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9:0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篇: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编者按:纵观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每一个经济时代出现之前,都有一场深刻的技术和产业革命。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引发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20世纪中叶,随着晶体管、芯片和通讯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信息产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经济时代;20世纪末DNA基因和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拉开了现代生物产业革命的序幕。生物技术与医药、农业和传统工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正在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的先导和主流。我国已经将生物医药作为21世纪战略支柱产业来发展。我省应利用好现有的科研和产业基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我省的生物制药技术,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一、严峻的形势要求必须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1、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就是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兼具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特征,能源消耗少、污染低、知识密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是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速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我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清洁生产,有利于提高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整体经济素质。

2、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抢占生物产业先机和制高点的需要。生物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在整个生物产业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生物医药学科内容广泛,最具有形成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生物医药技术与人的生存关系最密切,最有希望率先突破,也最容易形成产业化。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对于加快医药工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保障水平,还是对于丰富生物产业内涵,促进生物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3、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我省医药产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的需要。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医药工业基地,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品牌影响力,在全国都处于优势的位置。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医药市场也面临重新洗牌。如果我省医药产业还固守传统,不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很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落伍,要保住医药产业的优势地位,必须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二、具备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1、从产业基础看。我省医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逐步发展成支柱产业,并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医药大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掌握先进生物技术、规模较大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生物医药发展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2、从技术基础看。在现有产品方面,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在国内生物制药领域处于前列。在产品预研方面,站在生物技术领域最前沿,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一些生物医药产品达到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后劲。

3、从人才基础看。目前,我省拥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企业研发中心,拥有5个国家新药临床研究机构,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医药技术科研队伍,这些中心、实验室不但可以承担不同层次和方向的生物医药课题研究,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依托,还可以直接对口为企业培养各类高素质、高水平、实用型的生物医药专门人才。此外,我省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都具备开展相关生物医药技术研究的基础和实力,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培养大量相关专业高水平人才,为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数量少,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低,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生物医药技术科研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外流比较严重。目前的生物制药企业,虽然大都设有研发机构,但往往没有名符其实的学术带头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生物医药技术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率偏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中试环节薄弱,产业化所需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导致我省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此外,我省在生物医药研发上,由于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导致研发与市场脱节,难以形成产业化。企业研发意识落后,缺乏创新思维和专利保护意识。医药领域,特别是生物制药领域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我省生物制药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生物医药产品目前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生产的无序竞争状态,特别是众多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思维和研发意识,科技创新后劲不足。生物医药研发体制尚未与国际接轨,缺乏利用全球研发资源的机制。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在国际新药研发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省医药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打破原有的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尚缺乏在全球化过程中配置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机制和经验,这无疑将严重影响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应以提升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根本,以组建、培育优势的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完善研发平台和产学研结合机制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创新发展之路,选好研发方向,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和产品,促进和带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1、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把支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升到政府行为,强力推进。制定和完善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和财税扶持政策,创造条件,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项目、人才、技术的引进力度,积极搭建省内外沟通、合作桥梁。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放大的生物医药产业投入支撑体系。加大政府扶持资金集中使用力度,做到支持一个,成功一个,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抓住我国2008年推出创业板的有力时机,鼓励和支持我省更多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完成境外或境内上市融资。积极培植我省生物医药技术产品的品牌和龙头企业,发挥省内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优势和资源,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有规模、有实力的医药企业或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生物医药研发战略联盟。

2、选择好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在重大新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实现突破。学习发达国家医药企业成功经验,走集中化和差异化相结合战略,将力量集中在几个细分市场服务上,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立足我省实际,主要集中力量开发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

率高的疾病相关药物及产品,产品类型包括基因重组治疗类蛋白、治疗性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类药物、疫苗类产品、核酸及核酸类似产品、生物诊断试剂类产品及现代中药等。

3、实施园区战略,完善生物技术基地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机制。借鉴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功经验,在哈市建设一个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并以此为平台开展科技合作招商引企,引进国内外大资本、大企业。完善生物医药技术基地建设,通过政产学研金介有机结合,建立生物医药研发战略联盟,健全生物医药产业链,壮大我省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和实力,逐步形成生物医药技术产业集群。加快扶持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使一部分基础好、潜力大的企业先发展起来,着力在抗癌药、抗感染药、心血管药及消化系统药等方面形成我省的特色和优势。

