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
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
II
前言
2019 年我国公有云 PaaS 市场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为 41.9 亿元,同比增长 92.4%。私有云市场规模为 645.2 亿元,同比增长 22.8%。云原生产业作为现阶段云计算 PaaS 市场的重要支点,也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云原生产业联盟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 350.2 亿元。数字经济大潮下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云原生产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新基建”带来的万亿级资本投入,也将在未来几年推动云原生产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为进一步掌握中国云原生用户的使用状况和特点,云原生产业联盟开展了 2020 年度中国云原生用户使用状况的调查。本次活动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 487 份。本报告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行业专家的深度访谈,力争详实客观的反映云原生用户需求,为广大关注云原生产业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
III
报告目录
前言.................................................................................................................................I 观点摘要.........................................................................................................................1 一、调查背景..................................................................................................................2(一)调查方法及样本....................................................................................................2 1、调查方法.............................................................................................................2 2、样本描述.............................................................................................................2(二)报告术语界定........................................................................................................3 二、用户云原生应用建设现状..........................................................................................4(一)云原生 IT 建设投入...............................................................................................4(二)云原生集群部署现状.............................................................................................5(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的价值及挑战...............................................................................8 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现状...............................................................................................10(一)应用及软件发布周期和方式.................................................................................10(二)容器技术使用现状...............................................................................................11(三)微服务技术使用现状...........................................................................................17(四)Serverless 技术使用现状...................................................................................21
观点摘要
用户云原生应用建设现状 现阶段已有 9%的用户云原生相关投入已占总 IT 投入的一半以上。28%的用户在云原生相关建设中的年投入占总体投入的占比低于 5%,28%的用户占比在 5%-10%之间,25%的用户在占比10%-30%之间,10%的用户占比在 30%-50%之间,但也有 9%的用户的占比已经超过 50%。
技术研发与运维成为用户云原生建设的主要支出方向。在云原生建设支出中,用于技术研发的用户占到 77%,用于运维的用户占到 59%,用于测试、硬件采购、软件采购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36%、34%、30%。
用户侧纳管的资源以中小规模集群为主。76%的用户纳管集群规模主要集中在 500 节点以内,10%的用户纳管的集群规模在 5000 节点以上。
服务部署形态趋于多元化,多云/混合云架构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74%的用户已经在使用或未来 1 年计划采用多云/混合云架构,仅 26%的用户没有使用多云/混合云的计划。
云原生技术应用现状 用户软件发布方式正在向自动化转变。已有 25%的用户实现了自动化发布软件,55%的用户采用 自动化与手动相结合的发布方式,选择手动发布软件的用户仅为 20%。
60%以上的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应用容器技术。43%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核心生产业务,19% 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非核心生产环境,14%的用户在评估测试使用容器技术,14%的用户正对容器技术进行评估考虑,仅 10%的用户未考虑使用容器技术。
微服务架构已趋于主流,八成用户已经使用或计划使用微服务。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50%的用户已经使用微服务架构进行应用开发,30%的用户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仅有 20%的用户暂未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
Serverless 技术显著升温,近3 成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应用。16%的用户已将 Serverless 技术用于核心业务的生产环境,12%的用户用于非核心业务的生产环境,36%的用户尚未使用Serverless 技术。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有效问卷 487 份。
2、样本描述 参与调查用户所在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制造、服务业、政府、电信、能源、医疗、化工等行业。
图 1 调查用户的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参加调查用户所在企业的规模:共分为 1-100 人、101-500 人、501-1000 人以及 1000 人以上四档。
图 2 调查用户所在企业的规模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二)报告术语界定 容器技术:能有效的将单个操作系统的资源划分到孤立的组中,以便更好的在孤立的组之间平衡有冲突的资源使用需求的隔离技术。
容器编排技术:调度、分发和管理容器集群的技术,可根据应用状态需求自动调配容器资源。
微服务架构: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其独立的进程中,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服务与服务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
