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06:3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复习题精选》。

第一篇:教育学复习题精选

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上)

(适用于师范生本科课程、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等)教师考试咨询信箱:hxy89781899@126.com

新增了辨析题,请关注!

绪 论

一、单选题

1、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C)。

A.《论语》 B《师说》C.《学记》 D.《大教学论》

3、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C)。A.《教育论》 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B)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晏阳初

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8、《教育漫话》一书是(B)的著作。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9、《大教学论》一书是(C)的著作。

A.斯宾塞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C)的信条。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5、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C)。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7、“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C)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19、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B)。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2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提出的。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22、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政治学》

2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D)。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5、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26、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7、“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验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8、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29、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30、1901年,由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31、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3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3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4、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5、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伊曼

D.洛克

3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二、填空题

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代表作是《 》。(教育过程)

2、法国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 》。(爱弥尔)

3、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 的一门科学。(教育规律)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了

教育思想。(终身)

5、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

》,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视为是的代表。(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派)

6、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三个著名命题是:“ ”,“ ”和“ ”。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是

。(蔡元培)

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

。(康德)

9、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德国教育家撰写的。(赫尔巴特)

10、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新教育大纲)

1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 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伦理学、心理学)

12、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

》,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 的第一本书。(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三、辨析题

1.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名词解释

1、教育学

2、教育规律

四、简答题

1、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 教育概述

一、单选题:

1、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3、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A)。

A.生物学起源理论 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 D.需要起源理论

4、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

A.勒图尔诺 B.孟禄 C.马斯洛 D.马克思

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C)。A.庠 B.序 C.校 D.学

7、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B)。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是教育的(A)的观点。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9、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

A.普鲁士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10、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A)。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13、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5、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A)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16、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D)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D)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B)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9、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C)特点。A.宗教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民主性

20、“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C)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1、1986年,我国颁布了(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A)决定的。

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动

23、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D)。A.三科 B.七艺 C.四学 D.六艺

2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2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C)。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2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27、终身教育是(D)的特点。

A.古代教育 B.中世纪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28、终身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这一思想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进行系统的论述,该书的作者是(A)。A.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 C.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D.美国的克伯屈

29、.教育的特质是(D)。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0、“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A)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3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B)。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32、社会上出现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3、.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4、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比,学校教育(B)。 A.并不重要 B.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C.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D.的教育形式更为灵活,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35、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C)。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D)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3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C)。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38、“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9、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A.孟禄 B.沛西·能 C.利托尔诺 D.华生

4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A.美国 B.英国 C.前苏联 D.德国

41、严格的等级性是(C)教育的显著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社会

42、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D)。

A.促进社会公平B.传递人类精神文明 C.产生新生产力

D.培养人

43、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44、“四书”、“五经”是我国(D)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45、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C)。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6、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合作为一个词见于(C)。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二、填空题

1、教育是____________的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培养人)

2、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教育与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3、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4、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义务教育,也叫____________,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强制教育)

6、据中国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社会时,出现了“庠”、“序”、“瞽宗”、“辟雍”、“泮宫”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__________。(学校)

7、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__表现形式。(外在)

8、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____________社会才出现的。(奴隶)

9、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被称为____________。(义务教育)

10、在古代社会,_________的产生,从而使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学校)

1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2、___________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心理)

三、辨析题

1、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错误。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2、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错误。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于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都是片面的。)

四、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2、广义的教育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4、终身教育

5、义务教育

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7、四书五经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选题:

1、人的发展是指人的(C)。

A.人的体质的增强 B.记忆力的增强 C.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D.人的肌体的正常发育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C)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基因决定论

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A)。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10、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A)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世界。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A.环境 B.遗传素质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C)起主导作用。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3、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A)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14、个体身心发展的(C)要求教育应该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A.差异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阶段性

1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9、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D)的表现。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0、以下哪一个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个别差异性

21、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个人主观努力

22、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B)。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4、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B)。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B)具有重要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6、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27、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B)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 D.气质和性格

二、填空题

1、人的发展是指人在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发展。(身心)

2、___________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

3、“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按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环境决定论)

4、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材施教)

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阶段)

三、辨析题

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的。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发展可能,但不能无限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该观点否定了后天环境特别是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名词解释

1、人的身心发展

2、遗传决定论

3、环境决定论

五、简答题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

3、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成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你如何理解学生成长的动力? 必须承受的痛苦

鲍勃三岁半的女儿扁桃体炎,医生开了十针青霉素,一天两针。头两天时妻子带她去打针,女儿哭,妻子也垂泪。第三天妻子实在受不了,死活不去了,把担子卸给了鲍勃。鲍勃把药和注射单揣进了兜里,对坐在床上翻图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 女儿可怜巴巴地望着鲍勃,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

鲍勃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呀,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 “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

鲍勃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鲍勃想小孩也有足够的做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

女儿想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鲍勃抱,说道:“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时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下午又去打针时,鲍勃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鲍勃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事,很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鲍勃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起来。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四天上午八点,鲍勃刚要开口,女儿拿着注射单和药站在鲍勃面前,说:“爸爸,咱们去打针!”

