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调查报告
大学生现状的调查报告
人们常说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我们也曾经对大学有着美好的向往,希望那是如西南联大般的纯洁而又神圣的知识殿堂,当我们进入大学之后却发现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少大学生整日沉迷网络,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大学里虚度年华,而且道德素质也令人堪忧。大学对我们来说绝不应该只是一张文凭而已,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了解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的现状。
二、调查人员
三、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青岛农业大学在校学生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大金在20至24岁之间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青岛农业大学校园里随机选择证券投资者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达100%;
五、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9日――――2012年12月10日
六、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现状,包括学习、思想品德、职业规划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2问题。(见附一)
七、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我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
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看,有44%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上网,26%的学生选择看书,16%的学生选择睡觉,8%的学生选择恋爱,6%的学生选择兼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娱乐、休闲等方面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占得比重比较大,学习所占比重相对娱乐较小,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课余时间来放松自己。
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看,68%的学生因为老师讲课太无聊而选择逃课,20%的学生因为学生会或社团工作忙而逃课,10%的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或恋爱选择逃课,另外还有2%的学生兼职时间与上课时间冲突才选择逃课。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逃课是因为老师讲课无聊,那些课程不能够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再者,大学里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忙碌的学生会工作,许多学生乐此不疲,也就忽视了学习,忘记了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选择逃课。
从大学生对于老师授课方式的态度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态度表现出为无所谓。一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的无聊也无所谓,只要这门课能过就好,也根本不在乎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部分学生则完全抛弃老师那一套,按照自己认为的最好的方式去学习。虽然后者也对老师的授课感到无所谓,但至少对自己是负责任的。二者还是存在本质性区别。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去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能改变其授课方式,其中也不缺乏一些学生选择走用言语顶撞老师的极端路线,甚至彻底放弃那门课。
从大学生对绩点排名的态度来看,70%的学生认为绩点排名等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28%的学生则认为绩点排名根本不能反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绩点排名可以真实的反应学习能力。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认为绩点排名是有必要存在的,认为它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关联的。
第十题:
调查问卷显示:填写调查问卷的人中有42%的人认为实习周对个人的实习能力帮助很大,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58%的人认为实习周对个人实践能力帮助不大,基本没有实习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认为实习周对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帮助不大的比认为帮助很大的比例高。
从调查的我们基本了解到:学习文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实习周的意义不大,文科专业的实践性不强,由于资金等原因实习周一般在学校内实习,所以普遍认为实习周对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帮助不大。工科或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例如土木专业,广告专业,园艺专业,动科专业等认为实习的帮助很大,一方面专业的实践性强,另一方面实习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本专业的知识,提升了实践能力。