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将基础设施资源抽象成按需使用的服务,通过函数托管应用代码,允许 用户在服务级别构建和运行应用,而无需管理复杂的基础设施运维工作的应用设计方式。
函数即服务(FaaS):基于事件驱动的函数计算托管服务,是无服务器架构的一种实现形式。
二、用户云原生应用建设现状
(一)云原生 IT 建设投入 现阶段已有 9%的用户云原生相关投入已占总 IT 投入的一半以上。云原生技术价值已经在用户侧得到初步认同,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仍需时间,但已有部分用户将 IT 建设的重心转移至云原生。从调查数据来看,28%的用户在云原生相关建设中的年投入占总体投入的占比低于 5%,28%的用户占比在 5%-10%之间,25%的用户在占比 10%-30%之间,10%的用户占比在 30%-50%之间,但也有 9%的用户的占比已经超过 50%。
图 3 云原生技术建设的费用占总体 IT 投入的比例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技术研发与运维成为用户云原生建设的主要支出方向。在云原生建设支出中,资金投入用于技术研发的用户占到 77%,用于运维的用户占到 59%,用于测试、硬件采购、软件采购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36%、34%、30%。
图 4 用户云原 ኞ 建设的主要支出方向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二)云原生集群部署现状 用户侧纳管的资源以中小规模集群为主。76%的用户纳管集群规模主要集中在 500 节点以内(其中 37% 的用户纳管规模在 50 节点以内,18%的用户纳管规模在 51-100 节点之间),鉴于调查样本中的各垂直行业中的头部用户分布,超大型集群纳管规模占有一定比例,调查显示有 10%的用户纳管的集群规模在 5000 节点以上。
图 5 用户集群规模(包含虚拟机、裸服务器等)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服务部署形态趋于多元化,多云/混合云架构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调查显示 74%的用户已经在使用或未来 1 年计划采用多云/混合云架构,其中 38%的用户同时采用 IDC 和公有云进行业务部署,28%的用户正在使用多家公有云服务进行业务部署,也有 18%的用户计划未来一年内使用多云/混合云。仅 26%的用户没有使用多云/混合云的计划。
图 6 多云/混合云部署现状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现阶段用户对多云/混合云部署模式下的跨云数据交换需求不高。80%的用户对跨云数据交换的需求较小,其中 36%的用户采用主/备方式部署用于备份的云环境,备份业务的数据访问量较小;30%的用户以多活方式部署于多个云环境同时服务用户请求,且多活环境下的实时交互的数据量较小;18%的用户业务应用独立运行在各个云环境中且数据较少跨云交换;14%的用户利用公有云弹性资源作为私有云的后备以应对突发流量或者处理大量计算的场景,平峰期访问量较小。仅有 20%的用户业务应用分布于多个云环境中且有大量跨云数据交换需求。
图 7 多云/混合云部署模式下跨云数据交换需求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的价值及挑战 提升架构弹性扩展能力与资源利用率是用户采用云原生技术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使用云原生技术,76%的用户提升了基础平台资源利用率并节约了成本,63%的用户提升了业务应用弹性伸缩效率和灵活性,38%的用户通过标准化交付提升了企业的交付效率,30%的用户简化了系统运维流程,25%的用户基于云原生的开放架构在已有系统上进行了功能扩展,加速了业务创新。
图 8 云原生技术的价值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规模化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连续性成为用户选择的主要疑虑。在选用云原生技术时,61%的用户对云原生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时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连续性心存顾虑,47%的用户认为技术栈过于复杂导致学习成本高,46%的用户担心云原生技术无法与现有研发/测试/运维平台或流程进行整合、演进,40%的用户担心系统迁移难度大、成本高且迁移后效果不可预测,15%的用户认为云原生技术应用价值不明显、投入产出比有待评估。
图 9 用户采用云原 ኞ 技术存在的顾虑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三、云原生技术应用现状
(一)应用及软件发布周期和方式 云原生技术实现了应用的敏捷开发,大幅提升了交付速度,降低了业务的试错成本,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加速业务创新。敏捷开发与 DevOps 理念持续在用户侧强化,伴随 CI/CD 等工具链的不断成熟完善,应用的迭代效率持续加速。
用户应用及软件发布趋于高频。有近6%的用户每日发布应用,每周发布应用的用户占 28%,每月发 布应用的用户占 27%,还有 39%的用户不定时发布应用。
图 10 应用及软件发布频率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用户应用及软件的发布方式正在向自动化转变。调查显示已有 25%的用户实现了自动化发布应用,55%的用户采用自动化与手动相结合的发布方式,选择手动发布应用的用户仅为 20%。
图 11 软件发布方式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二)容器技术使用现状 60%以上的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应用容器技术。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43%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核心生产环境,19%的用户已将容器技术用于非核心生产环境,14%的用户正在评估测试使用容器技术,14%的用户正对容器技术进行评估考虑,仅 10%的用户未考虑使用容器技术。
图 12 容器技术采纳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1000
节点规模的容器集群能够满足近八成用户的生产需求。46%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小于 200 节点,19%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在 200-499 节点之间,12%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在 500-999 节点之间,5%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在 1000-1999 节点之间,5%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 在 2000-4999 节点之间,4%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在 5000-9999 节点之间,鉴于被调用户中各行业中的头部用户应用现状,有 9%的用户使用的容器集群规模大于 10000 节点。
图 13 用户生产环境的容器集群规模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容器运行时多元化发展趋势已显,Docker 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选择。83%的用户容器运行时技术选用 Docker,9%的用户选用 Containerd,选用 Cri-o、Kata 技术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3%、2%,还有 3% 的用户选用其他技术。
图 14 容器运行时技术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Kubernetes 延续在容器编排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63%的用户容器运行时技术选用 Kubernetes,17%的用户选用 Docker Swarm,选用 OpenStack、CloudFoundry、OpenShift 技术的用户占比分别为8%、5%、4%,还有 3%的用户选用其他技术。
图 15 容器编排技术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容器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微服务化应用承载与自动化研运流程构建是最主要应用场景。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64%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部署微服务化应用,56%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 DevOps 自动化运维的构建,36%的用户基于容器技术进行大数据场景相关的应用,31%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 PaaS平台建设,24%的用户基于容器技术进行人工智能场景相关的应用,13%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边缘计算场景,还有 3%的用户将容器技术应用于其他场景。