鲍勃抱起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2、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爱是最好的老师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

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长大成人。有的还住在那里,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

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还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

通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

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得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单选题: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B)。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结构的变化 C.教育的性质 D.受教育权利

2、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3、党的(A)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A)。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7、(C)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类型

二、填空题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___________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实)2、1982年,党的___________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十二)3、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___________。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教育为本)

三、辨析题

1.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错误。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2.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2、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答案要点: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晏阳初等仁人志士的“教育救国论”,出于良好的愿望,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2、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3、反映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这是(C)。

A.教育目的 B.教育计划 C.教育方针 D.教育体制

4、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在(A)。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D)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6、建国以来,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孔子的圣贤人格理想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理想

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A)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A)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计划 D.教学

9、教育目的是指(D)A.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B.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C.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D.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C)A.德智体 B.德智体劳 C.德智体美劳 D.德智体美

11、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12、“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______年的教育方针。(A)A.1957 B.1958 C.1985 D.1995

13、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D)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D.教育目的 14、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__的具体实践。(D)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5、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C)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1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7、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C)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18、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D)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19、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泛目的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C)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二、辨析题

1.有教师认为,对教育目的不一定要把握,只要对教学目标把握就行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育目的为基础的,而教育目的又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也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的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目的,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

2.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错误。美育不仅包括艺术美育,还包括自然美育、生活美育、科技美育、教育美育等诸多领域。说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实际上窄化了美育的丰富内涵。)

3.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辨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4.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错误。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

3、社会本位论

4、个人本位论

四、简答题

1、.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2、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3.你是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

第五章 课程

一、单选题:

1、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C)。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4、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5、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A)。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课程论》 C.《教学目标分类学》 D.《现代课程论》

6、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C),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乔伊斯

7、下面不属于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的是(A)。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8、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B)的雏形。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9、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的课程理论是(B)。

A.实用主义课程论 B.综合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潜在课程论

10、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B)。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11、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C)。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B)并作为必修课程。A.校本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3、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C)。

A.甄别性评价 B.选拔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C)。

A.教学班 B.年级 C.学校 D.社区

15、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D)的过程。

A.传授与接受 B.交往互动 C.共同发展 D.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16、基础教育改革中的(A)取代了教学大纲。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课程大纲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布(C)。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18、不属于三维目标的是(C)。A、知识 B、技能 C、意志 D、态度

二、填空题

1、我国古代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2、西方古代所谓的“七艺”是指“前三艺”:、、和“后四艺”:、、、。

(文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3、美国二战后提出的所谓的“新三艺” 是指:、、。(数学、自然科学、外语)

4、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 课程为主。(分科、分科)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及。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

7、在我国中小学,学科课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计划)

三、辨析题

1、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材。错误。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还包括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四、名词解释

1、课程

2、活动课程

3、泰勒模式

4、隐蔽课程

五、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因素。

2、简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3.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4.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是新课程的一大变化。请你说说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特点?

六、材料分析题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第六章 教学

一、单选题:

1、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C)。

A.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B.以智育为主 C.以教学为主 D.以活动为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B)。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B)。A.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B.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C.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8、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9、(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10、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1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13、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C)环节。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14、与讲授法相比,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更关注(C)。

A.学生是否参与学习B.学习结果 C.学习过程 D.对学习过程结果同等关注和重视

1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包括(A)。A.暗示教学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16、讲授法的缺点在于(C)。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

1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C)。A.以学生为本 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C.给学生以安全感 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1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D)。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9、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D)。A.编写教案 B.设计板书 C.分配教学时间 D.设计教法 20、“不陵节而施”反映了(C)原则。

A、因材施教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直观性

二、填空题

1、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的是________,学校教育工作应以它为主。(教学)

2、主张通过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学习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形式教育派)

3、直观性原则所说的“直观”包括三类:、、。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4、循序渐进原则所说的“序”包括:、。(学生心理顺序、知识逻辑顺序)

5、“双基”教学是指 和 的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辨析题

1、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正确。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它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三、名词解释

1、直观性原则

2、班级授课制

3、讲授法

4、教学模式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3.你认为一节好课是怎样的? 4.布置作业应当遵循哪些要求?

5.你是如何理解、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今日改革有何举措? 6.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为什么要因材施教?请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

在课堂上,我教学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已经进行了一半,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好像仍没有掌握,别的同学都在做练习题,他们几个却在左顾右盼,没有动笔。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问他们:“为什么不做?” “不会做”。几个孩子都低着头,不敢看我。“动脑筋想想,总要试一试吧。”我耐心地劝导。半晌无声。“试也没用,我一做就错。”一个胆大点的孩子答了一句。我沉默了。也许,这几年的学习经历,已经让这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尝尽了失败和挫折,连他们自己也丧失了信心,懒得动笔了。“那就算是做错,也请你们再错一次,好吗?”情急之中,我竟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看着我恳切的眼神,这几个孩子终于拿起笔。我趁机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板书,并继续鼓励他们:“只要你们敢于尝试,就算做错了也没有关系。只有当你们做错了的时候,我才知道你们的问题出在哪儿,究竟有什么地方不懂。这样,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你们了。知道吗?” 上讲台的那个孩子做完了。果然做错了,全班同学议论纷纷。而我却用平和的语调对他说:“谢谢你做错了这道题,谢谢你。” 班上的同学都哄笑起来,我没有理会,继续说:“这是一个典型的错例,它可以提醒我们不要犯这种错误。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道题,看看错误出在哪里?”…… 临到下课的时候,这几名学习困难的孩子全都学会了。我知道,今天我的一句话,给几个失落的孩子带来了阳光和希望。下次,我要给更多的孩子“错”一次的机会,成功就蕴含在无数次“错”的背后。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突出体现了哪一个教学原则?试结合材料阐述贯彻该教学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德育

一、单选题: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学会关心”是(B)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3、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C)。

A.品德 B.不良品德 C.不能确定 D.嫁祸于人。

4、慎独是德育方法中(B)的一种教育方式。

A.品德评价法 B.自我修养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之间的矛盾。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6、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7、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B)。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8、某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掩护现象。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德育的(D)。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9、“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0、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D)。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二、填空题

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

2、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3、“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 提出来的。(马卡连柯)

4、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5、在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德育要求)

7、陶冶法主要包括、和艺术熏陶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三、名词解释

1、长善救失原则

2、陶冶教育法

3、说理教育法

4、认知德育模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贯彻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3.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4.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1 “张老师的优点是:待学生好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同学们犯了什么错误,不会骂同学,打同学······”

“您的优点:待同学和蔼可亲,是非分明,上课非常有意思;缺点:对待调皮的同学要严肃点,因为那些同学以为您反正好说话,就会胡作非为。我觉得您对我们还要凶一点!······”。因为张老师温和,不够凶,学生们喜欢他,乐意跟他交朋友;因为张老师温和,不够凶,学生们恳求他改正,要他对他们更凶一点!