由此可以得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实习周的认识不同,实习周所起的作用也因个人,因专业而不同,一般来说实习周对文科专业学生的意义不大,对工科等实践性强的专业的意义较大,实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第十一题:
调查问卷显示:填写调查问卷的人中有46%的人认为大学生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锻炼提升自身能力,12%的人认为有助于评优选先,42%的认为可以拓宽交际圈,积累人脉。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工作可以锻炼自身能力和拓宽交际圈,积累人脉的比例远高于认为有助于评优选先的。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的学生都至少参加了一个团体,例如学生会,各种社团。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根据个人以后的发展规划方向,大多希望在加入的团体中可以锻炼提升自身的能力,拓宽交际圈。
由此可以得出:现大学生学生会和社团有较大的活力,吸引众多学生的加入,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学生会和社团相对纯洁,功利性较弱。学生们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在学生会或社团中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和拓宽交际圈。
7、就调查结果来看有42%的人认为思修课、马原课、毛邓三等课程对于个人修养和思想层次的提高有一定价值,40%的同学认为价值不大,10%的同学认为没有价值,只有8%的同学认为价值很大。就三门课程来看,它确实有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层次的价值。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看到了这类课程的一定价值,只有10%的同学认为它没有价值。也许可说明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上课,并从课本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自己。
9、“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卫生问题是小,但反映的问题较大。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44%的同学平时打扫卫生是为了整洁,56%的同学平时打扫卫生是为了应付检查,由此可推断出,大多数同学的卫生意识较弱,生活习惯不好;若个人卫生不注意,那么公共卫生意识也会较弱,可能会在公共场所不注意卫生,出现乱扔垃圾的问题。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调查报告
见习时间:2015年04月20日 见习地点:某某幼儿园
见习内容: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教学活动等 见习报告:
9点25,刚入园,正好是孩子们上午课外游戏活动时间,首先观察到的是蒙班的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接力赛游戏,男孩子,女孩子各一组,站成两列,他们都给自己的组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名,变形金刚,芭比娃娃队,孩子们在接力游戏中,快乐,自由地冲出去,向前跑,摔倒了又迅速地自己爬起来,每个人都会努力地去跑,看那个队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旁边的孩子们在旁边使劲地喊着加油,加油,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在将这个运动性游戏持续了12分钟左右。接力比赛结束后,老师组织孩子每人拿一个小皮球来进行拍皮球活动,孩子们于是都玩起了皮球,整个园里是朝气勃勃,孩子们的笑声充斥着整个校园。
我特别推崇这种户外的体育游戏,下面我将说一点我对这两个体育游戏的感受。首先,从这两个户外体育运动游戏本身所体现的对孩子的身心上的积极意义来说,孩子
在游戏中跳动,跑动,走动以及拍的这些大肌肉动作为主的游戏活动锻炼了孩子的动作协调,对肌肉方面的控制,肢体的平衡等能力,孩子的耐力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在这种阳光,趣味的运动游戏中得以慢慢提高。此外,在这种规则性的游戏中,孩子开始慢慢学会如何去遵守纪律,如何变得勇敢,坚毅,孩子们也开始试着和伙伴团结合作共同取得胜利,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在这中游戏中能够享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愉悦的感受是其它的任何感受无法替代的。
其次,在谈谈对组织这个活动的老师们的看法。
第一,老师们给我的很强烈的感觉就是她们对游戏的规则,顺序相当的了解,可以看得出,幼儿园的老师们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她们组织的游戏很有条理,从她们轻松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她们的准备得很仔细,全面。我认为老师们这种全面,仔细的准备提高了活动的效率,保证了活动的秩序,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孩子的安全。
第二,这一点是我在这个活动中感悟到的一个以前被我忽视的东西。在接力游戏最后的时刻,芭比娃娃队领先变形金刚队,我就发现老师们对胜利的一方并没有给与很多的表扬或者奖励,仅仅只是说了一两句“今天芭比队获胜!”随后就是“但是我们的变形金刚队今天表现得也特别好,变形金刚队是男子汉,人要比芭比队多,还跑得那么快„„我们芭比队要为变形金刚队鼓掌”,之后老师并没有对这种我看起来所谓的竞技活动的结果进行很多的关注,当时我还在想,怎么不给胜利的一队发点奖励啥的,这毕竟是比赛啊。后来才发现其实老师们这种过程重于结果的的态度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规则性游戏活动或者说是比赛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因素,有输有赢,但是任然应该要注重游戏的过程而不必注重游戏的结果,这可以使得孩子们树立一种正确对待输赢的观念,只要孩子们开开心心,自
