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 |
青岛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 登革热病毒的分析和相关举措
课程名称: 致命的人类病毒
任课教师: 于永乐
班 级: 公管1903
学 号: 20190201295
姓 名: 梁国庆
2020年 12月4日
登革热病毒的分析和相关举措
登革热,又称断骨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1】在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登革热爆发较为常见。非洲、中东部分地区、西太平洋地区、波多黎各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存在登革热的流行。我国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发生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一、病原学
【2】登革热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现在归入披盖病毒科黄热病毒属。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nm)。髓核为单股线状核糖核酸(RNA)。病毒颗粒与乙型脑炎病毒相似,最外层为两种糖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异性抗原,用中和试验可鉴定其型别。登革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
登革病毒在1~3日龄新生小白鼠脑、猴肾细胞株、伊蚊胸肌及C6/36细胞株内生长良好,并产生恒定的细胞病变。但接种猴子、猩猩和其他实验动物,不产生症状。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二、临床症状
【4】患者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通常经过 4~7 天开始出现症状。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通常 1~2 周内症状好转,也不会留下后遗症。少数情况下,患者病情严重,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引起严重出血和血压降低,进而导致休克或死亡。登革热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有:突发高热,可达 40 ℃ 以上;剧烈头痛;眼睛疼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故该病又称“断骨热”);皮疹;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轻度淋巴结肿大。发热通常持续一周,也可能间断出现。首次发热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即登革出血热。出血体征,如皮肤淤青或小红点、口鼻和牙龈出血、呕血、黑色柏油样便;剧烈腹痛;休克迹象,如皮肤湿冷、呼吸急促、脉搏虚弱、意识不清等。
既往罹患过登革热的患者,再次患病时更容易发生登革出血热。
突然起病,迅速发热,24 小时内体温可达 40℃,可伴有怕冷、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一般持续 2-7 天,在病程第 3-6 日出现充血性皮疹或针尖样出血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持续 3-5 天。
在早期的时候,与感冒、流感等相似,容易误诊。少数患者会在发病的 3-5 天突然加重,可能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重症症状。
三、诊断方法
【3】登革热病症的诊断方式有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病毒分离,取早期患者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血清免疫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还有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
四、预防和控制措施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人传人传播。目前还没有疫苗用于预防登革热,因此最佳预防措施是灭蚊和防蚊,也就是杜绝蚊虫孳生和做好个人防护。
灭蚊措施:清理家中水缸、盆、罐坛等积水容器,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水养植物 3-5 天要换水或者改为土培,水缸要加盖,垃圾桶要加盖,地漏、下水道等处防止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让伊蚊找不到产卵地点。
防蚊措施:居室内安装纱窗、纱门,和蚊帐。外出涂抹驱蚊液以及驱蚊花露水,正规商场超市里售卖的驱蚊液和驱蚊花露水的有效成分大多为避蚊胺和驱蚊酯,驱蚊的效果都很好。
五、个人体会及感悟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虽然我们地处北方,对于登革热病毒离得比较远,但对于登革热病毒的危害,我们是深有感触的,而且现代医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只能是通过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到东南亚旅游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虽然直到如今登革热的疫苗仍然没有研制出来,但只要我们做到这些措施,切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我相信,总有一天,登革热这一道险关一定会的被攻克的!
参考文献:
【1】Science:全球联盟重新绘制登革热病毒图谱,解释二次感染危及生命等问题。Derek Smith 2015年9月期
【2】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79年01期
【3】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4】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