张老师对此感到很矛盾,因为张老师性格如此,不会凶。而且张老师认为“爱能把冰融化”,希望以温和的爱博得学生的拥戴,换得教师的威信。然而却很不成功。因为他不够凶,所以很多学生在无法完成太多功课的情况下,总会首先选择将他布置的语文作业拉下。因为他不够凶,所以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都很放松,有时难免出现一些美国式的随意场面。问题:针对张老师的苦恼,你认为张老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请用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来分析。

材料题2 小黎是初二的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值日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的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等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到:“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你是小黎的班主任,根据小黎的特点,对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第八章 班主任

一、单选题:

1、是否有健康的(B)是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2、班集体内教育活动的核心是(A)。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D.指导班、团、队活动

4、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5、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一种(C)的劳动。

A、复杂性 B、事务性 C、专业性 D、繁琐性

6、“五一劳动节”和“植树节”的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属于(A)主题班会。A.季节性 B.模拟性 C.知识性 D.系列性

7、对学生违纪行为的矫正与处理,以下(D)是不适宜的。A.全面准确把握出现违纪行为的根本原因 B.正确认识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意义 C.正确的运用惩罚

D.分析原因,严厉惩罚

8、究其根源,“好班”与“乱班”的根本差别出在(B)上。A.学生的基础 B.管理 C.教师的教学水平 D.学校的实力

9、班主任进行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拟定班级工作计划 B.班级常规管理 C.培养班集体 D.组织主题班会

10、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教育影响的(D)。A.指导者 B.组织者 C.合作者 D.协调者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B)。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D.指导班、团、队活动

二、填空题

1、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组织保障和重要阵地。(班级)

2、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捷克教育家,他写的《 》一书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3、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是班集体组织的,是学校教育计划的,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引领者、指导者、执行者、协调者)

三、名词解释

1、班主任

四、简答题

1、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2、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学生?

五、材料分析题

1.某班有两名学生。男生聪明,正直,善良,诚实,但是脾气暴躁,不能控制情绪,经常发脾气,厌学。女生漂亮,聪明,成绩好,但是性格孤僻,家境不好,有些自卑。两人关系密切,沉浸在两人世界,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不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对班级同学和事情视而不见。两人都表示:要与对方共度一生。家长对此束手无策。老师多次做工作,收效甚微。请问:作为班主任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

2.有位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写的操行评语如下:

学生的实际情况:聪明,成绩较好,但总有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胆小,不爱举手。

操行评语:你的100分可真不少,班里有多少同学羡慕你啊!可是上课抢着回答问题的小手总是没有你的那双。老师盼望着你高高的举起手,用响亮、动听的声音,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试评析该班主任对该生所做的操行评定。

第九章 教师

一、单选题:

1、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B)。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初期

2、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C)。A.孟子 B.荀子 C.扬雄 D.老子

3、(C)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夸美纽斯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马卡连柯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

A.传授知识 B.开发学生的智力 C.做学生的朋友 D.教书育人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B)。 A.单一性 B.多重性 C.模糊性 D.低级性

6、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我国教育家(D)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孔子

B.荀子 C.杨雄 D.韩愈

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A.连续性特点 B.示范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创造性特点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1、“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C)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C)开始的。

A.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制度 C.师资培训机构 D.教育法律法规

1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4、我国于(B)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0 B.1985 C.1995 D.1998

15、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C)。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

C.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16、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A)。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管理学生

二、填空题

1、的产生与发展,既为教师职业不断补充新的成员,又为教师职业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创造了条件。(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的教师资格条件包括必须是中国公民、、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合格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教育教学能力)

三、辨析题

1、教师职业也是一种专业。

(正确。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

2.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错误。教师私自拆看学生的信件,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未成年公民,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的保护。)

四、名词解释

1、教师

2、师德

3、教育机智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2、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六、材料分析题 “选差”的民主投票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班级里进行了“选差”的民主投票,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烦恼地闭上了眼睛。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有什么意义,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去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数学题吧。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结果:“纪律最差,孙晓梅(假名,下同),32票;劳动最差,王信,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老师的声音像从地狱里发出来,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上泣不成声了。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楚的滋味涌上心头,突然,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要对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有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

运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析这个案例。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1 顶

阅读(65)┊ 评论(0)┊ 收藏(0)┊禁止转载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前一篇:大罗山穿越之三

后一篇:大罗山徒步休闲游之三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一次时代的PK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当第一个评论者吧!抢沙发>>

第二篇:教育学复习题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启迪儿童智慧、形成儿童健全人格、增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内涵:

一、从内容上讲,教育应是一种追求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社会活动。

二、从目标上讲,教育应关注儿童成长的各个领域,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从形式上讲,教育按照“儿童的样子”构建儿童喜爱的教育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三要素:人的发展,学习和教育。2 保护儿童四大原则:198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利益最佳、尊重儿童尊严、尊重儿童意见和无歧视。我国《宪法》规定儿童具有生存权、受尊重、受教育及安全的权利。3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是一门学科。教育学与小学教师的关系:一从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来分析,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二从小学教师的能力结构来分析,包括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 学习研究教育学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是:从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包括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三个方面。学生观与众不同在面向全体、承认差异、民主平等、相互关爱。人才观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扎实的基础,善于合作。教师观上倡导长于研究、学习、既当经师又当讲师。5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二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实现教育普及。纵向来看,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横向来看每级教育都包括许多不同的类型学校。三班级授课制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教育理论日趋发达,教育改革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6 教育如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教育可以把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三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7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培养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人;教育可以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8 2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一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二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极不平衡。又表现为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某些超越当时新的教育思想;由于教育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发展需要面向未来。9

15、教育的三大社会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可以将潜在的劳动力、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知识和技术。二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社会服务;凭借教育制度形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三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可以保存和传递文化;教育可以选择和整理文化;教育可以传播和交流文化。10

16、教育的起源在历史上有哪些学说?一生物起源说,有法国的勒图尔

诺,英国的沛木西能。二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三劳动起源说,恩格思 11

17、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12 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13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什么?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伴随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稳固的个体素质、心理品格和才能特征的过程。一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二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四发展的差异性。14 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一生理发育较快,成熟期提前。儿童知识丰富、智力发展。三儿童思想品德成长快。四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表现为:娇气任性;独尊、自私缺乏责任心;忌妒心理;依赖和懒惰。15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有遗传、主体的主观努力;外部有环境和教育。一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金积累,它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包括纯粹的自然和人化的社会自然,前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后者主要指被人加工改造过的社会化自然;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社会大环境及社会整体文化。三主体的主观努力程度。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四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6 教育如何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一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二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一均衡性;三教育要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四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7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受制约的因素有: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三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要 18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马克思认为,人作为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力和智力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人的全优面发展的特征。一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发展,二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能自由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三是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邓小平指出教育要有三个“面向”。江泽民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19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方针:一个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核心是教育目的,规定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标准。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实际需要,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并在教育方针中得到明确的规定。20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方针是:按照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1 小学教育目标:指小学教育所应达到的标准要求,更进一步讲,指小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所应完成的教育任务及在这个过程中应获得的全面发展。具体内容有:具有“五爱、三讲、三关心等”;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等基本技能;养成好的卫生和广泛的情趣和习惯;学会生活自给,使用工具等。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是:强调了基础性;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个性。22 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德育:是按照一定社会思想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有目的、计划、组织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意义:一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结构,四个因素,知、情、意、行。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23 小学德育的特点:一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过渡。二以生活道德品质培养为主,兼顾社会道德品质培养。三以道德品质教养为主,结合德育的有关内容和实际需要,兼顾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的培养。四在德育途径和方法上,以陶冶为主重在养成。24 智育的重要意义?智育:向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一使学生掌握系统地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二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美感。25 小学智育的特点?一智育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基础性。二智育在形式和方法上注重体现生动形象和愉悦性。26 五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实施要求?联系:一五育在全面发展中有自己特殊的作用和地位,特定的内容和任务,它们之间不可相互取代。二五育在全面发展中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五育统一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综合地表现在教育教学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求:五育并举坚持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充分发挥小学教育内容的整体功能,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体现特点,各育有所侧重。三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四重视发展的渐进、持久性。27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国民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的原则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教育设施和规章制度。旧学制旧有:1902年清未壬寅学制,1904年仿日本的癸卯学制,1922年吸收美国的壬戌学制。新的学制是1951年我国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特点是:学校教育面向工农,让广大劳动人民及子女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重视培养工农生产的各种人才,反映了男女平等的原则。28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1995年《教育法》对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是:一教育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四相对稳定性与变通性相结合。五当前与长远相结合。29 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比较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具有的特征有:一素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性的辩证统一。二素质是相对稳定与动态变化性的辩证统一。三素质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四素质是个体与群体性的统一。五素质具有整体性。30 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的表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五育”方面的全面发展。31 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文化素质。具备学校设置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

二、教育素质。具备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用普通话教学的能力,三、职业道德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互勉共进。32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具有的特征是:一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四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教育。33 素质教育的原则有哪几方面?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原则。34 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价值的推陈出新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产生新形象,新观点,新事物,新发现。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35 影响创造力的一般因素有:环境、个体和群体组织因素。36 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37 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一按表现形式分为显性和隐性课。二按内容性质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三按知识结构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有:课程目标的整合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学习方式的探究性。38 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如何适应?一教师素质的综合性。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素养的综合性。二教师角色的多重性。长期以来,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要求:冷静地旁观;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三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性。四教师教学观念的新颖性。小学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平等师生观。

37、小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教学:在特定和条件下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一教学是实施小学课程的基本途径。二教学是小学一切活动的中心。三以教学工作为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要求。

38、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具体含义是什么?教学过程是实施课程的核心活动,只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充分地实现课程目标。品质是:既要传授知识又

要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处理人与物的联系,又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具体含义: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品质,开展五育并举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9、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策略和学习环境。一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二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三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四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4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三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四掌握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1、怎样正确理解教师和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紧密相连的,辩证统一的。教是为学而教,学为教而学,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一谁知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二感情过程的转化,提高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不爱学到爱学,三能力过程的转化,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

42、教师教的程序由几个环节组成?教的程序:是小学教师从事工作和开展教学活动的顺序。通常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发与成绩考核等环节组成。

43、教师怎样才能上好课?一教学目的明确具体。二教学内容正确无误。三教学策略选择恰当。四课堂结构安排合理。五教学效果显著。

44、教学原则的作用?教学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教学问题,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作用:教学原则追求的目标是教学效果好,质量高。科学的教学原则,一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二有助于自学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三有助于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实现小学教学目的和任务。

