思想动员工作,使村计划生育“一上二扎”及时率达95%以上,到位率达100%,“三查一检”达95%以上。
今后三年打算
计生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实行工作思想的两个转
变,即由单纯就计划生育工作抓计划生育向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转变,向以社会制约、宣传教育、综合服务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转变。要及时针对计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新的目标,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今后我村计生协会将继续抓好以下几件事:
1.抓领导认识。计生工作虽然不是中心工作,但它影响和制约着中心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只有领导真正重视起来,计生工作才会开展得有声有色。
2.抓“三查一检”工作。认真做好“三查一检”工作,变行政干预型为孕前服务型,保证“一上二扎”及时到位率,不断提高节育有效率。
3.抓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新修改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别是今年即将实行的《安徽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学习宣传,把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到位,酿造良好的计划生育氛围。
4.抓经费投入。要确保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正常开支。各位理事代表,让我们大家共同携手,为全面提高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星林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再创辉煌而努力拼搏吧!
第四篇: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计生家庭幸福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计生家庭幸福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讲话体会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王刚在以《总结成功经验 发挥自身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为题目讲话中的话(全文刊登于《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日13版)。该讲话不仅回顾了我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发展历程,而且总结了我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三十多年取得的显著成绩,新形势下也寄予计生协深厚的希望。学习后我办计生协会员纷纷表示对自己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
一、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协会成立及发展 70年代末国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宣传和服务计划生育工作的群众组织雏形。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正式成立,王首道同志任会长。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宋平同志出任中国计生协第二任会长,199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姜春云接任第三任会长。
二、计划生育协会取得的显著成绩
计划生育协会在已经走过30个年头下在各地人口计生
部门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个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育龄群众和计划生育家庭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大力倡导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组织开展生育关怀、少生快富、幸福工程等一系列宣传服务行动。积极推进人口和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为稳定我国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势头,为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三、我办计生协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计生家庭幸福中心开展工作
经过几十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人口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关键因素。人口众多的国情没变,人口流动迁移活跃,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都成为社会和谐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办计生协充分发挥广大会员带头示范、宣传服务、监督引导等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带领广大群众走上“少生优生、文明健康”的幸福之路,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自觉参与计划生育工作,为实现我办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通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我办在以人为本和流动人口均等化等相关政策指导下,在火烧寨村成立了“新沣东人之家”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全力打造流动人口第二故乡。“新沣东人之家”协会的会长及全体理事都是由流动人口担任,实现了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协会先后开展多项服务,组织了多项活动,让外流动人口中的计生家庭感到家的温暖,组织的关怀。
计生协会
2012.12.20
第五篇:当前为何还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最终版]
当前为何还要稳定低生育水平
人民日报对话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 翟振武
记者 李晓宏
2013-1-14 6:13:19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1月14日 13 版)
【新闻背景】
1月14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将在京召开。会议围绕十八大报告的相关精神,深化发展认识,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在连续10多年保持低生育率水平后,我国是否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如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发生?
【核心观点】
观点一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并不是稳定的。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旦放弃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肯定会大幅度反弹。
观点二
现行的政策根本就不是独生子女政策,而是包含了一孩、一孩半、二孩、三孩多样政策的一个政策体系。
观点三
人口政策是社会政策的一种,从它形成的时候开始,一直就处在与时俱进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中。
一 问 计生国策为何还要坚持
记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了低生育率的水平,有人担心我国将来是否会遭遇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低生育率危机。加上老龄社会渐行渐近,这种情势下,是否还需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翟振武:当前,我国人口增长势头虽然趋缓,但受人口惯性增长的影响,每年新出生人口1600万左右,预计未来20年总人口还将增加约1亿人。
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随着人口总量的继续增长,本已十分紧张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的问题日益凸显、相互交织,所呈现出的复杂局面,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遇到过的。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持续紧张的状况不会根本改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记者:如今,还需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吗?
翟振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中国目前所达到的低生育水平,并不完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甚至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一个国家生育率水平的高低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规律是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城市化水平越高,生育率水平越低。目前世界上生育率低于2.0以下的国家,2011年的人均国民收入普遍超过3万美元,城市化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教育水平等也很高。
中国目前的人均国民收入(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才6890美元,城市化水平才51%,但中国目前的实际总和生育率却已降到1.6左右(估计值),比法国和英国还要低许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超前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下降并维持在更替水平(2.1)以下。
也正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目前的低生育率水平,所以中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是稳定的。除了个别一些非常发达的大城市外,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旦放弃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肯定会大幅度反弹。因此,要想稳定住低生育水平,必须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二 问 “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属实吗
记者: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逐步完善政策”,有人理解为“这是要取消独生子女政策的信号”,该解读是否准确?
翟振武:这是对计划生育政策历史和现状不大了解的表现。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在多数城市地区实行一孩政策;在多数农村地区实行一孩半政策(第一胎是女孩的家庭可以生二胎);在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二孩政策;在部分牧区、山区实施三孩及以上政策。
中国在1980年至1984年确实实行过一段时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但在1984年已经调整为现在的政策框架。现行的政策根本就不是独生子女政策,而是包含了一孩、一孩半、二孩、三孩多样政策的一个政策体系,当然也就不存在所谓“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一说。
人口政策是社会政策的一种,从它形成的时候开始,一直就处在与时俱进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如取消对生育一胎的准生审批,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二胎,部分省取消一二胎之间生育间隔时间的限制,允许再婚夫妇生育二胎或三胎等等,都是过去十几年中调整和完善的结果。
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逐步完善政策,是指统筹考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相关因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政策,同时推动完善婚姻家庭、优生优育、性别平等、人口迁移分布、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实现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努力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其含义非常丰富,不可简单理解为“取消独生子女政策”的信号。
记者:“完善政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翟振武:“完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要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统筹考虑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坚持和完善生育政策。
二是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立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以及国家法定奖励政策的标准,推出更多的人口计生民生项目,促进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有机衔接,保障和改善计划生育家庭民生,使他们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建立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等服务,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 问 怎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记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出生缺陷率不断攀升。在防治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国家还应出台哪些举措?
翟振武:生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近几年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多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约为153/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出生缺陷患儿绝对数量多,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国际研究显示,出生缺陷儿中约30%在5岁前死亡,40%为终身残疾,只有30%可以治愈或纠正。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
社会发展成本。据测算,我国每年仅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治费用高达126亿元。
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加大对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普及优生科学知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国家人口计生委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发挥组织网络健全、直接面向家庭的优势,积极探索孕前预防、人群预防的新模式。
201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与财政部在18个省的100个县,启动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为符合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包括流动人口),免费提供19项检查服务。2012年,项目县增至1714个,占全国的60%。目前,已累计有近1000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接受了检查服务,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了针对性的咨询指导、治疗和转诊等服务。目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群众优生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优生意识显著增强,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各地也结合实际,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优生服务品牌,如广东、广西、海南针对地中海贫血高发的状况,实施了“地中海贫血孕前预防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