4、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速新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我省医药龙头企业具备资金实力雄厚、消化吸收技术能力强、规模化生产水平高和市场营销网络完善等促进医药成果快速产业化的优势。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新药研发的能力,开发出一批高水平生物新药。另一方面,我省生物医药领域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也拥有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的试验阶段的新药,为达到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变为医药商品、缩短新药进入市场时间、及时收回投资的目的,应在转让药证和实施战略联盟上做出选择。中小型医药生物技术公司在开发出新产品后,支持其与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销售能力强大的大公司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分享各自优势资源,以达到快速研发、规模生产并成功营销的目的。

5、培养造就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优势互补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要建立一支教授型企业家队伍。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市场意识的科学家,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意识和团队精神。要有既具备一定生物科技知识,熟悉市场,又善于集资和融资的管理人才。

6、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外包产业发展,分享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市场。国际医药大型制药企业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比例越来越大。我省应积极扶持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外包研发和承担外包工程,不仅可以节约新药研发时间和成本,还可从中学到国际化管理运作模式。以哈尔滨医科大学等5个国家新药临床研究机构为重点,发挥其研发特色和优势,扶持其开展承担外包研发业务,不断提升品牌,打造国际知名度。以哈药集团为重点,以生物医药科技园区为平台,加强与国际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合作机制,为企业开展生物医药外包产业,委托外包开发和承担外包制造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市场监管工作的广大消费者和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关情况。

20*年,*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其中,*区、*县、*县、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药企营业收入的*%、利润总额的*%,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体系的首要核心产业来抓。今年以来,相继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一港四园”建设推进会和市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市人大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召开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座谈会,市政府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在“药品检验研发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保障;省药监局将在监管能力提升、创新产品上市措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药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携手打造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各县区党委政府结合各自实际,科学统筹、重点发力,不断加大“双招双引”、项目推进等工作力度,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强化服务、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了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尽其责、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市领导亲自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签约过亿元生物医药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对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现代医药港结合功能定位,吸引南京知和大药厂、菏成药业、诺菏药业等项目落地,累计签约医药项目*个,落地达产后,每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县现代医药产业园,落地高端医药项目*个,预计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亿元。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协助睿鹰制药签署*个委托生产协议,预计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加营业收入*亿元。

(三)集聚效应愈加明显。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实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原料供应、药品生产、医药物流、市场销售渐成体系,产业链不断拉长,技术、人才、资金等加速聚集,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集约化优势充分显现。以现代医药港和高新区、*四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县、*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一港四园、多点支撑”发展格局,且各园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现代医药港以医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为主导,突出临床研究、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上市许可持有人总部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制剂和大健康产业;

*润鑫产业园聚焦高端原料药+新型制剂,着力打造甾体类药物、青霉素系列产品产业链;*现代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和生物药;*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辅料、包装材料、医疗耗材和康复医疗器械。*大力发展以羊肠线为主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与中药、医疗器械、化妆品、疫情防护物资初步形成产业集群。*金银花、*郓半夏等道地药材示范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近万亩,打造了全市中药材种植优势品种和知名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虎杖加工基地。

(四)强链工程深入实施。

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紧扣“重点产业突破年”,建立产业链稳定发展机制,在全市实行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狠抓*个领航企业培育、*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服务举措,对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帮扶、全程调度,积极协调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实行在建项目看增量,新建项目看进度,掀起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科创平台加快构建。

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市内医药研发资源,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化工大学膜分离技术实验室、大分子结构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与复旦大学、*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与*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信必成,达成了联合建设儿童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意向。目前,市内省级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平台达到*家、院士工作站*家,拥有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现代医药港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离岸创新中心已入驻*个科研团队。

二、下步打算,(一)全力打造“一港四园”。

“一港四园”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近年来的错位发展,各个园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计划通过*年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千亿、税收过百亿元。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各级财政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医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足用好现有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狠抓重点项目推进。