由自在地去奔跑,自己尽力了,努力了,就是最好的了,有享受就有收获。
第三,老师在游戏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是一名引导者,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孩子引导孩子去开展活动,为孩子详细清楚地说明游戏的规则等待,将孩子的游戏畅顺地进行下去,将游戏推到高潮。老师是一名活动的参与者,在这两个游戏中,我就有看到老师们其实也是活动中的一员,接力或者是拍皮球,这样子就提高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将游戏的时间延续得更长一点,孩子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多。而如果老师只是在旁边看着孩子一个接一个的跑,自己只是当一个引导,监督者的话,孩子们可能会心不在焉,兴趣不高,地进行这种重复性地跑动,拍皮球游戏。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观察者,哪个孩子跑得最快,哪个孩子拍得最多,哪个孩子情绪不太好,不愿意活动等等,老师们都会察觉到,她们有时
候鼓励这种行为,有时候制止那种行为,并且仔细地观察哪些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介入以及何时介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爱。
9点50左右,孩子们陆陆续续进入户内活动。先是孩子们喝水,完了之后,每个老师在不同区域组织不同活动,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活动,10点24左右,教学活动结束,随后老师让孩子在没有老师的组织下自由选取区域,选取材料,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后来知道叫做蒙氏工作。10点43的样子,老师开始提醒孩子抓紧时间,老师要结束活动了。10 点48音乐响起,在我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孩子开始陆陆续续跟着老师做操运动起来,蹦蹦跳跳地大概持续了有15分钟。最后就是孩子和老师们坐着围成一圈,展示总结今天的蒙氏工作成果,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向小伙伴和老师们展示自己今天做的的工作,老师特别有耐性地去倾听孩子们的每一句话,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下面简单地谈谈室内的环境创设和蒙班老师的教学活动。由于观察时间,能力有限,只能讲讲一些很直观,简单地感受。
首先,在室内的墙面布置方面,可能更新地不是那么勤快,当天是11月23日,而我在室内的走廊墙壁上看到的有关于中秋节的活动内容,标题是“中秋月儿圆”上面贴了很多小朋友自己亲自做的月饼的图片,还有一些孩子画的有关中秋节的画作。此外,看到了一个关于展示“欢天喜地逛庙会”的版块,这个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是怎么会在那个时间出现的东西,也许是一些教学需要什么的,我也没有仔细去了解了。当然,有点特别好的是,在进入教室之前,走廊的墙壁上有粘贴孩子们自己给自己画的形象,上面还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样子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以尊重,认可,孩子把自己的画像贴在墙壁上,心里面肯定很开心,满足,家长看了孩子的作品也是乐滋滋的。
之后,就是谈到室内的游戏材料,教具了。不用说,这种一级一类的幼儿园在游戏材料上可是让人无话可说了,那些游戏材料基本上是我这种没有经验的人见都没见过的东西。看了之后,惊讶于现在的科技之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之进步。大部分是购买的游戏材料,有一小部分是师生自己手工制作的。那些游戏材料有体现天文知识的,地理知识的,生物,自然知识的,真的是多种多样,弄得我是眼花缭乱的,看了几个小朋友玩的材料,弄明白了是怎么玩的,也没怎么去统计,分类。
最后,针对我所观察的一个“银行记数之千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活动,这种蒙氏活动的优点应该在于蒙氏教具的直观性很强。千位数,百位数,个位数都有不一样的直观物品来代替,甚至连等号,加好都用上了与其形状相似的物品来替代,这对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孩子来说,这种教具非常适用,也许这就是蒙氏教具的魅力所在吧。但是,我想要补充的一点是,其实也是我的一个小小建议,蒙氏教法不需要弄得那么严肃!也许我说的这话是很有局限性的,可能因为就看了那么一次教学活动就断言,这显得十分不科学。那么,我现在只是针对我那天所看到的进行论述。活动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太沉闷了,特别是组织这个教学活动的老师特别严肃,从没有看见她在这个千位数以内进位加法的活动展示中笑过,给我的印象就是真的有这么神圣么?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地小心,教具摆放的位置都是对齐了的,我不知道这会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本来数学这个东西,就对孩子来说挺困难的,老师在那一个人就跟布道似的,还没有什么笑容,孩子可能就会从小对数学产生一种神秘感或者说是畏惧感,那天我看见孩子在那个活动中的气氛是相当不活跃的,应该说有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在里面,很显然,有些孩子是不太愿意的,在最后,老师布置任务给小朋友的时候,也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继续这个工作。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全凭直观感受。
结语:经过了短短一个上午,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一些校园里不能学到的知识,技能,将学校所得的理论知识与见习中观察的相结合,使自己受益匪浅!