图 16 容器技术主要使用场景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近七成用户使用 Jenkins 作为容器的 CI/CD 工具。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69%的用户使用 Jenkins 作为容器的 CI/CD 工具,24%的用户选用 Spinnaker,14%的用户选用 Drone,选用 Prow、Flux、Tekton Pipelines 技术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10%、10%、9%,还有 2%的用户选用商业 CI 产品。
图 17 容器 CI/CD 工具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容器安全问题成为用户应用的最大担忧。在容器技术使用中,63%的用户认为容器安全是紧迫的需求,56%的用户感到技术复杂度高,50%的用户感到技术支持力度不足,38%的用户认为监测系统不完善,36%的用户认为网络、存储方案选型适配困难,34%的用户认为日志系统不完善,还有 2%的用户存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困难。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三)微服务技术使用现状 微服务架构已趋于主流,八成用户已经使用或计划使用微服务。50%的用户已经使用微服务架构进行应用开发,30%的用户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仅有 20%的用户暂未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
图 19 用户使用微服务架构的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用户微服务化建设多以旧系统改造为主。微服务架构在加速应用开发迭代效率、多技术栈引入等方面的优势已被用户广泛接受,基于传统架构的应用系统逐渐向微服务化转型,鉴于不同业务应用在拆分维度和拆分粒度上的差异性较大,有 38%的用户选择重新开发新系统,但仍有超六成的用户基于旧系统直接改造来微服务化重塑应用。
图 20 用户业务系统微服务化建设的方式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微服务架构对应用开发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通过使用微服务架构,77%的用户简化了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流程,提升研发效率,58%的用户通过微服务间隔离提升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56%的用户实现了业务的弹性负载,26%的用户优化了组织架构。
图 21 微服务架构对应用系统开发的提升作用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现有平台微服务治理能力不足以及缺少应用微服务拆分的标准规范成为用户应用微服务的最大挑战。52%的用户使用的平台缺少完善统一的微服务管理能力,微服务状态监测与管理难以实现;49%的用户认为微服务拆分缺乏标准化规范指引,有 44%的用户现有组织架构下业务微服务化改造难度大,缺少成熟改造方案,缺乏典型的行业应用案例困扰着 36%的被调用户,还有 2%的用户感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困难。
图 22 用户使用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微服务项目选型丰富,Spring Cloud 是现阶段用户最主要的选择。SpringCloud 具备相对完整的全套分布式系统解决方案,成熟度较高且适用于Java 应用,调查显示有 76%的用户的微服务框架选用Spring Cloud;中国本土开源项目也有相当比例的应用,34%的用户基于 Dubbo 构建微服务,6%的用户选用ServiceComb;服务网格技术备受关注,但技术复杂尚未完全成熟,19%的用户选用 Istio 来治理微服务,17%的用户选用 Consul,5%的用户选择 Linkerd;鉴于微服务框架在云原生架构中的重要作用,为保证微服务框架与自身业务需求的高度匹配,有 19%的用户基于自研架构构建微服务。
图 23 用户微服务项目的选择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四)Serverless 技术使用现状 Serverless 技术显著升温,近3 成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应用。在本次调研的用户中,16%的用户已将 Serverless 技术用于核心业务的生产环境,12%的用户用于非核心业务的生产环境,8%的用户在测试环境中使用 Serverless 技术,11%的用户在研究/学习环境中使用 Serverless 技术,17%的用户正考虑使用 Serverless 技术,36%的用户尚未使用 Serverless 技术。
图 24 Serverless 技术采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部署成本是用户选择 Serverless 技术前最主要考虑因素。在采纳 Serverless 技术前,49%的用户考虑部署成本的问题,35%的用户考虑技术知识库完备程度,26%的用户考虑技术的厂商绑定情况,24%的用户考虑相关工具集完善程度,19%的用户考虑是否有成功实践案例,18%的用户考虑启动延时能否满足业务需求。
图 25 在采纳 Serverless 技术前主要的考虑因素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兼容Kubernetes 生态的技术框架是用户私有化部署的主要选择。Serverless 技术的价值已被用户认可,但特殊行业用户对数据的安全保密要求,只能进行私有化部署。Serverless 框架繁多,其中以兼容Kubernetes 生态的技术框架更受用户关注。调查显示 30%的用户基于 Knative 搭建 Serverless 化应用,23%的用户选用 Kubeless,23%的用户选用 OpenFaaS;14%的用户选用 Open Whisk,13%的用户选用 Fission,选用 Fn、Riff 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4%、2%,有 10%的用户选用自研 Serverless 技术框架。
图 26 Serverless 技术框架采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阿里云和腾讯云是用户在公有云 Serverless 服务上的主要选择。移动支付是函数计算的典型应用场景,凭借电商领域的优势,阿里云函数计算服务积累了较多用户,有 35%的用户基于阿里云函数计算构建Serverless 应用;依托小程序的用户群体,腾讯云的函数服务有较强的竞争力,32%的用户选用腾讯云云函数SCF 服务来构建 Serverless 应用;其他选用 AWS Lambda、IBM Functions、百度云函数计算 CFC、京东云函数服务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5%、3%、3%、2%,还有 3%的用户选用其他 Serverless 服务。
图 27 公有云 Serverless 服务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用户在 Serverless 化部署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应用 Serverless 化部署的过程中,由于现阶段平台产品的调试工具尚不完备,51%的用户在应用上线调试方面问题凸显,41%的用户认为动态变化的Serverless 环境监控存在问题,32%的用户在在线、离线的配套测试工具方面存在问题,也有部分用户在业务的配置、部署/打包和接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比例分别为 26%、22%和 22%。
数据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
第二篇:《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读书笔记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读书笔记
文/郭甲
沧海已变数千年。人类前进的脚步,永远经受着种种形式的历史质询。问题太多,答案太少。我们的文明史意识苍白得惊人,我们的文明史研究几乎是一片沙漠。原生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入自觉生存状态的第一生命载体。是一个族群摆脱自发生存状态,进入到理性生存阶段的社会创造。作者孙皓晖通过《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对中国前三千年文明进行梳理,提出中华文明历经国家开端、文明爆炸、统一文明三大转折。
一、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国家开端
作者孙皓晖在厘清当下人们对于中国文明的迷茫与困惑,重新书写中国前三千年文明史,细致阐述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华民族五大生存经验。在这三千年当中,华夏族群历经七大时代——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每一个时代的开启,都预示中华民族曾经实现的一次次巨大文明跨越。在经历这七次历史巨变之后,中华民族终于登上了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秦帝国时代。