抓好确定的*个重点企业和*个重点项目,加强调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足用好市政府与省药监局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为项目落地提供便捷的通道,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朝。

第三篇:江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境与对策思考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境与对策思考

彭树宏

(江西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产业,对知识条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存在着强烈的人才资源依赖性。生物医药产业在产品研发阶段需要一批熟悉前沿生物科技、有创新性思维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在生产制造阶段需要大量懂得技术原理、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市场推广阶段需要众多具备一定生物科技头脑、熟悉生物医药市场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一、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反思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量优“、”质劣“

1.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同行业比重逐年提高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在2003年为67亿元,2013年达845亿元,年均增长25%,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速。从图1可以看到,在与江西最具可比性的中四角省份中,江西省生物医药产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问题研究》(20161BBA10018)阶段性成果。彭树宏,江西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E-mail:shuhong.peng@gmai.com。业规模优势明显,2008年之前排名在第一和第二位之间变化,2008年之后,则一直稳居第一,高于周边的湖北、湖南和安徽。

900800工业销售产值(亿元)***2001000江西安徽湖北湖南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图1 中四角省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销售产值

即使放在全国来看,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十年中的增长也是引人注目的。2003年,江西省GDP占全国比重为2.1%,到了2013年占比为2.5%,十年来几乎没有多少变化。相比之下,2003年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国同行业比重为2.45%,到了2013年占比达4.2%,提升显著。从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十年中,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在全国地位的持续提高。4.504.00占全国比重(%)3.503.002.502.0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图2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国同行业比重

2.生物医药产业盈利能力持续低迷,一直低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与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形成对照的是,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盈利能力却持续低迷。从图3可以看到,过去十年,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销售利润率一直徘徊在低位,不仅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一直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利润是企业的目标和追求,盈利水平是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盈利能力的持续低迷应该引起重视和反思。14.0012.00销售利润率(%)10.008.006.004.002.000.00全国中部江西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图3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销售利润率及其与全国和中部的比较

3.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竞争力走低,已由中四角省份中的榜首沦为垫底

如前所述,过去十年,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在中四角省份中由“二”变“一”,并一直独占鳌头。但是如图4所示,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排行却反向变化,由“一“变“四”,从中四角省份中的榜首沦为垫底。从图4可以看到,2007年之前,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一直是中四角省份中最高的,但自2007年开始,其与湖北和湖南的差距开始拉大,并且越拉越大,2010年之后,甚至落后于安徽,成为中四角省份中的垫底者。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产业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创新竞争力的强烈反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忧思。20***642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图4 中四角省份生物医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二)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反思:“重物“、”轻人“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国家和省内政策的大力支持。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2012年12月,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生物产业是国家确立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江西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生物产业确立为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江西发布了《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规划》和《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旨在通过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做大生物医药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把生物医药产业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2013年江西省政府决定成立由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等部门组成的规划修编委员会,对原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编。2014年,经修订后的《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发展规划》发布。

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系列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大发展。截至当前,江西省共获批13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其中有6家来自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医药产业在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地位显著,在国内同行业中的地位也获得不断提升,该产业正逐步成为江西发展升级的样板。但是,如果对照江西生物医药产业“量优“、“质劣”的现实,反观现有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我们会发现,现有政策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物”、“轻人”现象。

在过去的六年里,江西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了多轮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活动;自2012年起设立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自2013年起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体建设计划,投入10个亿的研发引导资金,组建50个科技协同创新体;安排了多项财政补贴资金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创业投资税收抵扣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此外,还专门设立总规模2.5亿元的江西久富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和总规模4亿元的江西省级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创投基金。与招商引资和金融财税政策的浓墨重彩相比,招才引智和人才政策在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各项规划和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中都会提到人才政策,但是往往只是原则性地简述,不仅份量不够而且难以落地。这样的结果是在各地最终的落地政策中,往往是财税政策唱主角,人才政策只是配角,有时甚至都不被提及。以《促进南昌高新区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为例,该《规定》共五章二十条,除了第一章总则和第五章附则外,实体是中间的第二、三、四章。其中第二章是财政扶持,有十条;第三章是税收优惠,有五条;第五章是人才政策,只有一条。在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中有很多专门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而有关人才政策的这一条规定的全文表述则是,“支持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培育、引进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和重点人才,待遇标准按照《南昌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洪发〔2011〕10号)及《南昌市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十项举措》(洪发〔2011〕4号)执行”,这仅仅只是一个引用,而没有任何有产业针对性的新举措。