45、我国小学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启发性原则。四直观性原则。五循序渐进原则。六因材施教原则。七巩固性原则。

46、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是什么?一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二要立足全班,兼顾两头。三学生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发挥个人特长的关系。

47、为什么说现代小学教学的任务是多元的?一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是多元的。二培养各种基础能力是多元的。三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多元的。

48、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有哪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按照一定的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由教师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形式,也称为班级授课制。优点: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缺点是不利于小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常见的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为辅助教学。

49、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流程及方法体系。它的五个构成因素是:指导思想、达成目标、操作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方法。常用的模式有五种: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应用――检查。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三引导/发现教学模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四情境/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五示范/模仿教学模式。定向――参与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50、教学方法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及课程内容的中介桥梁。小学教学方法:是指小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和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作用: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重要的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十分重要意义。

51、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七种?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

52、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实现的三个突破,两个提高和一个扩大是什么?一教材建设的突破;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师生关系的突破。二提高了教学质量;二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扩大了教学规模。

53、什么是课程类型?课的结构有哪此?课的类型: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单一教学内容和综合的教学内容。课的结构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54、什么是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取得最佳效果,体现德、才、术的统一结合。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组织教学、开讲、运用教学语言、提问和板书。

55、教学语言艺术具有几条标准?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二简洁练达,有逻辑性。三生动活泼,有形象性。四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性。五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56、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每位教师都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刻苦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板书绘图要按规范习;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庄重大方的说话仪态,发音准确,表达清楚;学好普通话,注意声调和语调的协调;并不断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经常反思,达到教学质量、能力逐步提高。

57、现代教学的评价原则有哪些?一客观性、二全面性、三指导性、四科学性原则。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的有哪些?一着眼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二着眼于评价小学教学系统的各个因素,三着眼于多种评价形式的有机结合,四着眼于综合评价标准,五着眼于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六着眼于多途径的评价信息来源。

58、你怎样在理解当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关键,最微妙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朋友关系,二是顾问关系,三是合作关系,朋友关系、顾问关系、合作关系是新型师生合适表达形式。

59、主体性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一从学生和外在的世界关系上看,主体

性表现为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二从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上看表现为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60、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优缺点?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前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容器,因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后者完全依据学生兴趣,恣意放纵,教师论为旁观者,从而教学质量大大降低。所以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对师生的教学责任重新定位,建立多样化的师生沟通方式。

61、智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组成的一种稳定结构。人的智力包括两种基本智力: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七种一般智力: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和存在智力。

61、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哪些新思路?一调整教学目标,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二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三倡导多元评价,打破单一人才规格束缚,四开展主题教学,促使智力全面发展。

62、我国目前学校德育的任务是什么?一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二提学生道德水平。三注重人文精神,关爱人生价值,体现平等自由,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63、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学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民族人权平等教育;新时期总任务教育。四个特点是:具有社会历史性;长期性和连续性;复杂性;多开端性的特点。

64、教育原则与德育的密切关系原则有哪些?教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必须的基本要求。一方向性原则,二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四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五争取教育优势原则,六实践锻炼原则。

65、我国中小学与德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一说理疏导法,二榜样示范法,三实践锻炼法,四自我教育法,五行为评价法。

66、学校德育的生态功能有几个方面?生态教育(生态德育)是调整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思想品质。一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二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善与恶,三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树立新风。

67、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验系统,它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电教技术,系统地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与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68、教育科学研究的程序是:确定课题,收集资料,思考加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四个步骤。

1、《义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的,它的实施就是国家、政府的责任。(×)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3、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4、家庭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社会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7、把外在的刺激与自己原有的反应构建联系,是儿童活动的实质。(√)

8、就儿童的发展而言,心理成熟先于生理成熟。(×)

9、有了渊博的知识,就能当一名合格的教师。(×)

10、身教重于言教。(√)

11、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主要是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12、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

13、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14、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根本的途径。(√)

15、有人说,说服不是万能的,对一些说而不服的孩子进行适当的体罚,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

16、表扬对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影响,而批评和惩罚则对学生产生一种消极影响,所以不应批评学生。(×)

17、数学教学中,不一定有德育,因为数学教学和道德思想的联系存在牵强附会。

18、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说明教育工作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印刷术性。(√)

19、榜样示范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等影响学生的一种方法,一般只选用革命导师人物作为榜样。(×)20、学校体育和一般的身体锻炼一样,带有较多的个体性,自愿性,随意性,娱乐性。(×)1 课程计划就是教师为了上课而写的各种计划。(×)2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3 有些教师说,只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4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主体。5 因材施教是根据教材特点施教。

1、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基本道德和和为规范教育,二、公民道德与政治素质教育,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简述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遗传论。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它在人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只有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转化为现实。

二、环境决定论。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它并不能沿着一定的方向长期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它具有局限性。

三、基于遗传论和环境决定论形成的教育辐合论。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它利用人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不断地在社会环境中加以控制,先把利于儿童发展的因素,通过教师专门培养训练,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3、现代教育的基本性有哪些?教育的生产性。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二、教育的民主性。在民主型的教育人际关系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合作和融洽的关系,教师以引导者的姿态出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新教学活动,启发诱导学生是教育民主性的具体体现。

三、教育的革新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党中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主张,倡导教师研究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教学方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广泛的人才。

四、教育的科学性。通过教育的传递,使科学知识和技术售货员不断地发展,通过教育,扩大传播范围,普及科学知识,补充科技力量,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篇:教育学复习题

1.“无意识模仿”是()的主要观点。

A 神话起源论B 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

2.下面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B.教学相长C.长善救失D.不陵节而施

3.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是()。

A.社会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文化D.班级文化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历史继承性B.受制性C.独立性D.阶级性