秦帝国一统天下,不仅仅是领土上的完整,更是中国原生文化的承上启下者,在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芳
斗艳的思想基数之后,创建了中国的统一文明。秦帝国在揭示中国原生文明的强势生存本质,揭示中国原生文明在三千年历史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对于华夏民族而言,具有重新塑造和定位的深远意义,是我们实现新文明跨越的最基本条件。
从汉武帝时代也就是从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起,中国文明开始出现“千丈瀑布式的历史大落差”。两个基本方面的标志是:其一,我们的文明与文化,从自由竞争人为地强制地转向了“独尊”;其二,中国文明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变革与大飞跃,而呈现出不断衰落的总体趋势,唐宋之后,更是严重地僵滞下滑。也就是说,作为文明灵魂的文化与思想体系,我们僵化了;作为文明生命的国家创造性,我们萎顿了。
当然,作者写这本书意图能唤醒人文学界把历史当做文明史来研究的意识。这不是反对对具体历史事件做具体订正。具体的,比如,前三千年和后两千年在文明发展状态上有差别,后两千年在社会文明层面更丰富,但丢掉了很多,体现在独尊儒术使我们脱离多元化结构等方面。出现这种历史悲剧的直接原因,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文明爆炸
战国时代是一个文明大爆炸的时代,诸子百家、技术创新、变法改革等。我们今天赖以前进的统一文明框架,我们熟悉的社会生存方式的基本传统,我们最重要价值观体系的历史根基,都产生于战国时代。
魏文侯的大国战争失败以及魏、赵、韩三家新兴大国相继完成了政治加冕礼,让魏国明白了要在大国战争中取得军事进攻的绝对优势,就要进行全面的变法,以寻求新的历史出路。于是有了魏文侯李悝变法……
韩国申不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他在韩国的改革主要是“修术行道”,“内修政教”,即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只可惜申不害死,韩国变法终结。历史的车轮又回到了原点,韩国从此一蹶不振。
后起之秀的秦国,为了对抗老牌的战国六雄,由商鞅提出变法改革,彻底使秦国的历史车轮碾压了其他老牌国家的道路,形成了崭新的社会文明发展史,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宏伟奠基。
三、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统一文明
统一首战,灭韩之战:秦统一中国的战争,是从公元前231 年开始的。这场历时十年的统一战争,第一个目标是山
东六大战国之一的韩国。这为秦帝国一统文明,为后人延续原生文明奠定了基础。
和平岔道,灭燕之战:燕关系,是战国时代一对比较特殊的国家关系。从两国根基上说,燕国是西周的开国大诸侯,是一等一的老牌贵族大邦;秦国则是东周的开国大诸侯,是典型依靠自身血战立国的后起实力之邦。燕国作为秦帝国一统天下的倒数第二站,不得不说是秦帝国的策略,更是一种文明意识的碰撞。后起之秀和老牌贵族之间展开的最为激烈的战斗。
在整部作品中,孙先生不厌其烦的为我们从头梳理中国原生文明的诞生、发展、传承。历经时代变迁,从以上朝代变迁荣辱交替中,我们的民族意识不断清晰,不断进行优胜劣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历史的车轮被隆隆地推动。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物质生活并不那么丰富,人们却可以尽抒己见,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坚韧顽强而优雅的生活。中国文化与生俱来的多变灵活,强悍的生命力无坚不摧,即便被强势压制依然顽韧的沉静气息,那面对民族危亡奋力一搏,不惧血溅三尺的豪迈……在这些种种之上,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我们祖先重叠在一起的深深的烙印,哪怕历经千年依旧不改本色。
四、作为个人,我从这本书中读懂
从孙先生这部宏伟的作品中,我读懂了不能过多地去关注事物的现象,而忽视自己作为一个民族个人的内心,不能忘记自己走过的来路上去寻找根基寻找力量。世界多元化的文明有着各自的特点,彼此各有长短,那么作为个人来说,财务工作也应该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得到体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领导带头模范作用,充分建立财务信息化建设,使资金、资产管理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强化执行、严格考核,圆满完成上级关于各项审计工作。
深入思考,客观分析,不因传统脉络地忽视而迷失自我,迷失了原来的方向。作为分管财务领导并非易事,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的台阶一步步提高,财务部分也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像人的中枢神经控制着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预算、决算、工程投标、项目决策等等一系列都与财务有关,每一个数字都来自财务,每一个信息都来自财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思考力,掌握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随时调整工程方案,用数字说话,用日积月累的财务经验随时为工程服务。所以,要求我们财务人员必须能够遇事沉着冷静,切不可自乱分寸。不可因为曾经是这样办事,现在也依然按照曾经地脉络来,必须看准客观实际,一切按照实际需要出发,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无论顺境逆境,都时刻按照公司财务规章制度办事,绝不低头,也不放弃,因为我们的祖先铭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乐
观自信忍耐发奋的血液一直在我自身当中流淌,深信每一步脚印都是踏踏实实地迈出。相信,孙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希望国人能够克服当前社会某些不良环境所带给人们的影响,坚信社会在进步,人也在进步。
第三篇:中国数字电视用户
08年全球数字机顶盒销量将达1.28亿台http://.cn 2008年03月03日 13:56赛迪网
【赛迪网讯】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表的题为《数字电视机顶盒:全球市场预测》的研究报告称,2007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销售量为1.024亿台,比2006年增长了12%。这是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年销售量首次超过1亿台。
这篇报告称,IPTV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3.6%提高到了5.9%。有线电视的市场份额提高到了36.2%,而卫星和地面电视的市场份额都下降了。这篇报告预测称,在美国即将实施的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转换的推动下,2008年数字地面电视机顶盒的需求将增长。到2012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销售量将达到1.96亿台。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仍是主要的接入平台。但是,地面电视将占全部需求的20%,IPTV将占17%。
这篇报告预测称,2008年全球数字电视机顶盒销售量将达到1.28亿台。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销售量将占全部1.28亿台的三分之一。欧洲市场目前的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高峰,随着消费者向集成的数字电视机过渡,这种情况并不能阻止所有平台的整个机顶盒市场的增长。
08年全球卫星数字机顶盒销量达7100万台
据高科技咨询机构In-Stat/MDR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由于卫星付费电视用户的不断增加,全球卫星数字机顶盒市场将继续扩张,到2008年全球卫星数字机顶盒出货量将达到7100万台。
为了接受来自卫星的数字内容,用户必须拥有数字机顶盒设备。自从1994年第一个数字机顶盒推出以来,数以百万计的机顶盒设备被销售。目前亚洲、东欧、非洲以及中东地区都将成为新兴的市场。
In-Stat/MDR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零部件价格的不断下滑确保了卫星数字机顶盒设备价格的下滑;DVB-S2和H.264技术将成为卫星数字机顶盒的两个标准。
2009年全球数字卫星机顶盒销量将达7900万台
【eNet硅谷动力消息】据高科技咨询机构In-Stat 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到目前为止,数字卫星机顶盒是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最大的一个领域,2005年全球卫星数字机顶盒销量为6500万台,到2009年预计其销量将达到7900万台。
数字卫星机顶盒设备包括付费电视机顶盒设备以及免费电视机顶盒设备。该咨询机构的分析家指出,这两种设备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前者的功能日趋丰富,而后者只具备一些最具备的功能。