相比之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发达地区省市,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时,都非常重视人才政策。国家早在2011年就专项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领军人才培养行动、生物技术管理人才培养行动等五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实施促进生物技术人才创新的政策、促进生物技术人才在产学研各领域间流动的政策等六大类具体的政策措施。广东省制定了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路线图,做好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开发的路径设计与制度安排,引导企业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上海市为实现上海“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把上海初步建成亚太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的目标,专门制定了《上海“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规划》,加快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现状与问题

(一)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持续增长,但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很大 2004年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数为2860人,2014年达9274人,是十年前的三倍多。从图5中可以看到,过去十年中,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数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增长12%,只有同期工业销售产值增长率的一半。

与人才数量的持续增长相比,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增长率的波动特征更引人关注。从图6可以看到,过去十年,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增长率非常不稳定,波动幅度特别大。如2007年的增长率高达61%,而2008年却突然一下子变为-15%。虽然金融危机的来临属外生事件,但是若能提前开展有效地人才需求预测和监测预警,则能提前做好规划和预案,平抑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大幅波动,避免经济震荡。1000090008000才人数量(人)******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图5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数量

7060人才数量增长率(%)50403020100-10-2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图6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数量增长率

(二)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层次偏低,结构失衡严重

1.员工主体是从事生产制造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从事创造性研发活动的员工占比较低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员工在管理、研发、技术、生产、销售岗位上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2%、9%、22%、38%、19%。真正从事创造性研发活动的员工占比不到十分之一,员工主体是从事生产制造的技术员和生产工人。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这种职业结构与其产业结构有关。江西生物医药企业从事的大多是中药和专利到期的化学仿制药生产,真正基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需要大量创新投入的生物医药尚未形成规模。

管理人员12%生产人员38%研发人员9%技术人员22%销售人员19%管理人员研发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生产人员

图7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职业结构

2.人才学历层次低,大专学历人才占主体,研究生学历人才占比很低

图8是大专以上人才的学历结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的学历层次较低,占主体地位的是大专学历人才,占比达58%,研究生学历占比很少,只有6%。这样的人才学历结构不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性研发活动的开展,江西生物医药产业升级需要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研究生6%本科36%大专58%研究生本科大专

图8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学历结构

3.职称结构偏低,初级技术职称占比过半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职称结构为:高级技术职称占比13%,中级技术职称占比33%,初级技术职称占比54%。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职称结构相比,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企业人才职称结构明显偏低。鉴于职称是科技人才非常看重的一个努力目标,对人才的工作效能有较强的激励效应,而且职称政策可以由省级政府层面来调控操作,所以,非常有必要研究并改革职称评定办法,加大企业科技人才的高级职称配额,充分发挥职称对人才工作的激励机制效应。

高级技术13%初级技术54%中级技术33%高级技术中级技术初级技术

图9 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职称结构

(三)人才地理集聚度较低,南昌首位城市的集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图10是江西省各地市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数的排名情况,其中科技人才包括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数较多的地市是南昌、上饶、宜春和抚州。这四个地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数共占到全省的近70%,但是这四个地市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南昌人才数最多,但只占到全省的23%,上饶、宜春和抚州的占比都在15%左右。可以看到,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的地理集聚度较低,南昌首位城市的集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5002000科技人才数(人)***0南昌上饶宜春抚州景德镇吉安九江赣州鹰潭新余萍乡

图10 江西省各地市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数

(四)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人才发展大大滞后于产业发展

图11是各年份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江西省生物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在过去十年经历了由负向正的转变。这表明,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发展已经滞后于产业的发展。