5.人通过自我意识、自我态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主动、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识和实践的特性,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个体差异性D.阶段性

7.中国在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A.1978年教育目的B.1982年教育目的C.1993年教育目的D.1999年教育目的8.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A.问题意识B.审美能力C.动手能力D.实践能力

9.基本普及小学教育是在()年间。

A.1979年—1990年B.1986年—2000年C.2000年以后D.1979年以前

10.在人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11.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是()。

• 10.()的教师,对学校组织结构和制度文化 了解甚少,对

职业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

• A适应与过渡时期B分化与定型时期C突破与退守时期

D成熟与维持时期

• 11.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是()。

•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A 校本课程B 选修课程C 活动课程D 显性

课程

• 13.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是()

• A.宏观性B.基础性C.特定性D.高深性

• 14.教学是在一定()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

教育活动。

•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

目标

• 15.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

求是()。

•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方法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才

能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这个新的发展水平通常称为(),它是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这一理论。

A.关键期B.最近发展区C.远景目标D.教学目

5.由社会教化并通过个体内化而实现的是()。L

A.个体社会化B.社会个体化C.个体化D.社会化

6.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为(5)。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7.一个国家在培养什么样人问题上做出的最高层级的规定是()。

A国家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

8.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是教育目的的()。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9.教师对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示范校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

10.教师是课程理念的()。

A引导者B促进者C践行者D同行者

11.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12.学科课程的优点表现为()。

A 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B 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C 注重逻辑系统D 注重人人参与

• 13.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教师课程

• 14.教学是在一定()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

教育活动。

•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

目标

• 15.反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式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

渐进原则

• 1.“无意识模仿”是()的主要观点。

• A 神话起源论B 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

源论

• 2.狭义的教育专指()。

• A 学校教育B 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亲子教育

• 3.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是()。

• A.社会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文化D.班级文化

• 4.校园文化的核心为()。

•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环境文化D设施文化

• 5.在中国,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荀子B.孟子C.孔子D.韩非子

• 6.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为()。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 7.一个国家在培养什么样人问题上做出的最高层级的规定是()。

• A国家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师的教

学目标

• 8.教育目的具有鼓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朝既定方向发展这个功能是

()。

•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 9.爱岗敬业精神属于()范畴。

• A教师知识素养B教师能力结构C教师个人生活D教师

专业精神与专业伦理

10.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除了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学生观以外,还需要

提高(),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A交际能力B情报能力C心理健康水平D科研能力

11.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后,构建了三维一体的“立交桥”的目标,这一目标是指

()。

A国家教育目标B各级各类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类型主要有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A 校本课程B 选修课程C 活动课程D 显性课程

1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巩固知识

14.《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的思想,体现了教学中的原

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育、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

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实验法B实习作业法C演示法D参观法

1.在学习方法上介绍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顺序递进阶段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B 夸美纽斯C杜威D昆体良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来源于()。

A 《学记》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 《论

演说家的教育》

3.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生理物质前提条件的影响因素为()。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4.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为()。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

A循序渐进B教育内容、方法C教育组织形式D关键期

6.教育目的在提法上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例如“发展人的理性”这样的表述,这放映

出教育目的的主要特征是()。

A概括性与抽象性B理想性与终结性C社会性与历史性D阶

级性与民族性

7.()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A美育B体育C劳动技术教育D智育

8.教育目的具有鼓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朝既定方向发展这个功能是()。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9.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做有效的研究者,也是()的基本途径。

A教师专业发展B教师教学特色C教师教育成效D教师教育过程

12.下列属于隐形课程的是()。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校园文化

13.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

14.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方法

15.历史上最早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制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制

1.我国的“六三三制”是在()里提出,其实质就是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制系统。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2.基本普及小学教育是在()年间。

A.1979年—1990年B.1986年—2000年C.2000年以后D.1979年以前

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与行为方式。

A道德水平B精神状态C 思想观念D文化修养

7.一个国家在培养什么样人问题上做出的最高层级的规定是()。

A国家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

8.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根源在于()。

A经济基础B社会分工和私有制C文化风俗D教育质量

9.教师全面地了解教材体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达到懂、透、化的程度,这体现了教师的()。

A语言表达能力B课程开发的能力C了解学生的能力D处理教材的能力

10.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做科学的()。A规划者B 反思者C研究者D发展者

11.综合课程打破了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主张()。

A.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B整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整合教师与学生D.整合课内与课外

1.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可以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

A结论B方法C手段D内容

2.()里指出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部文献因此而被称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和行动纲领。

A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 1986年《义务教育法》

C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 1995年的《教育法》

3.校园文化的核心为()。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环境文化D设施文化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历史继承性B.受制性C.独立性D.阶级性

5.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力量塑造的结果,这种观点属()。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自然展开说

6.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之一为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A.思想意识B.个体主体性C.个体独特性D.个体自我价值

9.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属于教师的()范畴。

A.专业精神B能力结构C知识素养D专业伦理

10.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促使教师发展成为()。

A.能手型教师B科研型教师C骨干型教师D专家型教师

11.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A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

1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A 校本课程B 选修课程C 活动课程D 显性课程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与批改作业D.检查与评定学业成绩

14.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制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制

15.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实践活动C教学活动D班主任工作

1.倡导“泛智教育”的是()。

A 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 杜威

2.教育思想散见于政治、哲学著作中,这是()的特征。

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C教育学的发展阶段D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与行为方式。

A道德水平B精神状态C 思想观念D文化修养

4.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是()。

A.社会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文化D.班级文化

5.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力量塑造的结果,这种观点属()。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自然展开说