该咨询机构的分析家指出,数字卫星机顶盒设备最新的功能包括DVR硬盘驱动器、多个调谐器、更多的接口选择包括USB和以太网接口、高清晰度解码功能等。
2006年中国有线数字机顶盒销量将达670万台
2005年下半年,由于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有线数字机顶盒市场销量的增长。2004年中国有线数字机顶盒的销售量仅仅80万台左右,而到2005年这一数字就猛增到近370万台,增长率达到365%。2005年机顶盒销量的增长中,第二台机顶盒销量的比例开始明显增加。目前,中国每户有线电视用户家庭平均拥有1.5台电视机,在2005年整体平移转换中,有的城市(如青岛)第二台机顶盒的购买比率接近了100%,有的家庭甚至购买了第三台机顶盒。未来购买一台以上机顶盒的比率会逐步上升,水清木华研究中心预计2006年中国有线数字机顶盒的销量会达到670万台,到2008年将超过1200万台。
由于中国有线电视整体转换模式中,机顶盒基本都是运营商免费向用户发放的,运营商主导着中国有线数字机顶盒市场。为了节省成本,国内销售的有线机顶盒几乎都是基本型产品,且基本都是内建CA的。由于中国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数量在世界上是最多的,这就造成中国机顶盒制造商对于不同的运营商要提供不同的产品,使机顶盒的生产不能上规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机卡分离。但卡加机的价格要比内建CA的高,而且机卡分离的标准还没最终确定,所以今后两年,中国有线机顶盒市场仍以内建CA的产品为主。但是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最大的优势应在于其能提供更多的增值功能。运营商要想增加盈利能力,就必须提供丰富的具有互动性功能的节目内容,这就需要增强型机顶盒与之对应。随着越来越多城市整体平移的完全实现,未来增强型机顶盒销量所占比重必然大幅增长,这样才能使付费数字电视用户增多,使有线数字电视的运营步入良性盈利循环。目前,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中付费用户仅占三分之一。
在2005年中国完成整体转换的城市中,杭州由于是双网融合,运营商采购的机顶盒已都是双模互动型机顶盒。双网融合和三网融合在一些城市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未来双模和多模机顶盒的比重在中国有线机顶盒市场会逐步提高。
2006年12月据In-Stat研究,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的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STB)销量将增长4倍,从300万增长到1200万。在经历了部分地区试点后,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的 数字有线电视用户从80万迅速增长到了270万。随着机顶盒设备的更新和提高,预计2010年,高级机顶盒销量将达150万。2010年,中国数字机顶盒的销售额将达到
5.86亿美元。
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600万户
http://.cn 2008年03月20日 10:20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3月20日上午,在CCBN2008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透露,我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到2007年底已达到2600万户。
张海涛说,2007年我国广电行业收入为1314亿元,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其中东部收入618亿元,占58%;中部收入266亿元,占20%,西部收入200亿占15%。他同时表示,上述广电总收入中包括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其中,广告收入600亿,央视占22%。(康钊)
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超4000万户
作者: 中国证券报
CNETNews.com.cn
2007-10-15 09:26:48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日前在深圳谈到国内数字电视发展情况时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包含有线、地面、卫星、IPTV在内,数字电视用户总规模已累计超过4000万户,预计2007年底,我国数字电视渗透率将提高到13%。这一数字将进一步缩小与全球17%的平均水平差距。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达1900万户,卫星数字电视用户数达2000万户,地面数字电视用户数只有24万户,IPTV用户数则达到55万户。2006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规模为836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超过了10%。
白为民认为,目前我国数字电视还处于发展初期,初期以硬件设备为主,内容应用与增值服务将是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新成长空间。
但她也称,有线传输和地面传输方面已经构成数字电视产业化瓶颈。在有线传输方面,虽然标准已经确定,但由于节目少、增值服务不足,各地区硬件设备发展各行其是,导致其发展不尽如人意。在地面传输方面则存在标准测试工作没有完成,配套标准也没有出台的问题。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连续翻番达2400万
发布时间:2008-01-21 新闻来源:新华网 阅读次数:35
(VeryDtv讯)12月19日,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创意新电视-2008年数字电视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连续两年翻番,截至目前已达2400万户。
2005年底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413万户,2006年为1200余万户。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焰在论坛上说:“今年以来,随着奥运盛事的临近,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进入了全面加速阶段。在此基础上,整个数字付费电视产业也欣欣向荣。” 据介绍,目前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已经完成23万小时的节目数字化转码工作,内容包括新闻节目、体育节目、电视剧、综艺节目和专题节目,为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经营注入了新的能量。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2364.7万户
从第三届数字新媒体年会上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31日,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2364.7万户。
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技术研究委员会的金乃辉副会长在年会上解读了由中广网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2007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报告。报告中数据来自北京中广网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数字电视动态监测体系。截至2007年11月,该监测体系已覆盖全国200个地级城市,30个县级城市,拥有560多个动态监测联络员。
经过2004-2006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试点预热,2007年全国数字电视产业从全面启动阶段过渡到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协调发展、统一规划,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既定产业政策指导下,部分地区已经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其他大部分广电网络运营商也相继启动数字电视业务,并逐步在为整体转换做准备。与此同时,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各试点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在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数字电视业务运营、付费电视业务推广及相关增值业务开发过程中的为全国数字电视产业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各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都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自身运营条件,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进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1.截至2007年11月31日,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2364.7万户