0.500.400.300.200.100.00-0.10-0.20-0.30-0.40-0.502004年2007年2010年2013年江西

图11 各年份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 图12是江西和相邻省份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中部和东部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资源状况有较大差别。中部地区总体是人才不足,江西的缺口尤其大,只有湖北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富余。相反,东部地区总体是人才过剩,只有广东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不足。中东部省份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资源的反差状况启示江西,要努力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富有竞争力的人才待遇政策,促使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从东部发达地区向江西流动。

0.500.400.300.200.100.00-0.10-0.20-0.30-0.40-0.50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中部东部

图12 江西及相邻省份生物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对比

三、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强烈的人才资源依赖性,过往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不乏人才政策的内容,但是往往过于简略和笼统,难以落地实施。有效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政策必须明确具体任务和实际举措,方能具体实施推进。本报告根据人才发展规律和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实际状况,提出突出造就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大力开发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科技人才等四项人才队伍建设任务,编制《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设立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等五项人才队伍建设举措的人才队伍开发思路,以此推进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四大任务 1.突出造就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每年重点扶持若干运用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和团队,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人才团队。通过创业人才孵化计划,建设专业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创业园,在资金、技术、市场和服务上提供完善的配套,为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机会和平台,铸造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的蓄水池。

2.大力开发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是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主力军,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在科技人才上。要加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门的人才需求预测和监测预警,定期组织业内专家分析当前的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人才供需,制定和发布生物医药产业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吸引符合目录要求的科技人才来赣工作。3.统筹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在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各环节都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除了企业领军人才和科技研发人才外,生物医药产业在投融资阶段需要熟悉资本市场的资本运作人才,在生产制造阶段需要技术娴熟的高技能人才,在市场推广阶段需要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此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专家型政府管理人才来制定和实施政府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要统筹培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避免“木桶效应”,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4.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和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创新能力的文化氛围,培育科学民主、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建立以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和以创新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模式,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能、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

(二)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五项举措 1.编制《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在对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在相关网站开辟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专栏进行权威发布,同时通过各大媒体、招聘网站、人才市场等进行发布推介,引导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组织《目录》企业组团去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集中的地区和高校开展招聘活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季集中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充分发挥《目录》的聚焦功能,吸引各类人才,达到以人才集聚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目的。

2.设立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专项基金

设立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掌握生物医药产业核心技术的优秀创业人才创办企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引进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持高等院校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企业的人才培训、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项目合作,实施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工程和相关人才政策。

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既可以在现有的人才基金项目中专项设立,也可以在现有的生物医药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中专项设立。基金可由相关主管部门统筹负责,每年年初提出重点资助项目和资金预算,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被资助对象的资助资金进行考核管理。

3.建立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组织省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教育培训机构,搭建面向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服务的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素质、提高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创业、求职和培训提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

平台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一是发布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供需信息和产业发展信息,促进人才资源流动,优化人才配置;二是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提供在线教育培训、求职创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提升人才素质;三是及时发布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4.实施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四大人才工程

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工程。瞄准前沿科技,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产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着眼产业发展,每年重点扶持一批生物医药产业优秀科技创业人才。

科技人才引进工程。汇聚人才需求信息,发布《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提供优惠待遇和政策,有计划、分批次地从国内外引进生物医药产业紧缺专业科技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依托行业和大型企业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在全省建立若干生物医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高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升。

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着眼于提高生物医药产业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有计划地针对生物医药产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长知识、提升素质。

5.制定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系列人才政策

制定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改进科研评价办法,完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健全科研单位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制定土地使用优惠、创业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支持人才创业。

制定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研发合作,联合培养骨干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双导师制,鼓励企业接纳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践。

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建立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和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和安全预警,分类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安家居住、分配激励、项目扶持、职称评定、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并切实保障政策落实。

制定促进人才在部门和地区间双向流动的政策。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保留基本待遇,利用自主科研项目和成果创办企业;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完善科研人员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时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合理流动。

第四篇:关于甘肃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发展甘肃省医药产业建议

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

甘肃省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应该利用这次机遇,大力发展中医药材产业,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鼓励能人大户发展中药材,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保价回收,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地埂药材,实行林、粮、草、药间作套种模式,扩大了基地规模,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完善服务功能,形成有规模、有组织的中药材产品营销网络;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完善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拓宽药材产品流通渠道;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促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建议在陇南各县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中药材种植。(如:纹党、黄芪、五味子、大黄、岷归、板蓝根)。