6.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A循序渐进B教育内容、方法C教育组织形式D关键期

7.我国教育目的实施的终极指向为()。

A快乐教育B阳光教育C情境教育D素质教育

8.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指教师劳动的()。

A统一性B连续性C示范性D复杂性

10.爱岗敬业精神属于()范畴。

A教师知识素养B教师能力结构C教师个人生活D教师专业精神与专业伦理

11.活动课程又称(),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A.分科课程B.经验课程C.国家课程D.校本课程

12.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是()

A.宏观性B.基础性C.特定性D.高深性

13.教学是在一定()的规范下,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A 教育目的B 培养目标C 课程目标D 教学目标

14.教师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个体差异性D.阶段性

15.“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代表人物是()。

A孔德B涂尔干C柏拉图D马斯洛

4.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是()。

A.社会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文化D.班级文化

5.在西方,塑造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A.卢梭、华生B.荀子、洛克C.洛克、华生D.弗洛伊德、格塞尔

6.在人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7.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A.问题意识B.审美能力C.动手能力D.实践能力

8.()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

A政治和经济相结合B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与学相结合D课上与课下结

第四篇:教育学复习题

教育学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教育要素 【 c 】 A.教师 B.学习者 C.教育形式 D.教育影响 2.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 b 】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区教育 D. 网络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c 】

A.循序渐进 B.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防微杜渐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癸丑学制 【 a 】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 a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7.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是 【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8.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

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 a 】 9.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 b 】

A.个性化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10.在教学测评领域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品和参加活动的材料进行系统收集,通过合理地分析,展示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方法是

【 a

】 A.成长记录袋

B.观察法

C. 测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哪本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 c 】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讲授纲要》 B.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12.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重要主张的学派是 【 d 】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3.以下的哪个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 d 】

A.教育理论

B.教育媒介

C.教学内容

D.教育目的 14.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c 】

A 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1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16.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的典型代表是 【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前苏联 D.中国 17.认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阶段,而是涵盖人的一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 】 A.终身教育 B.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通教育 18.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户外教育、健康教育等,从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属于

c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9.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 c

A.演示法

B.参观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20.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 b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整体印象评价 21【 a 】的出现,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A.学校 B.教师 C.文字 D.劳动

22.【 a 】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对教育任务的确立、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具有指导作用。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方针

23.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 b 】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A.舒尔茨 B.保罗.朗格朗 C.杜威 D.布鲁纳 24.《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长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25.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 c 】。

A.荣誉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

26.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的是【 c 】课程理论。

A.社会改造主义 B.存在主义 C.学科结构 D.后现代主义

27.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口号和原则的是【 d 】。

A.布拉梅尔德 B.布鲁纳 C.卢梭 D.杜威 28.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d 】。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9.教学艺术的【 b 】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A.情感性 B.审美性 C.创造性 D.科学性 30.【 c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批改作业 B.备课 C.上课 D.课外辅导 31.在中国,“教育”二字合用最早出现在【 a 】

A.《孟子·尽心上》 B.《学记》 C.《中庸》 D.《说文解字》 32.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c 】。

A.人的全面发展 B.因材施教 C.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人发展的顺序

33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c 】。A.专业地位 B.政治地位 C.经济地位 D.职业声望

34.孔子定“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授学生,可以被看作是【 d 】的雏形。

A.综合课程 B.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 D.分科课程

35.【 c 】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A.名誉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身心健康权

36.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c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

名词解释

1教育---4 2活动课程-210 3教师专业发展--160 4项目教学法--237 5教育制度--117 6个人本位论--101 7个体身心发展--27 8班集体—254 9课程目标--204 10教育测量与评价-276 11学制—121 12教师--142 13任务驱动教学法--241

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30 2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66 3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57 4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46 5简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238 6.个体身心发展对于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3 7.我国教师任职资格条件是什么?--155 8.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何在?--237 9.教育测量与评价实施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97

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共20分。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

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41--2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161--3

三、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风流才子唐伯虎”、“大话西游周星驰”、“地痞无赖韦小宝”是男生的偶像;穿乞丐服、戴“骷髅头”饰品、哼“我不是黄蓉”歌曲。

如果你做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257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相关知识,谈谈你会怎么办?260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幼儿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儿童设计了“恩物”的教育家是(C)

A.陶行知B.蒙台梭利

C.福禄贝尔D.杜威

2、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只有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D)

A.幼儿外貌会影响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

B.只要热爱幼儿就能当好幼儿教师

C.幼儿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

D.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指(B)能力238

A.与幼儿进行互动B.确定教育内容和选择教育策略

C.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D.与家长沟通

4、幼儿语言领域教育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A)

A.良好的语言表达及阅读习惯 B.良好的语言交往能力及亲和力

C.良好的阅读能力及识字能力 D.普通话的听说读写能力5、1923年3月在《新教育》上发表《现今幼儿教育之弊病》一文的教育家(C)

A.陶行知B.张雪门C.陈鹤琴D.张宗麟249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首次将(B)纳入了科学领域276

A.常识B.数学C.自然D.健康

7、对教师及其教育行为描述错误的是(A)

A.应随时对幼儿各种行为进行表扬

B.应多对幼儿进行积极地社会强化

C.应多与幼儿分享愉快的情绪体验

D.应成为幼儿的模仿榜样

8、丁丁拿一大把长条积木立在桌子上,又去娃娃家取来一个娃娃放在积木前面,然后对娃娃说“来,看电视。”他的游戏属于(A)

A.象征游戏B.规则游戏C.教学游戏D.联合游戏

9、“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要不断拓展、拓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学前教育课程具有(C)