全国各地区相继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数字电视用户增长迅速,截至到2007年11月底,国内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已经达到2364.7万户,比2006年增长了81.30%。
2.已有68个城市、区县完成了整体转换
省会城市 地级城市 县级及县级以下城市
73922
数据来源:北京中广网媒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政策指导下,全国开展整体转换城市逐步增加,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已经推进到城市郊区、县、乡镇。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11月1日,已有7个省会级城市、39个地级城市、22个县级及县级以下城市已完成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
3.有线网络整合进展加快,形成趋势
各地市有线网络运营商各自为政,对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现在全省各城市运营商向选用的CA品牌有7种之多,分别为NDS、Irdeto、天柏、永新同方、Nagra、中视联和算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电视区域联合运营的发展。为了方便统一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并形成规模化效应,网络整合已开始形成趋势。
截至2007年10月,在中广网媒跟踪调查的30个省市中,已基本完成全省网络整合的有河北、广西、内蒙古、云南、甘肃、海南、吉林、天津、上海、江西十个省份。
4.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盈利之门尚未开启
现阶段有线网络运营商在整体转换后增加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节目收视费--基本收视费提价及付费频道销售;
二是机顶盒的销售--用户第二
(三)台机顶盒销售、高端机顶盒销售;
三是增值服务--视频点播、电视短(彩)信、电视缴费、电视购物、宽带接入等。某广电网络公司曾经做过测算,双向转换每个用户的ARPU值将很容易提升到35~40元,提升空间来自互动业务和数据业务,因此双向转换比单向转换的资金回报周期更短,—般需要大约两年半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但这仅是在纸面上的测算。从目前各广电网络运营商的财务数据显示,发展数字付费电视用户虽然拉动了了用户ARPU值得提升,但其效果微乎其微。
5.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渗透率已达到24.33%
5.1华南沿海-数字电视用户数量最高
华南沿海地区,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及用户渗透率均居全国首位,拥有数字电视用户达910万,模拟电视用户647.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渗透率达到41.59%。
5.2西南地区-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较高
西南地区,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较高,拥有数字电视用户387万户,模拟电视用户92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渗透率达到34.54%。
5.3长江中游地区-潜在用户数量最高
长江中游地区,潜在数字电视用户数量最高达到131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数量为138.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渗透率仅为9.58%。多数网络运营商选择赠送方式
目前从各地网络运营商机顶盒策略来看,有53.48%的运营商选择赠送方式,各地区为快速开展数字电视业务并启动整体转换工作,在解决资金压力后,大多选择赠送方式的机顶盒策略。国内某些地区采取机顶盒免费赠送与销售相结合方式,分地区分步骤的开展数字电视整体装欢,但在开展数字电视用户过程中,很少有用户自己购买机顶盒的用户数量。
在全国各类地区不同情况下完全普遍适用的方式,因地制宜的办法仍然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份额
截至2007年11月1日,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上主要品牌厂商有43家,其中创维、天柏、同洲、九州、大华等机顶盒厂商成为市场份额最大,这些公司不仅在市场占有量上稳定占据着领先地位(见图表1),而且在2007年的各项大小招标中,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抢得了大批的机顶盒订单。
8运营商对于自用品牌的平均满意度为65.9%
目前,运营商对于自用品牌的平均满意度为65.9%,而认为机顶盒表现一般的有17%对机顶盒产品不满意的有18%。对于机顶盒的改进意见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持三个方面。
创维、同洲、九州、长虹的满意度远高于市场平均值,这在相当程度上缘于四家品牌产品相对优异的质量水平、出色的技术支持、良好的售后服务团队。
部分二线机顶盒厂商在机顶盒遥控器延时、散热量、稳定性等方面还需加大研发投入。
9.永新同方在中国有线数字电视CA市场占有率最高
CA系统的市场份额不是单一的指标,它由两个要素共同决定:覆盖城市/占比、智能卡发卡量/占比。从目前市场的发卡量及覆盖城市数等各项指标看,永新同方的市场份额都位居前矛。
2007年中国使用各品牌CA系统的运营商数量51%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投入双向网络改造
在广电总局大力倡导的情况下,有51%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投入双向网络改造。
截至2007年11月1日,230家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中,推行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运营商共计126家,占了运营商总数的54%,而保持单向网的运营商则有104家,达到了总数的46%。
:
第四篇:201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笔记本电脑渗透率近八成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同时市场研究机构IDC预计,到2013年,全球使用pC上网的用户数量将从7.54亿人增加至16亿人。但从用户上网的设备来看,笔记本电脑依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查说明:为深入了解目前中国笔记本电脑用户的购买需求、购买行为和使用行为,ZDC进行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在ZOL、ZDC首页挂出的方式,共回收问卷2849份,经过对Ip地址、用户名、填写完整度等信息的筛选,最终得到问卷2788份,问卷有效率为97.9%。注:由于调研样本来源限于ZOL网站,可能会对调研结果产生影响。报告摘要●中国市场中,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率非常高,76.1%的用户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产品配置成为影响用户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从产品类型来看,游戏影音本成为最多用户选择,而高性价比学生本的地位有所下滑。●在调查中,共有累计近六成的用户表示会选择4001-6000元价位段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类型、显卡和内存容量成为用户最看重的三大产品参数。●处理器:过半用户会选择英特尔Sandy Bridge产品。●显卡:近九成用户选择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产品。●内存容量:4GB和2GB内存产品占据绝对主流。●硬盘容量:58.6%用户会选择500GB容量的产品。●屏幕尺寸:用户目光多集中于14英寸产品。●用户对摄像头、蓝牙和3G上网等附加功能的需求并不强烈。●消费者因为工作和学习而购买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已经有所下降,休闲娱乐成为最主要用途。●互联网专业IT网站成为用户了解笔记本电脑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六成用户表示会从品牌专卖店和传统大型IT卖场购买产品。●多数用户对于购机时间持无所谓态度,并无特定时间。●目前已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中,其使用产品多为2008年以后购买。●绝大多数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笔记本电脑,每次使用时长多在2-4小时。●2-4年是多数用户预期更换笔记本电脑的周期。●笔记本电脑的品牌粘着度,在本次调查中显得并不是十分明显,用户品牌忠诚度较低。