同时做好中医药产业规划,建立起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积极引导企业走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推动技术创新、新品研发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重视知识产权和品牌意识,依托我省的医药骨干企业佛慈、独一味等省内已有的知名中医药企业,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甘肃特色的骨干药企,使中医药产业成为甘肃支柱产业之一。

二、生物制药的发展

生物医药一般专指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所生产出来的治病产品,如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酶工程技术制成的药品。近年来创新药多半出自生物医药领域,销售额迅速增长。一些生物医药的产品治疗了很多在过去无计可施的疾病,如对肝炎、癌症的治疗都起到了作用,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

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促使产业发展出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目前我国已批准设立了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省市已达到21个,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呈现出“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积极跟进”的规律。研发中心将进一步向上海、北京集聚,制造环节加速向江苏、山东集聚,而兰州、太原等将成为新兴热点城市。

在研发方面,目前上海市的生物医药技术水平及产业基础全国最好,跨国生物医药企业与国际金融机构最多,是生物医药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究开发、制造、营销和投资的汇聚中心,未来较长时期内将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中心。北京市拥有大量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丰富的生物医药人才,是全国生物医药技术研究开发、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

在制造环节,江苏省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实力较强,已有17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工业百强行列,将形成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差异化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而我省可依托兰州生物所、独一味等在生物制药领域打造产业链完善的生物医药制造、流通链条。

生物医药将是“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的制高点,顺应世界医药发展趋势,追踪前沿技术,大力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和疫苗将是必然,谁走在了前面,谁就将抢得先机,赢得市场,成为行业的主导者。

第五篇:加快追赶跨越发展思考建议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并先后被国家冠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大城市品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从一个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历史层面上,描绘和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新篇章。而今已由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江岸小商城,发展为具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百万人口、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正在推进形成之中,宜人、宜居、宜商、宜游的发展思路已定为城市经营理念。千亿**、活力**、和谐**已确立为建设**的战略性目标。然而,**发展虽然随着时代变迁而跨越,但纵横向比较之,**既聚集着历史的辉煌,又铸就着顽固守旧的思维定势,制约着开放,束缚着创新,凸显发展滞后。因此,市委提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应该说是切准**脉络。对此,笔者提几点建议。

一是正确把握好追赶跨越的切入点。**追赶跨越的切入点是什么?是重点着力于体制的变革?还是重点着力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或是重点致力于人文环境的革新?但问题是管理体制、经济发展、人文环境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三者在发展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从长期看,解决问题最终应当是三者综合推进,协调发展;但从短期看,发展总有个切入点。对**而言,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切入点就是人文环境的革新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历史越悠久,人文环境越定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越大,所形成的管理体制必然带有功能固着性。所以实现**追赶跨越必须重视解决人文环境和管理体制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是创建优质的人文环境。创建优质的人文环境必须从党员干部入手,全体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环境面貌。这次市委开展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个很好的契机。建议借助这个活动,开展一些有成效的工作,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工作热情,转变党员干部精神面貌。一要结合**经营环境不优问题召开专题讨论会。由市活动办统一协调,各活动指导组牵头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专题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专项报告报市活动办,同时,将行政审批、经济主管、行政执法等部门的讨论报告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开展公众评议。二要分行业建立规范的服务标准。各单位、各部门根据服务标准细化指标,并公布大众,明确监督和考评主体,开展每年一度的人民评公仆工作,以此强意识、转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三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新理念、新思想。通过强大舆论氛围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新风尚,提高**人文化品质,进而优化经营环境。

三是改革城区管理体制保障追赶跨越。创新城区管理体制是宜城板块率先崛起的关键。因此,市委、市政府要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下决心启动城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以块为主,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强化督察,”的指导思想,赋予城区一级政府自主管理权。除关系全市全局的、国家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之外,其余事权应全部下放给城区,根据事权确定财权,实现城区责、权、利的统一,为完善区间竞赛构筑公正平台。市级部门要从转变管理方式入手,创新管理思想,增强服务意识。