第三篇:教育学观后感
自我价值与管教平衡
“我和卢梭同样认为,没有必要去担心一个孩子在他的头二十年这期间的智力,在这一时期,人们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诗歌、音乐、和舞蹈,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因为精神上的感受将伴随人的一生。” 这是邓肯自传中的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十分有道理。邓肯在舞蹈教学中主张以心灵的感受领舞。在邓肯用其一生的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个人价值的光辉,她对教育的看法也让我们大受启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引导学发现并发展自身的价值。教育是引导人发挥其自身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或教育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管”、“教”不分的现象,以至造成受教者的自我价值流失。
看了三部影片之后,我对由管教失衡所带来的受教者的自我价值流失的问题深有感触。在《死亡诗社》中,由于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重理轻文,对学生学习诗歌进行管制,就主人翁之一的李尔而言,他极具戏剧表演的天赋,如果没有学校和家长的阻挠,让其发展,他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然而,事实却是因为家长和学校对他的管制,让他看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致使他感到无比痛苦,最后竟选择了以了结自己的生命来结束痛苦;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我们看到的是几名已经被体制化的教师,贪婪自私冷漠刻板的校长,和一位严格遵守校规、时刻准备惩罚学生的教官,这里奉行的是“行动——反应”政策,生活在这种以管代教的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冷漠,无情,叛逆,他们活着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与这里的一切做对抗,学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被遗忘甚至几乎被消解了,直到马修老师的到来,以音乐教化了他们,他们的自我价值才得以重现,他们才看到了生活的色彩;在《看起来很美》中,因教育的体制化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变现得更明显。在那个特殊的是时代里,教条主义盛行,教育体制亦不免受其影响。老师盲目地遵循着陈腐的教育体制,孩子们全部被教化成所谓的“好孩子”,这结果“看上去很美”,然而其实质却十分丑陋。为了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学生们都不息做违背本心,做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主人翁方枪枪本性童真,聪明乖巧,这些美好的品质独特的个性却因为与体制教育的背道而驰而渐渐地被同化掉甚至出现了恶化,致使他用很极端的方式——捣乱来引起老师对自身的关注,这是一种强势而又极其无奈的展示己身存在意义的方式。三部影片所涉及到的教育体制或者都是因为受到当时各自的时代、社会的影响而产生的,但是它们共同反映出来的有关在教育过程中有关管教失衡所造成的学生自我价值被忽视、同化的问题却值得当代教育者深思。
无论是《死亡诗社》中剥夺个人兴趣一昧迎合社会需要的功利式教育,还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严守“行动——反应”的规条式教育,亦或是《看上去很美》中的教条式教育,在我看来,这些教育不仅是失败的教育,就连像那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算得上是“教育”都有待质疑,因为在这三部影片中学校或家长对孩子们采取的教育方式明显是“管”的色彩重于“教”的色彩。平时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管教”一词,似乎“管”就是“教”,“教”就是“管”,然而,依我看来,管与教绝不可混为一谈,管是管束,教即教导,关于叫有一定的区别: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 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用适当的管理来保证教育和促进教育是一回事,把教育看成管理或者基本上是管理,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真正的教育中,管理只是辅助手段。教育姓“教”,不姓“管”。若然以“管”待教必然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减退,消磨其个性,最后导致自我价值的流失。然而,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呢?
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诠释各有不同,中国早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然而,基于中国的“上施下效”式的教育具有教育无视儿童或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的弊端,我更偏好于西方对教育概念的阐释。西方现代教育的基本概念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引导出来的过程,而非灌输。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儿童或学生的天性的基础上的,教育工作者要相信成长的内在力量,走向光明是人的本性。成长和发展是人的本性—— 一个孩子自身必定已经具有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真正本义应该是帮助孩子实现其学习的愿望,将身上已具备的能力发挥出来,教育应该是一个引导孩子将自身内在的价值外化的过程。在对学界对教育概念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得知,“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却没有真正理解这一含义或是他们过于注重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以至于将教育的本质目的:以人自身为直接的目的忽视了。上面曾经提到过的错将“管”取代“教”的现象就是对人自身价值忽视后的恶果。
“管”与“教”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衡,会导致学生自身价值的流失。施教者如果一昧知道管,而忽视教,学生的个性发展便会受到约束。现实生活中,因为管重于教而造成的类似于方枪枪的性格突变,李尔自杀还有池塘之底里的学生表现叛逆的例子并不鲜见。刚刚结束的高考让我们想起了中国教育中根深蒂固的“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只是一昧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德智体群美”的教学内容,它并不具备西方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引导发展学生天性的教育理念,这种填鸭式教育,只注重管理,不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才能很容易被覆盖了。说到管理,我们不得不提及惩罚,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在当代教育之中,教育界并不提倡以惩罚的方式来管教受教者,而是以奖励方式取而代之,如果以惩罚的方式进行管教,严重者会导致受教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最后很可能会造成他们以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像《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猛丹一样选择火烧池塘之底来释放内心的怨恨,又或者像《死亡诗社》里的李尔一样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这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在这个意义上看,管教的不平衡,其造成的后果是远远超出学生价值的流失的。
然而,我们却不能就此定管束在教育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教育需要管理并不无道理。就现在的教育形态看来,制度化的教育成了当今最普片的教育类型。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统一被放置在学校或者其他形式的教育机构之中,由于施教者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群学生,这里面就必然涉及到教育的效率问题,为了让教育效率得到充分的体现,各种规章制度必然会随之产生,而这些制度就意味着要依靠一定的管理来执行。另一方面,就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人的成长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受教者好比一棵树苗,每一名“园丁”都不能保证这些树苗不会有长歪的一天,而加强管理则可以防止这些树苗长歪或摧毁,因此“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便成了必需的一环。
管教平衡,对个体价值的实现以至社会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的价值主要包或本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种。所谓本体的价值也就是对受教育者自身的价值的实现。相关的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本体价值体现在教育促进个体化的价值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价值两个方面,而后者受管教是否平衡的影响更大。教育在个体个性化过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主要包或三点。第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第二、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独特性;第三、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适度的管为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好管与教的平衡,则有利于教育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发挥教育在个性塑造和对受教者自身价值发掘方面的作用。个体价值的实现又会促进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因为个体价值实现的主要体现是能力的发展、个体独特性的形成以及人的创造性得以开发等积极的方面,而这些积极的方面就是构成人才的因素,各种人才投入到社会之中,最终会促进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着管教平衡的重要性。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动物,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施教者都不应该将“人性”遗忘掉,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发展与培养,从区别好管与教的概念,把握好管与教的关系开始。
第四篇: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C后期:教育的终身化。
(法)保罗﹒朗格——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全球化。
教育信息化。
教育具有科学性。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朱熹《四书集注》 王守仁《传习录》 韩愈《师说》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诱导、温故知新
孟子:性善论 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论”。
荀子:性恶论 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墨翟:兼爱 非攻