一、用户购买需求研究笔记本电脑渗透率近八成根据ZDC前段时间推出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非常高,已经有76.1%的用户表示目前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而在尚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中,21,8%的用户表示有购买笔记本电脑的计划。仅有2.1%的用户尚未拥有笔记本电脑且不打算购买。笔记本电脑已经渗透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是否已经拥有笔记本电脑?用户购买的决定因素和类型、价位段产品配置为多数用户购机决定因素影响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因素很多,但根据ZDC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将产品配置作为其购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选择这一项的用户比例达到42.2%。将价格和品牌作为选购笔记本电脑决定因素的用户占比非常接近,均在二成以上。售后、便携性和外观等其他因素在用户消费行为中受到的重视度则相对较低。(图)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决定性因素产品类型:游戏影音本成为最多用户选择在笔记本电脑的类型选择方面,33.1%的用户将目光放在配置较为高端的游戏影音本上。由此可发现用户目前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最主要用途已经发生改变,娱乐需求成为大多数用户的主要目的。不同于以往性价比至上的观念,学生本在调查结果中所占比例为25.4%,与商务本24.1%的占比较为相近,均低于游戏影音本占比近一成。此外,轻巧便携的轻薄本也获得了11.4%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类型选择价位段:用户多倾向于4001-6000元产品在调查中,共有累计近六成的用户表示会选择4001-6000元价位段的笔记本电脑。其中选择4001-5000元价位段产品的用户占比最高,为34.1%,其余22.7%的用户选择了5001-6000元价位段产品。3001-4000元和6001-8000元价位段产品也分别受到了16.8%和15.4%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价位选择用户购买最看重的参数和处理器、显卡处理器、显卡和内存成为用户最看重的产品参数具体到笔记本电脑各项配置参数来看,处理器系列成为用户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最为看重的产品参数。显卡类型和内存容量的重要程度紧随其后。其次,硬盘容量和屏幕尺寸也受到了较多用户的关注。相对而言,产品的操作系统、蓝牙功能、3G上网功能、摄像头、指纹识别功能和人脸识别功能在用户选择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并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图)用户最看重的笔记本电脑参数处理器系列:过半用户会选择英特尔Sandy Bridge产品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产品自年初上市以来,在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关注比例直线上升,目前人气已超过英特尔酷睿i产品,成为市场中最主流的处理器。这一变化在本次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5.5%的用户明确表示将选择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系列产品,而选择英特尔酷睿i系列产品的用户占比则仅为其一半左右。选择其余处理器产品的用户比例均不足一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选择显卡:近九成用户选择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产品笔记本电脑的显卡方面,共有累计近九成的用户表示独立显卡和双显卡切换产品是其首要选择,调查报告《2011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报告》。其中选择独立显卡的用户占比达到56.5%,选择具备双显卡切换功能产品的用户占比为31.7%。集成显卡产品由于性价比较高,受到了6.0%的用户青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显卡选择用户购买的内存、硬盘和屏幕尺寸选择内存容量:4GB和2GB内存产品是主流调查结果显示,在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容量方面,大多数用户将目光放在4GB和2GB内存产品上,二者累计占比超过九成。(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容量选择硬盘容量:58.6%用户选择500GB产品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可更换,硬盘容量在用户选购笔记本电脑时的作用并不如前几项参数重要。根据调查结果,有58.6%的用户将选择容量为500GB的产品,有16.5%的用户会选择320GB容量的产品。(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容量选择屏幕尺寸:用户目光集中于14英寸产品在被问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尺寸时,由于14英寸产品集便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受到了55.9%的用户青睐。15英寸和13英寸产品也分别有17.7%和12.3%的用户选择。选择其余尺寸产品的用户占比相对则较低。(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尺寸选择用户购买的摄像头、蓝牙和3G功能选择摄像头:过半用户会选择有摄像头的产品摄像头、蓝牙和3G功能在笔记本电脑中多处于附属品的角色,并未受到较多关注。从调查结果来看,53.6%的用户表示一定会选择带摄像头的产品,而对此表示无所谓的用户占比也达到了43.9%。(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选择蓝牙和3G上网功能:用户多持无所谓态度对于笔记本电脑上所附带的蓝牙和3G上网功能,调查中的用户多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分别有57.4%和54.0%的用户表示这两个功能可有可无。而表示一定会选择具备蓝牙功能和3G上网功能的用户分别有39.8%和30.0%。(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蓝牙功能选择(图)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3G上网功能选择用户购买的主要用途和信息获取途径产品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的产品更受青睐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外观多以黑色、银色和白色为主,设计较为简洁。而在本次调查中,多数用户倾向于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的笔记本电脑,比例为76.0%。表示会选择外观设计独特、色彩鲜艳的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仅占少数,占比分别为9.3%和5.8%。其余8.9%的用户则表示对产品外观并无明确偏好。(图)用户倾向的笔记本电脑外观
二、用户购买行为研究主要用途:休闲娱乐和工作需求为主随着经济发展,笔记本电脑普及率不断上升,最初消费者因为工作和学习而购买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已经有所下降,休闲娱乐反而成为最主要用途。其次,表示购买笔记本电脑是出于工作需求的用户也占据较高比例。而以看电视/电影/视频、学习和玩游戏为主要用途的用户数量虽然不及选择前几项的用户多,但也占据一定分量。(图)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主要用途信息途径:互联网专业IT网站成为最主要途径在被问及用户了解笔记本电脑相关信息的途径之时,绝大多数用户表示互联网专业IT网站是其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还有较多用户会从互联网专业IT论坛了解信息。而实体店和卖场、互联网广告、杂志和报纸上的广告及实体店的展示及说明作为信息来源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其余通过他人介绍、产品发布会或活动展示、电视广告和街头灯箱橱窗广告了解笔记本电脑信息的用户占比则更低。(图)用户了解笔记本电脑相关信息的途径用户购买的渠道和购机时间选择购买渠道:六成用户从品牌专卖店和大型IT卖场购买产品关于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渠道,品牌专卖店能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同时为用户提供舒适的购买体验,成为多数用户购买产品的渠道,有30.4%的用户选择这一项。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大型IT卖场虽然不及以往火爆,仍有27.2%的用户表示会将其作为首选。选择网上B2C商城、家电3C卖场和品牌官网购机的用户比例较为接近,均在8.0%左右。(图)用户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渠道购买时间:多数用户并无特定购机时间商家往往会在寒暑假和“五一”、“十一”等大型节日内展开一系列促销活动,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目光提升销量。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更多的用户对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期并无特定要求,近半用户表示无所谓。其次有22.0%的用户会选择周末购机,而专门选择“五一”、“十一”和寒暑假购机的用户占比分别为17.9%和6.9%。(图)用户选择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期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和平均时长