四是建立有效创新机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地区加速崛起的法宝。所谓创新是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有效的服务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更优质的结果。创新的核心就是强调“则有到优”,充分利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进行优化组合,获得更优秀的社会成果。如日本的汽车工业,严格地讲,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没有一项发明出自日本人之手。但日本在汽车工业生产中博采美国、德国等众家之长,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典型的创新。所以,**要有花香不怕枝头小,巧借云梯攀高墙的精神,学会“拿来”“引进”的技巧,进行优化组合,创新更优措施,实现追赶跨越。如何实现创新?就是要在全市构筑人人都可能、可以成为创新者的空间环境,构筑与之相适应的机制。这个机制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就是要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沿着什么样的过程,提供什么样的激励,保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变样。好的体制,确保好的战略决策;好的机制,确保好的战略执行;好的制度,确保战略执行到位,三者有机互动,才能促进**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崛起。

五是打造全民创业平台加速工业崛起。全民创业是振兴工业的基础,只有形成全民创业的强劲势头,才能有效推进工业振兴。如何推动全民创业,必须有财政支持,建议每年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创业资金用于创业启动和创业辅导、人才培育、孵化基地设施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计划性开展“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项目。赋予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的名称使用权,对新设立的注册资本在500万元

以下的各类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不含一人独资公司)只要股东出具承诺书、且在公司章程中载明注册资本到位期限的,即允许实收资本零首付注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中小企业贷款实际形成的风险,按照金融机构、担保单位谁损失谁受偿的原则给予适当补偿。

六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一批特色产业镇、特色园

区,努力加快化工、旅游休闲、建材、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的提升。对列入提升计划的特色产业镇和特色产业聚集区,按照本产业所形成的销售收入、实现税金、安置劳动力等情况进行考核,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并着手建立地方特色产品汇展中心。**地方产品缺乏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建议市政府规划建设容纳八县(市)和三区地方产品展示馆,并形成批发中心,以此提高地方产品市场占有率。

七是培养一支通晓精、强、稳、大型企业家人才队伍。创业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起始不在忽小而在于精;只有在精的基础上,才能向强势发展;企业做强后不能急于贪大,必须做稳,稳才是企业做大的基石。**许多企业由强到衰亡,教训就是企业忽视做稳的过程。市玻璃厂可以说是近年来的典型。因此,**缺乏的就是通晓精、强、稳、大型高端经营管理人才,我们必须尽快构造以善谋创业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环境,使之在社会上形成争当企业家很有荣誉感的氛围。

八是把握机遇真抓实干。经济学有三句话,即小富靠拼搏,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三句话

切准**实际,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发展正处于小富向中富跨越时期。世界金融危机逼使市场格局大调整,为**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因此,**要把握机遇实现“三个转变”

,即由传统的思维方式向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由步人后尘理念向敢为人先理念的转变;由粗糙型产业结构向精品型产业结构的转变。

总而言之,只要**紧扣人文环境改造和管理体制创新两个切入点,就能够强势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突破。

下载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集群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

    科技集群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关键特征是知识创新在集群中的核心地位,也就是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在集群这种组织形式下使知识......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汇编)

    我市位于xx山区,是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和集散地之一。因此,加快发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重点了解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

    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http://.cn2009年08月13日10:12常州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于6月5日下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要从加大投入,引导社会......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2007-03-21源自: http://www.xiexiebang.com/Ar您是第316位阅读者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

    金融激励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范文模版)

    金融激励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 2012-03-01|作者:项铮 http:// 2012年03月01日来源:科技日报作者:项铮本报记者项铮 如何让金融与科技结合,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一直是......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招商对策研究-招商一部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 招商对策研究 招商一部 2013年7月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招商对策研究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生物......

    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xiexiebang推荐)

    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经济开发区(原掇刀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0月,是湖北省批准成立的15家省级开发区之一,规划面积25.11平方公里,即目前掇刀石街办的规划范围。开发区......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推荐]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到2010年,我县要培育起2—3个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作用强的支柱产业,县域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在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