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道法自然”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著。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教育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苏格拉底:雄辩和问答法 助产术(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培养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注意儿童心理,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论》《雄》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对班级授课进行一些阐述,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名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教育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教
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卢梭《爱弥儿》
坚定的“性善论”者,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康德《康德论教育》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先后四次在歌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
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洛克《教育漫话》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主要观点:a.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b.教育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教育学教学原则。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d.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在西方,通常把他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教师、知识、课堂三中心)。斯宾塞的《教育论》
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这一著名论断,重视实科教育,可以说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
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论教育的目的。从“教育即生活”引出“教育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五个步骤: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
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20C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主要流派:
实验教育学:19C末20C初(德)梅伊曼和拉伊 《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 19C末出现于德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主要代表作 《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
实用主义教育学:19C末20C初兴起于美 杜威、克伯屈 《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939凯洛夫《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杨贤以李浩吾化名出版《新教育大纲》(1930)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C70年代(美)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布厄迪尔
主要代表作《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大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教学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布鲁纳《教育过程》
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瓦﹒根舍因(德)
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儿童》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德国。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20C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经推算,美国1929~1957年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
4.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5.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认识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动因: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格塞尔(美)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他认为个性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等。
荀子“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主要影响因素:遗传:“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
教育(学校教育)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规律: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的过程。皮 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了这一点。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任务。
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同一方面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和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互补性:包括生理与生理之间的互补和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互补。
个别差异性:性别差异、不同个体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存在差异、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遵循该规律的教育要求:
顺: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施教;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做法都是违背该原则的;
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而不能搞“一刀切”;
不:把握施教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视时而教、及时而教;
互: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个:因材施教。
6.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教育目的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有关理论: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1957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第一个教育方针; 1985 教育体制改革;
1995 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7.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改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观;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9.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旧中国:1902 壬寅学制(未实行)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 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 壬子癸丑学制 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 壬戌学制 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新中国:1951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1958 学制改革
1985 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 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020 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
(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全国行列)
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 理想:“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10.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1.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授业、解惑”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示范者角色(榜样)“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12.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职: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素养);
知: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学科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
能: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职: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14.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d.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a.学生是完整的人;b.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c.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的主体。15.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内容: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16.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课程类型: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按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校本)课程