A.社会性B.随机性C.发展性D.启蒙性

10、下面对幼儿教育论述错误的是(D)

A.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B.游戏和日常生活是幼儿进行各方面学习的主要途径

C.幼儿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同时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D.保育员虽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是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11、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思想与管子的思想最为接近(A)

A.马斯洛B.蒙台梭利C.福禄贝尔D.埃里克森

12、国务院法制办于2011年12月11日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校车特权意见。《条例》明确规定:“专门接送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的校车,应当经当地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领取校车标牌,在车身喷涂统一标准的校车外观标识和车属单位名称等。这一条例的出台明确体现了(A)

A.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B.幼儿园教育应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C.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D.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3、小班户外活动时,老师给小朋友们戴上小兔子头饰进行跳跃练习。教师给幼儿带头饰的目的是(D)

A.融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B.发展幼儿的审美

C.表现集体活动的整齐和美感D.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14、对“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描述错误的是(C)78

A.是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

B.包括师幼、同伴等人际环境

C.包括在学前教育的计划之中

D.一般体现在班级环境当中

15、儿童的发展就像一个“木桶”,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就像组成木桶的各条木板。木板当中如果有一条木板短小又单薄,那么水就盛的少。这说明(A)

A.幼儿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B.幼儿教育应注意扬长避短

C.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D,应该及时挖掘幼儿的发展潜力

16、“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这句话说明(C)

A.儿童发展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

B.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发展主体

C.环境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D.儿童的发展完全是受外部因素控制的1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教师要帮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C)原则200

A.尊重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方向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

18、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B)相互衔接

A.学校教育B.小学教育C.基础教育D.终生教育

19、一位幼儿园教师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又有两门钻研较深的专业知识,这属于(C)类型的知识结构

A.“I”型知识结构B.“一”型知识结构

C.“H”型知识结构D.“T”型知识结构

20、幼儿社会教育的目的是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116转化为(C)的过程116

A.社会领域教育活动B.幼儿的社会学习

C.幼儿道德品质D.幼儿认知发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21、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和强化这种需要,必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由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922、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3、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包括教师的态度、行为和个性特征,学科知识和儿童的行为82页

24、《爱弥儿》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伟大著作,它的作者是卢梭625、儿童学习的表现形式包括操作、模仿、游戏和交往10026、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27、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8、在语言教育中,应该培养幼儿对文字符号和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兴趣

29、幼儿社会教育中,应该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0、个案研究法1431、幼儿园社会教育11032、结构游戏156

判断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四、33、幼儿教师的表达能力就是教师口语(X)23734、社会认知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动力机制(X)1307、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道德的社会传递过程(√)116,11035、美国教育家帕顿将幼儿的游戏分为机能游戏、象征游戏和规则游戏(X)157

8、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和介入,直接影响其游戏的水平和质量(√)

9、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36、空间密度大容易导致幼儿情绪焦虑、发生冲突,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扩大幼儿的游戏空间(X)

37、尊重幼儿的游戏圈里就是指尊重幼儿对游戏的自主选择174X38、横向比较容易导致给幼儿贴标签,让幼儿产生骄傲或者自卑的心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杜绝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X)

10、虽然幼儿园教育是集体教育形式,但是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创造自选活动、自由活动和个人游戏的机会(√)5939、幼儿健康教育就是幼儿体育(X)

五、简单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

44、谈谈幼儿园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价值189

(1)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2)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3)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4)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5)有利于幼儿的成长45、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健康领域的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练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46、教师应如何评价学前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101-103

(1)评价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是否反映整个教育计划的基本思想和教育目标,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

(2)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考虑到儿童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否适合于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并能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3)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既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活性,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六、如何理解“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新刚要P13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

用。

(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高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4)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的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5)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七、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15分,共30分

48、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请结合实例谈谈游戏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160

(1)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这种氛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2)游戏催化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思维,这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表现。

(4)象征游戏对幼儿创造性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49、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并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请结合媒体近期披露的“绿领巾”、“五道杠”、“红校服”、“三色作业本”等现象,谈谈你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对待幼儿教育事业得道德。

(2)对待幼儿的道德。

(3)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

(4)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用科学的方式对待幼儿。例如在对幼儿的评价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尽量少对孩子进行横向评价,不能简单地给孩子“分类”、“贴标签”,不应盲目的批评和指责孩子,要正视儿童个体差异的客观必然性。“绿领巾”等事件恰恰是体现教师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的经典例子。这种做法是反映了教师对幼儿个体差异和人格的漠视

50、

下载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学前教育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考20题共40分)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C )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

    (双语)教育学复习题

    1、教育 2、学校教育3、教育学4、教育目的5、教育方针 6、德育7、德育目标8、智育9、学校体育 10、学校卫生 11、美育12、广义课程13、课程计划14、学科课程标准 15、教师16......

    教育学复习题2

    第一章学校的性质、价值、目的 一、填空题。 1. 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用法有三类:(1)思想转变过程的教育;(2)影响儿童成长方法的教育;(3)特殊社会制度的教育。 2.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

    《远程教育学》复习题

    《远程教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远程教育通过远程教学和/或远程学习实现的教育(包括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和社会生活情景中的教育)的总称。2. 开放学习开放......

    教育学复习题答案

    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 A.《中庸》 B.《礼记》C.《论语》D.《学记》 2. 昆体良的( A ),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1.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这一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和延展性。 1.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

    教育学复习题(大学)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学记》 。 4、著名的“产婆术”教育启发思想,是由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 )提出来的。 5、《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著作。 6、教......

    职业教育学复习题

    职业教育学练习与复习班级:车辆Z141 姓名:陈铁 学号: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择代号填入括号中) 1、 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将城市划分成7个......