三、用户使用行为研究已有用户使用产品多为2008年以后购买针对目前已有笔记本电脑的用户调查来看,多数用户使用的产品为2008年以后购买,即其使用产品的机龄在两年及以下。其中购机时间为2010年的占比达到34.3%。而目前使用产品购机时间在2008年及以前的用户约占三成左右。(图)笔记本电脑用户目前使用的产品购买时间使用频率:绝大多数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用非常频繁,甚至很多消费者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笔记本电脑的协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0%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几乎每天都会用到这一产品,使用频率为每周6-7天。而13.9%的用户表示会每周使用4-5天,5.1%的用户表示会每周使用1-3天。(图)笔记本电脑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使用时长:每次使用多在2-4小时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平均时长方面,33.1%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2-4小时之内,25.1%的用户每次使用时长在4-6小时之内。选择6-8小时、8-10小时和10小时以上的用户也各占据一定比例。(图)笔记本电脑用户每次使用产品的平均时长用户预期的产品更换周期和忠诚度更换周期:2-4年是多数用户预期产品使用寿命在被问及用户打算更换笔记本电脑的周期时,有28.9%的用户表示以2-3年为准,25.1%的用户表示会在3-4年内更换新的笔记本电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约四分之一的用户表示“没有打算,等笔记本电脑坏了再说”,这类用户往往对产品的更换周期较为随意。(图)笔记本电脑用户打算更换产品的周期用户的品牌忠诚度较低笔记本电脑的品牌粘着度,在本次调查中显得并不是十分明显,这受到品牌形象、产品质量、用户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1%的用户表示将在下次购机时继续选择现有电脑的品牌,而62.3%的用户持不确定态度。明确表示不会选择现有电脑品牌的用户占到5.6%。(图)用户在更换笔记本电脑时是否会继续选择其现有电脑的品牌?用户基本属性分析(一)
四、用户基本属性分析(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性别分布
2、用户年龄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年龄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所在地区分布
4、用户学历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学历分布用户基本属性分析(二)
5、用户所在行业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所在行业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职业分布
7、用户职位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职位分布
8、用户月可支配收入分布(图)参与调查的用户月可支配收入分布
第五篇:中国单反数码相机用户调查报告使用篇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入门级市场的成熟发展,单反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的普及速度越来越快,中国单反数码相机用户调查报告使用篇。为了了解当前中国单反数码相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偏好、需求以及品牌占有率等情况,ZDC对中国单反数码相机使用者进行调查:报告摘要●单反数码相机用户中认真阅读过全部说明书的不到半数。●六成单反数码相机用户平均每周至少有
一、两天使用单反数码相机。●86.5%的单反数码相机用户会在外出旅游时携带相机拍摄,聚会也是主要的单反使用场合。●风景、人像和植物是单反数码相机用户的三大拍摄题材。●3/4单反数码相机用户至少能熟练的使用基本功能,女性用户的平均熟练程度较低。●互联网上的博客、微博和论坛是单反数码相机用户的重要分享交流渠道。●专业摄影网站为最主要的交流学习网站,垂直门户网站的摄影频道是主要了解相机产品信息的渠道。●极少数单反数码相机用户完全不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四成用户表示单反数码相机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同样重要。●中国单反数码相机用户中佳能、尼康两大品牌的保有率累计超八成。●更多男性用户青睐尼康品牌,更多女性用户青睐佳能。●尼康D90成当前中国单反数码相机用户中保有率最高的产品,佳能500D和550D紧随其后。●中国单反数码相机用户里使用入门级产品的人数占比达到46.8%,而使用中高端ApS-C机型的用户占比达到了42.7%。●超六成单反数码相机用户选购三脚架、UV镜、清洁用品和备用电池,调查报告《中国单反数码相机用户调查报告使用篇》。●仅有不足1/4用户手中拥有3个及以上的镜头。●标准变焦镜头为最常用的镜头,24-70mm是最实用的焦段。●半数单反数码相机用户下一步将添置镜头,不到一成用户表示不打算继续投资单反器材。
1、说明书认真阅读过全部说明书的用户不到半数单反数码相机作为一类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精密电子消费产品,阅读产品说明书是了解其用法的最直接手段。单反数码相机的说明书一般包括了机身上各类按钮和拨盘的使用、菜单的设置方法、各类模式的使用方法以及零部件的拆卸方法等内容。应该说,认真的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根据说明书搞清楚自己所购买相机的各项功能操作方法,是拍出一张好照片最基本的途径。本次调查中,中国单反数码相机市场用户中仅有47.3%的人表示曾认真的全部阅读过产品说明书。三成用户读的比较粗略。甚至有4.3%的用户从未看过产品说明书。尽管单反数码相机的说明书动辄有数百页,但是仔细的阅读产品说明书仍是非常有必要的。(图)单反数码相机用户是否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
2、使用习惯六成单反数码相机用户平均每周至少有
一、两天使用单反数码相机单反数码相机的重量和体积决定了不会有大多数人每天携带其出门,不过也有很多消费者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是为家人拍摄照片而购买单反数码相机,所以单反数码相机的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本次调查中有13.0%的用户表示差不多每天都会使用到单反数码相机,有近半用户的使用频率达到平均每周中有
一、两天使用单反数码相机。(图)单反数码相机用户的使用频率近9成用户会在外出旅游时使用单反数码相机拥有单反数码相机用户的人大多数不愿意放弃留下旅行途中美好的风景,有86.5%的单反数码相机用户会在外出旅游时携带相机拍摄,旅游是单反数码相机最主要的使用场合。另外在聚会的时候,也会有63.6%的用户用单反数码相机留下亲朋家人的和乐景象。另外有54.8%的用户参加过有组织的外拍活动,这类活动也是学习摄影技巧、提高摄影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图)用户主要使用单反数码相机的场合风景、人像和植物是三大热门拍摄题材风景是单反数码相机相机用户最常见的拍摄题材,有89.7%的单反数码相机用户都会经常拍摄风景照片。一点同86.5%的单反数码相机会在外出旅游时使用单反数码相机是对应的,同时也与为了外出旅行而购买单反数码相机的人数最多相对应。人像以及植物也受到多数单反数码相机用户的青睐。游玩、自己的家庭以及参与的各项活动也是比较热门的拍摄题材。(图)单反数码相机用户经常拍摄的题材本文导航第1页:说明书阅读情况第2页:单反用户使用习惯第3页:单反用户熟练程度第4页:单反用户交流学习第5页:对后期处理的看法第6页:品牌和产品占有率第7页:不同级别产品占有率第8页:镜头使用情况相机就像钓鱼竿拿着外出为休闲锻炼身体好方式别的事情俺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