按课程的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课程即学习经验是杜威的课程观。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体现活动课程理论。
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的课程是必修课程。“隐性课程”一词 杰克逊 1968 《班级生活》首先提出 17.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儿童/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美)杜威
基本主张:经验论;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年滚轮;主动作业论;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布鲁纳 与活动课程理论相对立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巴格莱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赫钦斯
社会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车里霍尔姆斯、多尔
18.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20.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21.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2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23.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24.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26.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27.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目标模式(美)泰勒 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28.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29.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特别应该关注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30.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
31.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2.课程的纵向结构有两种形式:直线型课程结构和螺旋式课程结构。
33.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34.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35.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程。
教学的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5)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36.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37.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38.教学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6)检查知识。
39.教学原则是根据对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40.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注入式和启发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41.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42.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最早论述班级授课制,并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夸美纽斯。我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 清政府 1862 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43.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和表达的能力。4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前提);(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方式:平时考查、考试)。
4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教学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教学方法恰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根本的要求)。46.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按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终)结性评价;
按评价采用的标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差异评价;
按评价主体: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
47.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抛锚式教学
教学基本环节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范例式教学
(德)瓦·根舍因提出;
教学的基本过程是:范例性地阐明“个”案—范例性地“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
自学—指导式
目标—导控式
传递—接受式
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问题—探究式
4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是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
49.道尔顿制 —— 柏克赫斯特创建;导生制(贝尔—兰喀斯特制)——(英)贝尔、兰喀斯;班级授课制 —— 夸美纽斯。
50.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根据是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51.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52.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手段可分为三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5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5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5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5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5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5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5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6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义务教育的特点:强迫与免费、普及与基础、民族性与公共性。6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62.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6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64.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65.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6.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7.德育模式:
认知模式
皮亚杰提出
体谅模式
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社会模仿模式
班杜拉创立
价值澄清模式
拉斯、哈明、西蒙等人
68.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思想品德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学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
69.常用的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70.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71.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开展社区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72.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
7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重在指导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发展形势与需求的基础上,做出自我发展的正确选择。
74.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制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75.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埃拉斯莫斯。
76.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77.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78.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平行管理:是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目标管理:(美)德鲁克提出
79.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
80.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治理。
81.班集体: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8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
83.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4.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8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班集体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8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87.班主任工作的任务:首要任务——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8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班会活动的组织;偶发事件的处理。89.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90.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91.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育是学的延续和补充;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和育可以互相取代;学和育可以互相补充。
9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课外阅读活动。
93.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94.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
95.学校教学工作是教育学生的基本途径,课外、校外教育也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96.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更富有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4)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97.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理解和尊重孩子;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98.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99.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100.课外活动的主体活动是学科活动。
101.“五小活动”指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
102.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103.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教育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扩散性。
104.教育研究的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105.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106.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3)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4)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
5)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107.教育研究的意义: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08.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研究背景的现场化;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09.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计划是研究实施的蓝图。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贯穿研究的全过程。110.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叙事研究、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问卷法。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中对3~6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是()A.托儿所 B.托幼园所一体化 C.幼儿园 D.儿童福利院
2.批评清末民初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张雪门 C.陈鹤琴D.张宗鳞 3.我国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年龄是()。
A.0~2岁 B.2~3 C.3~6岁D.6~7岁 4.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D.《幼儿园管理条例》 5.1816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教机构。A.蒙台梭利 B.福禄贝尔 C.欧文
D.麦克米伦姐妹
6.“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份子”这是福禄贝尔()思想的具体阐述。A.协调原理 B.自我发展原理
C.自我学习法则 D.儿童的本能
7.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教育价值的教育家。A.活动 B.生活 C.游戏D.恩物 8.判断题:儿童之家是蒙台梭利创办的。
9.多选题:符合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的有()A.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B.感觉教育、感官训练
C.幼儿的自我学习法则D.幼儿的自由与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0.单项选择: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发展儿童感官的教学材料的幼儿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蒙台梭利 C.卢梭 D.夸美纽斯 11.单项选择:下列不属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是()A.强调儿童内在生命力
B.强调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C.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 D.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发展
12“我国幼儿教育之父”指的是()
A.陶行知 B.张雪门
C.陈鹤琴
D.张宗磷
13.陈鹤琴将课程内容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五大类。
14.五指活动课程内容的实施主要采用()。A.分科教学法 C.情境教学法
B.整个教学法
D.区域教学法
15.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A.陈鹤琴 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
16.提出“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是()。A.陶行知 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陈鹤琴、“教育即生活”的是()。17.提出“教育即成长”A.卢梭 B.杜威
C.加德纳
D.蒙台梭利
18.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教育中应该注意分析和考虑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是()。
A.生物成熟 B.平衡化 C.社会传递
D.练习和习得经验
19.学前教育的根本任务()
A.为儿童的一生打好基础 B.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C.让儿童拥有快乐的童年 D.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20.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A.保育和教育相结合 B.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C.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和为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指导 D.保教性和社会福利性 21.爸爸经常揉捏儿子的脸,觉得儿子像猴子一样好玩,这违背了()A.儿童与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B.男女儿童享受平等的待遇 C.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 D.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
22.老师要求小班的幼儿学会熟练使用筷子吃饭,这违背了当代儿童观中的()。
A.儿童是独立的人B.儿童的个别差异和独特性
C.儿童是整体发展的个体 D.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23.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低年级的内容,这种做法违背了()
A.主体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D.教育的活动性原则
24.王老师在语言领域的活动中加上了好听的歌曲,她认为歌词也是语言;在健康领域活动中加上了讲故事,使游戏更加情境化。王老师的这种做法遵循了学前教育的()。
A.目标性原则 B.保教结合原则 C.整合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25.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A.游戏
B.上课
C.学习D.作业
26.在广义层面上对幼儿园课程理解不正确的表述是()。A.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B.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C.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材 D.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27.以下哪项不属于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B.幼儿园生活的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 C.幼儿园课程的任意性
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7.“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属于布鲁姆课程分类目标中的()A.表现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情感目标 D.认知目标
28.下列表述中属于表现性目标的是()。
A.体验仿编诗歌的成功感 B.能按照正确的步骤刷牙 C.知道201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 D.学会自己包书皮
29.比较适合用来表述情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的是()。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30.目标按其性质来分可以分为行为目标和()。
31.王老师选择了《你快乐,我快乐》这一社会领域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小朋友学会与他人交往。这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属于课程内容选择范围中的()。A.关于自己及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B.关于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C.关于发展幼儿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验 D.关于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32.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这种划分课程内容的分类方法是()。A.按学科领域划分 B.按学习领域划分
C.按幼儿活动形式划分 D.按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划分 33.影响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是()A.组织制度 B.时间因素 C.物质因素 D.教师因素
34.评价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前后比较,掌握其进步的情况的是()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人发展评价
D.形成性评价
3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A.区别教师的教学水平
B.鉴别幼儿的发展水平
C.了解课程适宜性、有效性,以便调整、改善、选择和推广课程,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D.评价园长的课程领导水平
36.既是课程评价对象,又是课程评价主体的是()A.教师和幼儿
B.家长
C.幼儿
D.园长 37.按照评价的功能来划分,幼儿园课程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8.儿童在游戏中作为集体成员,学习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促进了儿童()。
A.认知的发展
B.创造力的发展 C.社会性的发展
D.情绪的发展
39.儿童玩着和附近同伴相同或相近的玩具,但不交流,属于()。A.联合游戏B.平行游戏 C.单独游戏 D.角色游戏
40.按照帕登的游戏分类,4、5岁的幼儿经常玩的是()。A.单独的游戏 B.平行的游戏 C.联合的游戏 D.合作的游戏
41.皮亚杰的游戏分类中,以重复连锁动作为代表的最初级游戏类型是()。A.偶然的行为 B.练习性游戏 C.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
42.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是()。A.合作的游戏 B.规则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
43.春节期间,为了让小朋友们体验过节的快乐,王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小灯笼、塑料鞭炮、对联等游戏材料,王老师这样选择的依据是()。A.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 B.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C.多提供中等熟悉的游戏材料 D.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材料
44.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
A.保教结合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45.“跳一跳,摘桃子”,这一比喻形象地提出了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思想应该贯彻()。A.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 D.保教结合原则
46.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的是()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活动
D.自由活动
47.教育活动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因此必须做到()。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反
48.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的方法是()。A.讨论法
B.语言法
C.演示法
D.环境体验法
49.教师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和学习的方法是()。A.语言法
B.范例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50.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是()。A.直观法
B.游戏法
C.观察法
D.操作法
51.儿童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是()。A.直观法
B.游戏法
C.观察法
D.操作法
52.陈老师制作了《防火小常识》的动画短片播放给小朋友,帮助幼儿明白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火安全,陈老师用到了()。A.游戏法 B.观察法 C.操作法 D.电教法
53.幼儿园教师打破学科界限,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内容作为主线,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是()。
A.领域活动 B.主题活动 C.区域活动 D.整合活动
54.刘老师在组织以“秋天”为中心内容的主题活动时,先带了一些树叶标本给幼儿观察,又把小朋友带到公园中去感受
55.秋风、看落叶。这次活动体现了主题活动的()特点。A.知识的横向联系 B.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C.富有弹性的计划 D.儿童自主性活动
56.幼儿园教师打破学科界限,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内容作为主线,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是()。
A.领域活动 B.主题活动 C.区域活动 D.整合活动
57.刘老师在组织以“秋天”为中心内容的主题活动时,先带了一些树叶标本给幼儿观察,又把小朋友带到公园中去感受秋风、看落叶。这次活动体现了主题活动的()特点。
A.知识的横向联系 B.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C.富有弹性的计划 D.儿童自主性活动
58.()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是我国从理论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第一人。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陈鹤琴 D.陶行知 59.区活动区的活动多为()的活动。
A.幼儿自选 B.教师指定 C.家长参与D.师生商定
60.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时,适合投放在科学区的材料是()。A.橡皮泥、各种纸和涂色画板B.拼图、雪花片、大型积木 C.测试工具、万花筒、放大镜D.指偶、绘本和录音机
61.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
62.根据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教育机构要制定正确的饮食制度,儿童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时间间隔应该是()A.1~2小时 B.2~3小时C.3~4小时 D.4~5小时 63.下列不属于儿童良好的餐饮习惯的是()
A.按时吃饭,坐定进食 B.逐步培养儿童独立吃完自己的饭菜 C.注意不让饭菜撒落在桌上和地上 D.进餐时大声说笑 64.教师应该对()左右的孩子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A.2岁 B.3岁 C.4岁 D.5岁
65.在自由活动时间,大班的虎子和明明因为一件新颖的玩具发生了争吵。这时教师应采取的最好方法是()。A.置之不理 B.把玩具收走
C.让他们保持安静 D.观察并准备介入
66.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和(),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别差异。A.合理性 稳定性
B.自由性 规范性
C.稳定性 灵活性
D.规范性 灵活性
67.幼儿园小班的每日餐饮安排次数应以()为宜。
A.三餐 B.少量多餐 C.三餐两点 D.三餐一点 二.填空题
68.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与(),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别差异。
69.儿童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间隔时间应为()小时。70.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园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A.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幼儿参与性原则
D.开放性原则
71.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体现了()原则。A.参与性 B.发展适宜性
C.经济性 D.开放性
72.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要求()
A.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条件 B.幼儿的活动场地可大可小 C.绿化、美化和自然化至上
D.尽可能购买大量高档材料
73.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A.生活环境
B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74.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家长开放,并邀请家长来观摩和参观的活动形式是()
A.家长会 B.家长学校 C.家长委员会 D.家长开放日 75.教师带幼儿参观郑成功纪念馆,这属于()。A.家庭与社区的合作
B.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C.家园合作
D.家庭与社会机构的合作
76.下列不属于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的()。A.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B.整体性而非单向性
C.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D.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
77.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D.规则意识
78当前我国政府对幼儿教师的管理控制相对宽松,幼儿教师可自订教养目标,自选教学内容等,这体现出幼儿教师劳动的()。A.艰巨性 B.创造性 D.自主性
C.感染性
79.一名幼儿老师爱穿裙子,她班上的女孩也爱穿裙子,这表明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具有()。A.示范性
C.全面性 B.创造性
D.长期性
80.幼儿教师是儿童社会沟通的()。A.支持者 B.引导者 C.组织者 D.中介者 81.幼儿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A.知识渊博 B.热爱幼儿 C.会弹琴画画 D.会讲故事
.填空题
儿童富于模仿性和易受暗示,他们都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天然的模仿对象,体现了幼儿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83.教师是儿童社会沟通的__________。
84.下列不属于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的策略的有()。A.关爱幼儿 B.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 C.参与幼儿的活动D.家长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